【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3.文学影响
先秦说理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散文,主要是哲学 散文和政论散文,在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非 同一般的重要历史地位,但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深层 的、广泛的、久远的。大体上说“它以成熟的说理文体 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 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在对话中夹杂有专题论文色彩, 使先秦说理散文初具规模。 其一,文意显豁,不含混, 不隐晦;语言质朴,不求华美,不 事雕瑑。前者是表达上的特点,后 者概括了《墨子》的文风。 其二,有的文章非常重视逻辑 推理。
第四节 孟轲与《孟子》
1、孟子学说的要点
第一,“仁政”说。 第二,“王道”说。 第三,重义非利说。 第四,劳心劳力说。 第五,性善说。
管鲍之交
3.《孙子》
产生于春秋末期,是我国 最早且保存完整的兵书。《孙 子》,也称《孙子兵法》、 《孙武子兵法》、《吴孙子兵 法》,又称为“兵经”、“武 经”。《汉书· 艺文志》说有 82篇,今本存13篇,是曹操删 削编定的。 这部军事著作,是春秋以 前作战经验的总结,提示了战 争的规律,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而且文理严密,语言流畅,也 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谋攻》 是中学教材的传统篇目。
6.《关尹子》
相传春秋末关尹 著,《汉书·艺文 志》说有9篇,隋、 唐书均没载,原本 已佚,南宋时始出 于永嘉孙定家,殆 出依托。是道家著 作,道家将它神秘 化,奉为经典,称 为《文始真经》。
7.《慎子》
战国时慎到 著,《汉 书·艺文志》 著录42篇,现 仅存7篇,内 容从“贵势” 和“齐万物” 思想出发,提 出法治主张。
2.文学成就
先秦说理散文是哲理与艺术的结晶,它在先秦理性精神 与新型审美理想的激荡中产生,既是艺术化形象了的哲学, 又是哲学化理性化了的艺术,他们虽意不在文学,却不仅具 有文学的特征,而且在文学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第一,寓言文学形式的广泛运用。 第二,自然和人物两个形象系列的着意刻画。 第三,说理文体制的逐步确立。 先秦诸子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有早期的语录体、 对话体,有战国末期成熟的专论体。先秦说理散文主要是哲 理散文和政论散文,但也孕育了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学散文。
先秦散文复习资料
一、常识题1、散文是指按一定语法规范,把文字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结构的文章。
2、甲骨文于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3000多年。
3、殷商散文的最高成就,是至今保留在《尚书》中的《商书》。
4、《汲冢书》中《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因其原本写于竹简,所以称为《竹书纪年》。
5、春秋战国到秦朝建立,这是我国散文史上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这时期的散文,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思想活跃,内容丰富,文采斐然。
6、先秦叙事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7、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有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即“四派”。
8、《史通•六家》说:“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
”9、《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语句拗口,韩愈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指出了《尚书》语言的这一特点。
10、《春秋》叙事,“简而有法”,既简明扼要,又谨严有方,历来被文章家奉为典范.11、《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
12、《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13、《左传》特别擅长于描写战争,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五大战役: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
14、《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15、西汉成帝时,刘向受诏领校秘书,将所见各本加以整理、汇编,除去重复,得33篇,集为一书,以《战国策》名之。
16、到汉朝,《论语》有三种不同的本子:(1)《鲁论语》二十篇;(2)《齐论语》二十二篇;(3)《古论语》二十一篇。
17、《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8、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
(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
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体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
(三)艺术性。
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1.老子2.《道德经》3.道4.墨翟5.语录体6.《论语·子罕》7.《侍座章》8.荀子9. .荀子10. .荀子11.荀子12.《劝学》13. 《韩非子·外储说》14.韩非子15.韩非子16.《孟子》、《中庸》17.《韩非子·难一》、18.韩非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所谓先秦说理散文,也就是指先秦诸子散文。
这是指先秦时代留下来的一批反映个人或者学派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有的属于弟子后学对先师言论的记录,有的是个人的著述加上弟子后学的补充,也有的则完全是个人的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成就辉煌,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2.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3. “九流十家”:所谓“九流”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
“九流”再加上小说家,为“十家”。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4.稷下学派:由于社会形成的这种尊重人才的风气,使这些掌握着文化知识或仅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也给他们著说立说、学术交流、学术探讨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甚至在东方的齐国,三代齐王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设立学宫,专门为这些士提供生活、学术交流的条件,包括孟子、荀子、尹文子、宋銒、邹衍这样的名流就有70多人曾从不同的国家到过这里。
