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及控制对策
隧道变形监测的管理及其质量控制
员 、 备 、 器进 行监 督检查 , 不符合 技 术要 求 的工 作 , 权要 求第 三方 监测 单位 返工 。 设 仪 对 有 2 监 理 工 程师 : 责与 第三 方监 测相 关 的管理 、 调 工作 , ) 负 协 受业 主 委托 对 工期 、 量 、 员 组成 、 备 、 质 人 设 仪
[] 刘绍 堂 , 志武. 3 王 隧道 围 岩 收 敛 监 测 方 法 及 其 特点 []铁 道 建 筑 ,0 8 ( )4 — 6 J. 2 0 ,7 :44 .
[ ] L U h oag AN G oo g L AN b o I h n pn , IWe i .GI— ae n e D fr t n 4 I S a tn ,P u rn , I G Yu a ,L AO Z o g ig L i a xo SB sdTu n l £omai o
Sce e ECS2 9. 3: 3 55 . inc 00 V 55 — 5
[ 3 张 悦 . 铁 车 站 深 基 坑 施 工 第 三 方 监 测 的管 理 与技 术 []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0 5 5 2 :33. 5 地 J. 20 , ( )3 —5
i o t ng f unn 1 The e e r h h e. r s a c s ows h t he t a t ma g me t f he c me, i s r na e n o t s he n t ume t n e ui n a d q pme t, n s a fn nd s e v son f r t e t ne f r ton mon t rng,a d t a i t fi g a up r ii o h un lde o ma i io i n her tng,e mi a i n a d c nt o xa n to n o r lof
隧道施工中的应变监测与地形变控制技术要点与实践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应变监测与地形变控制技术要点与实践方法一、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中的应变监测与地形变控制技术要点与实践方法。
二、隧道施工中的应变监测应变监测是隧道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地表是否发生形变,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常用的应变监测技术包括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
直接监测是通过设置应变计等设备直接测量地表的应变情况,而间接监测是通过测量地表上地标点的变形情况来推算应变情况。
三、地形变控制技术要点地形变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减小地形变形,保证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在隧道施工中,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采取不同的地形变控制技术。
常见的地形变控制技术包括排土体的加固与支护、地表建筑物的保护、地下水的调控等。
在实践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手段,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应变监测与地形变控制的关系应变监测与地形变控制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应变监测可以为地形变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地形变控制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应变监测进行验证和评估。
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应变监测和地形变控制需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常见应变监测技术的实践方法常见的应变监测技术包括应变计、全站仪、GPS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
同时,还需要考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六、地形变控制的实践方法地形变控制是一个综合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解决。
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加固地表结构、减少排土量、调整施工方案等方法来控制地形变形。
同时,还需要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措施,确保地形变控制效果的实现。
七、案例分析:某隧道施工中的应变监测与地形变控制以某隧道施工工程为例,介绍该工程中应变监测与地形变控制的实践方法。
市政隧道施工中的土体变形与支护措施
市政隧道施工中的土体变形与支护措施引言市政隧道的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还能够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然而,在市政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它可能会对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采取适当的土体支护措施是确保市政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
1. 市政隧道施工中土体变形的原因与后果1.1 市政隧道施工中土体变形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层性质及土壤类型等因素会影响土体的稳定性。
例如,软弱土层、含水层、易液化地层等都会使土体的变形更加明显。
(2)施工方式: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开挖方法、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等,都会对土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挖掘面积过大、爆破作业不当等都可能引起土体的破坏和变形。
(3)施工荷载:施工过程中的荷载作用也会导致土体变形。
例如,施工时施加在土体上的工程荷载和动态荷载,都会增加土体的压实变形和沉降。
(4)土体特性:土体本身的性质也会对变形产生影响。
例如,土的压缩性、剪切性、孔隙水压等都与土体的变形密切相关。
1.2 市政隧道施工中土体变形的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沉降:土体变形往往伴随着沉降现象,沉降过大会导致地表和建筑物的下沉和破坏,从而对隧道起到破坏而发生裂缝、沉降等现象。
(2)地表破裂和塌陷:土体变形过程中,地表可能出现裂缝和塌陷,给地表基础设施带来损害。
(3)地下水涌入和渗漏: 土体变形会破坏地下水层的稳定性,导致地下水涌入和渗漏,影响周围地下水资源和工程安全。
(4)给管线和地下设施带来影响:土体变形可能会对隧道周围的管线、电缆等地下设施造成压力,导致其破裂和损坏。
所以,市政隧道施工中土体变形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其后果可能对地表和地下设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来减小土体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2. 市政隧道施工中的土体支护措施在市政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支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解析
