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获奖课堂实录
《陈情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陈情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e3dbe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b.png)
《陈情表》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陈情表》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陈情表》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古代文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陈情表》作为著名的古文篇目,是中学语文课程重点内容之一。
为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陈情表》,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下面,笔者将分享自己在教授《陈情表》这一课程时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陈情表》的背景、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古代文学中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针对情感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进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开课前,通过PPT或音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呈现《陈情表》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讲解《陈情表》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在此环节中,以分段阅读法为主,让学生了解《陈情表》的文章结构与情节渲染。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词语的构造和使用,以及作者运用文化典故和古文艺术手法等,使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更深刻。
3.个人思考与分组讨论教师分组分配任务,让学生分组学习,并为其分配相应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发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认识《陈情表》前所未有的深度。
4.情感表达训练在这里,针对文章运用的情感手法,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训练、朗诵训练、表演训练等训练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其对情感的表达和共情能力。
并引导学生解读文中富有情感的描写,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更进一步。
5.小结在本节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文本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训练,在其中巩固他们的知识,并为未来的教学过程留下良好的基础。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72cbd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f.png)
《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一则普通的陈情表,孝和忠的纠结,情和理的渗透,有真情的流露,也有美丽的谎言。
以情说理,融情于理,情动理明,情真意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文言文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师:(出示李密服侍祖母的图片朗读《晋书。
李密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师:这幅图片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字。
生:孝师:你怎样理解孝?(学生自由回答)师: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照顾父母的起居,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就是是对父母尽责尽孝。
师:跟孝相对应的是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另一个字生:忠师:孝子忠臣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生的追求,但忠和孝似乎天生有矛盾。
叫做生:忠孝不能两全。
师:现在李密遇到了一件很纠结的事情,麻烦。
这件事跟另一个强势的非同一般的大人物晋武帝司马炎有关。
那司马炎、李密、祖母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谁来叙述(学生叙述,老师补充)。
师:情前面加上哪一个修饰词你认为最恰当?(有学生加了恩情、私情、感情、孝情、忠情、亲情)师:这么多的修饰词,要李密做出选择,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
关键还是两点,忠和孝之间做出决断,陈情表陈的就是在忠孝之间非此即彼的痛苦挣扎的苦情。
至于如何陈情,就是方法问题。
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八字真经,动之以情生:晓之以理。
师:那李密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注意文中的注解生:在蜀地当官,任尚书郎。
生:现在蜀国灭亡了,成为亡国奴。
师:是个级别不低的公务员,只不过现在暂时下岗待业了。
历史记载李密相当有辩才,可以在国务院外交部工作,是个人才。
师:晋武帝是怎样一个人?从称号来解读生:是很厉害的皇帝,讲武力、暴力、比较狠。
师:这是司马家族的传统,险诈狠毒。
史载,他的爷爷司马懿诛曹爽“支党皆夷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老爸司马昭之心生:路人皆知。
师:一方是对前朝还有眷念的臣子,一方是猜忌心很强的现任的主子,杀戮和血腥似乎迫在眉睫。
《陈情表》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陈情表》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f3817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f.png)
《陈情表》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情感, 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李密忠孝的理解。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在反复诵读中, 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
点拨关键的字、词、句, 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出于“情”字, 归于“理”字;融理于情, 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 进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3.讨论法。
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李密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流程】一、预习感知:(一)背景:李密, 西晋武阳人。
侍奉祖母甚孝, 故以“孝”闻名于乡里。