先后到过这里的学者更多达千人之众,史称稷下学派。
5.《老子》:《老子》一书,相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谥聃,故也称老聃,大约是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时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老子学说的精髓部分,是它的辩证法思 想。老子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互相 矛盾、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 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体。如: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二 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五 十八章)等。
15
(三)《老子》一书的文学特点 1、以韵为主,韵散相间的形式 《老子》的文体与《论语》的纯语录体
5
第二节 《论语》、《老子》、《墨子》
一、《论语》 (一)《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在 战国初年编辑成书。《论语》是先秦儒家学 派的代表作。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6
《汉书·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 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论语》在汉代有《古文论语》、《齐 论语》、《鲁论语》三种版本。西汉末张 禹以《鲁论语》为基础,综合《齐论语》 和《古文论语》,为《张侯论》。今本 《论语》基本上就是《张侯论》。
在“三言”中,寓言运用得是最多的。 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主干结构成篇的。
41
2、其寓言奇幻超常、变化万千,极具 浪漫特色
《庄子》中的寓言多数是非现实或动物 题材,以奇幻超常的想象,超越时空,超越 物我,诡怪无常,变化万千。
对于社会人生,孔子提倡“知其不可 而为之”积极进取的态度。还提出了许多 可贵的为人准则和学习态度、方法。
9
(三)《论语》的文学特征 1、语录体散文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片断,
全书二十篇,每篇若干章不等,形式短小简 约,尚未构成形式完整的单篇文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其他诸子著作:
1.《列子》
2.《管子》 3.《孙子》 4.《吕氏春秋》 5.《商君书》 6.《关尹子》 7.《慎子》 8.《申子》 9.《尹文子》 10.《鬼谷子》
第六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一)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二)形象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方式,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三)寓言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独立成为一种 文学样式。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 《韩非子》
第一节 《论语》、《墨子》
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
《论语》主要是孔子的言行录,内容广泛,涉及 政治、哲学、文艺、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孔于 思想和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此 书由孔子弟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约在春秋 战国之际。
(四)先秦说理散文风格各异,直接影响了后世 作家的创作风格。
(五)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 为我国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墨子和《墨子》
墨子的生平。
《墨子》也是弟子所记,是墨家学说的一部丛 书,内容包括墨子讲学记录,“墨子及弟子的言行 以及墨家后学的一些专论。今存53篇,孙诒让 《墨子间诂》是今见最好的注本。
其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另外还主张尚贤、 尚同、节用等,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但 又主张天志、明鬼,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庄子》的文学价值 :
1.寓言为主,“三言”并用的创作方法。 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3.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4.汪洋恣肆,诗意盎然的语言风格。 另外,有人说《庄子》是中国小说之祖。
第四节 荀卿与《荀子》
荀子的生平。荀子是集大成的思想家 。
先秦说理散文
•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 之不惮烦?”
•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2)善用比喻和寓言
• 《孟子》书中还使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和寓 言,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也使晦 涩的道理明朗化
攘鸡者
• 《滕文公》下“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 兹未能,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 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 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 王曰:“弃之。” •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 王曰:“已之。” •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 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下》
二难推理
•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 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 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 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五十步笑百步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 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 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 笑百步,则何如?”