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解析隧道工程在现代交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外力因素,隧道围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形。
为了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变形问题,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技术进行解析。
一、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测量筛孔法、钢尺法和测量轮法。
测量筛孔法是通过在围岩表面钻孔并安装固定目镜进行测量的。
钢尺法则是以钢尺为工具,在围岩表面进行直接测量。
测量轮法则是在围岩表面进行直接测量,并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围岩变形量。
尽管这些方法成本低,但是由于操作复杂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准确度和可靠性相对较低。
二、现代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技术在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激光扫描测量、岩体控制点法和微插值方法。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隧道围岩表面的几何形态变化。
该技术是通过激光器和高速获取系统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围岩的变形情况。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无接触和全局测量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变形监测的准确性。
岩体控制点法是通过在隧道围岩表面设置一系列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来反映围岩的变形情况。
该方法可以全方位地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隧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微插值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变形监测方法。
通过将围岩的变形信息建模,并利用插值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实现对围岩变形的精细化监测。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
三、影响因素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影响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地质条件、围岩材料和施工技术是影响围岩变形的主要因素。
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地下应力、地层变形等。
围岩材料的性质也会对围岩变形产生重要影响,如围岩的岩性、裂隙度、岩层之间的接触性等。
此外,施工技术也是影响围岩变形的关键因素,包括掘进方法、支护方式以及施工质量等。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
面对不断增加的隧道施工数量,社会各界人士对其施工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实际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问题,一方面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不利于项目质量水平的提升。
本文就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展开探讨。
标签: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引言在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而且拥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具体建设公路期间,常常需要贯穿山区、丘陵等,这时就必须挖掘隧道。
想要将隧道的施工效果有效的提升,途径之一就是不断优化施工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对施工控制有效的增强。
1公路隧道施工特点公路的隧道施工中,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隧道工程本身非常复杂,施工时可能会发生不少无法预测的情况,比如遇到瓦斯或者溶洞等,使整个隧道工程难度加大,并且隧道工程还很容易受到不同工程作业间的影响。
由于隧道工程内部的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整个工程施工的工序会存在交叉的现象,在这样狭小的内部空间范围内施工,增加了施工难度。
隧道工程还容易受到地质影响,隧道所在地的地质一般都很复杂,很容易出现塌方等状况,这也为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威胁。
2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2.1隧道洞口施工技术对于隧道洞口的施工来说,展开施工前,一定要综合考量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涵盖有水文情况、地质情况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勘测仰坡情况,之后通过得到的各项数据对其施工期间也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判,同时设计好相应的预防方案。
如果施工处在雨季,则要将有关的防护方案制定好,规避隧道周边的山坡由于雨水的侵蚀出现塌方的情况,还有,隧道洞口的周围必须科学的设置一些排水道。
展开隧道外墙作业时,一定要合理的选择挖掘方式,明挖法是最经常用到的,在内部展开作业,就需要运用暗挖法。
当隧道洞口施工完成后,想要将洞口的张力和韧性有效的提升,就必须将洞口利用钢筋进行绑扎,然后利用全断面形式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
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及控制摘要:基于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水平的目的,围绕隧道施工过程的变形监测问题,做简单的论述,提出监测与控制的方法,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根据课题研究提出,采用现代化监测装置,构建动态实时化监测系统,掌握隧道施工变形情况,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
关键词: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变形监测;控制方法近年来,建造高速路成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目标。
