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
北师大版生物初二下册《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word教案2
北师大版生物初二下册《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word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生物的生存依靠一定的环境,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会阻碍生物的形状、生理和分布;举例说出水、太阳光、温度对生物形状、生理、分布的阻碍;举例说出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阻碍。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尝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白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关注与生态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渗透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1.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
学生在生态系统中生活,直截了当接触着各种生态因素,能够利用自己的直截了当体会,研究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明白得生物依靠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2.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学习过第一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阻碍》,对“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等概念和内涵有一定的了解,明白一些生物受环境阻碍的事例,然而到了八年级可能会有所忘却,而且对环境阻碍生物的分布、生物依靠环境生存这些认知不够深入。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可关心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明白得重点难点重点:①生物的生存依靠一定的环境;②生物彼此之间会相互阻碍;难点:①没有水就没有生物;②温度限制生物的分布。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设置情境,激发爱好同学们,今天你们在上学的路上,注意到天气了吗?今天老师来学校的路上,感受灰蒙蒙的(出示雾霾图片),确实想到了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牵着手却看不到你的脸”。
大伙儿明白,我们惠州是全国文明都市,在由中国都市竞争力研究会主办的“2020中国都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我市四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都市排行榜”,名列2020年排行榜第三位。
同时以第四名成绩入选“2020中国十佳宜居都市排行榜”,以第五名成绩入选“2020中国十佳空气质量都市排行榜”。
但是现在连我们幸福的惠州人也感受到雾霾的阻碍了,中国其他地区的人民就更不必说了。
(完整版)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
6.人工选择的例子:按人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7.自然选择的例子:(1)在未污染区,树干是灰色的,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
灰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黑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2)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
黑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灰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直接原因:被捕食的数量间接原因:是否具有保护色。
(注:在污染区,树干是黑色的,与甲虫的颜色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藻类、苔藓、蕨类都是靠孢子繁殖,又称孢子植物。
(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
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消除污染,净化废水。
如: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2)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只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
与人类的关系: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心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可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如:葫芦藓、墙藓。
(3与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药用;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9、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
(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
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质循环(碳循环)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一光合作用;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一食物链;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一呼吸作用、燃烧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
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讲义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明细]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拥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
(P1)(√)2.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P2—相关信息)(√)3.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
(P3—相关信息)(×) 4.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
(P4—资料分析)(√)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P4—正文)(√)6.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P5—正文)(√)7.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
(P9—与社会的联系)(√)8.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P9—正文)(√)9.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P11—科学史话)(√)10.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P8—正文)(√)11.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P12—本章小结)(√)(2015·海南高考)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 C解析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
生物教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要求 1.概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概述内环境的稳态及重要意义。
4.描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1)定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2)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转化(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血浆3.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2)①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②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提醒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故细胞外液中蛋白质的数目远少于Na+与Cl-。
(2)酸碱度①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②稳定原因:与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1.下面是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注:图中A、B、C为细胞或结构,a、b、c、d为液体。
(1)B、C分别为什么结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B是毛细血管,C是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两端都是开放的,一端连着动脉,另一端连着静脉;毛细淋巴管只有一端是开放的,起始端是盲端。
(2)b、c、d分别为什么液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示b、c、d分别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BS北师版 八年级生物 下册(教学设计 教案)第8单元 第24章 人与环境 第4节 家居环境与健康
第4节家居环境与健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评价家居环境主要污染物来源。
2.举例说明家居环境主要污染物的来源。
【过程与方法】
1.讨论制定防止室内环境污染的有效对策。
2.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家居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同绿色消费和绿色文明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举例说出家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2.活动:讨论防止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关措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活动:给你的家居环境打分。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4页评分表。
提问:评价我们的家居环境的表中所设计的项目是否合理?还有补充吗?
