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解剖
1h CT
3h MRI T2WI
3h DWI
5d CT 弥散加权像诊断超早期脑梗死
星形细胞瘤囊变区 扩散呈低信号
DWI用于肿瘤鉴别诊断
脑脓肿扩散呈高信号
rCBV↓ 脑PWI示左侧基底节区中心梗塞形成
(局部血容量下降)
脑功能成像(BOLD—fMRI)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
皮质脊髓束走行
1 动眼神经 2 滑车神经 3 三叉神经眼支 4 三叉神经上颌支 5 展神经 6 颈内动脉 7 垂体 8 视交叉
海绵窦结构
脑膜解剖
脑有三层被膜:从外到里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 脑膜
1 硬脑膜:分为两层,内层衬于颅骨表面,既骨 膜,外层深入大脑表面,形成大脑镰、小脑幕。 两层硬膜之间可形成静脉窦系统。硬脑膜与蛛网 膜之间为硬膜下腔
脑正常影像解剖
概论: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 包括大脑(端脑) 、间脑、小脑、脑干、岛叶、
边缘系统 脑室池系统: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诸
脑池 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 静脉窦:上矢状窦、直窦、横窦、窦汇、乙
状窦、颈内静脉
一 大脑
大脑(端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大脑半球由浅到深分为:皮质、髓质和基
小脑上蚓
小脑下蚓 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 小脑下蚓部
齿状核
小脑MRI表现
小脑上、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小脑上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血供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前上动脉
椎动脉
小脑血供
小脑血供
四 脑干
医学影像学课件:2015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T1WI
T2WI
右侧额、颞、顶叶脑梗塞
低密度区 水肿 占位效应
慢性期:
密度进一步降低, 病灶后期可消失,或局限性脑 萎缩,或软化灶形成。
慢性期脑梗塞
多发腔隙性梗塞伴白质疏松
脑出血
原因: 高血压病(常见)、血管畸形、动脉 瘤、外伤及肿瘤等。
部位分类:
脑内 脑室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 硬 膜下出血, (后两者多为外伤)
女、57岁:突发左侧肢体偏瘫
女、75岁,突发头痛后昏迷
脑干出血破入四脑室
左侧尾状核出血破入脑室
亚急性期:
发病3~7天后,血肿边缘开始溶解、吸收, 边缘变模糊,表现为低密度区增宽,高密 度区缩小。
亚急性期出血
右侧颞叶出血术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外伤
常见以下几种CT表现: 硬膜外血肿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硬膜下血肿 骨折
脑出血CT分期: a急性期 b亚急性期 c慢性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CT表现
急性期:
新鲜血肿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 区,CT值为60~80Hu
血肿周围由低密度水肿带环绕 还可见血肿与脑水肿引起脑室、脑沟受压和中线结
构移位等占位表现 约有55%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
急性期脑出血
AB为前后径,EF为前后床 突间联线,CD为深径
垂体瘤:垂体增大、后床突吸收变薄
正常脑垂体
垂体瘤:垂体增大、后床突直立
颅咽管瘤:蝶鞍增大,蝶鞍及鞍上钙化
生理性钙化
松果体钙化:20岁以上出现率30%,< 10mm
大脑镰钙化:出现率10% 床突间韧带钙化 脉络膜丛钙化:出现率<1%
生理性钙化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影像学教研室 授课老师:周经兴 13710723129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三、垂体腺瘤
(一)临床与病理 1 、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 2、 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
分界清楚。可向上生长突破鞍隔。 3、 较大肿瘤可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偶
可钙化。 4、临床有压迫症状和内分泌亢进症状。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 ,鞍底下陷。 2、CT:
平扫CT 5 软组织窗
平扫CT 6 软组织窗
平扫 骨窗
平扫 骨窗
平扫 骨窗
平扫 骨窗
增强 ①脑实质 ②血管 ③颅内其他结构
(1)内外板、气体 T1WI低或无,T2WI 低或无 。
(2)脑血管 T1WI和T2WI均呈低 信号。
T2W (3)脑脊液T1WI低 T2WI 高I 信号
2、CT平扫显示鞍区囊性病变,可有钙 化。肿瘤囊壁及实性部分可强化。
六、转移瘤
(一)临床与病理
1、肿瘤发生脑转移的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 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 状腺癌。
2、幕上多见,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3、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常发生坏死、
囊变和出血,少数发生钙化。 4、小病灶大水肿。 5、肿瘤血供丰富。 6、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神经水
2、临床表现: (1)好发于中年人。 (2)桥小脑角综合征。 (3)高颅压。
(二)影像学表现
1、肿瘤居岩骨后缘,以内耳道为中心,类圆形或 半圆形。
2、常伴有内耳道扩大。 3、CT上多为等密度,也可为低密度、高密度和混 杂密度。
4、肿瘤较大时,有占位征象。 5、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听神经瘤CT
3
学习难点
