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辩 伪
2、牟利求名 、 我国的古代典籍,从秦始皇焚书之后,屡遭厄运。每 一次战乱,天府藏书必遭一次浩劫,焚毁散失所剩无 几。每一朝代更替,统治者便极力搜求古籍,甚至高 价购求,厚禄赏赐。 如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令人竭力搜集和抄写古典书 籍,并设太史令记史撰书;汉成帝使陈农求遗书于天 下;隋开皇三年,牛弘表请访求异本;唐太宗贞观年 间,魏征及令狐德棻请购散逸之书。想方设法讲求典 籍,以恢复补充内府中秘,在中国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由于书籍散佚严重,又急于补充而不能严格鉴别,于 是给求名牟利之徒以可乘之机。失书一次,便塞进伪 书一批。
4、学术斗争的需要 、 古代有些人为了建立一种学说,或者提出一个观点, 古代有些人为了建立一种学说,或者提出一个观点,觉得学术 上的论辨,单凭口舌难以取胜, 上的论辨,单凭口舌难以取胜,便想方设法伪造一些著作为自 己的见解张目。 己的见解张目。 为争胜而造假,起于西汉刘歆。在今古文之争中, 为争胜而造假,起于西汉刘歆。在今古文之争中,他立足古文 与今文家相峙。恐难取胜,就假造《周礼》 家,与今文家相峙。恐难取胜,就假造《周礼》,并对其余各 多所改窜。如东汉变乱之际的郑玄、 经,多所改窜。如东汉变乱之际的郑玄、王肃两人学术主张不 当时被称为大经师的郑氏经学支配天下, 同。当时被称为大经师的郑氏经学支配天下,其群经注说盛行 于世。而王肃继贾逵、马融之学,独树一帜, 于世。而王肃继贾逵、马融之学,独树一帜,向郑氏的经学挑 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有说服力,便不择手段地伪造《 战。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有说服力,便不择手段地伪造《孔子家 一书,并亲自作注。王肃在自序中说: 语》一书,并亲自作注。王肃在自序中说:“郑氏学行五十载 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 矣,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 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 之。孔子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 顷还家,方取以来。与予所论,有若重规迭矩;而恐其将绝, 顷还家,方取以来。与予所论,有若重规迭矩;而恐其将绝, 故特为解,以贻后世之君子。 王肃说得很明白: 故特为解,以贻后世之君子。”王肃说得很明白:他的主张与 家语》之说相符,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 《家语》之说相符,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而郑氏的经学 理据不足,应以《家语》取代。 理据不足,应以《家语》取代。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文化巨人,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着名导师。
在本世纪初的疑古辨伪运动中,梁启超尽管承认自己不如胡适、钱玄同“疑古最勇,辨伪最力”, [1]但就古书辨伪方法而论,他的论述最为系统、详密,最具代表性而又影响最大。
如张心澂着《伪书通考》,其《总论》部分即多本梁说。
特别是论“辨伪的方法”,主体部分即梁氏之说。
谢国桢的《史料学概论》、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吴枫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王余光的《中国历史文献学》等书,在论辨别伪书的方法时,皆采梁氏说以为代表,皆奉梁氏说为圭臬。
对梁氏所揭示的辨伪方法,余嘉锡早在30年代就有异议,其说主要见于《古书通例》一书,可惜并未为世人所重。
70年代以来,随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竹简、阜阳竹简、定县八角廊竹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竹简、荆门楚简等大批地下材料的相继出土,学者们开始发现,疑古辨伪运动固然在史观上有其积极意义,但也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许多的“伪书”并不伪。
80年代后期以来,时贤对疑古辨伪造成的冤假错案更开始进行深层的反思,李学勤先生的《对古书的反思》、李零先生的《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可谓代表。
平反疑古辨伪所造成的冤假错案必须反省造成这些冤假错案的理论依据,而梁启超所揭示的辨伪方法作为判定古书真伪的标准,理应成为我们反省的首选。
梁启超关于辨伪方法的系统性论述首见于《中国历史研究法》,该书系梁先生1921年秋在南开大学所作讲演之讲稿,同年11、12月《改造》杂志第4卷3、4号揭载部分,1922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
在该书第五章《史料之搜集与鉴别》中,梁先生提出12条“鉴别伪书之公例,作自己研究标准焉”。
1924年春,梁先生着《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此“本清华讲义中一部分”,后发表于《东方》杂志第21卷12、13、15至18号,并收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在其第四节《辨伪书》中梁先生总结出清儒辨伪的6条“重要方法”。
辨伪的概念和意义
什么是伪书?辨识伪书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是伪书伪书是指后世作为称古之书,或托古圣之名,或作离奇之序,或改易书名,或变更撰者等种种形式而出现的书籍,统称为伪书。
而所谓辨伪,就是对伪书的辨识和鉴别。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原序中指出:“造伪书者,古今代岀其人,故伪书滋多于世。
学者于此,真伪莫辨,而尚可谓之读书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读书第一义也。
”在保存流传至今的古医籍中,有真伪相掺、时代向混着,如果不能加以鉴别真伪,则读书难览途径,校勘难着善本,引用难取真材,整理难定取舍,研究南明是非。
