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一、概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的交互作用。
在脑缺血缺氧后恢复血液供应的过程中,缺血性脑组织不仅未能得到恢复,反而出现加重的损伤甚至坏死,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新的分子靶点和治疗方法被发现,为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
当脑组织缺血时,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堆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和细胞因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因子会破坏细胞膜和线粒体,导致细胞死亡。
同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还会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涉及到许多方面。
一些药物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被发现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发挥保护作用。
细胞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一些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在体内外实验中表现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减少细胞死亡等。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详细机制,发现更多参与损伤过程的分子靶点,并针对这些靶点进行药物设计和发现。
同时,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也将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学、生物学、药理学、医学等,我们有望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为临床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 简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定义和重要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它涉及到缺血期的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的继发性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引言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其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备受研究和关注。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病变或者血管阻塞等原因引起的脑部缺血所致。
脑缺血引起的急性神经缺血症状,如头痛、晕厥、恶心、呕吐等,常常让人无法忍受。
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是一种旨在减轻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
该治疗方法的目的是通过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以恢复脑部神经功能和避免脑部缺血再灌注综合征(I/R)的发生。
I/R综合征是指在施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于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和氧化应激导致的一系列反应,导致了机体对缺血和再灌注的不适应性反应,进而引发了炎症反应和再灌注障碍等症状。
药物治疗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抗氧化剂、钾通道开放剂、Ca2+通道拮抗剂、神经保护剂等,这些药物可通过不同途径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剂的作用是通过清除活性氧、控制炎症反应等方式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抗氧化剂对于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细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红枣等抗氧化剂可通过增加神经细胞的氧化还原酶和清除自由基等方式来促进脑血液循环和再灌注损伤的恢复。
钾通道开放剂钾通道开放剂是一种可以改善脑血流、促进再灌注治疗的药物。
它通过促进细胞内K+流动和外流等方式来增加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从而使神经细胞更容易形成充分的动作电位和充足的ATP供给,进而促进神经元再生和修复等疗效。
Ca2+通道拮抗剂Ca2+通道拮抗剂的作用是通过拮抗钙离子过度流入神经细胞,从而抑制过度的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反应,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率。
例如,氨基依内酰胺等药物是一种常用的Ca2+通道拮抗剂,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神经保护剂神经保护剂是一种能够减少神经细胞受损程度、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等疗效的药物。
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f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柏江锋关键词:中医药疗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实验进展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116文章编号:1003-8914(2013)-01-0217-03作者单位:陕西榆林市中医医院(榆林71900)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多种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措施,许多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脑血流量(CBF )及病理损伤、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影响血小板与血栓形成、影响基因表达与凋亡调控等诸方面,现综述如下。
1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1.1改善脑血流量杨氏[1]等试验表明莲心碱对MCAO 再灌注模型大鼠各切变率下的ηb 有明显降低作用,提示莲心碱通过降低血液黏度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
侯氏[2]等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依达拉奉能改善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气虚血瘀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降低血液中WBC 、GR 、PLT 、PCT 、RBC 、HGB 和HCT ,加快ESR ,共同发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防止血栓形成等脑保护作用。
1.2降低钙超载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张氏[3]等通过观察缺血后2h 组梗死侧皮层及纹状体Ca 2+荧光强度均开始升高,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增强(P <0.001);假手术组皮层与纹状体Ca 2+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而缺血后梗塞侧纹状体的Ca 2+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皮层,与模型对照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模型干预组2h 组、12h 组大鼠脑皮层和纹状体Ca 2+荧光强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 <0.05),24h 组Ca2+荧光强度虽有所下降,但尚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葛根素可能是通过减轻钙超载从而挽救半暗带,减小脑梗死体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12h 可能为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时间窗。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多发病疾病之一,具有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机制较为复杂,研究显示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相关。
多种环节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加重、脑梗死灶的形成。
由此,临床在早期治疗过程中,减轻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有效挽救或保护濒死脑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效果。
以下综述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脑梗死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治疗,而且会增加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脑缺血发生后,血液恢复供应,其功能不但不能有效恢复,而且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即所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2]。
