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
热力学(三大定律)
1.0 mol R ln 2 5.76 J K 1
非等温过程中熵的变化值
1、 物质的量一定的可逆等容、变温过程
S
T2
nCV ,m dT T
T1
2、 物质的量一定的可逆等压、变温过程
S
T2
nC p ,m dT T
T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从Carnot循环得到的结论:
即Carnot循环中,热效应与温度商值的加和等于零。
p
Q1 Q2 0 T1 T2
任意的可逆循环:
任意可逆循环
V
用相同的方法把任意可逆循环分成许多首尾连接的小卡诺循环。
前一循环的等温可逆膨胀线 就是下一循环的绝热可逆压缩线 (如图所示的虚线部分),这样两 个绝热过程的功恰好抵消。
克劳修斯
在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人们期望找到一个物理量,以 建立一个普适的判据来判断自发过程的进行方向。
克劳修斯首先找到了这样的物理量。1854年他发表《力学的热理 论的第二定律的另一种形式》的论文,给出了可逆循环过程中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示形式,而引入了一个新的后来定名为熵 的态参量。1865年他发表《力学的热理论的主要方程之便于应用 的形式》的论文,把这一新的态参量正式定名为熵。并将上述积 分推广到更一般的循环过程,得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示形 式。利用熵这个新函数,克劳修斯证明了:任何孤立系统中,系 统的熵的总和永远不会减少,或者说自然界的自发过程是朝着熵 增加的方向进行的。这就是“熵增加原理”,它是利用熵的概念 所表述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H (相变) S (相变) T (相变)
红外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
红外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
红外热效应是指物体在受到红外线照射后,会产生热效应,使其温度升高。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太阳光照射在人体上,会感觉到温暖;烤箱中的食物受到烤炉的红外线照射,会被加热烤熟。
因此,红外热效应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红外线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越强,因此物体的辐射能力也越强。
而红外线的能量就是由物体辐射出来的能量,因此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能量也越强。
红外线的照射会使物体吸收能量,从而使其温度升高。
当红外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能量会被吸收,使得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加剧,从而使其温度升高。
这也是为什么在夏天阳光下暴晒的物体会变得非常热的原因。
红外线的热效应还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
由于红外线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能量来推算出物体的温度。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测量炉温、熔炼金属等。
红外热效应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红外线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红外线的照射会使物体吸收能量,从而使其温度升高,同时红外线的热效应还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
这些都说明了红
外热效应与温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的变化。
这个热效应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热效应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研究反应的速率,以及优化反应条件等。
本文将从热效应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应用角度进行论述。
1. 热效应的定义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通常分为两种情况: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释放能量,使得周围温度升高;吸热反应则是指反应过程中系统从周围吸收能量,使得周围温度降低。
2. 热效应的测量方法热效应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燃烧法、量热器法和恒温法。
燃烧法是指将反应物燃烧放出的热量转化为温度变化来测量热效应。
量热器法是指利用量热器来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从而得到热效应。
恒温法是指通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反应,然后测定反应前后温度的差值,从而计算出热效应。
3. 热效应的应用热效应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热效应可以用于判断反应的放热性质还是吸热性质,从而来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
放热反应通常是自发进行的,而吸热反应则需要提供能量才能进行。
其次,热效应可以用于研究反应的速率。
反应的速率通常与温度有关,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可以确定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此外,热效应还可以用于优化反应条件。
对于吸热反应,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提供足够的能量来促进反应进行;对于放热反应,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控制反应速率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4. 热效应的实例让我们以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为例来说明热效应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盐和水的反应。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即反应过程中系统向周围释放能量。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来确定热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热效应为负值,即放热反应。
总结: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现象。
热效应的测量可以通过燃烧法、量热器法和恒温法来实现。
电阻电路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特性计算
电阻电路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特性计算电阻电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电路类型。