年轻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 屡次出使东吴, 很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 累举不应。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 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 为笼络人心, 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 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二)初步感知朗读全文及其注释, 完成下列作业1、正音:险衅夙愿闵凶怜悯祚薄期功强近床蓐逮捕李逵猥陋陨首逋慢病笃矜持郎署拔擢优渥盘桓庶几愚拙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影相吊更相为命愿乞终养茕茕孑立第一段: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悯(mǐn)臣孤弱臣少(shào)多疾病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常在床蓐(rù)第二段:逮(dài)奉圣朝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逋(bū)慢日笃(dǔ)第三段:矜(jīn)育拔擢(zhuó)优渥(wò)更(gēng)相为命第四段:四十有(yòu)四2、批注重点字词, 翻译课文(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文言特殊句式)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表(奏章, 表, 古代文体, 属奏议类, 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陈情表》教学实录
![《陈情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4a26ce5998fcc22bcd10d8a.png)
《陈情表》教学实录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宋代学者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
”《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复习字词我们要想读懂这篇文章的内涵,首先就要弄懂文章的意思,因为字词始终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和重点,所以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学案上重点字词、特殊文言现象的掌握情况。
我们还是以组为单位,四组。
第一组:字词注音、通假字第二组:古今异义第三组:一词多义第四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三、分析文章1.读课文。
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轻声朗读这篇文章。
诵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你领悟到感情。
(配乐朗读)2.分析文章(1)构思巧妙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陈情表”,“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幻灯片: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陈情表”,那文中是谁向谁陈情,说的又是什么事呢?(生:……)师: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家有祖母需要奉养,不能应诏赴任的实情。
李密写这篇表文想要达到的目的,用原文的话回答应该是(“愿乞终养”)。
关于李密、关于晋武帝,以及当时的情况,也就是写作背景,在我们的《全优》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从中我们可以简练地概括出,晋武帝执意要李密出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拉拢人心,显示皇恩浩荡,因为李密在蜀汉曾经做过官,出使过东吴,具有一定的外交才能;另一个原因就是李密因孝闻名,借李密来推行自己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可是李密家有96岁的老祖母,夙婴疾病,且李密又是蜀汉降臣,心系蜀汉,故无法也无心出仕,因此写了这篇奏章推脱朝廷的任命。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呢。
《陈情表》课堂实录共3篇
![《陈情表》课堂实录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0d0e4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2.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共3篇《陈情表》课堂实录1《陈情表》课堂实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篇名为《陈情表》的文献,是苏轼为了为其兄守节辩护而写下的一篇长篇奏折。
这篇奏折几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最近,在一次高中语文授课中,我也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这篇著名的文献,今天我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节课堂的实录。
这次授课是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Ian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发现着一群高中生已经身处在了教室里。
经过简单的介绍,Ian老师开始了今天的授课,提醒同学们好好倾听,参与讨论,尽情享受课堂。
Ian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陈情表》的背景:南宋时期,刘备的三个儿子刘禅、刘封、刘备兄长的关羽被魏军所杀,为了守护汉室的尊严,刘备带领着自己所剩无几的将士西征蜀地,最后在四川省成都市安定镇发起了致陈平、董允的“陈情表”。
Ian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们迅速跟上了老师的思路。
紧接着,Ian老师还向学生们讲解了一些古文阅读方法,包括如何辨析句式、如何分析意蕴以及如何判断常见的修辞手法等等。
Ian老师还通过教学展示了如何通过“引用注解”的方法,在分析文本时较为迅速与准确地找出关键内容。
这堂语文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如何读好《陈情表》。
Ian老师讲解了课文的剖析、注解及评点,并引导学生如何判断文本的难易程度,如何遵循文化、历史的现实背景来读懂文本,以及如何在前文中反复使用的重复方法。
Ian老师的理论讲解为学生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而后,Ian老师也为大家逐字逐句地解读《陈情表》,带领学生们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领略其中的意蕴。
学生们也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很多学生甚至向老师提问,将自己的疑惑进行分享。
Ian老师的回答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及时、实际的。
最后,Ian老师也通过一些阅读练习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学生们乐在其中,集中注意,认真完成练习。
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协助,在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645086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5.png)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 3 课时课前预习:1 、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 、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 、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dd218f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0.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陈情表》课堂实录《陈情表》课堂实录需要怎么写呢?想要课程讲的生动吗?备课又怎么能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陈情表》课堂实录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陈情表》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我们在课前看了幻灯片,现在我们一起读,“读《出师表》不下泪者”,预备——齐!学生齐读幻灯片导语。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陈情表》。
