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疾病的CT检查和诊断要点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诊断1-摘要肾上腺疾病是一组以肾上腺器官为主要受累部位的疾病,包括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囊肿等。
影像学在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供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2-肾上腺解剖学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方,左右各一,呈三角形状,有内、外两层组织。
内层为髓质,外层为皮质。
肾上腺的血供主要来自肾上腺动脉和肾上腺静脉,神经供应来自交感神经系统。
了解肾上腺解剖学对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
3-影像学检查方法3-1 X线摄影3-2 超声影像3-3 CT扫描3-4 MRI扫描3-5 PET-CT扫描4-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4-1 肾上腺腺瘤4-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3 肾上腺皮质腺瘤4-4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4-5 肾上腺转移瘤5-肾上腺增生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5-1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5-2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6-肾上腺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6-1 单纯性囊肿6-2 复杂性囊肿6-3 出血性囊肿7-其他肾上腺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7-1 肾上腺炎症7-2 肾上腺结核7-3 肾上腺出血7-4 肾上腺血肿7-5 肾上腺动脉瘤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影像学检查报告示例、影像学图像示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肾上腺:位于人体肾脏上方,是一对产生激素的内分泌腺体。
2-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以影像为基础,通过对人体各部位进行特殊检查和研究,以明确诊断疾病的一门学科。
3-肿瘤:指细胞增生异常,不能受控制并具有恶性潜能的病变。
4-皮质增生:指肾上腺皮质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
5-囊肿:由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充填的腔内结构,常见于肾上腺等器官。
肾上腺病变的CT诊断PPT课件

肾上腺病变可能导致形态异常 ,如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等
。
密度不均
病变部位可能出现密度不均, 即高密度和低密度区域混合存 在。
边缘模糊
病变部位的边缘可能变得模糊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增强扫描表现
通过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 ,可观察病变部位的血流情况
,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CT诊断的优缺点
优点
肾上腺病变的ct诊断ppt课件
目录
• 肾上腺病变概述 • CT诊断技术 • 肾上腺病变的CT诊断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肾上腺病变概述
肾上腺的生理功能
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
参与应激反应、维持血压和代谢平衡。
调节免疫功能
分泌免疫调节物质,参与机体免疫调节。
合成和分泌性激素
参与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CT 诊断将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谢谢观看
04
病例分析
病例一: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肾上腺肿瘤是常见的肾上腺病变,其CT诊断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肾上腺肿瘤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肿块,CT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根 据CT表现,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和放疗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的基本原理
01
02
0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线束扫描
CT设备使用X线束对选定 部位进行扫描,获取该部 位的X线衰减值。
肾上腺病变CT诊断

cushing腺瘤
图a:平扫CT,左肾上腺较低密度椭圆形肿块 图b:+C呈均匀强化; * 左肾上腺其余部分及右侧肾上腺呈萎缩改变
Conn 腺瘤
CT 表现 常为单侧,,肿块较小,多2cm以下 ,偶可达3cm,最大直径一般不超过5cm, 由于富含脂质,常常近于水样密度;+C轻度 强化, 可出现薄纸样环状强化, 为其特征性改 变,病侧肾上腺无萎缩性改变。MRI反相位 能证实肿块内富含脂质。 CT检查密度接近于水,需与肾上腺囊肿鉴别
肾上腺结核CT表现