杯水车薪
•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 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 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 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牛山之木 • 缘木求鱼 • 一曝十寒 • 鱼和熊掌
起承转合 循序渐进
爱与不忍之辩——发端——恻隐之心——起
↓
↓
↓
↓
不为不能之辩——推恩——推广善心——承
↓
↓
↓
↓
所为所欲之辩——称霸——霸道危险——转
↓
↓
↓
4.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
庄子其人
《外物》:“庄子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 侯” 《列御寇》:“处穷闾 槁项黄馘” 巷,困窘织履,
《山木》:“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 履而过魏王”
艺术特色
想象奇幻,富于夸张,奇诡壮丽, ★想象奇幻,富于夸张,奇诡壮丽,具有浓郁的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浪漫主义色彩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以比喻、寓言结构文章、阐述哲理,新颖巧妙, ★以比喻、寓言结构文章、阐述哲理,新颖巧妙, 含蓄深远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以寓言结构文章,使寓言成为文章主体 以寓言结构文章, 其寓言的寓意具有多义性、 其寓言的寓意具有多义性、不可确指性 其寓言构思新颖巧妙, 其寓言构思新颖巧妙,寓意含蓄深远 笔法抑扬辟阖,变化无端,形成飘渺奇变、 ★笔法抑扬辟阖,变化无端,形成飘渺奇变、意 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 到笔随的文风 “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 语言生动准确,丰富新奇, ★语言生动准确,丰富新奇,并具有诗歌语言的 特点
先秦说理散文
孔子 1、家世血统: 、家世血统: 始祖:微仲 始祖: 五代祖: 五代祖:木金父
《论语》 论语》
六代祖:孔父嘉 六代祖: 父亲: 父亲:叔梁纥
“以勇力闻于诸侯” 以勇力闻于诸侯” 母亲: 母亲:颜征在 兄:孟皮
先秦说理散文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语言平易雅正,形象隽永 语言平易雅正, 说理言近旨远, 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
先秦说理散文
一、产生与发展 1、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社会变革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百家争鸣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
先秦说理散文
一、产生与发展 3、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时间 春秋至战国初 战国中期 战国后期 代表作品 《论语》、《墨子》 论语》 墨子》 《孟子》、《庄子》 孟子》 庄子》 《荀子》、《韩非子》 荀子》 韩非子》
先秦说理散文
❖ 3、因为“道”这一关键范围从根本上说并没 有摆脱神性,所以庄子旳人生哲学充斥着对 于“彼岸世界”旳向往。
❖ 三、《庄子》旳文学成就:
❖ 1、卮言、重言、寓言 ❖ 2、利用丰富旳想象和大量旳
虚构来象征和暗示哲理。
❖ 3、瑰玮諔诡旳艺术风格和恢宏形象旳论辩风 格。
❖ 4、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
二、老子与《老子》
老子画像
❖ (一)有关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 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 行。……老子修道徳,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子思之门人。道既通, 游事齐宣王,宣王不 能用。适梁,梁惠王 不果所言,則见觉得 迂远而阔于事情。当 是之时,秦用商君, 富国强兵;
孟子像
❖ 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 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 务於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 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 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 先秦说理文体制旳发展: 《老子》、《论语》(韵散结合和语录体) 《墨子》、《孟子》(专题论辩文) 《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
第一节 《论语》与《老子》
❖ 一、孔子与《论语》: ❖ (一)有关孔子: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 孔子,祷扵尼丘,得孔子。……孔子贫且贱,及长, 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 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 齐,逐乎宋卫,困扵陈蔡之间,于
先秦说理散文专题
先秦说理散文专题文艺学人literature1.简述先秦说理散文的成熟过程。
答: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儒家和道家的代表著作《论语》、《老子》,以其弘深的思想,词约义丰的写作特点,对后世说理散文有广泛的影响。
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
在《论语》中已有萌芽,但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论语》言近旨远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先秦说理散文,在语录体的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
战国中期的《孟子》散文也是语录体,全书不仅记录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时代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只是这些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因而就再不是语录的简单联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虽然围绕论题仍有不少对话,但许多篇章整篇不是问答式的对话结构,而是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荀、韩之文,往往是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
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2.《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答:《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
第四讲先秦说理散文共54页文档
▪ 孔子及其几个弟子的形象、性格也比较鲜 明。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子路的 率直,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小心谨慎, 曾皙的从容不迫,高雅清华,深不可测, 都各具特色。
▪ 为什么孔子对子路的回答是一“哂”,而 对曾皙的回答“喟然叹曰:‘吾与点 也!’”?
