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标研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3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3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3版心得体会(3篇)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篇一:1、做好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演示化学实验是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动脑、动手,才能学好化学,而实验本身也具有生动、形象、真实的特点。

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谓实验演示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以展现物质的性质,并要求同学们认真的观察[2]。

做好实验演示,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一下几点:1.1注重演示方法一个成功的实验演示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演示的实验时,要注重演示的方法,满足突出重点,符合直观、安全、可靠、简单的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首先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方法、过程、结果等;其次要设计好整个实验的演示过程,并对于突发情况做好准备工作。

1.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实验的步骤、方法、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还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课堂实验的研究对象上。

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思路进行思考,从中找到启迪。

例如:进行“氨的性质”的实验演示时,首先明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即氨的喷泉实验和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之间的反应。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当中进行以下问题的思考,一是为什么氨会形成喷泉,说明氨有什么性质?CO2等也能形成喷泉吗?二是氨溶解于水仅是溶解过程吗?为什么喷泉呈现出红色?那么CO2是否能喷出白色的喷泉?三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为什么会发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那么,浓氨水和浓硫酸之间会发生这种现象吗?通过提出以上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教材积极地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堂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引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概述《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课程结构《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

选修部分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

2.3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 有机化学:烃、醇、醚、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分子、晶体结构,物质性质与结构关系等;- 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等。

三、《新课标》的特点3.1 贴近生活,注重应用《新课标》强调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强调科学探究《新课标》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3 注重学科交叉《新课标》提倡学科之间的融合,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内容简介: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图书目录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国际视野中的高中化学课程:(1)根据科学素养建议设计课程: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对于科学知识达至基本的介绍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至基本的介绍程度。

各国普遍采用这一标准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我国也沿用此标准进行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科学素养不仅仅就是所受到教育程度多寡的寓意,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广泛文明的标志。

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科学为大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视野从培养少数人成为科学家转向面对所有的学生。

(2)课程具备选择性:(3)课程内容的组织具有不同特色:(4)注重自学化学实验和研究方法:2、高中化学课程现状调查:教学在非常大程度上受限于中考教师和教材(辅)整体表现出来“权威性”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和探讨偏少高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希望低化学教材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实验习惯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存有误区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压力非常大的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内容偏多的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化学、外语(1)内容与呈现出形式行为主体前言组成(2)课程结构(3)课程性质(4)课程理念(5)课程目标(6)内容建议(7)课程实行建议4、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发生改变课程过分著重科学知识传授的女性主义,特别强调构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赢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沦为学会自学和构成恰当价值观的过程。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科学探究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科学探究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科学探究1.教科书内容有鲜明的时代性化学教科书要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启迪学生不断创新。

编写教科书时可结合化学学科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通过化学发展史的线索,使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要力求反映最新的化学观念和思想;可结合科学的前沿领域和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有重点、有选择地介绍化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鼓励学生关注并投身于科学事业。

例如,编写“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时,介绍“燃料电池”;编写“有机化学基础”时,介绍“新型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多肽”等,使学生感受到现代化学的魅力。

2.教科书编写处理好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高中课程要成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虽然每一个化学课程模块的内容线索、侧重面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相同,但各模块内容之间存在著一定的内在联系。

教科书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处理好不同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把化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

化学课程模块体系的设置,是为了适应不同发展需求和不同志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

必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其余化学课程模块的编写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教科书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

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课程模块要注重化学在生活、工农业生产、高新技术、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和技术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3.教科书内容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高中化学教科书不仅要提供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知道社会发展中与化学有关有问题,如资源的开发、新材料的合成、新药物的研制等,都要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是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的。

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

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

论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学对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重视不断增加。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教学需要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可分为教师引领和学生发现两个环节。

在教师引领环节,教师需要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实验和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学生发现环节,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验和研究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师引领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和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问题导向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

在学生发现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学生可以分析和总结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通过展示和讨论等方式来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

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不仅可以理解和掌握实验和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还可以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并增强自己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究性教学方法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

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也是一个难点,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考察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对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几点认识

对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几点认识

理论探讨 LILUNTANTAO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传统的教学课程,结构机械单一,重视课内书本知识的学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而忽视学生课外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新的课程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打破以应试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构架,建立以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为本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与人的认知结构全面整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多样化、弹性化。