• 与病程长短有关 临床表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初期(1年以内):双侧肾上腺增大,轮廓可辨, 钙化出现率低,针尖状或点状,可有局限性低密 度。——炎性渗出、干酪样坏死 • 中期(1-4年):双侧肾上腺明显增大,形态不规 则,钙化多见,粗糙散在分布,无局限性低密 度。——肉芽组织增生 • 后期(>4年):肾上腺大小正常或萎缩,失去正 常形态,钙化呈致密斑块状——钙化组织和纤维 增殖组织取代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平扫 增强
肾上腺病变的分类
功能性----亢进性:皮质醇增多症(Cushing 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onn综合征) 减退性:原发 肾上腺艾迪生病----特发性肾上腺萎缩 肾上腺结核(10%-30%) 继发 ------- ACTH减少
无功能性 无功能性腺瘤、肾上腺转移瘤、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囊肿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等
少数可见分隔,支持淋巴管囊肿诊断 增强检查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见强化
平扫时需与腺瘤鉴别及突向肾上腺区的肾 上极囊肿鉴别
左侧肾上腺囊肿 平扫为水样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
肾上腺淋巴管囊肿,可见囊壁及囊内分隔钙化
肾上腺包虫囊肿:壁厚,囊内分隔较多,呈多房性
肾上腺CT

临床表现:高血压发 作时有头痛、心悸、 多汗三联征。
其CT表现:呈圆形或 类圆形软组织影,边 界清楚的实性肿块, 密度常不均匀,直径 一般大于2cm,个别 可达20cm,以等、低 密度为主,其CT值1555Hu。
醛固酮增多症
患者,张XX,男性,45岁。因“发作性肢 体乏力5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后经我科 会诊后,转入我科。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16年。 查体:Bp190∕110mmHg,无满月脸、水牛背、 紫纹、多血质外貌。心、肺、腹无特殊。
肾上腺常见疾病CT表现
贵阳医学院内分泌科 殷元万
目录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嗜铬细胞瘤
醛固酮增多症
Cushing综合征
CA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肾上腺解剖
位于腹膜之后,肾的 上内方,左侧近似半 月形,右侧呈三角型。
肾上腺CT检查方法
一般在剑突下30-60mm或起自稍高于肾上 极水平,下界以肾门为标志。采用层厚 10mm、间隔10mm连续扫描。如可疑醛固 酮增多症,因肿物较小,应加3-5mm薄层 扫描。 肾上腺常规CT扫描为横断位(轴位),为 鉴别肾上腺、肝及肾上极肿物还可做三维 立体重建图像或增强扫描。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 高血压、低血钾。
CT表现为:瘤体多较 小,直径0.3-0.5cm, 一般不超过3.0cm,呈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 光滑、密度均匀但偏 低,CT值为-33-28Hu, 增强扫描时CT值可增 高到7-60Hu,边缘增强 较中央明显,典型的 可呈环状增强。
Cushing 综合征
内分பைடு நூலகம்影像学发展前景 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它从分子水 平观察细胞代谢活动,因此又被称为“分 子显像”或“活体生化显像”。 其优点是可以检查活体内局部血流量、能 量转化和细胞内信息传递。因此,对内分 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有独特作用;其缺点 是空间分辨率不足,定位不够精确。 将PET与CT两种检查整合到一起,就形成 了PET-CT。
肾上腺病变影像诊断

.
27
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病变
• 垂体型阿狄森氏病
• 肾上腺型阿狄森氏病 特发性肾上腺萎缩 肾上腺结核
.
28
典型病例
• 1215749 皮质癌 MR • 1211002 嗜铬细胞瘤 CT • 1196406 嗜铬细胞瘤 CT,MR • 1204936 腺瘤 CT,MR • 1150314 腺瘤 MR • 1104699 腺瘤
病例1平扫
.
Hale Waihona Puke 18病例1多期增强扫描
.
19
病例2
病例2肾上腺皮质腺癌伴下腔静脉瘤栓
依据肾上腺功能
•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 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病变 • 肾上腺非功能性病变
.
22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病变
• 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 皮质醇增多症) •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Conn综合征) • 肾上腺性性综合征 • 嗜铬细胞瘤
移来判断 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和皮肤苍
白,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
嗜铬细胞瘤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常伴瘤内出血、坏死及囊变, 血供丰富
CT:较小的密度均匀,较大时密度不均,少数可见点状、 弧线状钙化
MR:平扫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若有出血则为高信号; T2WI为明显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更高信号
死 常侵犯周围器官:下腔静脉、肾、肝、胰腺转
移:肺、肝、腹膜后淋巴结
肾上腺皮质癌
CT: 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可见坏死及 钙化,部分边界不清,部分尚可
MR:T1WI不均匀坏死低信号,出血信号,T2WI不均匀 中 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迅速不均匀明显强化 ,延迟期明显廓清
.