这就需要通过查稽史料,详加考订,明确期数的著作者、著作时代、著作内容等是否与当时的历史时代相符,以去伪存真,从而确定其文献价值。
伪书的考辨方法考辨伪书应包括书名、撰者(即原创者、修订者、校注者)、序跋、刊行者的真伪。
如系出土医书,还应考证墓葬年代、抄录时代;如系辑合之类书、丛书、还应考证其每类、每卷版本的真伪。
此“公例”较前述考核伪书八法更加具体和周密,在辨伪运用时即可综合应用,又可单例分析。
但应用于中医古籍的鉴别辨伪时,还要与中医书籍之具体情况相结合,兹概括如下:1.查阅历代书目及书刊考核文献:历代书目,包括公私书目。
如某一部书,前代公私书目均为有著录,而在某一时期突然出现者,就有可能是伪书;如在某一时代书目已注明佚失,其后书目亦不复著录,而又突然间发现者,若非有出于地下发掘或自国外发现等来历可查,可能是伪书。
例如,《神农本草经》一书,《汉书·艺文志》中未有著录,而在梁《七录》和《隋书·经籍志》中始有记载。
有的是前代书目有所著录,但其后的书目中未再著有,而忽然出现于某一时代,但其篇数和内容与旧本不尽相同的,就有可能是伪书;如果内容与原书相同而篇数卷数不尽相同,则不宜断其为伪。
辨伪时,要充分利用有关目录书和辨伪专著,如《伪书通考》、《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四部正讹》等。
在查阅书目著录时,要注意书名、作者、版本及其流传情况;对同书异名和异书同名的情况亦应注意,可查阅《同书异名通检》。
讲座8-3字画辨伪的基本知识
声音8-3-11
依据幅式和装潢辨别真伪:
书画作品的幅式和装潢也有其时代特征。书画的幅式主要有卷、轴、屏 条、册页、团扇、折扇、对联等。不同的幅式出现并流行于不同的时间, 不符合幅式的时代特征,就有问题。例如,对联出现于明末,清代乾隆 以后开始流行,如果出现一副署有宋元人名款的对联,不用看也能断定 其必伪无疑。 装潢样式与所用的材料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用于装裱的绫、锦,各代 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形式不同时代也有出入,如果出现明显的 反常现象,就应提出疑问了。
声音8-3-9
依据他人题识和鉴藏印辨别真伪:
他人题识是指作者的同时代人或后人在作品本幅或作品前后所题的诗文 题跋、标题、引首、观款等。其内容包括对作品的评论、说明作者或作 品内容、鉴定真伪和年代、阐述创作过程和收藏关系、记载观赏的时间 等等。这对辨别字画真伪也有一定作用,故旧时古玩业习称为“帮手”。 一般来说,同时代人的题识可信度最高;后人题识,则距离作者年代较 近的,鉴定水平高且态度严肃的鉴赏家的评论可信度较高一些,反之则 差。至于伪作的“帮手”,大多是伪作书画的组成部分。 鉴藏印指历代鉴赏家、收藏家在其观赏或收藏过的书画作品上所盖的印 章。旧时,人们在使用鉴藏印时,态度一般是严肃的,因此,也可将鉴 藏印作为辨伪的一种依据。历史上,曾有一些鉴赏家、收藏家眼力特别 高,如明代的文徵明、清代的梁清标、安岐等,经他们盖过鉴藏印的作 品,多为真迹。此外,经历朝宫廷收藏过的作品,也大多为精品。
字画辨伪最主要的依据就是风格特征。风格特征的形成与特定的书画方 式、工具材料、思想文化、艺术崇尚有关,并表现在笔墨技法、形象和 字形、构图和章法、神韵气息等方面,具体辨识可从时代共性和作者个 性两个方面着眼。 笔墨是字画辨伪的首要依据,笔墨技法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 过程,每个时代都会形成一些基本特点,而书画家个人也会形成其独特 的笔墨形态。如果作品的笔墨特征与时代及作者个人不符,就有问题。 物体形象和字形、体势,也有时代和作者个人的特征,如人物的肥瘦、 脸形的长短等,真迹的物像和字形自然与时代和作者的个性特征相符。 构图和章法的风格特征也不可忽视。南宋马远、夏圭等人习用的“一 角”、“半边”的局部取景法,当然不可能出现在北宋的山水画中。 神韵气息是指书画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 等内在精神,高明的作伪者虽可在形式上做到乱真的程度,却不可能复 制出他人的内在精神。
文献学之考辨伪书的方法
• 至于古书中出现的称谓、专用名词以及某些特定的提法,往往是考辨真伪 最好的线索。
• 马叙伦《列子伪书考》指出:
• “《周穆王》篇记儒生治华子之疾,儒生之名,汉世所通行, 先秦未之闻 也。”
• 仅仅抓住“儒生”这一个名词,就把伪作《列子》的时代上限,限制在汉 代以后了。
• 先秦所用的韵和《广韵》有种种不同。如“为”、“离”今在“支”韵, 古在“歌”韵。《诗》《易》都不以“为”、“离”叶“支”。
• 集中所述时事,亦皆在南渡以后,这些都不是苏过所能接触到的。
• 清人编《四库全书》,发现南宋词人刘过(1154~1206年)《龙洲集》 所载之诗与此尽同,所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要》判断此书“盖作伪者因二人同名为过, 而抄出冒题为《斜川集》以渔利耳”。
• 从上述例子看来,凡作者时代和书的内容有明显出入,或作者传记根本未 载曾有此种著作,就有必要引起注意;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提出辨伪书的十二条公例: • 1.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徵引,而忽然出现者,什有九皆伪; • 2.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等
与旧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伪;
• 3.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 4.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 本题某人旧撰 为不确
• 如果发现书中所载事迹,明显在作者时代之后者,可断其书为伪,或者杂 有部分伪篇。
• (三)分析作品内容:
• 文字作品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书中所叙述的历史事实、典章制度, 以及所表现的学术思想、所采用的文体文法、所使用的词语、所表现的文 字风格,无不带有时代的特征,必须把这些因素纳入特定的时代范畴之中, 分析比较,找出其相符或矛盾,作为判断书籍真伪的参考。
古代识人之法辨伪法
古代识人之法辨伪法辨伪法辨伪,就要不单从言行来看人,而是要探求其行为动机。
本文列举了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表现,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看人就要看他的来龙去脉,不能单以言取信,以貌识人。
