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爱迪生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甲)Ⅰ》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主讲教师:范承志、孙盾;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范承志课程号:101C0040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周学时: 4.0 学分:4课程类别:大类课程必修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面向对象:电气学院“爱迪生实验班”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程特色简介:《电路原理(甲)Ⅰ》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静态、稳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全面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电路谐振、互感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非线性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
爱迪生实验班教学采用独立开课方式,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变化,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思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仿真。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通过考试、论文报告、课程设计等手段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结合,通过综合实验把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根据“爱迪生实验班”的教学要求,课程教学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小)学期每周4学时,共8周。
打*部分为选讲内容。
电路原理(II)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路原理(II)Circuit Principles (II)二、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三、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四、课程教材:周守昌主编,《电路原理》(第一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五、参考教材:江泽佳主编,周守昌、吴宁、彭扬烈修订,《电路原理》(第三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江辑光主编,《电路原理》(第一版)(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James W. Nilsson,Susan A. Riedel,《Electric Circuits》,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1Charles K. Alexander and Matthew M. O.Sadiku,《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六、开课单位: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
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学习电路原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的分析计算方法,并提高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1、网络图论与网络方程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树与割集。
关联矩阵,基本割集矩阵,基本回路矩阵。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
复合支路电压电流关系的矩阵形式。
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及节点分析法。
回路分析法和割集分析法。
2、网络状态方程网络的状态和状态变量。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线性常态网络状态方程的建立,状态方程的复频域解法。
3、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Z、Y、H、T参数方程,以及各种参数的计算与换算。
二端口网络的互易条件。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模型。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of Circuit课程编号:022学时数:88其中实验(实训D学时数:课外学时数:学分数:5.5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自动化(试点)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以及电信(试点)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正确理解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及方向的定义;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及电阻星形、三角形电路的等效互换;熟练掌握独立源、受控源的伏安特性及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互换;掌握无源一端口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
重点:KCL定律、KVL定律;电压源、电流源伏安特性及其等效变换。
难点:无源一端口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
(二)电阻电路的分析熟练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节点法、网孔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重点:节点法、网孔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难点:节点法、网孔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三)相量法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角、初相角、相位差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相量运算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表示。
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相量运算;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表示。
难点:相量运算。
(四)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熟练掌握复阻抗及功率的概念;熟练掌握相量法在分析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中的应用;掌握谐振的定义及串联谐振特点;正确理解并联谐振的定义及特点;正确理解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正确理解最大功率传输问题。
重点:复阻抗及功率的计算;相量法在分析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相量法在分析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中的应用。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623111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Electric Circuit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88/5.5(讲课学时:88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是电气类工科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技术基础课,也是电气类工科学生将来学习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电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
后续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器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课程和学生将来工作需要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运用数学分析的能力和工程观念,达成毕业要求1.2。
2.使学生初步具有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对实际电路问题进行抽象、建模、分析和求解的能力,能够分析工程活动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给出合理解释,达成毕业要求2.3。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解释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锻炼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达成毕业要求4.5。
4.推荐外文课外参考书,并安排布置适当章节进行讨论自学,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文献资料查询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化手段,自主搜寻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达成毕业要求12.2。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自学及测验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回路法、节点法;叠加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4)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求解一阶电路的经典方法和三要素法。
5)二阶电路响应性质,二阶电路动态分析,单位阶跃响应与单位冲激响应,卷积积分求动态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状态方程的列写。
2)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4学时)