肾上腺疾病的CT、MRI诊断

CT表现: 1.双侧肾上腺增大,形成不规则肿块,
长轴与肾上腺一致。 2.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坏死和高密度
神经母细胞瘤
3岁以下婴幼儿 起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
之一。 好发部位:肾上腺、腹膜后脊柱旁、后纵隔、盆腔和颈部 病理:没有包膜,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可伸入
椎管内形成哑铃状。
临床表现: 腹部无痛性肿块,发生转移时出现肝大、骨痛
等表现。80-90%分泌儿茶酚胺。 CT表现: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20-40岁最多;
2.症状:
阵发性高血压、头疼、心悸、多汗和皮肤苍白, 数分钟后缓解。
3.实验室: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基 扁桃酸(VMA)明显升高
CT表现: 1.圆形、椭圆形肿块,3~5cm; 2.密度不均匀,瘤内坏死囊变、出血; 3.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 4.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实质性肿块,分叶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不规 则钙化。浸润性生长,可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可跨 过腹中线。增强扫描不均一强化。淋巴结、肝脏、 骨骼转移。
左侧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结核
adrenal tuberculosis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数年甚至更长;皮肤黏膜 色素沉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低血压等,皮 肤和色素沉着最具有特征性。
非功能性其它疾病(囊肿、出血等)
库欣综合征 (Cushing syndrome)
肾上腺分泌过多皮质醇,又称皮质醇增多症 好发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
血压,月经失调、多毛等。 实验室检查:血尿皮质醇增高,垂体性和异位性血ACTH
正常肾上腺、肾上腺皮质增生与腺瘤CT诊断及评价

正常肾上腺、肾上腺皮质增生与腺瘤CT诊断及评价
正常肾上腺:正常肾上腺的CT 表现内外支细线状,边缘平直或内凹,同一肾上腺在不同断面上,形态不一,因而不能用同一形态来概括肾上腺的形态表现。
肾上腺长度变化各异,但是其厚度不超过同侧膈肌脚的厚度。
在临床影像诊断中可作为肾上腺增粗判定依据。
在CT 断面上, 肾上腺呈均匀密度,其密度低于肌肉,但是不能区分皮髓质结构,因皮髓质在线的吸收系数无明显差异。
肾上腺增生分为结节样增生和光滑增生,结节样增生为等或略低密度较小结节或局限性膨隆, 均匀强化。
结节一般大小为0.2~1.0 cm。
光滑增生为肾上腺同侧腺体增粗、饱满、延长,CT 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
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腺瘤的发生率为2%~9%,CT 表现为低或混杂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其中嗜铬细胞瘤病灶较大,部分病灶内见钙化斑、出血灶,或者囊实混合性。
皮质腺癌:较大不规则肿块,密度不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鉴别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增生的鉴别诊断意义重大,皮质腺瘤为手术适应证,而皮质增生则为保守疗法。
临床及生化检查均表现为醛固酮增多、低血钾等,不易鉴别,而CT 检查能鉴别,二者鉴别诊断如下:肾上腺皮质增生病灶小,多<1.0 cm,平扫及增强密度均匀,近似或略低于正常腺体。
我们认为:在普遍性增大的腺体上,见到1 个或多个等密度结节节,强化程度亦与周围腺体一致,增强后CT 值在80HU 以上或CT 值增加50 HU 以上,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而肾上腺腺瘤则病灶较大,平扫及增强密度较低或不均匀, 与腺瘤细胞内含较多类脂颗粒或空泡变性有关,其内可见坏死灶。
肾脏、肾上腺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要点

肾脏、肾上腺疾病的CTMRI影像诊断要点「医侃」每日阅读栏目,陪老师们一起“啃”医学影像那些经典实用的好书。
目前在读的是《CT、MRI诊断指南》,CT和MRI是现代医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掌握CT和MRI诊断学已成为当代影像学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第三篇如何阅读常见疾病CT MR第四章腹部疾病第五节肾脏疾病【诊断原则和方法】1.肾脏CT和MRI检查必须常规做平扫和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有时须做延迟扫描以观察肾盂及输尿管等。
