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对康德的歪曲

合集下载

浅谈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浅谈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浅谈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1.理性的自我批判:如果批判是可能的,那么批判就应该是理性的自我批判。

由于在知识之中存在着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差别,我们就完全有可能根据这一差别来考察知识。

当我们发现知识与对象是不相符合的时候,我们改变知识以符合对象,与此同时,相应的对象也进行着改变以适应新的知识。

因此,认识活动本身实际上是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改变自己的发展过程,所谓批判就是理性自己考察自己的过程,就是理性的自我批判。

由此可见,黑格尔扬弃康德的自在之物的关键在于他把认识看做是一个由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推动的发展过程。

2.实体即主体:黑格尔首先肯定了康德对主体的能动作用的发挥,但是否定了康德的不可知论的消极结论。

他通过取消康德对理性诸功能的划界,以及物自体作为认识的界限,进一步发挥了主体的能动的综合统一性,来恢复被康德否定的形而上学,肯定了我们对无限者、无条件者的认识。

其方法是更彻底的主体反思自我来实现,黑格尔认为,实体即主体,是精神,是自然,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就是自在的概念,思维和存在自在的就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抛弃了康德的自在之物,超越了康德的先验统觉所设定的主观性的限制,而达到了客观性。

3.辩证法:康德看到了理性的矛盾,阐发了二律背反,认为这是幻象而非知识。

黑格尔十分赞赏康德对以往形而上学独断性的批判,但又指出康德没有正确地对待矛盾,把矛盾上升为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的辩证性为我们扬弃固定的概念,打破它们之间的界限,重新再现事物的整体生命提供了可能性。

并以辩证法为结构,第一次使形而上学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

黑格尔哲学是如何解决康德的二律背反的?

黑格尔哲学是如何解决康德的二律背反的?

康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了人类认识论的深刻问题。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感性认识和概念认识来了解世界。

这两种认识方式存在着矛盾和互相排斥的关系,这就是康德所说的“二律背反”问题。

黑格尔哲学则是对康德的认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决,下面将就此展开阐述。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是因为他将感性认识和概念认识看作是两种相互独立的认识方式。

黑格尔认为,感性认识和概念认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感性认识是我们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受和经验,而概念认识则是我们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

这两种认识方式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感性认识提供了我们对具体事物的直观认识,而概念认识则提供了我们对事物的抽象认识。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概念认识来全面地了解事物,避免了康德所说的“二律背反”问题。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是因为他将认识看作是主观的、个体的行为。

黑格尔认为,认识是客观的、社会的行为。

我们的认识是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的。

我们的认识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我们的认识是客观的、社会的,而不是主观的、个体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来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认识,避免了康德所说的“二律背反”问题。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是因为他将认识看作是静止的、不变的。

黑格尔认为,认识是动态的、发展的。

我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它是随着我们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我们的认识是动态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不变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发展来完善我们的认识,避免了康德所说的“二律背反”问题。

黑格尔哲学是对康德的二律背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决。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是因为他将感性认识和概念认识看作是相互独立的、认识是主观的、个体的、认识是静止的、不变的。