何谓观其所由,以辨依似?夫纯讦性违,不能公正。
依讦似直,以讦讦善,纯宕似流,不能通道。
依宕似通,行傲过节。
故曰,直者也讦,讦者亦讦,其讦则同,其所以为讦则异。
通者亦宕,宕者亦宕,其宕亦同,其所以为宕则异。
怎样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来确定他是否表里如一呢?如果仅以揭发别人的过失为目的来识别人,是违背常情的,这也不能做到公正待人的。
因此,当面揭发别人的过失,这种行为看起来很正直,实际上是在攻击好人。
如果完全放纵自己,这样看起来很自由,其实并不能使人进入正道。
因此完全放纵自己的举动,看起来很好,超脱潇洒,但实际上是行为傲慢,生活没节制。
所以说,正直的人会揭发别人的过失,专好揭发别人过失的人也爱斥责别人的过失,他们的斥责做法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斥责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潇洒通达的人放纵不羁,放荡的人也是同样,他们的行为相同,但放纵的原因却不一样。
然则何以别之?直而能温者,德也;直而好讦者,偏也;讦而不直者,依也;道而能节者,通也。
通而时过者,偏也;宕而不节者,依也。
偏之与依,志同质违,所谓似是而非也。
那么怎样才能区别他们的不同呢?性格温和的人,具有中庸的美德;性格正直却好揭发别人的过失的人,就有偏激的倾向;好攻击别人而自己又不正直的人,就是表里不一的人。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节制自己行为的人,就具有通达的性格。
通达得过了,就会放纵别人,这就有了错误的倾向了。
放纵而不节制自己的人,就是表里不一的人。
这种错位而导致的错误倾向和表里不一,其实他们的表现是一样的,但性质却是不同的,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表现。
是故轻诺,似烈而寡信。
多易,似能而无效。
进锐,似精而去速。
何者,似察而事烦。
讦施,似惠而无成。
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
亦有似非而是者。
辨伪学 简介
在国际学术界,“辨伪学”是针对“伪科学”进行辨别区分的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
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其主要标志是:在辨伪理论上,由过去传统的、较为零散的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辨伪方法上,由过去主要是乾嘉考据辨伪方法,逐渐加入了现代科学方法,包括考古学、社会学、逻辑学、计算机等等;在学科体系上,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简介杨绪敏,天津人民出版社回顾本世纪中国辨伪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中国辨伪学的构建时期;第二个时期,从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中国辨伪学缓慢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末,是中国辨伪学多元发展,成就突出的时期。
回顾和反思中国辨伪学在本世纪的历史轨迹,对辨伪学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辨伪学的构建从本世纪初到30年代末,是中国辨伪学的构建时期。
首先应该明确,辨伪与辨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辨伪是指对有真伪问题的事和物(在此主要是指有真伪问题的典籍)进行考察鉴别。
而辨伪学则是对辨伪的研究,包括对辨伪理论、辨伪方法、辨伪历史、辨伪成果等的研究,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辨伪学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初步形成时期。
辨伪理论的构建辨伪理论的奠基人是梁启超。
他于20年代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年)、《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7年)等著作。
这些著作不仅构建了新史学理论,也以求实求真的理性眼光,运用近代科学演绎、归纳等方法,构建了辨伪学理论。
在这三部书中,他对伪书的种类、作伪的原因、辨伪的意义、辨伪的方法、伪书的价值等等做了系统的阐述,进行了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总结。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他提出了辨伪书的12条标准,证真书的6条标准及辨伪事的7条标准。
辨伪学习材料
續宋編年資治通鑑十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舊本題朝散郎尚書禮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脩官李燾經進考宋史藝文志及燾本傳惟載所著續通鑑長編無此書之名蓋亦當時麻沙坊本因燾有續通鑑長編託其名以售欺也。
關尹子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舊本題周尹喜撰考漢志有關尹子九篇劉向列仙傳作關令子而隋志唐志皆不著錄則其佚久矣南宋時徐蕆子禮始得本於永嘉孫定家故宋濂諸子辨疑即定之所為然定為南宋人而墨莊漫錄載黃庭堅詩尋師訪道魚千里句已稱用關尹子語則其書未必出於定或唐五代閒方士解文章者所為也豐溪存槀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舊本題唐呂從慶撰其集歷代史志書目皆不著錄此本為乾隆庚申其裔孫積祚所刊稱其從叔高祖元進所手錄黃之雋邵泰儲大文皆為之序稱其湮沒八百年而始顯然其書晚出授受源流渺不可考越宋元明至今忽傳於世論者頗以為疑其詩如遊多寶寺之先供座佛歆村徑即景之長此樂清祁皆不似晚唐五代人語疑為贗鼎蓋亦有由矣觀象玩占五十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舊本題唐李淳風撰考舊唐書經籍志有淳風乙巳占十卷皇極曆一卷河西甲寅元曆一卷緝古算術四卷綴術五卷新唐書藝文志有淳風註周髀二卷註五經算術二卷註張邱建算術經三卷註海島算經一卷註五曹孫子等算經二十卷註甄鸞孫子算經三卷天文占一卷大象元文一卷乾坤祕奧七卷法象志七卷太白通運逆兆通代記圖一卷宋史·藝文志有淳風太陽太陰賦一卷日月氣象圖五卷上象二十八宿纂要訣一卷日行黃道圖一卷九州格子圖一卷陳振孫書錄解題有淳風玉曆通政經三卷尤袤遂初堂書目有淳風運元方道不載卷數錢曾讀書敏求記有淳風天文占書類要四卷乾坤變異錄四卷夫古書日亡而日少淳風之書獨愈遠而愈增其為術家依託大概可見矣。