(同时板书)我们先来齐读这篇课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预备——齐学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看这些字的读音,并且齐读。
终鲜(xiǎn )兄弟期功(jī )强近常在床蓐(rù)岂敢盘桓(huán )庶刘侥(jiǎo )幸门衰祚(zuò)薄学生齐读。
师:我们同学刚才读了课文,现在问大家,是谁在陈情?生:李密(板书)师:李密何许人也?学生回答。
师总结: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师:那么他在向谁陈情啊?生:晋武帝(板书)师:晋武帝又是谁啊?学生回答。
师总结: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师:李密向晋武帝陈什么情啊学生回答。
师总结: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师:他又是如何陈情的呢?学生沉默。
师:好,我们来具体看文章,先看第一段。
集体读。
学生集体读第一段。
师:先问大家,李密家境怎样啊?生:不好。
师:怎么不好啊?书上怎么说的?生: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0b116a1ec3a87c24028c4e4.png)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课例背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生埋首在象牙塔中,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不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不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
而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从学生的作文中,最能看出学生的文化素养。
环顾四周,高一学生分不清司马光与司马迁;高二的学生让韩愈去跟王安石做政敌;高三的学生作文时除了李白杜甫苏轼之外再也举不出其他的例子……这都不是个别现象。
当学生不以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而惭愧,而以说不上几个红透半边天的韩国歌手的名字为羞耻时,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又岂能熟视无睹、坐视不管呢?众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无人问津,诚信、谦恭、孝顺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渐渐被人们抛弃,“美丽的汉语”正在学生的口中、笔下变得越来越苍白乏味,诸如此类现象,无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做些什么?恰巧本学期的课文中选录了李密的《陈情表》,我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对于古代“孝道”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语师: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知识回顾师:在上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课文内容,检测一下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解释屏幕显示的划线词语,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联系语境启发提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三、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师:李密他这是在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情?生1:向当时的皇帝。
皇帝想让他出来做官,可是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
生2:他不想做官,就写这篇文章来推辞。
师:“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是理由,但是,李密真的“不想做官”吗?我们读过课文,他以前做过官没有?那时他祖母就没有年老体弱,宿疾缠身吗?生1:做过官,我查过资料,他以前是蜀汉政权的外交人才,很受重用,他对刘禅的看法很好,想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陈情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陈情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8798544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2.png)
陈情表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陈情表》的作者及背景;2. 掌握《陈情表》的内容、主题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2. 《陈情表》的文本;3. 学生习作本。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丈夫哀辞》教案中学到的关于李时中的知识。
2. 提问:你们知道《陈情表》吗?它是关于什么的?Step 2:学习文本(25分钟)1. 教师分发《陈情表》的文本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文本的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2. 学生阅读文本,并回答以下问题:a. 《陈情表》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身份?b. 《陈情表》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c. 从《陈情表》中你能学到什么?3.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并梳理出结论。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Step 4:合作撰写(20分钟)1. 将学生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将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写成一篇短文。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修改、完善文章。
Step 5:展示和讲评(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自己的短文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对每篇短文进行评价,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3. 学生讨论和总结各组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课堂延伸:1. 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绎《陈情表》的内容,展示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邀请一位专业演员或文学研究者给学生讲解和解读《陈情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学生了解了《陈情表》的作者及背景,掌握了《陈情表》的内容、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六、作业:1. 完成《陈情表》的阅读材料;2. 撰写一篇文章,分析并总结自己的阅读心得。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陈情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讨论和写作的形式,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优秀课堂实录——《陈情表》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优秀课堂实录——《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28a685502d276a201292e88.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来源:第四届中华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师:上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晋朝李密的《陈情表》。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
