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基于建构理论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研究摘要: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完全不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
基于此,建构主义理论应用的价值更加能体现。
建构主义理论注重积极探索的精神,学生可以在求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加大了对学习兴趣的开发力度。
在新课改出台的条件下,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善了教学模式,给予了初中数学教学更多的启发思想。
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内容指导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其认知发现的深度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激发的作用,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出发,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从实现理想层面开始,逐步建构学习环境,因此,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初中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取到知识。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也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速度。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1.1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教、授业,教师通过教的形式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个人能力开发的水平。
只有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考数学难题[1]。
例如: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解答方法的学生会参与到讨论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讨论之外,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会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1.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加强对初中生的培养,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自己主动探索出学习的方法,知其然,只能学习到表面的数学知识,知其果,才能了解到知识内涵[2]。
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后,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变得非常顺利。
建构理论也强调了,小学生才是主体,给予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分析、综合实践的机会至关重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他们发现了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产生了“学以致用”的意识,将来就有能力突破自我,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指日可待。
标签:小学数学;建构理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应用引言建构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在它影响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充足的条件,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最终优化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扮演“监督者”的角色,观察他们的实际表现,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对此,笔者特意阐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旨在为小学生们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一、创立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能力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的讲解需要引入情境,习题讲解的教学更需要引入情境,只有情境引入的恰当合理,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信心[1]。
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一课中,教师会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在新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同学们都会穿着学校的校服来学校上课,老师想问,同学们喜欢我们学校校服的颜色吗?”这个时候教师会叫几名学生回答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
每一个学生都会独立自觉地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正是因为教师设定了这样一个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到了对同一问题的理性思考中,从而引发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如此情境的设定,不但提高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且锻炼了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提出数学问题,采用激励方法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为了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必须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开题报告
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开题报告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无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情境的引入,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绩效,本报告将介绍和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数学结构化教学。
数学结构化教学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和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目标和意义本文旨在研究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促进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深入了解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概念和原理。
2.分析数学结构化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3.提出实施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4.探讨数学结构化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引入实际场景和问题,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此外,数学结构化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概念和原理数学结构化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应用情境的数学教学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入实际问题:教师通过提出真实的应用场景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2.建立数学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数学规律和概念,并帮助他们将其抽象出来。
3.培养数学思维: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思维方式,例如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模型构建等。
4.注重概念的联系:数学中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数学结构化教学强调将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更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结构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数学结构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习动机:引入实际问题和应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的研究精品文档5页
基于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模式研究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进一步发展.其理论核心是:学习并非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知识与经验(原有观念)为基础主动建构过程,并且建构具有社会性.现今新一轮高中数学课改纲领性文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更是渗透了建构主义理论清新气息.并且数学教学改革要体现新一轮教学改革基本理念,其结果必然反映在教学设计上,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要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特点、中学生心理特点,不同水平及不同兴趣学生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基于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学生如何实现意义建构活动而展开,强调情境、会话、协作、意义建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导航、设计、帮助、评价等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与综合素质.这既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也是21世纪人才需求.基于此,笔者对基于建构主义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了较长时间研究.基于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包括教学目标剖析、学生特征剖析、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设计与教学评价.本文所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指其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剖析在传统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中,过分强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高于一切,而在当前基于建构主义数学教学设计中,又存在一种偏向,即看不到教学目标剖析这类字眼,“教学目标”被“意义建构”所取代.这两种设计做法都有其片面性.进行教学目标剖析,主要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主题”――即与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方法有关知识内容.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目标剖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形成关系图,这就意味着得到了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全部知识点,就可确定当前教学知识“主题”.教学目标剖析制订首先要分清教学目与教学目标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目标是预期,在具体情况下学生行为变化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叙述来表示.