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出自论语的173个成语

合集下载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中的许多语句和思想影响深远,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和格言。

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出处:1. 温故而知新 - 来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知之为知之 - 来自《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见贤思齐 - 来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君子不器 - 来自《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5. 君子求诸己 - 来自《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 不以规矩 - 来自《论语·子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来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有教无类 - 来自《论语·雍也》:“有教无类。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来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来自《论语·学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 过犹不及 - 来自《论语·子路》:“过犹不及。

”12. 子不语怪 - 来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来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4. 不患寡而患不均 - 来自《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来自《论语·子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君子坦荡荡 - 来自《论语·阳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 君子慎独 - 来自《论语·述而》:“君子慎独。

”18. 克己复礼 - 来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学而》篇【学而时习之】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复习、实践。

【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不亦乐乎】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处】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行有余力】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出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翻译】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知过必改】犯了错误而能改正。

【出处】过,则勿惮改。

【翻译】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谨慎的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板姓归去忠厚老实了。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出处】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翻译】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出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翻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出自《论语》里的成语,附出处!

出自《论语》里的成语,附出处!

出自《论语》里的成语,附出处!1、【犯上作乱】《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一言以蔽之】《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7、【尽善尽美】《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见贤思齐】《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举一反三】《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暴虎冯河】《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各得其所】《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完整版)论语中的成语(全)