非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方程的列写,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段线性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方法。
用MOSFET构成模拟系统的基本单元——小信号放大器。
3)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8学时)
电容和电感,动态电路中起始条件的确定。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求解一阶电路的经典方法和三要素法,MOSFET反相器的传输延迟,含正反馈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支路法、回路法和节点法。
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方程列写、求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分段线性法和小信号分析方法。用MOSFET构成的小信号放大器。
电容和电感,线性动态电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卷积积分,状态变量法。
正弦激励下动态电路的稳态分析,频率响应和滤波器,电路中的谐振,互感和变压器,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响应。
③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④李瀚荪.简明电路分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①Electric Circuits (8thEdition),James W. Nilson and Susan A. Riedel,Prentice Hall,2007
《电路原理》双语教学大纲(英文版)

Teaching ProgramCourse Code: 101C0040Course Name: Electric Circuits (Ⅰ)Weekly Hours: 4.0-0 Credits: 4.0Teaching Goal and Basic Requirements: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circuits and their rol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n introduces and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the fundamental circuit laws and analysis methods. This is followed b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operties and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s.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reactive circuit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along with first and second order circuits. The basics of AC circuit analysis follow, the course will show how the sinusoidal steady state problem can be solved using phasor analysis. Students are prepared to analyze circuit properties with these tools and methods for each circuit type using both manual methods and PSpice tools.Content of Courses & Hours Allocation:Autumn QuarterWeek 1: Introduction; Chapter 1-- Basic concepts;Week 2: Chapter 2-- Basic laws; Chapter 3--Nodal analysis;Week 3: Chapter 3--Mesh analysis; Chapter 4--Linearity property, superposition, source transformation;Week 4: National Holiday;Week 5: Chapter 4--Thevenin’s theorem, Norton’s theorem, Maximum power transfer;Week 6: Chapter 5--Operational amplifiers; Quiz 1;Week 7: Chapter 6--Capacitors and inductors; Chapter 7--First-order circuits: Source-free circuit;Week 8: Chapter 7--Step response; Chapter 8--Second-order circuits;Week 9: Chapter 9--Sinusoids and phasors;Winter QuarterWeek 1: Chapter 10--Sinusoidal steady-state analysis; Quiz 2;Week 2: Circuit analysis with Pspice; Lab exercise--Circuit analysis with Pspice;Week 3: Chapter 11--AC power analysis: Effective or RMS value, Power factor;Week 4: Chapter 12--Three-phase circuits; Power in a system;Week 5: Chapter 13--Magnetically coupled circuits: Mutual inductance; Linear transformers, Ideal autotransformers;Week 6: Chapter 14--Frequency response: Transfer function, Resonance; Quiz 3;Week 7: New Year Holiday; Chapter 14--Passive filters; Circuit applications;Week 8: Chapter 16--The Fourier series: Average and RMS value; Review;Week 9: Review;Teaching Plan:The course grade is calculated based on:Homework 10%, Quiz 30% (two top scores from 3 quiz, 15% each), PSpice Assignment 5%, Final Exam: 55%Homework will be given full credit if the work is completed and the solutions understandable.Recommended Textbooks and Other References: (books, editors, publishing company,publishing time)1.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 Alexander, Matthew N.O. Sadiku,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0.122.PSpice and MATLAB for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Tong Mei,Machine Industry Press,2005.73.Principles of Electric Circuits,Fan Chengzhi,Sun Dun,Tong Mei,Machine Industry Press,2005.74.Electric Circuits (Four Edition),Qiu Guanyuan,High Education Press,1999.65.Electric Circuits (Six Edition),James W. Nilsson, Susan A. Riedel,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2.6Teaching ProgramCourse Code: 101C0050Course Name: Electric Circuits (II)Weekly Hours: 4.0-0 Credits: 2.0Teaching Goal and Basic Requirements:Transient response analysis, network functions, poles and zeros; solution of network equations using Laplace transforms, inverse transforms, convolution integral, two-port networks. Matrix formulation of circuit equations, nodal Analysis and mesh analysis. Introduction of distributed circuits, distributed circuits of finite length, traveling wave, lossless transmission line of finite length. Analysis of nonlinear circuits, linearized circuit models, small signal analysis. Circuit analysis with MATLAB.Content of Courses & Hours Allocation:Spring QuarterWeek 1: Chapter 15--Definition of Laplace transform; Properties of the Laplace transform; The inverse Laplace transform; Application to circuits; Transfer function;Week 2: The convolution integral; Network function and step response;Week 3: State variables and state equations; Circuit analysis with MATLAB;Week 4: Chapter 18--Two-port networks; Supplement 1: Matrix equations for network--Nodal Analysis;Week 5: Supplement 1: Matrix equations for network--Mesh Analysis;Week 6: Supplement 2: Distributed Circuits--Introduction, distributed circuits of finite length;Week 7: Supplement 2: Traveling wave; Lossless transmission line of finite length; Circuit analysis with MATLAB; Midterm exam;Week 8: Supplement 3: Simple nonlinear circuits--Introduction, Nonlinear resistor circuits, Small signal analysis; Review;Week 9: Review;Teaching Plan:The course grade is calculated based on:Homework 10%, Quiz 5%, Midterm 15%, MATLAB Assignment 10%, Final Exam 60%Homework will be given full credit if the work is completed and the solutions understandable.Recommended Textbooks and Other References: (books, editors, publishing company,publishing time)1.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 Alexander, Matthew N.O. Sadiku,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0.122.Principles of Electric Circuits,Fan Chengzhi, Sun Dun, Tong Mei,Machine Industry Press,2004.73.PSpice and MATLAB for Electric Circuit Analysis,Tong Mei,Machine Industry Press,2005.74.Electric Circuits (Four Edition),Qiu Guanyuan,High Education Press,1999.65.Electric Circuits (Six Edition),James W. Nilsson, Susan A. Riedel,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2.6。