一、个性化教学过程可以使不同学生各获最佳发展注重“双基”教学是我国普通高中的一大优势,然而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也应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对于不同层次和毕业后具有不同去向的学生没有必要打下同样深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正是以动态发展的课程基础观在设计了“必修课”以满足所有高中生共同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在化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要而设计了“选修课”,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全体学生的适应性,有助于不同的学生打好不同的基础,从而都获得最佳发展。

二、多样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必需的化学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

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加工和建构自己的化学体系,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设立了众多栏目,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己构建知识的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

2024年修订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修订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修订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对2024年修订版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制定。

本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等三个部分。

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三个模块。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与自然科学等三个领域。

四、教学建议1. 重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3. 注重知识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五、评价与反馈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实施与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完善教学设施,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3. 增加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和实践案例。

4. 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监控与评估体系,确保课程标准的落实。

七、附录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2. 课程标准修订历程3. 教学建议与案例4. 评价与反馈方法八、参考文献[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方案》[3] 《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指导纲要》以上为2024年修订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一、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关注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动态,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发展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化学于实际生活中。

3. 为有志于关注化学研究、从事相关行业的学生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内容体系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主要由基础概念、基本规律、实验技能、科技前沿、科学探究和学科思维等6个部分构成,其具体内容如下:
1. 基础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物质分类、酸碱等基础概念。

2. 基本规律: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等。

3. 实验技能: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思维等。

4. 科技前沿:材料科学、化学能源、环境保护等。

5. 科学探究:化学实验、制药技术、生命科学等。

6. 学科思维:化学思维方式、信息处理、问题解决等。

三、教学理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知识综合性、理论实
践性、启发式教学和科学性等方面。

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实验教学、项目教学、讨论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要求
1. 结合国家科技发展和企业需求,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融合。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

3. 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合理设置研究目标,加强课程实效性和应用性。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促进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教学研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教学研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教学研究作者:尹丹丹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孙艳美热阳古•阿布拉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11期摘要:“研究与实践”栏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新增栏目,以开展项目研究、进行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出任务,利用真实情景素材使学生在实践与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与实践”栏目在栏目内容和栏目活动设计上颇具特色并具有独特的学习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实践时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研究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整体育人功能、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发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构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体系及其内容体系,更新了教学内容,细化了实施建议,并调整了课程结构。

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在继承旧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更新了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构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结构,优化了教材栏目,以具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1]。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为例,对其“研究与实践”栏目的特点、教学功能进行分析,并针对此模块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力求深化一线教师对该栏目的认识,熟悉该栏目的功能,有效利用该栏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研精神,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一、“研究与实践”栏目的特点“研究与实践”栏目是对旧版教材中“实践活动”栏目的优化,以进行微项目研究、开展课题等形式提出相关任务,提供真实情境素材,科学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实验、调研、设计方案等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相关问题[2]。

“研究与实践”栏目在必修教材中的分布如下表所示,该栏目位于一些特定的章节,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栏目内容和栏目学习意义两个方面。

(一)栏目内容“研究与实践”栏目呈现的内容与课程标准高度一致,栏目中的实践任务、情景素材都源自新课标,栏目包含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由左表可以看出,该栏目的内容与对应章节的核心知识密切结合,研究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大概念,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进阶,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3]。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归纳规律,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分析探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探讨其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积极探索和发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现象,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3.强化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或整体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二、探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构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实验的开始阶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引发他们对实验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给定一组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实验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和所要研究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在酸性溶液中,甲基橙是一种有效的指示剂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来验证答案。

3.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归纳规律,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设计实验评价方案。

在实验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评价方案,评价实验的可靠性、准确性和适用性等。

学生通过评价实验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还能培养其批判思维和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2022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2022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读2022
《高中化学新课标2022》是一部全新的教学计划,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化学的
研究与指导教学的重要发展。

该计划充分发挥了不同化学实践和教学活动的综合作用,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高中化学新课标2022》与以往的现行教学计划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对
实践教学的重视。

今后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都将根据合理的教学组织计划,安排学生进行反复检验,扩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中化学新课标2022》的另一大特点是引入多种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更
加丰富多彩。

综合实践是该计划重点推广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综合应用了文科、理科、社会科学领域学习方法,提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和不同维度综合分析学习,从而发掘出优秀学术水平。