而“目”一词涵义往往与教育者主观愿望等同,它是一种应然状态理想,一种方向、指针,而且还隐含着可能无法实现意思,时间跨度也较长.所以目与目标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要求与具体结果、教师愿望与学生行为变化之间关系.基于对教学目与教学目标认识,就很清楚地区分出数学教学设计中以教学目代替教学目标错误.如:“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些教学大纲中教学目不能直接作为教学目标.因为这些要求在一节课教学中难以体现、操作、实施,只有把其具体化以后,才能转化为学生预期所达到结果,从而作为一节课教学目.其次,要注意教学目标行为主体应是学生.如:“使学生掌握椭圆定义”,这一目标行为主体指向教师,这是行为主体混淆.第三,注重教学目标整体性.既要有认知领域直接目标,还要有属于能力、情意范畴间接目标.并且要注意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一致性,基本目标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深刻、最有价值知识、方法、思想凸现出来;发展目标即根据学生发展不平衡性,使学生获得知识同时发展智能.如“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一课教学目标中,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会作图,判断大小,了解数形结合是基本目标;而培养数学意识则是发展目标.同时要注意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一致性,近期目标体现本章、节知识特点,但要更突出那些与长远目标密切相关内容.使近期目标成为整个目标不可缺少部分.如“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一课教学目标中,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是近期目标;而归纳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则是长期目标.第四,教学目标表述,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情景性、整体性.强调知识应在真实任务环境中展现,学生在剖析真实任务达到学习目,所以表述教学目标既应避免内部心理过程描述教学目标抽象性,如“布鲁姆”模式;又要防止行为目标机械性与局限性,如“马杰”模式;还要避免过分分散,过分平调逻辑关系,而应采用“内、外结合”编写方法.先用描述心理过程术语陈述教学目标,再用可观察行为作为例子,使目标具体化.如“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有一个目标是培养运动变化观点,引用“内外结合”陈述是:①通过直线、圆在运动时,直线与圆公共点个数变化,体会事物是运动变化;②通过直线、圆运动时,圆心到直线距离与圆半径之间变化,进一步体会事物是怎样运动变化.二、学生特征剖析基于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学生是学习主体,又因为建构主义数学学习实质是学生主动建构数学对象意义,这种建构过程包含多方面、多方位联系过程,既有与相关各种已有经验联系,还有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联系等.故而,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特征.学生特征包括学习任务剖析及与智力因素有关认知特征、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还有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品质数学学习态度特征.(1)学习任务剖析就是对学生起点能力(即已有经验准备水平)转化为终点能力(即获得新知识意义)所需要先决技能(即介于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之间知识)及其上、下、左、右关系进行剖析过程.学习任务剖析须先明确教学目标,剖析才有方向.但从理论上讲,教学目标编制又要在学习任务剖析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中,两者应结合进行,不断调整,使二者得到统一.(2)学习者认知能力表征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为六个等级:识记(知识保持能力)、理解、应用(知识迁移能力)、剖析、综合、评价.这六个等级认知能力划分按智力活动是从简单到复杂与从具体到抽象程度依次递增.学生认知能力估量可根据对学生了解、接触做出估计.当然也可采用“逐步逼近法”进行定量评估,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CIA中应用.(3)认知结构是指学生观念全部内容,即学生大脑中按一定组织结构存储全部知识与经验系统.它是影响新意义学习与保持关键因素,即决定学生意义建构成功与否关键,确定学生认知结构变量就是确定学生认知结构三个特征,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三个特征是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可分辨性与稳固性.(4)学习者非智力因素有关数学学习态度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观察、会谈等评价技术可用于态度剖析.三、情境创设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意义建构,从广义上说,情境是指影响主体意义建构多种刺激所构成组合.在情境中,利用生动直观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学生长时记忆中有关知识、经验与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构建.显然,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正是为提取长时记忆中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情境包括可见情境与心理情境.情境创设,不仅要按学习内容进行“情境”“设”,更要立足于情境“创”.情境创设要与意义建构目标相一致.设计问题情境方法有:――以生活背景设计问题情境,即以实际问题作背景材料,从实际出发,通过抽象、概括数学化过程建构数学知识.如: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验本)对假命题真值表合理性说明时,是通过举例进行,但仅从例子本身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前件为假”真值表.要学生易理解,可以这样设计:“要上课没有教室不行”是强调“要上课”→“就得有教室”说法.进一步把“‘要上课’‘没有教室’‘不行’”这句话符号化就是:(要上课行∧有教室).再把“上课’表示为p,“有教室”表示为q,那么“p→q”就等同于(p∧q).再一般化,则“p→q”就是“若p必有q”意思,即“有p且有q是没有”,所以p→q=(p∧q).根据命题运算德摩根定律:(p∧q)=p∨q与否定命题性质:(A)=A.可推得p→q=(p∧q)=p∨(q)=p∨q.即“如果p,那么q”等同于“非p或q”.这样假言命题真假就可以转化为判断选言命题真假了,假言命题真假也就非常清楚了.――运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即运用认知冲突形成疑问、创设情境,如讲“线性规划”例3(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P61)时,提出问题:按题中精确度0.1,通过解方程组得到M坐标为x=36029=12.41379…≈12.4,y=100029=34.482758…≈34.5.但为何教材中y值取34.4呢?促使学生反思,发现点(12.4,34.5)不在可行域中,进一步理解“线性规划近似解既要在可行域中,又要使目标函数取最值,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运用错误直觉定势形成问题情境,也即创设一种诱导情境,让学生产生错误直觉,错误形成为剖析性思维开展提供了材料.如讲“函数y=Asin(wx+φ)图象”时,先用五点作图法作函数y=sinx与y=sin(x+π3)图像.学生发现后者图像可由前者图像向左平移π3个单位得到.接着问:如何由函数y=sin2x图像得到y=sin(2x+π3)图像?很多学生立即回答:向左平移π3.这时反问:“对吗?请用五点作图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验证过程使学生发现了问题,反思思维展开,对平移规律再剖析也就成为必然.――运用数学实验创设情境.数学实验是为了剖析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把表现一个数学问题各种元素构成一个程序而进行某种操作式思维活动.数学实验依托计算机、TI图形计算器等工具、材料,在创设情境中自主剖析、合作交流,亲历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数学建构过程.数学实验性情境创设可通过师生共同制作课件,学生设计题型等增强情境直观感、主体感与动态感.使数学抽象性与空间想象得到最大限度具体化.如“指数函数图像”教学,使用TI图形计算器,学生不仅很快理解了指数函数性质,还发现了指数函数图像随底数a变化规律,虽然这一性质已超出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但足以说明TI图形计算器对创设问题情境优越性.数学实验亦可就地取材,只要从实验中现象或获得数据能触发联想.如“球体积公式”教学,可提供一只量筒,一杯水,一个实心球,要求测出这个球体积.接着问:已知地球半径为R,求其体积.由于地球半径太大,上述方法失败,但可以通过类比猜想,形成问题情境.四、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认为,学生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为“自主活动”与“智力参与”.“自主活动”是强调“在做数学中学数学”,“智力参与”是学生将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语言都参与“活动”.故而要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作用,自主学习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自主学习设计要支持与促进学生意义建构,其设计要根据所选择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比较成熟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与“随机进入教学”.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围绕所确定“主题”建立一个相关概念框架,框架建立遵循维果茨基“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最邻近区并不相同),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抛锚式教学亦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教学”,它要根据“主题”建立有感染力真实事件与真实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学习,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源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再根据论证结果制定解决问题行动规划,实施规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反馈补充与完善.对于随机进入教学,则要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达“主题”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剖析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情境学习.我国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数学实验教学都是很有效建构式教学方法.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教学目标要求按一定规律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与确定,旨在检查与促进教与学.其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基于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发展动态过程.这就需要将评价与教师教学与学生数学知识建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把评价纳入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过程中,以评价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与学生发展.因此,它更注重学生在数学知识建构中变化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基于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教学评价具有反馈与调节、激励与促进、反思与总结、记录成长过程与积极导向等几个方面功能.其内容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程度评价、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评价、数学思维与发展水平评价、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评价.具体方法有:――课堂观察.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评价.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评价.