2.给你的家居环境打分。
3.引导学生讨论:
(1)通过调查,你们发现家居环境中哪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2)你希望的家居环境是什么样的?。
生物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20张)
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
( A)
A.无生产者
B.无分解者
C.无能量流动
D.无物质循环
17. (2018亳州)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分解者
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C.食物链中可以没有生产者
D.构成食物链至少要有三种生物
考点精练
18. (2018东营)图6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
1. (2018•广东)“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
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
( A)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
2.(2018•常德)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
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B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
考点精练
考点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5. (2018•威海)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
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
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A.草→食虫鸟→兔→鹰
( B)
B.草→鼠→蛇→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
考点精练
16. (2018绵阳)“蝗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
生物学 八年级 下册 配北师大版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总结
思维导图
考点要求
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 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了解) 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了解)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理解)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章《23.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章《23.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课堂探究1.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这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适应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2.植物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这主要体现了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土壤3.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4.在大自然,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下列属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是A.森林可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让植物生长更好二、课堂巩固1、下列哪项不是蜥蜴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A.用肺呼吸B.体表有角质鳞片C.卵外有坚韧的卵壳D.生活在田野和山坡2、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D.青蛙冬眠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宽达几亩大。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
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
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
海豹身体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1)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和环境。
(2) 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
(3) 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关系。
【参考答案】一、课堂探究1.A2.B3.C4.D二、课堂巩固1.D2.D3.(1) 适应;适应;影响(2) 水分(3) 竞争。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入新课
园艺人员在公园的一角种植了一块草地,为了防止鸟 吃草籽,他们用网把这块草地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 现网里的草被虫子吃光了。大家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 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原因。
讲授新课
想一想 1.不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一样吗? 2.什么样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更强?
森林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讲授新课
讨论分析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 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即食物网结构复 杂),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 不利影响。
讲授新课
森林生态系统
-----调节能力更强
荒漠生态系统
-----调节能力弱
讲授新课
二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讲授新课
适度捕捞海洋鱼类,不会导致鱼类种群减小,更 不会灭绝。
讲授新课
在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被破坏。
讲授新课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 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后,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 能力,导致稳定性被破坏。
讲授新课
能否将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的数量变化更 直观地表现出来?
生物 数量
草原植被 (生产者)
食鼠动物 (消费者)
鼠类 (消费者)
时间
讲授新课
想一想 通过调节生态系统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单元综合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综合练习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A.生物种类较少B.食物链较长C.食物网中营养结构复杂D.食物链中的消费者较多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3.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 阳光B. 温度C. 水分D. 空气4.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A. 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B. 生物的种类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C. 生物的种类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强D. 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弱5.甲→乙→丙→丁是一条捕食食物链。
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 乙和丙间是捕食关系B. 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流动的C. 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丁中积累的最多D. 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6.为了保护环境,下列应该选择的生活用品是()A. 一次性筷子B. 可充电电池C. 塑料包装袋D. 一次性电池7.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A. 草→蚱蜢→食虫鸟→鹰→蛇B. 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 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8.住宅装修后,室内空气中有较多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下列最有效的方法是()A. 关闭门窗,室内放入大量的茶叶B. 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C. 关闭门窗,室内放入大量的醋D. 喷空气清新剂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10.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 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B. 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C. 该探究的实验变量是空气湿度D. 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指植物、动物和真菌B. 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C. 阳光和水等不属于生态系统D. 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间捕杀掉,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12.下列微生物不属于生物圈中生产者的是A、硫细菌B、硝化细菌C、蓝藻D、蘑菇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生产者、______和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册生物第8单元第2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6.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 D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 4 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17.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 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 D )
2.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
3.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 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
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4.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物质 3.以碳循环为例,说明
循环的特点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
5.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点
知识点一 食物链
自主预习
1.定义:在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
消费者 之间通过 吃与被吃 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
物之间由于 食物 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有长有短,短的食物链由 2~3 个环节构成,也有 的食物链由 4~5 个环节组成。
3.食物链的起点是 生产者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D )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
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前后不变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A )
A.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B.阳光照射到绿色植物体上时
C.生产者被动物所食时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C ) A.食物中的碳 B.有机物里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非生物界中的碳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习题课件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13.连接生命世界与无机自然界的两大重要环节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 D)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 19 页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14.下列关于消费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消费者是指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B.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消费者 C.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D.凡是可利用现成有机物生存的生物就称消费者
2.(绥化中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 B.一片森林 C.一个湖泊 D.池塘里的所有鱼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D)
能力训练
第8页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3.(云南中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生
态
生
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主要包括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
系 统 概 述
组成
物 部 分
分解者
包括 腐生性 的细菌和真菌,还有腐食性动物, 如蚯蚓、粪金龟子等。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 有机物 变 为 无机物 ,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名师点拨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第 2 节 生态系统概述
名师点拨
预习反馈
基础训练
能力训练
第1页
八年级 生物 全一册 北师版
重难点解读
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a.生产者: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
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十四章 人与环境 复习课件
第2、3节关注农村与城市环境
1.改良农村环境质量应采取的措施(D )
①控制森林采伐量②植树种草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建设生态农业⑤建立自然保护区⑥保护野生
动物⑦减少化肥、农药用量⑧改造厕所和畜禽
圈
A.②③④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上有茂盛的森林和无
环境污染主要是指: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人类的增长会带 来哪些问题呢?
