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方法是什么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方法是什么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法是什么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100%,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的“应纳税额”÷当期的“应税销售额”。

计算⽅法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内销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1、⽉“应纳税额”即为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纳税额合计数。

2、⽉“应税销售额”=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按适⽤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

附: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合计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销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累计数-进项税额转出累计数)-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注:上⾯[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0(⽆负数,负数实为期末留抵税额),即与《申报表》中“按适⽤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计算⼝径⼀致。

“免抵退税”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免抵退税”企业的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免抵退税”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税负怎么算的计算方法

税负怎么算的计算方法

税负怎么算的计算⽅法企业在设⽴后就不得不⾯对税务⽅⾯的问题,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的义务,然⽽过重的税务负担会影响企业的⽣存与发展,⽽企业税务负担重不重要依据税负来计算,那么税负怎么算的计算⽅法?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税负怎么算的计算⽅法1、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100%即,税负率=本年累计应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不含税)×100%。

税负⾼说明企业效益好,利润⾼,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强。

税负即税收负担。

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净额的百分⽐。

2、对⼩规模纳税⼈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对⼀般纳税⼈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是远远低于该⽐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100%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3、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的⽐例,但如果是出⼝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收⼊和免税收⼊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计算缴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适⽤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4、另外对于免税及出⼝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例为6%,应计⼊公式中。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1.民族⾃治地⽅的企业,需要照顾和⿎励的,经省政府批准,可以给予定期减税或者免税。

2.现⾏的企业所得税减免税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个⽅⾯:(1)国务院批准的⾼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设⽴的⾼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新技术企业⾃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

增值税税负率分析表

增值税税负率分析表

增值税税负率分析表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于企业和税务部门来说,增值税税负率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税务风险以及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增值税税负率分析表的相关内容。

一、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其中,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 ×适用税率当期进项税额是指企业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别是销售额和进项税额的核算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

二、增值税税负率分析表的构成要素1、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所属行业、经营范围、纳税期限等。

2、销售收入数据详细列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的各类销售收入,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并注明对应的税率。

3、销项税额根据销售收入和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销项税额。

4、进项税额分别列出企业在同一时期内购进货物、劳务、服务等所取得的进项税额,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税额、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税额等。

5、应纳增值税额通过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计算得出。

6、增值税税负率按照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税负率。

7、同期对比数据与上一时期(如上年同期、上季度同期等)的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增值税额和税负率进行对比,以便观察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变化趋势。

8、行业平均税负率列出所在行业的平均税负率,作为参考标准,以判断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水平是否合理。

9、税负率差异分析对企业的税负率与行业平均税负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如销售结构变化、采购渠道调整、税收政策变动等。

什么是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什么是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什么是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来征税的一种税收制度。

在增值税制度下,纳税人需要向国家纳税,而增值税税负则是指纳税人需要承担的增值税金额。

计算增值税税负的公式可以帮助纳税人了解自己需要缴纳的税额,从而更好地规划财务和税务策略。

本文将介绍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及相关内容。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另一种是小规模纳税人。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 = 销售额×增值税率进项税额。

在这个公式中,销售额指的是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总额,增值税率是指适用于纳税人所在行业的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增值税金额。

举个例子,假设某一家公司的销售额为10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而该公司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进项税额为50万元。

那么该公司的增值税税负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即:增值税税负 = 100万元× 17% 50万元 = 17万元。

这样,该公司就需要向国家缴纳17万元的增值税。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略有不同:增值税税负 = 销售额×征收率。

在这个公式中,销售额和征收率的定义与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相同,不同的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不享有进项税额抵扣的权利,因此在计算增值税税负时只需考虑销售额和征收率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会因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纳税人还需考虑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政策调整等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增值税税负。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政策。

首先,增值税税率是指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一般来说,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其次,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增值税金额,纳税人可以通过将进项税额抵扣出去,从而减少实际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

各行业税负及计算公式一、什么是税负率?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二、税负率的计算税负率是分类的,如(一)增值税税负率为: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

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二)所得税税负率为:实际交纳所得税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如:某企业某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万,企业会计利润是10万元,该年度交纳所得税3万,则所得税税负率为3%。

