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考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全)
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如:《最后一课》作用:叙事有头有尾,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如:《背影》作用:(1)强调了……(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3)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跌宕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如:《故乡》作用:(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做铺垫(3)交代……背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1)便于直抒胸臆,便于抒发情感和心理描写(2)拉近与读者的距离(3)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第三人称:(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客观的反映生活(2)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五、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作用:(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2)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3)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4)推动情节的发展(5)反映出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6)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
答题方式:这是……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了……心理状态、展现了……特点,刻画了××思想性格、揭示了……的内心世界。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2)暗示……社会背景、习俗、思想观念(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烘托……心情(5)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6)暗示人物……的命运(7)推动情节的发展(8)为下文……做铺垫(9)制造悬念(10)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11)揭示、深化主题六、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1)揭示文章主题(2)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七、线索的作用(1)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2)将文中的人物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结构完整严谨(3)点明中心八、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修辞手法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内容= 表现手法+句子内容+ 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什么描写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开头: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问下文做铺垫结构文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照应题目,照应上文结尾:总结上文,首尾呼应,照应题目答题方式:运用了……方法,写出了……,表达了……,+内容作用+结构作用九、题目的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写作对象(2)揭示文章主旨(3)充当文章线索(4)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设置悬念,题目新颖,吸引读者,言简义丰发人深省十、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记叙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中考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为主要特点。
在中考中,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 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可以分为叙事记叙文、描写记叙文和抒情记叙文。
叙事记叙文重在叙述事件的经过,描写记叙文重在描写人物或景物,抒情记叙文则重在表达作者的情感。
3. 记叙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开头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发展部分要逐步展开情节,高潮部分要突出主题,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叙述方式。
- 描写技巧: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5. 记叙文的写作要点:- 明确主题:文章要有一个清晰的中心思想,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 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要合理,层次分明,使读者容易理解。
- 语言准确: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空泛、模糊的表达。
6. 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在写作前要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立意,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7. 记叙文的素材积累:平时要注意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包括人物、事件、情感等,这些都是写作记叙文的宝贵资源。
8. 记叙文的练习与修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在练习中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结束语:记叙文的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过程。
掌握好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在中考中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记叙文的写作。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一、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讲、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讲明文、议论文二.记叙文六要素?时刻、地方、人物、事件起因、通过、结果三.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四.文章内容(中心)?办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举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讲明了)……,表现了(赞叹了、揭示了)……。
五.材料组织特点?紧紧环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六.划分层次?(1)按时刻划分(找表示时刻的短语)(2)按地方划分(找表示地方的短语)(3)按情况进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七.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刻(5)地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通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八.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九.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觅,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十.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情况进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幸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十一.语言特群?结合语境和修辞办法从下列语句中挑选: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知道、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作用: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说解道理。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工、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 气氛;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④推动……情节的开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文章……形成比照;⑤突出……的中心,升华……的主旨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衬托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效果+ 外表内容(景物特点)+ 深层作用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特点)景物,烘托了…… 心情,……例如:此句运用了景物描写,传神地描写了夜晚的阴森可怕,烘托了 "我”当时害怕、恐惧的心情,为下文“我“回家埋伏笔。
(三)描写一一侧面描写题型: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反响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的描写;对环境的描写3、侧面描写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有利于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描写更全面、更具体,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节省笔墨,使得表达更精练,结构更紧凑。
中考记叙文考点
中考记叙文考点
一、分析题目
考生在写作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
分析题目,明确要求,确定文章
的主题和立论,是中考记叙文成败的关键。
二、梳理思路
认真审题之后,考生需要构思和梳理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说,记叙文
的写作思路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的过程,由过去到现在、由表面到
深处、由事实到感想,逐渐揭示出故事的主题。
第二种,大胆运用想象,展开诗意的联想和自由的人工干预,从而唤
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无论采用哪种写作思路,都需要考生先构思好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节,不能到写作时再乱搞。
三、运用描述手法
好的记叙文一定要形象生动,让读者看到听到、甚至感受到故事中的
情景。
要实现这一效果,就需要考生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运用具体
细节描绘人物、环境、时间、活动等;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四、把握文章节奏
好的记叙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节奏,让读者能够顺畅地阅读、体验故
事情节。
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好文章的快慢起伏,避免出现平淡无奇、乏
味枯燥的情况。
五、把握好故事的情感表现
好的记叙文不仅要有生动的情节和艺术的表现手法,还需要有丰富的
情感表现。
文章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行为表
现来展现故事的情感深度,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思想、情感的共鸣和启示。
以上就是中考记叙文的主要考点,希望对中考备考的学生们有所帮助。
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