它由电源、电阻和导线组成,其中电阻是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热量的元件。
本文将说明电阻电路中的热效应以及如何计算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
一、电阻电路中的热效应在电阻器中,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使电阻器发热。
这种发热效应称为热效应,常表现为电阻产生的热量。
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也与电阻本身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热效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Q = I²Rt其中,Q表示电阻产生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I表示电流的大小,单位为安培(A);R表示电阻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t表示电流通过电阻所经过的时间,单位为秒(s)。
这个公式表明,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通过时间越长,电阻产生的热量就越大。
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电阻处于高温环境中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电阻的电阻值与其材料的电阻率有关,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温度系数公式来计算:Rt = R0(1 + α(t - t0))其中,Rt表示电阻在温度t下的电阻值,R0表示电阻在参考温度t0下的电阻值,单位都为欧姆(Ω);α表示电阻材料的温度系数,单位为每摄氏度(C);t表示电阻的当前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不同温度下电阻的电阻值。
温度系数可以由电阻厂商提供的参数手册获得,以便进行准确的计算。
三、示例计算为了更好地理解热效应与温度特性计算,我们来计算一下一个电阻器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
假设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为100Ω,在室温下(25℃)测得。
它的温度系数为0.004/℃。
现在我们要计算在50℃和75℃下电阻的值。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温度系数计算出每个温度下的电阻值:R50 = 100Ω(1 + 0.004(50℃ - 25℃)) = 100.4ΩR75 = 100Ω(1 + 0.004(75℃ - 25℃)) = 101Ω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在50℃和75℃温度下,电阻器的电阻分别为100.4Ω和101Ω。
材料热力学(三大定律)要点
Q Qc Qc 则: I h 1 Qh Qh
根据Carnot定理: 则
Th Tc Tc R 1 Th Th
I R
Qc Q h 0 Tc Th
n Qi 0 < 0 i Ti I
将不可逆热机的结论推广到任意的不可逆循环,则:
二、不可逆过程的热温商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
Clausius不等式
SAB
对于微小变化:
Q ( ) A B T i
Q dS T
Q 是实际过程的热效应,T是环境温度。若是不可逆过 程,用“>”号,可逆过程用“=”号,这时环境与系统温度相同。
熵增加原理
2、 等温、等压可逆相变(若是不可逆相变,应设计始终 态相同的可逆过程)
解法1
22.4 V2 S (O 2 ) nR ln 0.5R ln V1 12.2
0.5 mol 0.5 mol O 2 (g) N 2 (g)
22.4 S (N 2 ) 0.5 R ln 12.2
22.4 nR ln 2 > 0 mix S S (O2 ) S (N2 ) nR ln 12.2
SAB
B Q T A I
如AB为可逆过程
Q S A B T i R,A B
S是状态函数,在确定的始、终态间,ΔS为定值,与过程是否 可逆无关。但过程的热温商之和与过程是否可逆有关。若可逆则过程 的热温商之和等于ΔS;若过程不可逆则过程的热温商之和小于ΔS。
H (相变) S (相变) T (相变)
3、 理想气体(或理想溶液)的等温混合过程,并符合分 体积定律,即 x V
B B
V
mix S R nB ln xB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Ⅰ学习指导一、基本思路热力学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本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介绍封闭的热力学系统在状态变化时热力学能、热和功之间相互转化所遵循的规律。
首先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系统和环境、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热力学平衡态、热和功等,得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热力学能是热力学第一定律所引出的重要的状态函数,它是系统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热和功是封闭系统在状态变化时与环境传递能量的两种方∆=+,将封闭系统变化过程式,都与过程有关,称为过程量。
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中热、功和热力学能改变联系了起来。
焓是由系统的热力学能、体积和压力组合得到的一个状态函数,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的焓变与过程的热相联系,焓及其有关公式可以看成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扩展。
通过Gay-Lussac-Joule实验,说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通过Joule-Thomson实验讨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具体应用就是围绕不同过程(理想气体简单状态变化、相变和化学变化)中热、功、热力学能变和焓变的计算展开。
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是热力学的重要概念;卡诺循环是热力学的特殊循环。
热化学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化学反应系统的应用,据此可以计算反应的热效应,通常利用热化学数据(生成焓和燃烧焓)及Hess定律可直接求得298 K下反应的热效应,应用Kirchhoff定律可计算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热效应。
本章还介绍了热力学第零定律,以热平衡现象为基础给出了温度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如框图所示。
二、基本概念1.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和处于确定状态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彼此也将处于热平衡。
这个热平衡规律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