(完整版)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学而篇第一》1- 1、【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 11、【慎终追远】一一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 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 学而》(1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论语学而》(1 1): 1-2、【不亦乐乎】远方来,不亦乐乎! ” 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 学而》(11):有朋自1-3、 语学而》 【犯上作乱】一一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 (1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 学而》(1 3):巧言令色,鲜矣仁! ”1- 5、【一日三省】一一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 学而》(1 4):曾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1- 6、【三省吾身】一一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 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 学而》(1 4):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 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 一一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论语 学而》(1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汉 桓宽《盐铁论 授时》: 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1- 8、【行有余力】一一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 语学而》(1 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 9、【贤贤易色】一一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论语 学而》 (1 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 学而》(17):1-12、【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 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论 语学而》(1 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成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论语中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斗筲之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7、(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8、(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9、(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10、(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1、(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背诵版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背诵版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学而篇第一》1-1、【学而时习之】1-2、【不亦乐乎】1-3、【犯上作乱】1-4、【巧言令色】1-5、【一日三省】1-6、【三省吾身】1-7、【入孝出悌】1-8、【行有余力】1-9、【贤贤易色】1-10、【言而有信】1-11、【慎终追远】1-12、【温良恭俭让】1-13、【小大由之】1-14、【敏于事慎于言】1-15、【贫而乐道】1-16、【精益求精】1-17、【告往知来】《为政篇第二》2-1、【众星拱北】2-2、【北辰星拱】2-3、【一言以蔽之】2-4、【三十而立】2-5、【而立之年】2-6、【不惑之年】2-7、【知命之年】2-8、【耳顺之年】2-9、【从心所欲】2-10、【犬马之养】2-11、【因材施教】2-12、【温故知新】2-13、【君子不器】2-14、【周而不比】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6、【异端邪说】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18、【多闻阙疑】2-19、【言寡尤,行寡悔】2-20、【举直措枉】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22、【见义勇为】《八佾篇第三》3-1、【是可忍,孰不可忍】3-2、【杞宋无征】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3-4、【告(gù)朔饩(xì)羊】3-5、【爱礼存羊】3-6、【乐而不淫】3-7、【哀而不伤】3-8、【成事不说】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3-10、【尽美尽善】《里仁篇第四》4-1、【里仁为美】4-2、【造次颠沛】4-3、【观过知仁】4-4、【朝闻夕死】4-5、【恶衣恶食】4-6、【无适无莫】4-7、【一以贯之】4-8、【见贤思齐】4-9、【游必有方】4-1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4-11、【讷言敏行】《公冶长篇第五》5-1、【瑚琏之器】5-2、【闻一知二】5-3、【闻一知十】5-4、【朽木不可雕】5-5、【朽木粪土】5-6、【听其言而观其行】5-7、【敏而好学】5-8、【不耻下问】5-9、【善与人交】5-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5-11、【愚不可及】5-12、【斐然成章】5-13、【不念旧恶】5-14、【安老怀少】5-15、【计过自讼】《雍也篇第六》6-1、【行不贰过】6-2、【迁怒于人】6-3、【肥马轻裘】【乘肥衣轻】6-4、【周急济贫】【周贫济老】6-5、【犁生骍角】6-6、【一箪一瓢】6-7、【箪食瓢饮】6-8、【陋巷箪瓢】6-9、【不改其乐】6-10、【不堪其忧】6-11、【行不由径】6-12、【祝鮀之佞】6-13、【文质彬彬】6-14、【敬而远之】6-15、【先难后获】6-16、【乐山乐水】6-17、【从井救人】6-18、【博文约礼】6-19、【中