將苑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舊本題漢諸葛亮撰考此書諸家不著錄至尤袤遂初堂書目乃載其名亦稱亮撰蓋偽書之晚出者又明焦竑經籍志更有亮心書六軍鏡心訣兵機法諸書益為依託蓋宋以來兵家之書多託於亮明以來術數之書多託於劉基委巷之談均無足與深辨者耳參同契章句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明楊慎稱或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參同契魏伯陽所著上中下三篇後序一篇徐景休箋註三篇後序一篇淳于叔通補遺三相類二篇後序一篇合為十一篇其說頗怪慎好偽託古書疑其造為古本攝生消息論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舊本題元邱處機撰此書皆言四時調攝之法其真出處機與否無可證驗考處機荅元太祖之問以節慾保躬無為清淨為要與此書頗相發明或有所受之亦未可知然曹溶學海類編所收偽本居十之九不能不連類疑之耳太清神鑑六卷永樂大典本舊本題後周王樸撰乃專論相法之書也考樸事周世宗為樞密使世宗用兵所向克捷樸之籌畫為多歐陽修新五代史稱樸為人明敏多材質非獨當世之務至於陰陽律法莫不通焉薛居正舊五代史亦謂樸多所該綜星緯聲律莫不畢殫然皆不言其善於相法且此書前有自序稱離林屋洞下山三載徧搜古今集成此書考樸家世東平入仕中朝遊蹟未嘗一至江左安得有隱居林屋山事其為依託無疑。
第六章 辨伪
一、伪书产生的原因
1、尊古 尊古贱今、借古人自重,是伪书产生的首要
原因。 《淮南子〃务修》:“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 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 说……”
2、争胜
门户之见,各守师法。 伪造古书来作为自己的依据。 曹魏时期王肃伪造《孔子家语》最具
代表性。
3、射利
统治者悬赏求书,书贾造伪牟利。
人后者,则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例:《越绝书》,《隋志》始著录,题
子贡撰;然其书既未见《汉志》,且书 中叙及汉以后建臵沿革;故知其书不惟 非子贡撰,且非汉时所有也。
(7)有部分伪则全书须慎重对待 “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
确凿有据,则对其书全体须慎加鉴别。”
(8)书中记事与事实相反 “书中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8、好事
如明代的丰坊,先后伪造子贡《诗传》、
申培《诗说》《楚梼杌》等书。先用篆 书写就,附以楷书作音注,以抒发自己 的才学而后快。 9、求名 以上数类多为己书托他人之名下,而 求名者则是盗窃他人之书占为己有。 如郭象窃向秀《庄子注》,何法盛窃郗 邵《晋中兴书》等等。
10、误题
有些古书本来没有署名作者,后 人认为它与古代某人有点关系,遂 题某人撰。
例:忽发现明钞本《慎子》一种,与今行之
《四库》本、《守山阁》本全异,与隋、唐 《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 所记篇数,无一相符,其流传之绪又绝无可考。
(3)今本来历不明
梁氏说:“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
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4)题某人旧撰不确 “其书流传之绪,从其他方面可以考见,
二、伪书的种类
1、全部伪 a根本就没有的书:《黄帝内经》 b书本身是否果真曾经存在都很成问题:
辨伪的含义、内容、伪书、方法
1含义:辨伪,是指为古籍或内容进行鉴别辨认,以区别其真伪的一种研究方法。
2辨伪工作的主要内容:①关于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考辨;②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
前者和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的关系较密切,后者则与校雠学及史学中的史料考辨工作相近。
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3伪书:含义、伪书种类与作伪原因。
(1)含义:中国的历史文献以及其它各类古籍中的书太多。
所谓“伪书”是指有些古书虽然署有作者之名,但是却根本不是此书的真正作者,而是他人冒名伪造的古代文献;也可以说,凡作者姓名或著作年代不可靠的古代文献,均可称之为伪书。
(2)伪书的种类: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提出了今将重要之伪书,已定案、未定案、全部伪、部分伪、人名伪、书名伪等,分别总括列表如下。
所录限于汉以前书,或托名汉以前书者;其术数、方技等书,虽托名汉以前者,亦不录其未定案者间附鄙见。
(甲)全部伪绝对决定者:《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
问题起自宋代,到清初完全解决,公认为魏王肃伪撰《古文考经孔安国传》。
伪撰人未定。
《孔子家语》及《孔丛子》。
乾隆中叶问题完全解决,公认为魏王肃伪撰。
《阴符经》《六韬》。
汉以后人伪撰。
《鬻子》《关尹子》《子华子》《文子》《亢仓子》《鹖冠子》《鬼谷子》《于陵子》《尉缭子》。
各书著录《汉书•艺文志》者已不可尽信,今本又非《汉志》之旧。
大率晋至唐所陆续依托。
《老子》的河上公注。
晋以后人伪撰。
陆贾《新语》,贾谊《新书》。
晋以后人伪撰。
(乙)全部伪大略决定者:《周礼》。
此书问题最大,从初出现到今日二千年,争论不决。
据现在趋势,则不认为周公制作者居多。
大概此趋势愈往后愈明了。
应认为汉刘歆杂采战国政书附以己意伪撰。
《孝经》。
春秋时无“经”之名,大约汉人所撰,托诸孔子、曾子。
《晏子春秋》。
大约西汉人伪撰《列子》。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五)从思想上辨别: (子)从思想系统及传授家法辨别; (丑)从思想系统与时代的关系辨别; (寅)从专门术语与思想的关系辨别; (卯)从袭用后代学说辨别。
辨伪学之发展