▪ 打个比方,子路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莽 张飞,曾皙就像庞统。能在处世之间,最 忙乱当中,同时应付几件事情,这就要有 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最高的宁静功 夫。
《老子》中的一些韵散结合体语录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章1)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章
58)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64)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章81)
▪ 养士风气盛行:各国诸侯争相罗致人才,诸子提 出政治主张,纷纷著书立说,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 客观因素:复杂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用诗歌 形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散文体盛行。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 一、语录体、韵散结合体 ▪ 二、对话体和寓言体 ▪ 三、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一、语录体韵散结合体
▪ (一)语录体——《论语》: ▪ 1、孔子生平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 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 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 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 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 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
先秦说理散文
二、中期——对话体和寓言体 中期 对话体和寓言体 对话体——《孟子》 详见后文) 对话体——《孟子》(详见后文) 寓言体——《庄子》 详后后文) 寓言体——《庄子》(详后后文) 庄子》 墨子》显示了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庄子》和《墨子》显示了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附:《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 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翟, 贱人”“北方之鄙人” 早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北方之鄙人 墨翟, “贱人”“北方之鄙人”,早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后来创立了与儒学相对立的“显学”墨家学派。 字有三义: 后来创立了与儒学相对立的“显学”墨家学派。“墨”字有三义: 一是墨刑,有刑徒贱役之义,墨家成为底层人民利益的代表。 一是墨刑,有刑徒贱役之义,墨家成为底层人民利益的代表。荀子说墨 子是“役夫之道” 批评其功利主义思想: 蔽于用而不知文” 子是“役夫之道”,批评其功利主义思想:“蔽于用而不知文” 。 二是黑色,禽滑厘“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 二是黑色,禽滑厘“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 敢问欲” 以自苦为极,具有宗教性。墨家不但是一个思想学派, 敢问欲”,以自苦为极,具有宗教性。墨家不但是一个思想学派,而且 是一个有严格纪律的民间团体,领袖称为“钜子” 门徒众多, 是一个有严格纪律的民间团体,领袖称为“钜子”,门徒众多,重视艰 苦实践,不避危险。 苦实践,不避危险。 三是绳墨,象征着墨家对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的重视。 三是绳墨,象征着墨家对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的重视。 墨子》文风逻辑性强、语言质朴。 《墨子》文风逻辑性强、语言质朴。
韵散结合体——《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 1.与《论语》出自门人弟子纂录不同,《老子》是个人撰写的 专著,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地之始; 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 2.《老子》在文体上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 刘师培: 欲考古韵之分,古必考周代有韵之书; 刘师培:“欲考古韵之分,古必考周代有韵之书;而周代 之书,其纯用韵文者, 易经》 诗经》?)《离骚》 之书,其纯用韵文者,舍《易经》(《诗经》?)《离骚》 宋代吴棫: 老子道德经, 而外,莫若《老子》 而外,莫若《老子》。”宋代吴棫:“老子道德经,周柱 下史老聃所作,多韵语,今往往失其读” 朱谦之《 下史老聃所作,多韵语,今往往失其读”。朱谦之《老子 校释》一书,罗列众多关于《老子》韵读的说法, 校释》一书,罗列众多关于《老子》韵读的说法,间出己 极便利用。 见,极便利用。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说理散文)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诸子散文的起源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散文的源头之一,其产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思想斗争和学术交流。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儒、墨、道等学派相互角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术思潮。
在这种思想交融的背景下,先秦诸子散文得以迅速发展。
二、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先秦诸子散文以“说理”为主要特点,其文风严谨、思辨精细。
在诸子散文中,除了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外,还融合了大量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
这种散文形式的独特性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墨子散文的发展墨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兼爱、非攻”为主题,主张以兼爱之心构建和平世界。
墨子的散文语言简洁明了,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儒墨之争,也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四、荀子散文的特色荀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性恶论”为主题,主张人性本恶,必须借助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来加以治理。
荀子的散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五、庄子散文的艺术表现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他的散文作品以“逍遥游”为主题,主张随遇而安,超脱尘世。
庄子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六、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力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不仅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后世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的思想理念、艺术表现和表达手法,为后世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七、结语先秦诸子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和传承,先秦诸子散文的精神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八、先秦诸子散文的继承和发展在先秦时代,诸子散文的发展为我国文论学史注入了活力,也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文学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先秦说理文的体制和叙事散文一样,说理散文也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师,亦无私人著述。