蜀国灭亡两年以后,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
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亲情;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征召,一面是山重海深的养育大恩,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李密将何去何从?他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回到晋朝,走近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板书课题:陈情表李密)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课文范读一遍,要注意字音、句读和情感基调的变化。
(师配乐范读课文)师:历史的尘烟已经消散,李密通过自己的陈述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题目:“陈情表”。
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用以陈情。
大家在初中有没有学过这种文体啊?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师:好。
那么“陈情”是什么意思呢?生:陈述说明情况。
师:既然是陈述说明情况,就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既然是陈情,就应该有陈情的目的。
请用文中语言回答,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陈情的?他所陈何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投影展示幻灯片2)来,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文中的字音、句读和情感基调的变化。
预备,开始。
(生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
(根据具体情况对待处理)好,现在我们来看刚才的问题。
先看第一个。
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文中找出答案。
生: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师:这位同学对文章理解得很准确很到位。
那句中的“日”是什么意思?生:一天比一天。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a327fcd9b89680203d825d0.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一、导入新课师: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
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昨天我们已经将本文字词作了疏通,今天我们就来赏读文章。
先切大家把课文齐读一下。
二、朗读课文生:(高声朗读全文)三、赏析课文师:课文标题中的“表”是什么?生:是一种文体。
师:对。
这种文体一般写什么的?生:是臣子写给君主的一种文体。
师:那好,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我们应该搞清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谁陈情?生:李密。
师:李密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生:李密,生于224年,死于287年。
西晋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张广祥编写。
师:谁来结合课文有关文字补充?生: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改嫁,依赖祖母刘氏抚养长大。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师:正因为李密以孝著称,才被他人推举为孝廉。
师:第二个问题:向谁陈情?生:晋武帝。
师:他是什么人?生: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师:他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生:李密有才华呗。
师:仅仅这个因素吗?生: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司马炎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师:对。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张广祥编写。
师:第三个问题:陈什么情?生:向君王上书请求辞官的衷情。
《陈情表》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陈情表》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477ac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2.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陈情表》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陈情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篇文学作品,它既具有历史性的价值,也具有文学性的价值。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陈情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陈情表》的教案教学设计实录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1.了解《陈情表》的背景、作者及时代背景。
2.理解《陈情表》的主旨和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3.通过《陈情表》的阅读,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陈情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着文本内容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如下:1.文本赏析:通过精读文本,了解《陈情表》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并辨析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2.历史背景分析:通过课堂讲解,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氛围,以及当时的政治形势。
3.阅读策略培养:通过开设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情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书法展示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展示《陈情表》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
