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改性涤纶短纤维制备及特性表征
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及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88faa9aa3b3567ec112d8aa3.png)
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及性能孙海波 王双成 马军强 栾 峰 吕冬生(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204)摘要: 研究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功能性㊂采用聚合物熔融共混纺丝方法制备出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㊂测试了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㊁抗菌性能㊁远红外性能和微循环性能㊂结果表明:与普通再生聚酯纤维相比,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抗菌性能和远红外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面料对人体血流灌注量提升了21%,皮肤表面温度提升了4%㊂认为: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功能性㊂关键词: 生物质石墨烯;再生聚酯纤维;断裂强力;抗菌性能;远红外性能;微循环中图分类号:T S102.52+2T Q34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7415(2019)12-0006-03M a n u f a c t u r e a n dP r o p e r t y o fB i o m a s sG r a p h e n eM o d i f i e dR e g e n e r a t e dP o l y e s t e rF i b e rS U NH a i b o W A N GS h u a n g c h e n g M AJ u n q i a n g L U A NF e n g L Y UD o n g s h e n g (S h a n d o n g S h e n g q u a nN e w M a t e r i a l C o.,L t d.,S h a n d o n g J i n a n,250204)A b s t r a c t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i t y o f b i o m a s s g r a p h e n em o d i f i e d r e g e n e r a t e d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w e r e s t u d i e d.T h e b i o-m a s s g r a p h e n em o d i f i e d r e g e n e r a t e d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w a s p r o d u c e d b y p o l y m e rm e l t b l e n d i n g s p i n n i n g m e t h o d.T h e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r e s i s t a n c e,f a r i n f r a r e d p r o p e r t y a n d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o f t h eb i o m a s s g r a p h e n e m o d i f i e dr e g e n e r a t e d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w e r e t e s t e d.T h e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o f t h e b i o-m a s s g r a p h e n em o d i f i e d r e g e n e r a t e d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w e r e i m p r o v e d c o m p a r e dw i t h c o mm o n r e g e n e r a t e d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T h e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p r o p e r t y a n df a r i n f r a r e d p r o p e r t y w e r eo b v i o u s l y i m p r o v e dt o o.M e a n w h i l e,t h eh u m a n b o d y b l o o d p e r f u s i o na m o u n tw a s i n c r e a s e db y21%f o r t h e f a b r i cw i t h t h eb i o m a s s g r a p h e n em o d i f i e d r e g e n e r a-t e d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T h e s k i n s u r f a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w a s i n c r e a s e db y4%.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t h e b i o m a s s g r a p h e n e m o d i f i e d r e g e n e r a t e d p o l y e s t e r f i b e r h a s e x c e l l e n t f u n c t i o n a l i t y.K e y W o r d s B i o m a s sG r a p h e n e,R e g e n e r a t e dP o l y e s t e rF i b e r,B r e a k i n g S t r e n g t h,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P r o p e r t y,F a r I n f r a r e dP r o p e r t y,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伴随着聚酯包装瓶的大量使用,其产生的废弃物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同时在当今石油资源日趋减少的状况下,资源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再生聚酯纤维是化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战略性意义[1-2]㊂目前欧美等国家都在大力推广使用再生聚酯,如耐克㊁阿迪达斯㊁宜家家居㊁迪卡侬㊁Z A R A等国际品牌对于再生涤纶非常青睐㊂宜家家居㊁迪卡侬㊁耐克都制定了相关计划,截止到2035年实现公司销售的所有聚酯产品全部使用100%再生聚酯㊂生产循环再利用化纤产品的原料,包括回收的聚酯瓶㊁废旧纺织品以及加工作者简介:孙海波(1988 ),男,工程师,s e a b o b103@163.c o m 收稿日期:2019-06-24过程中的边角料㊁废丝等㊂今后的发展,优质的循环再利用化纤企业的规模将日益扩大,再生聚酯也将越来越多地替代原生涤纶㊂生物质石墨烯是从玉米芯中提炼出来的,同样也属于一种再生原料,将生物质石墨烯与再生聚酯复合制备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该复合纤维环保可再生,同时具有抗菌抑菌㊁远红外等功能[3-5]㊂1 试验部分1.1 原料与设备原料:生物质石墨烯㊁聚酯切片㊂设备:T S75P型切片干燥器,E P90F O型螺杆挤压机,S W46S S D型卷绕头,塑料粉磨机㊂】6【C o t t o nT e x t i l eT e c h n o l o g y 第47卷 第12期2019年12月=================================================1.2 试验方法1.2.1 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先用塑料粉磨机将聚酯切片磨成粉末,再将生物质石墨烯按照质量5%~20%的比例添加到聚酯粉末中,混和均匀后,加到螺杆挤出机中挤出㊁切粒,制得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母粒㊂再将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母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再生聚酯熔体纺丝液,通过熔体纺丝机进行纺丝,制备出生物质石墨烯含量为0.5%㊁1%的186.7d t e