春秋以后,王官之学散于民间,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
战国之时,百家争鸣,处士横议,各家出其所学,自由论辩,著书立说,一时蔚为风尚。
诸子之文由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较为完整的专论体,发展历程清晰可见。
一、说理散文的主要形态:语录体→对话体→专论体1、说理文的萌芽:《论语》(1)孔子其人孟子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
王嘉《拾遗记》卷三云:“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
’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
徵在贤明,知为神异。
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
相者云:‘夫子系殷汤,水德而为素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而首上圩yú顶,故因名曰丘云。
”司马贞《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
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远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在内乱中被杀。
孔父嘉的儿子避难到鲁国,居于陬邑。
至孔子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
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20岁左右时曾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和畜牧的小吏,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鲁国在春秋时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在此氛围中,培养了孔子对周文化的浓厚兴趣。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15岁便立志学习周文化。
约30岁左右,学成,收徒讲学,从事教育。
其间一度离开鲁国到齐游览,受到齐景公的礼遇。
回到鲁国之后,继续从事教育活动,51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从此进入政坛,后来位居司寇,掌管司法,诛少正卯,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可是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他主张尊王忠君,强化朝廷力量而抑制私门,因此与鲁国政权的实际掌管者“三家”孟孙、叔孙、季孙发生冲突,被迫于55岁时辞官。
04古代文学上: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
墨家学派和“墨者”
一:墨家学派
墨子创立的自成体系的学派,唯一 一个以其创始人命名的学派
二“墨者”
行侠仗义,富牺牲精神,以“自苦为 极”.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 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为首领 墨子死后选贤推出新首领,称为“钜 子”.纪律严格有墨者之法
墨子的兼爱、尚同思想 兼爱:
一:社会上一切祸乱的罪魁祸首都根源于“自爱”, 而“自爱”的实际内容也就是“自利”。
天下之乱在于“异义”, “异义”造成“交相非”、“交 相害”,是“兼爱”的大敌。尚同说便是为了解决“异义”而 提出来的办法和措施。
二:如何“尚同 ”?
首先,立统一之义: “义”的内容 一,在经济上,维护私有制,反对侵犯私有权,认定富人对“民” 的剥削的合理的,但又主张“富民”。 二,在政治上,主张打破旧的“亲戚”等级制和贵族专权,建立新 的上下尊卑等级,主张尚贤,反对攻国等。 三,人伦道德就是兼爱。人的伦理关系准则是“君臣上下惠忠, 父子弟兄慈孝”(《天志中》)。 四,敬奉神鬼。
是人之所欲 也;
不以其道得 之, 不处也。
是人之所恶 也;
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
三、墨子和墨家学派 墨子
名翟(di),鲁国人,一 说宋国人。出身下层,会 制造木器,技艺高超。起 初从学于儒,“学儒者之 业,受孔子之术”(《淮 南子· 要略》)。后来却走 到了儒家的对立面,对儒 学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孔子的思想 体系
”仁“和”礼 “ 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文艺与美 学思想 美与善的统一 兴观群怨
仁——是一种道德观念
仁者爱人
范畴 子曰:“刚、毅、木(秉性 朴实无染 )、讷(言语谨慎而迟 钝 )近于仁。 克己复礼为仁
先秦散文的说理艺术[最新]
先秦诸子散文的说理艺术———以《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例苏凤睿[摘要] 先秦诸子散文是特殊的文学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独特审美形式,其体裁的独立,审美的标新,为中国散文奠基。
其说理艺术具有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诸子散文;说理艺术;先秦散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散文,一类是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就其本质而言,是哲学、政治论文,但在论述论证中取譬设喻,运用形象化的手段等,则开了中国文学散文发展的先河。
①先秦诸子散文的风格,各师其心,其异如面。
《论语》的简括,《孟子》的雄辩,《墨子》的严密,《庄子》的奇幻,《荀子》的浑厚,《韩非子》的峭拔,②其独特鲜明而成熟的风格,无一不令人赏心悦目,击节称赞。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
”③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辩论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
《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④一、先秦说理散文的繁荣先秦是个大变动的时代,诸子们面临着严峻的课题:首先,旧的制度行将崩溃,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新的社会制度;其次,如何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实现全国的大统一;再有,怎样运用历史的、现实的经验为之服务。
⑤这些便是带有根本性的学术总课题,先秦诸子散文正是围绕着这总课题,竞相撰文的。
“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汉书·艺文志》)这一变革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其精神基础,①李汉雄.中国散文之派别_先秦散文概况.[J].文学知识.语文天地.2009年第10期.②胡明珠.先秦诸子散文的审美特征.[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22卷第1期.③廉敏.略论先秦散文的特点.[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第4期.④袁行霈.中国文学出版社.[M].高等教育出版社则是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而出现的思想活跃局面。
E中国文学史.先秦说理散文
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