通过书法展示,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2.分组讨论在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本难点展开研讨和讨论。
通过分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和合作精神。
3.语言表演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设计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如果他们是庞统,会如何书写一份陈情表。
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讲解背景通过简单的历史讲解,介绍《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相关时代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第三步:文本赏析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讲解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陈情表》的文本特点和重点难点。
第四步:教学互动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陈情表 教学实录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陈情表 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401f1da5a8102d277a22f55.png)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陈情表教学实录名师课堂教学实录:[陈情表]教学实录《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时间:2021年10月18日地点: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年级:高中二年级某班师:上课前我先向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老师,今天非常有幸地认识各位。
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生:(齐)起立。
师:(鞠躬)同学们好!生:(鞠躬)老师好!师:请坐。
(略停顿)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1:《陈情表》,李密)。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两篇非常著名的“表”文,一篇是我们初中学过的——(部分生答:诸葛亮的《出师表》),另一篇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晋朝的李密的《陈情表》(师指示屏幕)。
古人曾说过读这两篇“表”的情形:读《出师表》你如果不哭,你这个人就不——怎么样?猜一猜。
师:(师指手示意)有同学说出来了。
那么,读《陈情表》不哭的人就——怎么样?(生齐答:“不孝!”)非常好!同学们能够猜出来。
那么,《陈情表》到底是怎样一篇作品,李密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看一看:1700年前三国时期的蜀国有一位大臣,他生下来六个月时父亲就亡故,到了四岁时母亲就改嫁,长到九岁的时候,注意九岁是一个什么概念?他还不能够走路。
九岁读几年级啦?生:(大部分)读三年级啦!师:对,三年级啦!如果我们看见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他还不能够走路,会怎么想?大家注意啦,李密九岁是不能够走路的!是他的祖母刘氏一手把他养育成人,长大以后做官做到尚书郎,现在中央的部级领导啊。
他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从来没有分离。
不久,魏国灭掉蜀国,司马氏篡夺魏国政权,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晋武帝司马炎这个时候征召李密入朝为官,你要到我这个新朝廷来做官。
那么,我们想,一边是年迈病重的祖母,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李密将做出何种抉择,一篇《陈情表》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下面,同学们听一听老师读这篇文章。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84073cec281e53a5802ffe0.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体会李密的诚挚的、丰富的情感。
2、感悟李密委婉、得体的陈情艺术。
3、引导学生做一个重情重义、智慧圆融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李密的情感分析李密的说辩艺术三、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探讨、交流四、教学过程1、导入:汉代《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中”在这里是指人的内心,“言”则是文字。
一段情感,从生发于心到演变成文字,就已经不再是作者本人的东西了,它在无形中与读者产生了一种交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共鸣。
上节课呢,同学们已经疏通了文意,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西晋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2、朗读:师:《陈情表》陈了哪些情?文中的哪些情感引起了你的共鸣?大家先来找一找,再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陈情表悟情师:好,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感人,可老师觉得还欠缺那么一点儿味道,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
(教师示范读)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又收获到一点儿自信了!这一段中有哪些情感打动你了?生:身世凄苦之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师:嗯,不错。
其他同学也可以读一读,找一找。
(学生交流,体悟情感)PPT展示悟情3、悟情:师:好,同学说的很精准了,那我们一起把刚刚同学们找的总结概括一下。
请看大屏幕。
PPT展示:身世悲苦的感伤之情老弱相依的不舍之情知遇重用的感激之情进退狼狈的为难之情忠孝难两全的痛苦之情师:那透过这些情感,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密呢?或者说呈现在大家跟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李密?生:柔弱的李密,善良的李密,感恩的李密,忠诚的李密。
师:那这样一个既忠诚又善良的李密,假如你是晋武帝,你想用吗?生:想。
师:大家都说想,可这只是晋武帝的一己之想,人家李密究竟想不想做官?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
4、悟意PPT展示:学生讨论,李密究竟想不想出来做官?这背后有没有隐藏一些什么情感?师:好,我们一起来看背景资料。
PPT展示背景资料学生齐读背景资料,找出李密的真实意图。
(板书悟意)师:大家看完背景资料发现了什么?李密究竟想不想出来做官呢?生:不想。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名师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fcbd5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e.png)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2、引领学生贴近人物内心去理解深情背后的原因;3、对“孝”“召”作适当延伸拓展。
教学重点:分析李密为何拒绝征召, 从而探求对“孝”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李密拒绝与新朝征召之间的关系。
师:这是电影《八佰》中的镜头, 当日本敌寇迫近四行仓库, 守卫战士们身绑炸药, 越入敌人钢板阵, 一名战士越下瞬间, 高喊:“娘, 孩儿不孝!”师:20秒的视频, 看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来谈一谈。