x/72F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主要生产工艺:干燥温度110℃~ 130℃,干燥时间8h~12h,挤压机一区温度290℃,挤压机二区温度290℃,挤压机三区温度280℃,挤压机四区温度275℃,挤压机五区温度270℃,联苯温度285℃,侧吹风速度0.5m/s,卷绕速度3100m/m i n㊂1.2.2 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性能表征采用L L Y-06E型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根据F Z/T98009 2011‘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测试纤维断裂强度,夹持隔距为10mm,拉伸速度20mm/m i n,每个样品测试20次,取平均值㊂参照标准G B/T20944.3 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分:振荡法“,测定了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对大肠杆菌㊁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㊂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远红外性能,委托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测试标准参照G B/T30127 2013‘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㊂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试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微循环功能㊂2 结果与分析2.1 力学性能分析186.7d t e x/72F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和普通再生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指标如下㊂其中,再生聚酯即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㊂纤维种类 再生聚酯普通再生聚酯线密度偏差率/%2.83.0线密度C V/%0.550.58长度偏差率/%00断裂强度/c N㊃d t e x-14.54.0断裂强度C V/%2.22.3断裂伸长率/%24.323.3断裂伸长率C V/%4.24.0卷曲收缩率/%7.937.95卷曲稳定度/%77.377.0由以上数据可知,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与普通再生聚酯纤维相比,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㊂这是由于生物质石墨烯组分表面具有大量极性官能团,可以增加无定形区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基体聚合物建立较强的相互作用,同时生物质石墨烯组分也具有承载外加负荷的作用,应力能通过两相界面传递,可以被均匀地分散,减小了应力集中的发生,使得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善㊂2.2 抑菌性能测试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对几种菌的抑菌率测试结果见表1㊂表1 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对几种菌的抑菌率测试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当石墨烯的添加量为0.5%或1%时,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㊁大肠杆菌㊁白色念珠菌抑菌率都达到99%,远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㊂文献[6]指出,纳米级的石墨烯对于细菌都有杀伤效果,这是因为纳米级的石墨烯本身是连成一串的碳原子,像一层很密实的布㊂他们提出三种机理:一是直接 砍”,石墨烯就如同锋利的刀,直接把细菌砍死;二是 饿死”细菌,把细菌包裹起来吸收不到营养,活活 饿死”;三是缓慢消亡,细菌将石墨烯吞噬,导致细菌缓慢消亡㊂2.3 远红外性能测试按照G B/T30127 2013‘纺织品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规定,对于絮片类㊁非织造类㊁毛绒类等疏松样品,若试样的远红外法向发射率不低于0.83%,且远红外辐射30s时试样温升不小于1.7℃时,样品具有远红外功能㊂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远红外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㊂】7【第47卷 第12期2019年12月 C o t t o nT e x t i l eT e c h n o l o g y=================================================表2 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远红外性能测试结果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当石墨烯的添加量大于0.5%时,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的远红外发射率和远红外温升均远大于国家标准要求,属于远红外功能材料㊂2.4 微循环性能测试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面料微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㊂表3 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面料微循环性能指标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与普通面料相比,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面料对人体血流灌注量(P U 值)提升了21%,对皮肤表面温度提升了4%,说明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面料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㊂3 结论(1)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得出,添加一定量的生物质石墨烯对再生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改善㊂(2)抑菌性能测试表明,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对大肠杆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都达到99%,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㊂(3)远红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远红外功能㊂(4)微循环测试分析表明,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纤维面料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㊁促进新陈代谢㊂参考文献:[1] 段建国.再生聚酯纤维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J ].纺织导报,2012(8):71-73.[2] 徐祥华,曹庆波.再生P E T 纤维生产技术的探讨[J ].聚酯工业,2013(4):32-34.[3] 王双成,孙俊科,苑亚楠,等.石墨烯改性粘胶织物功能性分析[J ].棉纺织技术,2017,45(11):68-71.[4] 孙凯凯,田明伟,曲文广,等.石墨烯改性锦纶长丝制备及性能研究[J ].棉纺织技术,2015,43(11):24-28.[5] Z HU Y ,MU R A L IS ,C A I W ,e ta l .G r a ph e n ea n d 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S y n t h e s i s ,P r o p e r t i e s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J ].A d v a n c e d M a t e r i a l s ,2010,22(35):3906-3924.[6] Z O U X F ,Z HA N G L ,WA N G ZJ ,e ta l .M e c h a -n i s m so ft h e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o fG r a p h e n e M a t e r i a l s [J ].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C h e m i c a l S o -c i e t y,2016(138):2064-2077.