2.阅片时要依次观察肾脏的轮廓、密度(信号)、大小形态有无改变,从而来发现病变。
3.发现局灶性病变时,要详细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密度(信号)特点、增强扫描时各期的表现、MRI不同序列的表现、周围血管和输尿管的情况,再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4.引起肾脏体积增大的疾病常见肾肿瘤、结核、炎症、肾积水等,引起肾体积缩小的疾病常见肾结核、慢性肾盂肾炎等,肾内出现高密度影的疾病有肾结石、肾出血、各种疾病引起的肾钙化、出血性肾囊肿等,肾内出现低密度影的疾病有肾肿瘤、结核、炎症、肾积水等,肾内出现含脂肪密度的肿块,常见疾病为肾错构瘤。
一、肾结石(一)概述1.类型:肾结石按化学成分和密度大小排列分别为:磷酸钙和草酸钙,磷酸镁胺,胱氨酸,尿酸;90%为磷酸钙和草酸钙,属于阳性结石,尿酸结石为阴性结石。
2.临床表现:血尿,腰痛。
(二)CT诊断1.平扫发现肾盂内圆形、卵圆形、鹿角形或点状高密度影,CT值100HU以上,即可确诊为肾结石。
2.结石梗阻可造成肾盏肾盂扩张积水。
3.怀疑肾结石的病人CT平扫前不能做经静脉注射的碘过敏试验,以免肾盂内的造影剂被误诊为结石。
(三)MRI诊断肾盂内圆形、卵圆形、鹿角形或点状异常信号灶,在T1WI和T2WI上均呈无信号影,即可确诊为肾结石。
(四)鉴别诊断1.肾盂内新鲜血肿:CT平扫也表现为肾盂内高密度影,但其特点是:①形态不规则;②CT值40~60HU;③短期复查病变形态、密度可变,甚至消失;④MRI上,急性血肿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亚急性血肿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
肾上腺ct增强显示标准

肾上腺ct增强显示标准
肾上腺CT增强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肾上腺腺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
在进行肾上腺CT增强检查时,医生通常会注射含有碘的造影剂,以增强肾上腺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晰地显示肾上腺的结构和血管灌注情况。
在进行肾上腺CT增强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
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上腺CT增强显示标准:
1. 肾上腺的解剖结构,通过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肾上腺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包括肾上腺的外形、边界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 血管灌注情况,增强CT可以评估肾上腺的血管灌注情况,包括肾上腺的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肾上腺的血液供应情况。
3. 肿瘤和病变,肾上腺CT增强还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肾上腺的肿瘤、囊肿和其他病变,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肿瘤区域的分布情况,可以对肿瘤进行定性和定位。
4. 弥散情况,肾上腺CT增强还可以评估肾上腺内的弥散情况,即造影剂在肾上腺组织内的扩散速度和范围,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肾
上腺组织的功能状态。
总的来说,肾上腺CT增强显示标准主要包括肾上腺的解剖结构、血管灌注情况、肿瘤和病变的检测,以及肾上腺组织的弥散情况。
通过这些标准,医生可以全面评估肾上腺的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
诊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标准操作流程和诊断标准可能会
因医院和医生的实际操作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检查前应咨询医
生以获取最新的操作指南。
肾上腺病变的CT诊断

肾上腺转移癌
其原发癌以肺癌和乳腺癌最为常见。转移癌多 为无功能性,以双侧发生略多见,其细胞成分 常与原发癌相关,一般无钙化。大部分肾上腺 转移癌病例无相关症状。
嗜铬细胞瘤
瘤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儿 茶酚胺增高,表现为心悸、头痛、出汗(三联 征),阵发性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三高 征)等一系列症状体征。
四10肿瘤(10%恶性,10%双侧发生,10%多 发,10%异位发生)
异位肿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 链分布的区域,最高可到颅底,最低可发生在 睾丸和尾椎水平。常见的部位是腹主动脉旁, 肾门,肠系膜根部,膀胱,纵隔等。