1.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2.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第二章一、学习目标1.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价值;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1.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2.脑梗死、脑出血及血肿各个时期的MRI表现。
3.脑脓肿、椎管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4.脑囊虫、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囊虫、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影像表现。
5.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基础和影像学特点。
6.肌服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点。
(一)名词解释1.脑挫伤2.硬膜下血肿3.CTA4.MRM5.脑膜尾征6.垂体卒中7.多发性硬化8.直角脱髓鞘征9.腔隙性脑梗死10.分水岭区脑梗死11.脑穿通畸形12.大脑镰下疝13.脑动静脉畸形14.髓外硬膜下肿瘤15.脊髓肿瘤16.脊髓损伤平面17.椎体损伤平面18.脊髓空洞19.脊膜尾征(二)填空题1.脑中线结构有、、、和2.亚急性期血肿MRJ表现T,WI呈信号,T2WI呈信号。
3.颅内病理性钙化有.、、和。
4.CT平扫可表现为高密度的病变有、。
5.垂体瘤分为和两种。
6.星形细胞瘤包括、、和。
7胼胝体发育不全包括和两种。
8.脑岀血按发病时间不同,将疾病病程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9.亚急性的脑出血MR表现出现在期和期,表现为脑实质病变T.WI ,病变中央区T.WI 周边区T2 环的特征。
周以上的脑出血,才会出现T2的特征,故期脑出血,MR更有价值。
10.,一、或检查对进一步寻找脑出血原因更有价值。
11.CTA要为临床提供动脉瘤瘤体的、_、_ 、,是否有形成及载瘤血管的情况等信息,以及栓塞治疗后评价。
5.30 20140530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学)-张景峰
脑内血肿
常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组织内,多发生于 额颞叶,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不同 CT平扫:急性期呈类圆形高密度灶,界清 MRI平扫:信号变化取决于血肿期龄
硬膜外血肿
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血液积聚在颅骨和硬膜之间 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灶,多位于骨折附近,不跨越颅缝
灌注加权成像(PWI):脑缺血、脑肿瘤诊断与鉴别
脑功能定位:利用BOLD原理对脑皮质功能区定位
脑外科术前方案制订;术前癫痫灶定位
1H磁共振波谱(1H-MRS):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2.04 ppm) 含胆碱的化合物 (Cho:3.22 ppm) 肌酸和磷酸肌酸 (Cr:3.0 ppm 和 3.9 ppm ) 谷氨酸/谷氨酰氨(Glu 2.2-2.4, Gln 3.6-3.8 [Glx]) 肌醇 (mI: 3.27、3.52、3.61 ppm)
蝶鞍:11.5mmx9.5mm 内耳道:宽<10mm,平均5.5mm 生理性钙斑: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
化、床突间韧带钙化、脉络膜丛钙化
正常表现-X线平片
正常影像表现—X线平片
正常表现-脑血管造影
影像特点:走行迂曲、自然、恒定,逐
渐变细,壁光滑,分布均匀
颈内动脉
眼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额极动脉 胼缘动脉 胼周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额顶升支 顶后支 角回支 颞后支
脑皮质萎缩:脑沟和脑裂增宽 脑髓质萎缩:脑室、脑池扩大
脑积水:
交通性: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池增宽 梗阻性:梗阻近侧脑室扩大,脑池不增宽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2)冠状面:基线与OML线垂直,主要用于检查鞍区疾
病。
增强CT:静脉内注入碘制剂后再扫描,观察病变组织 的血供情况,以鉴别性质。
脑池造影CT:将非离子碘剂或空气注入蛛网膜下腔, 检查CPA、鞍上池的微小病变。
三维CT:
动态增强CT扫描:
18
19
CT平扫与增强
20
21
CTA显示脑底动脉瘤
22
58
蝶鞍层面 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后缘,向
内后方延伸出前床突,鞍结节 前邻视交叉沟,后和鞍背间是 垂体窝;颅后窝显示脑干、四 脑室和小脑。
59
鞍上池层面 额叶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前角通
大脑纵裂池,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后 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五角” 形,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六角”形。鞍 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 脉、基底动脉等。
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适应症、 检查前准备和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2)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变异 (重点为断层影像)。
(3)熟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4)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颅脑先天畸
64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大脑镰前后贯穿中线,在大脑
镰旁可显示扣带回、中央旁 小叶、楔前叶、顶枕沟、楔 叶。
65
正常颅脑MRI表现
T1WI T2WI PDWI Gd-DTPA增强扫描
66
脑皮质含水量较髓质多,含脂量较髓质 少,所以脑皮质的T1和T2值均长于脑髓 质。