此定律给出了温度的概念和比较温度的方法。
2.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的一切宏观性质(质量、温度、压力、密度和热力学能等)的综合表现。
热效应实验报告
热效应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热效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加深对热膨胀及热效应的理解,掌握热膨胀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仪器:热膨胀仪、温度计、力计实验材料:1. 铝条2. 工具钢条实验原理: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其尺寸会改变。
这种尺寸的改变称为热膨胀。
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与温度有关。
热膨胀问题在机械设计、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勘探等方面都有应用。
实验步骤:1. 将铝条与工具钢条放在热膨胀仪上,安好。
2. 将温度计插入温度计插座中,调节温度计与温度计孔座对准,接通电源,使电炉的温度升高。
3. 当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后,读取温度计示数记作T1,加上适当重物记录初始长度(ΔL1)。
4. 继续加温,并在每个温度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和测量样品的长度,直到温度达到设定值以后,记录最终温度T2和最终长度(ΔL2)。
5. 关掉电源,将样品取出。
实验结果:实验中测得铝条在温度为T1时初始长度为ΔL1,最终温度为T2时长度为ΔL2。
计算出铝条的热膨胀系数α。
同样地,测得工具钢条在温度为T1时初始长度为ΔL1,最终温度为T2时长度为ΔL2,计算出工具钢条的热膨胀系数β。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同一温度范围内,铝条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工具钢条的热膨胀系数。
这与铝的热导率较高,散热迅速有关。
铝条的热膨胀系数约为23.2×10^-6/℃,工具钢条的热膨胀系数约为11.5×10^-6/℃。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热膨胀及热效应的基本概念。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热膨胀仪的方法测量了物质的热膨胀系数,巩固了热膨胀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实验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中,我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合理安全地进行实验。
热力学第一定律3
101325Pa
101325Pa Vm(g) Vm(l)
100℃ 饱和液体
饱和蒸气 100℃
例:1 mol 100℃、 101325Pa的水密封在玻璃泡内,置于 恒温100℃的刚性真空箱中后敲碎,蒸发为100 ℃、 101325Pa的水蒸汽,计算整个过程的Q、W、△U、 △H 。已知100℃水的蒸发焓为40.64KJ。
1 mol 100℃ 101325Pa H 2O(l)
始态:
1 mol 100℃、 101325Pa H2O(l)
途径1:向真空
不可逆蒸发
末态:
1 mol 100℃、 101325Pa H2O(g)
ΔvapHm(373K)=40.64KJ
途径2:恒压101325Pa 可逆蒸发 解:另外设计一条途径2 ,求解△H,△U
恒T
B(l) 1 mol T1 , P2 ΔH2
恒T
ΔH3
B(l) 1 mol T1 , P1
ΔvapHm(T1),已知 可逆相变
B(g) 1 mol T1 , P1
H 1
T1
T2
C p ,m ( l ) dT
H 4
H 1 H 4
B(l) 1 mol T2 , P2
C
二.标准摩尔反应焓 r H m
一般的化学反应是在T、P、W’=0 的条件下进行, 故反应热Qp=△rH,△rH 为反应焓变。
在T、P和各反应组分组成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反应进 度ξ=1mol反应,引起反应系统的焓变,摩尔反应焓
rHm
def
dr H d
单位:kJ.mol-1 、 J.mol-1
Q2= △H2 = ΔvapHm(373K)=40.64KJ △U2= Q 2+ W2 W20Pa 外(Vg-VL)=-PVg =-P 100℃ 恒温
物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功:δW =δW e +δW f(1)膨胀功 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非膨胀功δW f =xdy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
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1)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 (∂H/∂T )p (2)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 (∂U/∂T )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3R/2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C v ,m r =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1)任意体系 C p —C v =[p +(∂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pV γ=常数 TV γ-1=常数 p 1-γT γ=常数 γ=C p / C v 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11-γ(p 1V 1—p 2V 2)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nR-δ(T 1—T 2)热机效率:η=212T T T - 冷冻系数:β=-Q 1/W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121T T T -焦汤系数: μJ -T =Hp T ⎪⎪⎭⎫⎝⎛∂∂=-()pT C p H ∂∂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ΔU =dT T U V ⎪⎭⎫ ⎝⎛∂∂+dV V U T ⎪⎭⎫ ⎝⎛∂∂ ΔH =dT T H P ⎪⎭⎫⎝⎛∂∂+dp pH T⎪⎪⎭⎫ ⎝⎛∂∂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 当反应进度 ξ=1mol 时, Δr H m =Δr U m +∑BB γRT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B C T H T H 21T T m p B1m r 2m r ⎰∑∆∆,+=γ热力学第二定律Clausius 不等式:0TQS BAB A ≥∆∑→δ—熵函数的定义:dS =δQ R /T Boltzman 熵定理:S =kln Ω Helmbolz 自由能定义:F =U —TS Gibbs 自由能定义:G =H -TS 热力学基本公式:(1)组成恒定、不作非膨胀功的封闭体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dU =TdS -pdV dH =TdS +Vdp dF =-SdT -pdV dG =-SdT +Vdp (2)Maxwell 关系: T V S ⎪⎭⎫⎝⎛∂∂=VT p ⎪⎭⎫ ⎝⎛∂∂ Tp S ⎪⎪⎭⎫ ⎝⎛∂∂=-p T V ⎪⎭⎫⎝⎛∂∂ (3)热容与T 、S 、p 、V 的关系:C V =T VT S ⎪⎭⎫⎝⎛∂∂ C p =T p T S ⎪⎭⎫⎝⎛∂∂ Gibbs 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Gibbs -Helmholtz 公式 ()pT /G ⎥⎦⎤⎢⎣⎡∂∆∂T =-2TH ∆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 (1)Clapeyron 方程式:dTdp =mX m X V T H ∆∆ 式中x 代表vap ,fus ,sub 。