混合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其他肾上腺肿瘤 腺瘤样瘤
性索-间质肿瘤
软组织和生殖细胞肿瘤
髓脂肪瘤
畸胎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神经鞘瘤
节细胞神经瘤
血管肉瘤
继发性肿瘤
转移癌
醛固酮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源性)
腺瘤 肾上腺增生 肾上腺皮质腺癌
肾上腺皮质腺瘤:
外形多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椭圆形或滴状。 多数平扫时均匀低密度,CT值接近水,与腺瘤细胞
类脂质含量有关,少数可与肾上腺密度一致。 增强时CT值可增高到7-60Hu,边缘增强较中央明显。
增强后多时相扫描肿瘤动脉期增强明显,静脉期及延 时扫描相对低密度。 腺瘤侧肾上腺常缩小,有时对侧肾上腺亦略小于正常。 大的腺瘤可有出血、坏死、密度不均,偶有钙化。
肾上腺增生
多数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粗,但 仍保持原有形态,测量其大小已超过正常范围。 少数表现为肾上腺一侧或肾上腺的某一肢增粗, 此时诊断应慎重。
肾上腺影像诊断

嗜铬细胞瘤
_ 临床表现: 主要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 头痛,出汗,心悸及代谢紊乱。
_ 化验检查:发现尿和血浆中儿茶酚胺升高 _ 24小时尿中香草扁桃酸
和软组织密度灶构成 ✓MRI肿块内脂肪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相同,
并在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增强检查,肿块不均一强化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大多数(75~90%)起源于肾上腺 髓质(又称肾上腺髓质腺瘤);10~15%起源 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组织(如交感神经节等)
20~40岁年龄组多发 肿瘤大小不等(直径1cm~10cm) ,呈圆形,
3.占位征象:下腔静脉,胰腺,脾血管向前方 移位,肾脏向下移位并旋转
4.周围侵犯及转移征象:肿块与周围器官组织 之间界限不清,血管包绕,淋巴结肿大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良性肿瘤,一般为单侧性,10%双侧 ✓肿瘤含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髓样组织 ✓类圆形肿块,直径多在10cm以下 ✓CT呈混杂密度,由不等量的低密度脂肪灶
4.增强扫描见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5.提示恶性肿瘤的征象:瘤体较大(直径通常大于7cm);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信号极不均匀;邻 近器官受侵犯等 6.对临床高度怀疑为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未见异常 时,应扩大扫描范围,以便发现异位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恶性嗜铬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影像诊断
解剖与生理
` 解剖学:位于肾筋膜囊内,周围有丰富的低 密度脂肪组织。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前内 上方,在右膈肌脚外侧与肝右叶内缘之间, 前方毗邻下腔静脉。左肾上腺位于左肾上极 前内方,前外侧毗邻胰体尾部,内侧为左膈 肌脚。侧支厚度小于10㎜,面积小于150㎜2, 重量12~16g
肾上腺病变的CT诊断优选PPT

• 病理上,75%-90%位于肾上腺髓质,10%为双侧性, 10%为恶性,10%为肾上腺外。
•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瘤内多有出血、
坏死和囊变。恶性嗜铅细胞瘤有包膜浸润和瘤栓形
27
嗜铬细胞瘤CT表现
• CT平扫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有浅分叶,边缘清楚; • 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者肿瘤内有坏死、液化、囊变、出血和钙化,
腔静脉后嗜铬细胞瘤,病理证实
14:02:49
36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
•
A病d理r与e临n床a
l
neuroblastoma
)
• 是小儿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小儿肿瘤约10%,80%发生于3岁以下。初诊时50%已有转移。多发生于 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交感神经节和腹部。
• 表现为腹部无痛性肿块、消瘦、体重减轻、肝大、骨痛,75%的病人尿VMA升高。
• 增强扫描腺瘤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但包膜 强化明显。
