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引入概率初步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难点:对可能性大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概率知识。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卡片、游戏道具等。
2.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引出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概念。
如抛硬币实验,展示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都是50%。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概率题目,让学生口头计算和解答。
如抛两次硬币,计算出现两次正面的可能性。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计算方法,加深对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简单的数学活动,感受随机现象,了解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掌握一些简单的概率知识,并能够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加减乘除、形状、长度等,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认识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概率的意义,能够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概率的意义,能够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以及如何用概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感受概率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卡片、骰子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概率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概率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验不确定事件和确定事件的区别。
六、可能性(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2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 完成课本第56页第1、2、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每个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计算。
- 设计一个关于可能性调查的小项目,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如天气变化、交通信号灯变化等,记录数据并计算其发生的可能性。
- 结合课本第57页的例题,自编一道类似的题目,要求包含两种以上可能性,并计算出各自的可能性。
- 自编题目与可能性调查
- 结束语:可能性无处不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生活中的概率问题。
六 、可能性(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2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可能性(1)》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基本的概率知识对事件进行判断。该章节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通过引入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深化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课程设计将围绕课本例题和练习,强化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
- 创作数学小报:要求学生围绕“可能性”主题,结合课本知识和拓展阅读,创作一份数学小报,展示他们对概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名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内容: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实验和事件,统计表的制作和分析,数据的分类和比较,数据的表示和解读。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掌握相应的数学语言。
2. 学习制作统计表,能准确记录信息,分析数据,提炼信息。
3. 掌握数据的分类比较与表示解读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方法。
2. 统计表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3. 数据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 概率的实际应用。
2. 数据的表达、解读和应用。
三、教学策略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概率和实验的概念。
2. 通过展示、分析、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统计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3. 通过多种图表的设计和绘制,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特点、规律及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学生举手介绍自己的身高来引出概率这个概念:我们谈到的可能性就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今天是晴天的可能性,小明考试得A的可能性等等。
二、感性认识概率1. 提出问题:如果下雨的可能性为0.6,那么不下雨的可能性是多少?2. 组织实验:在班级学生中抽出15人,让他们拿着一把去收集草莓,在场上数草莓,统计收回草莓数。
3. 分析实验结果:做出柱状图和饼图,找规律和结论。
4. 问题深化:如果我们再进行一次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5. 发现本质:进一步探究公正、随机这些概念,并做出相关图表。
三、概率的计算1.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班里15人中,有12人喜欢吃面,概率是多少?2. 解决问题:通过实验得到答案后,进一步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
3. 活动练习: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实验,计算其概率。
四、制作统计表1. 导入知识:通过展示各种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基准,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
2. 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个统计表,收集信息和完成分析并向同学汇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可能性》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可能性》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可能性的概念;
2.学会统计可能性,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思考和判断。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概念;
2.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统计可能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和学生打招呼;
2.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可能性吗?”。
2. 引入新知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出门可能会遇到什么,有哪些可能性呢?”;
2.老师将学生讨论出的可能性进行总结。
3. 讲解
1.老师向学生讲解更深入的可能性概念;
2.老师通过示例和图片,说明可能性的意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4. 练习
1.老师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可能性的统计;
2.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可能性的变化。
5. 总结
1.老师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2.学生进行总结,对可能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可能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对于可能性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控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在练习环节,教师也需要更好地转换思路,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游戏,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可能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可能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可能性》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6页例1以及第3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例1以抛硬币实验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初步认识可能性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求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初步认识可能性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硬币、卡片、骰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硬币抛掷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次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第36页例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巩固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