黑格尔通过将认识看作是客观的、社会的、动态的来解决了康德的二律背反问题。

论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

论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

论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陈㊀莉摘要:康德无法彻底化现象界与物自体自由世界之间的巨大鸿沟,黑格尔则取消了现象和物自体的相互区分,阐释了康德的自由世界理念指的是同一个自由世界概念存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而一举解决了现象界与物自体自由世界相互区分的重要问题㊂在黑格尔这里,自由的一种内在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于能够激发一个人的一种自然冲动和人的激情㊂黑格尔对康德将自由主义看作必然是任性的这一错误观点也进行了深入批判㊂关键词:绝对命令;尊重;自由中图分类号:B516.35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43-03㊀㊀自由主义问题自古以来就为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广泛关注㊂黑格尔在坚持批判性和总结前人历史思想实践成果的理论基础上对这个历史问题所不断作出的有益理论探索,尽管没有完全突破历史唯心主义理论框架,但也仍然给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巨大的理论影响,为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产生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和理论上的前提㊂本文试图对此作些初步探讨㊂一㊁康德式自由观康德式自由观,按其整个哲学体系来看,可以分为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和 至善自由(自由感和自由权) 三种形式㊂这三种形式分别主要体现在康德的 三大批判 中,下面我们将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论述㊂(一)先验自由先验自由通常认为是在四组二律背反的第三个二律背反当中被明确地指出来㊂这个二律背反的正题是:仅仅用自然因果律是无法说明自然的,有必要假定自然有个自然因;反题是:没有自由,世界上的一切都服从于自然因果律㊂在此正题向我们的说明仅仅因为我们依靠自然因果律无法说明整个人类宇宙都是自然,我们根本无法准确地通过推断说出自然的第一因㊂但是一切所有其他任何事物必然也很有可能不是只有一个存在反题中的原因,即一个自由因,它虽然很有可能作为是一切所有任何事物的第一因,但不以一切所有其他任何事物都不会有可能作为服从这个作为唯一因的反题原因;这个新的存在反题称为归因推理原则就是为了说明如果按照了这个存在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因果律,一切所有其他任何事物必然也很有可能不是只有一个存在反题中的原因,那么不再假定是只有一个原因可能必然也只是仅存在一个自由因不完全不能作为服从这个存在自然界的唯一一个因果律㊂但不以一切所有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服从作为唯一因的原因:这个新的反题归因原则就是说明如果按照了这个自然界的一个因果律,一切所有任何事物必然也可能只有一个反题原因,那么不再是只有一个可能必然也只存在一个自由因不完全不能服从这个自然界的唯一因果律㊂这个二律背反的观点需要特别突出指明的一点也就是:我们无法从现有科学上的经验基础上来明确证明自由因的这个定律是否存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自由因的的定律形式来对它进行理论说明的,那么它本身就是 人类理性 ㊂(二)实践自由实践自由可以将其划分成作为 一般实践理性 的自由,即 自由的任意 和 纯粹实践理性 ,即 自由的意志 ,也就是将其归于作为一般实践理性本体的自由的理想现实主义化,这种符合现实人性化的创作过程当然可以表达出来㊂其中最早的初级自由的基本形式之一的也就是 自由的任意 ㊂ 自由的任意 包含了感性自由和理性自由两个组成部分,通过明确一些感性的具体经验心理因素从而能够得到纯粹的感性实践论和理性经验法则㊂这一基本法则即为自由人的意志㊂如果理性能够彻底摆脱外界包括经验与情感,那么这样的理性就是纯粹的,而纯粹的理性就是自由 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自由就是不受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存在㊂因此,康德用这样的 意志 代表心灵三种活动中自由的一面,称之为 自由意志 ㊂如果一个人遵从这种自由意志,则他无论在怎样的必然性偶然性面前就仍然是完全自由的㊂所以,他完全可以不按其他任何外界的道德律令行事,因为他的内心里很清楚他本来 应当 怎么做;而且当且仅当他那样做了,他才是个真正自由的人㊂而这种一个人自己为自己定下的规律守则,就是自341律㊂康德坚信,人是理性存在者,不受经验因素所决定,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是自由的㊂(三)至善自由在古希腊,最高的哲学理念被明确地定义为 善 ㊂但是我们在慈悲和美中却具备了一种感性的因素,这个情感性的因素便是 幸福 ㊂德性是人行为良好的最高层次,是一种没有情感和心理因素的良好㊂那么这样道德本身也就不能够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即至善㊂在实践理性辩证论中,康德指出, 至善 有两种含义:其一是 圆满 ,即目的的完全实现;其二是 严格 ,即对普遍规则的严格恪守㊂康德认为只有在 至善 中,才能真正使人达到幸福与德性的完美统一㊂因为在至善中,德性必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幸福感本身就是基于德性这一原则的必然进化产物㊂这样,至善便不再仅仅需要一种真正的根本物质悬设保障,这本身也同时就是纯粹的保证人类精神生命伦理实践与人类真理性两个根本的物质悬设:至善即便是保证了这个灵魂的不朽与存在同时也就是保证了上帝真正的真实存在㊂灵魂不朽迫切地最终要求我们最终保证 在感官世界中的有理性的存在者 ,能够 在一个朝着那种完全的适合而进向无限的进程中 最终才有机会真正找到至善㊂真正的自由既充分地得到满足了它的普遍性也同时还有可能充分地得到满足其他的现实性和它的具体化,而神圣的自由存在与神圣灵魂才能永生不朽也就是对于真正的自由也是可以随时得到充分实现的基本自由保证㊂二㊁黑格尔式自由观黑格尔将自由主义思想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绝对自由㊁任性自由㊁具体自由㊂其中,在黑格尓看来,最常见的自由形式是任性自由,下面我们将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论述㊂(一)绝对自由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特别强调自由意志包含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不包含任何规定性的自由意志,它就是绝对自由㊂通过彻底解放我们拥有那些一直处在人类理性自由意志观念指导下的各种人类理性意志人并使这些人得到能够彻底得到完全接受的自由性和欲望,就已经彻底达成了一种人类理性自由或绝对自由,而这种人类理性意志的真正彻底解放的,其目的也就不仅在于彻底消除扬弃各类人的这种主观性和彻底消除人与客观性的矛盾,同时在这种人的客观性中始终仍然保持着各类人的这种主观性,自由性的解放不仅是一种人类理性意志的真正解放目的,超越这种人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互相对立,实现人类国家精神统一与各类人的精神和解㊂绝对自由以其抽象的一般性和普遍属性作为基本原则,它不可能包含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的规定性内容,它没有任何固定的境界,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被否定的自由㊂(二)任性自由任性自由主体作为一个人的意志自由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对第一个规定环节即绝对自由的放弃,这也许就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关于自由主体的看法,当第一个独立地规定了一个主体的规定环节,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独立地规定了一个主体本身所可能存在的一个规定环节的时候,它只是一种新的规定具有片面性,严格地说本质上来,它并不是一切都没有规则,它的所谓规定性都是无法遵循规则,就是抽象㊂作为任性自由的意志,不仅 驾于内容即各种不同的冲动之上 , 而且也驾于这些冲动借以实现和满足的其他个别方式之上㊂ 也就是说它在形式上是无限的自我,只要满足形式,它可以追求任何内容,它虽然不受哪一个具体的特殊性的内容的束缚,但受内容本身的束缚,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分离的㊂(三)具体自由在黑格尔那里,具体自由有时也被指称为理性自由,以区分于作为理智自由的任性自由㊂具体的自由主义本质是要泛指绝对先验和具体经验的完美统一,一方面它既完全扬弃了绝对自由的那种无限和规则性,另一方面又充分吸纳了绝对自由的(又称先验)主义本质,即每一个自由个体都原本应该认为是由占有性产生而自由的,自由主义个体所接受要求的具体经验和先验内容就是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而乐在其中㊂具体自由是对特殊性的反思,使其具有普遍性和实现的可能,特殊性要以普遍性为目的,普遍性要优于特殊性,个人只有在普遍性中才能获得尊严,人被规定着要过一种普遍的生活㊂也就是说, 自由人的意志在不断规定自己的权利同时仍然会坚守在自己身边,而且它并不刻意停止使它坚持其为普遍物㊂ 对于从较抽象的自由形式向其具体形式的转移,黑格尔提供了若干理由,表明较为抽象的形式是如何缺乏自足性㊂他表示,实现自由人格的更抽象形式的效用,往往是自我拆台而不是自我保存㊂三㊁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在分别阐释了康德与黑格尔的自由观后,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㊂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黑格尔持有一种更进步的自由观㊂在黑格尔之前,面对康德无法彻底化现象界与物441自体自由世界之间的巨大鸿沟时,黑格尔取消了康德现象和物自体的相互区分,将康德式三种自由融为一体,进一步充分阐释了康德的自由世界理念指的是同一个自由世界概念存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而一举解决了康德现象界与物自体自由世界相互区分的重要问题㊂其次,康德把这种先验自由主义看作不只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自由,只有这种实践自由也才具有不可任意性㊂只有实践自由具有任意性㊂不纯粹理性实践中的理性可以表现为自由的不可任意性,它除了可能包含许多理性上的因素以外,还可能包含许多其他感性上的因素㊂所以,在康德那里,自由人的意志和自由的任意分别都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可分割互通的知识领域㊂相反,黑格尔则是把这两个领域合二为一,在他这里,自由的一种内在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于能够激发一个人的一种自然冲动和人的激情㊂在提到意志自由时,它常常被单纯地理解为任意,任意中的内容是从外界汲取的,被看作为一种以外在世界为根基的意志㊂因此,就任意中的内容来说,自由仅仅表现在于选择的形式不同,成为观念上的自由㊂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常常是对立的㊂最后,黑格尔对康德将自由主义看作必然是任性的这一错误观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批判㊂在他本人看来,自由的真正意义存在及其意义不仅仅只是在于将自由性的理性完全看作它只是一种任意妄为的任性,因为任性完全就是违背了自由性的理性,任性不仅仅它本身是一种非自由,而且它也是一种被非自由性的理性所完全任意支配的一种不自由㊂黑格尔认为,自由主义社会论的本质自由主义理论是一种指要彻底摆脱政治社会发展偶然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性㊂同时,自由不光只是为了要将它表现在主观的任何某一方面,或者仅仅只是为了自己想要能够达到一种新的主观而以形式上的自由为主观目的,像康德那样将自由仅仅只是停留在一种主观形式和一个目的的为主观上,将自己理论上的实践和其他主观上的认识之间有所区别地分离了开来,实则显然是对自由的一种深刻曲解㊂实践理论活动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既根本包含了人的理性又根本没有活动认识的理论客观实践活动,而康德把人对理性的客观认识与理论实践中的活动认识进行了有机割裂,是与其所主张提出的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人的理性相有机统一的现代社会主义实践理论自相矛盾㊂黑格尔认为康德所讲的自由在他对人类历史认识的任何层面上都可能是不完全而且可知的,它其实是一种关于政治理性而非权威政治力量的一种约束性自由理论㊂除此之外,黑格尔还特别地明确指出,自由和必然不能完全互相区别,它们之间不一定可能完全存在相互切割,它们彼此相辅相成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是完全可以进行相互作用转化的㊂因为不能转变成自由因而可以被转变当做也只是一种外部的自由必然性,而不能被转变当做也只是一种内部的自由必然性㊂内在的真理必然性和自由感之间是相互关系的,不被任何一种外力所直接支配,因此,自由感也是一种内在的真理必然性㊂自由理论是泛指人们对于必然事件有一种相对理性的基本认识㊂这种自由其实应该是一种积极的㊁具体的自由,而不是像康德那样的消极自由㊂参考文献:[1]李秋零.康德著作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魏月.理性自由:论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解释原则[D].长春:吉林大学,2017.[4]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朱长兵.康德和黑格尔自由观基本理路比较[J].学术交流,2017(2).[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论康德㊁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周雪峰.法㊁人格㊁自由的内在逻辑结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10]祝黄河.论自由观的历史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1989(1).[11]陈飞.论康德的实践自由观[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6(2).[12]王天成,程宇驰.黑格尔自由观的基本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12(9).[13]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3).[14]朱晓倩.黑格尔自由观对康德自由观的发展和改造[J].商,2015(31).[15]詹世友.黑格尔自由观的思辨方法和伦理价值关切 基于与康德自由观相比较的视角[J].道德与文明,2020(5).作者简介:陈莉(1996 ),女,汉族,贵州安顺人,单位为西藏大学,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㊂(责任编辑:董惠安)541。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黑格尔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人类思维能够领悟世界的本质和意义,其哲学理论主要受到康德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在《现象学心理学学习笔记》一书中,黑格尔对康德哲学提出了许多强烈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康德认为的知识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黑格尔首先批判了康德对于知识的局限性。