庸之道】6-20、【博施济众】6-21、【立人达人】6-22、【能近取譬】《述而篇第七》7-1、【述而不作】7-2、【信而好古】7-3、【爱素好古】7-4、【学而不厌】7-5、【诲人不倦】7-6、【不愤不启】7-7、【不悱不发】7-8、【举一反三】7-9、【一举三反】7-10、【一隅三反】7-11、【用行舍藏】7-12、【一虎不河】7-13、【暴虎冯河】7-14、【死而无悔】7-15、【临事而惧】7-16、【执鞭随蹬】7-17、【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7-18、【求仁得仁】7-19、【饮水曲肱】7-20、【饭蔬饮水】7-21、【曲肱而枕】7-22、【乐在其中】7-23、【富贵浮云】7-24、【发愤忘食】7-25、【乐以忘忧】7-26、【不知老之将至】7-27、【生而知之】7-28、【怪力乱神】7-29、【三人行必有我师】7-30、【择善而从】《泰伯篇第八》8-1、【战战兢兢】8-2、【如临深渊】8-3、【如履薄冰】8-4、【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5、【犯而不校】8-6、【六尺之孤】8-7、【托孤寄命】8-8、【任重道远】8-9、【死而后已】8-10、【笃信好学】8-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8-13、【巍巍荡荡】8-14、【卑宫菲食】《子罕篇第九》9-1、【斯文扫地】9-2、【空空如也】9-3、【仰之弥高】9-4、【循循善诱】9-5、【欲罢不能】9-6、【韫椟而藏】9-7、【待贾而沽】【待价而沽】”9-8、【善贾而沽】9-9、【衒(zuì)玉自售】9-10、【逝者如斯】9-11、【不舍昼夜】9-12、【为山止篑】9-13、【苗而不秀】9-14、【秀而不实】9-15、【后生可畏】9-16、【年富力强】9-17、【知过必改】9-18、【不忮不求】9-19、【松柏后凋】9-20、【岁寒松柏】9-21、【岁寒知松柏】9-22、【勇者不惧】《乡党篇第十》10-1、【侃侃而谈】10-2、【侃侃訚訚(yín)】10-3、【鞠躬屏气】10-4、【敛容屏气】10-5、【屏气凝神】10-6、【屏声敛息】10-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0-8、【适可而止】《先进篇第十一》11-1、【三复白圭】11-2、【三复斯言】11-3、【不得其死】11-4、【一仍旧贯】11-5、【言必有中】11-6、【登堂入室】【升堂入室】11-7、【过犹不及】11-8、【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11-9、【理屈词穷】11-10、【一日之长】11-11、【有勇知方】11-12、【春风沂水】11-13、【沂水弦歌】11-14、【沂水舞雩(yú)】《颜渊篇第十二》12-1、【克己复礼】1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3、【内省不疚】12-4、【司马牛之叹】12-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2-6、【恭而有礼】12-7、【四海之内皆兄弟】12-8、【浸润之谮】12-9、【足食足兵】12-10、【必不得已】12-1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2-12、【驷不及舌】12-1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12-14、【片言折狱】12-15、【成人之美】12-16、【风行草偃】12-17、【化若偃草】12-18、【察言观色】12-19、【一朝之忿】12-20、【以文会友】《子路篇第十三》13-1、【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13-2、【手足无措】【无所措手足】13-3、【鲁卫之政】13-4、【胜残去杀】13-5、【一言兴邦】13-6、【一言丧邦】13-7、【近悦远来】13-8、【悦近来远】13-9、【迩安远至】13-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13-11、【父为子隐】13-12、【子为父隐】13-13、【言必信,行必果】13-14、【斗筲之人】13-15、【斗筲之器】13-16、【和而不同】13-17、【刚毅木讷】《宪问篇第十四》14-1、【危言危行】14-2、【没齿无怨】14-3、【见危授命】14-4、【谲而不正】14-5、【一匡天下】14-6、【披发左衽(rèn)】14-7、【匹夫匹妇】14-8、【匹夫沟渎】14-9、【匹夫小谅】14-10、【文子同升】14-11、【大言不惭】14-12、【思不出位】14-13、【夫子自道】14-14、【以德报怨】14-15、【以直报怨】14-16、【以德报德】14-17、【怨天尤人】14-18、【循序渐进】14-19、【下学上达】14-20、【知其不可而为之】14-21、【深厉浅揭】14-22、【老而不死】《卫灵公篇第十五》15-1、【在陈之厄】15-2、【君子固穷】15-3、【无为而治】15-4、【参前倚衡】15-5、【志士仁人】15-6、【求生害仁】15-7、【杀身成仁】15-8、【成仁取义】【取义成仁】1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1、【言不及义】15-12、【好行小慧】15-13、【群而不党】15-14、【以言举人】15-15、【以人废言】【因人废言】15-16、【不以人废言】15-17、【直道而行】15-18、【小不忍则乱大谋】15-19、【众好众恶】15-20、【当仁不让】15-21、【敬事后食】15-22、【有教无类】15-23、【道不相谋】15-24、【不相为谋】《季氏篇第十六》16-1、【陈力就列】16-2、【持危扶颠】16-3、【开柙出虎】16-4、【玉毁椟中】16-5、【龟玉毁椟】16-6、【既来之,则安之】16-7、【分崩离析】16-8、【大动干戈】16-9、【祸起萧墙】16-10、【事在萧墙】16-11、【直谅多闻】16-12、【在色之戒】16-13、【血气方刚】16-14、【困而不学】16-15、【隐居求志】16-16、【求志达道】16-17、【过庭之训】16-18、【诗礼之训】《阳货篇第十七》17-1、【怀宝迷邦】17-2、【岁不我与】17-3、【时不我与】17-4、【割鸡焉用牛刀】17-5、【磨而不磷】17-6、【涅而不缁】17-7、【不磷不缁】17-8、【磨而不磷,涅而不缁】17-9、【色厉内荏】17-10、【穿窬之盗】17-11、【匏(páo)瓜空悬】17-12、【道听涂说】17-13、【患得患失】17-14、【无所不至】17-15、【恶紫夺朱】17-16、【以紫乱朱】【以紫为朱】17-17、【免怀之岁】17-18、【饱食终日】17-19、【无所用心】17-20、【博弈犹贤】17-21、【居下讪上】《微子篇第十八》18-1、【枉道事人】18-2、【父母之邦】18-3、【季孟之间】18-4、【来者可追】18-5、【不敢问津】18-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8-7、【降志辱身】18-8、【无可无不可】《子张篇第十九》19-1、【见危致命】19-2、【文过饰非】19-3、【即温听厉】19-4、【小德出入】19-5、【有始有终】19-6、【有始有卒】19-7、【学而优则仕】19-8、【恶居下流】19-9、【文武之道】19-10、【学无常师】19-11、【赐墙及肩】19-12、【门墙桃李】19-13、【生荣死哀】《尧曰篇第二十》20-1、【存亡继绝】【继绝存亡】20-2、【惠而不费】20-3、【望而生畏】20-4、【不教而杀】【不教而诛】。