隧道的建设可达到缩短距离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建设。
从建设实际分析,隧道施工潜在很多风险,尤其是变形风险,增加了安全危险系数,因此要做好全面严格的把控,保障作业的安全。
1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的目的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实践总结,做好监控量测,能够起到保障施工作业安全和质量以及地面车辆正常运行等的作用。
监测实施的目的如下:1)通过工程监测掌握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例如地表沉降以及地上建筑物沉陷等。
2)通过动态监测掌握施工动态变化,实现对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指导隧道施工作业。
3)采取变形监测手段,分析支护参数以及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为后续的支护与衬砌施工作业提供依据,保障支护结构的效果。
除此之外,方便及时确定隧道施工对策与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
2公路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监测与控制的实例分析2.1 案例概述以A项目为例,属于双洞双向隧道,选择右线施工变形监测进行研究。
工程施工长度大约为1456m,最大开挖跨度参数为14.173m,开挖高度参数为10.8m。
V级围岩段的开挖作业宽度参数为12.16m,开挖总高度参数为9.923m。
按照施工设计,预留变形量初定为12cm,后期结合围岩变化加以调整。
经过综合分析,采用了三台阶施工方案。
2.2 隧道施工变形风险分析根据隧道施工经验分析,开展各项操作,将会给地层结构的完整性带来影响,造成一定的损坏。
土体受损之后,增加了沉降的风险。
隧道情况不同,例如围岩或埋深差异等,组织开展开挖作业,造成的地形变形范围也有着很大不同。
隧道掘进时的变形监测技术与方法
隧道掘进时的变形监测技术与方法隧道掘进是基础建设中常见的工程项目之一,隧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一直是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
变形监测技术与方法在隧道掘进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的问题,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常用的变形监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束,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然后根据激光的时间传播来计算出测量目标的位置。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掘进机或者固定测点上安装激光测距器,监测隧道周边岩土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实时性强的优点,可以为工程提供快速准确的测量数据。
二、位移监测法位移监测法通过在隧道壁面安装位移传感器,实时测量岩土的位移情况。
常用的位移传感器有测微孔、浸入式压力式传感器等。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点布置位移传感器,监测隧道周边岩土的位移变化。
位移监测法适用于长期隧道工程的变形监测,可以提供连续的位移数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工程变形情况。
三、应变测量法应变测量法通过在隧道周边岩土上布置应变计,测量岩土的应变变化来判断工程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应变计有电阻式应变计、光纤式应变计等。
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应变计,监测隧道周边岩土的应变变化。
应变测量法可以提供精确的变形数据,有助于工程师了解岩土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为工程提供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四、地面建筑物监测法地面建筑物监测法是通过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来判断隧道掘进工程对周边结构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地面建筑物上安装变形传感器,测量建筑物的形变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程距离地面较近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隧道施工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五、综合监测法综合监测法是将多种变形监测技术与方法综合应用于隧道掘进工程中。
通过在不同位置布置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结合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综合判断工程的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技术
隧道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技术一、前言变形监测在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
隧道施工不仅要重视工程运行期间的监测,也要重视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同时还不能忽略临时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施工期间变形监测的目的之一是监测永久性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安全。
临时监测是为突发变形异常而提出的快速反应。
由于受岩石构造和岩土情况以及施工中的放炮震动带来的影响,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为施工提供准确及时的隧道变化情况信息,便于修正施工参数和施工技术工艺,确保工程质量,隧道开挖过程中必须开展变形监测。
施工期间变形监测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埋设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及时观测、整理分析资料。
拱顶监测和隧道收敛监测就是通过测量手段,来解决拱顶的平面位移和拱顶下沉情况,是隧道施工测量中的重要环节。
隧道施工期间变形监测的精度、观测仪器和观测周期变形监测的精度测量等级及精度取决于变形观测的目的、变形观测体的级别以及预计变形量的“必要精度”。
隧道施工期要求拱顶下沉的监测精度为1mm(相对于水准工作基点)收敛监测精度为2mm(一对监测点的相对精度)。
为了保证监测精度,整个作业期间不宜更换观测人员和主要观测的仪器,每次观测次序和行进路线也应尽一样。
二、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先进和经济实用,要尽可能的采用快速高效的作业方法。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拱顶下沉监测采用NA型精细水准仪观测和用卡TPS402全站仪开展测距、三角高程观测;隧道收敛监测用收敛监测仪器和三维位移观测相结合。