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专利技术展示专利名称:一种超仿棉/棉混纺织物轧染染色工艺 专利号:Z L201510992602.4该专利由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肖倩倩㊁赵雷㊁张生辉等3人共同完成㊂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仿棉/棉混纺织物轧染染色工艺,包括退浆煮炼㊁丝光㊁预定型㊁染色等工艺流程㊂实现产品的连续㊁大批量生产,克服以往溢流染色工艺只能间歇式㊁小批量生产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缸差㊂本技术方案处理后的织物,颜色鲜艳丰满,色牢度高,手感和穿着舒适性好㊂与常规轧染工艺相比,用碱量低,染色温度低,能耗小,节能环保㊂】8【C o t t o nT e x t i l eT e c h n o l o g y第47卷 第12期2019年12月=================================================。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ed4d57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2.png)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郝丽娜【摘要】石墨烯属于一种二维晶体结构,它是由碳原子紧密堆积而成,其中有富勤烯、石墨以及碳纳米管等基本单元,这些都是碳的同位异形体.石墨烯在力学领域、电学领域、热学领域以及光学领域等都发挥出其优越的性能,因此,这一复合材料在当今已经成为了科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之中研究的焦点.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性能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石墨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Graphene belongs to a two-dimensional crystal structure,which is formed by the close packing of carbon atoms.There are basic units such as rich olefins,graphite and carbon nanotubes,which are allomorphs of carbon.Graphene has exerted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mechanics,electricity,heat,and optics.Therefore,this composite material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physics.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composites,and hope to help the applicationand research of graphene.【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09【总页数】2页(P128-129)【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表征;性能【作者】郝丽娜【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 ;TM53因为石墨烯所具有的二维晶体结构是比较特殊的,所以其纵横比很高、电子迁移率也很高,这就使得石墨烯在储能领域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
![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6c7388f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0.png)
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李亮;胡军;班兴明;陈郁勃【摘要】为了得到高性能的石墨烯材料,采用水合肼、茶多酚与抗坏血酸3种不同的还原剂将氧化石墨烯还原制备得到石墨烯.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接触角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四探针法测试电导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测试电化学性能.水合肼、茶多酚与抗坏血酸这3种还原剂都能有效地将氧化石墨烯结构中的亲水基团去除,得到疏水的石墨烯.通过比较3种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发现通过茶多酚还原得到的石墨烯的导电性能最好,当电流密度为3 A/g时,茶多酚还原得到的石墨烯电容性能达到609 F/g,保持率达到87.71%.这表明由茶多酚还原得到的石墨烯具有更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6)008【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石墨烯;茶多酚;电化学性能【作者】李亮;胡军;班兴明;陈郁勃【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3石墨烯因其优异的电学﹑光学和机械性能被科学界称作奇迹材料[1-2],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大量科研资金的投入,石墨烯的发现更是获颁 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3-5].石墨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氧化还原法,步骤是先将石墨氧化成氧化石墨,再将氧化石墨剥离成氧化石墨烯,最后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过程中常用到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高氯酸等,常用的还原剂为水合肼,联氨等.本文分别采用传统的水合肼,茶多酚,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并将不同还原剂还原得到的石墨烯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1 实验部分1.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a.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取一定量氧化石墨烯放入30 mL蒸馏水中,超声分散30 min后加水稀释至100 mL.用25%的氨水调节pH=10.向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加入2 mL水合肼,使其混合均匀.加热至90 ℃,搅拌5 h.将所得产物过滤,用蒸馏水洗涤,真空60 ℃干燥24 h.密封保存,备用.b.茶多酚作为还原剂:取2 g绿茶粉加入到100 mL蒸馏水中,煮沸.过滤掉剩余茶叶粉末,绿茶水备用.取一定量氧化石墨烯加入到上述绿茶水中,加热至90 ℃,搅拌10 h.将产物过滤,用蒸馏水洗涤,真空60 ℃干燥24 h.密封保存,备用.c.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取一定量氧化石墨烯放入30 mL蒸馏水中,超声分散30 min后加水稀释至100 mL.取一定量维生素C片研磨成粉末,加入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加热至90 ℃,搅拌24 h.将所得产物过滤,用蒸馏水洗涤,真空60 ℃干燥24 h.密封保存,备用.1.2 石墨烯的表征红外光谱(FT-IR)测试采用TJ270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XRD)测试采用BrukerD8 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化学性能测试是以1 moL/L KCl溶液为电解液,将产物固定在铂盘电极上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中进行.2 结果讨论与分析2.1 红外光谱分析(FT-IR)图1为采用不同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红外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光谱图均在3 450 cm-1和1 632 cm-1处出现吸收峰,这与石墨原料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一致[6],而未出现氧化石墨中一些极性基团的吸收峰,说明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石墨烯中的含氧官能团大大减少,还原效果较好. 