14:02:49
17
左肾上腺皮质腺瘤, 男15Y,肥胖
14:02:49
18
肾上腺皮质腺瘤
• 左肾上腺皮质腺瘤,肥胖 水肿1年多,女43Y
14:02:49
19
左肾上腺皮质腺瘤,3例
14:02:49
20
醛固酮腺瘤, 男50岁,高血压低血钾9年多。
14:02:49
9
肾上腺增生的CT表现
• 结节状增生常为多个,单个结节增生,有时与腺瘤难以区别。 • 增强扫描少数有增强改变。 • CT扫描未发现肾上腺大小、形态异常,不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增生,因为腺体增生是显微镜下的改变。
14:02:49
10
肾上腺皮质增生
14:02:49
肾上腺疾病的CT 检查和诊断要点

肾上腺疾病得CT 检查与诊断要点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虽体积小,具有分泌多种激素功能。
影像学检查得目得在于确定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范围与性质,当临床怀疑肾上腺病变时,CT 扫描就是不可少得,不但能定位,结合临床与生化检查还可作出定性诊断。
一:正常肾上腺得解剖ﻫ位置:肾脏得前、内上方、膈肌脚两侧得肾周间隙内,右肾上腺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外侧就是肝脏后缘,内侧就是膈肌脚,左肾上腺位于胰腺尾部后方,内侧就是膈肌脚,外侧就是脾脏。
ﻫ形态: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及体部。
右侧常呈斜线状、倒V或倒Y 形,左侧多为倒V 或倒Y 形或三角形,均以倒Y 形为多见。
ﻫ大小:肾上腺上下径4-6cm,长2-4cm,厚0。
5-0。
7cm、ﻫ判断肾上腺增粗得标准最常采用得方法:如厚度大于1cm或局部增粗容易肯定,弥漫性增生则可以与同层得膈肌脚比较,正常肾上腺比膈肌脚最厚部分细。
二、肾上腺CT 检查应注意ﻫ1、薄层扫描,2—3mm重建;ﻫ2、如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扫描无异常,扫描范围应扩大;ﻫ3、如怀疑肺癌病例,行胸部CT 检查时,应包括双侧肾上腺;4、高血压患者行肾上腺CT 检查,可与临床医生协商,包括肾动脉CTA。
ﻫ三、肾上腺占位CT 诊断要点1、低密度(脂质与囊性)占位ﻫ髓脂瘤腺瘤(原醛)ﻫﻫ节细胞神经瘤ﻫﻫ囊肿亚急性慢性血肿2、等密度—实性ﻫ皮质腺瘤ﻫ3、混杂密度-囊实性ﻫﻫ嗜铬细胞瘤ﻫﻫ皮质腺癌ﻫ转移瘤ﻫ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ﻫ1、低密度(脂质与囊性)占位A、髓脂瘤特点:少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CT 表现为边界清楚,含有脂肪密度肿块, CT 值均在-30Hu,条索状阴影呈分隔状,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可见钙化。
ﻫB、腺瘤(原醛)特点:(1)肿块小,多为1-2cm;(2)密度低,与细胞含脂较高有关;(3)轻度或无强化;(4)有包膜C、节细胞神经瘤就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得良性肿瘤,因瘤内含有较多得粘液基质,故CT 值偏低(20-30Hu),瘤体质地软,密度均匀,包膜完整,内有细点状钙化,病灶内供血血管少,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肾上腺常见病变CT诊断(一)

强化
MR:T2WI显著高信号(信号强度接近CSF 信号);梯度回 波反相位(抑脂序列)信号无下降
嗜铬细胞瘤、皮质腺癌鉴别
后者坏死得更显著,坏死形态不规则,与 前者尚规则光整的囊变不同; 边界、边缘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前者强于后者;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MR上前者T2WI信号比后者高; 前者MR上梯度回波反相位信号(抑脂序列) 无下降,而后者有下降;
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 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 (少血供肿瘤,延迟渐进性强化可能是由于肿瘤细
胞外间隙内含有的大量黏液基质阻滞了对比剂的 灌注)。
明显不均匀强化: 强化后的密度仍低于肌肉密度
肿瘤主要由梭形束状神经纤维细胞构成, 血管少而纤细, 故增强后肿块多无强化或轻度 强化, 可与嗜铬细胞瘤鉴别 肿瘤由分化好的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瘤内较多粘液及纤维组 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多为结节性增生甚至巨结节。
肾上腺皮质增生
结节型增生与腺瘤鉴别: 1.前者常伴有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大,后者反 而常有双侧肾上腺萎缩。 2.前者在同侧肾上腺可有多个小结节,后者多 数为单发结节。 3.前者一般直径小于15mm。 4.前者ACTH水平一般较高,后者一般较低。 5.前者平扫及增强始终与肾上腺密度保持一致。