因此,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死亡机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因此,临床尽早恢复脑缺血、缺血半暗带区的血供、挽救濒死的脑神经细胞是治疗脑梗死的核心。
为了降低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有效保护神经细胞,本文作者对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的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现综述如下:1大脑对缺血缺氧敏感的原因脑组织会消耗全身20%~25%的氧气,是人体所有器官中每一单位重量代谢最高的器官[3]。
但是脑组织内糖和糖原的储备量却很低,因此大脑对血流供应减少极为敏感。
一般在缺血20 min即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与其他的脏器对比,大脑富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而保护性抗氧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非常低,故对氧化应激损伤也同样敏感。
此外,缺血再灌注后会造成特定递质大量释放,例如谷氨酸盐、多巴胺,从而会导致神经元的钙超载和细胞毒性。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西药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西药治疗进展脑血管病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脑血管病大体上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esscular Disease,ICVD)约占70%-80%。
其中由大脑中动脉梗塞造成的脑缺血尤为常见[1],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
因此积极开发和研制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具有重大的医学价值。
在 ICVD 的治疗中重建血流或增强缺血区的血流供应是缺血脑组织修复损伤的必需条件,但同时带来的再灌注损伤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问题[2]。
关于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研究发展较快,且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认识的进展而不断深化。
本文从西药近年来医学界关于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做如下概述。
西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多种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目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预灌注疗法;预处理疗法;电刺激疗法;蛋白激酶抑制剂;神经干细胞移植;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清除自由基;抑制白细胞作用;增加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过量一氧化氮生成;亚低温治疗等。
现分述如下:1.1预灌注疗法Ding等人在开通大脑中动脉前,先用生理盐水通过颈内动脉进行预灌注,可以冲洗缺血缺氧产生的各种炎性因子、自由基等,明显改善再通后脑血流的灌注,减少白细胞的浸润,缩小梗死面积,同时明显降低梗死区ICAM-1的表达。
而后,Ding等人尝试用冰盐水进行局部预灌来减少再灌注脑损伤。
1.2预处理疗法陈淑增[3]等在模型制备前用氟伐他汀连续灌胃14d预处理,发现氟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白介素-10(IL-10),下调TNF-α的表达有关。
褪黑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与讲座◇摘要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 )作为一种复杂血流动力学过程,可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引起组织损伤,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探究其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褪黑素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抗氧化及抗炎特性的内源性激素,在降低细胞死亡、改善组织I/R 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就褪黑素与器官I/R 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褪黑素应用于临床减轻器官I/R 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褪黑素;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保护中图分类号:R9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12-1409-06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1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好发于肝、肾、脑和心等多种器官,其损伤过程包括组织缺血引起的缺血性损伤和血流恢复引起的再灌注损伤,且再灌注损伤是其主要损伤因素。
现已证实,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自噬和坏死等多种因素介导了I/RI ,其中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是其关键损伤因素[1-2]。
褪黑素(melatonin ,MT )作为一种由松果体实质细胞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调节昼夜节律促进睡眠、免疫调节和体温调节等多种生物学作用[3]。
同时,褪黑素还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特性,对包括脑缺血在内的多种疾病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 )引起的组织损伤及细胞死亡[4]。
因此,本文将从褪黑素的特征、其与器官I/RI 的关系及基于褪黑素的治疗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I/RI 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褪黑素的特征褪黑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是一种以色氨酸为原料,经色氨酸-血清素途径由松果体实质细胞合成的吲哚胺,受视交叉上核对环境光暗循环的周期性调节,其主要于夜间分泌[5]。
自噬与脑缺血_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_李春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2759)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通信作者:周爽,Email:zhoushuang8008@163.com ·综述·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李春明舒适钱小路尤艳利宋慧敏周爽关键词:自噬;再灌注损伤;综述;脑缺血再灌注doi:10.3969/j.issn.1672-5921.2015.06.0121955年,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Duve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自噬体结构,并在1963年的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细胞自噬的概念,认为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tion injury,I/R)中发挥重要作用[1-2]。
然而,在I/R发生的过程中,自噬究竟是发挥保护性作用还是损害作用一直存在争议。
笔者就自噬在I/R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自噬概述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的一种细胞自我吞噬现象,是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子作用下,由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等来源的双层膜包裹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物形成自噬体[3-4],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进行多种酶的消化及降解,分解的氨基酸、核苷酸、游离脂肪酸等可被细胞再利用,以满足代谢需要和实现某些细胞器的更新[1]。
根据其生理功能以及底物进入溶酶体途径的不同,可将细胞自噬分为巨自噬(macroautophagy)、微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3种类型,它们在分子机制和功能方面各不相同,巨自噬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学者们对巨自噬的研究也最为全面和深入,因此巨自噬即通常所说的“细胞自噬”。
自噬的发生过程可以划分成4个独立而又连续的步骤:(1)接受自噬诱导物的刺激并诱导自噬;(2)自噬体的形成;(3)自噬体与溶酶体膜的融合;(4)自噬体的降解。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治疗现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治疗现状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成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脑缺血的情况下,脑组织会因为血流减少而缺氧,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然而,当血流重新恢复时,这种损伤往往会加剧,引发脑水肿、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病理变化。