即既要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评价,又要注重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能力与学习情感与态度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与水平评价,又要注重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力评价.概括地说,可以从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交流与合作这四个维度展开.其中每个维度又包括几个评价因素,每个因素又分几种水平.具体使用时,需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对多个评价方案进行具体说明,以便于操作.――成长记录袋评价(又称“档案袋评价”),指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时,以成长袋方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点滴经验、思维状况等数学学习情况,再通过总结反思,使之全面了解自己学习过程,感受不断成长与进步,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与对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性评价,是指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结果与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另外,强化练习评价也是形成性评价一项重要内容.这类练习应精心挑选,既反映基本概念、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学生要求.以便纠正原有错误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意义建构.――书面考试.书面考试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过程评价,特别是思维过程评价一种有效形式.学生独立学习过程需要经历剖析、推测或猜想以及有效推理去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因此,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但是书面考试要恰当地评价学生独立学习过程,就须改变考试形式与命题题型.考试形式可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闭卷中较为有效题型为:开放性题、剖析题、阐述性题、实验应用题、阅读理解题等.另外,平时书面考试可改革为自主选择、多次测查机制.如测查时出基础卷与提高卷,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对自己测查结果不满意,可以于开学初申请第二次测查,这种评价是纵向看学生发展.一个学生原来用基础卷测查得“良”,现用基础卷测得“优”,那就是“他进步了”.另一学生原来参加提高卷测查得“再努力”,现在测得“合格”,同样评价“他进步了”.这种考试评价制度在齐齐哈尔市龙河区课改实验区得到师生及家长普遍认可.另外,“数学日记”也有助于数学教师培养与评价学生反省认知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一种有效方法.教学评价结果呈现分为即时呈现、阶段呈现与学期呈现.可采取评分、座谈交流、成长记录袋、家长会等方式.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传统是比较重视教育的社会文化传承功能,而不太注重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
面对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里,用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培养的时代所要求的人才,已经过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国家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998年“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的报告《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建议“就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不仅要应用已有的知识,更要经历新知识和日渐增加的困难情境的挑战。
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而不仅是接受传授,给他们现成的知识。
”其重点与核心是把被动的传统学生角色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我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是一套较为集中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又具有很强的实施可行性的教材。
它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凸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材中的许多例题和习题的设计巧妙,即体现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材料的准备,许多题目和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教学的空间,也为建构“探究性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同时“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和使用也可以促进苏教版数学教材的有效使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建构主义是现代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认知和情感,通过建立个人对知识的构建,共同创造新的知识和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一个相对抽象和晦涩难懂的学科。
当前,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焦虑、厌恶和难以理解的困境。
因此,如何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来设计高效的数学课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和兴趣,是当前数学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实践意义,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2.探究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法及具体实践操作;3.分析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和可行性;4.总结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教学设计、教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四个环节。
其中,文献综述主要是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文献,研究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实践场景;教学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针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设计和优化;教学实验是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场景中验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数据分析则采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和归纳分析。
四、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综述和数学教学应用;2.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框架;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包括课程目标、知识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评估策略等要素;4.实验课程的实施和数据收集和分析;5.研究结论和反思。
预计研究进度为: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阶段(1个月);实验课程的实施和数据收集阶段(2个月);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阶段(1个月);论文撰写阶段(1个月)。
2024年建构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24年建构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1. 建构理论概述建构理论,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个体性。
它认为,知识并非外在于个体,而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不断建构、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形成的。
在数学教学中,建构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2. 数学教学与建构理论数学教学与建构理论的结合,意味着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3. 建构理论下的教学方法在建构理论指导下,数学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4. 建构理论下的教学评价建构理论下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发展过程。
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
5. 建构理论下的教师角色在建构理论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6. 建构理论下的数学学习环境建构理论强调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环境。
这个环境应包括丰富的数学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积极的学习氛围等。
同时,这个环境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7. 建构理论下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是建构理论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三角函数概念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三角函数概念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建构理论指导下的三角函数概念教学探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建构理论在三角函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建立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本研究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建构理论在三角函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将对三角函数概念教学实践和建构理论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构理论;三角函数概念教学;认知规律;教学模式背景: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理工科等相关专业中的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是,由于三角函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解偏差和掌握困难的问题。
传统的三角函数概念教学大多采用讲授和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重点讲解公式和性质,学生进行练习和运用。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记忆和机械演练,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只会应付考试,不会灵活运用”的现象。
建构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和概念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需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感知信息来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在不断修正和调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和准确的知识结构。