关于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关系的讨论
关于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关系的讨论,保证图文并茂,可提供有效的引用及参考文献在许多研究中,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它涉及反应热流出和熵的转换,影响着反应条件、反应速率、反应热容量和反应活性等。
考虑到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这种反应,提供了丰富的相关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关系。
首先,从反应热的角度来看,温度的升高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流出,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热会增加。
根据实验,热量是从反应前期开始发出的,并且与温度呈现出线性关系。
另外,根据Kelvin-Huggins方程式,ΔH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这一结论也给研究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外,从熵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在温度上对反应进行评估。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熵总值会不断增大,它伴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也是一种有关温度的测试方式。
此外,由化学反应热效应和温度关系获得的知识也被广泛应用于反应机理的研究。
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如反应热容量和反应熵等,可以准确地测试出来,给反应机理研究提供定量支持。
此外,根据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变化趋势,还可以精准地测量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参数,以及反应体系的动力学参数。
总的来说,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关系在许多研究中都拥有重要的地位,涉及反应的体系。
由于其对反应的影响,这种关系也可以帮助人们从反应机理和反应特性的角度更好地评估反应,帮助实现全面深入地了解反应。
参考文献:[1] Yasir A.Cheema,乔伊·皮尔斯,“ molecularelectrochemistry:反应活性和热效应”,Springer,2011.[2] 李辉, rajarshi B. Gupta,and PriyadarshiniDeb.“ Thermodynamics,kinetics, and reaction pathways in coordination compounds”,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2015.[3] Kendra M.Clement,Marta P. Stoi,and AlexanderS.Kolybash.“Thermody namics of Organic and Biomolecular Systems:反应热计算及其应用”,Wiley,2018.。
热效应实验报告
热效应实验报告热效应实验报告引言:热效应是研究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热现象的科学。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热效应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进一步深入了解热的传导、辐射和对流等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探究热效应的规律。
实验一: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我们选择了一根金属棒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金属棒固定在一端,然后在另一端加热。
通过测量金属棒在不同温度下的长度,我们可以得到热膨胀系数。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棒的长度逐渐增加,证明了热膨胀的存在。
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们,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物体的热膨胀,以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问题。
实验二:热导率热导率是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
我们选择了两个具有不同热导率的材料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两个材料分别加热,然后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通过测量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材料的热导率。
实验结果显示,热导率较高的材料传导热量更快,温度上升得更快。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不同材料的热传导能力不同,对于热传导要求较高的场合,我们应该选择热导率较高的材料。
实验三: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通过辐射传递热量的现象。
我们选择了一个黑色物体和一个银色物体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两个物体放在相同的温度下,然后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一定距离的探测器上。
通过测量探测器上的辐射热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物体的热辐射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黑色物体的辐射热量更高,说明黑色物体具有更好的热辐射能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设计中,应该选择具有良好热辐射能力的材料。
实验四:热对流热对流是物体通过流体传递热量的现象。
我们选择了一个加热器和一个玻璃瓶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将加热器放在玻璃瓶中加热,然后观察玻璃瓶内的液体流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加热器附近,液体流动更加剧烈,而在远离加热器的地方,液体流动较弱。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热对流的强度与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热对流越强烈。