《电路理论》双语教学大纲

《电路理论》双语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 Circuit Theory课程代码:11204103理论课总学时:44课程学分:2.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适用专业: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及部分工科非电专业课程负责人:吴仕宏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电路理论》是电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和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型人才,增强其日后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以适应我国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快我国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电学科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电路则是其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为了跟上电学科国际发展的步伐,赶超国际水平,电路这门基础学科实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和掌握电路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电路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以电路教学为主渠道,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增大思维容量,让学生在理解电路知识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通过“电路”双语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科和专业前沿知识和技术有更好的理解力。
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电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知识都非常丰富的课程,所以,我们在双语教学中,着重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接受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一些电路发展前沿的新理论、新动向和新技术,使学生打下电路基本理论和实际知识的坚实基础,较好地适应后续课程的双语教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绪论:《电路理论》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路理论的学习方法。
《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大纲(Theories of Circuit)学时:88学时学分:5.5(授课:88学时实验:另计)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1.电路基础知识(l)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掌握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4)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特性。
(5)掌握电功率和电、磁能量的计算。
(6)掌握并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7)理解端口的概念。
(8)理解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9)理解图论的基本概念:图、树与树支,连支、割集、平面图。
2.电阻电路分析(1)掌握电路等效的概念和串、并联及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
了解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3)能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
(4)掌握回路分析法。
(5)掌握结点分析法。
(6)掌握叠加定理,理解替代定理和互易定理。
(7)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及其应用。
(8)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概念和应用。
(9)能分析简单的含受控源电路。
(10)掌握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复变函数初步(1)掌握复数及其代数运算、复数的几何表示、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2)掌握区域的概念、复变函数的定义、映射的概念、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3)掌握解析函数的概念、解析函数的充要条件。
(4)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反双曲函数。
4.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原理课程编码:06英文名称:Electric Circuits学时:64 学分:4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材:《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邱关源主编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路原理课程理论周密、逻辑性强、有广漠的工程背景,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电路原理课程,对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把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的大体方式和大体实验技术,为学习电子技术等课程成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大体要求:本课程要紧介绍电路的大体概念、大体定理、大体定律、分析方式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把握的知识、内容及把握的程度要求为:1. 熟练把握电阻、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电容、电感等元件的概念、性质及伏安关系,透彻明白得基尔霍夫定律。
2. 把握经常使用的电路等效变换分析方式。
3. 能正确列写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和结点电压方程,并对电路进行计算。
4. 能正确利用电路定理进行电路分析计算。
5.把握动态电路的大体概念和分析方式。
6.把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式。
7.把握电路的实验方式,取得实验技术的大体训练。
8.了解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新方式。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教学大体内容:1. 电路和电路模型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 电功率和能量4. 电路元件5. 电阻元件6. 电压源和电流源7. 受控电源8. 基尔霍夫定律重点:1.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2. 元件、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3. 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4. 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1. 功率计算;2. 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本章要紧教学要求:了解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的概念,明白得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把握元件、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熟练把握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明白得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并能熟练应用该定律进行电路的分析计算。
2024《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2024《电路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电路原理》是一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设计技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流分流定律等进行电路分析。
2.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等基本概念,能够准确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3.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和计算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4.理解电路中的电感、电容等元件的特性和作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包含电感、电容元件的电路。