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总结
导读: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记叙文的考查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考查的题型多,考点多,根据中考的命题趋势,下面的几大考点将成为今后中考的主菜单。
记叙文阅读
考点一:叙事线索。
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①人物线索;②物品线索;③感情线索;④事件线索;⑤时间线索。
考点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考点三:表现手法。
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考点四:含义作用题型。
包括:①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②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③对具体句子的品析;④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⑤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考点五:结构层次。
包括:①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②概括层意的方法,具体为摘句法、概括法和叠加法。
考点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
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考点七:语言赏析。
了解用词之美;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考点八:结构和思路。
要注意题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
考点九:标题考查。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考点十:知识拓展题。
人物事件拓展;主旨拓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考语文记叙文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记叙文归纳总结中考语文记叙文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
下面将就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特点、写作技巧以及常见的题材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特点1. 故事情节生动:中考记叙文通常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事件的经过,要求写作生动、立体、形象,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语言简练:中考记叙文要求语言简练,篇幅适中,尽量避免冗长、啰嗦的描述,让文章紧凑有力。
3. 表达感情:中考记叙文要求写作时要表达作者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的心理描写来打动读者的心。
4. 结构严谨:中考记叙文要求有明确的开头、发展和结尾,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一气呵成地读下去。
二、中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选择题材:中考记叙文的题材比较丰富,可以是真实的经历、观察到的事物、书本中的描写或者虚构的情节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爱好或者书本中的素材进行选择。
2. 挑选重点:写作时要注意挑选事件中的重点,侧重描写事件的关键部分,突出主题,让文章更加有趣、生动。
3. 运用描写技巧:通过描写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动作等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 注意叙述顺序:写作时要注意叙述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或者逻辑关系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5. 表达心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态度、情感等,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三、中考记叙文常见题材1. 童年记忆: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让读者感受到童年时光的美好。
2. 心灵鸡汤:写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通过励志、感人的故事来鼓舞人心。
3. 亲情友情:讲述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展示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4. 自然风光: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读者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5. 社会现象:写社会上真实的、让人深思的现象,引发读者思考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记叙文是要求学生通过叙述事件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中考语文科目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为主,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中考记叙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叙述人物的行动、事件的发展来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
记叙文的特点包括:- 真实性:基于真实事件或人物经历。
- 叙述性: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 情感性:通过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可以根据叙述的内容和目的分为以下几类:- 人物记叙文:主要叙述人物的生平、性格、事迹等。
- 事件记叙文:主要叙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
- 景物记叙文:主要叙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特点和变化。
- 抒情记叙文:在叙述中融入作者的感慨和抒情。
三、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通常具有以下结构:- 开头:引出主题,设置背景。
- 发展:叙述事件或人物经历的详细过程。
- 高潮:事件或情感达到最紧张或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感悟或观点。
四、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和事件特点。
-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时空转换:灵活运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 视角变换: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叙述同一事件,增加文章的立体感。
五、记叙文的语言表达-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晦涩。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注意语言的音韵美,适当使用排比、对偶等句式。
六、记叙文的审题与立意-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 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 立意要新颖,避免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
结束语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更好地完成作文题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记叙文。
记叙文基础知识及中考考点.1docx
记叙文基础知识及中考考点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三、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顺叙作用: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五、概括文章内容概括的方法有:1、抓住了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3、对相关性内容进行概述总括。
4、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六、记叙文的线索常见的线索类型。
常见的线索有: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
⑥空间线索——游记散文中的空间方位变化。
(7)反复出线---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
七、归纳中心意思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八、品味文章语言1、从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上。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干货收藏)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干货收藏)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 (2)按空间的转换 (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 (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初中语文最全记叙文知识梳理 (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
伏笔
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比较隐蔽,是“隐性”的,即埋下伏笔。
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情节衔接严丝合缝。
(统编七上)《猫》中,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和死亡;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预示它被路人拐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
顺叙
定义: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以回忆“我”的母亲在“我”童年时对“我”的教育为线索。
事件发展变化线(明线)
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统编七上)《散步》围绕一家人散步这件事,按开始散步、产生分歧、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安排行文。
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以赏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全文由赏花(喜悦)到忆花(伤感)再到悟花(感悟),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统编九下)《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得知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呼之欲出。然而之后的多“变”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衬托
(正衬/反衬)
突出一方的特征。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梳理一、体现方式:记叙、描写、抒情、阐明、议论二、体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立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烘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通过、成果五、记叙次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办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办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背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阐明次序:时间次序、空间次序、逻辑次序十三、阐明办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办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方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辩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构造: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认、挖苦、反语二十三、破折号使用方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它:(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氛围(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立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中考现代文记叙文考点