三维位移观测又可以分为绝对坐标观测法和相对位移观测法。
三、变形监测的周期变形监测周期应以能系统的反应观测变形体的变形过程且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应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当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根据工地实际情况,结合业主、监理的意见,在稳定地区,首次观测在每次放炮后距离掌子面25m处设点观测;获得根底数据后25~50m 处隔天监测一次,距离掌子面50m后的点每周监测一次,连续四周,然后改为每月一次。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监控措施
1、建立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健全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工程进度,查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2、完善检测设备,安装国家规定或行业标准的探测设备,定期对隧道温度、湿度、压力、振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发生塌方。
3、监控工程抽水,厌氧抽水,若出现渗水及岩体破坏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关闭工程,避免发生塌方事故。
4、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把控施工质量。
5、及时对施工建筑物进行维护,确保环境安全。
6、定期检查隧道周围地形及地质条件,及时发现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塌方。
7、安装及时防护系统,如雨水流量、地震报警等,及时警报,预防发生塌方。
二、应急预案
1、建立应急预案,实行安全责任制,对可能发生塌方的工程组织专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生塌方。
2、严格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检修等防止发生塌方。
3、制定防灾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严格执行,定期演练,准备应急救援物资,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塌方情况。
隧道施工监测中的测绘技术与变形监测方法
隧道施工监测中的测绘技术与变形监测方法引言:隧道工程是指在地下开凿的管道或通道,用于交通运输、供水、能源输送等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隐患等因素的存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需要进行准确的测绘技术和变形监测,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建设和运营。
本文将讨论隧道施工监测中的测绘技术与变形监测方法。
1. 隧道测绘技术隧道测绘技术是指通过精确测量和记录隧道的地理和几何特征,以便进行隧道设计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1 高精度全站仪测量高精度全站仪是一种测绘工具,可以通过跟踪光束的方式来测量地面或物体的三维坐标。
在隧道施工监测中,高精度全站仪可以用来获取隧道入口和出口的坐标,以及隧道内部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1.2 激光扫描测量激光扫描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物体的三维形状和表面信息。
隧道施工监测中,激光扫描可以用来收集隧道内部的地形、岩层和结构变化等信息,从而为施工过程中的排水、通风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1.3 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拍摄照片并分析照片中的特征和关系来确定地表或物体的几何参数的方法。
在隧道施工监测中,摄影测量可以通过无人机拍摄隧道建设过程中的照片,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提取和分析隧道的几何信息。
2. 隧道变形监测方法隧道变形监测是指通过持续测量和记录隧道的形变、位移和应力等指标,以评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2.1 基准点测量法基准点测量法是指在隧道建设前,在隧道及其周围设置一系列固定基准点,然后通过定期测量这些基准点的坐标变化,以确定隧道的形变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较高的测量精度,但需要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定期的人工测量。
2.2 GNSS监测法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监测法是指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等)来实时监测隧道的位置和变形情况。
通过安装在隧道内部或附近的GNSS接收器,可以实时获取隧道的三维位置和形变信息,以提供实时的监测和预警。
隧道初支变形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隧道初支变形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刘昌相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80摘 要 研究表明,隧道支护参数一旦选定不当,极易导致初支变形继而引发砼开裂、渗漏水以及起皮、掉块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隧道的建设质量与使用寿命。
对此,本文围绕隧道初支变形的诸多成因与相应应对策略展开细致探讨,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隧道初支变形;成因分析;应对策略1 隧道初支变形的成因分析1.1 地质水文方面(1)当待建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和压碎岩的应力集中区域时,在进行隧道开挖的过程中会导致应力释放而对初支造成影响,如若围岩应力超过初支阻力就会造成初支变形。
(2)地层堆积体因其质地疏松,当隧道洞口穿过时,开挖施工将会大概率导致结构主体发生松动移位,从而影响隧道初支的稳定性,严重的还会造成支护结构变形及拱顶下沉等。
(3)由于破碎带区域有较多的软硬夹层,所以经常会有泥质物填充,该地段在遇到地下水时,便会造成软硬夹层相交处硬度快速下降,导致节理面位移使得隧道初支发生变形。
(4)隧道开挖施工方向如遇地下水,则在开挖施工时极易出现涌水问题。
且富水地质条件下,软岩软化概率大大增加,从而造成施工作业面出现整体失稳,影响隧道初支结构的稳定性。
(5)在软岩区域含有较多的地下水,该区域隧道初支结构的拱脚长期处于潮湿地段,使得拱脚支撑力大幅度减小,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初支结构变形。
1.2 勘察设计方面(1)施工前的地质勘查不到位、不严谨,就会造成后续的支护参数和措施的制定与真实变形围岩状态不相符,进而造成支护结构不牢固或产生较大变形。
(2)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勘察缺失,而围岩应力一直处于变化阶段,且局部位置围岩应力还会出现大幅上升或下降的状态,以致原始初支参数不能满足应力变化的要求,尽管前期支护较为牢固但随着应力变化后期会慢慢失稳变形。