脑脊液成分主要为水,在T1WI及T2WI上 分别为均匀低信号及高信号。
医学影像学重点中枢神经系统总结
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大脑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3. 重要的几个区: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案教案标题: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枢神经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 学会通过医学影像技术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
教学内容与方法: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教师讲授)- 大脑皮层和脑髓核的解剖结构-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理生理学2.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脑血管病变(脑卒中、脑血管畸形)- 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 脑感染(脑炎、脑脓肿)- 脑外伤(颅骨骨折、脑震荡)- 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先天性异常(脑裂隙、脑积水)3. 医学影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诊断中的应用(教师讲授、举例演示)-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EEG)4. 临床实际案例讨论和解剖标本展示(小组讨论、实物展示)-提供真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资料-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展示相关的解剖标本,加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理解5. 学生自学任务(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要求学生通过医学图书、期刊和互联网查找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资料,并撰写小组报告。
-小组讨论和互相评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评估方式:1. 课堂测验(选择题、判断题):考察学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评估学生自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报告的质量。
3. 临床实际案例讨论和解剖标本展示表现:评估学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和解剖结构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医学图书、期刊和互联网资源2.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图像3. 解剖标本展示物备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和学生基础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
26
基本病变表现-CT、MRI
27
疾病影像表现
28
胶质瘤
组织类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分级:I级星形细胞瘤、II级成星形细胞瘤、III、IV级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影像表现:
平片:颅高压、肿瘤定位征 脑血管造影:现少用 CT、MRI:
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脑室内
组织类型:合体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粒
型、成血管细胞型
影像表现:
CT、MRI:CT平扫或T1W呈等或略高密度/信
号,T2W等或高信号,常有钙化,与脑膜广基相连, 界清,有占位效应,瘤周水肿无或轻,均匀明显强 化,MRI可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14
正常表现-MRI
15
16
17
基本病变表现-平片
颅高压征:颅内占位病及继
发脑水肿或脑积水 儿童:
头颅增大、囱门增宽、颅板变 薄、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
成人:蝶鞍改变
鞍背和鞍底骨质模糊或消失
18
基本病变表现-平片
脑瘤定位征:
局限性颅骨变化:破坏(恶性肿瘤)、增生(脑膜瘤) 蝶鞍改变:增大(鞍内型)、扁平(鞍上型)、双鞍底
MRI:T1W稍低信号,T2W等或高信号
33
垂体瘤
C+-
C+
T1W
34 C+
垂体瘤
T1W
T2W
C+
T2W
T1W
35
听神经鞘瘤
影像表现:
CT、MRI:桥脑小脑角池内CT平扫或T1W等、低或高,
CTA:静脉团注水溶性碘剂后,当对比剂流经脑血管时,进行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来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1)
mental calculation
Right-handed group
left-handed group
right-handed group: left hemisphere dominant left-handed group: right hemisphere dominant
Musical scale:left amygdaline activated Scary music:bilateral amygdalines activated
★ 脑脊液腔隙,T1低,T2高信号 ★ 颅神经,Ⅱ、Ⅴ 、Ⅶ、Ⅷ、Ⅸ ★ 脑血管流空信号 ★ 颅骨与软组织
整理ppt
32
正常表现(MRI冠状1)
冠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冠状2)
冠状位 T2WI
正常表现(MRI矢状1)
矢状位 T1WI
正常表现(MRI矢状2)
矢状位 T2WI
MRI新技术
显强化
整理ppt
25
正常表现(CT轴位1)
正常表现(CT轴位2)
正常表现(CT轴位3)
正常表现(CT轴位4)
正常表现(CT轴位5)