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 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 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 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 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 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 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
❖ 好辩: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 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 子弑其父者有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 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 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 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 此惧,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 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
充畅的气势
❖ 孟子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 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 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 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 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 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 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 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 《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 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 后来道家的作品。它是推进道家 思想而具有集大成意味的著作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
《先秦说理散文特色》课件
04
总结与展望
先秦说理散文的总结
内容丰富多样
先秦说理散文涵盖了哲学、 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 域,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深 邃思考和智慧。
论证严密
先秦说理散文注重逻辑推理 和论证,通过层层深入的方 式阐述观点,具有很高的说 服力。
语言精练优美
先秦说理散文运用了丰富的 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 夸张等,使得语言既简练又 富有表现力。
03
先秦说理散文的影响与价 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开启文学创作新篇章
先秦说理散文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向。
丰富文学表达手法
先秦说理散文在表达手法上具有独特性,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为后 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手法。
促进文学流派的形成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促进了文学流派的形成,如诸子百家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墨子》
墨家学派的代表作,阐述了墨家的政治、哲 学和伦理思想。
《庄子》
道家另一重要学派的代表作,以寓言、故事 等形式阐述哲学思想。
02
先秦说理散文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说理散文通常用简练的语言 表达思想,不做过多的修饰和渲 染,直接切入主题。
质朴自然
文章语言质朴,不追求华丽辞藻 ,更注重表达思想内涵,呈现出 自然、真实的风格。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倡导理性思考
先秦说理散文强调理性思考 和逻辑推理,对现代社会中 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方式提供了启示。
弘扬人文精神
先秦说理散文关注人性和人 类命运,弘扬人文精神,对 现代社会中的人文关怀具有
重要的启示意义。
追求真理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
(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
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体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
(三)艺术性。
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二)《庄子》。
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可算抒情性说理文。
五、战国末,《荀子》、《韩非子》中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
有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
此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一、体制。
共7篇,主要记录孟子谈话,孟子和其弟子共著。
二、艺术特点。
(一)长于论辩。
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始,逐步走向成熟。
1、逻辑上不如《墨子》严谨,却更具艺术表现力,具文学散文的性质。
2、运用逻辑推理、类比推理、二难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
如《梁惠王下》、《公孙丑下》(受不受金)。
(二)“孟子长于譬喻”(赵岐《孟子章句·题辞》)。
1、其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说有些牵强,却使孟子的论辩富于形象性,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2、少数就近取譬的寓言故事,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气势浩然。
1、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上》)“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使情感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
2、大量使排偶、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气势。
(四)语言明白晓暢,平实浅近,精练准确。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和《庄子》一书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一、体制。
先秦说理文中《庄子》最具文学价值。
(一)《庄子》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
内篇庄子所作,外、杂篇庄子后学。
(二)思想。
1、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保持独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2、源于又发展了老子思想。
“道”是其哲学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3、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神上冲出个体,生命融入宇宙万物,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4、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二、创作方法。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