1.食粮问题: 食粮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我国等一
些发展中国家的食粮紧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长和食粮生 产、消费不均等,还有气候变化和土地荒漠化及人为破坏 和战乱等因素。
还要发展基因技术,改进农作物新品种,增加产量。
三、家居环境
1.室内空气污染(厨房、吸烟等)
厨房污染主要是空气污染为主:常见的污染物有苯 并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等。 2.装修污染
1)氨气来自水泥里添加的氨水、尿素等防冻剂,家具涂饰时
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
2)氡气主要来自石材,天然石材氡气多,人造石材相对少些。 3)甲醛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装饰品及生活用品等化工产品,
生态农业使用的优点: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污 染,减少农药污染
二、城市环境
1.垃圾污染 2.大气污染 3.光污染 4.噪音污染 5.污水污染
举例说出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 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 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 物的生活;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 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 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 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 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教材P74~P75)1.能量的获得:(1)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2)草食动物:通过摄食获得有机物,同时获得能量。
(3)肉食动物:通过捕食草食动物获得能量。
2.途径:沿食物链依次流动。
3.特点:沿食物链各环节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4.生物体数量与能量关系(能量金字塔):越向食物链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
5.图示举例:6.请写出【情境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选第一种。
理由:第一种选择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小组合作分析:“万物生长靠太阳”,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提示: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输入生态系统中,开始了能量流动。
【微点思考】如何理解“一山不容二虎”?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老虎数量是最少的。
【活学巧记】食物链中各成分与营养级的比较草(生产者)——第一营养级↓食草昆虫(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蜘蛛(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鸟(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猫头鹰(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级【易错点拨】生物体能量的四大去向(1)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2)排泄物、尸体等带走一部分能量;(3)通过食物链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能量;(4)剩下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教材P76~P77)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呼吸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e.动物摄食。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2)物质进入生物部分: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来自无机环境,绿色植物将从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物质构成植物体,并使这些物质进入食物链。
(3)物质返回无机环境:生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又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课件(第1课时)
二、讲授新课
(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分析、讨论 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单向流动
沿着食物链由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单向不循环。
二、讲授新课
(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分析、讨论 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逐级递减 10%-20%
自身呼吸消耗
自身呼吸消耗
自身呼吸消耗
自身呼吸消耗
的分解作用以及人类生产都要排放二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分析、讨论 4 在生态系统中,碳是怎样循环的?
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碳是往复循环的,从而使环境中 的碳物质含量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
二、讲授新课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遗体、遗物
二、讲授新课
(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
二、讲授新课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分析、讨论
1 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进入生物体的? 二氧化碳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植物
体的。动物直接或者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这样含碳的有机 物就进入了动物体内。
二、讲授新课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C.此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通过图中的各种生物完成的 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
三、课堂反馈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二、讲授新课
(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
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 植被有什么关系?