因此,了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治疗现状对于防治卒中和其他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氧化应激:当血流重新恢复时,大量氧分子与自由基产生,导致氧化应激反应。
这些自由基可攻击细胞膜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引发细胞死亡。
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在脑缺血期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上升。
当血流恢复时,由于钠-钙交换异常,钙离子水平会进一步升高,导致细胞死亡。
炎症反应: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细胞会被激活,释放炎性因子,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炎性因子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和血脑屏障破坏。
凋亡和坏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可发生凋亡和坏死。
这些细胞死亡过程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障碍。
目前,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溶栓治疗: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剂治疗:使用神经保护剂,如钙通道拮抗剂、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的损害。
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来减少脑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细胞。
低温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其在临床试验中的效果尚不明确。
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免疫细胞等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或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
细胞治疗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尚处于研究阶段。
血管生成治疗:通过促进新血管形成,改善脑组织供血。
血管生成治疗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应用。
这种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卒中和脑血管疾病中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复杂,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炎症反应、凋亡和坏死等多个方面。
近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2、改善神经功能:针刺可明显改善CIRI后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其作用可能与针刺对脑组织神经元的保护、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等有关。
3、调节血液循环:针刺可改善CIRI后的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供和血 供。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对血管舒缩因子的调节、促进血管生成等有关。
二、针刺治疗CIRI的机制研究
一、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的药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药物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从而防止细胞内 钙离子过载引起的细胞死亡。其中,尼莫地平是最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之一,
它能够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损 伤。
总之,本研究发现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 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自噬和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有关。这一发现为中药活性 成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有益的实验依据,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
参考内容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药物治疗旨在减轻再灌注 引起的进一步细胞损伤和死亡。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理 解,已经开发出多种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本次演示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治疗药物 及其作用机制。
同时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这种调控作用主要与针刺对MAPK、NF-κB 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二、针刺对CIRI的氧化应激调控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活性氧(ROS)产生过多或清除过少,导致机体氧化还原 平衡失调的现象。在CIRI中,ROS的产生和积累可引起细胞损伤。研究表明,针 刺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对脑组织的损伤。例如,针刺可 以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
1、调节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CIRI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刺可 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来保护脑组织。例如,针刺可下调CIRI 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 减轻炎症反应。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阿片类物质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的多个丝氨酸/ 苏氨 酸残基 被 CM 等蛋 白激酶磷 化 , a KI I 导致胞
外 M “ 对 受 体 的阻 滞 作 用 降 低 , 启 更 容 易 , C “ 内 流 增 加 , g 开 使 a
在麻醉过程 中麻 醉药物对脑缺 m再灌注损伤的影 响 , 尤其作
为围术期 的常用药 , 阿片类镇痛药对于缺血性脑保护 的影响 已引
起 了极 大 的 关 注 , 同时 也 进 行 了一 些 有 关 方 面 的研 究 , 文 对 近 本 几 年 的这 两 方 面 的研 究进 展 作 一 简 要 综 述 。 1 脑 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 机 制
处 理 中 起重 要作 用 。
白质翻译的激酶 , 使基因的翻译 能力丧失 。 研究表明 , 细胞凋亡与脑缺 血性 损伤关 系密切 , 血再 灌注 缺
最近研 究发现 , J 阿片 8 受体激动剂预处理离体培养 的原代
皮质神经元 可激 活细胞 外调 节蛋 白激酶 ( R , E K) 使其磷 酸化 增 多, 进而使 B l c 一2活性增 高 , 消或抑 制 了致 死性 缺 血 低氧 期 抵 /
脑缺J 可导致脑内高能磷酸物质快速消耗 , 『 Ⅱ 不足 以维持细胞
内外的正常离子梯度 , 导致 神经元与胶质 细胞全 面去极化 ; 易损 神经元 内谷氨酸盐释放 , 过激活 D一天冬 氨酸 ( MD 受 体 , 通 N A)
从而使 电压依赖和谷氨酸盐调控的钙离子通道开放 , 细胞 内钙超 载 ,a c 增 加 可激 活 一 系 列瀑 布 样病 理 生 理 过 程 造 成组 织 损 伤…; 腺苷降解产物或 内质 网池 内 C 2 a 消耗可激 活一种 通过磷
后细胞凋亡介 导神经 细胞损伤坏死 , 尤其 迟发性神 经元 死亡 。
脑缺血_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研究进展
[17]
Cheh G,Bridwell KH,Lenke LGnglumbar/thoracolumbar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 instm-
mentation:a minimum 5-year follow—up[J].Spine,2007,32(20):
Abstract: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a rapid cascade process。including increase of gene ex· pression of energy/three carboxylic acid cycle,intracellular calcium overload,excessive release,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oxygen free radicals,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and activation of apoptosis. These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cause and effect,overlapping each other,form a vicious cycle leading to brain cell apeptosis or necrosi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ascade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ur Spine,2002.1l(5):504-506.