正常表现(CT轴位6)
四、正常MRI 表现 第一节
★ 脑实质 ◆ T1灰质信号低于白质;T2灰质信号高于 白质 ◆ 苍白球、红核、黑质及齿状核等因铁质 沉积,T2WI低信号
Amygdaline responsible for emotion
Acupuncture language points (Tongli and Shangqiu: Aphasia treatment)
Non-points Sensory area: postcentral gyrus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
1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总论
1.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2. 正常影像表现及其变异 3.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
2
第一节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颅脑
1. 头颅X线平片:正、侧位、切位 2. 脑血管造影 3. 脑CT 4. 颅脑MRI 5. 气脑造影及脑池造影:少用
-
12
-
13
-
14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颅脑CT
1.自颅底至颅顶轴位扫描可显示的重要结构:四脑室、 岩锥、内听道、桥小脑角池、垂体窝、鞍上池、四叠 体池、基底核、内囊、胼胝体、三脑室、丘脑、松果 体、侧脑室、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大脑灰质、大脑 白质、大脑纵裂等
2.平扫:脑室、脑池、脑沟、脑裂呈低密度;脑实质呈 软组织密度,皮质略高于髓质。
小病变、了解血供
3. MRA:脑血管病筛查 4. 特殊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
(DTI)、灌注加权成像(PWI)、MR波谱、脑功能皮层定 位成像(fMRI)
-
5
常用影像检查方法
一.脊髓
1. 脊椎X线平片:正位、侧位、双斜位,间接判断
脊髓异常,作用有限
2. X线椎管造影:有创,已被MRM替代 3. DSA检查:椎管血管畸形、脊髓肿瘤的辅助诊断
中等高 流空
-
23
正常影像学表现
五.脊髓CT
➢硬膜囊平扫呈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椎管内;神 经根鞘呈直径1~3mm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位于侧隐 窝内。
六.脊髓MRI
➢位于椎管中心的带状影,呈中等信号,周围环绕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蛛网膜下腔。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
案例二:脑出血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01
02
03
04
患者信息
老年女性,突发头痛、呕吐, 伴左侧肢体偏瘫。
影像检查
CT平扫显示右侧额叶高密度 影,周围脑组织水肿。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额叶脑
出血。
治疗建议
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等药 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影,MRI检查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 号。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平扫表现为脑沟、脑裂密度增高, MRI检查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 信号。
脑肿瘤
胶质瘤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脑膜瘤
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医学影像技术分类
根据成像原理和技术手段的不同, 医学影像技术可分为X线成像、 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磁共振
成像和光学成像等。
医学影像发展历史
自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以来, 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X 线平片到复杂的数字化影像的发 展历程,不断推动着医学诊断和
治疗水平的提高。
必要时手术治疗。
案例三:脑肿瘤患者的影像诊断过程
患者信息
中年女性,头痛、恶心、呕吐 逐渐加重,伴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 像学表现,诊断为右侧颞叶脑 肿瘤。
影像检查
MRI T1WI显示右侧颞叶低信号 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 可见明显强化。
治疗建议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 结果给予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
脊柱MRI
用于观察脊柱骨质、椎间盘、椎管内结构和椎旁软组织等,对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等病变的显示效果优于CT。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中枢神经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中枢神经题库摘要:一、医学影像诊断学简介1.定义与作用2.中枢神经题库的背景与意义二、中枢神经题库的内容与特点1.题库概述2.题库结构与分类3.题目设置与难度4.题库更新与维护三、中枢神经题库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1.教学与培训2.技能考核与评估3.临床实践与研究四、中枢神经题库对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的影响1.提高诊断水平与质量2.促进学术交流与技能传承3.推动医学影像诊断学科的发展正文: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医学影像学原理、方法和应用的学科,它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中枢神经题库应运而生。