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定义: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产物的温度相同时,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表示符号:通常用Q表示,且反应放热时,反应体系减少热量,Q为负;反应吸热时,反应体系增加热量,Q为正。
3、决定因素: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反应,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状态及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有关。
4、测量方法:反应热的数据可以用量热计测量。
在测量反应热的实验中,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通过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来计算:Q=-C(T2-T1)其中,C代表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2 、T1 分别代表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热力学温度(T=t +273.15℃)。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变(1)定义:为了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引入了一个叫做“焓”的物理量,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用焓变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2)表达式:△H =H(产物)-H(反应物)(3)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如果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是等压反应,而且没有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能量转化,则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即Qp=△H。
从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看出:当△H>0时,产物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反应是吸收能量的,为吸热反应;相反△H<0时,为放热反应。
2、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将物质变化和反应热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如:2H2(g)+O2 (g)=2H2O (l)△H(273K)=-571.6KJ/mol表示的含义是在273K时,2mol氢气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时,放热571.6KJ。
(2)书写注意事项:①在各物质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聚集状态,一般用英文字母g、l、s分别代表物质的气态、液体、固态。
②在△H后要注明温度,因为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时反应热不同,通常298K时可以省略。
③标明△H的符号:吸热表示为“+”,放热表示为“-”。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发生转化为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热效应的计算对于了解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以及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方法。
一、焓变法(热量差法)焓变法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计算热效应的方法。
它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焓变表示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温度差来计算。
1. 手持焓计的测定方法手持焓计是一种便携式仪器,可用于测定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首先,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差ΔT。
然后,根据热容量C和升温ΔT的关系,计算物质的热量变化。
最后,通过单位物质的焓变和反应的摩尔数,计算得出反应的焓变。
2. 引用热化学数据的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其焓变的热化学数据已经被测定和归纳,并被收录在热化学数据手册中。
通过查阅手册,可以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焓变。
然后,根据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和反应的摩尔数,可以计算得出反应的总焓变。
二、燃烧热法燃烧热法是一种通过测定化学物质的燃烧反应释放的热量来计算热效应的方法。
它适用于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等放热反应。
1. 线性燃烧热计的使用线性燃烧热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燃料的燃烧热量的仪器。
通过将待测燃料放在燃烧炉中燃烧,测量燃料的燃尽热量,就可以得到燃料的燃烧热量。
通过比较不同燃料的燃烧热量,可以计算出不同物质的热效应。
2. 应用热化学数据的方法类似于焓变法,对于常见燃料或氧化反应,其燃烧热量的热化学数据已经被实验测定。
通过查阅热化学数据手册,可以得到对应反应的标准燃烧热量。
然后,根据反应的平衡方程和摩尔数,可以计算得出反应的总热效应。
三、格氏定律格氏定律是一种通过测量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效应,来推导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的方法。
格氏定律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焓变(ΔH)与温度(T)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表示。
格氏定律的公式为:ΔH = ΔH0 + aT其中,ΔH为反应的焓变,ΔH0为标准状态下的焓变,a为格氏系数,T为反应进行的温度。
物理化学公式集
热力学第一定律功:δW =δW e +δW f(1)膨胀功 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非膨胀功δW f =xdy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