[13]Gaine WJ,Andrew SM,Chadwick P,et a1.Late operative site pain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灶表 达增 加 , 以梗 死 灶 周 围 明显 , 脑水 肿 的程 度 呈 正相 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降,T 生成减少 ; AP 再灌注 时, 受损细胞 虽 N D A 和 N D AH 合成增加, A P 但 T 生成未增加, 两者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
【 中图分类号 】 R7 3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 6 (01 0- 2 4 63 78 2 1 )6 5 3) 7 0 4
通道具有以下特点: ①对单价 阳离子、 a c 有高度通透性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方式改变及人 口老龄化 加剧, 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 , 其高瘫痪率 、 高病死率特点 给患者及家属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 大大加重了人们 的经济
关; 与野生型鼠比较 , Q 4基因敲除鼠神经症状较轻, A P 在缺
血 2 后脑 水肿 发生率 下降 3 % 以上 , 4h 5 提示 缺 血周边 区高 表达的 A P Q 4在脑 水肿 的发展 过 程 中起 重要 作 用 。李 燕华
等 利用 R —C TP R对 脑缺血大 鼠研究 发现 A P Q 9水 平与
3 脑 细胞 水 肿 脑水肿 是脑 缺血再灌 注损 伤过 程 中的重要 的病理 环节
生影响因素、 细胞凋亡等均参 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因
此 , 综述 将从这 些 方 面 对脑 缺 血再 灌 注 损 伤 机制 进 行 阐 此
述。
1 能量代谢 障碍
能 量代谢 过程 中 , 能量 物质不 能直 接被 利 用 , 经过 三 需
ND A H释放 氢 离子 , 转 化为 N D 同时释 放 的氢 离子 与 再 A ,
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研究进展
序性 死亡 ,对脑 缺血 再灌 注损伤 有保 护作 用 口 。麝 香 配伍 冰 片能够使 大 鼠脑 梗死 体 积 显著 缩 小 ,明 显改 善
神经 功能 损害 的作用 ,有 效 降低 脑 缺 血再 灌 注后 脑 含
闻公灵 等[ 研 究发 现丹 红注 射液 预处理 可 降低 局灶 性 1 叩
脑 缺血再 灌 注损伤 大 鼠 I AM一 C 1表 达 ,减 轻 白细胞 浸 润 ,抑 制粒 细胞 黏 附从而起 到脑 保护 作用 。
改善微 循环 的作用 ,另外 何 首 乌 、葛根 、川芎 及 水 蛭
尚能清 除 自由基 、抗 脂质 氧 化 、减 少钙 离子 超 载 ,从
2 3 益母 草 注射 液 :益 母 草 注 射 液 能 减 少 大 鼠脑 梗 .
死 体积 ,能 提 高脑组 织 中 S 0D活性 ,减少 MD 的生 A 成 ,减 少脑 缺血 后神 经 细胞 坏 死 ,对 缺血 再 灌 注 引起
* 基 金 项 目 :浙 江 省 医 药 卫 生 科 学研 究 基 金 项 目 山萘 酚 对 缺 血 再 灌 注 脑 损 伤 大 鼠 海 马 区 细 胞 凋 亡 及 cs a  ̄3表 达 的 影 ap s
障 ,对 脑缺 血再 灌注 损伤有 很好 的治 疗作 用 ] 。 2 中药注 射液 2 1 参 附 注射 液 :李 扬 等 以 免 疫 组 化 法 检 测 热 休 .