康德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只限于感性经验和理性分析,而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认识世界本身。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思想是一种唯心主义,因为康德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而这意味着我们的意识只能通过主观的方式来理解外部世界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康德没有意识到认知本身的力量和作用,我们必须像他那样对现象和实体之间的区别进行自我反思。

黑格尔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认知界限在人类认知力之内,而是应该继续发展认知力,开发新的认知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知世界。

其次,黑格尔批评了康德的三个纯粹的理念:时间、空间和形式。

康德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经验哲学观点,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心智结构的一部分,成为知识的必要条件。

然而,黑格尔认为,时间和空间只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工具,不应该成为知识和思考的根基。

相反,我们应该把它们看成是被有限的人类认知力所限制的工具和手段,虽然它们有助于我们组织和理解世界,但不应该成为绝对的真理。

对于形式,黑格尔指出,形式只是思维的工具,而不是现实的本质。

最后,黑格尔批评康德的哲学方法,认为康德的哲学方法非常注重逻辑和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的内容和本质。

康德强调先验知识的重要性,而黑格尔认为这种理念是建立在人类已知现象的基础上的。

黑格尔认为,我们应该以更本质的方式考虑问题,从一个旨在揭示事物本质和意义的起点出发,而不是纯粹的经验或逻辑。

事实上,黑格尔的哲学越来越寻求探索和发现事物本质和意义的方法,而不是逻辑和形式。

黑格尔的哲学强调科学的应用价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以探索事物真实的本质和含义。

总之,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德的认知能力有限、时间空间形式的纯粹概念、以及哲学方法上。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康德的物自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物自体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难题,它涉及到人类理性的本质和物的本质之间的关系。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物自体问题是一个二元对立问题,即理性与现实之间的对立。

在康德看来,理性是独立于现实的,它不受经验的限制,可以超越经验去追求真理。

康德也强调,理性必须与现实相联系,否则就会走向极端的理性主义。

这就引出了康德的物自体问题,即如何将超越经验的理性与有限的现实相统一。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物自体问题的根源在于康德没有正确理解理性的本质。

康德把理性看作是与经验相对立的东西,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理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理性不是超越经验的东西,而是通过经验来认识和改造现实。

在黑格尔看来,康德的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于建立一个统一的理性体系,使理性与现实相一致。

黑格尔认为,这个统一的理性体系就是辩证法。

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它通过分析矛盾和冲突,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使人的理性能够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超越二元对立,找到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黑格尔看来,理性与现实的统一并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或规定的范畴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历史的发展和逻辑的推理来实现的。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理性的自我实现过程,它揭示了理性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通过历史的研究,人们可以看到理性的发展轨迹,从而理解理性与现实的统一。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康德是德国哲学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关于
物自体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成为了后来哲学界的热门话题。

而黑格尔作为康德哲学的
重要继承者和发展者,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无法直接认识物自体。

物自体是我们无法直接认识
的“东西本身”,我们只能认识其现象。

这就引出了物自体问题:我们是否能够了解物自
体的本质?对此,康德提出了先验认识和经验认识的区分,认为我们只能在经验中获得知识,而先验概念则是我们主观上的形式,无法逾越先验认识的限制而认识物自体的本质。

而黑格尔对康德的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发展。

黑格尔认为,康德在认识论上
的困境源于他将认识看作是主观的能动性,而未能将认识看作是对于物自体真实的反映。

黑格尔认为,认识不仅是主观意识的活动,更应该是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黑格尔
提出了“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试图解决康德的物自体问题。