建构理论通过探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过程,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建构理论与三角函数概念教学的结合,有望探索出一种更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建构理论在三角函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对三角函数概念教学实践和建构理论的应用提供帮助和参考。
研究目的:1. 探究建构理论在三角函数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有效性;2. 建立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三角函数概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水平;3. 在实践中总结和评价建构理论在三角函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建构理论的推广和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到了学生学习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不仅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更受到其自身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积累经验和与真实事物的互动,建立起数学概念、模型和规律,形成了自己的数学认知体系。
然而,如何具体发挥建构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尚需要深入研究探讨。
因此,本研究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探讨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模式,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研究内容、目的及重要性1. 研究内容(1)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理论基础: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模式分析与构建: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典型模式,并从经验获得、概念建构、学习策略等角度进行探讨。
(3)小学数学知识建构模式的应用与效果测试:结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将建构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模式的有效性和学习效果。
2. 研究目的(1)探讨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模式,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提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建构模式。
(2)对建构模式进行应用与效果测试,验证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3)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探索数学教育的新途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3. 研究重要性(1)对数学教育领域的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2)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知识的核心要素,增强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
(3)将建构主义理论有机结合实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建立坚实、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目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普遍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缺少了对数学思维和数学过程的关注。
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和构建来获得和掌握的。
因此,我们认为对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的探究是必要的。
二、选题意义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过程化教学能够建立起一个由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合作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理论分析2.处理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的具体方案设计3.教学现场的实践探究4.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实验效果的研究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实验、观察等方法,以收集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关键信息,为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和证据。
六、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获得以下成果:1.探究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提升的作用。
2.研究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对学习氛围的影响。
3.开发一套适用于初中数学的“过程化”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案1.首先,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将通过学习文献,调研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总结初中数学“过程化”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和策略,以实现更高效的教育目标。
2.然后,我们将设计一套符合初中数学特点的“过程化”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要点、教学步骤、教学方式等内容。
3.接着,我们将在教育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检验,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变化来完成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建构理论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表现为对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的范畴,而当前小学数学课程当中对于建构理论的应用正是如此,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引导和教师的循循善诱,所以根据建构理论架设合理的课程内容还有教学模式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成果的关键,在自主学习问题上,小学数学课程应该有效运用建构理论,加强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其学习自主性。
标签:建构理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引言建构理论本身属于认知学习理论中的重点,当前我国教学领域的持续改革正需要这一类型的认知理论学习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理论本身与数学课程的关联性也相对较高,对于构建素质教育的正规体系具有极大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同时其长期性的效果对于学生日后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也具有较高的效果,从社会文化层面来说也能够形成良好的熏陶效果,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还有社会交往中积累经验。
一、建构理论的概念与其和数学课程的关联在学习方法理论当中,建构理论本身认为知识的性质有别于主观与客观类型,而是在外界环境的交互与个体的交流之间逐渐建构成型的内容,知识本身需要教育者进行传递和讲解,但是其学习过程并非单纯的灌输,而是通过有效的講解形成对应的情境和环境效果,让学习者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内容的理解,也即情景框架才是在这一过程中真正重要的问题,教师本身所给出的是一种认知互动的情境,学生通过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获得知识的提升,这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也是尤为重要的课程内容。
例如第一学段学生在使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教材当中就能够作为很好的例证,在数字认知过程中,教师的教导仅产生了引导效果,学生实际上通过生活以及学前教育已经对于数字产生了一定的概念,对于从0-10的数字认知甚至更大的数学概念,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教师所进行的是将其数学化理论化的教育过程,在通过问答、记忆等过程之后,学生实际上是通过课堂这种学习氛围环境加深了专业化的记忆效果。
建构主义与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建构主义与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数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也逐渐从教师向学生、从传统知识向现代技术转化。
中学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
因此,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成为了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它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自主、积极地探索、发现新知识。
通过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领域中,探究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对于提升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深远的意义。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教育模式;2)实施建构主义教育模式的中学数学教学,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3)分析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影响;4)评估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首先,研究者将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数学教学理论以及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建构主义教育模式;然后,在实验班中进行中学数学课程的建构主义教育模式的实施,并通过课堂观察、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评价。
4. 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预期成果:1)系统建立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教育模式;2)实现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3)研究分析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4)探究建构主义教育模式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影响。
预期成果将对中学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建构理论较为侧重不同环节的教学工作整合,是指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引导,使学生可以在理论运用、探究与实践等环节上进行学习理念上的整合,以此使学生在完整的教学引导模式中进行课程理论内容学习与实践。
学生小学数学的课程理论内容通常通过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引出,学生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学习不同数学理论内容的运用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结合课程理论内容的特点,另一方面需要积极运用建构理论进行教学引导工作的整合,使学生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教学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构理论;教学一、引言在现代素质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审视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与综合性,新课改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内容教学时的要求进行了新的制定,如何将建构理论运用于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本文从建构理论的内容与性质出发,对其教学应用展开了不同角度探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当前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