克蛋 白 7 HS 7 )及 HS 9 0( P 0 P 0在 大 鼠 C R I I中 的 表 达 ,结果 显 示 参 附注 射 液 预 处 理 可 通 过 增 加 HS 7 P0 表达 而对 大 鼠 C R 起 保护效 应 。HS 7 一组 特殊 蛋 II P 是 白质 ,由于 生 物 体 或 离 体 培 养 细 胞 在 不 良环 境 因 素
nrf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Nrf2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杜利鹏1 黄卫锋2 冯知涛1 梅志刚1,△(三峡大学医学院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科研三级实验室;2感染与损伤研究所,宜昌443002)摘要 核因子红细胞2 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erythroid2 relatedfactor2,Nrf2)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转录因子,在机体的抗氧化应激防御系统里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Nrf2可被PI3K/AKT、SIRT6、ERK1/2、BRCA1、(microRNA 144 3p) Brg1等通路激活,进而通过抗炎、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以及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 jury,CIRI)。
该文就Nrf2结构、Nrf2在CIRI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近年来通过Nrf2途径治疗CIRI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试图为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靶点提供新思路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因子红细胞2 相关因子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转录因子;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 R363;R742;R743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ery throid2 relatedfactor2,Nrf2)是一种隶属于cap'n'collar(CNC)家族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关键转录因子,其含有一高度保守的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region leucinezipper,bZIP)结构,是抗氧化应激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大脑的正常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缺血性脑病常可导致脑细胞坏死或凋亡,在治疗时间窗内溶栓及迅速有效的重建微血管侧枝循环,恢复缺血区及半暗带的血液再灌注是脑缺血的常规治疗方法,然而缺血后血流的再通易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CIRI),其病理环节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能量生成代谢障碍、细胞凋亡、自噬等。
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程, 主要影 响铁 的吸收 、 运转和利 用 ; 与细胞色 素氧化 参 酶、 过氧化 氢酶 、 超氧化物歧化酶 等的合成 , 并维持其 活 性。 微量 元素和有机成分 共同造就牛心 朴子的生理活性 和 药效 , 究它们 的存 在状态 以及相 互 间的关 系 , 研 都有 较 高的学 术价值 和实 用价值 。
标 准 曲线法 测定各 元素 的含 量 , 同时做 空 白实 验校 正。 2 3 样品的测定 在仪器条件下对标准溶液和样品分 . 别进行 测定 , 品的 测定结 果见附 表 : 样
附表 样 品的测定结果 ( g ) /Q 旦
9 2 3. 7 .8 3
圣
】 7 0. 6 6. O 7 26 6
牛心朴子得到更好地 开发和利用 , 本实验对其所 含的微
量元素 进行 测定 。
1 仪器与试剂
1 1 材 料 与 试 剂 牛 心 朴 子 采 f 宁 夏 灵 武 市 郊 区 并 经 .
的合成 , 促进维生素B族的正常吸收 , 参与胰 岛素 的组 成
和 核 酸 的 合 成 , 有 防 衰 老 抗 癌 等 功 效 。 参 与 造 血 过 还 铜
【 中图分类号1 4 R7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4 67 (0】 0— 4 6 0 l0— 89 2【 )4 0 1 - 3 8 缺血性脑m管病严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 , 其治疗原则 自由基 , 减轻细胞内钙超载 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 、 是及时恢复缺m区的m液灌注 。 然而 缺血后冉灌注使缺 抑 制细胞 凋亡 、 阻止炎性反应等诸方面 , 现综述如下。 血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进 一 步加 , 这种现象即脑 1 清除 自由基 缺 再潜注损伤(e b l ce ir e ui iuy II 抑 cr r i hmae r s nn r, R ) eas pf o j C 脯缺血再灌往时产牛人繁 自由 , 使体 的抗氧 化物 制缺 洱灌洼所引起的脑组织损害 , 促进其恢复已成为 日 大晕消耗 , 引发脂质、 蛋白质和核酸的过氧化 , 使膜件结构 前 治疗 中风性疾病 的晕要研究课题。 年来研 究证实 , 近 许 遭到破坏 , 导致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 圈此 , 清除 自F基 l 】 多r药对呐缺血再灌注拟伤有保护作用, } I 主要体现在清除 可保护脑组织免遭再灌注损伤。 已发现许多中药能提高 现 缺血再灌注腩组织的抗 氧化酶 活性 , 抑制 自由基的产生 八 通 讯作 者 促进其清除, 并抑制氧 臼由基 xgnr d aO R 引起 oy e fer i l F ) e ac,
胰岛素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 键词】脑缺 血一再灌 注损 伤 ; 岛素 ; 疗 关 胰 治
冲 图分 类 号】 7 3 2 R【 编号】 1 7 — 2 02 1 )1 b - 0 - 3 文章 6 3 7 1 (0 0 1 ( )0 9 0
3 胰 岛 素 控 制 血 糖 、 轻 损 伤 的 作 用 机 制 减
31恢 复 脑 血 流 .