注:(a)水合肼,(b)茶多酚,(c)抗坏血酸图1 采用不同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的红外光谱图 Fig.1 FTIR spectrum of graphene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图2为产物的X射线衍射谱图,图中在2θ角为22.4°和7.2°出现了衍射峰,22.4°处的衍射峰对应石墨的(002)晶面,说明部分氧化石墨中的含氧官能团被除去了,同时说明石墨烯微晶排列较为无序或者存在较大的晶格缺陷,无法回到有序排列的状态.7.2°可能对应未氧化完全的氧化石墨(001)晶面的衍射峰.注:(a)水合肼,(b)茶多酚,(c)抗坏血酸图2 采用不同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的XRD图 Fig.2 XRD patterns of graphene2.3 电导率表1为3种不同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的电阻率和电导率数据.石墨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其结构中的sp2结构和共轭π键被破坏,形成羟基,羧基及环氧基等极性官能团,形成sp3杂化的氧化石墨.结构层中的共轭π键被破坏,导致氧化石墨是绝缘体.氧化石墨经过还原剂还原后,其结构中的极性官能团被除去,恢复表面共轭结构,从而恢复期导电性.图中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石墨烯(茶多酚)的电导率为2.604 S/cm,其导电性最好.表1 3种不同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的电导率数据Tabel 1 Conductivities of graphene prepared by three different reducing agents样品电阻率/(Ω/cm)电导率/(S/cm)石墨烯(水合肼)0.5961.678石墨烯(茶多酚)0.3842.604石墨烯(抗坏血酸)0.472.1282.4 接触角从表2中可以看出,3种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的接触角都大于90°,说明产物是完全疏水的,氧化石墨烯GO层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例如羟基,羧基,羰基以及环氧基等,大大增强了GO的亲水性能,所以GO是完全溶于水的,可见还原过程GO结构中极性基团还原了,得到了疏水的层状石墨烯.表2 3种不同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的接触角数据Tabel 2 Water contact angles of graphene prepared by three different reducing agents样品接触角/(°)石墨烯(水合肼)123.87石墨烯(茶多酚)92.62石墨烯(抗坏血酸)101.99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准二维层状结构物质,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质等.其结构中未成键的电子可以在晶格中自由移动,使其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电容性质,本文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法对石墨烯的电容性质进行研究.图3为通过不同还原剂(分别为水合肼,茶多酚和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烯的循环伏安图,扫描速率分别为a:0.01 V/s,b:0.02 V/s,c:0.05 V/s,d:0.1 V/s.石墨烯(水合肼)的循环伏安曲线没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并且曲线呈现近似的矩形形状,石墨烯(茶多酚)的循环伏安曲线有微弱的氧化还原峰,但是曲线整体也呈现矩形形状,对于石墨烯(抗坏血酸)曲线呈现规则的矩形,没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说明3种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材料都具有很好的电容性质.从图3(Ⅳ)中可以看出,石墨烯(水合肼)的循环伏安图面积最小,说明其电容最小,其次电容较小的是石墨烯(抗坏血酸),循环伏安面积最大的是石墨烯(茶多酚),说明其比电容最大,电化学性能最好.(Ⅰ)水合肼(Ⅱ)茶多酚(Ⅲ)抗坏血酸(Ⅳ)3种还原剂图3 不同还原剂合成石墨烯的循环伏安图Fig.3 Cyclic voltammograms of graphene reduced由图4(Ⅰ)、(Ⅱ)、(Ⅲ)中可以看出,3种石墨烯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对称性良好,说明这3种石墨烯材料的充放电可逆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当电流密度为3 A/g时,根据计算石墨烯(茶多酚)的电容性能最好,其比容量最大,值为609 F/g,石墨烯(抗坏血酸)最大比容量为237.15 F/g,石墨烯(水合肼)的最大比容量为82.5 F/g,这也与循环伏安图计算的结果相一致.说明石墨烯(茶多酚)最适合做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Ⅰ)水合肼(Ⅱ)茶多酚(Ⅲ)抗坏血酸图4 不同还原剂合成石墨烯的充放电图Fig.4 Constant current charge/discharge curves图5为根据充放电图计算的石墨烯比电容与电流密度关系图.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比容量值逐渐减小.主要是因为在电流较小的情况下,石墨烯内部较深的孔洞都能发挥双电层电容的性质,使整个电路中的阻抗较小;当电流升高时,由于受扩散控制,石墨烯内部较深的孔不能被完全利用,电路中的阻抗增加,导致比电容下降.图5 根据充放电图计算的石墨烯比电容Fig.5 Constant currentcharge/discharge curves of graphene图6为石墨烯(水合肼)(a)石墨烯(抗坏血酸)(b)和石墨烯(茶多酚)(c)的循环次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3种还原剂制备的石墨烯材料的循环性能很好.石墨烯(茶多酚)的初次放电容量为480.25 F/g,前200圈的比容量有相对较大幅度的损耗,损耗率约为4.14%,循环1 00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为451.33 F/g,总容量损耗率为6.02%,说明制备的石墨烯(茶多酚)的稳定性很好,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而石墨烯(抗坏血酸)的初次放电容量为130.7 F/g,循环1 0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14.63 F/g,总容量损耗为12.29%,石墨烯(水合肼)的初次放电比容量为80.4 F/g,循环1 0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70.125 F/g,总容量损耗为12.77%.说明制备的石墨烯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很好,稳定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注:(a)水合肼,(b)抗坏血酸,(c)茶多酚图6 还原的石墨烯的循环圈数-电容保持率曲线比较图Fig.6 Comparison of cycle number and retention rate of capacitance of graphene3 结语分别用水合肼,抗坏血酸和茶多酚还原得到石墨烯,并分别测试了它们的性能,茶多酚还原得到石墨烯的导电性能最好,电容性能也最好.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及热力学稳定性,有望被用于电子器件构造.致谢此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和武汉工程大学资金资助,特表感谢!参考文献:[1] LI D,MULLERr M B,GILJE S.Processable aqueous dispersions of graphene nanosheets[J].Nat Nano,2008,3:101-105.[2] JUNG I,DIKIN D A,PINER R D.Tunabl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individual graphene oxide sheets reduced at low temperatures[J].Nano Lett,2008,8:4283-4287.[3] GUO S J,DONG S J,WANG E K.Polyaniline/Pt hybrid nanofibers:high-efficiency nanoelectro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devices[J].Small,2009,5:1869-1876.[4] WANG H L,ROBINSON J T,LI X L.Solvothermal reduction of chemically exfoliated graphene sheets[J].J Am Chem Soc,2009,131:9910.[5] CHEN G H,WENIG W G,WU D.PMMA/graphite nanosheets and its conducting properties[J].Eur Polym J,2003,39:2329-2335.[6] CHANDRA S,BAG S,BHAR R,et al.Sonochemic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rhodium-graphene nanocomposite[J].J Nanoparticle Res,2011,13,2769-2777.。