(3)开挖时爆破参数设计欠妥,以致开挖时出现欠挖或超挖,且因欠挖或超挖造成围岩应力集中而超出安全值,并于个别凹凸区域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薄弱环节,从而引发隧道初支变形。
隧道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隧道施工监测监控措施1.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必须实施有效的监测监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监测监控措施的相关内容,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参数、监测方法等。
2.监测目的隧道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时监测和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具体目的包括:-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情况,以避免地面塌陷等灾害事件的发生;-监测隧道内部及周边地层的变形情况,以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变化,以防止水灾和工作面失稳等问题;-监测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的影响,以减少可能引发的损害;-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3.监测参数隧道施工监测需要关注的主要参数包括:3.1地表沉降地表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参数,通过测量地表的沉降情况,可以评估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情况。
地表沉降的监测方法包括精密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
3.2地层变形地层变形是指隧道施工对地下水、土层等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
监测地层变形的方法包括测斜管测量、测压管测量等。
3.3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隧道施工会对周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监测这些参数。
监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压力可以采用沉水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等方法。
3.4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的影响隧道施工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管线产生位移和振动等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的监测。
监测方法包括振动监测仪、位移计等。
4.监测方法4.1实时监测系统隧道施工监测需要实时获取和记录监测数据,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实时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通道和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等。
4.2监测网络隧道施工监测需要建立监测网络,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点的布设、传感器的选择和部署等。
4.3数据分析与处理隧道施工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浅析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
浅析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大变形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地质、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
隧道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大变形隧道,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保障施工安全。
本文将就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进行浅析。
一、对大变形隧道的认识大变形隧道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隧道形状等因素导致隧道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影响了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大变形隧道的存在会增加施工风险,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在隧道施工中必须对大变形隧道有深刻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1. 地质勘察在进行大变形隧道施工前,必须对隧道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分析。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到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地质勘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隧道设计、支护方案等工作。
2. 合理设计在进行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前,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隧道设计方案。
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隧道的变形风险,保障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地质情况、隧道形状、支护措施等多个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合理施工在进行大变形隧道施工时,必须遵循合理的施工流程和规范,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隧道变形情况,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4. 持续监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工作,监测隧道的变形、位移等情况。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到隧道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隧道变形带来的安全隐患。