疗 指南【 但 却是 一种 备受 争 议 的治疗 手段 。 中 , 作 复杂 、 l l , 其 操 易 造成 低 血糖 引起 更 严重 的损 伤 是 导致 胰 岛素 治 疗 脑 卒 中 极具 挑 战性 的原 因之 一 。 文 就近 年来 使 用胰 岛 素治 疗脑 缺 本 血一 再灌 注损 伤作 一 总结 与展 望 。
很 重要 的治疗 措施 。 而 , 然 迄今 为 止 , 于胰 岛素 治疗 脑 卒 中的 临床研 究 还未 能得 出一个 统一 明确 的治疗 方 案 , 关 而胰 岛素 的使 用也 因 为其 导致 低血 糖 等不 良反 应 而备 受 限制 。在此 , 本文 总 结 了脑缺 血 后血 糖 的变 化 、 岛素 的保 护机 胰
鼠 具 有 较 大 的 脑 梗 死 面 积 和 较 低 的 脑 血 流 量 , 学 者 研 究 指 有
出 . 血 糖 大 鼠与 正 常血 糖 大 鼠脑 缺 血 后 , 者 的 脑血 流量 高 前 可 较后 者 减少 3 %。降 低 的脑血 流量 直 接影 响 再灌 注 , 7 因此 导 致脑 神 经元 损伤 和梗 死 面积 扩 大 。 23脑 乳 酸 中毒 . 脑 缺血 激 动机 体 自身 调节 功 能 , 常 的糖 代谢 途 径 已经 正 不 能 满足 机 体 A P需求 . T 因此 大量 葡 萄 糖 进入 无 氧 酵解 , 产 生 乳 酸 导致 脑 组 织局 部 酸 中毒, 坏血 一 破 脑屏 障, 剧脑 水 肿 加 及 神 经细 胞死 亡 。有 实验 报道 , 鼠高 血糖 加 重局 部 脑 缺血 大 损 伤存 在 乳酸 阈值 约 为 1 mo gl 7i l  ̄ x /s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诱导 因子 ( I )一lt HF e 的转 录活 性上 调 , 是 p3非 依赖方式 , 这 5 然后 N x 通 过 R S和线立体通路来诱导神 经细胞凋亡 。 oa O 14 线粒体 产物 . 线 粒体 是双层 膜 的囊状 结构 , 间包含 细 膜
胞凋亡相关 因子 如 C t y —C、 某些 csae 前体 和凋亡诱导 因子 ap ss ( I) AF 。因在细胞凋亡信 号 中的调节 和放大 作用 , 线粒体 被认 为是 细胞凋亡信号 传递 过程 中最 重要 的细 胞器 。凋 亡时线 粒 体释 放的 csae活化 物 主要有 C t 、 I 、 酸 内切酶 G、 aps y —C A F 核
基因(5 ) p3 和癌 基 因 ( c 一2 三 者 之 间 形 成 一 种 网 络 调 控 构 Bl ) 象 , 控细胞凋亡。 调
11 半胱 氨酸蛋白水解酶 (apss 研究表 明 ,aps . csae) csae家族
在缺血性 脑损 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是哺乳动 物凋亡 的启 动和执
行者… 。其 中 csael5 和 1 炎症/ ap ss 、 、 1与 细胞 因子 处理 有关 ,
esae2 3 67 8 9和 1 apss … 、 、 0调 节 凋 亡 , csae一3是 csae 而 aps aps
bn i rti w t o I 、 miH r 2 H g id g poe i lw P ) O / t ( i n n h A h—tm ea r e p rt e u —
12 肿 瘤 抑 制 基 因 ( 5 ) p3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转 录 调 节 因 . p3 5
割呈现很好 的一致性 。C t C从线粒 体释放出来以后 , 与脑 y— 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向军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200433)E-mail: Chelsea_JX@摘要:缺血性脑血管是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原则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再灌注,而随之而来的再灌注损伤又成为一大难题。
笔者对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进展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原则是及时的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没有使组织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抑制再灌注损伤已成为缺血性中风治疗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其综述如下。
1.自由基研究自由基(free radical)是外层轨道上有单个不配对价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其化学性质极为活波,可与各种细胞成分(膜磷脂、蛋白、核酸)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
在脑缺血再灌注时,机体的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大量自由基的存在,造成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由于再灌注治疗窗十分短暂(仅1-3小时),因此清除自由基应在再灌注前或者再灌注早期即开始。
自由基的清除主要靠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酶性自由基清除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rion蛋白(PrPc)等;低分子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其他如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等。
有研究表明,褪黑素(Melatonin MT)能够清除羟自由基、过氧亚氮阴离子、降低单线态氧毒性和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间接抗氧化剂,具有较好的神经元保护作用[1-2]。
Cesario等[3]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发现,褪黑素的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还与其对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且胶质细胞对治疗比神经元更敏感。
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阻止次黄嘌领转化为黄嘌呤,进而阻断自由基的产生。
Allport等[4]的实验证明别嘌呤醇能够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梗死面积和比率,对脑缺血和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都具有保护作用。
EGB761是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制剂,其主要活性物质是24%黄酮苷和6%萜烯内酯,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A. Ur´ıkov等[5]的实验证明EGB761能够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氧化作用对大鼠前脑的损害。
2.钙超载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时,ATP供应不足、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过渡兴奋介导与其偶联的钙通道开放、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以及Na- Ca2+交换异常等因素导致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升高。
细胞内钙超载一方面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脑缺血缺氧;另一方面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导致细胞死亡。
[Ca2+]i浓度升高既是脑损伤的后果,同时又是进一步脑损伤的始动因子,因此有人称细胞内钙超载为“细胞死亡的最终共同途径”。
针对钙超载,目前主要使用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维拉帕米等。
此外有研究表明,去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以及其他几种神经类固醇孕烷醇酮(pregnanolone PGN)、别孕烯醇酮(allopregnanolone AP)能够阻滞Ca2+向线粒体内内流,减轻钙超载引起的线粒体损伤[6]。
NGP1-01是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配体门控性钙通道的双重阻滞剂,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能阻滞皮层神经细胞去极化引起的钙内流,同时阻滞NMDA引起的钙内流及细胞膜崩溃[7]。
褪黑素(Melatonin MT)可抑制海马锥体细胞因氧化应激所致的[Ca2+]i 超载,并有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是促进细胞内钙离子向细胞外的外流[8]。