孔子之“无徵不信”。《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 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 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梁启超论辨伪之必要性
甲、史迹方面: 一、进化系统紊乱。 二、社会背景混淆。 三、事实是非倒置。 四、由事实影响于道德政治。
乙、思想方面: 一、时代思想紊乱。 二、学术源流混淆。 三、个人主张矛盾。 四、学者枉费精神。
丙、文学方面: 一、时代思想紊乱、进化源流混淆。 二、个人价值矛盾,学者枉费精神。
梁启超的辨伪方法论
(甲)就传授统绪上辨别: (一)从旧《志》不著录而定其伪或可疑。 (二)从前《志》著录,后《志》已佚,而定其伪或可疑。 (三)从今本与旧《志》所说之卷数篇数不同,而定其伪或可疑。 (四)从旧《志》无著者姓名,而定后人所题姓名为伪。 (五)从旧《志》或注家已明言为伪书而信其说。 (六)后人谓某书出现于某时,而彼时人未见此书,可断其为伪。 (七)书初出现时已生问题,或有人证明为伪造,则不能信其真。 (八)从书之来历暧昧不明而定其伪。
辨伪学之发展
刘向之考辨群书。《晏子叙录》:“又有 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 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列 子叙录》:“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 《杨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 一家之书。”
王充之疑经辨伪。《论衡·对作篇》:“今 《论衡》就世俗之书,订其真伪,辨其虚 实。”
伪造事实。 (2)用后代之法制。
(二)从抄袭旧文处辨别: (子)由古书聚敛而成: (1)全篇抄自他书; (2)一部分抄自他书。 (丑)剽窃前文。 (寅)抄袭晚出之书。
书法辨伪的基本方法
所谓“辨伪”就是辨识出历代所作的伪品。
其对象主要是有作者名款或印章的作品。
它与推断某些无款印作品的年代乃至作者的“断代”是有区别的。
有些伪作虽无款印,但有伪造的标题、跋语,指称为某家之作,辨识此类假古董也属“辨伪”。
辨伪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判断出某件书法作品与署名的或被指称的作者是否一致,名实相符的是真品,否则就是伪品。
辨伪的所有方法是依据上述原则产生的,而最基本的方法大致有以下数种。
◎依据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辨别真伪风格特征的形成与特定的书法方式、工具材料、思想文化、艺术祟尚等有关,它主要表现在笔墨技法、形象和字体、构图和章法、神韵气息等方面,而具体的辨识则可从时代共性和作者个性上着手。
笔墨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此也是辨别真伪的首要依据。
笔墨技法在历史上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虽有粗、细、方、圆、干、湿、浓、淡等无穷的变化,但在每个时代总是会形成一些基本的特点。
书法工具和材料的不同使笔墨形成了某些特殊的形态。
晋唐时多用一种坚硬而吸墨较少的有心笔,于是出现笔划开又及顿笔处有贼毫直出的现象。
北宋中叶始用较软的兼毫或羊毫无心笔,形成丰满圆润的笔划。
至清代中期以后又逐渐流行极软的纯羊毫笔。
如果前人的作品中出现后世才有的笔墨形态,那就有伪作的可能了。
从书法家个人来说,每个书法家由于执笔方式、书法习惯、运笔的迟速轻重、笔锋的转折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等各不相同,皆会形成其独特的笔墨性格和形态。
物体形象和字形、体势对辨别真伪也有重要作用。
书法的字形和体势也有时代的和个人的特征。
鉴定家谢稚柳将传世的王羲之《游目帖》定为元人伪作,理由是此帖已具有赵孟頫书法的笔势和形体,这一判断正是基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特征作出的。
构图和章法的风格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
明清时形同布算的馆阁体章法不可能见于宋元人的书法作品中(碑版、墓志除外)。
值得一提的是,临、摹的书法伪作也常会在字行和物象间的相互呼应上露出破绽。
古典文献的辨伪
三 明清辨偽的成熟
金元的辨偽工作較為單薄,只有王若虛、 金履祥、吳澄等略有所為 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經籍考》則比較集中 地集錄了唐宋人考辨諸子的資料
明初大學者宋濂(1310-1081)的《諸子辨》 則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辨偽學成熟期是晚明胡應麟的《四部正訛》 3卷
清代是辨偽理性化 規模化的發展時期
考証辨偽的態度較為客觀,方法嚴謹,論 據充足 清代辨偽工作的可貴之處不只在其成果, 更在其精神和方法
現代辨偽的特徵
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是構建現代 史學理論體系的開山之作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與鑒別”中提出了考 辨偽書的12條標準、証實真書的6條標準、 鑒定偽事的7條標準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十四清代學者整理 舊學之總成績(二)》中專設 “辨偽學”一 節,而《古書真偽及其年代》2卷則是其辨 偽學的理論體系的完成
五 當代辨偽的發展 “偽書”實為真書
20世紀後半葉,隨著諸多戰國、秦漢間的 簡帛文獻的重現,使一些無可辯駁地証明 的所謂 “偽書”實為真書 如《孫子兵法》、《歸藏》、《文子》、 《鶡冠子》、《孔子家語》等 辨偽學科的建設是與當代古典文獻學的學 科建設同步發展
偽書存在的價值
古典文獻的辨偽
1.
2. 3. 4.
古典文獻中的偽書 古典文獻的辨偽 辨偽活動的歷史 偽書存在的價值
古典文獻中的偽書
一 偽書及其類型
二 偽書產生的原因
一 偽書及其類型
1 偽書概念的界定 偽書是指作者不真、年代不實及內容假 造的古典文獻。 2 偽書存在的種類 經歷代學者討論具有真偽問題的古書, 張心澂《偽書通考》載錄就達1104種,這 還不是偽書的全部。對偽書較早進行系統 研究的是明代胡應麟,其將歷代的偽書現 象歸納為21種﹕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摘要】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是古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话题。