二、建构理论的内涵从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上看,建构理论主要涉及教学理论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与理论实践指导等内容。
在一连串的教学理论交互与教学工作整合中,使教师课程指导工作的开展方式可以具备较好的综合性。
对于学生的课程理论内容学习与学科综合能力提升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1]三、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认为关于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指导工作,仅按照既定的教学流程开展就可实现较好的教学质量。
从现代素质教育的角度上看,该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于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一定不足。
数学作为应用性质较强与综合性质较强的一门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人员需要重视多样化的教学引导模式创建,使学生可以在多种教学引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思维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二)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而言具有较好的学习引导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17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Һ陈㊀红㊀(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初级中学,江苏㊀南通㊀226500)㊀㊀ʌ摘要ɔ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㊁主动发现以及对知识建构的主体,并认为学习活动是一个共同体行为,交流协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建构,推动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建构主义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展开了以下分析,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明了建构主义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及有效实践策略,以供参考.ʌ关键词ɔ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 )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经历了发现㊁思考㊁实践㊁探索等过程中,总结知识,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以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与学生㊁学生与教师在交往互动中实现共同的发展.新课标中的教育要求与建构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由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点只能让学生记住数学知识,并不能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只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能够形成科学探索精神,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意义的构建,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价值追求,对于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其认为个体的智慧和认识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得到生长和发展的,由此可见,个体的一切认知均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辅助学习者主动建构各种能力发展的客体,其他学生以及学习环境也可以看作是客体,促使学生在主体和客体的不断同化和顺应的互补历程中,不断地打破平衡,并建立新的㊁平衡的良性循环学习.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受到启发,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组织中,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将 旧知识 作为新知识的 生长点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发现问题,给学生搭建自由㊁宽松㊁和谐㊁民主的学习环境,认真地倾听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诠释,并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由来,尝试在问题的思考㊁探索解决中,实现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视为探索者㊁发现者,教师则作为引导者㊁合作者与促进者,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㊁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数学教学一般原则建构主义下的数学学习观与教学观,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以学生为中心 原则.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始终保持 以学生为中心 的意识,创设有助于自主建构的情境,如生活情境㊁问题情境等,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意识,关注并尊重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在学学习中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㊁团结协作㊁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第二,目标分析原则.目标分析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系统地分析与细化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㊁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协作交流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并非个体行为,提倡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发挥出学习小组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他人积极学习行为的影响,进而主动地参与到合作㊁辩论㊁探讨等活动中,并从中总结出最佳的学习方法,实现思维的碰撞以及经验的分享.在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沟通能力㊁合作能力以及思维品质都有着显著提升.第四,意义建构原则.意义建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17程中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外界获取信息并加工㊁整理等方式,实现对事物的理解,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遵循意义建构原则的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始终围绕学生现阶段对数学课程的基本概念㊁原理㊁过程等因素,进行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索以及团结协作中,建立对事物新的理解.三㊁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一)明确数学教学目标,为意义建构指明方向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情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促使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关注学生的 学 ,实现以 学 为中心的目标,做到充分地了解课堂教学内容㊁知识结构,能够从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积累情况入手,优化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做好铺垫,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导向的作用.以 同底数幂的乘法 的知识点为例,这节课是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第一课 整式的乘法 中的教学内容,八年级教材中先后涉及了整式的加减法运算㊁幂的乘方等知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幂的三个性质之一,为后续学习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㊁同底数幂的除法奠定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分析,可以了解到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㊁合并同类项等知识,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为学生的同底数幂的乘法做了铺垫,但是因为这些知识大多属于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有些遗忘了,或无法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点联系起来,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经过综合的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制订如下的几个目标:(1)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2)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完成相关的计算;(3)经历观察㊁猜想㊁探索㊁总结㊁归纳等过程,在主动探索中抽象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获得抽象思维以及数学探究能力的发展;(4)尝试用文字完整地概括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形成数感和符号感;(5)在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推导中,感受从 特殊 到 一般 又到 特殊 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形成团队协作意识.(二)创设适宜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意义建构热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应在与现实情境相似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借助丰富㊁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起到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引发认知冲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搭建 建构 平台.如在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一个长方形的鱼池,长比宽多2米,若是将这个鱼池的长和宽分别增加3米,整个鱼池的面积相较于之前增加了39平方米,请问原来的鱼池长度和宽度分别是多少? 在这个问题的解答中学生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列方程求解,一名学生列出的方程是:(x+3)(x+5)=x(x+2)+39,将(x+3)(x+5),x(x+2)展开后再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计算过程中还会用到整式的乘法等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回顾以往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探索同底数幂乘法法则探索做好准备.