生:我是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 当时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挺震撼的, 有这么一帮有志气的壮士在, 最后才能守住四行仓库。
然后他们在跳下去的瞬间, 高喊着家里人的名字, 我感觉那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吧。
师:他概括得很全面, 谈一谈你看完后心情如何?这位女同学。
生:我看完后心情挺压抑的, 我也看过《八佰》整部电影, 看的时候非常的感动, 正因为有他们在, 我们才能在如此美丽的校园里学习, 很感谢他们。
师:刚刚男同学提到“孝”字, 这位女同学提到了“感动”, 视频中所展现的, 一面是国家, 一面是自己的母亲, 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 他们选择了什么?生:国家。
师:1700多年前, 李密上书《陈情表》。
南宋赵与时这样评价, “读《陈情表》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也”, 今天, 我们就走进李密的《陈情表》, 看一看文中究竟哪里体现了李密至真至深的孝?师:同学们来看看我们的任务, 挖掘第二步“隐于字里行间的孝”。
预习的时候, 我们已经梳理了“显于文章表面的孝”,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探讨《陈情表》中“隐于字里行间的孝”都体现在哪里?(小组讨论约6分钟)师:老师转了一圈, 发现大家基本都有了思路, 每一组可以选一名代表, 到前面来展示或者发言。
生:(到前面)我们所找的是第二段“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有这么多人举荐他, 我们认为这里是侧面说明李密很孝顺。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ef50be9580216fc710afd4d.png)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3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投影显示“陈情”二字)二、整体感知课文:1、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53fa49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a.png)
《陈情表》课堂实录XXX《陈情表》优秀课堂实录一、课前预指导1、激发阅读、研究兴趣。
我们查找并印发了《陈情表》一课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历代名家的品评文字,让学生在真正接触课文之前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文言文阅读的语言关。
引导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找出难点,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式将难点字词的义项了解清楚,并通过对照课文,确定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之后,分组归纳出公认的难解词语,师生讨论解决。
自己动脑、动手尝试,学生们对词语的意义了解得更加清晰,对工具书的使用也更加熟练;研究讨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文章词语及意义的理解。
学生通过预总结出难解字词如下:臣以XXX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二、课堂教学步骤(一)导语XXX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我们在初中进修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修另一篇以孝情动听的文章——《陈情表》。
(二)学生报告预成效,教师点拨,并适时加以扩充整理。
(三)诵读课文,梳理文意。
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1、以齐读方式落实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读。
教师: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大概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学生: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教师: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
大家一XXX着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分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类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阐发。
学生:“生孩六月,慈父见背”“XXX,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
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教师:一个完整没有自我保护本领的孩子,之所以可以安然成长。
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获奖课堂实录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
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
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
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
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
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
(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课文)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
一起我们学过《陈情表》,这里的“陈情”是什么意思?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
大家看两个问题: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生:四十有(you是第四声)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
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
矜(jin)悯愚诚。
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生:“欲奉昭奔驰。
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是什么意思?生: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生:“听臣微志。
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
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生读--臣密言:。
未曾废离)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生:师:李密: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师:见,舅夺母志,不行,婴,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讨论意思)师:一个九岁的残弱孩童,在年迈祖母的拉扯下一天天长大。
他每次出门,祖母都要牵挂着他。
她的容貌为孙儿而衰老,她的。
在夕阳的余辉中,留下两行浅浅的脚印。
这样的画面大家都能看到吗?生:能。
师:那么晋武帝也能够看到。
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生:我不同意。
生:我同意。
因为“百善孝为先|”,如果他都不能尽孝,又怎么能够去尽忠。
师:看来文章第一段就打动了这位女皇帝,后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
师:李密原来是蜀汉旧臣,原来在祖母有病的时候就一直做着官,而现在一归顺晋朝就不做官了,这样会招致晋武帝的怀疑的。
所以,他在动之以情之后,还要晓之以理。
请大家找出文中的理之所在。