本文从简介梁启超辨伪方法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古书辨伪的历史背景,梁启超的辨伪方法及其理论探讨,以及在古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梁启超的辨伪方法,提出了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为古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了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的意义,指出其在古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这篇文章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梁启超的辨伪方法,并对古书研究的发展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历史背景,理论探讨,应用,启示,意义。
1. 引言1.1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的重要性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古书研究领域的影响和启示。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在古书辨伪方法上提出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认识古代文献、探讨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书的辨伪,可以确保我们获取到的古代文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和提升古代文化传承的质量。
梁启超的辨伪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指导我们在开展古书研究时如何进行筛选和鉴别。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具体的学术贡献,更在于其对古代文化研究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
对于广大学者和研究者来说,深入理解和应用梁启超的古书辨伪方法,将有助于提升古代文献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古书辨伪的历史背景古书辨伪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
在古代,由于文字传播的不稳定性和复制技术的不发达,古书的传世和收藏变得非常困难。
很多古书在传世过程中可能会遭受篡改、伪造或失传的风险。
古书辨伪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学者们开始关注古书的真伪问题,希望能够通过辨别古书的真伪,还原历史真相,探索古代文化的精髓。
古书辨伪的工作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启超提出了他独特的古书辨伪方法。
真、假、伪、中医之辨(网络转载)
真、假、伪、中医之辨(网络转载)草原民间中医检验真中医的唯一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辨证施治”,以法为准星,以证为靶标,以证统百病,拨证至高无上。
离开“辨证施治”,不关你是何方神圣?皆是伪假中医一个。
真天应穴:天应穴,是阴阳升降出入失调,经络郁而不通的病理反应点。
故阳虚证——天应穴发生在阴经脉;阴虚证——天应穴发生在阳经脉。
以病人自觉痛疼点为天应穴,大错而特错也,伤在当代,祸及子孙,遗害无穷。
如今伪假中医多如牛毛,假、大、空、乱、吹,防不胜防,祸国殃民。
真中医,打着灯笼也难找。
是良医?是庸医?是伪医?是假医?怎么办?打铁先得本身硬,别听忽悠,伪假中医说的天花乱坠,我有一定之归——“辨证施治”,一锤定音凡是离开“辨证施治”的理、法、方、药、针······,不问他是何方神圣,都是不足挂齿的垃圾。
鉴别真假中医并不难,人生的先决条件——就是“生态环境文明”。
“证”——就是“生态环境文明”发生突变异常恶化改变的证候,而后疾病发生矣。
故养生、医事,“辨证施治”是至高无上的,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
故亵渎证,谈养生、论医事,是真中医?还是假中医?就不言而喻。
故没有证的理、法、方、要、针······,自吹自雷,叫的越欢,吹的越大,说的越神,把自己打扮的越漂亮,到处乱撒小广告,到处忽悠,贴树皮,缠绕人,200%是骗子别听忽悠,别上当受骗,别买他的账。
提高警惕,呵护好自己,离臭狗屎远一点!再远一点草原民间中医作为一个医者首先要有谦虚,谨慎,务实,才是根本,一切假大空,自吹自擂,一剂好病都是空话而已pupuhuang 辨证论治,是中医之***。
这一点必须坚持。
但如今中医西化,成了辨病施治,离中医远矣!个人觉得中医里辨证论治和专方专病并不矛盾,也并不冲突,一个是干,一个是枝,都有学习的必要,但对于过度夸大疗效,或者靠此欺骗他人,是坚决反对的。
辨伪的方法——精选推荐
辨伪的⽅法第⼆节:考辩伪书的⽅法⼀、前⼈对辨伪⽅法的总结:⾃先秦以来,许多学者曾提出过不少关于辨伪的见解,⽽较早阐述辨伪⽅法的当以朱熹所说最为具体。
他在《晦庵先⽣⽂集·答袁机仲》云:“熹窃谓⽣于今世⽽读古⼈之书,所以能辨其真伪者,⼀则以其义理之当否⽽知之,⼆则以其左验之异同⽽质之。
未有舍此两途,⽽能真臆度悬断之者也。
”所谓“义理之当否”即着重探讨作品思想内容,这是朱熹辨伪⼯作的显著特⾊。
如《初见秦》⼀篇,有⼈认为是属于《韩⾮⼦》中的。
但我们根据内容考校,《韩⾮⼦》中的《存韩》等篇⽬都显⽰了韩⾮⼦以保存韩国为念,⽽《初见秦》却是劝秦灭韩,这样就产⽣疑虑。
幸好有《国策》,使我们知道为张仪所作。
从作品内容、从理论⾓度来判断书籍的真伪,这就要求有较⾼的学术素养。
所谓“左验之异同⽽质之”即以审查其异同作为佐证,朱熹注意考证作者的⽣平、作品的时代、流传的情况、⽂章的体制、使⽤的词语等。
把历代古书考辩真伪的具体⽅法条理化、系统化,使之成为具有规律性的⾼度概括的⽅法论,当⾸推明代胡应麟,他在《四部正讹》中第⼀次较为系统地总结出辨伪的“⼋法”: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这是说,碰上⼀本可疑的古书,先查看⽬录书《七略》,因为《七略》已经散失,所以我们只要查看保存其最完整的《汉书·艺⽂志》即可。