《高中化学新课标2022》评价标准也相比以往有了更多的变化。

今后,教学
质量不仅取决于考试成绩,还将从学生兴趣爱好、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多维度进行评估。

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将引入很多新的评价模式,更大挑战老师们的创新和教育能力,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新的《高中化学新课标2022》的出现,为了中国高中的化学教育
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导方向,它有利于实现即学习又有乐趣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024最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前言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要求,我们结合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化学课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大学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化学科学观念,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的变化与制备;化学实验与探究。

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原理探究;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化学与创新;化学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 教学建议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

五、附录1. 课程标准解读对课程标准的概念、原理、目标、内容等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教师和学生准确理解课程要求。

2. 教学建议与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和案例,指导教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3. 评价方案与实施建议制定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等,并提供实施建议,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评价。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新课标、考纲研究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新课标、考纲研究

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1926年 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 德布罗意关系式的基 础上,对电子的运动 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 提出了二阶偏微分的 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 式。这个方程式的解, 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 形表示的话,就是电 子云。
薛定谔简介
奥地利物理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薛定谔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
1.3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表)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
认识元素的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 能列举元素周期律(表)的应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 能说明构建思维模型在人类认识原子结构
现周期性变化是导致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论证证据与模型建立
专业学科“核心素养”
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几个方面
●学科能力是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保障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学科思想方法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质 微粒运动思想;分类思想;守恒思想; 动态平衡思想;唯物辩证思想; 绿色化学思想。
◇ 认同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可认知性是探索物质世界的前提 ◇基于证据的判断、推理和探究能力,是学习、研究化学学科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 ◇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分析研究,并运用
汤姆生解释放电管中的“射线”现象
汤姆逊用他的模型解释了这个现象,他认为,比起原 子来,电子的体积是极小的,在原子里面电子之间的 空隙很大,所以速度非常快的电子可以穿过空隙跑过 去。这种情形可以比作一粒快速的葡萄干打穿了果子 面包。
α粒子也能穿过很薄的金属箔。这又怎样解释呢? α粒子是失去两个电子的氦原子,按汤姆逊的模型,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前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以下理念:1. 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科学素养:强调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重视学科交叉: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必修模块:包括化学必修1和化学必修2,主要介绍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涵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注重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其学科素养。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其知识、能力、素质。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学生九个必做实验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学生九个必做实验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学生九个必做实验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主题包括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以及化学与社会发展。

其中,实验活动1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为了练容量瓶的使用方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及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识,需要使用烧杯、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天平以及NaCl和蒸馏水等实验用品。

具体步骤如下:1.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1)计算溶质的质量,确定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

2)称量NaCl固体。

3)配制溶液,将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完全溶解。

将溶液注入100mL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

最后加入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后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2.用1.00mol/LNaCl溶液配制100mL0.50mol/LNaCl溶液1)计算所需1.00mol/LNaCl溶液的体积。

2)量取1.00mol/LNaCl溶液的体积。

3)配制溶液,将所需体积的1.00mol/LNaCl溶液注入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中。

最后加入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后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并掌握配制溶液的方法。

试管、酒精灯、镊子、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铝、蒸馏水。

实验步骤】1.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1)将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蒸馏水,用镊子夹住一小块氢氧化铝放在试管中。

加热,观察现象并解释。

2)在另一支试管中,重复(1)的步骤,只是将氢氧化铝换成氢氧化铜,观察现象并解释。

2.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1)将一小块氢氧化钙放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盐酸,观察现象并解释。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作者:董军芳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8期摘要:化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其在高中教学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都有所变动。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推广的今天,学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运用新兴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主要分析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实践对策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并开展一系列的研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重难点问题实践对策受新课标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量的教学问题不断涌现。

高中化学教师应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新兴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避免因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引发教学问题。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高中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重难点教学问题上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对策,改善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更加重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对于学生自身的关注较少,与学生缺乏有效的关联。

而在新课标背景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学则调整了教学倾向,不再以知识内容为绝对中心。

将知识教学、情感教学、学生发展共同列为教学重心,从单一目标转变成为多个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实行开放教育。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仅是形式主义,学生探究缺乏目的性。

课堂中教学情境缺乏新意,数量过多,导致教学重心出现偏移。

教学方法过于杂乱,虽然活跃了教学氛围,但学生注意力重心已经被其他内容所吸引。

2024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的要求,本文档旨在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详细、全面的新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本文档,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与实施建议,以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1. 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适应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我国教育部对高中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生产、科研密切相关的学科,其课程标准也应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目标(1)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意识与科学探究等。