石墨烯纤维制备的原理
![石墨烯纤维制备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13a4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3.png)
石墨烯纤维制备的原理
石墨烯纤维的制备原理主要基于石墨烯片沿一维方向宏观组装。
制备过程中,主要原料是氧化石墨烯,经过一系列处理工序后,再经过化学还原和石墨化处理之后得到石墨烯纤维。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将氧化石墨烯与纤维纺丝溶液混合并均匀分布。
2.经过粉碎处理、黄化处理、溶解处理等多项静电纺丝工序,得到具有可纺性的纤维材料。
3.在湿法纺丝过程中,氧化石墨烯经过剪切流动取向、凝固成型、牵伸取向等一些工序之后得到结构密实的氧化石墨烯纤维。
4.将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纤维经过化学还原和石墨化处理之后即可得到石墨烯纤维。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f7c6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b.png)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均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然而,要想充分发掘和利用石墨烯的这些特性,对其进行精确、全面的表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石墨烯的表征方法,包括其结构、电学性质、热学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表征技术。
我们将首先介绍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随后,我们将逐一分析并比较各种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包括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电学测量等。
这些方法的介绍将侧重于它们的原理、操作过程以及在石墨烯表征中的应用实例。
我们还将讨论这些表征方法在石墨烯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它们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我们期望通过本文,读者能够对石墨烯的表征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石墨烯,这种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构成的二维材料,自其被发现以来,便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边形蜂巢状的二维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σ键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相连,剩余的p轨道则垂直于面形成大π键,π电子可在石墨烯层内自由移动。
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石墨烯许多引人注目的物理性质。
石墨烯在电学性质上展现出极高的电导率,甚至超过了铜和银等金属,是室温下导电性最好的材料。
其热导率也极高,远超其他已知材料,这使得石墨烯在电子器件和散热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力学性能上,石墨烯的强度也极高,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这使得石墨烯在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以上基础性质,石墨烯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量子霍尔效应、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等,这些性质使得石墨烯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石墨烯还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单层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这使得石墨烯在透明导电材料、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石墨烯改性智能调温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石墨烯改性智能调温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a98ed96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e.png)
石墨烯改性智能调温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张征标;许日鹏;王双成;吕冬生;唐地源【摘要】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石墨烯改性智能调温纤维,通过对石墨烯、微胶囊乳液以及智能调温纤维的表征,分析了纤维的表面微观形貌、热焓值、抗菌抑菌、远红外温升等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改性智能调温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较,具有智能调温的功能,并且在抗菌抑菌、远红外温升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功能性.【期刊名称】《高科技纤维与应用》【年(卷),期】2018(043)004【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石墨烯;相变材料;粘胶纤维;智能调温纤维【作者】张征标;许日鹏;王双成;吕冬生;唐地源【作者单位】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更多的人想拥有一件不但外形美观、穿着舒适并且还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服装,具有蓄热能力的石墨烯改性智能调温纤维应运而生。
调温纤维具有双向温度调节功能,能够在外部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时,营造出温度相对稳定的衣内环境。
石墨烯纤维面料具有低温远红外、抗菌抑菌、导湿速干等功能[1-3],通过与微胶囊技术的结合,得到了恒温蓄热石墨烯智能纤维面料,在原有恒温蓄热智能纤维面料的基础上,具有了更强大的功能性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石墨烯改性智能调温纤维因其采用了相变材料作为储能材料,具有能在狭窄的明确温度范围内吸收和放出热量的功能。
含有相变材料的纤维或纺织品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降低了人体体表温度;相反,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放出热量,以保持人体正常体温[4]。
将具有储存和释放热量功能的相变材料与石墨烯的功能性相结合,通过湿法纺丝工艺技术实现相变材料、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有机结合,制得了纤维内部均匀分散了相变材料的石墨烯改性粘胶纤维。
石墨烯的机械剥离法制备及表征
![石墨烯的机械剥离法制备及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b2cd02d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f.png)
石墨烯的机械剥离法制备及表征石墨烯是由晶体石墨经过适当处理制备出来的二维碳简析结构,它在纳米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其制备方法成为二维碳简析结构材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石墨烯制备中有一种机械剥离法,它可以快速、简便地制备出高纯度的石墨烯,了解其制备方法、表征方法及机理对于石墨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石墨烯的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的机械剥离法主要分为液相法和固相法,其中液相法即液体润滑剥离法,它是将原料石墨加入含有溶剂的混合液中,通过利用某种机械设备将石墨层层剥离,最终可以制备出纳米级的石墨烯;液体润滑下剥离法是在固相状态下,利用可溶性有机溶剂将原料石墨表面润湿,然后由机械装置将石墨剥离,最终可以制备出纳米级的石墨烯。