脑缺血后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 PKC)被激活,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钙内流,灯盏花素可抑制PKC从而抑制脑缺血诱导的钙超载,防止钙超载导致的神经元损伤[9]。
3.兴奋性氨基酸研究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指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海人藻氨酸等,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
生理情况下在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时则对缺血脑细胞具有兴奋毒性,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环节,其中NMDA受体过度兴奋介导的迟发性神经细胞损伤可能起主要作用。
因此若能抑制NMDA受体活性,就能有效的抑制EAA的兴奋毒性作用。
目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如MK-801、氯氨酮、苯环立啶;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如AP5、MDL-100、CGS19755等均被证明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此外抑制EAA的释放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罗吡唑(Lubeluzole)是谷氨酸的释放抑制剂,可使梗死的周围神经元兴奋正常化,阻断谷氨酸激活NO合成,阻滞脑缺血时细胞外谷氨酸的聚集,降低谷氨酸浓度[10]。
4.一氧化氮研究一氧化氮(NO)既有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组织血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又有介导和加重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毒性作用,这主要与组织损伤的演化阶段、NO浓度以及产生NO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类型有关。
过多的NO释放则表现出毒性作用,加重脑缺血后的损害程度。
抑制脑缺血后过多NO的产生主要靠NOS阻滞剂。
ARL17477是选择性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阻滞剂,O’Neil等[11]在全脑缺血沙鼠模型和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中证实了其减小脑梗死面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效果优于L-NAME、TRIM。
氨基胍(aminoguanidine AG)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Cash等[12]在短暂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中运用MRI观察发现缺血性损伤的进展被延缓,western印记杂交发现脑缺血区的iNOS亦明显减少。
N-acetyl cysteine (NAC)是一种抗氧化剂,Sekhon等[13]用NAC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预处理,再灌注24小时的神经学评分得到改善,TTC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iNOS及TNF的表达得到抑制。
5.白细胞作用研究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是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效应器细胞,主要表现为机械阻塞、炎症反应失控和破坏血脑屏障。
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以及白细胞激活释放的炎性因子如TNF-a、IL-1、IL-8、PAF、LTs是其病理效应的重要前提,也是治疗手段的主要突破口。
目前抗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抗细胞因子抗体的研究已取得满意的效果。
蛋白酶体抑制剂MLN519能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以及缺血脑区的白细胞浸润,同时降低脑组织TNF-a、ICAM-1、IL-6、E-selectin的mRNA水平。
研究还发现再灌注治疗窗被提高到10小时,一定程度上与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有关[14]。
Zhang等[15]发现再灌注早期静脉注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神经损伤特异性指标NSE、S-100B蛋白以及炎性因子TNF-a、IL-1、IL-8的水平明显降低,认为bFGF能够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其活性,抑制白细胞粘连,进而减轻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ONO-1078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改善神经损伤,减少皮层及皮层下梗死面积,阻止神经坏死和清蛋白渗出,减轻脑水肿[16]。
6.细胞凋亡研究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由基因凋控的、自主有序的细胞死亡。
脑缺血再灌注后能量代谢障碍、氧应激、钙超载以及缺血缺氧本身都能导致促进凋亡的发生,其途径有:外源性途径、内源性途径和不依赖Caspase的凋亡诱导因子(AIF)途径。
与细胞凋亡最为密切的基因是bcl-2家族和Caspase家族,其中bcl-2家族的bcl-2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其他主要是促进凋亡,调节这些基因能达到调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Zhou等[17]发现硫酸镁能够抑制脑缺血沙鼠bax、caspase-3的表达,进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Β-七叶皂苷钠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发现bcl-2的表达上调,而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被抑制[18]。
葛根素能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皮层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运用细胞流式技术分析Annexin V和PI双染细胞发现,这与大鼠背外侧皮层的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炎症减轻,以及Caspaes-3的活性被抑制有关[19]。
M. Sobrao等[20]在短暂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中证实尼莫地平联合胞二磷胆碱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TUNEL染色及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脑梗死边缘区的细胞凋亡明显较少,bcl-2的表达上调。
线粒体透性转移通道(mtPTP)的开放是启动细胞调亡的重要机制,褪黑素能阻断mtPTP的开启,阻滞线粒体内膜细胞凋亡促进因子如细胞色素C、AIF以及Caspase的渗出[21]。
从文献报道来看,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单一药物的单一作用机制。