(三)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四)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三、引起税负率降低的因素主要有三:一、销售价格降低,你可以比较一段时期内的销售价格走势,并说明为什么销售价格会降低的原因。

比如季节性、供大于求、商业竞争激烈等等。

二、进货价格上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会增加,这样,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也就少了,税负率就降低了。

三:一个时期内的进货多,销售少,抵扣的进项税多,销项税少,也会降低这个时期的税负率。

四、各行业合理的税负率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 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下面是深圳顶呱呱整理的各行业具体的税负率表是: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 8.509 卷烟加工 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 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租赁业 1.50%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1.00%饮料制造业 2.00%医药制造业 2.50%畜牧业 1.20%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塑料制品业 3.00%食品制造业 1.00%商务服务业 2.50%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其他制造业 1.50%其他建筑业 1.50%其他服务业 4.00%其他采矿业 1.00%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批发业 1.00%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农、林、牧、渔服务业1.1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零售业 1.50%居民服务业 1.20%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金属制品业 2.00%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建筑安装业 1.50%家具制造业 1.50%计算机服务业 2.0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0%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50%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纺织业--袜业 1.00%纺织业 1.0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00%房地产业 4.0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50%道路运输业 2.00%。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一、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例: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当月购进材料取得专用发票不含税金额100万,税额13万,当月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150万,销项税额19.5万,本期发生费用10万。

解析:
增值税:19.5-13=6.5万
附加税:6.5*12%=0.78万
印花税:(100+150)*0.03%=0.08万
营业利润:150-100-0.78-0.08-10=39.14万
企业所得税:39.14*25%=9.97万
税费总合计:6.5+0.78+0.08+9.78=17.15万
增值税税负率=6.5/150*100%=4.33%
所得税税负率=9.79、150*100%=6.53%
综合税负率=17.15/150*1000%=11.43%
二、税负率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中的计算方法,税负率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实务操作中,有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的企业,计算公式则为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该计算方法计算简单,取数容易,直观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的实际税收负担情况(以下称该方法计算出来的税负率为实际税负率)。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材料成本都相同、发票开具和取票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实际税负率也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时高时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企业之间有高有低,相互之间不可比,降低了实际税负率指标的评估价值。

造成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因素:
1、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不论当期材料是否实际耗用,只要购进入库并认证通过便可抵扣,不体现会计核算中销售与成本的配比性原则,存货的变动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2、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的企业单证收齐才计算免抵退,免抵税额的产生类似于政府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实现销售与收齐单证有一定的时间差,单证收齐的进度快慢也影响当期实际税负率。

为体现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克服实际税负率波动大、可比性差的缺点,就必须消除以上两个因素对实际税负率的影响。

我们根据增值税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计税原理和。

税负率计算公式

税负率计算公式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算:
税务系统出的一个关于税收负担率的计算公式:
税收负担率=[(内销收入+外销收入)*适用税率-(上期留抵+本期进项-期末留抵-进项转出)]/全部销售收入*100%注:进项转出中不包括外销收入乘退税率差而转出的部分
或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税负率计算:
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免抵额+应纳税额)/全年销售收入。

第二种方法是:(全年销售收入*17%-进项税额+期初进项留抵-期末进项留抵)/全年销售收入。

此两种计算方法的
出)]/全部销售收入*100%
入。

此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税负率与毛利率

税负率与毛利率

一、三条基本公式
1、毛利率=毛利额/不含税销售收入
2、税负率=应交增值税/不含税销售收入
3、应交增值税=毛利额*17%
二、换算过程
由公式1知道:不含税收入=毛利额/毛利率
由公式2知道:不含税收入=应交增值税/税负率
也即:毛利额/毛利率=应交增值税/税负率
然后公式3:应交增值税=毛利额*17%,把公式3代入刚才推算出的:毛利额/毛利率=应交增值税/税负率
即:毛利额/毛利率=毛利额*17%/税负率
毛利额=毛利额*17%/税负率*毛利率
两边同时除以毛利额,
毛利额/毛利额=毛利额*17%/税负率*毛利率/毛利额
1=1*17/税负率*毛利率
三、结论:毛利率=税负率/17%。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税务管理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纳税负担情况,对于企业评估自身的税务状况、制定合理的税务策略以及与同行业进行比较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增值税税负率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增值税税负率的基本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同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要计算增值税税负率,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的概念和数据。