黑格尔强调了认识的主体性。

他认为,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主体理解客体的
过程。

主体通过认识活动将客体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黑格尔试图通过辩证法来揭示
认识的主体性,并强调认识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理解和表达。

黑格尔强调了认识的历史性。

他认为,认识是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

认识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黑格尔试图通过辩证法
来揭示认识的历史性,并强调了认识是历史的发展过程。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摘要】黑格尔致力于解决康德的物自体问题,通过对康德的先天形式知识进行批判,引入辩证法和历史性因素,转化并超越了康德的理论。

黑格尔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将物自体问题置于历史进程中的绝对观念中,实现了对物自体问题的彻底超越。

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影响深远,为康德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丰富并深化了康德的理论体系。

黑格尔的思想对于康德哲学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拓展了哲学思想的边界,对于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的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探讨,展现了他对哲学问题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思考方式,为哲学研究贡献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关键词】黑格尔,康德,物自体问题,辩证法,先天形式知识,历史性因素,转化,超越,重要性,影响,哲学。

1. 引言1.1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谓是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康德提出的“物自体问题”一直是哲学界争论的焦点,而黑格尔通过他的哲学体系,尤其是他的辩证法,为这一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认为,康德之所以无法解决物自体问题,是因为他过于注重先验形式知识,丧失了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观念。

黑格尔的辩证法充分考虑了历史性因素,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打破了康德对于固定形式知识的局限。

通过辩证法,黑格尔引入了历史性因素,将事物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解决了康德的“物自体问题”。

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转化与超越,使得康德的思想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黑格尔的解决方案不仅对于康德的哲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对于整个哲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不断超越和拓展康德的思想,为后世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他的解决方案不仅对于康德的物自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整个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批判黑格尔批判康德的物自体问题主要集中在康德对于认识的界限和先验形式的设定上。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黑格尔(1770-1831)作为十九世纪德国哲学的杰出代表,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批判和发展。

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物自体”问题,即物自体(noumenon)究竟是什么?康德认为我们无法直接认识物自体,只能通过感知和理性的结合认识现象(phenomenon),这一观点引发了哲学家们的广泛讨论和探讨。

黑格尔对于康德的物自体问题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对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做一简要介绍。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关于物自体问题的观点。

康德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世界是现象世界,而物自体是我们无法直接认识的,因为它超越了我们的感知和理性的范围。

康德引入了“现象”和“物自体”两个概念,认为我们能够认识的只是现象,而物自体则是超越我们认识能力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对于物自体无法有确切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一直持续存在。

黑格尔对于康德的物自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康德的划分是过于武断和僵化的。

黑格尔认为,康德试图通过二分法将现象和物自体分割开来,使得我们无法认识物自体,这是一个被动的认识方式,而黑格尔坚持认为认识活动是主动的。

黑格尔认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是通过理性和思维活动构建出来的,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

黑格尔主张要超越康德的二分法,将现象和物自体统一起来,从而解决物自体问题。

黑格尔的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的认识和把握,能够使我们超越康德的二分法,认识到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联系。

黑格尔认为,现象和物自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辩证关系,而这种辩证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黑格尔主张通过对事物的矛盾性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能够超越康德的二分法,从而使我们能够认识和理解物自体,解决物自体问题。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不断前进的,而不是僵化和停滞的,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认识,超越康德的二分法,认识并理解物自体,从而解决物自体问题。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1. 引言1.1 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重要性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重要性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康德提出的物自体问题,即物是如何具有独立存在性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的一个争议焦点。

黑格尔通过对康德的理论进行批判和重新构思,提出了他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解决了康德的疑问,也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物自体问题在于把物的独立存在性看作是超越经验的东西,而实际上这种独立性是通过思维的运作而产生的。

黑格尔批判了康德关于“物自体”的概念,认为这种概念只是理性的产物,没有真实存在的基础。

他主张通过辩证法的运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即认识物体的真正本质是通过不断的对立和统一来实现的。

黑格尔的解决方案不仅对康德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的发展。

他的辩证法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哲学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性,也为整个哲学界开拓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2. 正文2.1 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批判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德的二元对立和反思性之间的矛盾。

康德认为物自体是无法被认识的,只能通过现象来被认知。

这种二分法使得物自体和现象之间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使得我们无法真正了解物自体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这种观点是对物自体的消极否定,将现象和物自体彻底分割开来,无法真正揭示事物的真实性。

黑格尔批判康德的二元对立,认为这种二元论是片面的,无法解释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

黑格尔主张通过辩证法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矛盾的辩证处理,揭示出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和联系。

黑格尔认为,只有通过超越二元对立的辩证法,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全貌。

黑格尔对康德的物自体问题提出了强烈的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通过辩证法的应用,黑格尔试图超越康德的二元对立,重新审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西方哲学史近几年考题

西方哲学史近几年考题

复旦大学2010西方哲学史题一、简答题(9选6,每题15分,共90分)1、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继承和区别。

(大致是这样的)3、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分歧。

4、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

5、莱布尼兹的单子论。

6、休谟的因果观。

7、洛克的两种性质。

8、笛卡尔的真理论。

9、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

二、论述题(3选2,每题30分,共60分)1、康德认识论对近代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继承和批判。

2、黑格尔的辩证的否定论。

3、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2011西方哲学史题一、名词解释()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2.人是万物的尺度3.物是观念的集合4.人是机器5.单子论6.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7.解释学循环8.天赋观念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1.唯名论和唯识论的分歧2.休谟的因果关系3.尼采的权力意志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1.黑格尔对康德的二律背反的理论的批判和继承2.解构主义的特点2013西方哲学史一、名词解释 8*5灵魂转向说(柏拉图)因果观(休谟)感觉确定性(黑格尔)摹状词理论(罗素)本体论承诺(奎因)二、简答题 20*21. 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说,并谈谈你的看法。

2. 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及其影响,并说说你的看法。

三、问答题 35*21. 说说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他们之间的比较和你的看法。

2. 康德说,理性的全部兴趣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是哪三个问题?介绍一下,并阐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2014西方哲学史一、名词解释 8*51、亚里士多德的“时间智慧”2、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3、拉康的“镜像理论”4、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二、简答 20*21、托马斯五路2、费希特的自我三原则三、问答 35*21、唯名论与实在论争论及其影响。

