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9 第1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大纲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王位世袭制、等级威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封制是西周增强对领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
它利用血缘关系推行分封,起到了稳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盘据。
(3)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确实立(1) 确定:约公元前 2070 年,禹成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辈。
王位世袭制指“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影响:政治权益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场面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朝占卜表现出王权与神权相联合。
2.初步成立行政管理制度(1) 神化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拥有了神奇色彩。
(2)中央:相、卿士等的建立。
(3)地方:侯、伯等的建立,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按期向商王进贡,并受命讨伐。
[ 学思之窗 ]( 赐教材 P5) 从这段记录,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提示:从资料能够看出,商朝的相,权益很大。
相在中央的行政官员中,权益最高。
他不单辅助商王,还要对其教育、劝说,甚至能放逐商王。
商朝也存在分封,但这些封国大多数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王室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盛时,听从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败时,就会与中央抗衡甚至反叛,与中央的关系特别不稳固。
知识点二等级威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
2.内容(1)对象: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辈。
(2)义务:听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跟从作战、缴进贡赋和朝觐述职。
(3)权益: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医生推行再分封;可设置官员、成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作用(1)西周经过分封制,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地方:侯、伯。
(3)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②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4)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阶段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线索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线索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权分三司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线索3: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教学过程:导入: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处在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也随之形成。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复习:【知识梳理】一、商朝的政治制度(一)王权承袭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二)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三)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王室贵族:燕、鲁、卫、晋、吴 2、分封对象 古代帝王的后代:杞、宋、许、陈、楚 功臣:齐
从分封的对象看:以同姓王族为主体,也包 括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等。
从地理分布看:同姓王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
和战略要地。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3、内容:
土地和人民
4、权利和义务:
权利 政治: 设置官员 经济: 征派赋役 军事: 建立武装 政治: 服从周王的命令,朝觐述职 经济: 交纳贡赋 军事: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义务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5、影响
(一)、积极方面: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二)消极方面:
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6、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的对象以同姓王族为主,也包括功臣、古
代帝王的后代等。 2)、等级森严。 3)、诸侯国为西 D.二哥(22岁)
拓展训练
5、看材料回答 (1) 《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 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据此,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 点?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燕、鲁、卫、晋、吴
(2)左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 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3
宗法制的特点 1)、嫡长子继承制。 2)、大小宗是相当对的。 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4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王位的承传 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防止 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探究1: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禅让制:部落首领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时代)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
探究2:夏商时期大臣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 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王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
地方:侯、伯(方国)
影响: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特点。
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
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 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的形成。
自主学习
泛读课文识记以下知识点: 内容: 1. 王位世袭制下王位传承的方式,夏商时的政治特点及其行政制度。 2.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作用。 3.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宗法制的含义、特点、内容和影响。
(楚王问鼎) (春秋分裂动荡)
《三字经》:“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
“楚王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
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强盛。前 606年,楚庄王率军一直打到洛水边,在周 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 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 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 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 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 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1.目的: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扩大周朝疆域。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正派赋税\继续分封。 );
诸侯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并定期朝见; 4.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统治疆域。 5.局限:诸侯国日益强大,威胁了周朝的统治。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一) 宗法制的目的 (二) 宗法制的内容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 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
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
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 室,以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 局。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 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 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 大夫人所生。
标志: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地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特点: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商朝的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影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家天
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三) 神秘的王权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卿大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分封为
“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大 宗与小宗既是家庭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分 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奴隶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 ) 背景——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同时为巩固统治,武王把王畿之外的土地和人 民分授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 们建立侯国以巩固王室。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9·湖南永州一模·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 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 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解 析】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朝与所属 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中商王除进行祭祀外,还接受方面的贡献或对 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王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加强对方国的控制,因而早期王权只 是借助神权,而不是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下,方国首领臣 服于商王,因而商朝与方国首领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 【答 案】D
西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地方诸侯有一 定独立性,所以不是中央集权,但也有了中央集权的因素。到 后来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021·广东茂名二模·1)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 “余一人 ”、 “予一人 ”,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 独尊。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 “尹 ”、 “多尹 ”、 “司工 ”, “马 ”、 “多马 ”、 “射 ”, “巫 ”、 “卜 ”等二十余种。这表明商朝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成熟 D.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2021·广东深圳模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 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 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 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 A ) 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 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解析 材料西周分封王族成员统治殷商遗民,体现出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 管理,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 地方实行间接控制,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开始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排除C项; 殷商所在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项。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大禹建夏王朝始
部落联盟首领
夏王
2.夏启即位家天下
及禹崩,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
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问:夏启的做法改变了禅让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问:“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 史的退步?为什么?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周武王已封次子诞为邘、四子为应候、五子为韩侯。 长女大姬婚陈候。武王崩,嫡长子诵年幼,叔伯们具 以年长;诵还有同母弟虞。谁来继承王位?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互为表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
分封制
里
表
分配的原则 是维系分封制的 血缘纽带
权利的分配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谢谢观看!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
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
菜者不用枝。
──摘自《礼记》
材料三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天子 大宗 (宗主)
嫡长子(嫡长孙…… )宗 卿 大夫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例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A、汉代 B、夏朝 C、春秋 D、秦朝
例3.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 制,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 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封神榜》 讲述的是周 灭商的故事, 公元前 1046年周 朝建立以后, 采取了一项 重要的措施 ----分封制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 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 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 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 我的。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图1:大禹治水图
读图,请思考:
图2:戴冠冕的夏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位世袭制 早期国家的 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君主专制