增值税应纳税额是计算税负率的核心要素之一。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来说是通过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得到的。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其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

这里的销售额,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但如果是含税销售额,需要先进行价税分离,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即: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税率)。

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通常是通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等合法凭证上注明的税额来确定。

有了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就可以计算出增值税应纳税额。

但在实际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还需要明确应税销售收入的概念。

应税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同样需要是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接下来,我们来看增值税税负率的具体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100%例如,某企业在一个纳税期间内,销项税额为 10 万元,进项税额为 8 万元,同期的应税销售收入为 50 万元。

首先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10 8 = 2万元。

然后计算税负率:税负率=(2 ÷ 50)× 100% = 4% 。

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税负率

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税负率
4、另外对于免税及出口企业来说,运费税,城建税依然要扣,抵税比例为6%,应计入公式中。
税负都是有计算方法的,所以税负怎么算?只要知道税负的计算方法,按照计算方法计算就可以得出税负,税负 可以单指某一种税的税负,税负的高低可以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企业的经营效益比较高,管理比较规范, 那么一般企业的税负就比较高,另外,企业还有预警的税负率需要引起注意,具体的预警税负率可以到有关机构查 询。
一、税负的意义
1、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2、如果每个月都进项大于销项,那要提交一份有关这种情况的说明。说明是因为材料或者产品的库存增加而引 起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能够说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条件是各项材料、电费等成本项目都很正常。
二、税负的计算方法
1、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100%
2、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 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一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二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一进项转出一出口退税一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3、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 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 税金,具体公式如下:
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入一适用税率一(进项税一进项税转出一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 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χl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 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税负率的计算方法

探讨税负率的计算方法,现在把标准算法发在下面(注: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是不含税的,请大家不要再探讨此问题!)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参照表
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0。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举例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举例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举例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它是税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企业和税务部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咱们先来说说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税负率一般分为增值税税负率和所得税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比如说,某企业在一个月内,销售商品的收入是 100 万元,销项税额是13 万元。

购进原材料等支付的进项税额是10 万元。

那么,当期应纳增值税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 13 - 10 = 3 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 = 3÷100×100% = 3% 。

所得税税负率 = 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销售额×100% 。

假设一家企业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是 20 万元,全年的销售收入是 200 万元,那所得税税负率就是 20÷200×100% = 10% 。

我之前在一家企业做财务咨询的时候,就碰到过税负率的问题。

这家企业的老板对税负率不太了解,总觉得每个月交的税太多了。

我就给他详细解释了税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把他们公司的销售数据和采购数据一项一项列出来,当着他的面算给他看。

他一开始还半信半疑的,等我算完了,把结果跟他解释清楚,他才恍然大悟。

其实,税负率并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

税负率过低,可能会引起税务部门的关注,怀疑企业有偷税漏税的行为;税负率过高,又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企业要合理控制税负率,既要遵守税收法规,又要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

在实际的税务工作中,税负率的计算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税务部门会通过对企业税负率的监控,来发现可能存在的税收问题。

比如说,如果一个行业的平均税负率是 5% ,而某家企业的税负率长期低于 2% ,税务部门就可能会对这家企业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有少报收入或者多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