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1)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 (∂H/∂T )p (2)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 (∂U/∂T )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3R/2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C v ,m r =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1)任意体系 C p —C v =[p +(∂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pV γ=常数 TV γ-1=常数 p 1-γT γ=常数 γ=C p / C v 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11-γ(p 1V 1—p 2V 2)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nR-δ(T 1—T 2)热机效率:η=212T T T - 冷冻系数:β=-Q 1/W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121T T T -焦汤系数: μJ -T =Hp T ⎪⎪⎭⎫⎝⎛∂∂=-()pT C p H ∂∂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ΔU =dT T U V ⎪⎭⎫ ⎝⎛∂∂+dV V U T ⎪⎭⎫ ⎝⎛∂∂ ΔH =dT T H P ⎪⎭⎫⎝⎛∂∂+dp pH T⎪⎪⎭⎫ ⎝⎛∂∂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 当反应进度 ξ=1mol 时, Δr H m =Δr U m +∑BB γRT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B C T H T H 21T T m p B1m r 2m r ⎰∑∆∆,+=γ热力学第二定律Clausius 不等式:0TQS BAB A ≥∆∑→δ—熵函数的定义:dS =δQ R /T Boltzman 熵定理:S =kln Ω Helmbolz 自由能定义:F =U —TS Gibbs 自由能定义:G =H -TS 热力学基本公式:(1)组成恒定、不作非膨胀功的封闭体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dU =TdS -pdV dH =TdS +Vdp dF =-SdT -pdV dG =-SdT +Vdp (2)Maxwell 关系: T V S ⎪⎭⎫⎝⎛∂∂=VT p ⎪⎭⎫ ⎝⎛∂∂ Tp S ⎪⎪⎭⎫ ⎝⎛∂∂=-p T V ⎪⎭⎫⎝⎛∂∂ (3)热容与T 、S 、p 、V 的关系:C V =T VT S ⎪⎭⎫⎝⎛∂∂ C p =T p T S ⎪⎭⎫⎝⎛∂∂ Gibbs 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Gibbs -Helmholtz 公式 ()pT /G ⎥⎦⎤⎢⎣⎡∂∆∂T =-2TH ∆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 (1)Clapeyron 方程式:dTdp =mX m X V T H ∆∆ 式中x 代表vap ,fus ,sub 。
温度和热能的关系
温度和热能的关系温度和热能是热力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热度,并通过热能来实现各种能量转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温度。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动能越大。
我们通常使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来表示温度。
摄氏度是由摄氏温标衡量的,而开尔文是由热力学温标衡量的,其中0℃等于273.15K。
不同的温标表示方式只是人们对温度的度量选择而已,并不影响其本质。
那么,温度与热能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它可以由物体的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
当两个物体处于不同的温度时,高温物体内的分子或原子的动能更高,而低温物体内的动能相对较低。
这种温差导致了热能的传递。
热能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它用于描述物体内部的热度大小。
热能是由物体的分子或原子内部的动能所组成的。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或原子的动能增加,热能也随之增加。
热能的传递可以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
例如,我们煮水时,热能从火源经过热传导传递到水中,使水的温度升高。
热能的传递是在温度差驱动下发生的。
具体来说,热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的温度相等。
这是因为物体追求热平衡的状态,即使温度相等时才能达到。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通过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
除了热能的传递,温度和热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即物质的热容。
热容指的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能量。
不同物质的热容是不同的,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热容的物质需要较多的热能来使其温度升高。
例如,水的热容要大于铁,所以我们在煮水时需要更长的时间。
温度和热能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热力学定律进行描述。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只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
这是因为高温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的动能更高,更有可能产生热传导。
物化公式
p
dT
V
dT
p
dT
ΔU+W
∑γ
B
B
• Δf HΦ m (B)
∑γ
B
B
RT
溶液-多组分体系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
溶液组成的表示法:(1)物质的量分数: x B=
nB (2)质量摩尔浓度: n
m B=
nB n (3)物质的量浓度: cB= B (4)质量浓度 ω B WA V p A=p∗ AxA
亨利定律: p=k x x=k m m B=k c c B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δQ/dT
(1)等压热容:Cp=δQp/dT= (∂H/∂T)p (2)等容热容:Cv=δQv/dT= (∂U/∂T)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v,m=Cv,mt=3R/2 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v,m=Cv,mt+Cv,mr=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 (1)任意体系 (2)理想气体 Cp —Cv=[p+(∂U/∂V)T](∂V/∂T)p Cp —Cv=nR
波兹曼公式:S=klnΩ
g iN i g iN i 一种分布的微观状态数:定位体系:ti=N! ∏ 非定位体系:ti= ∏ i N i! i N i!