二、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石墨烯表征主要包括密度法测定、X射线衍射法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描量子点描技等。
1.度法:用高分子材料构成的石墨烯的结构分析,其中的密度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定量测定方法,它可以用来测量石墨烯的平均厚度和薄片表面积。
2.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活动碳原子在晶体结构中构成的类似“网状模型”,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测定晶体结构的细微细节,确定石墨烯的碳原子组成、晶体结构以及晶粒尺寸等信息。
3.射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石墨烯的尺寸和形状,确定碳原子的排列和石墨烯的层状结构以及石墨烯表面的细节等信息。
4.描量子点技:描量子点技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石墨烯中碳原子的结构与形状,有助于识别石墨烯表面的表面区域结构异质性,进而获得完整的表面形貌信息。
三、石墨烯剥离机理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的机理,主要是利用石墨表面的剥离力与原料石墨表面的润湿性,把石墨表面的原子层剥离出来,形成石墨烯。
通常,转子研磨机由高速旋转的转子,高速旋转的转子将原料石墨的表面原子层剥离出来,在高速的旋转压缩作用下,表面原子层滑移,形成石墨烯薄膜。
综上所述,机械剥离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地制备出高纯度石墨烯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石墨烯的制备效率,并可以利用X射线衍射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描量子点技等表征石墨烯的结构、形状和尺寸,为石墨烯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石墨烯的制备、特征、性能及应用(3.12)
![石墨烯的制备、特征、性能及应用(3.12)](https://img.taocdn.com/s3/m/9677fa7f783e0912a2162a7c.png)
石墨烯的制备、特征、性能及应用一、石墨烯的特点及应用领域(一)石墨烯的特点石墨烯(Graphene)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
因而吸引了物理、化学、材料、电子、能源、生物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
其主要特点有:1.硬度高(人类已知的硬度最高物质)、柔性大;2.电导率高(室温下最好的导电材料)石墨烯优良的导电性使其在锂电池中可以显著提升正负极的导电性;3.导热性高(优质散热材料);4.透光性高;5.比表面积大(吸附和过滤能力强)。
(二)石墨烯的应用领域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出百倍。
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
美国一位工程师杰弗雷用形象地比喻了石墨烯的强度:将一张和食品保鲜膜一样薄的石墨烯薄片覆盖在一只杯子上,如想用一支铅笔戳穿它,需要一头大象站在铅笔上。
石墨烯材料在储能器件、防腐涂料、功能纺织品、橡胶制品、显示器件、智能保健品等产品中的应用日益显露出广阔市场空间。
石墨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下一代超级计算机。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导电性能最好的材料,这种特性尤其适合于高频电路,石墨烯将是硅的替代品,可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使电脑运行速度更快、能耗降低。
2.制造“太空电梯”的缆线。
美国研究人员称,“太空电梯”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如何制造出一根从地面连向太空卫星、长达23000英里并且足够强韧的缆线,科学家幻想将来太空卫星要用缆线与地面联接起来,那时卫星就成了有线的风筝,科学家现在终于找到了可以制造这种太空缆线的特殊材料,这就是石墨烯。
人类通过“太空电梯”进入太空,所花的成本将比通过火箭升入太空便宜很多。
3.可作为液晶显示材料。
石墨烯是一种“透明”的导体,可以用来替代现在的液晶显示材料,用于生产下一代电脑、电视、手机的显示屏。
大面积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大面积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5f4433376baf1ffc4fad9a.png)
参考文献
9、王文荣;周玉修;李铁;王跃林:中国科学院上海 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传 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晓明:信息功能材 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大面积石墨烯的化学气 相沉积制备方法研究》物理学报Acta Phys.sin.Vol.61, No.3(2012)038702 10、Alfonso Reina,Xiao tingJia JohnHo,HyungbinSon,Vla dimir Bulovic, MildredS.Dresselhaus,Jing Kong. 《Larg e Area, Few-Layer Graphene Films on Arbitrary Substr ate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2009 American C hemical Society Published on Web 12/01/2008
石墨烯的表征—原子力显微镜(AFM)
原子力 显微镜是 石墨 烯片层结 构最有力、 最直接有 效的工具。 它可以清 晰地反应 出石墨烯 的大小、 厚度等信 息。
石墨烯的表征—其它方法
• 热重—示差扫描 用于分析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物理化 学变化,如晶型转变、物质含量、相态变化、分解和氧化 还原等,研究样品的热失重行为和热量变化。 • 低温氮吸附测试 测定石墨烯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 计算比表面积、孔径大小、孔分布、孔体积等物理参数。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用来识别化合物 和结构的官能团,在石墨烯制备中主要用于氧化石墨烯的 基面和边缘位的官能团的识别。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实践
大面积石墨烯的制 备、表征及应用
2012 年 7 月 5 日
报告目录:
1 石墨烯的简介
石墨烯改性锦纶6母粒制备及性能分析
![石墨烯改性锦纶6母粒制备及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9130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a.png)
石墨烯改性锦纶6母粒制备及性能分析王双成;马军强;吕冬生;唐地源【摘要】本文中将微纳米石墨烯与聚酰胺-6共混,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石墨烯改性聚酰胺功能母粒.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石墨烯均匀分布在聚酰胺-6内部,含水率、相对粘度、熔融指数以及过滤压力值测试分析表明石墨烯改性聚酰胺功能母粒各方面性能均达到纺丝要求,并且,石墨烯添加可使聚酰胺纤维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远红外、抗菌抑菌性能,提高了纤维的附加值,拓宽开发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科技》【年(卷),期】2017(058)004【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石墨烯;聚酰胺-6;改性母粒;功能附加【作者】王双成;马军强;吕冬生;唐地源【作者单位】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6聚酰胺-6(PA6),俗称尼龙6,是常用服装面料之一。
因其耐磨、韧性好、化学稳定性好以及易于加工成型[1-2]等优良性能,可作为金属替代材料,在机械加工业、航空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但其湿态稳定性差、极性较强、易燃烧、热变形温度较低[3-4]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聚酰胺-6自身优点已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生产生活需求。
近年来,通过改性处理,提高聚酰胺-6性能受到人们高度关注,主要方法包括:共聚[5-6]、共混[7-8]、纳米填充[9-10]、复合[11-12]等。
