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现今美术教育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重技能训练发展到以宽松游戏式教育为主。陶行知先生说:“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刺激起潜在每个幼小心灵中的冲动,学生就会在活动中充满对艺术创造的欲望,那么艺术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作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一、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的教学模式

在观念的革新中,要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传统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很多美术教师因为专业的特点,在以往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都会在不自觉中形成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虽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自己陷入了条框之中,易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长时间的固定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感到美术的专业性很强,非常难且很枯燥,使他们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小学一、二年级对美术最感兴趣,到了三、四年级随着技术上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到了五、六年级有很多学生不愿意配合老师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了。究其原因,我们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讲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从形式上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回忆工作的这许多年,因为注重教给学生技巧,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结果学生只会摹仿,没有自己的想法,更谈不上创新。自新课改以来,我是在改变着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探求,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开始,重新开始定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之路,我知道随着小学生绘画水平的逐步提高,学生

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都不尽相同,作画自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与形式。这些都是具有艺术个性和才能的显现,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创造性萌芽,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方法。我在教学《闪光的烟花》一课时,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在临摹课本或老师的范画,画面所表现的内容也都大同小异。而有一个男同学表现的内容是:在国庆节那天,天空烟花绽放,画面上他画的自己手握钢枪,巍然而立,还在画面上写了:我长大了,要保卫祖国!作业很突出,我就把他的画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强调他善于独立思考,不模仿课本,不模仿老师,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这个学生增强了信念,又调动了全体同学在画画时独立思考、展示自己特色的积极性。在教学《乘上列车去画画》一课时,我尽量少地去要求学生该怎样怎样画,而是掌握时机,及时触动学生的创造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以教材为中心,以临摹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主观意向及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的局面,学生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式学习。这种方式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做过多次研究调查,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相比较,中国学生的智商并不差,差的是动手能力。原因就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形成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尝试的目标。

(一)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我们在想象画、记忆画的教学中,常常会见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乐趣,对事物缺乏兴趣。因此,在创作画时

脑子一片空白无从画起,只能从书本上临摹学生作品。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照理说不管哪个阶段的儿童,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已经储存了不少的直接经验,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存。作为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在教学《泡泡飞呀飞》(想象画)一课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都有吹泡泡的经历,这是他们童年的美好记忆。但到了课堂上,很多小朋友就难以下手了,画出来的画面要么过于简单,缺乏想象;要么画面看似丰富,但缺乏童趣。基于这个原因,我利用小朋友爱听故事的心理进行启发引导,这是激活记忆和兴趣的一个极好方法,但这个故事一定要师生共同完成。我带领学生进行吹泡泡比赛,然后再编讲故事《泡泡历险记》,先讲一段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继编故事,如有不同想法,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讲到有趣的地方,请小朋友到前面完成画面。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此时他们的记忆被激活了,想象丰富了,再让他们画泡泡飞呀飞就显得急不可待了。当然他们拿出的作品也充满想象力,富有童趣了。同时也不断地鼓励他们在节假日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积累更多的直接经验,在生活中培养实践能力。

(二)知识和技能的难度要求适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其一定要喝水。”几乎每个教师面对学习有问题的学生时都会想到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这说明即使有好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充分保证每个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因为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动手能力相对弱一些。当后者在作画或完成某一项制作时,他们所做的努力没有得到成功,他们便失去了再去实践的信心,而相反如果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太熟悉或太容易,他们也有可能会不屑一顾,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要非常清楚每个学生的能力。我们可以观察课堂中的学生。每个课堂都是不同的,因为它是由不同性格需求和能力的学生所组成的,有些同学可能想承担更多的责任;有些学生也许想更自立;有些学生想和同伴合作;一些学生需要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来处理难题;其他学生也许对这一问题根本不感兴趣。对于这些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首先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应该要有层次,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提出挑战性目标,对能力弱的学生相对布置些容易的作业;其次学习组织形式要灵活,可以单个独立完成,可以自由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