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 物为食。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提倡家庭使用无氟冰箱的主要原因是()A. 防止儿童患呼吸道疾病B. 防止酸雨的形成C. 保护大气臭氧层D. 防止产生光化学烟雾【答案】C【解析】解人类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因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含氮废气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健康.例如人类的皮肤病和白内障等疾病因此而明显增多.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因此提倡家庭使用无氟冰箱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大气臭氧层.故选 C.2.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没有直接影响的是()A. 优生B. 晚婚C. 一对夫妇一个孩D. 晚育【答案】A【解析】解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 A3.下列各项中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 伊通河里所有的鱼B.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C. 净月潭里所有生物D. 长白山【答案】D【解析】A、“一条河中所有的鱼” 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 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净月潭里所有生物” 只构成生物群落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长白山” 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4.生态平衡是一种()A. 绝对平衡B. 动、植物的数量相对平衡C. 动态平衡D. 永久的平衡【答案】C【解析】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故选 C5.地球上绝大部分氧气产生于()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湿地生态系统D. 草原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解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海洋的面积约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里最大的生态系统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草原、森林、城市、湿地的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较海洋的少故选 B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B. 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C. 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D.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答案】D【解析】A、图中昆虫和杂食性鸟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杂食性鸟以昆虫为食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A错误B、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就是最长的食物链所以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题中的食物链共有4条分别是绿色植物→吃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 C错误D、每条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D正确7.由于森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出现了明显的()A. 赤潮B. 沙尘暴C. 温室效应D. 酸雨【答案】C【解析】解 A、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与二氧化碳的增多无关B、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是由于人类对植被资源的严重破坏导致土壤沙化造成的与二氧化碳增加无关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汽车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同时人类对森林等植被资源的破坏也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的形成.D、酸雨是指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与二氧化碳增加无关故选 C.8.座头鲸通常生活在下面哪个生态系统()A. 淡水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湿地生态系统D. 池塘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座头鲸属于海洋动物因此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所以答案是 B9.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A. 氮气B. 水蒸气C. 二氧化碳D. 氧气【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温室效应可见C符合题意10.粪金龟(蜣螂)通常以动物粪便为食研究者发现有一种猎食性粪金龟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同时也以粪便和腐肉为食这种猎食性粪金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 生产者、消费者B. 分解者、消费者C. 生产者、生产者D. 分解者、生产者【答案】B【解析】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粪金龟(蜣螂)通常以牲畜的粪便为食所以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同时能捕杀比自己体型大十倍且有毒的马陆属于消费者故选 B1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图解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是()A.B.C.D.【答案】A【解析】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消费者大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获取能量分解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12.下列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四项具体措施其中能起到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是()A. 晚婚B. 晚育C. 少生D. 优生【答案】D【解析】解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 D13.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其原因对应错误的是()A. 白色污染--大量废弃的包装塑料B. 重金属污染--汞、镉等进入自然环境C. 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氟利昂等D. 大气污染--向水体排放有毒物质【答案】D【解析】 A 、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故A正确B、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如ri本的水俣病是由汞污染所引起故B正确C 、臭氧有吸收紫外线中能量较大的短波辐射的能力如果没有臭氧层强烈的阳光早已使整个大地化为焦土臭氧还具有强氧化能力所以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消毒杀茵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并加速血液循环因此臭氧是一名“人类生命的卫士” 但过量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但是近年来发现臭氧层对生物的保护机能正在减弱原因是制冷剂中的氟利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及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不用氟利昂(或氟里昂)作制冷剂或使用无氟冰箱、飞机使用清洁能源或飞机尾气经处理后排放、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都可保护臭氧层故C正确D、现代社会人们的滥砍乱伐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粉尘污染加重大量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又加重了气体的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而不是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故D错误1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B. 杂交水稻的培育利用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属于迁地保护D. 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不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 A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A正确B、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的基因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的培育利用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B错误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属于就地保护 C错误D、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会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因此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D正确15.为了保护环境生活中你不会采取下列哪种方式()A. 使用节能灯B.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步行C. 使用一次性筷子更卫生D. 到超市购买商品自行携带购物袋【答案】C【解析】解 A.使用节能灯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A不符合题意B.乘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筷子、纸制品会破坏更多的树木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C符合题意D.到超市购买商品自行携带购物袋可以节约资源、防止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6.现代社会提倡“绿色出行” 这样做的好处不包括()A. 减少酸雨B. 节省能源C. 减少温室效应D. 避免臭氧层的破坏【答案】D【解析】绿色出行可以减少酸雨、节省能源和减少温室效应但对臭氧层的破坏没有影响17.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是()A. 太湖中的所有鱼和虾B. 黄山上的迎客松C. 东海中的生物D. 