本文以石墨烯作为微纳米填充材料,将其与聚酰胺-6共混,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石墨烯改性聚酰胺功能母粒,并对其可纺性能进行表征分析。
1.1 原料石墨烯粉体、聚酰胺切片、分散剂、润滑剂、偶联剂和抗氧剂等,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石墨烯改性PA6母粒制备石墨烯改性PA6母粒是以石墨烯粉体、聚酰胺切片、分散剂、润滑剂、偶联剂和抗氧剂等为原料,经过混料机预混合和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而成。
石墨烯纤维研究报告
![石墨烯纤维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4e0252c850ad02df804102.png)
石墨烯调研报告(石墨烯纤维)碳纤维因其质量轻、机械强度大及性能稳定的特点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但仍存在成本高,脆性高等缺点。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蜂窝状结构的新材料,是其他维度碳材料的构造基础。
石墨烯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电子迁移率、高导热系数、良好的弹性和刚度等。
因此,将石墨烯组装为宏观的功能结构如纤维等,是实现石墨烯实际应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成功合成石墨烯纤维的例子及其在某些特殊应用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一维石墨烯纤维不仅是对二维薄膜和三维石墨烯块的补充,而且对纺织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将对石墨烯纤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主要讨论石墨烯纤维的可控制备、功能性修饰及其在非传统器件(如柔性纤维状驱动器、机器人、马达、光伏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方面的应用。
石墨烯纤维的制备1.1液晶相湿法纺丝法研究发现,可溶性氧化石墨烯片可以形成液晶相,呈现片状排列或螺旋结构,这使制备宏观石墨烯纤维成为可能。
这种液晶结构能够使氧化石墨烯在足够高的浓度下分散,适合高效凝结成型。
高成明等用注射器将石墨烯分散液注射到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中,制成了均匀的氧化石墨烯纤维。
然后,采用氢碘酸化学还原的方法得到了石墨烯纤维。
尽管该方法制得的纤维强度有待提升,但这种湿法纺丝法具有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纤维的潜能。
于虹等随后证明可以用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做为原料,流体纺丝后经化学还原制备石墨烯纤维,并提出了卷曲-折叠构造氧化石墨烯纤维的机理。
该湿法纺丝技术促进了石墨烯与其他有机、无机材料复合纤维的多功能化发展。
湿法纺丝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纤维拉伸强度相对较低,这与纤维轴向的氧化石墨烯层的内部排列有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Tour研究组用大片氧化石墨烯(平均直径22μm)做为湿法纺丝的原料合成纤维。
结果表明,这样制得的纤维拉伸模量比之前的方法高出一个数量级,纤维具有100%的高打结率。
石墨烯检测报告(一)2024
![石墨烯检测报告(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b9de25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e.png)
石墨烯检测报告(一)引言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石墨烯的检测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包括石墨烯的制备和表征技术,以及常见的石墨烯探测手段。
正文内容:1. 石墨烯的制备技术- 机械剥离法:通过机械剥离石墨烯原料,如石墨,来获得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片段。
- 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高温下,通过热解石墨烯前体气体,沉积在衬底上,实现石墨烯的制备。
- 液相剥离法: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对石墨进行化学反应,使石墨烯分散在液体中,并通过过滤得到石墨烯材料。
2. 石墨烯的表征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AFM):通过扫描样品表面,测量力的变化,获得石墨烯片层的拓扑结构和高度信息。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利用电子束穿透样品,观察和分析石墨烯的晶体结构和缺陷情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通过测量材料中的光电子能谱,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电子结构。
- 拉曼光谱:利用激光与样品反射、散射和吸收的变化,分析石墨烯的结构和化学键的振动模式。
- 热重分析(TGA):通过测量材料随温度的质量变化,分析石墨烯的热分解过程和热稳定性。
3. 石墨烯的电学性质检测- 电导率测量:通过测量石墨烯样品的电阻,计算出其电导率,评估石墨烯的导电性能。
- 能带结构分析:利用光电子能谱等技术,研究石墨烯样品的能带结构,探究其导电机制。
- 场效应晶体管测量:利用场效应晶体管(FET)结构,测量石墨烯的电流-电压特性,评估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潜力。
- 导电性显微镜: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对石墨烯样品进行局部电流密度的测量,探究其导电特性的空间分布。
4. 石墨烯的力学性质检测- 纳米压痕测试:利用纳米压痕仪,测量石墨烯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评估其力学特性。
- 拉伸测试:通过拉伸试验机,对石墨烯进行拉伸破裂实验,获得其拉伸强度和断裂应变。
- 厚度测量: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测量石墨烯的厚度,评估其层间结构和单层特性的存在情况。
石墨烯热学性能及表征技术
![石墨烯热学性能及表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b57332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e.png)
石墨烯热学性能及表征技术河南清濮智慧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摘要:碳元素(C)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它的电子轨道杂化(sp,sp2,sp3)杂化(sp,sp2,sp3),这就导致了以碳作为唯一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材料的各种形态。
零维碳单质材料是由 Kroto等于1985年找到的。
在这之后,第一个一维的碳单质碳奈米管被伊吉马在1991年发现。
从那时起,碳材料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
安德烈·吉姆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康斯坦丁·诺沃赛罗夫于2004年用一种简单的胶布剥离技术,得到了一种以sp2为单一原子的单晶碳单质石墨。
石墨烯的基本构造包括: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3D石墨等。
关键词:石墨烯;热学性能;表征技术一、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石墨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碳基化合物,它是一种具有六方点阵蜂窝状的苯环的碳单质碳基,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在一个完美的石墨体系中,每一个碳与邻近的碳原子都会有一个稳定的 signa键,而剩下的 p型电子,会沿着与石墨烯垂直的方向,在整个石墨烯的表面上,产生一个sp2型的p-键。
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了类似于金属的性质,并且具有极好的传导能力。
这种单片的石墨烯,厚度仅为1个碳,大约0.335 nm,是迄今为止最轻的一种,它拥有许多其他的碳素都没有的优异性能。
石墨内部的碳分子间存在着很少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外部作用下,大面积的表面会产生相应的弯曲,从而保证了其稳定。