又如,在课前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提出数学问题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n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什么?(2)a㊃a㊃a㊃a㊃ ㊃a写成乘法的形式为;(3)a4表示个相乘,记作a4.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引领学生联系旧知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对新知意义建构的积极性.(三)促进自主协作交流,探索新知发现规律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互动协作交流,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㊁小组协作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索以及规律的总结,这是意义建构的核心.比如,教师在 同底数幂的乘法 的知识点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 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需要的时间约为5ˑ102s,光的速度约为3ˑ108m/s,那么,你们能够计算出太阳距离地球有多远吗? 学生在阅读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从题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呈现出的 先行组织者材料 ,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地筛选与加工有价值的材料,结合所掌握的信息以及路程㊁速度㊁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5ˑ102)ˑ(3ˑ108),此时学生们发现虽然列出了同底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17数幂的算式,却不知道如何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尝试解决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问题,建立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意义,例如,102㊃103=(10ˑ10)ˑ(10ˑ10ˑ10)=100000=105,23ˑ25=28,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尝试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激发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数学规律,探索同底数幂运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 底数和指数 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察的结果,并合作交流解答疑惑,如一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指数是否一定要是整数? 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小组成员的疑惑,学生们在经历了多次尝试之后发现指数都是整数.最后,教师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完成: am㊃an=?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积极地交流,提出猜想,并尝试用各种方法验证,最终得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㊃an=am+n(m,n都是正整数).依据目标分析原则,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做到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资源,为学生的意义建构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观察㊁比较㊁猜想与验证等学习活动参与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进而总结出数学规律,在不断地 同化 和 顺应 中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可以在教师以及同伴的帮助下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实践运用中发挥出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数学问题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也是推动学生进一步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有助于实现良性循环.比如,当学生初步完成了知识的意义建构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几个问题:1.下面的算式计算是否正确?若错误,请改正.A.a5㊃a5=2a5㊀㊀㊀B.a2+a2=a4C.x4㊃x2=x8D.a㊃a5=a52.计算下列各式.A.(-8)12ˑ(-8)5B.a㊃a7C.-a3㊃a5D.a3m㊃a2m-13.已知am=8,an=32,求am+n的值.在第一题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同底数幂乘法性质与运算法则判断算式是否正确,引领学生在辨别计算过程与结果是否正确中,真正地理解同底数幂运算法则的内容,避免学生出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与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点混淆问题,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在第二题中教师安排了四个计算题,不仅要求学生计算出结果,还要说出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若是遇到计算困难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帮助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归纳出解题的关键点,提升解题能力.第三道题属于难度较高的题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 以理驭算 能力,在以上习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主动说和做的活动,充分地调动了问题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积极性.教师在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完成了建构主义理论在习题训练中的落实.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应通过布置习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从学生的问题回答中发现共性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引导其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结㊀语总之,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及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于教师的教学思想㊁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地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数学教学有效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搭建 建构 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ʌ参考文献ɔ[1]罗红.立足 建构 ㊀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谈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发[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4):120.[2]姚红阳.谈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10):82.[3]任晓红.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数学 深度学习技术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18):19-21.[4]邓静怡,任全玉,李豆豆等.浅谈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9):47-49.[5]巩丽,魏娜娜.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J].学园,2022,15(20):29-31.。
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建构理论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建构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论以及思想,鼓励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地位,转变教学角色。
本文主要分析建构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的利用、建构理论创新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建构理论;小学数学;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引言: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充斥各种未知的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对于教师来说,要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理念、模式和方向,承认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对小学生的关注度,真正地将课堂给予小学生,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建构理论概述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一)建构理论的主要思想建构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其包含的思想相对比较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建构理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1]。
众所周知,在传统数学课堂,大部分学生被动学习趋势大于主动学习趋势。
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建构理论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简单地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水平,建立学习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而教师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其次,建构理论强调关联性。
所谓关联性主要是指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将数学知识相互联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最终让学生能够利用生活和学习经验辅助学习过程。
(二)建构理论能够帮助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学习和探究的数学知识难度也在不断提升。
建构理论强调,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建构的数学知识呈现了较强的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讨