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 腔的任何部位,但主要见于脊柱旁交感神经节 (以纵隔后为主)和腹主要见于分叉处的主动脉 旁器(Zuckerkandl organ)。
26
以20~40岁最多见,多数为单侧,直径常为 3cm-5cm,甚至达10cm以上 CT:较小肿瘤密度均匀,大者易出血、坏 死、囊变,也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多明显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mmon Adrenal Tumors
Ihr Logo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 肾上腺皮质从外向里分为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性激素(脱氢雄酮、雌二醇)
面积<150mm2。
4、密度:均匀软组织密度, 30-50HU ,不能分 辨皮髓 质。
5、增强:均匀强化,仍不能分辨皮髓质。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tents
1、神经母细胞瘤 2、嗜铬细胞瘤 3、转移瘤 4、皮质腺瘤 5、皮质腺癌 6、髓样脂肪瘤
Your Logo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4
Your Logo
5-year-old boy, complained with abdominal mass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5
Your Logo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6
肾上腺素:心跳加快,收缩加强
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
去甲肾上腺素:小动脉平滑肌收缩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
Your Logo
正常肾上腺 CT表现
1、位置:位于两侧肾脏上方,约 T11、T12椎体水平。 2、形态:多为倒 V形或倒 Y形。 3、大小:正常侧枝厚度 <10mm (不超过同层膈肌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疾病的CT 检查和诊断要点
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虽体积小,具有分泌多种激素功能。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位置、大小、数目、范围和性质,当临床怀疑肾上腺病变时,CT 扫描是不可少的,不但能定位,结合临床和生化检查还可作出定性诊断。
一:正常肾上腺的解剖
位置:肾脏的前、内上方、膈肌脚两侧的肾周间隙内,右肾上腺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外侧是肝脏后缘,内侧是膈肌脚,左肾上腺位于胰腺尾部后方,内侧是膈肌脚,外侧是脾脏。
形态:肾上腺可分为内侧肢、外侧肢及体部。
右侧常呈斜线状、倒V 或倒Y 形,左侧多为倒V 或倒Y 形或三角形,均以倒Y 形为多见。
大小:肾上腺上下径4-6cm,长2-4cm,厚0.5-0.7cm。
判断肾上腺增粗的标准最常采用的方法:如厚度大于1cm 或局部增粗容易肯定,弥漫性增生则可以和同层的膈肌脚比较,正常肾上腺比膈肌脚最厚部分细。
二、肾上腺CT 检查应注意
1、薄层扫描,2-3mm 重建;
2、如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区扫描无异常,扫描范围应扩大;
3、如怀疑肺癌病例,行胸部CT 检查时,应包括双侧肾上腺;
4、高血压患者行肾上腺CT 检查,可与临床医生协商,包括肾动脉CTA。
三、肾上腺占位CT 诊断要点
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
髓脂瘤
腺瘤(原醛)
节细胞神经瘤
囊肿
亚急性慢性血肿
2、等密度-实性
皮质腺瘤
3、混杂密度-囊实性
嗜铬细胞瘤
皮质腺癌
转移瘤
神经母细胞瘤
淋巴瘤
平滑肌肉瘤
1、低密度(脂质和囊性)占位
A、髓脂瘤特点:少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CT 表现为边界清楚,含有脂肪密度肿块, CT
值均在-30Hu,条索状阴影呈分隔状,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可见钙化。
B、腺瘤(原醛)特点:(1)肿块小,多为1-2cm;(2)密度低,与细胞含脂较高有关;
(3)轻度或无强化;(4)有包膜
C、节细胞神经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良性肿瘤,因瘤内含有较多的粘液基质,故CT 值偏低(20-30Hu),瘤体质地软,密度均匀,包膜完整,内有细点状钙化,病灶内供血血管少,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D、肾上腺囊肿特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均匀水样密度,壁薄,15%有钙化;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
E、亚急性或慢性血肿特点:血肿多在肾上腺中心发生,占据部分或全部髓质。