它是当今世上最坚固的材料,甚至超过了钻石。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坚固的物质,它具有2630平方米/克的理论比表面,同时具有非凡的热传导能力3000W/(m. K)、机械特性1060 GPa,在室温下具有高的电子移动能力。
石墨烯近乎全透明,仅能接受2.3%的光线。
此外,该方法还具备非局部性、量子力学和双极电场等优良性能。
二、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石墨烯最初的制造是通过力学剥离技术进行的,近年来,石墨烯的生产工艺得到了改进,希望可以大规模生产出层数可控、面积大、质量好、成本低的高质量石墨烯。
《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9cef76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f.png)
《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石墨烯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合理的制备工艺,我们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导电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的复合材料。
本文详细描述了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石墨烯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因其在电化学储能、传感器、电磁屏蔽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如聚吡咯、聚苯胺等)、溶剂(如乙醇、水等)以及其他添加剂。
2. 制备方法采用溶液混合法或原位聚合法制备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
具体步骤包括:将石墨烯与导电聚合物在溶剂中混合,并通过搅拌或超声处理使两者充分混合;然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复合材料。
三、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四、结果与讨论1. 制备结果通过优化制备工艺,我们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性和导电性能的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
SEM和TEM结果表明,石墨烯与导电聚合物在纳米尺度上实现了良好的复合。
2. 电化学性能分析(1)循环伏安法(CV)测试: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稳定的电化学行为,无明显极化现象。
(2)恒流充放电测试: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电容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在一定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略有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3)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复合材料的内阻较小,电子传递速度快,表现出优异的电导率和良好的电荷传输能力。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如石墨烯含量、聚合条件等)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合理的复合比例和制备工艺是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 一 纺丝组 件一 侧 吹 风 冷 却一 上 油 一 卷 绕 一 落
筒( 原丝 ) 。 2 . 2 . 2 后 纺工艺 流程 ( 见图 2 )
达为 3 0 . 0 % 。曹 欣 羊 _ 5 以 亚 微 米 级 氧 化 锌 作 为
功 能添 加 剂 , 通 过 共 混 熔 融 纺 丝 工 艺 制备 出 氧化 锌 改性 涤 纶纤 维 。测试 得 出 , 该 纤维 集 防紫外 线 、
等口 将 经导 电炭 黑 掺 杂 的 聚酯 树 脂 , 采 用 溶 解 涂
覆 法均 匀 地结 合 在 涤 纶 纤 维表 面 , 获 得 电 阻率 可
达 1 0 Q ・ c m 的 涤 纶 导 电纤 维 。 测 试 了该 改 性 纤
维 的耐 水洗 性 , 发 现 具 有较 好 的导 电耐 久 性 。洪 剑桥 采 用磷 系 阻燃剂 以共聚 方式 纺制 出具 有 优 良阻燃 性 能 的改 性 涤 纶 短 纤 维 , 其 极 限 氧 指 数 可
功能 性 涤纶纤 维 是采 用功 能助 剂对 传统 涤纶 纤 维进 行 改 性 而 获得 的 后 整 理 纤 维l l ] 。邱 少 龙
石 墨烯 粉末 、 分散 剂 和聚酯 粉体 。
2 . 2 纺 丝 工 艺
石 墨烯 改性 涤纶短 纤维 具体 纺丝 流程 分为前
纺工 艺 流程 和后纺 工艺 流程 。 2 . 2 . 1 前 纺 工艺 流程 ( 见图 1 ) 螺杆 挤 出一 熔体 增 压泵一 熔 体过 滤器一 计量
^ -, , 一 一 一
松 弛 热 定 型 机
r —1— 一
图 2 石 墨烯 改性 涤 纶 短 纤 维
表 1 石 墨 烯 改 性 涤 纶 短 纤 维 工 艺 参 数
项目
纺丝速度 ( m/ mi n )
熔体 接收量( K g / h )
石 墨烯 改性 涤纶 短纤 维 S E M 形 貌 如 图 3所 示, 由图知 , 纤 维 表 面均 匀 分 布 了石 墨 烯颗 粒 , 纤 维 断面呈 现 中空 状 , 中空 结 构赋 予 了纤 维 良好 的 保 暖性 、 蓬 松 性 等 特 点 的性 能 和 风格 。采用 中空 纤 维制备 的 面料 , 其 高 中 空结 构 减 少 了面料 的重
1 引 言
涤纶 , 因其 合 成 工 艺 简单 , 具有弹性好、 化 学
本 文 中以生 物 质石 墨烯 作 为 功 能 材料 , 通 过 共混 熔 融纺 丝制 备 出石 墨 烯改 性 涤 纶 短 纤维 , 并 对其 服用 性能 及新 型功 能进行 测 试探究 。
性 质稳 定 、 耐磨 、 耐腐 蚀 、 绝缘 、 挺括 、 易洗 快 干 等
2 0 1 7 年第4 期
生 产 实 践
石 墨 烯 改 性 涤 纶 短 纤 维 制 备 及 特 性 表 征
王双成 , 马军强 , 吕冬 生 , 唐 地 源
( 济 南 圣 泉 集 团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0 0 )
摘 要 : 文章将 石 墨烯粉 末 、 分散 剂和 聚 酯粉 体 通过 熔 融 共 混的 方 式制 备 母 粒 , 再 经过 熔 融 纺丝 工 艺制备 出石 墨烯 改性 涤 纶短 纤维 。该 纤维 除具 有膨 松 性 高 、 保暖性强、 手 感柔 软 滑爽 、 透 气性 好 等 服 用 性 能, 还 具有 刚性 大 , 强度 高、 弹性 好 、 耐磨 性好 、 耐 腐蚀 等物 理 机械 性 能 , 并 且 具备 石 墨 烯 的特 性 : 低 温 远 红外 、 抗 菌抑 菌性等 保健 功 能 。 关 键词 : 石 墨烯 ; 聚酯 ; 熔 融 纺丝 ; 新 型纺织 材料 中图分 类 号 : TS 1 0 2 . 6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3 0 2 8 ( 2 0 1 7 ) 0 4 — 0 0 1 8 — 0 4 产 品 附加值 , 应用 范 围更加 广 阔 。
优点 , 用 途 广泛 , 在 服装 制作 和工 业生 产 制造 中得 到 大量使 用 。随着 社 会 的高 速发 展 和生 活水 平 的 日益提高 , 人 们对 于纺织 品的需求不 再仅 限于耐用 、
2 . 1 原 料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 验
舒适等传统使用要求 , 更注重保健性 以及功能化 。
原丝平衡一 集束一浸油槽一一牵伸机一油浴 喷 淋槽一 二牵伸机一蒸汽加热箱一三 牵伸机一紧张热
定型机一冷却机一再上油机一叠丝机一蒸 汽预热箱
一
抗菌、 凉爽 等 多 种 保 健 功 能 于一 体 。林 大 林 ¨ 6 采
用 陶瓷 微粒 作 为 功 能性 添加 剂 制 成 抗 紫 外 涤 纶 。
・
能 的检测 和评 价 》 标准 , 检 测 石墨烯 改性 涤纶 短纤
维 远红 外性 能指 标 ;
1 8 ・
生产实 践
2 0 1 7 年 第 4 期- 昧 仿能 料r 技
图 1 石 墨烯 改 性 涤 纶 短纤 维前 纺 工 艺 流 程
松 弛 热 定 型 机冷 却 机叠 譬 机预 热 箱 螺 丝 器
卷曲机一松 弛热定型机一 切断机一 打包机 。 石 墨 烯改 性涤 纶短纤 维 主要 纺丝 工艺设 计 参
该 改性 涤纶 可纺 性 、 耐洗 性 优 良 , 紫外 线平 均遮 蔽 率达 9 5 ~9 7 , 可 广泛 用 于遮 阳伞 、 夏装 、 运 动
服、 家 居装饰 品等 的制作 。功能性 材 料 的加入 , 使 涤 纶纤 维在 原有 服用 性 能 的基 础 上 , 更 具 有 较 高
数见 表 1 。
2 . 3 性 能 测 试
采用 Z E I S S — E V0 1 8型 扫 描 电子 显 微 镜 对 石
墨烯 改性 涤纶 短纤 维进行 表 观结构 形 态表征 ; 根据 《 GB / T 3 0 1 2 7 -2 0 1 3 纺 织 品 远 红 外 性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6 — 2 7 作者简 介 : 王双成( 1 9 8 O 一) , 男, 山东莱芜人 , 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