5. 合理支护在大变形隧道施工中,支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隧道形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选择适合的支护材料和方法,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支护工作需要与施工同步进行,保障支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 安全预案在大变形隧道施工中,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提前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顺层偏压隧道变形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
顺层偏压隧道变形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顺层偏压隧道变形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下空间的利用日益重要。
隧道作为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隧道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多种力学加载的影响,从而引起各种变形和破坏。
本文旨在研究顺层偏压隧道的变形特征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介绍了顺层偏压隧道的定义、特点和施工过程。
顺层偏压隧道是指隧道周围地层存在顺层和偏压效应。
隧道施工的同时,顺层和偏压效应会引起地层的重新分布和变形。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对顺层和偏压引起的各种变形进行研究。
顺层效应是指地层中存在的层间滑动和位移,其主要原因是强度不一致的分层结构。
当施工隧道时,周围地层受到应力分布的改变,从而导致层间滑动和位移的发生。
隧道周围地层的变形主要表现为沉降和位移。
沉降是指地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下沉的现象,它会导致地面沉降和地下结构的沉降。
位移是指地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横向位移现象,它会导致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位移。
为了控制顺层效应引起的变形,可以采取加固地层、控制注浆压力和施工方法优化等措施。
偏压效应是指地层中存在的主应力差异引起的变形。
当施工隧道时,周围地层会存在边坡压力、支护结构、地表荷载等差异,从而导致地层的偏压。
偏压效应引起的变形主要表现为边坡失稳和隧道变形。
边坡失稳是指周围边坡因差异的主应力分布而导致的滑坡和崩塌。
隧道变形是指地层中的裂隙和位移变形,会导致隧道的变形和破坏。
为了控制偏压效应引起的变形,可以采取加固边坡、改变边坡坡角和施工支护等措施。
在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需要对隧道周围地层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以确定地层的层位、强度和应力分布等情况。
其次,可以采用加固地层的方法,如注浆加固和加固支护结构。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减小地层变形和破坏的可能性。
隧道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方法研究
隧道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方法研究变形监测主要指的是使用测量仪器或者是专用仪器来对变形体的变化状况来进行监视、监测的测量工作。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得到变形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且还应该解释变形的原因。
本文主要简要论述了隧道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方法。
标签:隧道施工;变形监测;措施引言:变形体的变形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安全范围之内,一定的变形将不会对自身造成实质性破坏;一旦高于这个范围的话,变形体就可以产生结构之上的破坏,将使用功能破坏,这样就会对周围的居民、生态环境以及企业生产造成十分重大的灾难。
因此,就很有必要对于变形体进行定期的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帮助人们认识、分析引起变形的因素和规律,可以进行有效预防、控制、处理,最终实现保障观测对象安全的目的。
1、隧道施工变形监测概述隧道施工具有很多不同于地面施工的特点,由于施工多是在岩石条件下进行,因此具体的施工操作往往受到岩层结构以及岩土情况的影响。
此外在进行施工时,机械振动或者开挖爆破也会造成岩石的变化,从而对施工带来影响。
为了使工程安全顺利的完成,必须对隧道的变化信息进行严格的监控与上报,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方案,保证工程质量。
2、分析变形的原因2.1、自然条件及变化包括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变化影响。
2.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结构形式及动荷载(如风力、震动)等。
2.3、施工原因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工作做得不合理所造成的建筑结构变形,设计和施工中的权限和瑕疵,运营中的超载,使用中的保养、维护不及时、不到位等。
3、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监测技术根据隧道特征和岩石的性质应该选用不用的技术或方法对施工中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理论成果和技术成果为隧道变形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设备和理念,目前在工程中主要应用的监测技术有以下几种。
3.1、隧道收敛监测技术隧道收敛监测技术的优点是适合于大断面隧道施工的监测,缺点也较为明显,就是进行监测时需要大型设备的支持,并且技术较为复杂。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沉降变形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论文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沉降变形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众所周知,地下工程的施工中,不可避免会对岩体土体产生扰动,引起的变形可能会对周围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正常使用产生影响,因此施工风险大,尤其是对地面沉降变形的控制相当严格,以免出现严重工程事故。
本文结合北京地铁7号线03标珠市口站的施工方法,详细介绍浅埋暗挖工程中产生沉降原因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沉降分析;沉降控制中图分类号:tf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珠市口站位于珠市口大街与前门大街的交叉路口处,是北京地铁7号线工程第7座车站(含西客站),为北京地铁7号线与规划北京地铁8号线的换乘车站[1]主体结构采用8导洞的pba工法施工.车站主体结构标准段覆土约15.7m,二衬结构总宽度22.9m、总高度16.21m,小导洞标准段除柱下两个净跨度4m外,其余6个导洞净跨度3.5m,净高4.5m,主体初支扣拱厚度0.35m,边桩直径1m,二衬顶拱厚度0.6m~1.12m,边墙厚度0.7m,中板厚度0.4m,底板厚度1.1m,结构跨度7.25-7-7.25m,钢管柱直径0.8m,柱距6m(局部7m)。