波兹曼分布:
Ni i
i
在A、B两个能级上粒子数之比:
g
NA g e -∈A / kT = A -∈ / kT NB g Be B
e -hγ i / 2 kT -e -hγ i / kT i=1 1
n -∈0 / kT
电子运动:qe=(2j+1) e 热力学函数表达式:
F=-kTlnqN(定位)
原子核运动:qn=(2Sn+1) e
F=-kTln
高中物理选修4:物理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4:物理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总结1.热效应的基本概念热效应是指物质或物体在受到能量供给或转化时,产生温度变化或温度差的现象。
根据热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
热效应是指物质或物体在受到能量供给或转化时,产生温度变化或温度差的现象。
根据热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
热效应是指物质或物体在受到能量供给或转化时,产生温度变化或温度差的现象。
根据热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
热效应是指物质或物体在受到能量供给或转化时,产生温度变化或温度差的现象。
根据热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
热效应是指物质或物体在受到能量供给或转化时,产生温度变化或温度差的现象。
根据热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
2.热容与热量传递热容是指物质单位质量或单位___的物质在吸收(放出)相同数量的热量时温度上升(或下降)的大小。
热容的数值大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温度有关。
热量传递是指物质或物体之间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热能的过程。
传导是指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过程;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的运动,从而产生热量传递;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量传递是指物质或物体之间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热能的过程。
传导是指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过程;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的运动,从而产生热量传递;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量传递是指物质或物体之间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热能的过程。
传导是指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过程;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的运动,从而产生热量传递;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
3.燃烧反应的热效应燃烧反应是指物质在氧气中发生氧化反应并伴随产生可见光、热量和其他产物的反应。
燃烧反应通常分为燃料燃烧和爆炸反应两种。
sn与氧气反应的温度
sn与氧气反应的温度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就包括与硫化物反应以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等。
而与氧气最常见的反应之一就是与易燃物质反应,产生能量并释放热。
本文将重点讨论在不同温度下,sn与氧气反应的情况。
sn与氧气反应是一种燃烧反应,可以表示为:2Sn + O2 → 2SnO2这个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氧气作为氧化剂,将Sn氧化成SnO2。
SnO2是锡的最稳定氧化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该反应在高温下能够非常迅速地进行,释放出大量的热,并且生成固体产物。
实验表明,在不同的温度下,sn与氧气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产量都会有所不同。
较低的温度下,反应速率较慢,产物产量较少;而较高的温度下,反应速率较快,产物产量较多。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反应活性增加,分子运动更加剧烈,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导致更多的sn与氧气发生反应。
在理论上,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常数(k)与温度(T)之间呈指数关系。
具体来说,k = A * exp(-Ea/RT),其中,A为反应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根据这个方程,可以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此外,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反应的热效应也与温度有关。