2、笛卡尔二元论及其影响3、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4、论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及其对日常语言哲学的影响2015 西方哲学史一、名词解释(5×8)1、柏拉图分有说2、霍布斯主权者3、谢林的绝对同一4、孔德的实证主义5、蒯因批判现代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二、简答(2×20)1、康德道德哲学中道德法则与宗教的关系2、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三、论述(2×35)1、“承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一段话,记不太清了)说明出处,作者,表达的含义以及你的评价。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1. 引言1.1 康德物自体问题的提出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物自体问题,即物体如何在我们的认识中成为可能。

他认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是通过经验和理性结合而得出的,而物自体问题则探讨了我们如何能够认识并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

康德认为,我们无法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因为我们的认识受限于感知和理性的能力,而物自体则是超越我们所能认识的范围。

康德的物自体问题引起了许多哲学家的关注,其中包括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物自体问题是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因为它挑战了我们对于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康德的物自体问题激发了黑格尔对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思考,并促使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探讨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批判以及他的解决方案,以及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哲学思考带来的启示和康德与黑格尔哲学思想之间的关联性。

1.2 黑格尔对物自体问题的重要性认识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主要体现在其对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转变中。

康德提出的物自体问题,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深刻地影响了后继哲学家对于认识和存在之间关系的思考。

黑格尔认识到,康德所提出的物自体问题不仅仅是个别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现象世界和自我意识的根本性问题。

康德的批判性哲学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开始反思自身认识能力的来源和局限性。

黑格尔深刻意识到,康德的物自体问题对于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促使人们思考自我意识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推动了哲学思想的深刻变革。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仅在于对问题本身的解决,更在于对整个哲学传统的批判和超越,为后世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2. 正文2.1 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批判黑格尔对康德物自体问题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德的“物自体”概念上。

康德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只能按照特定的形式和规律被认识,而这种认识是基于我们的感官和理性所构建的。

费尔巴哈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辩证思想

费尔巴哈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辩证思想

费尔巴哈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辩证思想 思维和存在是否同一、怎样同一,又怎样相互转化、成为同一,这个既涉及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认识论问题,也涉及是否承认我们的思维对于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的辩证法间题,曾一直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所普遍关注,成为当时哲学争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康德提出了思维和存在的矛盾,但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从而得出了“自在之物”不可认识的错误结论。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深刻揭露了康德的形而上学实质,辩证地论述了思维和存在同一性原理,坚持世界的可知性。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对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命题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并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火花。

思维和存在是怎样同一,在什么条件下互相依存的,费尔巴哈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首先他指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并不是那种形式的统一,即以存在作为自在自为的思维的一个特证,这个统一是以对象,以思想的内容为依据的。

”“形式的统一”意即思维和自身同一。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颠倒了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关系,否认思维从现实世界本身中取得客观内容的事实,而把思维内容即客观存在看作只是思维的一种属性,与思维没有分别。

这就必然合乎逻辑地得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只是思维与自身同一(“形式的统一”)的结论。

为什么?“因为在思维之中作为存在的对立物的存在,并不是别的东西,就是思维自身。

”黑格尔的同一性,从形式上似乎“扬弃”了康德的思维和存在的矛盾,而实质上并没有解决。

与黑格尔相对立,费尔巴哈提出了“以对象、以思想的内容为依据”的同一。

这种同一是建立在物质是意识的本源,思维只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的基础上的。

这样,思维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按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它们既不互相否定,也不是同一现象,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

他说“作为哲学的开端的存在,是不能与意识分离的,意识也不能与存在分离。

”其次,费尔巴哈指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只有在将人理解为这个统一的基础和主体的时候,才有意义,才有真理。

康德美学为什么是错误的

康德美学为什么是错误的

康德美学为什么是错误的康德被人们誉为18世纪后期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但他的美学理论却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康德美学思想是错误的?以下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美不仅仅涉及形式我们说康德美学是错误的,是因为康德认为美只关乎形式,他在《批判力批判》一文中写到:“而美真正说来却只应当涉及形式”。

然而这种认识不对的,道理很简单,因为美不仅仅涉及事物的外在形式,还涉及事物的内在品质。

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绝世佳人,相貌出众,她的美是外貌所决定的。

而“情人”并不见得有出众的相貌,但在她的爱人看来,仍然可以像西施一样美,显然,这种情人的“美”并非因为外表。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形式原因产生的美,也有内质原因产生的美。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有两块看起来一模一样石头,如果美仅仅关乎形式,那么这两块石头或者都美的或者都不美。

可是情况并非如此,当石头是价值极高的翡翠,人们会觉得它翠绿欲滴,非常的美。

可还是这石头,没有丝毫的改变,可一经发现它不是翡翠,并不值钱,在大家的眼中顿时黯然失色,怎么看都是普普通通,毫无美感。

可见这两块石头是不是美,并不是由它们外观表现的形式所决定的。

母亲的美来自于伟大的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在别人看来很平常的老太太,而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慈祥的是美的。

还有我们常说的“心灵美”,更不是因为形式。

雷锋同志是一名平凡的解放军战士,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愿意“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共产主义精神,让他的形象显得无比美好。

虽然康德与传统所说的形式美有所不同,他更强调了人的主观性,并且把“美”的问题转而变成了“审美”的问题,但说美“只”涉及形式,那就是错误的。

因为很多时候,事物的内质也是产生美感的原因。

情人的美是“爱情”决定的,爱情是情人的品质,没有爱情就不是情人,不是情人就没有“情人的美”。

同样,母爱是母亲的品质、共产主义精神是雷锋的品质、价值高是翡翠的品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主要观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主要观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主要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法哲学进行批判的重要论文。

这篇论文被认为是黑格尔哲学的开端,也是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提出了“绝对知识”这一哲学基本概念,并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本文将主要介绍黑格尔在这篇论文中的主要观点。

一、康德哲学的局限性黑格尔在批判康德哲学时,主要指出其“自我限定”的局限性。

据黑格尔认为,康德哲学将理性作为一种自我限定的形式,只关注表象而不关注本质,因此其哲学体系存在缺陷。

黑格尔认为,康德哲学将思维的局限性作为经验的局限性,忽视了“绝对的思维”这一概念。

黑格尔认为,只有通过超越经验的局限,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发展和进步。

二、“绝对知识”的概念在批判康德哲学的基础上,黑格尔提出了“绝对知识”的概念。

据黑格尔认为,“绝对知识”是指一种超越经验的知识,只有通过超越经验的局限,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发展和进步。

黑格尔认为,“绝对知识”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知识”,也是“绝对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实现。

只有通过对“绝对知识”的探索和理解,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精神的发展和进步。

三、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建立基于“绝对知识”的概念,黑格尔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据黑格尔认为,“绝对知识”是一种绝对的自我意识,也是一种绝对的自我意识。