作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枢神经题库旨在为医学影像诊断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诊断能力。
中枢神经题库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题库结构严谨,按照章节和知识点进行分类,方便用户查找和学习。
题目设置科学,难度适中,既有基础知识,也有实践技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同时,题库还会定期更新和维护,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中枢神经题库在医学影像诊断学领域的应用广泛。
在教学与培训方面,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在技能考核与评估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诊断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临床实践与研究方面,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最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水平。
总之,中枢神经题库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与质量,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技能传承,还推动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科的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中枢神经系统1、名词解释末梢型感觉障碍正确答案:肢体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可伴有相应区内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2、名词解释E-W核正确答案:(江南博哥)司瞳孔缩小及晶体变厚而视近物,参与缩瞳和调节反射。
3、名词解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正确答案: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后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及艟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4、问答题程控室控制设备启停共有几种方式?分别为哪几种?正确答案:3种,程控、联锁手动、解锁手动。
5、名词解释眼型Grave病正确答案: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眼肌麻痹,而甲状腺功能正常。
双眼受累及,CT见眼外肌肥大。
6、名词解释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正确答案:发作时出现短时问记忆丧失,病人对此有自知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保持;是大脑后动脉瓢支缺血累及边缘系统的预叶海马、海马旁回和穹隆所致;7、名词解释昏睡(sopor)正确答案: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需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可不完全答话,后很快入睡。
8、填空题对于高频输出信号,如其阻抗与两端连接的电源所用负载的阻抗不匹配时,()正确答案:容易产生反射,功率不能被负载全部吸收9、名词解释Jackson发作正确答案:部分性运动发作癫痫的一型,即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为抽搐从手指-腕部-肘-肩-口部-面部逐渐发展。
10、名词解释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正确答案: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11、名词解释瑞内(Rinne)试验正确答案:正常时气导>骨导,传导性耳聋时气导<骨导,神经性耳聋时气导>骨导(均缩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腺瘤的诊断有时间接征象表现大于直接征象, MRI诊断优势大于CT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
为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占脑肿瘤8%~10% 男性略多于女性,儿童罕见 起源于听神经鞘膜,早期位于内听道内,以后
生长入桥小脑角池 包膜完整,常有出血、坏死、囊变 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
蛛网膜下腔 脑室 脑池 脑沟 脑裂
CT扫描方法
正常影像表现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
T2加权像(T2WI)
T1加权像(T1WI)
MRI扫描方法
基本病变CT表现—密度
高密度
低密度
混杂密度
基本病变CT表现—强化
• CT平扫表现 为略高密度小 结节,周围大 片指状水肿
• 增强扫描瘤 结节明显强化
脑外伤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模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挫裂伤、脑血肿
脑挫伤病理为脑内散在出血灶,静脉瘀血和脑 肿胀
伴有脑膜、脑或血管撕裂,则为脑裂伤 CT表现为低密度水肿区内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
能低下
影像表现
鞍上池类圆形或不规则肿物,囊实性多见,囊 壁可见蛋壳样钙化
病灶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前部,可出现脑积 水
增强囊壁和实性部分环形、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女性, 9岁,头痛7天伴呕吐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s)
临床常见,占脑肿瘤20%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多自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绒癌等