4.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教具和学具,自主探究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求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可能性确定性不确定性求法:实验记录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3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2. 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可能性的概念及求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今后需加强。
拓展延伸: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彩票中奖概率、天气预报准确性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2. 概率的初步认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3. 掷硬币和掷骰子:实验探究可能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硬币、骰子、卡片等2. 学具:每组一份硬币、骰子、卡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可能性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3. 新课展开: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事件的可能性。
a. 掷硬币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次数,然后计算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
b. 掷骰子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然后计算每个数字的可能性。
4. 工作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可能性的概念。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可能性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验探究可能性这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理解和应用的关键,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计算。
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掷硬币实验的补充说明: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每组需要准备一枚硬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有所了解。
但在表示事件可能性和大小的方法、计算可能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以及计算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学素材、游戏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事件可能性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事件可能性,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事件可能性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教案(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能够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分析生活中的随机事件。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的数学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概率的概念和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数学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学生能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数学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分析。
2.准备实验材料,如骰子、卡片等,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确定的事件?这种事件的可能性是如何描述的?”让学生意识到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数学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抛硬币实验、掷骰子实验等,然后让他们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4.巩固(5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解答,以此检验他们对可能性的理解和掌握。
第六单元《可能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可能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能找到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1.学会理解可能性的含义。
2.能够画出简单的可能性图表。
教学难点1.能找到较为难以想到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任务一:引入老师出示一个魔术方块问学生们:这个魔术方块有多少种拼法?学生们可以估算一下,但都会觉得很难算。
引出观察机会的可能性和排除不可能的可能性。
任务二:理解可能性老师给出四个可能性的事件,如:•今天下雨的可能性为大;•明天下雪的可能性为小;•昨天晚上我做了个好梦的可能性为中等;•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恶梦的可能性为小。
学生们可以各自说出考虑到这些可能性的原因,这样更易于他们加深对于可能性的理解。
任务三:可能性图表老师将白纸分成四部分,并在上面分别标上大、中、小三个等级。
然后,再给出四个事件,让学生将它们分别填到对应的等级之下。
再将这些可能性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可能更有可能发生。
任务四:可能性对比老师出示两个事件,如:•小明做好了自己的作业;•小明没做好自己的作业。
然后问学生:这两个事件哪个更有可能发生?让学生能够挖掘出一些更具参考价值的事实,从而对发生的可能性有了更具体的算计,同时也加深理解。
再引出事件之间可能性的异同,举例:•下周天气多变化;•下周考试有变化;•下周长辈的工作可能有变化。
任务五:找到可能性老师出示一个例子,如:小明明天要去上学,但现在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学生们需要找到一些可能性,如可能会下雨,可能会遇到好朋友,可能会碰到问题等等。
任务六: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下一节课日期相关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课外拓展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出示一些可能性题目,请他们进行解答并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认识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找到一些事情的可能性,掌握了画出简单可能性图表的方法。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可以关注学生对于可能性的理解深度是否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并着重拓展他们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可能性的概念。
2.能够运用可能性判断事件的发生情况。
3.了解对于同一事件,可能性的大小不同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可能性的概念。
2.难点: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内容1. 引入例1:有一颗橙子树上有10个橙子,有5个已经很熟了,请问小明从中随便摘一个橙子,摘到已经很熟的橙子的可能性有多大?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有10个橙子,其中有5个很熟,摘到一个已经很熟的橙子的可能性是1/2。
”例2:抽奖中共有20张彩票,其中有10张红色的彩票,请问如果Tracy抽一张彩票,摘到红色彩票的可能性有多大?教师可让学生使用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有20张彩票,其中有10张红色的彩票,抽到红色彩票的概率是1/2。
”2. 拓展例3:对于一次掷骰子,掷到点数是2的可能性是多少?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推理,再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掷一次骰子,掷到点数2的可能性是1/6。
”例4:一个袋子里有10个球,其中3个是蓝色的,7个是红色的,请问如果从中摸出一个球,摸出一个蓝色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如果有10个球,其中3个是蓝色的,摸到一个蓝色的球的可能性是3/10。
”3.总结通过以上例子,让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了解不同情况下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例子来判断其他事件的可能性。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2.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进行解答;3.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学习。