看其中是否著录过此书。
当然,这只是相对于西汉以前的书籍。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对于西汉以后的书,我们对其考辩的⽅法主要是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志》以及官修⽬录、私家藏书志,从⽬录上考辩其真伪。
如果此书《汉志》已著录,那它是什么时期佚失的?如果未著录,它⼜是什么时期出现的?这样,此书的流传,⼤体就可以清理出个头绪。
3.“核之并世之⾔以观其称”。
从该书同时代的著作中考察该书称引他书,或者该书被其它书称引的情况。
这是从横向关系考察,通过⽐较同时代的语⾔风格,观其称述是否相符。
4.“核之异世之⾔以观其述”。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摘要】梁启超在《古书辨伪方法平议》中提出了一套辨别古书真伪的方法。
他强调了考察书名和作者的重要性,因为这能够揭示出古书的来源和真实性。
他指出要审查内容和体例是否符合古书特点,来判断其真伪。
他强调考察时代背景和与其他古书的关联,以确定古书的地位。
他建议比较不同传世版本和历史记载,以验证古书的真实性。
他推崇重视学术评价,以确定古书的学术价值。
梁启超的古书辨伪方法严谨有效,对古书研究有启示作用,也对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指导意义。
【关键词】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书名、作者、内容、体例、时代背景、传世版本、历史记载、学术评价、有效性、古书研究、启示、当代学术研究、指导意义。
1. 引言1.1 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他在古书辨伪领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梁启超古书辨伪方法平议》一文中,梁启超系统地探讨了古书鉴别的方法和原则,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古书辨伪一直是古代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探讨梁启超的古书辨伪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梁启超从考察书名、作者、内容、体例、时代背景、传世版本、历史记载和学术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鉴别方法。
这些方法在古代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梁启超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古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也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梁启超的古书辨伪方法是研究古代文献和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借鉴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开展古书研究工作,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
不仅对古代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也对当代学术研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梁启超的古书辨伪方法梁启超是一位著名的近现代学者,他在古书辨伪方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梁启超认为,在鉴定古书真伪时,不能单凭一面之词,而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
梁启超的古书辨伪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梁启超认为要考察古书的书名和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韩非之参验事实。《韩非子·显学》:“孔子、墨子俱道 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 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而 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 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 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梁启超的辨伪方法论
n (甲)就传授统绪上辨别: (一)从旧《志》不著录而定其伪或可疑。 (二)从前《志》著录,后《志》已佚,而定其伪或可疑。 (三)从今本与旧《志》所说之卷数篇数不同,而定其伪或可疑。 (四)从旧《志》无著者姓名,而定后人所题姓名为伪。 (五)从旧《志》或注家已明言为伪书而信其说。 (六)后人谓某书出现于某时,而彼时人未见此书,可断其为伪。 (七)书初出现时已生问题,或有人证明为伪造,则不能信其真。 (八)从书之来历暧昧不明而定其伪。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梁启超论辨伪之必要性
n 甲、史迹方面: 一、进化系统紊乱。 二、社会背景混淆。 三、事实是非倒置。 四、由事实影响于道德政治。
n 乙、思想方面: 一、时代思想紊乱。 二、学术源流混淆。 三、个人主张矛盾。 四、学者枉费精神。
n 丙、文学方面: 一、时代思想紊乱、进化源流混淆。 二、个人价值矛盾,学者枉费精神。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辨伪学之发展
n 刘知几之辨伪。所著《史通》有《疑古》、《惑 经》篇。《新唐书》本传载:“开元初迁左散骑 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 左证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 《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弼学。”