《论语》中的成语整理

《论语》中的成语整理

《论语》中的成语整理一、《学而》篇1不亦乐乎释义:乎: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不是很愉快吗?“不亦”即“不是”,表示反问的副词,解释时不要加上“也”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

2犯上作乱释义: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实这个成语最早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4行有余力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指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5贤贤易色原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6言而有信原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释义: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7慎终追远或追远慎终原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义:现多采用宋儒释义即: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8温良恭俭让原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9小大由之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10食无求饱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11敏于事,慎于言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释义: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释义:贫而无谄: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而无骄: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而好礼: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13告往知来原文:“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释义: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14千乘之国;节用爱民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1. 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2. 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3. 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 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5. 匹夫不可夺志: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自《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 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出自《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7. 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自《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已:停止。

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 非礼勿视:不合符礼教的文字不能看。

出自《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意思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意思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意思《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下面是店铺网小编带来的出自论语的成语及意思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意思推荐1)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2) 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3)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 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 文过饰非《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6)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7) 温故知新《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8) 杀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9)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 慎终追远《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 无所不至《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2) 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3) 天道酬勤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天”指“上天”,“道”指“主张”,“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勤”为“勤劳”。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1. 不言而喻2. 以身作则3. 不敢越雷池半步4. 掩耳盗铃5. 轻举妄动6. 明哲保身7. 必由之路8. 因人而异9. 养生之道10. 得过且过11. 放之四海而皆准12. 知难而进13. 一日千里14. 知错就改15. 有始有终16. 学而时习之17. 富贵不能淫18. 忘恩负义19. 随波逐流20. 心灵手巧2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2. 情深意重23. 面不改色24. 口是心非25. 先发制人26. 盲人摸象27. 循循善诱28. 名利双收29. 百折不挠30. 同舟共济31. 获得更多32. 行于无声33. 善有善报34. 识时务者为俊杰35. 纸上谈兵36. 拾人牙慧37. 循序渐进38. 金玉良言39. 人心难测40. 纷繁复杂41. 怒发冲冠42. 美中不足43. 落花流水44. 入木三分45. 安土重迁46. 敬老尊贤47. 神秘莫测48. 高瞻远瞩49. 巧夺天工50. 饮水思源51. 碎石穿云52. 将心比心53. 古今中外54. 漫不经心55. 步步为营56. 立锥之地57. 软硬兼施58. 勇往直前59. 人定胜天60. 知音难觅61. 打草惊蛇62. 人云亦云63. 守口如瓶64. 得意忘形65. 憎人富贵66. 道不同不相为谋67. 藤萝绕树68. 心有余而力不足69. 相濡以沫70. 自欺欺人71. 随遇而安72. 以小见大73. 借花献佛74. 日新月异75. 束手无策76. 明日复明日77. 反复无常78. 亡羊补牢79. 兢兢业业80. 识途老马81. 绿叶成荫82. 手不释卷83. 一刀两断84. 乱七八糟85. 耐人寻味86. 合二为一87. 不落俗套88. 好逸恶劳89. 量力而行90. 知足常乐91. 安居乐业92. 辞旧迎新93. 改过自新94. 盛况空前95. 浅尝辄止96. 奋发向上97. 千姿百态98. 不问青红皂白99. 心慌意乱100. 披荆斩棘。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A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1【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很多,例如:
1、朝闻夕死: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早晨明白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

2、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3、听其言而观其行:出自《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意思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4、中道而废:出自《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意思是中途而废,半途而放弃。

5、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文和质配合适当,才是君子。

6、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效仿;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内省自己。

7、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

8、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饮。

形容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9、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0、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中出现的成语(240个)0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中出现的成语(240个)01

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源自《论语》的成语

源自《论语》的成语

源自《论语》的成语源自《论语》的成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的句子,我们张口就能来,可你知道吗,我们如此熟悉的《论语》其实还是一个成语高产地,有哪些你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出自《论语》呢?今天岳麓君就为大家盘点一番。

1、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释义】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

2、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释义】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3、不耻下问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释义】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4、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5、举一反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释义】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也说一隅三反。

6、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释义】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7、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释义】祸乱发生在家里,泛指内部发生祸乱。

8、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贡》)【释义】等待有好价钱才出售。

旧时比喻等待时机出来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

9、欲速不达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释义】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0、见贤思齐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释义】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11、择善而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请参考!出自论语的成语1. 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