五、教学设计1.引入(10分钟)通过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2. 拓展(20分钟)通过几个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进一步清晰他们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3. 总结(10分钟)对之前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精选10篇)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P92-93的内容教学目标:1、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难点: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
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请出8名男同学和8名女同学分别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我们来进行男女生对抗赛。
(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搅动几下。
)2、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3.(比赛结束后)哪个队获胜?4.(取出内袋)女生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男生队为什么会赢?师:因为袋里的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同时,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让学生先估计。
学生实践。
让学生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三、做做想想,深化认识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1.师生互动:(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摸球?刚才在摸球比赛时大家是通过数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摸球的结果,这次我们要用涂方格的方法来统计摸球的情况。
(2)请两名同学上来摸球,老师进行统计。
2、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可能性》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能”的概念,体验“可能”和“不可能”的情境;2.能够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可能性;3.能够在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能性分析;二、教学重点•掌握“可能”的概念;•理解“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三、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能性分析;四、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1.用图片或物品让学生感知存在“可能”的情况;2.让学生描述图片或物品中的有可能存在的情况;2. 新课学习1.带领学生讨论“可能”的概念;2.通过多种具体的情境或实验让学生体验“可能”和“不可能”;3.学生理解并能准确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这三个概念;4.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况的可能性;3. 拓展练习1.制作卡片,让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判断卡片上所描述的情况是“一定不”,“不一定”还是“一定”发生;2.通过贴纸、抽签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析实际情况的可能性;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展示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描述其中可能存在的情况;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哪些可能的事情?”2. 新课学习1.老师提问:“什么是可能?”;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可能”这一概念。
2.展示场景或实验,增加学生对“可能”和“不可能”的体验;3.引导学生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进行描述;4.针对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可能性。
3. 拓展练习1.制作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明一个场景或情况,让学生根据情境判断是否“一定不”,“不一定”还是“一定”发生;2.贴纸游戏,让学生在场景中贴上“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三种贴纸。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主要教授了“可能”的概念和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来描述事物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多种情景和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可能性大小的估计、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学会用概率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不确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概率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观点看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签等,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呈现一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抽签出现不同号码的概率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并尝试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可能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可能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可能性是表示某件事情发生机会的大小的量。
2. 使学生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的概念2. 求可能性的方法3. 可能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的概念,求可能性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概率知识,如掷硬币、掷骰子等游戏。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事件,如何表示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可能性的概念(1)定义:可能性是表示某件事情发生机会的大小的量。
(2)表示方法: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2. 讲解求可能性的方法(1)求一个事件的可能性,即求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求几个互斥事件的可能性,即求这几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之和。
3. 讲解可能性的应用(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
(2)在数学问题中,如何运用可能性知识求解。
(三)课堂练习1. 求下列事件的可能性:(1)掷一个骰子,得到偶数点。
(2)从红、黄、蓝、绿四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红色的概率。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一个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发生的机会就越多。
(2)一个事件的可能性越小,发生的机会就越少。
(3)一个事件的可能性等于1,表示这个事件一定会发生。
(4)一个事件的可能性等于0,表示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可能性的概念、求可能性的方法以及可能性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可能性是表示某件事情发生机会的大小的量,掌握了求可能性的方法,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可能性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可能性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必然性”、“可能性”概念。
2.能够通过画图和排列组合的方式求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区别。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求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教学内容1. 热身教师将桌上的纸牌抽出一张,让学生回答这张纸牌是什么花色、什么点数,伸手去摸右边的书,有没有没有人敢来说题目里的答案。
一共找四位同学来看,看得最准确的同学可以得到一朵小花。
2. 新课展示1.给同学们看5张纸牌(黑桃2、方块5、黑桃K、红桃8、梅花A),请他们依次说出概率最大和最小的纸牌。
–答案:黑桃2最小,梅花A最大。
2.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有一个魔术明信片,正反面各印有一个数字,请问这个明信片共有多少可能性?–答案:一共有100个可能性(正反面各有10个数字)。
3.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把1、2、3、4、5、6六个数字打乱,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答案:一共有720种不同的排列方法(6的阶乘)。
3. 教学练习1.给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拿到一个由1、2、3、4、5、6、7数字组成的骰子,每组选出一个同学来掷骰子,其他同学记录下所得的数字,并画出该数字的图形。
每组掷10次骰子,比较三组所得的数据,得出骰子每个数字出现各自的概率。
2.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掏出钱包,扑克牌,看有多少张(也可以计算某张牌出现的概率),计算概率。