5.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方案并进行实践。
6.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电流、电压和电阻1.3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1.4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南-诺顿定理2.直流电路分析2.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析2.2电压分压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2.3超节点法和超网孔法2.4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3.交流电路分析3.1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3.2正弦波和复数表示3.3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3.4交流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计算4.电感和电容4.1电感和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4.2电感和电容的串联和并联4.3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分析5.电路设计5.1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电路设计实例分析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2.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分析和计算能力。
3.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搭建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大纲
(Theories of Circuit)
学时:88学时学分:5.5
(授课:88学时实验:另计)
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
电路原理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电类问题准备必须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电气信息类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电路基础知识
(l)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掌握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4)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的特性。
(5)掌握电功率和电、磁能量的计算。
(6)掌握并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7)理解端口的概念。
(8)理解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9)理解图论的基本概念:图、树与树支,连支、割集、平面图。
2.电阻电路分析
(1)掌握电路等效的概念和串、并联及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
了解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3)能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
(4)掌握回路分析法。
(5)掌握结点分析法。
(6)掌握叠加定理,理解替代定理和互易定理。
(7)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及其应用。
(8)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概念和应用。
(9)能分析简单的含受控源电路。
(10)掌握具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复变函数初步
(1)掌握复数及其代数运算、复数的几何表示、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2)掌握区域的概念、复变函数的定义、映射的概念、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3)掌握解析函数的概念、解析函数的充要条件。
(4)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和双曲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反双曲函数。
4.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掌握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掌握阻抗、导纳及其等效互换。
(4)掌握电路的相量模型和相量图。
(5)掌握用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6)掌握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定义和计算。
(7)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8)掌握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和同名端的概念,能计算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9)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和阻抗变换作用,能计算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
(10)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
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和RLC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了解波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了解滤波器的概念和分类。
(11)理解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掌握三相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5.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
(1)理解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及其有效值的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6.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掌握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2)掌握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概念并能计算初始值。
掌握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计算。
(3)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定义和计算。
掌握稳态响应和暂态响应的概念。
(4)掌握求解直流激励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5)理解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会计算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6)了解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和振荡与非振荡的概念。
7.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理解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复频域形式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2)理解复频域阻抗、复频域导纳和电路的复频域模型。
(3)能对较简单动态电路进行复频域分析与计算。
(4)了解网络函数的固有频率的概念,了解网络函数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8.二端口网络
(1)理解二端口网络及其Z、Y、T、H参数和方程。
(2)能计算Z、Y、T和H参数。
(3)掌握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
(4)掌握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5)了解二端口的连接。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实践性教学单独设课,电路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另行制订。
四、学时分析
理论教学学时分配建议表
1.本课程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讲课72学时,习题课6学时,复习课10学时。
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英语进行,习题要求用英语完成。
2.上表中的章节以西安交通大学邱关源、罗先觉编《电路》(第5版)一书为依据,第八章部分内容以西安交通大学陆庆乐、王绵森编《复变函数》(第4版)一书为依据,习题内容来源于James Nilsson 的《电路分析基础》(英文版)。
五、考核要求
电路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试卷要求以英语形式命题,总成绩中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必要说明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2.本课程的教材(三本教材均为必备):
(1)西安交通大学邱关源、罗先觉编《电路》(第5版),2006年
(2)James Nilsson. 电路分析基础(英文版)(Introductory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3)西安交通大学陆庆乐、王绵森编《复变函数》(第4版),1996年
3.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J. David Irwin. 工程电路分析基础(第7版),(英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William H. Hayt.工程电路分析(第7版)(英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3)Robert L. Boylestad, 陈希有.电路分析基础(第10版)(英文改编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