(《学而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从来没有这种人。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而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篇》)释:三十岁时能确立自己立足的事业,四十岁时,对很多事情不再迷惘、困惑;五十岁时,知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生命运。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释:这种事情也能够忍受的话,还有不能忍的事吗?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的事不便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劝解,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而且好极。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与做人的本质,相匹配,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以敬拜的态度对待鬼神,但保持应有的距离,这可以说是聪明的做法。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只知道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不懂得以智取胜,这样死都不知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论语的173个成语一:《学而》篇(16个)1.1.1 学而时习之《新成》P5041.1.2 不亦乐乎《成》P671.2.3 犯上作乱《成》P1761.3.4 巧言令色《成》P478 (重出,参后5.25)1.4.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P806 (朱熹批注)1.6.6 行有余力《新成》P4961.7.7 言而有信《成》P7271.8.8 知过必改《新成》P591 (此篇与后篇9.25重出)1.9.9 慎终追远《新成》P3801.10.10 过化存神《成》P2411.10.11 温良谦恭让《新成》P457 (朱熹批注;另见<孟子.尽心上>) 1.12.12 小大由之《成》P6951.14.13 贫而乐道《新成》P3061.15.14 切磋琢磨《成》P479 (原句出于<诗经.卫风.淇澳>)1.15.15 精益求精《成》P327 (朱熹批注)1.15.16 告往知来《新成》P148二:《为政》篇(15个)2.1.1 北辰星拱《新成》P182.1.2 众星拱北《新成》P6022.2.3 一言以蔽之《成》P7682.4.4 而立之年《新成》P1152.4.5 不惑之年《成》P512.4.6 知命之年《成》P8382.4.7 从心所欲《成》P1172.5.8 因材施教《成》P789 (朱熹批注;另参后6.21也为朱熹批注) 2.11.9 温故知新《成》P6542.14.10 周而不比《成》P8542.11.11 比而不周《成》P302.16.12 异端邪说《新成》P5482.19.13 举直错枉《成》P335 (与<颜渊>篇12.22中同出)2.22.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新成》P3442,24.15 见义勇为《成》P304三:《八佾》篇(9个)3.1.1 是可忍,孰不可忍《新成》P3963.9.2 杞宋无征《成》P4623.11.3 了如指掌《新成》P2543.16.4 力不同科《成》P3653.17.5 告朔饩羊《成》P2283.20.6 乐而不淫《成》P3363.21.7 成事不说《成》P953.21.8 既往不咎《成》P2923.25.9 尽善尽美《成》P322四:《里仁》篇(13个)4.5.1 颠沛流离《成》P146 (也作流离颠沛,参〈成〉P379) 4.6.2 心有余而力不足《新成》P4924.7.3 观过知仁《成》P232 (另参<新成>P160)4.8.4 朝闻夕死《成》P8314.9.5 恶衣恶食《成》P167 (另参<新成>P115)4.15.6 一以贯之《成》P7694.17.7 见贤思齐《成》P3034.17.8 反躬自省《新成》P1214.18.9 劳而不怨《成》P357 (参后<尧曰>篇-2,相同,以后不再出) 4.19.10 父母在,不远游《新成》P1314.19.11 游必有方《新成》P5604.20.12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成》P7704.24.13 讷言敏行《新成》P291五:《公治长》篇(8个)5.10.1 朽木不雕《成》P7145.10.2 