原发灶血行转移而来 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视
神经乳头水肿等
影像表现
绝大多数位于皮髓交界处,也可限于白质内, 80%位于幕上,20%位于幕下,其中小脑占 18%
典型的脑转移在TI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 高信号,瘤灶小而周围水肿广泛,占位效应显 著。有时出现靶征,可合并出血。有出血的转 移瘤常提示来自绒癌、甲状腺癌及肺癌。大部 分转移瘤均出现强化,可呈结节状、团块状均 匀强化,也可呈不规则的环形及壁结节强化
小脑角、大脑镰、小脑幕等 包膜完整,血运丰富,常有钙化 组织学分型众多
影像表现
CT:边界清楚的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广基底与 硬脑膜相连,常见斑点状钙化,多数瘤周水肿 轻或无,增强显著强化,颅板增生为主
MRI:T1WI/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均匀强化, 邻近脑膜增厚强化呈“脑膜尾征”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第一节 脑
检查技术像表现
X线检查——平片
正常影像表现
X线检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正常影像表现
CT(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
软组织窗
骨窗
CT值的概念
X线衰减
认识脑的解剖
脑实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 丘脑,脑干,小脑
约占脑肿瘤的10% 30~60岁多见 按是否分泌激素分为非功能性和功能性腺瘤 功能性腺瘤包括泌乳素、生长激素、性激素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10mm者称为微腺瘤,>10mm者为大腺瘤 临床主要表现为垂体功能异常和视野缺损
影像表现
直接征象:鞍内等或略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向上 突入鞍上池,可侵犯海绵窦,增强明显均匀或 不均匀强化
重
脑萎缩
脑积水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脑膜瘤 垂体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转移瘤
星形细胞瘤(astrocytic tumors)
属神经上皮肿瘤 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类型,成人多发生于大脑,
儿童多见于小脑 按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分Ⅰ~Ⅳ级 临床表现为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及颅内压
增高
影像表现
血灶,伴占位效应
双侧额叶挫裂伤、血肿
硬膜外血肿
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 血液积聚于硬膜外间隙 血肿局限,不跨颅缝,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型
右颞部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多由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所致 血液积聚于硬膜下腔,沿脑表面广泛分布 急性期表现为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
常伴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脑水肿及占位效应 明显,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密度减低
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外伤常见 出血多见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 CT表现为脑沟、脑池内铸型高密度影 一般7天左右吸收
女性,34岁。车祸致意识不清7小时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 脑梗死 动脉瘤 血管畸形
脑出血
多发于中老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 好发于基底节、丘脑、脑桥和小脑,易破入脑
病变多位于白质 分界清晰或不清,级别高者占位效应明显,增
强可不同程度强化 MRI除钙化外对病灶显示优于CT
女,34岁,反复发作性言语困难1月,头晕3天
M/47,反复头痛2年,加重伴反复发作性意识不清2个月
脑膜瘤(meningioma)
为最常见的颅内脑外肿瘤 多见于中年女性 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 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桥
室 血肿演变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和囊变期 CT急性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密度灶,局部脑
室受压,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 吸收期始于3-7天,囊变期始于2个月以后
脑内出血并破入脑室
男性,87岁。情绪激动时突感全身无力,不能言 语,四肢麻木,不能站立,伴左侧口角流涎
影像表现
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瘤周水 肿轻,偶见钙化或出血,均匀、非均匀或环形 强化,第四脑室受压移位
MRI检查优于CT
颅咽管瘤(cranioparyngioma)
来源于胚胎颅咽管残余细胞的良性肿瘤 多位于鞍上,囊性、囊实性或实性,囊性多见,
囊变及实性部分可见钙化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育障碍、视力改变和垂体功
强化的要素:血脑屏障(BBB)破坏、血供增加
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基本病变CT表现—结构改变
占位效应
认识占位效应十分重要 对蛛网膜下腔受压征像的观察比对脑实质受
压的观察更重要,其征像如下:
病灶周围的脑沟,裂,池,脑室受压变窄或消失 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可以出现脑积水 严重时可引起脑疝
占位效应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