中考现代文记叙文考点分析一、考点解析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按照要求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提炼文章重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层次。
4.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5.理解作品的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发挥联想、想象进行文学创意。
7.根据所提供的文章片段,补写或续写文章。
8.能写出有中心的记叙文,并具有一定感染力。
9.能进行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二、典型例题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
一天,我把这个想法跟爸爸商量,希望在暑假时买一辆旧自行车。
爸爸笑了起来:“你现在连手脚都管不住,还想骑车?”②我不服气,在纸上列出独立的好处:可以骑车上学,以掌握车技;可以不用爸爸妈妈接送,以证明已经长大;可以自理,以减轻妈妈的负担。
我以为列得已经很充分了,就固执地要求爸爸立即给我买。
没想到爸爸边笑边摇头:“不行,买自行车的事缓一缓再说。
”我很委屈,也很气愤:“我已经七年级了!还不让独立!别人的孩子都能骑自行车上学,为什么我不能?”③“像你这样的孩子多得很,你现在不能独立,我给你讲清道理就行了。
别的孩子能骑车,是他们已经具备了骑车的本领。
你不能仅仅看到别的孩子能做到这点,要看到他们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骑车的本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靠自己去学、去摔、去掌握。
别的孩子能独自骑车上学,是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一技能。
尽管其中也有怕苦怕摔的苗头,但毕竟没有动摇骑车上学的信心。
”④“再看看你,你连骑车的勇气还没有下定,你下定决心了吗?你能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吗?你能确认从家到学校的路没有你处理不了的情况吗?遇到困难,你能勇敢地去面对而决不退缩吗?一个人不能总靠别人来监督。
”爸爸说到这儿,停住了,“再给你举个例子,有些孩子骑自行车不小心摔了跟头,疼得哇哇直哭,以后见了自行车就害怕,有的索性把车子扔到一边再也不骑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一、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b)赏析加点词。
(福建省常考题型)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2、变式设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d)思想感情4、答题技巧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经典设问: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1)、开头作用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2)、结尾作用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中考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共十大考点
中考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共十大考点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中考复习:记叙文考点大全(整理版)
叙述、描写为主 表达方式 兼有议论、抒情: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详写—用墨如泼 材料 (突出中心) 略写—惜墨如金 (结构完整)
表现手法—联想、象征、对比、夸张 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
7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 文章的标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概括全文内容;(2)揭示文章主题;(3)充当文章线 索;(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一语双关;(6)是作者思 想感情的触发点;(7)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等。
8抓住线索,理清行文思路
• 1.把握散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方法: • (1)分析题目。思考散文的题目,有时题目本身就 是线索,有的题目包含线索的因素。 • (2)抓住重点的人、事、物。速读全文,画出文章 中出现最多的人、事、物,这些人、事、物往往 就是文章的线索。 • (3)注意议论抒情句。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 【答题模式】本文围绕……(线索),首先写 了……,然后……,接着……,最后……
5表现手法
• 1(表达方式) • 2表现方法: 17种 联想、想象、象征、对比、
衬托、烘托、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悬念、伏笔、铺垫、前后 照应、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
• 3语言特点
6、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的方法
从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描 写。 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 或描绘环境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 绘。 肖像描写 交待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 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 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思想,揭示人物……性格 ……品质。 反面描写 反面衬托了主要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正面描写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记叙文文章相关考察点序号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人物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一人称记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亲切自然,能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和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二人称记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读之让人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以“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
以第三人称记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可写范围更加更加广泛。
3.记叙文章结构:1、开头:开门见山直抒主题。
作用: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引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例如:《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开篇直截了当的点名了主题,说话不拐弯抹角,寥寥数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明中心,摄魂魄。
2、开头描写环境,这是最长见的方式。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水浒传》中大量使用环境描写,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落难。
即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又的铺垫了下文。
3.在段落上经常有过渡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
通过查找过渡句可以给课文分段,还能帮我们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是记叙文文章的线索。
4.记叙文文章的结尾一般都有中心句,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
5.记叙文文章线索: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①以某个人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描写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
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景和行踪及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如《孔乙己》中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②以某个物或者物的特征为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猫》中以“猫”为叙事线索。
(完整版)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模块记叙文阅读:[记叙文考点]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个要素不 —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顺序 (1)作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作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首尾呼应,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作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 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如:第(5)(6)两段在文中的记叙顺序是 __________ ;其主要内容是:作用是 ________ .【徐汇区一模23】3、记叙文的人称:(1)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 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 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具有客观性。
(3) 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 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为文章拟标题:找4、记叙的线索:线索: (1)核心人物(4)时间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2)核心事物 (3) 核心事件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 使文章条理清 线索,中间串写了I ”几件事,组成一种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5)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中考记叙文答题要点及套路必背
中考记叙文答题要点及套路必背【1】1、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考察要点:倒叙作用、插叙作用。