四、课堂小结1.归纳总结什么情况属于必然事件,什么情况属于不可能事件。
2.回顾什么是组合数以及如何计算。
3.强调概率的大小与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是有关系的,大家还要努力练习。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发放数学练习册的P22页练习。
2.可以通过自己拿纸牌、骰子、棋子等游戏试着算算概率再整理概述(不少于200字)。
(教案)第六单元 可能性第1课时(1)-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六单元可能性第1课时(1)-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这两种情况的概念。
2.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例子体验和感受“可能性”的概念。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图像描述某件事情的可能性大小。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这两种情况的概念。
2.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例子体验和感受“可能性”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图像描述某件事情的可能性大小。
四、教学内容及具体步骤1. 导入1.师生互动时间。
老师可以通过问候、话题启发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2. 引入新知识1.让学生们来举例子,如猜硬币正反面、掷骰子的点数等,让他们来说一下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引导学生感受“可能性”这个概念。
2.引入“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这两种情况的概念。
举例:狗狗会叫时,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就是“可能发生”;猫猫变成老鼠时,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就是“不可能发生”。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由每组选取一个小组长扔骰子。
然后,每组的其他学生根据骰子点数来判断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并简单描述一下判断的依据。
一定要让学生们自己去感受和描述,不能纠正,否则会削弱学生的判断能力。
2.让学生彼此交换刚才判断的结果,并对判断的依据进行讨论和检验。
3.在游戏中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发生某个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图像描述某件事情的可能性大小。
4. 小结1.老师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别强调了“可能性”这个概念。
2.教师强调了“可能性”是基于现象、经验等所积累而来的,是非常生动、直观的。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可能性”的存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图像描述某件事情的可能性大小。
五、课后练习1.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事件,由孩子们描述这些事物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验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游戏与实际生活例子作为引入和实践活动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非常感兴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是学生对概率初步知识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学会使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概率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学会使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学会使用概率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难点:运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卡片、球等,用于活动和示例。
2.课件:制作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概率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实际物品,如卡片、球等,让学生进行抽签或者投掷,引导学生体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吗?它们有没有可能发生?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些不确定事件的例子,如抛硬币、抽签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发生有没有可能性?如何描述这个可能性?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如抛硬币、抽签等,并记录下每次事件发生的次数,然后引导学生计算每次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交流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可能性
1.学习例1,认识“可能”。
出示口袋(不透明),让学生观察教师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谈话:这里有一个口袋,里面有1个红球和1个黄球。
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要怎样摸?(板书:任意摸1个)
示范:像这样先把口袋掂一掂、抖一抖,或者先用手把球搅拌一下,不看口袋里的球伸手去摸1个出来,叫任意摸出1个。
明白了吗?
引导: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会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呢?现在我们就分小组来摸一摸,看看结果会怎样,下面进行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负责,在你们小组的口袋里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2)小组里依次轮流每人任意摸1个,一共摸10次,每次摸后再放回口袋;
(3)各人按每次摸到的颜色,用水彩笔在课本上表格里画出圆形,并且按红球或黄球用红圆片、黄圆片按序号整齐地贴在黑色卡纸上;
(4)小组完成后把卡纸交给老师,在小组里观察记录的结果,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把完成的黑卡纸按顺序对应呈现在黑板上。
观察:我们一起来观察每组摸球的情况(指贴出的黑卡纸),第一组每次摸到的是——(教师指卡纸上的球,带领学生一起说出每次的红球或黄球);第二组每次摸到的是——(引导学生集体说出每次什么球)。
其余各组呢?大家观察一下,自己说说他们每次摸什么球。
提问:你发现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球是怎样的呢?
观察:如果竖着看每组摸的球,第一次摸到的一定是红球吗?一定是黄球吗?第几次会摸到红球、第几次会摸到黄球,摸球前会知道吗?
提问:如果老师现在再摸一次(拿口袋做摸球状),结果会是怎样的?(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追问: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交流后再集体说一说)
回顾我们摸球的过程,观察摸球的结果,你有什么体会?为什么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小结:口袋里有1个红球、1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事先不知道会摸到什么球,结果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也就是说,每个球都有可能摸出。
(板书:可能)2.引导“试一试”。
(1)观察分析,认识“一定”。
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提出“试一试”里的问题: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各自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交流: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是哪个球?你能确定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理解:这个口袋里两个都是红球,如果把它编成1号红球、2号红球,任意摸一个,有几种可能?(贴出表示红球的并标注有①和②的红圆片)不管摸出的是哪个球,一定是哪种球?(板书:一定是红球)
指出:口袋里两个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不是这个红球,就是那个红球,所以任意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思考解释,认识“不可能”。
引导:(教师在口袋里装进2个黄球)如果口袋只放了两个黄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交流: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可能摸到红球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板书:不可能是红球)
追问:那在不可能的背后,也蕴藏着什么可能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指出:如果把口袋里这两个黄球也编成1号和2号,它们都有可能被摸到。
也就是说,任意摸1个,不是1号黄球,就是2号黄球,所以不可能是红球。
3.回顾小结。
回顾:回顾我们上面的三次活动,你知道了些什么?
小结:从三次摸球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比如口袋里有红球和黄球,任意摸1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比如口袋里全是红球,任意摸1个,一定——(是红球);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比如口袋里全是黄球,任意摸1个,不可能——(是红球)。
不同的球,摸到的结果不一样,但其中也蕴藏着可能,它摸到的可能是其中任何1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