车站主体8导洞“pba”工法施工,上、下层各4导洞,分别为a、b、c、d四轴;共8个断面。
1.2 工程水文地质概况根据《珠市口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段地形由西向东逐渐下降,自然地面标高在42~43 m之间,本段基岩埋置深度相对较大,一般大于50m。
表层以厚度不均的人工堆积的杂填土、素填土为主,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地层,再往下为第四纪沉积层,据勘察报告,本站场区内赋存三层地下水,分别为潜水(二)、层间潜水(三)、承压水(四)潜水(二);含水层岩性粉细砂⑤2层,水位标高26.7m(借用ⅶ-c4#孔水位)。
层间潜水(三):含水层岩性卵石⑦层,水位标高21.56m(借用c57#孔水位)。
承压水(四):含水层岩性卵石⑨层,水位标高13.26m(借用c57#孔水位)。
隧道结构施工中的监测与控制
隧道结构施工中的监测与控制隧道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常见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如隧道养护、矿山开采、地铁隧道等等。
因此在隧道结构施工中的监测与控制非常重要,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隧道结构施工前的监测在进行隧道结构施工之前,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确认是否有什么影响隧道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存在。
具体包括:1.地质与水文监测。
隧道穿越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是直接影响隧道建造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其进行详细地质与水文调查,并进行长期监测,对地质与水文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地表监测。
隧道施工前要对地表进行监测,预测隧道施工会对地表造成什么影响,如下沉、位移、裂缝等变化,以及隧道施工对地表上的竖向力和水平力等的影响。
3.建筑物监测。
如果隧道施工附近有建筑物存在,需要在隧道施工前进行监测,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隧道结构施工中的监测与控制1.隧道材料的监测。
隧道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如水泥、砖块、混凝土等,这些材料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监测,确保其质量合格,以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隧道构造的监测。
隧道施工中需要严格监控隧道内的构造物,如防水层、回填料等,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3.地下水位和地质构造的监测。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和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对隧道结构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长期监测,以及时做出调整。
4.应力监测。
隧道施工中,应力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监测隧道内的应力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结构的变化,避免隧道结构因应力问题而造成事故。
5.隧道变形监测。
隧道施工中需要监测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如隧道的弯曲程度、沉降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等,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环境监测。
隧道施工中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如空气质量、噪声情况等等,以确保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隧道结构施工后的监测与控制1.隧道结构定期巡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及控制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交通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隧道的里程也不断的增加,无论我国的地形多么复杂,地质条件多么恶劣,均产生了大量的隧道。
隧道工程通常采用的是新奥法施工和设计,新奥法施工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场监控量测。
因长度,地质问题,加上支护和井挖交替进行,使得工程的困难度变得更加复杂,但是通过对工程的变形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监督、检测、控制、指导工程,确保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运作。
从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控制网的建立、监测点的布设、位移测量的方法、监测频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及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了隧道在工程监测的布置方法以及位移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变形;检测及控制
1、前言
测量是一切工作的开始,为此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变形测量之前,首先要建立变形检测的控制网,该控制网主要包括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隧道工程施工变形控制网具有精度高、独立性强的特点。
它的组成网主要有:第一,变形点又叫观测点,多分布设于建筑物上;第二,基准点通常埋在变形的范围之外,尽可能的保证其位置的长期稳定;第三,工作点是观测点和基准点之间的联系点,工作点与观测点构成变形网,和基准点构成首级网。
变形网的主要特点有:首先,变形网不需要计算数据,且布设自由;其次,变形
网的长度较短,但是其精度高;再次,图形复杂,多余观测多;最后,稳定性要求高。
2、隧道工程施工监测控制网的特点
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下项目的监测和地面
项目的监测,因此与之相对应的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监测控制网就分为地下和地面两部分。
然而由于地下空间的有限,所以地下平面监测控制网多为导线形式,因此为自由网,即起算的数据可自由设定,无需从地面传递坐标。
2.1自由设站的站点位置
在自由设站体系中,由于每次站点的方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测点的精度受到观测元素和测站两方面的影响。
2.2地下导线点位设计