答题技法:(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2)插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对有关人物、情节或背景作补充交待。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2)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3)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有时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考点: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解题思路:总结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情节)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简洁概括法。
人+事+结果(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4、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方法一、备考记叙文需掌握的相关知识1、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的作用是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的作用是: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具体化);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推动情节发展。
2、人称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自然,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者实行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冷静,不收时空限制,便于叙述和议论;反映形式灵活自由。
3.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表现手法(铺垫、伏笔、前后照应、设置悬念、象征、托物言志、烘托、衬托、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对比、对偶)。
注:描写,按描写对象或内容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从描写角度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看法。
抒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事,或寓情于理)。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2.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作铺垫。
4.渲染......的气氛,抒发.......的情感。
5.突出、深化......的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深灰现实;(2)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具体化)。
正面描写作用:写出(或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性格、心理、情感等)侧面描写的作用:(1)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
(2)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欲扬先抑作用: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加丰满,更鲜明。
欲抑先扬的作用: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的感觉。
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二、中考针对记叙文的考点及题型考点一: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情节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与主旨;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3、概述记叙的六要素中的某一要素。
考点二: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及其传达的感情,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1、结合语境推敲、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含义及作用;2、赏析文章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3、对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做出评价。
考点三:品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2、感悟人物情感。
考点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考点五;分析不同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在表达感情中的作用。
三、备考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解答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是:整体把握,顺藤摸瓜。
一般程序是:理解标题——通读全文——认真审题——再读原文——作答试题。
1、理解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是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
从文中标题中,可大致看出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可推测出其中蕴含的思想主旨。
阅读时,首先从题目着眼,仔细揣摩,抓纲举目。
2、通读全文通读全文的目的是对文章有个大致的把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理清思路,弄清结构,概括大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体验情感。
具体做法:(1)第一遍,浏览性阅读,摄取各段大意,解决一个问题:写什么?(2)第二遍,解答性阅读,参悟一些重要句子、段落,作答试题,解决第二个问题:主旨是什么?(3)第三遍,检查性阅读,对答案进行验证和补充,看答案是否针对试题,解答是否全面。
(4)注意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尤其是各段的中心句,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
3、认真审题认真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审题时应注意四点:(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答题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题干中出现的各文体常用术语,这是在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学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温馨提示: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规定了答题角度,提供了答题思路,隐含了答题信息,体现了答题规律。
4、再读原文做阅读题要求学生要有整体意识,这样在解答试题时,才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准确答题。
做到眼中有问题,心中有全文,多考虑全文的主旨和思路。
5、作答试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问什么答什么,使答案充分、准确、有条理;(2)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保证文通句顺;(3)对于理解性简答题应注意“踩点”给分,要扣点答题,如不限制字数,可适当多陈述自己见解。
(4)书写要工整,条理要清晰,力求卷面整洁美观。
四、常见的题型答题方略题型1标题作用(1)作为全文的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2)推动情节的发展;(2)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或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点明文章暗含的思想感情(具体化);(5)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6)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题型2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什么内容)+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表达了什么中心,一般用结尾的点题句来印证标题的深层含义)。
题型3标题妙处标题妙处=标题作用+标题深层含义题型4概括文章(文段)内容。
(1)弄清六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什么物+怎么样。
(2)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原文复述。
题型5归纳记叙文主旨。
(1)从分析文章层次结构入手;(2)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3)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开头或结尾,从而归纳中心思想。
一般可以套用这样的公式来概括:本文通过记叙……事,表现(赞扬、揭露)了……精神(品质、实质)。
题型6分析人物形象(1)检索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情、肖像等描写;(2)检索精彩的细节描写;(3)抓住关键性语句深入分析;(4)从以上信息中提取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题型7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方法,而后分析其作用(1)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心理、品质);(2)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XX气氛,表达了XX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题型8句子的修辞、作用?或句子表达效果、赏析。
(1)分析句子中的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该句的修辞及修辞作用。
常见的修辞作用答题套路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述(刻画)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或赋予XX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情状),表达了.......的.......情感。
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和.......做对比,突出地表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XX,突出了(人物)的XX 情感。
夸张:夸大(缩小)了……,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感情。
反问: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设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导对问题的关注,给人以启迪,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音韵和谐,结构统一,给人以美感。
引用:引用诗句或哲理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反问:加强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观点、态度、情感)。
反复:强调语气,强化内容。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题型9感受作者情感试题的做法记叙文作者的情感往往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中抒情议论的地方蕴含着。
题型10评价类试题的具体做法:(1)正确领悟文章内涵,细读文本,要紧密结合选文的有关内容进行评说;(2)紧扣原文,紧扣题目所问,感受、体会认识作品,不可不着边际的空谈;(3)感受一定要联系实际,应该有个性体验,要独特、有新意。
要仔细咀嚼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尤其是包含作者情感倾向或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这是评价的出发点。
(5)无论赞成与否,都要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即言之有理。
题型11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章开头结构作用:(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2)照应文章标题;(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4)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5)从语段表达上的特点来说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