课件11: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一)宗法制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最大的特点(核心) 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3.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2.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一)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实行民主选举,选贤能之人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的是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到了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利也越来越大。禹按照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没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左图为戴冠冕的夏禹
(二)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 2.“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传承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影响:A.“公天下”—“家天下”(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武王灭商
周武王(姬发)
庶民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奴隶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6.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1)背景:BC2070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确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形成4) 方式:王位采用世袭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5)强化: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建立: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内容: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义务:A定期向王纳贡B奉命征伐)二、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特征)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4、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5、内容:(土地和人民)即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6、推广: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7、诸侯的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8、诸侯的权利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a设置官员、b建立武装、c征派赋役等,d可实行再分封。
9、特点:制度一贯,对象广泛,部族色彩,宗法相连,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0、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评价:1)从积极方面看: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从消极方面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也就埋下了诸侯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的隐患。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题解读:古代:1840年之前的历史,本单元古代中古政治制度又以秦朝为界,分为古代早期和封建社会。
中国:今天疆域版图内的地区在历史时期的发展,不同时期疆域变化很大,但以黄河流域为发源地和中心,并不断扩展至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等,至元朝已经包含了今天我国疆域的基本轮廓。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本单元所涉及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选官用官等的具体制度。
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都城多次变迁,基本都在今河南,主要都城有大夏阳城等,主要王有禹、太康、少康、桀等,传13世17王,存续472年。
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起于商汤灭于商纣,都城也经变迁,但主要在殷,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所建,都城是镐京,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一、王位世袭制概念:是指王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传承的一种社会制度。
1、产生背景原因:原始社会瓦解、中华文明产生、私有制出现并发展。
2、内容: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为“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局面、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统治措施:神化王权(通过占卜方式)、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通过封侯和伯管理)。
4、认识:(1)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表面上仍发挥作用,但凭借强权和武力,变禅让为世袭的企图和斗争一直存在(2)积极: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其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产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弊端:无法保证继任者的才能与品德。
二、分封制概念: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初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王
中央
相 卿士
参与商王决策
地方
卜 祝
史
师
执掌军权
侯
伯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 王朝大事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在“家天下”的社会,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如果 你是周天子,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巩固广阔的疆土?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防止商的遗族叛乱
四个儿女各自说了自己当继承人的理由:
大儿子是二夫人所生,他说:我是长子,而且我 最有才能
二儿子是大夫人所生,他说:我母亲是正室,我 最有勇气。 三女儿是大夫人所生,她说:我最受父亲疼爱 小儿子是大夫人所生。他说:我的母亲也是正室, 而且我最有最有学识
请问周天子应该传位给谁?为什么?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 根本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巩固统治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2.分封制的内容
(1)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帝王的后代
(2)办法:
(3)权力与义务: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 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
“家天 下”的 宗族 色彩
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 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 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 法炮制。 管辖国邑 管辖食邑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主要指的是政体,即国家中占 统治地位的阶级实现其政治统治的政权组 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各项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禅让制: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内部推举 首领的一种方式,民主推举,首领让贤。禅让 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 度,“选贤与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1)夏朝:从夏启开始,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商朝: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特点:奴隶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学思之窗”,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5的相权有多大吗?【提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有废立商王等权力。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3.内容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页 1 第诸侯—4.结果: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士”。
卿大夫——影响5.积极(1)西周成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到西周后期,随着王(2) 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目的1.继承上的矛盾。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含义2.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
内容3.(1)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3)作用4.(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知识精要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网络(页 2 第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3.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4.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 难·攻重探[合作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史料一]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称为小宗……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史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大“嫡子”“该史料反映了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依据权……抓住等关键信息可以判定制度。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宗宗族网”可以准确理解该制度的核心。
史料最后一句阐释了该制度的作用。
利”制度: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提示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史料二]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同时,联系加强。
页 3 第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2)史料二反映了分封制下,分封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王室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如何?利用标点符号对史料分层解读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方法。
本段史料可利用句号分层。
第一个句号之前的内容为第一层,主要解释了纵向联系。
第一个句号之后的内容为第二层,主要解释了横向联系。
[提示]王族和功臣。
分封制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王室与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国家政权内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1.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均为受封对象,以同姓(1) 亲族为主体。
士”的—诸侯——卿大夫(2)等级森严: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形成“天子等级序列。
层层封授:周王分封诸侯后,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3) 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维(4)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系分封等级关系的关键。
命令并尽义务。
.宗法制的特点2 士的宗法等级。
—卿大夫——(1)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2) 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家国一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3.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1)页 4 第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具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分封制,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局面。
(3)各诸侯国拥有较大权力,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当堂达标·固双基]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导学号:84162019】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C[“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如遇重大事情采用祭祀的方式来决断,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
] 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A.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页 5 第A[“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
“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民本色彩是以民为本,而材料反映的是“民事”与“神事”相结合,故C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体现,故D 项错误。
]3.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D .行省制C.郡县制B[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这与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王族相关,故本题选B。
]4.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
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导学号:84162019】A.军功B.血缘D.才能.品德C B[周天子是姬姓,因此姬姓封国的分封依据是血缘。
]5.在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下列制度能直接反映这一原则的是()【导学号:84162019】A.礼乐制B.分封制D.禅让制.宗法制C C[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惟亲”“惟长”,这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原则一致,故选C项。
]6.《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
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页 6 第A.贾宝玉长相俊美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D[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因为宗法制推行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是正室所生的长子,因此正室所生之子一般都比较高贵;而妾室所生的是庶子,地位相对比较低;故本题选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84162019】材料一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郑樵《通志》材料二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
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
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
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2)概括材料二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从材料内容可直接得出是分封制,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第(2)问,依据材料,结合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说明其特点和等级关系,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度基础。
页 7 第[答案](1)分封制。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构建帝国组织,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制度基础:分封制、宗法制。
页 8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