㊀㊀㊀㊀㊀108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30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讨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讨Һ李克福㊀(甘肃省庄浪县永宁学区,甘肃㊀平凉㊀744600)㊀㊀ʌ摘要ɔ建构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即强调 以生为本 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当下新课程改革理念高度契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建构理论打造自主学习模式,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建构理论的内涵,并从 建立平等的 师生互动 发挥教师主导的组织作用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三方面提出基于建构理论下实施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发展提供借鉴.ʌ关键词ɔ建构理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他们的见多识广和思想的独立已经超乎教师的想象,加之,新课程改革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虽然很多学校㊁很多教师已经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但是对于 自主学习 方面尚且有很多不足之处.将建构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助力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自主学习,并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提升教学效果.一㊁建构理论的内涵第一,建构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不应该以传统的 填鸭式 讲授为主,而应该是学生根据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灵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居辅助指导地位.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感觉轻松㊁自在,也会大胆彰显个性,与教师良性互动,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建构理论认为教材知识是宏观的理论假设,并未将全部知识呈现给学生.尤其是数学知识,它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多呈现的是较为抽象的符号语言.学生要想学透数学知识,仅学习教材 表面 知识是绝对不够的,应该在理解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加上外延和拓展,进行整合和重构.第三,知识建构不是随意的,各学科知识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有较强的关联性,并且学科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 交流㊁磋商 ,再加上自我调整和修正的过程.第四,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是单一的,因为每门学科知识本身都是复杂多样的,学生因年龄㊁成长背景㊁时代环境㊁性格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对其所学知识的建构也会呈现多元化.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其结果的评价也应是多元化的.二㊁基于建构理论下实施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策略(一)建立平等的 师生互动小学生因为尚且年幼,他们刚刚走出家门步入学校,对学校存在着一定的陌生感,对于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他们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学校,教师是他们的直接 引路人 ,如果学生与教师长期具有 距离感 ,学生觉得教师特别威严,甚至惧怕教师,就会影响其顺利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建构理论提倡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摘掉原有的 权威光环 ,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进而与教师成为朋友,使学生和教师在课上和课后都可以平等互动,教师也会更加了解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建构理论指引下,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例如,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面积 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适当提问启发学生了解物体的面积以及相关单位的表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出所见物体的面积.学生尚且年幼,对面积的概念并非十分清楚,所以表述时也许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判断学生回答的对错,因为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往往会因回答错误而感到失落,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尝试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如当学生说出 我们教室的面积是2平方米 时,教师可以说: 哇!原来我们都生活在童话世界呀,这么小的教室能容纳下我们这么多人,真是神奇的魔术啊! 这样的对话交流,会使学生瞬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不会因此尴尬㊁失落,而是觉得教师是特别亲切可爱的人,课堂气氛也不再紧张,接下来,学生就会很顺利地继续融入课堂活动.(二)发挥教师主导的组织作用很多教师也许觉得建构理论是一个较为新颖而抽象的理论,但其实它的运用很简单,教师只要本着 以生为本 的理念,结合当下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可以将建构理论成功引入小学数学教学..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109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30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具有引导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有限的,对于课堂上教师的问题不一定会恰到好处地理解和回答,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例如,某教师在讲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㊁圆锥与球 的相关知识时,发现学生对于圆柱㊁圆锥表面积的计算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让学生联想理解圆柱㊁圆锥表面积的含义,并通过拆解圆柱体㊁圆锥体的实践,让学生感知表面积公式的由来,进而顺利记忆和应用.其次,建构理论的内涵与探究式课堂的理念高度契合.二者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否认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探究式课堂的打造会使教师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但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性不够,思维也需要引导和开发,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视自己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要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对学生的不当做法予以及时引导和纠正.例如,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 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计 整理房间 的合作讨论题目.教师在多媒体上放映出摆放各种形状物品的凌乱房间,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用自己觉得最优质的的方式将房间整理干净,并将物品恰当分类.这个小游戏与学生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既有利于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图形知识进行复习,又有利于学生学会分类和统计的方法,对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建立学生的数学思想都有极大的意义.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之前,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分好组,每组选派一个 负责人 带领小组活动,并设定好活动的时间㊁流程㊁注意事项等.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要 把控全局 ,维持整体的课堂秩序,又要切实关注每个学习小组的动态,及时为他们 排忧解难 ,并且鼓励每个 负责人 注意带动组员的参与积极性.有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才会在良好的秩序中自由快乐地进行,每个学生也会因为自身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而获得新知.(三)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鉴于现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来源于 新鲜感 ,如果对一个事物失去了 新鲜感 就不会再拥有十足的动力,加之他们尚且年幼,对一件事的坚持往往缺乏持久性,所以,自主探究仅作为一项课堂教学活动是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长此以往,也会使建构理论的指引流于形式,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将自主学习延伸至课前预习㊁课后练习以及复习㊁测试等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前㊁课中㊁课后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渐渐让自主学习常态化.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重点强调要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在生活中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物体.这样,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就会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轻松地进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合作探究活动,自己充当主持㊁引导和总结的角色,课堂的主角依然是学生.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让预习比较出色的学生 带领 大家学习,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在预习中所学到的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全程认真听并适时予以指点和纠正.待该生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其的讲解进行评价㊁反馈和提问,这样的自主学习,既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过程有深刻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构个性化的内容体系.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布置合作讨论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的算法 或是分组玩 图形组合游戏 等拓展活动,并专门安排相关课堂让学生分享课后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也欢迎学生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让学生真正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并在不断地探究㊁思考中,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升自身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总之,教师要将自主学习的意识渗透给学生,将建构理论与数学教学良好结合,为学生搭建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拓展 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数学知识学习的前后关联性,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思考㊁探究㊁重构知识体系,进而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三㊁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建构理论指引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会让学生成为 主人 ,在轻松㊁自在㊁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向学生渗透自主学习意识,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打造素质教育 智慧课堂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研习建构理论,努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ʌ参考文献ɔ[1]志军马.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J].国际教育论坛,2020,2(4):169.[2]吕永芳.论建构理论下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9(4):78.[3]何天兰.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分析[J].科教导刊,2014(18):134-135..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师建构数学教育哲学的路径的开题报告