n 柳宗元之辨诸子书。《柳河东集》卷四有《辩列 子》、《辩文子》、《论语辩》、《辩鬼谷子》、 《辩晏子春秋》、《辩亢仓子》、《辩鶡冠子》。
(四)从文章上辨别:(子)名词;(丑)文体; (寅)文法;(卯)音韵。
(五)从思想上辨别: (子)从思想系统及传授家法辨别; (丑)从思想系统与时代的关系辨别; (寅)从专门术语与思想的关系辨别; (卯)从袭用后代学说辨别。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辨伪学之发展
n 孔子之“无徵不信”。《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 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 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辨伪学之发展
n 宋代疑辨风大兴。王应麟《困学纪闻》卷 八中说:“自汉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 训故而不凿。《七经小传》出而稍尚新奇 矣,至《三经义》行,视汉儒之学若土 梗。……陆务观曰:‘唐及国初学者,不 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 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 《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 《书》之《胤征》、《顾命》,黜《诗》 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辨伪学之发展
n 刘向之考辨群书。《晏子叙录》:“又有 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 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列 子叙录》:“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 《杨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 一家之书。”
n 王充之疑经辨伪。《论衡·对作篇》:“今 《论衡》就世俗之书,订其真伪,辨其虚 实。”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辨伪学之发展
n 司马迁之考辨史料。《史记·五帝本纪》:“学者 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 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 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 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 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 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 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 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 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 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 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 伪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8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辨偽學
n 辨伪学的内容是研究考辨古书真伪的方法 和问题。辨伪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辨 伪仅指关于书籍本身包括名称、作者以及 成书年代等方面真伪的考辨;广义辨伪除 此之外,也包括对书籍内容真伪的考辨。 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辨伪是一项鉴别 史料的基础工作,对于整理古籍和研究古 代学术文化来说,也是一个首要的环节。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梁启超的辨伪方法论
n (乙)从文义内容上辨别: (一)从字句罅漏处辨别: (子)人之称谓: (1)书中引述某人语,则必非某人作;若书是某人作,必无某某曰之词。 (2)书中称谥者,出于作者之后,可知是书非作者自著。 (3)甲朝人之书却避乙朝之帝讳,可知是乙朝人作。 (丑)用后代之人名地名朝代名。 (寅)用后代之事实或法制。 (1)用后代之事实:一、事实显然在后;二、预言将来之事显露伪迹;三、
伪造事实。 (2)用后代之法制。
(二)从抄袭旧文处辨别: (子)由古书聚敛而成: (1)全篇抄自他书; (2)一部分抄自他书。 (丑)剽窃前文。 (寅)抄袭晚出之书。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梁启超的辨伪方法论
(三)从佚文上辨别: (子)前已为佚文,现反有全书,可知是伪。 (丑)在甲书未佚之前,乙书有引用,而甲书今本却无 乙书所引之文,可知今文为伪。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作伪的原因或动机
n 甲、有意作伪
1、托古 3、争胜 5、诬善 7、宣传 n 乙、非有意作伪
1、盲目信从 2、以讹传讹
2、邀赏 4、炫名 6、掠美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讲国学方法之辨伪
胡应麟辨伪八法
n 凡覈伪书之道:覈之《七略》以观其源, 覈之群《志》以观其绪,覈之并世之言以 观其称,覈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覈之文 以观其体,覈之事以观其时,覈之撰者以 观其托,覈之传者以观其人。覈兹八者, 而古今赝籍亡隐情矣。——《四部正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