朽木粪土《成》P7145.15.3 不耻下问《成》P475.17.4 善与人交《新成》P3725.20.5 三思而行《成》P5315.21.6 愚不可及《成》P8095.23.7 不念旧恶《成》P585.24.8 掠美市恩《成》P391 (朱熹批注)六:《雍也》篇(16个)6.3.1 迁怒与人《新成》P3216.4.2 裘马轻肥《新成》P3376.11.3 一箪一瓢《成》P7476.11.5 泰然处之《新成》P416 (朱熹批注)6.11.6 处之泰然《成》P1066.12.7 中道而废《新成》P5996.14.8 行不由径《新成》P4956.18.9 文质彬彬《成》P6566.22.10 敬而远之《成》P3296.22.1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P606.22.12 先难后获《成》P6856.22.13 乐山乐水《成》P7406.26.14 从井救人《成》P1166.29.15 中庸之道《新成》P5996.30.16 能近取譬《成》P429七:《述而》篇(19个)7.1.1 述而不作《成》P5807.1.2 信而好古《新成》P4947.2.3 学而不厌《成》P7197.2.4 诲人不倦《成》P277 (后7.34同出,不重复) 7.8.5 举一反三《成》P3357.8.6 一偶三反《成》P7697.11.7 用行舍藏《成》P7997.11.8 暴虎冯河《成》P25 (原出<诗经.小雅.小旻>) 7.11.9 死而无悔《新成》P4087.11.10 临事而惧《新成》P2547.14.11 不知肉味《新成》P477.15.12 求仁得仁《成》P4957.16.13 富贵浮云《成》P2037.19.14 发奋忘食《成》P1717.19.15 乐以忘忧《新成》P2467.20.16 生而知之《新成》P3817.20.17 怪力乱神《新成》P1597.22.18 三人行必有我师《成》P5307.22.19 择善而从《成》P824八:《泰伯》篇(12个)8.3.1 战战兢兢《成》P827 (原出<诗经.小雅.小旻>) 8.3.2 临深履薄《成》P375 (原出<诗经.小雅.小旻>)8.6.4 六尺之孤《成》P3808.6.5 大节不夺《新成》P878.7.6 任重道远《成》P5138.7.7 身体力行《成》P5488.7.8 一息尚存《新成》P5348.7.9 死而后以《成》P5858.9.10 家喻户晓《成》P2958.13.11 守死善道《成》P5758.14.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成》P68 (另参14.26,同出)九:《子罕》篇(17个)9.5.1 斯文扫地《新成》P407 (另参<成>P588,成语相同而出处不同)9.8.2 空空如也《成》P3469.11.3 循循善诱《成》P7229.11.4 欲罢不能《成》P8139.13.5 善贾(价)而沽《成》P5409.14.6 待价而沽《成》P1319.17.7 逝者如斯《新成》P3969.17.8 川流不息《成》P1089.17.9 不舍昼夜《新成》P419.19.10 积少成多《成》P285 (朱熹批注,原出<尚书>)9.22.11 苗而不秀《成》P4079.22.12 秀而不食《成》P7159.23.13 后生可畏《成》P2609.23.14 年富力强《成》P431 (朱熹批注)9.26.15 匹夫不可夺志《成》P4469.28.16 岁寒松柏《成》P5979.29.17 勇者不惧《新成》P558十:《乡党》篇(4个)10.0.1 待人接物《成》P131 (朱熹对<乡党>篇的评价批注,故编为10.0.1) 10.2.2 侃侃而谈《成》P34110.8.3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新成》P39010.8.4 适可而止《成》P572十一:《先进》篇(9个)11.14.1 一仍旧贯《成》P76011.15.3 升堂入室《成》P552 (另参“登堂入室”〈成〉P142) 11.16.4 有过之而无不及《新成》P56111.16.5 过犹不及《成》P24211.17.6 鸣鼓而攻之《成》P416 (也作“群起而攻之”,<成>P502) 11.25.7 理屈词穷《成》P364 (朱熹批注)11.26.8 一日之长《新成》P53111.26.9 舍己为人《成》P545 (朱熹批注)十二:《颜渊》篇(16个)12.1.1 克己复礼《成》P34412.2.2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成》P29112.4.3 内省不疚《成》P42912.5.4 死生有命《成》P58912.5.5 四海之内皆兄弟《成》P59012.7.6 足食足兵《新成》P61612.7.7 必不得已《成》P3112.8.8 驷不及舌《成》P59212.8.9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新成》P53512.9.10 通力合作《成》P621 (朱熹批注)12.12.11 片言折狱《成》P44812.16.12 成人之美《成》P9212.19.13 草偃风从《成》P7912.19.14 风行草偃《成》P19012.20.15 察言观色《成》P8112.24.16 以文会友《成》P782十三:《子路》篇(10个)13.3.1 名正言顺《成》P41213.7.2 鲁卫之政《成》P38413.15.3 一言兴邦《成》P76813.15.4 一言丧邦《成》P76713.16.5 近悦远来《成》P323 (另同“悦近来远”,<成>P819)13.20.6 行已有耻《新成》P49613.20.7 言必信,行必果《成》P72613.20.8 斗箾之器《成》P15513.23.9 和而不同《成》P25313.27.10 刚毅木讷《新成》P145十四:《宪问》篇(18个)14.3.1 危言危行《新成》P45114.7.2 禽犊之爱《成》P481 (朱熹批注;另参〈成〉P572舐犊情深,舐犊之爱、舐犊之私)14.12.3 见利思义《成》P30214.12.4 见危授命《成》P30314.16.5 忍心害理《成》P512 (朱熹批注)14.17.6 匹夫匹妇《成》P44614.20.7 大言不惭《成》P129 (朱熹批注)14.26.8 思不出位《成》P58914.32.9 栖栖惶惶《成》P67714.34.10 以德报怨《成》P77714.34.11 以直报怨《成》P78414.34.12 以德报德《成》P77714.35.13 怨天尤人《成》P81714.35.14 循序渐进《成》P722 (朱熹批注)14.38.15 知其不可而为之《成》P83914.39.16 硁硁之愚《新成》P23514.39.17 深厉浅揭《成》P549 (原出<诗经.邶风.匏有枯叶)?14.42.18 如斯而已《成》P578十五:《卫灵公》篇(22个)15.2.1 在陈之厄《成》P8215.2.2 穷斯滥已《成》P49215.5.3 无为而治《成》P46715.9.4 成仁取义《成》P9215.9.5 杀身成仁《成》P53715.9.6 志士仁人《成》P84615.10.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P21715.12.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成》P50915.17.9 言不及义《成》P72715.17.10 好行小惠《成》P25015.21.11 求人不如求己《新成》P33715.22.12 群而不党《新成》P34115.23.13 不以人废言《成》P6615.23.14 以人废言《成》P78015.23.15 因人废言《成》P79015.25.16 直道而行《成》P84115.27.17 小不忍则乱大谋《成》P69515.34.18 大受小知《成》P12815.36.19 当仁不让《成》P13515.39.20 有教无类《成》P50315.40.21 道不同不相为谋《成》P13815.40.22 不相为谋《新成》P44十六:《季氏》篇(8个)16.1.1 社稷之臣《新成》P37616.1.2 危而不持《新成》P45116.1.3 虎兕出柙《成》P26516.1.4 既来之则安之《成》P29216.1.5 祸起萧墙《成》P28116.1.6 衅起萧墙《成》P70716.4.7 和颜悦色《新成》P17216.7.8 血气方刚《成》P721十七:《阳货》篇(14个)17.1.1 时不我与《成》P56317.4.2 割鸡焉用牛刀《成》P213 (另参<成>P536“杀鸡焉用牛刀”)17.7.3 涅而不缁《成》P43317.7.4 匏瓜悬空《新成》P30117.10.5 面墙而立《成》P40617.12.6 色厉内荏《成》P53517.13.7 同流合污《成》P622 (朱熹批注)17.14.8 道听途说《成》P13917.15.9 患得患失《成》P27117.15.10 无所不至《新成》P46617.15.11 吮痈舔痔《成》P58417.18.12 恶紫夺朱《成》P67617.22.13 饱食终日《成》P2217.22.14 无所用心《成》P668十八:《微子》篇(7个)18.2.1 父母之邦《成》P20118.2.2 枉道事人《新成》P44918.5.3 来者可追《新成》P24118.7.4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新成》P591 18.8.5 降志辱身《成》P30718.8.6 无可无不可《成》P66518.10.7 故旧不弃《新成》P157十九:《子张》(5个)19.6.1 博学笃志《成》P4419.8.2 文过饰非《新成》P45719.12.3 有始有终《新成》P56319.13.4 学而优则仕《新成》P50419.25.5 生死荣哀《成》P554二十:《尧曰》(4个)20.1.1 兴灭继绝《成》P70720.2.2 惠而不费《成》P27720.2.3 望而畏之《新成》P45020.2.4 不教而诛《成》P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