只有通过哲学的研究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精神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知识”被视为一种超越经验的知识,只有通过超越经验的局限,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精神的发展和进步。

基于这一理念,黑格尔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强调人类精神和确信的反思作用。

四、结论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主要观点是批判康德哲学的局限性,提出“绝对知识”这一哲学基本概念,并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建立,为人类精神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黑格尔对于康德物自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康德的物自体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我国的哲学史上也很有影响力。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要解释为什么物理学的客体可以自己存在而不受我们的主观控制。

当时的自然科学正经历了突破性的发展,而康德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客体的本质,才能使科学走上更加坚实的基础。

因此,他提出了物自体问题,即研究客体自身存在的问题。

然而,康德在解决物自体问题上把握不够准确,引起了黑格尔的批判。

黑格尔认为,康德把外在世界和自我作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分开来看待,而且把认识视为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产生了二元论的思想。

黑格尔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解决物自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黑格尔认为,物自体问题得到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自我是如何与世界相互关联的。

他认为,自我和外在世界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合一的。

自我和世界是由一个统一的过程来表现的。

对于自我来说,世界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思维和世界相互关联的表现。

因为思想过程和客体的发展是同步的,所以客体的自然界能够自我存在,而不受主观意识的支配。

黑格尔认为,意识和自然是互相割裂的两个领域,而是本质上互相关联的。

意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统一体。

这个统一过程是由思维驱动的,因为思维和行为相互关联,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是统一的。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

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了尽头;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唯心辩证法的因素,把它系统化了。

但是,黑格尔又是在批判康德等人的哲学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体系的。

1、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主要有:(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

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就表现在现象中,现象也就是本质的显现。

因此,离开了特性或规定性就无所谓事物,离开了现象也无所谓本质;而认识了事物的一切特性或规定性也就可以认识本质。

(2)黑格尔肯定康德提出对概念、范畴的批判研究,是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但他坚决摒弃康德在认识以前批判考察认识能力的“先验方法”。

黑格尔认为,既然批判考察认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就只能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的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活动和对于思维形式的批判,结合在一起。

我们必须对于思维形式的本质及其整个发展,加以考察。

他把这种考察方式称为“辩证法”。

(3)黑格尔肯定康德关于运用“知性”范畴去认识“物自体”时所引起的矛盾是必然的这种思想,应当看作是近代哲学界一个最重要的和最深刻的进步,但是,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这一见解虽然“如此深远”,而他对问题的解决却又是“如此肤浅”。

黑格尔批判康德认为矛盾只是所谓理性的本质,而不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说它是出于对世界的“一种温情主义”;他批判康德只举出四个矛盾,“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有矛盾”。

他由此得出结论说,康德的根本缺陷就是停滞在所谓理性矛盾表明“物自体”不可知的消极结果里,而没有进一步认识到其积极意义:“在于认识一切现实之物都包含有相反的规定于自身。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

试分析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摘要】黑格尔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康德哲学的现象学、先验性知识和自由意志等方面。

黑格尔指出康德的现象学过于关注主体,忽视了客观实在的存在,缺乏对实践和社会的关注。

他批判康德的先验性知识纯粹以及对于自主性的强调,认为这些理论忽略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

黑格尔对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康德的自由意志过于抽象,缺乏现实应用。

黑格尔认为康德哲学过于理性主义,缺乏对实践和历史的关注,对康德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展望未来,康德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可能会在理论研究和哲学思考中继续发挥作用。

【关键词】黑格尔,康德哲学,批判,现象学,先验性知识,自由意志,影响。

1. 引言1.1 介绍康德哲学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德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其所谓的“批判哲学”,强调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主观的感知能力。

康德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强调我们只能认识到现象,并无法直接认识到事物本身。

康德提出了“先验性知识”的概念,认为人类思维具有固有的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康德的哲学体系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并成为对后续哲学思想的重要挑战和批判对象。

1.2 介绍黑格尔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是德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

他是19世纪思想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当时欧洲哲学、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出生于斯图加特,曾接受康德的启发,但他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被称为“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等。

他的哲学体系包括对现实世界的综合性阐述,在他看来,精神是现实的最高形式,通过历史的发展,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自由和理性。

试析黑格尔对康德认识论的评价

试析黑格尔对康德认识论的评价

试析黑格尔对康德认识论的评价黑格尔与康德是德国哲学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当代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试析黑格尔对康德认识论的评价,并且给出5个例子来证明。

首先,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认识论存在着先验主义的问题。

康德坚信“先验知识”是存在的,人们用先验知识来构建世界的认识体系。

而黑格尔则认为,先验知识只是人们思维中的习惯性构建,不代表客观世界的本质。

例如,在康德看来,空间和时间是先验概念,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但在黑格尔看来,这些都是人们主观建立起来的。

其次,黑格尔批评康德缺乏历史的宽广性。

康德总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

然而,世界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他在此方面的思考有些单一,缺乏历史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康德的哲学中,真理是对于人类认识而言的,但在黑格尔看来,真理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第三,黑格尔批评康德的认识论忽略了审美的价值。

康德主张审美是一种无私的人类活动,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目的的自由活动,是一种单纯的审美体验。

但在黑格尔看来,审美是一个更为深刻的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对美的感官感受,而且还牵涉到艺术品本身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第四,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认识论过于主观。

康德认为我们不能突破我们的感官和思维去了解世界。

这使得他的哲学思考被限制在相对狭隘的区域内,即个体主观经验。

相反,黑格尔相信思想应该从个体主观经验进化到普遍性,达到对客观世界的真正了解。

最后,黑格尔认为康德的哲学并没有完成对世界本质的探究。

康德教授了我们在心灵中如何建立概念和真理,但他并没有给出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概念或真理的来源。

黑格尔认为,在这方面,康德的哲学仍然是不充分的,因为在更深入的层次上,我们需要分析和了解这些概念和真理是如何与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关系的。

综上,黑格尔对康德的认识论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这5个例子具体而言可不是限制范畴哦,只是说从众多的矛盾中取了5个,你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添加自己的例子,如果想挑战一下写下第六个例子,那么就灵活些吧。

康德道德哲学与黑格尔法哲学之比较

康德道德哲学与黑格尔法哲学之比较

康德道德哲学与黑格尔法哲学之比较康德道德哲学与黑格尔法哲学之比较一、黑格尔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在康德的道德社会图景中道德人的行动要遵照绝对的道德律,而这种绝对道德律却是空泛的,康德没有能够进一步的指出其实质的具体内容,在黑格尔看来康德的伦理学(道德哲学)是一种任意的、偶然的,没有确定性的道德学说。