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您把孝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而我正是要尽孝。
生: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师:人生七十古来稀。
如果假定时日,忠孝之间的矛盾最终可以化解。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这是可以都解决的。
师:再请两个皇帝说说现在道理分析之后,你会答应他了吗?生:现在我同意了,因为他的话有情有理。
生:我本来是同意的。
现在我当然更加支持他了。
师: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
师:文章有很多词语成为今天的成语,例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师:我们在读了文章之后,写一篇《我读〈陈情表〉》。
总体评价:设计非常实在,紧扣文本;很有思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基本功扎实,能够进行非常有表现力的朗诵,极富感染力;善于点拨,循循善诱;课堂语言洗练。
问题是课堂设计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应该把对一部分背景的介绍放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这样更容易理解“陈情”的处境,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另外,在课堂下课铃响过之后,应该立刻结束课堂,而没有必要把自己事先准备所有内容都讲解完。
再者,老师说的还是太多了些,表演意识太强,应该纠正,应该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人地位上。
《陈情表》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先听我一段说书。
(学生一阵骚动,来了精神)师:(用黑板擦清脆地敲一下讲台桌面)话说当年刘备欲匡扶汉室,任用贤才,诸葛亮功盖三分,一世英名,可是刘阿斗还是一滩扶不上墙的泥,最终做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安乐公”;想当年,曹操一代枭雄,在赤壁横槊赋诗,高唱《短歌行》的时候,没有想到“魏吞汉室晋吞曹,天运循环不可逃”,后代曹奂乖乖地禅让了帝位。
如今只有孙皓在江东苟延残喘,司马炎一统天下的局面指日可待。
这时,司马炎在后宫徘徊,正在为一件事烦恼。
为了减轻灭吴的压力,他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任用蜀国旧臣,笼络人心,也借此瓦解吴国朝臣抗击晋国的决心。
可是,竟有一个李密(生笑),胆大妄为,多次下诏仍不赴任,还写来什么《陈情表》。
今天,我倒要看看在朝廷上他怎么说,看他有几个脑袋!(众生情趣浓烈)师:今天,我就当一次皇帝吧,你们都是李密。
(众生哗然)你们要说服我,我最后会准奏,否则我不会准许你“愿乞终养”的。
哪个李密先来呀?(生笑)生:(鞠躬行礼)启奏陛下……(生笑)师:我是现代皇帝,(生笑)我们进行平等对话,不必行礼。
生:我因为命运不好,……(下面是大略全文翻译,师未阻止,以疏通文字)师:你把奏章说了一遍,说得很好。
可我今天感冒(生笑),听得不大明白。
有哪位李密说的更明白、清晰些吗?生:皇上呀,我的命好苦!出生不久父亲过世,后来母亲改嫁,是我的祖母抚养了我!我从小体弱多病,九岁不能走路,是我的祖母把我拉扯大!我的家里没什么人,祖母已经老迈,疾病缠身,叫谁去照顾我的祖母呢?皇上,你开恩吧,我确实不能走远啊!(有点激动)师:你说得挺感人的,可我不会马上答应你。
生:皇上,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前朝有个大将夏侯憞,在战场上一只眼珠被箭射中,他大叫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拔出箭来,然后摘下眼珠,吃下肚去。
这就是中国人的“孝”吧!你也主张“以孝治天下”,我不是在按照你说的去做吗?(生笑)师:是呀,长期战乱,老百姓渴望太平,有个好的社会秩序,应该提倡孝道啊。
生:如果我去做官了,就不能尽孝道,一个不孝的人,能做好官吗?师:你说的有道理,可这不是李密的观点。
(生笑)师:李密呀,你们祖孙相依为命,一个恩重如山,一个孝道可嘉。
我快被你说动了。
(生笑)可我这个皇帝对你不好吗?生:不是不好。
我是个地位低微的人,太守推举我做孝廉,刺史又推举我做秀才;你又多次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太子洗马。
你对我皇恩浩荡,我应该去上任的。
可是我祖母的病越来越重了。
皇上你说我怎么办呀!(生笑)我进退两难,我还是不做官了吧?师:你口口声声说你祖母,你总不能不把“我”放在眼里吧。
生:皇上,你听我讲一件事吧!战国时有个赵太后,不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
触龙问寒问暖,用儿女之情说服了她。
这样一个犟老太婆(生笑),也能被情所动。
你是个皇帝,应该有这个肚量吧!你也应该知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啊!师:我也有个故事,(生笑)战国时有个名字叫石奢的人,楚昭王任命他做“理道”的官职,在上任的路上,有个人追杀他,石奢回头一看,是他的父亲,于是他长叹一声:“不侍奉父母就不孝,不效力于皇上就不忠。
”于是拔剑自杀了。
你李密孝情动人,可在道理上你讲不通,你只好出来做官,否则你就仿效石奢吧!(幻灯片:《韩诗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杀人者追之,则父也。
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
’于是刎颈而死。
”)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要杀一个孝子,让天下人怨恨你吗?师:(不为所动)你要用李密的观点说服我。
(生沉默)生:我知道了。
(生笑)我先尽孝再尽忠吧。
我祖母已经九十六岁,留下的时日不多了,我服侍祖母的时间不长。
我才四十四岁,等我祖母去世后,我愿肝脑涂地,报答你的恩情。
你就让我服侍祖母吧!生:我代表我的祖母谢谢你了!(生笑)师:“先尽孝再尽忠”还是能说得过去的。
我体谅你的一片孝情,也知道你的内心矛盾。
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
你曾在蜀国当过郎中和尚书郎,你现在不出来做官,是不是“忠臣不侍二主”呀?你们这些书生,不是要讲究名节吗?生:不是的。
我的奏章上已经写了,我“少侍伪朝,历职郎暑,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我只求仕途通达,没有这么清高。
师:找得对,是这个句子。
(生笑)我还有一个疑问,你可以把祖母带在身边照顾呀?生:“但以刘日簿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生:我出外做官,祖母随我长途跋涉,对她的病是雪上加霜。
何况如果我公务在身,就不能一心二用呀。
师:我没有疑问了。
你和祖母相依为命,你要报答养育之恩,孝情彰显;你对我也一片诚心,忠心可鉴。
“先尽忠后尽孝”,言之有理。
“愿乞终养”的请求合情合理。
准奏!(众生鼓掌)师:同学们,“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李密虽然不是孝敬父母,可是他对祖母的感情比对父母的感情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冒着杀头的罪名,屡次违抗圣旨,一篇《陈情表》言之凿凿,情理兼备,感人至深。
难怪古人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我们对古人的“孝”也应该有个深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课后练习五。
(学生阅读练习中的有关资料,教师不断答疑)师:我们重点看这一段。
(幻灯片: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教师重点翻译阐释这段文字)师:“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忠孝两全,是传统美德之一,是真正的“士之孝”。
可是古人往往忠孝不能两全,而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李密以“先尽孝后尽忠”说服了晋武帝,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智慧;另一方面,李密是蜀国旧臣,他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因此他实际上也保住了自己的名节。
生:老师,我不同意保持名节的说法,李密后来还是去做官的。
师:哦,好。
课后同学们可以上网或通过其它途径找一些资料,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