公园内的池塘和其中的生物【答案】D【解析】A、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部分不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部分不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公园内的池塘和其中的生物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一个生态系统1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B. 生物圈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A.海洋生态系统只是水圈的一部分而生物圈又包括水圈不符合题意B.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C.森林生态系统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而岩石圈又属于生物圈不符合题意D.湿地生态系统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故选B.19.在下列各种举措中属于生物防治的是A. 夜间在稻田里用灯光诱杀有害昆虫B. 稻田里养殖青蛙以消灭害虫C. 用飞机向松林喷洒农药消灭害虫D. 组织大批人力捉拿玉米螟【答案】B【解析】生物防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综合分析选项 A夜间在稻田里用灯光诱杀有害昆虫、C用飞机向松林喷洒农药消灭害虫、D组织大批人力捉拿玉米螟都不属于生物防治而B稻田里养殖青蛙以消灭害虫属于生物防治故选B.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如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A.B.C.D.【答案】A【解析】解 A是可回收垃圾标志 B是厨余垃圾标志 C是有害垃圾标志 D是其他垃圾标志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生态系统的维护生态系统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组成部分21.(2)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请你为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________21.(3)去北极科考的人员回来时不仅要将垃圾带离还要将自身产生的粪便一同带离这是因为北极生态系统中________很少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有限21.(4)通过这两个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________【答案】(1)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解析】解(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答案】(2)积极植树造林、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即可)【解析】(2)为维护绿水青山要积极植树造林、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答案】(3)分解者, 自动调节【解析】(3)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放在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4)积极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解析】(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禁止、严惩滥捕乱杀的行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2.(1)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等微生物的迅速繁殖细菌通过________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等无机物.从而使水得以净化.这一反应过程与“细菌造成食物和动植物遗体的腐败”的原理一样因此从生物圈的角度来看多数细菌作为________促进了生物圈的________.22.(2)污水引入曝气池后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人空气其作用是________ 为保证活性絮状团块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曝气池还应具备________等条件.22.(3)曝气池中需氧型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一部分来自空气另一部分来自单细胞藻类的________作用.22.(4)细菌与真菌的最大区别是细菌没有________ 属于________生物.【答案】呼吸,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分解者, 物质循环【解析】解(1)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生物圈中多数细菌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答案】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适宜的温度【解析】(2)、细菌等微生物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污水引入曝气池后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人空气使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达到净化目的.除此之外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答案】光合【解析】(3)海洋中含有数量庞大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因此曝气池中需氧型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一部分来自空气另一部分来自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答案】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解析】(4)细菌的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一些附属结构如鞭毛和荚膜等真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细菌与真菌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3.(1)狼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由此判断它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纲动物其牙齿与兔相比还有发达的_____齿大大提高了摄取食物和消化的能力23.(2)狼群可以在头狼的指挥下团结协作围猎几百只羊由此可知狼具有________行为23.(3)狼被大量猎杀后草原鼠害横行大面积沙化沙尘遮天蔽日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也说明动物对维持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23.(4)以下做法或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答案】(1)哺乳, 犬【解析】解(1)狼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其牙齿与兔相比还有发达的犬齿大大提高了摄取食物和消化的能力【答案】(2)社会【解析】(2)狼群可以在头狼的指挥下团结协作围猎几百只羊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由此可知狼具有社会行为【答案】(3)自动调节, 生态平衡【解析】(3)狼被大量猎杀后草原鼠害横行大面积沙化沙尘遮天蔽日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也说明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答案】A【解析】(4)A.山水林湖田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A正确B.为节约成本污水只排放不处理会污染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错误C.对损害人类利益的动物赶尽杀绝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C错误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一种不管不问的态度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D错误故选 A24.(1)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 分解者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24.(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它可以用来照明和烧饭.24.(3)生态农业村中的这种产业特点是________.【答案】农作物, 沼气池【解析】解(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农作物家禽、家畜等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主要分布在沼气池中.【答案】甲烷【解析】(2)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把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放在沼气池中其中的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利用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答案】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再循环利用率.【解析】(3)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①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②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能量的消耗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故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该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再循环利用率.。
北师版中考生物 教材系统复习 八年级下册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4章 人与环境
生态系统
★(2021·北部湾)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
关于该食物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A.食物网中共有 3 条食物链
B.蛇和猫头鹰只存在捕食关系
C.食物网中每一条食物链的起
始环节都是草
D.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反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022·怀化)某学校在学校学农基地中开辟了一块水稻种植试 验田。如图为该试验田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第 8 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 23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24 章 人与环境
知识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详见“第 1 单元第 1 章知识点 3”)
知识点 2: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①__生生活活的的环环境__共同
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境