黑格尔认为人在康德道德学说中只能陷入迷惘。

在对康德的局限进行反思之后,黑格尔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他细致的区分了“道德”与“伦理”的概念,并指出空泛、抽象的道德原则如果要成为能够作用于人的道德规范,那么必须将其纳入到人们生活的群体性特征所构筑的文化之中,也就是纳入到人的伦理生活之中。

黑格尔对康德的道德哲学的批判基于他考察出康德学说中道德律的不可确定性,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的研读康德的道德哲学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康德的道德哲学并非如黑格尔所言的那么空泛、任意、无实质。

康德在道德哲学建构中就如何给道德律以实质规定的问题上运用了批判哲学的方法,他特别强调了道德律乃是作为一种显形的规约性的律令作用于人,因而也就避免了其道德哲学沦为空泛的学说的危险。

由此可见,黑格尔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是基于文本误读情况下的“无的放矢”的责难,但黑格尔此举对于丰富道德哲学理论则是大有意义的。

二、黑格尔的法理念及伦理学说在《法哲学原理》(以下简称《法哲学》)一书中黑格尔对康德道德哲学进了的批评,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伦理学说。

在《法哲学》中黑格尔特别强调了“法的理念”一词,他对法哲学的探讨其实就是对法这种理念的发展演变史的考察。

黑格尔在书中将“法的理念”定义为“法的概念,及其作用于对象的现实化”,我们可以理解为黑格尔这种理念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种法精神(自由意志)在形而上世界(客观精神世界)中的落实、确定的过程。

在《法哲学》一书中黑格尔将客观精神世界中的意志(精神)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抽象法、道德和伦理。

这是一个哲学体系中意志递进的过程:在初始阶段中意志的概念是模糊的抽象的,而从其体现上考察又是直接的、外在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形式之法”、“隐晦之法”、“抽象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康德对辩证法的批判与黑格尔对康德的歪曲[摘要]在西方哲学史里面,一般认为黑格尔哲学发展了康德哲学。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两种不同的哲学在逻辑方法上具有很大的不同点。

逻辑学和辩证法是他们各自构造的哲学系统的主要方法。

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他们各自的哲学理论方法。

黑格尔从相反的角度曲解了康德哲学的逻辑方法。

康德哲学批判了辩证法,黑格尔哲学发展了辩证法。

[关键词] 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形式逻辑;辩证法;自相矛盾;二律背反;一、黑格尔哲学与康德哲学的逻辑相接西方哲学史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哲学家的思想和哲学家的。

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家并不着重研究各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究竟有哪些不同,因为他们总是把哲学思想首先当作哲学家个人的思想去研究,然后才是这些哲学思想对哲学史的影响。

因而,在一般看法里面,西方哲学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发展的,后世的哲学家总的来说在前世哲学家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进步。

对于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这两个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及其哲学的看法,大体也是如此。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虽然黑格尔对康德的哲学有所批评,但总的来说黑格尔发展了康德哲学,“康德哲学的重要发展是黑格尔哲学”[1](P263)。

罗素认为:“《批判》(指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这一部分(指康德提出的四个二律背反)对黑格尔有了极大的影响,所以黑格尔的辩证法完全是通过二律背反来进行的。

”[2](P252)罗素的观点不仅承认了黑格尔哲学对康德哲学的发展,而且指出了认定这种发展的哲学思维逻辑上的依据。

可以说,这个观点代表了西方哲学史对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发展关系的一般看法。

(一)黑格尔和康德哲学的逻辑接触。

不难看出,黑格尔哲学与康德哲学确乎有着不只是表面上的关系,而且还有着包含在哲学的深层次里的逻辑方法上的联系。

那么,黑格尔究竟是怎样理解康德哲学的逻辑方法和逻辑规则的,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需要对黑格尔哲学逻辑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或者说,需要对黑格尔如何在康德提出的逻辑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逻辑构造过程进行研究。

因为黑格尔对康德逻辑哲学的解决方法,就是黑格尔用他的哲学观点对康德哲学方法进行的批评和对比。

通过对这种解决的考察,能够更客观地认识黑格尔哲学逻辑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其理论思维的要点。

在他们著作中原有的大量表述,可以作为弄清这一问题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黑格尔从他所面对的哲学逻辑材料的基础上去构造他自己的逻辑方法,经过了哪些逻辑的改动。

(二)逻辑在哲学中的位置。

逻辑学是哲学理论中的方法论层次,因为任何严肃的哲学观点都需要经过对其正确性进行证明的过程,而证明就需要一定的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观点作出逻辑的论证,那么他能获得我们主张他们应当具备的任何知识吗?”[3](p297-298)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分析篇》里,开宗明义地指出他所开创的逻辑哲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证明,它归属于证明的科学。

”[4](p83)逻辑学就是为证明哲学观点的正确所必须运用的固定方法,或者也可以称之为证明方式。

应当说,逻辑学像其它哲学思想一样也是不完美的,它有它自己由不全面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过程。

在这期间,不同的哲学观点和不同的哲学家,会有不同的哲学逻辑,并会用不同的逻辑方法去论证他们的哲学观点。

那么,研究和弄清某一位哲学家的逻辑哲学观点,也就是弄清其在哲学理论上的方法论,弄清其究竟用何种方法证明其哲学观点。

不同的哲学逻辑,也就是不同的哲学方法论。

掌握某一种哲学观点的最为便捷的方法,就是掌握它证明自己哲学观点的方法论,也就是掌握它的逻辑哲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德的逻辑哲学观点,就是康德的哲学方法论;黑格尔的逻辑哲学,就是黑格尔的哲学方法论。

抓住了逻辑哲学思想,就是抓住了哲学问题的方法论。

(三)逻辑学的划分。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逻辑的阐述和分析,十分全面和详尽。

他的《逻辑学》(又称“大逻辑”)和《小逻辑》著作,几乎就是用他的哲学观点写就的康德哲学述评,其中大量篇幅是对康德逻辑哲学的分析和评价。

他的阐述过程,就是他对康德哲学逻辑的批评过程,并在这种批评的同时提出和论证他自己的哲学逻辑。

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逻辑哲学分为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两个方面来对比他们的逻辑哲学观点。

普通逻辑在有些情况下又称为形式逻辑,在近代和近代以前的哲学中属于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期间,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并不是不同的两门逻辑,只是在逻辑哲学这个大范围内为阐述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划分。