因此具有多重作用的药物及药物间联合应用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1] Tan DX., Chen LD, Poeggeler B, et al. Melatonin: a potent, endogenous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ndocr.J.1993,1(4):57–60[2] Zhang H, Squadrito GL, Uppu R, et al. Reaction of peroxynitrite with melatonin: A mechanistic study. ChemRes Toxicol. 1999,12(6): 526–534[3] Borlongan CV, Yamamoto M, Takei N,et al. Glial cell survival is enhanced during melatonin-inducedneuroprotection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Faseb J. 2000:14(10):1307-1317.[4] Allport LE, Parsons MW, Butcher KS,et al. Elevated hematocrit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eperfusion andtissue survival in acute stroke. Neurology. 2005:65(9):1382-1387[5] Urikova A, Babusikova E, Dobrota D,et al. Impact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 761 onIschemia/Reperfusion -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Products Formation in Rat Forebrain. Cell Mol Neurobiol.2006 Apr 14; [Epub ahead of print].[6] Kaasik A, Safiulina D, Kalda A, et al. Dehydroepiandrosterone with other neurosteroids preserve neuronalmitochondria from calcium overload.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3,87(1):97-103.[7] Kiewert C, Hartmann J, Stoll J, et al. NGP1-01 is a Brain-permeable Dual Blocker of Neuronal Voltage- andLigand-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 Neurochem Res. 2006 May 3; [Epub ahead of print].[8] Xu HW, Li HD, Fan XT,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on calcium overload of pyramidal cell inthe hippocampus due to sodium azide.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Militaris Tertiae, 2003,25(3):201-204. [9] Chen K, Dong W. Study on effect of Erigeron injection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Zhong 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1998,18(11):684-686.[10] Koinig H, Vornik V, Rueda C, et al. Lubeluzole inhibits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glutamate in thehippocampus during transien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Brain Research, 2001, 898(2):297-302.[11] O’Neil MJ, Murray TK, McCarty DR, et al. ARL17477, a selec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or, with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n animal models of global and focal cerebral ischaemia. Brain Research, 2000,87(2):234-244.[12] Cash D, Beech JS, Rayne RS,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aminoguanidine on transient focal ischaemia inthe rat brain. Brain Research, 2001,905(1-2):91-103.[13] Sekhon B, Sekhon C, Khan M, et al. N-Acetyl cysteine protects against injury in a rat model of focal cerebralischemia.Brain Research, 2003,971(1):1-8.[14] Williams AJ, Berti R, Dave JR, et al. Delayed treatment of ischemia reperfusion brain injury extendedtherapeutic window with the proteosome inhibitor MLN519. Stroke, 2004, 35(5):1186-1191.[15] Zahng M, Ma YF, Gan JX, et al.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lleviates brain injury following global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bbits. J Zhejiang Univ SCI, 2005,6B(7):637-643.[16] Zhang WP, Wei EQ, Mei RH,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ONO-1078, a 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o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Acta Pharmacol Sin, 2002,23 (10):871-877.[17] Zhou HY, Ma YF, Zhou YF, et al. Effects of magnesium sulfate on neuron apoptosis and expression ofcaspase-3, bax and bcl-2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3,116(10):1532-1534.[18] Hu XM, Zhang Y, Zeng FD. Effects of β-aescin on apoptosis induced by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rats. Acta Pharmacol Sin, 2004,25 (10):1267-1275[19] Xu XH, Zhang SM, Zhang L, et al. The Neuroprotection of Puerarin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is Associatedwith the Prevention of Apoptosis in Rats. Planta Med, 2005,71(7):585-591.[20] Sobrao M, Lopez MG, Carceller F, et al. Combined nimodipine and citicoline reduce infarct size, attenuateapoptosis and increase bcl-2 express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Neuroscience, 2003,118(1):107–113. [21] Shaida A. Andrabi, Iqbal Sayeed, Detlef Siemen, et al. Direct inhibi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transition pore: a possibl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anti-apoptotic effects of melatonin. The FASEB Journal, 2004,18(7):870-871.Progress on treating cerebrovascular 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Xiang Jun(Medical schoo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Th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one of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nd long-time disability in modern society. Its treating principle is to recover blood reperfusion of ischemic tissue in time. But the injury following reperfusion becomes another difficulty. The research on treati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f recent years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Keywords:cerebrovascular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treatment;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