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

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

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

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

8%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

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

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

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一般纳税人税负的计算税负及税负的计算一增值税税负率是应纳税额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其用公式表达为: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上面的公式可以演变为: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三、税负控制:我们已经知道;税负率是税务局给我们的一个比率;它是已知的;在日常的工作中;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也是已知的..因此;增值税税负的控制;事实上就是控制取得进项税额发票的多少;或者你虽然取得了很多的发票;但是只可以抵扣多少..现以服装、包袋为例;征税税率为17%;税负率为3.4%..来计算并控制进项的取得情况..1计算购进取得的进项金额占销售的比例:应缴纳的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3.4%÷17%=20%..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应该有20元要全额征税..2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征税率的比率为:17%-3.4%÷17%=80%即100%-20%..也就是说;企业每销售100元;可抵扣80元的购进原材料或接受劳务的金额..因此;企业应当以销售收入的80%取得进项发票;并参与抵扣..其他企业不同的税负也可以根据以上的算法计算出应取得的进项税额..2、多取得的进项如何处理由于取得防伪开票系统可以在90天内参与抵扣;因此多取得的进项税额可以先不参与抵扣;而在不超过90天的时间内参与抵扣..将这部份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计入“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当月账务处理为:借:原材料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下月抵扣时账务处理为: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额税负及税负的计算二4.税负={内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本期留抵税额+外销收入×退税率÷内销收入+外销收入}×100%..上述公式中:进项税额转出=外销收入×征退税率之差进项税额转出+外销收入×退税率=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简化后得新公式5:5.税负={内销收入+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本期留抵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100%..这个公式比较全面;但要理解是有点困难的;为了更能说明公式含义;我们把公式进行拆分说明:内销收入+外销收入×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基本公式1..中的应纳税额本期留抵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在本会计期间的留抵税额净值 =19关键就是弄明白这个净值反映了什么;我们知道留抵税额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下包括免抵退政策的免、抵有余部分;免、抵有余反映在财务上就是你的应纳税额合计数为负值即你现金实际交纳数为负值;这时;你就把这个负值记入了留抵税额而应纳税额合计数归零..而负值是反映已经多交了的增值税额..在前面已经说过“免抵退税额”在理论上是你已经交纳的税负中的一部分;而“留抵税额”是你已经多交的那部分;是国家要退给你但尚未退的数据..两者是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这个净值就是你的多交数..所以;公式5用语言表示就是:税负={应纳税额+多交的增值税÷计税销售总收入}×100%这个公式才是企业真实的增值税税负反映..三.税负理论的现实意义对于宏观税负;我不想说什么;我只对大家关心的增值税税负说几点..增值税税负也是一种税收负担的表示;但本质上是一种行业平均成本的体现;对税负发生本质作用的也是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两大块;一块是相对稳定的物质不变成本C;一块是可变成本V..从这里可以看出C变动引起的税负变化是全行业的;比如现阶段有色金属材料的涨价就会引起比如那些以铜为原材料的行业的成本上升;从而抵扣增加;引发整体税负下降..而V是人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也是产品增值的主要动力;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V的成本上..增值税税负也主要体现在对V产生的增值部分的税负..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发生了不正常的抵扣行为就为在增值税税负上反映出来.. 在文章第二部分开始时的大前提中;企业存货的变化也是一个引起税负变动的大变量;但它对税负起的不是本质上的作用..比如你现在在做6月份的账;但如果6月发生了一笔2月份已经销售的贷物的退贷;这时你的进项抵扣还是正常的抵扣;但你的当月销售额且因此进行了红字冲减;这时的税负就发生了大大的变化..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同行业企业的材料耗用、生产工艺、平均利润相近;因而增值税税负趋近..因此;税务机关对同行业企业在税负上进行监控和评估;是有其合理性的..这也是税收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行业税负预警是税收预警管理的主要指标.. 说了老半天;总结一下税负的计算公式:税负=销售额X17%—进项税额/销售额17%这个税率可根据各个公司的不同来变动..税负率的全称是税收负担率;一般是指增值税的负担率..因此:税负率=应交值税率/销售收入总额这是用来衡量企业应交的税金是否符合正常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这是用来衡量企业销售收益的一项指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卖一个东西可以赚多少毛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税负率越高;说明可以抵扣的东西就越少;就会导致毛利率越高..换句话说就是买进来的东西便宜;而卖出去的贵;就会利润高些;而且税负也会高些多交了税收而税负越低;毛利率越低..不过也不是万事如此;具体的事物要具体的分析..。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缴纳情况,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税务负担,以及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

那么,什么是增值税税负率?它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增值税税负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同期销售收入的比例。

通过计算增值税税负率,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增值税纳税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潜在的税务风险,以及是否有优化税务筹划的空间。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具体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计算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计算公式:1、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在这个公式中,“本期应纳税额”是指企业在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包括本期销项税额减去本期进项税额,再减去上期留抵税额等。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则是指企业在本期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等取得的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例如,某企业在一个月内,销售货物取得收入100 万元(不含税),销项税额为 13 万元,本期购进原材料等取得进项税额 8 万元,上期留抵税额为 1 万元。