2.②__生生物物圈圈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2021·贵港)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 答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草草 。
(2)写出图中仅有的一条食物链:草草→→食食草昆草虫昆→虫食虫→鸟食。 (3)从“生物遗体”到“无机环境”虫的鸟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分分解解者 (选填“分解者”或“消费者”)。 (4)生者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以及非生物物质、能量通过能量流动和
非生物 部分
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知识点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食物链
(1)概念:生产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
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①__食食物__关系
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物
(2)正确书写食物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23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
执笔人:蒲明海章节教材分析: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第8单元的开篇,主要介绍生态学的最基本的知识。
通过第23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对一些环境现象分析解释,并且指导自己在环境活动中的行为。
我们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
我们在生态系统中生活,直接接触着各种生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引导学生研究分析自己的生活环境,理解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初一年级开始学习生物学时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教学中可以与学生共同回顾已经学习的有关内容,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加深对生态学有关知识的理解。
由于生态学的特点,教学中不易安排实验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本章安排了一些对二手资料的分析讨论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二手资料的处理,形成感性认识,进而理解生态系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如何安排组织好这些活动,是备课时要认真考虑的。
以下是本章安排的活动。
从知识教育的角度看,本章主要是认识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基本概念。
这些基本概念的教学,切忌死记硬背,要建立在学生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网络和结构。
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学生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研究。
从能力技能培养的目标考查,主要是认识能力方面的培养,例如从分析凯巴森林生态系统迁移到分析其他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其他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些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并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本章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联系制作生态瓶,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是全方位的,不仅需要学生能应用已有基础知识进行设计规划生态瓶的制作,制作过程中很自然要涉及操作技能的训练。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角度考查,特别注意的应该是有关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学习了生态学有关知识,学生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有信心地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
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态入侵的问题等,如果有可能,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针对某些生态学问题进行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对于澄清有关价值观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
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71[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P71[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节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重点在于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则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扬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1.复习引入。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生物群落的概念,指出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然后举例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最后提出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叫做生态系统。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2.以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分析说明一个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为阐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奠定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教学资料的呈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可供阅读的教材上的文字材料,另一种方式是可供观看的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录像。
学生分析说明森林生态系统时,采用讨论的方式,教师由浅入深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
如: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情况?此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情况?此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情况?等等。
如果学生讨论时有偏差,教师
可作为参与讨论者,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将学生知之不全的内容补充出来,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进行分析。
讨论中,教师力求做到引导学生分析出以下问题:①从范围看,任何一个森林生态系统部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②从生物与非生物关系看,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被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质,各种植食性动物依赖绿色植物而生存,植食性动物又是肉食性动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③通过这种营养联系,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系统。
在这个自然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循环,能量不断地流动。
讨论结束时,引导学生将讨论的结果扩展,引申到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应具备类似的共同特征,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生态系统概念的教学,首先根据上面对森林生态系统讨论的结果,归纳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所应具备的特征,引导学生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在归纳生态系统概念时,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如果归纳的不够准确或全面,教师可以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实例进行提示,最后由学生完整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一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一些生态系统的实例,或反过来由教师列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二是引导学生注意区分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两个概念。
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不管是学生自己列举生态系统的实例,还是教师列举一些实例由学生判断,都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把自己当作是参与讨论者身份,而木是一个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身份,如果学生列举的实例不属于生态系统,应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不应该简单地由教师作出判断,在讨论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强化认识;二是教师应注意列举的实例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不强,教师应列举一些典型的生态系统与学生共同讨论,如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常见的陆地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等,以便为后面生态系统类型的教学奠定基础。
区分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两个概念时,可以以实例加以说明。
例如: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苦踪的腐木,其中聚集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
学生容易判定为生物群落,这是因为忽视了在这个特定空间内,不仅有生物群落,而且有特殊的无机环境。
这些生物之所以聚集在这个特定空间内,是因为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自然系统,即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