反应的热效应可以表示为ΔH = Σ(反应物的生成焓-产物的生成焓)。
对于sn与氧气反应,反应的热效应为负值,表示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热效应取决于化学反应中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键能差异。
在高温下,反应热效应会更高,因为分子内能的增加更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高温下,反应会更加剧烈,释放更多的热。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际反应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以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反应失控,甚至发生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进行sn 与氧气反应时,需要确保反应温度在安全范围内,并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温度以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物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基尔戈夫定律
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时,热效应是不同的。
例如,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 的反应,在298 K 时△H =-110.50千焦;1800K 时△H =-117.10千焦。
由一般热力学手册查得的生成热都是298K 的数据。
应用这些生成热数据只能得到298K 的热效应。
实际遇到的化学反应往往在其它温度下进行,尤其是冶金反应,大多数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所以要找出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才能算出其它温度的热效应。
一、基尔戈失定律
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式是根据状态函数的特点而推得的。
以碳的不完全燃烧反应作为例子。
设T 1K 时反应C (石墨)+
2
1O 2=CO 的热效应是△H T1,求T 2K 时反应的热效应△H T2。
设反应经两条不同途径实现,如下图所示。
途径I :T 2K 下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 的反应,热效应为△H T2,途径Ⅱ:由下述三个步骤完成:
(1)将原始物碳和氧,由温度T 2K 改变到T 1K,热效应分别为△H 1、△H 2
dT C H T T PC ⎰
=
∆1
2
1 dT C H
T T PO ⎰
=
∆1
2
2
2
12
(2)T 1K 下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 的反应,热效应为△H T1 (3)产物CO 由温度T 1K 改变到T 2K ,热效应为△H 3。
dT C H
T T PCO ⎰
=
∆2
1
3
由于焓是状态函数,两条途径的△H 一定相等,即:△H T2=△H 1+△H 2十△H T1+△H 3 =
dT
C T T PC ⎰
1
2
+
dT
C T T PO ⎰
1
2
2
2
1+△
H T1
+
dT
C T T PCO ⎰
2
1
=△
H T1
+
dT C C C PO T T PC PCO )21({2
2
1
⎰
+
+
式中{C pCO 一(C pC 十2
1C pO2)}是产物CO 的热容与原始物碳和氧的热容总和之差,称为热容
差,以△Cp 表示。
如果写成通式,即:△C P =Σ(n △C P )产物—Σ(n △C P )原始物
则:dT C H H T T p T T ⎰
∆+
∆=∆2
1
12 △C P =△a 十△bT +△c T -2
上式是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式,称为基尔戈夫(Kirchhoff)定律。
式中△a 、△b 和△c 表示这些经验常数产物与原始物的差值。
如果知道△C P 与T 的函数关系及T 1K 的△H T1时,就可以求出T 2K 的△H T2。
通常T 1K 选择298K ,因为△H 298可以由生成热计算。
将这个关系代入并进行积分,得:T
c bT
aT H
H T '
2
21∆-
∆+
∆+∆=∆
式中的△H o 可通过代入某一已知的△H (如△H 298)及相应的T 来确定。
△H o 确定后,就可以用来计算任一指定温度的△H 了。
当然,计算△H 的温度范围不能超过Cp 与T 关系式的温度范围。
应用基尔戈夫公式时,必须注意: (1)计算时的单位要统一。
(2)在计算的温度范围内,如反应物和产物有聚集状态的变化时,要考虑其相变热。
同时,由于聚集状态的变化要引起物质热容的突变,所以这时要分段积分。
当其中一个物质有聚集状态变化时,基尔戈夫公式变成如下形式:
P
2T 1122
p
p
1
H
dT C dT C H H T T T T T ∆±∆+
∆+
∆=∆⎰
⎰
式中T P —相变温度(熔点、沸点或晶型转变温度); △C p1—相变前反应产物与原始物的热容差; △C p2—相变后的热容差; △H P —相变热。
若产物发生相变,则△H P 前面取“十”号;若原始物发生相变,则取“-”号。
对于相变较多的复杂情况,可直接根据状态函数的特点推出,不必代入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