呈圆形或卵圆形,急性期表现较高密度的肿块,亚急性或慢性血肿为近似水样密度肿块,增强后无强化。
2、等密度-实性:
腺瘤:单侧发病,CT 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等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直径约2-5cm,肿瘤较小,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示肿瘤呈轻度-中度强化。
3、混杂密度-囊实性
A、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有三个10%:肾上腺外,多发,恶性。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慌等
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增高。
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区未见病变时应在其他部位寻找病灶(主动脉旁,盆腔)。
CT 表现:瘤体多较大,直径3-5cm,个别可达10cm 以上;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小时密度均匀,较大时有坏死、出血囊变,少数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瘤内坏死、液化区不强化。
肿瘤明显强化和囊变为嗜铬细胞瘤特征之一。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是一组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此类嗜铬细胞瘤(双侧多见)常合并其它内分泌腺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垂体
瘤和胰岛细胞瘤等。
B、肾上腺皮质腺癌
肿块较大,呈类圆形、分叶或不规则形。
密度不均匀,出血、坏死、钙化较多见,增强后肿块周边有不规则强化环,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
较大肿块可推压邻近器官,甚至直接侵犯,使肿块轮廓模糊,常由此不易判断肿块来源。
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肺和局部淋巴结。
C、肾上腺转移瘤
肾上腺转移瘤较多见于髓质,左侧多见;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肺、乳腺和肝癌等,与原发肿瘤相似,难以区分原发和继发;双侧均有病变则转移可能性大。
CT 表现为肾上腺区肿块,因肿瘤内可有囊变及出血,多为混杂密度影,同时可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腹水征。
D、神经母细胞瘤
为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交感神经任何部分或髓质;生长快,血供丰富,易发生坏死;CT 表现为巨大的软组织肿块,混杂密度,边缘不规则,80%肿块内有不规则的钙化,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肿瘤一般在脊椎前跨越中线。
E、肾上腺淋巴瘤
肾上腺淋巴瘤少见,临床多见于老年人,多为双侧发病。
原发性肾上腺的恶性淋巴瘤罕见,目前国内共报道约40 例,国外报道约80 例,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2:1。
病理类型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且以B细胞和T细胞型多见。
CT 表现: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肿块,有时仅为弥漫性肿大;肿瘤为软组织密度,密度尚均匀,增强后肿瘤稍强化。
可有邻近器官或组织肿瘤征象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CT 不具特征性改变,需与肾上腺的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诊断此病应密切结合病史。
F、平滑肌肉瘤: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来源于肾上腺内部丰富的血管;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或腰肋部疼痛,一般无肾上腺内分泌紊乱的表现。
CT 表现无特征性,难与嗜铬细胞瘤或皮质腺癌区分,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是确诊的唯一方
法。
四:肾上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要点(附表)
五:小结
1、检查方法:
a、发现肺部肿块或外院资料提示有肺部肿块时肺部扫描包括肾上腺
b、临床有高血压,进行肾上腺检查时扫描包括肾动脉
2、诊断要点
a、首先要定位准确
b、定性-分析思路要正确
c、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0我也要标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