在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哲学理论中,这两种逻辑不仅没有划分为互不干涉的两类逻辑理论,而且就他们的哲学原理的论证关系来说,这两种逻辑还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比这两种逻辑哲学的不同观点可以看到,普通逻辑是辩证逻辑的基础,离开了对普通逻辑的理解区分,将无法弄懂在辩证逻辑上不同观点争论的根据何在。

现在通行的将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分为不同的逻辑科目,从而对逻辑学加以割裂的作法往往会使问题难以弄清。

二、黑格尔与康德对普通逻辑观点的对比黑格尔和康德在普通逻辑上的观点,除了在个别地方相同外,在对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上有着许多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成为黑格尔和康德在辩证逻辑上形成区分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看出他们在普通逻辑上的相同点和主要的不同点:(一)逻辑以思维为对象。

在逻辑的认识对象为思维或思维方式这一点上,黑格尔与康德基本是相同的。

康德认为:“逻辑的研究范围已经严密规定;它的唯一的任务,就在于对一切思维——不论其为先天的或经验的,它的起源如何,它的对象如何,以及在我们心中所可能遇到的障碍(不管是偶然的还是自然的)——的方式的规律,加以详细说明和对它加以严格的证明。

”[5](p9)黑格尔认为:“逻辑的对象即思维,或更确切地说,概念的思维,基本上是在逻辑之内来研究的;”[6](p23)所以,两者在这一点上区别不大。

(二)逻辑的抽象方法。

康德认为逻辑方法应当是抽象的方法:“逻辑因此能有正当理由抽去——实际因其任务的要求——知识的一切对象及对象的差别,而留存于悟性的,仅为逻辑思维自身及其方式”,[7](p9)“因此种形式逻辑乃抽去知识之一切内容(不问其为纯粹的或经验的),而仅论究普通的所谓思维的方式(即论证的知识之方式),因而在其分析的部分中能包含理性的法则。

”[8](p140)但黑格尔的逻辑观点与此不同。

他不认同普通意义上抽去质料的逻辑方法:“因为思维与思维规则既然是逻辑的对象,那么,逻辑在它们那里就也直接有逻辑的独特内容;逻辑在它们那里也有知识的第二组成部分,即质料”。

[9](p24)黑格尔对抽象的逻辑规则嘲笑道:“所谓规则、规律的演绎,尤其是推理的演绎,并不比把长短不齐的小木棍,按尺寸抽出来,再捆在一起的作法好多少,也不比小孩们从剪碎了的图画把还过得去的碎片拼凑起来的游戏好多少。

”[10](p34-35) (三)逻辑的规则。

康德哲学完全是按照逻辑思维的规律来进行的,逻辑思维规律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黑格尔对逻辑思维的规律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康德哲学也没有使那些成为普通逻辑内容的概念形式经受批判,反而采纳了这些形式的一部分,即使把逻辑形式看作不过是思维的形式功能,那么,就因此也已经值得研究它们本身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于真理。

”[11](p261)矛盾律是逻辑学中的最为基本的规律之一,是指在思维当中不允许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存在。

康德不仅认为:“一切分析判断的共同原理是矛盾律”,[12](p19)而且认为:“无论什么都不能违背矛盾律”。

[13](p20)而黑格尔对此另有看法,他赋予了矛盾律完全不同的含义:“因为矛盾命题在它的表述中,不仅包含空洞的、单纯的自身等同,也不仅包含这个同一的一般他物,更包含绝对的不等同,自在的矛盾”,[14](p36)“一些作为绝对的思维规律而提出来的命题,更仔细地看来,便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相互扬弃的。

”[15](p29) 黑格尔不仅认为矛盾律等思维规律本身就包含着自在的矛盾,甚至认为:“既然同一命题或矛盾命题只是把与区别对立的抽象同一作为真的事物来表述,它便不是思维规律,而不如说是思维规律的反面。

”[16](p36)这里,黑格尔为了克服思维规律所规定的思维当中不应包含矛盾成分的戒律,干脆不愿承认形式逻辑的规律是思维的基本规律。

(四)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思维逻辑规律的检测对象,是对任何命题进行证伪的最终形式结果。

康德说:“人们在形而上学里可以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不必担心错误被发觉。

问题只在于不自相矛盾”。

[17](p123)显然,康德把自相矛盾看作是理性逻辑思维的最终界限,超出这个界限以外的地方是人类思维不可踏入的区域。

因而,自相矛盾只能是对任何问题进行证伪的最后的逻辑终点。

而黑格尔则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而是基本上仅仅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或说,这样一个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18](p36)这段话简单地说就是,自相矛盾只是否定了某种规定的东西,在它本身当中包含着的矛盾仍然存在,因为矛盾的存在和运动是绝对的;自相矛盾也是矛盾,它并不是矛盾作为逻辑运动的终止区域。

然而,康德并不这样看待自相矛盾,他说:“一切普通的所谓判断的普遍的(虽仅消极的)条件,(不论我们所有知识的内容如何,以及与对象的关系如何)为不自相矛盾;如若自相矛盾,则这类判断的自身,即使不就它与对象的关系而言,也属于空虚不实之类。

”[19](p149)然而黑格尔说:“知性很不费力就可以指出一切关于理念所说的话都是自相矛盾的。

但这种指斥是可以予以同样的回击的,甚至可以说,在理念上已经予以回击了”,[20](p400)“知性当然可以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理念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譬如说:主观的仅仅是主观的,老是有一个客观的东西和它相对立,存在与概念完全是两回事,因而不能从概念中推出存在来”,[21](p401)“但是逻辑学所推出的毋宁正是上述说法的反面,即:凡仅仅是主观的主观性,仅仅是有限的有限性,仅仅是无限的无限性以及类似的东西,都没有真理性,都自相矛盾,都会过渡到自己的反面。

因此在这种过渡过程中和在两极端之被扬弃成为假象或环节的统一性中,理念便启示其自身作为它们的真理。

”[22](p401)这里,黑格尔要说的是,自相矛盾作为知性和逻辑所推出的理念假象,它的两极过渡便成为包含在理念之中的假象的反面,也就是真理。

自相矛盾当中也包含着真理,黑格尔对自相矛盾的这一番演绎及其结果,是支持他的哲学逻辑的重要观点之一。

三、黑格尔与康德对辩证逻辑的不同认识对辩证逻辑的不同分析和认识构成了黑格尔和康德哲学逻辑方法的最终区别。

通过下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和康德在普通逻辑上的不同观点,如何造成了他们在辩证逻辑上截然不同的看法:(一)辩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