二、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2)化学反应与能量(3)物质的变化与制取(4)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化学基础(2)无机化学基础(3)化学与生活(4)化学与技术(5)化学实验拓展三、课程实施建议1.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评价方式(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3)减少考试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语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的制定与实施,旨在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探讨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有效性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分析、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启示与展望,并进行了研究局限性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影响和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新课标、有效性研究、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教学策略、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启示、局限性、背景、目的、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益,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都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评估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分析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了解新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评估不同的有效性评估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适用性,探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的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的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的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记忆与应用”教学方式向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探究”教学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的教学研究,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研究内容(1)分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探索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方式。

(3)设计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

(4)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探讨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和优化措施。

2、研究目标(1)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4)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掌握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现有的教学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实验教学法设计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课题,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探究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和优化措施。

3、访谈法对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教师和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参与教学的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态度、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也了解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专家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增强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增强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增强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前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是在原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国际化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

本次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化学用语,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创新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认识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关注化学与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的相互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等四个模块。

2.2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实验拓展等四个模块。

2.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化学研究方法、化学史、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四个模块。

三、课程实施3.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评价建议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教材编写应遵循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教材使用应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课程资源教师和学校应根据课程标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实践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课程内容
原有问题: 化学1课时特别紧; 学生实验不重视; 有机内容和要求不太合理 知识点导向、偏重具体知识 学习要求模糊
修订重点: 打通模块边界,合理统筹课时; 删减调整具体物质性质的知识; 规定学生实验及探究; 适当加强有机化学的初步认识 素养导向、聚焦概念、明确学业要求
化学选修 I 课程内容
新课程必修化学的实施建议
(1)必修化学可以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整体安排 (2)必修化学可以进行分类分班教学 (3)合理安排选必化学三个模块的学习顺序 (4)统筹安排时间完成选必课程的修习 (5)每周固定时间平行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核心素养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 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 证实或证伪;
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
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学科特点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学科观念 证据推理 ---- 批判性思维 模型认知 ---- 认识过程 科学探究 ---- 问题发现与解决、技术应用与创新 创新意识 ---- 创造性思维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 可持续发展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
核心素养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 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 能量的转化;
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
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 进行分类;
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 观念。
一 理解化学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3618
一 文化基础 1.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2.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二 自主发展 3.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4.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三 社会参与 5.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6.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 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 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化学核心素养结构
思维 变量
水平4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精神价值层面
认识 变量
情境
水平3 水平2
宏观辨识 与
微观探析
实证验据与与推探理究 创模新型认意知识
变化观念 与
平衡思想
理性认识层面
修订重点:
进一步聚焦学科大概念整合知识内容; 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业要求; 厘清论证必修与选修之间、内容条目之间的关系; 关注不同模块之间,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
化学选修 II课程内容
修订后:(1)保持和继承原有选修课程的精华 (2)更体现多维、生动、发展的现代化学科学面貌 (3)更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4)更加重视与区域和校本选修课程的可兼容性 (5)更增强开课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 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学课程 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高素质特 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结构的调整
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 保持原有课程结构的整体 适应新的高考改革方案 更便于学校实施和兼容
变量
水平1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践认识层面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 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内在关系
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实验探究的思维本质与基础; 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探究与创新的化学视角: 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证据和模型的化学特质;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实验与创新的价值追求。
必 修 化 学(4学分)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
不分模块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化学与社会发展 、
化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1.确立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课程目标 2.优化课程结构,学科大概念统领 3.明确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 4.删减、调整、整合部分内容 5.规定学生必做实验 6.提供主题教学策略、学习活动、情境素材
化学课程的结构:学段、模块、学分

完全校本 任意组合
系列1:实验化学
保留

系列2:化学与社会
合并

要 选修化学2

求 (0--4学分) 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新增


要选全选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学分)

选择性必修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学分)

要 求
选修化学1
(0、6学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2学分)
二 学习理解化学新课标
1 整体理解化学新课标
化学课程的性质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 次认识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关系密切,也是材料 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 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规律。
核心素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 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
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 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 进行实验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 提出自己的见解。
核心素养 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 崇尚真理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