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三、想象和虚构。
这些寓言具超常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刘熙载《艺概·文概》)。
(一)哲学思想精深玄奥,具神秘色彩,适合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暗示。
(二)从“道”的立场看,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时空无限,宇宙无穷,站在宇宙高度看待万物,因而,其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局限和物我分别,恢诡谲怪,变化万千。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三)想象诡奇是为表达其哲学思想。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艺概·文概》);奇幻的想象还反映了他对现实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
“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
”(《艺概·文概》)《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情感曲折的流露,如接舆歌中,表现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
三、形象恢诡的论辩。
(一)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手法代替逻辑推理,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体味其中的哲理,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
(二)站在相对主义立场提出命题,如齐是非、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近于诡辩。
一些比较纯粹的议论文字,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逻辑上并不严密。
如《马蹄》。
四、诗意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的特点。
方东树:“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昭昧詹言》);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如《齐物论》写大风。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严谨详密的论证犀利峭刻的议论植根现实的寓言一、《荀子》(一)概述:1、荀子名况,字卿。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2、与孟子思想的比较:孟子:继承仁义学说荀子:继承礼乐学说;内在之仁,主张性善外在之礼,主张性恶;重义轻利重义不轻利;专法先王兼法后王;专尚王道兼尚霸道。
3、现存32篇,大多说理散文,另有《成相》、《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二)“君子必辩”(《非相》)。
1、思想的深邃,理论严整,说理清晰,论辩透辟,各章相应,逻辑周密。
2、思想:《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提出“性”和“伪”。
人的天性在耳目之欲,声色之好,因而出现争夺、残贼、淫乱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现实,必须用礼义教化,并明确界定“性”是“天之就也”,即先天自然本性。
“伪”即人为,“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即后天通过礼义的学习而形成的道德观念;认为“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提出“圣人化性而起伪”,“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而不异于众者,性也。
所以异而众者,伪也。
”“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
”3、性恶论是荀子礼乐法术论的理论基础,故而不仅此篇论述周密,而且与荀子的整个理论系统相一致。
由于性恶,故须教育,教育当以礼义为本;也由于性恶,故须施行赏罚,于是性恶论和隆礼重法的主张,就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4、文辞也相互呼应,如《劝学》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等观点,也和“圣人化性起伪”的观点息息相通。
5、荀文思理严整,论证全面。
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首尾一贯,理论系统严密,各篇之间有照应,故而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
(三)艺术性。
1、用常见事物为譬喻,把抽象道理具体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
如《劝学》;2、排比句法或用韵语,增强气势,调谐音节,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韩非子》(一)概述。
是战国末期法家乃至诸子学说集大成者。
继承荀子学说,发展成刑名法术之学;借鉴老子思想,对“道”赋予法术内涵,主张刚强有为;继承前期法家法、术、势,将三者冶为一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二)思想和文风。
《韩非子》多针对现实而发,主张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文风峻峭犀利,如《说难》。
长篇大论的如《显学》、《五蠹》、《孤愤》等,波澜壮阔;短篇多就一个问题论述,辞旨简洁爽利,如《难一》、《难二》、《难三》、《难四》中28个短篇。
以论辩透彻,逻辑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集大成者。
(三)寓言故事最具文学意味,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
1、寓言在《战国策》、《孟子》中偶用,在《庄子》中为阐明中心思想,只是议论说理文的一部分,而非独立文学体裁;2、韩非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辑为寓言故事集,如《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
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
体现了其法家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3、取材于历史,通过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反映自己的观点。
如《庄子·人间世》和《大宗师》中论心斋和坐忘的孔子,是一个醉心于道学的形象;《韩非子·内储说上》主张释赏行罚的孔子,是冷峻的法家形象。
4、取材于现实社会和民间故事的,如“郑人买履”、“郢书燕说”(《外储说左上》)。
(四)题材平实,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如《外储说左上》“棘刺母猴”。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一、思想。
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说理散文,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深厚,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和作品的审美风范。
二、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
(一)后世所有文体都能在战国散文中找到先例或萌芽。
(二)确立了说理文体制。
拟语录体和对话体的,如《法言》。
(三)先秦说理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具形象性和抒情性。
(四)先秦说理散文中的寓言本为说理存在,但独立成为一种表现手法或文学样式;以对话方式描写人物,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艺术经验。
(五)影响后世作家的创作风格。
(六)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