教师建构数学教育哲学的路径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力量。
尤其是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作为主要的知识传递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的数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教育模式、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实际应用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抵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尝试将其应用到数学教育中。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及教师建构数学教育哲学的路径,旨在为改进我国数学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并构建教师建构数学教育哲学的路径。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3. 教师建构数学教育哲学的基本特征和路径。
4. 实践中的教师建构数学教育哲学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和跨学科思考的方法:1. 文献调查:主要收集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领域的文献资料,以了解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其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2. 跨学科思考: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和解读,尝试从多个角度对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作出深入的探讨。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结论:1.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适用于数学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应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建构主义理念引入到数学教育中。
3. 构建教师建构数学教育哲学的路径,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重构、教师反思与自我修养、教师的教学设计等方面。
以建构主义引领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的开题报告
以建构主义引领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的开题报告本文介绍一项旨在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来引领数学认知结构的研究。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件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被灌输知识和公式,而缺少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实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指导数学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建立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建构主义引领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
首先,我们将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建立数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问题、讨论和解决疑惑来建立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或模拟练习来理解数学概念,而非仅仅依靠公式和定义。
其次,我们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过程。
学生往往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正确的答案,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转换和学习过程。
因此,我们将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看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最后,我们将使用多种工具和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实验室实践、课程讲解、授课视频等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智能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比如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软件等等。
这样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建立更深入的数学认知结构。
总之,本研究旨在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来引领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
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入的数学认知结构,并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和积极性。
该研究对于拓展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数学与应用数学
基于建构理论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一、选题的意义
所谓建构理论是指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难力。
建构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即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知识是每个学习者通过学习过程建构起来的统一体。
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动态能动建构的过程。
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者原先大脑储存的知识体系随着新信息的介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并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和重组,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
该理论最早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
在此基础上, 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和维果基进一步加以丰富和完善, 成为一体。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 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建构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并愈来愈显示出其生命力, 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对我国理论界也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分析建构理论的基本思想、探讨它对我国数学教学的借鉴之处, 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主要内容:
1建构理论与数学概念
2 建构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3建构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4 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
1.利用寒假时间进行网上选题工作并交于指导师确认,且利用假期查找文献资料,借阅相关书籍,广泛收集学习整理与课题相关的知识,充分做好准备阶段的工作。
2.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学习和整理的准备工作,能比较切实地确立自己的论点,提炼出论文大纲,写出2000字以上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
3.确立好论文的大纲,明确所论述的论点及论文的大致内容后,完成2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
4.阅读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较好地完成两篇2000字以上的相关外文翻译。
5.在论文提纲的纲领性指导下,再一次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相关笔记,便于论文写作提供指导与素材,并且开始着手论文的起草。
6.完成论文的初稿后再一次学习相关文献并对论文进行修改,在交于指导老师审查,再修改。
7.适时地做好中期检查,详细填写中期检查表,以便查漏补缺。
8.通过认真学习修改完成最终定稿的论文及其相关知识点,作出ppt演示文稿,完成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
9.做好毕业论文的总结。
10 通过“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审核,同时加强与指导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圆满完成毕业论文。
四、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1 引言
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研究
3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数学教育
4 建构主义在几个简单数学题中的应用举例
5 总结和讨论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唐迅著,建构新世纪教育理念[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5
[2]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实例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3]辛自强著,知识建构研究:从主义到实证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4]朱家雄著,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5] 赵瑛编,建构理论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J].电大理工,2009,2: 72.
[6]冯丽霞,从认知建构理论看数学思维障碍成因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9):82-85.
[7]刘孟卓,对受皮亚杰影响的认知建构理论的简要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上):309
[8]李珊珊,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北师大学报,2008,4:168-173
[9]梁凤华,戴新林,个人建构理论对师生互动的启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91-93
[10]余泓,郭进峰,基于建构理论的大学数学教学[J].青海师专学报,2008:240-242
[11]陈太道,建构理论在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琼州大学学报,2004,(11):67
[12] 陈太道,建构理论建立数学模型中的应用[J].琼州大学学报,2006,(13):9-10
[13]吴新华,浅谈建构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1999,6:9-10
[14]候衍辉,数学课堂教学建构理论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6,11:130-140
[15]赵文才,卢学谦,现代建构理论与数学教育[J].岱宗学刊,1997,4:104-105
[16]陈玲娟,用建构理论来讨论一道函数题的思想方法[J].数学教学研究,2004,10:15-17
[17]杨敦耀,运用数学建构理论的程序和方法[J].湖南社会科学,1993,5: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