那么,本期应纳税额= 13 8 1 = 4 万元,增值税税负率= 4 ÷ 100 × 100% = 4%。

2、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 ×100%这个公式与第一个公式类似,但更侧重于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的角度来计算税负率。

假设某企业某月的销项税额为 20 万元,进项税额为 15 万元,当月的不含税销售收入为 150 万元。

则增值税税负率=(20 15)÷ 150 ×100% = 333%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进项税额时,要确保取得的进项发票是合法合规的,并且符合增值税抵扣的相关规定。

否则,可能会导致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从而增加企业的增值税税负。

3、增值税税负率=实缴增值税税额 ÷同期营业收入 × 100%这里的“实缴增值税税额”是指企业实际缴纳到税务机关的增值税金额,“同期营业收入”是包括增值税的总收入。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可是个让不少人头疼的概念,不过别担心,我来给您好好说道说道。

咱先说说增值税税负是啥。

简单来讲,增值税税负就是您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占收入的比例。

这就好比您兜里的钱,花出去一部分,剩下的和原来的一比较,就能算出个比例来。

那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是啥呢?其实就是增值税税负=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咱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个小企业,一个月卖东西收入 10 万块,这 10 万块就是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这一个月购进原材料花了 6 万块,但是供应商给他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 7800 块的增值税。

这一个月他自己开出去的发票,算下来得交 13000 块的增值税。

那当期应纳增值税就是 13000 7800 = 5200 块。

那这个小企业这个月的增值税税负就是 5200 ÷ 100000 × 100% =52% 。

您看,这算起来是不是也没那么难?我想起之前有个朋友,自己开了个小公司。

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特别着急,说税务局给他打电话说他们公司的增值税税负不太对劲。

他自己完全懵了,根本不知道咋算,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我就跟他一点点解释这个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帮他把账捋清楚。

最后发现是他们公司的会计把一些能抵扣的发票给忘了,算错了应纳增值税。

经过这事儿,我那朋友可算长记性了,对增值税税负重视起来,还经常跟我交流这方面的问题。

再比如说,有的企业为了降低增值税税负,可能会想办法多取得一些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

但这里可得注意了,不能瞎搞,得合法合规,不然可就麻烦啦!总之,搞清楚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是很重要的。

您多算算,多琢磨琢磨,心里就有数啦!希望我今天说的这些能对您有点帮助,让您在面对增值税税负的时候不再头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

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

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

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

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
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

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8%
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

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

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

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
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

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

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看一个假设的例子:
某公司年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30%。

全部自己生产的税负为5%。

现在一半产品发外加工,新增进项1000×30%×50%×17%=25.5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5%-25.5=24.5万元,计算出的税负为24.5/1000=2.45%。

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

3、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
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

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
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
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

假设第一种方式产品售价1000元,第二种方式的售价就会加上运费,假设运费为100元。

如果第一种情况交纳增值税5%,即50元;第二种情况需要多缴(100×17%-100×7%),即10元,第二种情况的税负是(50+10)/(1000+100)=5.5%。

可以看出,对运输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企业税负也就会不一样。

4、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

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

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

有些产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

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

因此同一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

5、分析企业的销售策略
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

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

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

另一种是拉动式。

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市场零售价是1000元,可以抵扣进项的原材料和
其他成本是500元。

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销售模式的税负:
第一种推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7.5折批发给经销商。

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75%-500)×17%=42.5元,对应的税负为42.5/750=5.67%;
第二种拉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8.5折批发给经销商,另行投入100元的广告宣传费。

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85%-500)×17%=59.5元,对应的税负为59.5/850=7%。

6、分析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
企业与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一个理想、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根据成本的经验曲线,产品刚开始生产的时候,产品的成本比较高,随着生产管理、设备运行、员工操作的熟练,产品的成本开始下降。

因此,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增值额比较低,增值税税负比较低,产品生产成熟以后,增值额上升,税负也会上升。

所以,判断税负的合理性要考虑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属于哪一阶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增值税税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密切相关,分析企业税负,除了参考行业统计的结果,还必须了解、分析企业的经营特征,抛开企业的经营特征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纳税评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