站点的精度的确定与设站位置的设定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但是站点位置是对洞内控制点的位置而讲的。
在有限的地下空间的条件下,为了确保站点能够始终处于高精度的位置上,防止站点在不利位置,我们要以合理的方式对监测导线的控制点进行布置。
如果把导线沿洞底板两侧交错布点,即折线法,则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
这样保证能够对掌子面的清晰观测的同时,又可以保证控制点的稳定。
对于沿洞壁侧的布点,不仅要考虑点的稳定性,还要考虑对掌子面观测的方便性,对于粉尘少、水汽少在地下、或者观测条件好的地点则可以采用此类布点方法。
其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施工设施的统
一分配,可以预留空间。
但是,该布点方法要求控制点尽可能的靠近掌子面,进而使得站点在有利的位置,这不利于点的保护和稳定。
所以在选用这种方法时,要对工作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权衡。
3、监测点布设的原则
监测点布设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地质的条件、设计的要求、施工的工艺以及监测的费用等综合考虑来确定点的类型和数量。
第二,表面变形点的位置要有利于对测点的保护、还要反映监测的对象外在特征以及方便仪器观测。
第三,深埋的监测点不能破坏结构的正常受力,也不能削弱结构刚度和强度。
第四,设置的监测点应布置在最不利位置上。
第五,在进行多项目测试时,监测点的布置要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机的统一,力求便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
4、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4.1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
第二,测量人员必须持证工作,做到人、证一一对应。
同时测量的过程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不得任意更改。
第三,严格执行“三检”标准。
第四,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更要持证上岗,对特定技术的人员可以现场进行考核。
第五,根据有关规范严格控制工序细节质量。
4.2安全控制措施
第一,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对于违章作业应该严格制止。
第二,对于进场作业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工作要做好,在作业中,及时的开展安全技术会议。
第三,保证用电设备安全可靠。
第四,进场作业应该配备安全防护措施。
5、位移测量方法
应力、应变和位移是监控量测的三个主要内容,埋设电子元件,采用专用的仪表可以测量应力、应变,应力和应变是结构内部的受力的反映,隶属于测试学,在岩土、地质学科应用较广。
洞周收敛、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是位移测量方法的主要内容,作为检测的重点,直观迅速的反映了围岩形变,对位移测量的要求是快捷、高效、准确。
但是对于这种高精度的要求,当前的测量方法是不易满足的。
目前精度较高的测量方法为全站仪位移测量方法。
全站仪的诞生到现在也有几十年,换代速度是2一3年。
每次换型,都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降低了人为的误差,实现了测绘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和内外业一体化。
当前0.5”,1 .5”,4”,10”是测量角度的精度。
0.8 mm + 1ppm , 3 mm+2ppm, 5mm+3ppm 是测距的精度,侧程从1000米到几千米不等。
这就满足了测绘工作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为新测量方法的开展提供了条件,leica,sohia 等为测量变形的主要仪器,该仪器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度的优点,配合全站仪的反射片,可称为具有回复反射性能的反射膜片,丙烯酸脂是反射膜片的主要材质,背部为不干胶,厚约0. 28 mm,银灰色
在实际中,这些仪器的精度往往较标称精度高,采取有效的措施即可保证全站仪测量位移的实施。
事实表明,自由设站测量模式下,一个测绘得到的位移测量精度普遍较低,但是如果采用双摆站观测模式,提高测绘次数,或者选择高精度全站仪,计算方法采用严密平差,则可提高全站仪自由设站方法位移量测精度,即达到0. 5
一1 mm,对于隧道的检测要求即可满足了。
6、观测的周期和频率
观测的周期和频率与工程的进展情况有关。
在支护或洞室开挖15天内,一天之内应保证观察1到2次;当掌子面到观测断面的距离不小于洞径的2倍或支护或洞室开挖15天至30天时,每隔一天观察1次;30天到90天时,一星期观察1次;90天之后则是每月观察2、3次。
如果有特殊要求,则按要求进行。
如果出现发事件,则应加强观测。
洞周收敛位移的监测周期依据位移速度确定,因为不同的基线以及测点位移速度不同,所以要以最大位移者来确定监测是周期。
7、建议和展望
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的监测,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测量、岩土、地
质、计算机、应用数学、光电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项目。
论文通过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位移测量法和其有关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着重分析了施工控制网布设的相关问题。
今后对隧道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和控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集合多种技术的隧道工程施工变形自动化系统;二是隧道工程不同类型的监测资料合作处理的理论。
8、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当今覆盖面较全、应用范围较广的建筑结构形式,控制网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可以用于跨度大的地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度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发施工质量。
因此,要想对隧道工程变形进行监测以及更好的控制,必须要在锚栓的安装、网架杆件的制作等方面严格按照要求,领会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此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发挥网架结构的特长,从而实现隧道工程变形进行监测及控制。
参考文献:
[1]王者超,李术才,陈卫忠.分岔隧道变形监测与施工对策研究[j].岩土力学,2007(4).
[2]徐建国,王复明,蔡迎春.隧道收敛变形监测及围岩特性参数反演[j].中国公路学报,2008(3).
[3]瞿万波,刘新荣.浅埋大跨洞桩隧道变形监测与控制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1).
[4]易小明,张顶立,陈铁林.厦门海底隧道地层变形监测与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