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情景默写
劝学》情景默写题及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题及答案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等比喻,阐述了积累的力量和重要性。
2.《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穿堂飞檐”。
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这启示人们要专注于研究,才能取得进步。
3.《荀子劝学》中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XXX的诗句“芳林新叶催XXX,流水前波让后波”也表达了学生可以超越老师,后人可以超越前人的思想。
4.《荀子劝学》中借助挺直的木头被弯曲后,即使又晒干也不能复原的例子,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5.《荀子劝学》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6.《荀子劝学》中强调“日省吾身”,只有每天反省自己,才能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7.《荀子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XXX则利”为喻,引出研究能够改变人的禀性的结论。
8.《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句子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9.《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研究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0.《荀子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荀子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的句子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荀子劝学》的作者把他曾在下平地上抬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住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视高则明,视下则暗”。
13.《荀子劝学》中强调研究要善于借助外物,连设四喻展开论证,第一个比喻是“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4.《荀子劝学》中“人不可无知,不可无欲,不可无信”等句,说明君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15.《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事君须臾,命不可违”。
16.《荀子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原创】《劝学》情境式默写及答案
(20)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22)《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1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0).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2). 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
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劝学》情景式默写
劝学导读:学习的过程充满艰辛与挫折,但只要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果。
本文将以情景式默写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在学习中的热情和动力。
情景一:学习起步小明:总觉得学习有点枯燥无味,怎么办?老师:其实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就会发现学习是非常有趣的。
小明:可是我现在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啊。
老师:首先,你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
接着,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小明:哦,原来如此,我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
情景二:学习过程小李:我感到学校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紧,感到压力很大。
老师:是啊,学习的确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但是你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让自己的学习更加高效。
可以使用月、周、日的计划来帮助自己,记得为自己留出一点时间放松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小李:好的,我要好好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情景三:学习困境小红:我觉得我的学习很平淡,没有任何进步,感觉自己快要放弃了。
老师:不要气馁,学习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需要时间和经验。
不要把自己和别人比较,而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线。
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你会看到自己不断进步的。
小红:谢谢老师,我会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学习的。
情景四:学习收获小杨:最近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
老师:学习的过程虽然充满挑战和劳累,但是学习的收获也是无穷的。
通过学习,你可以不断发掘自己不同领域的天赋和潜能,还可以不断扩展自己更加广阔的视野。
最重要的是,你会意识到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收获自信和成就感。
小杨:是的,我感觉自己现在的心情也比以前好多了。
总结学习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它会伴随着我们整个人生的历程。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老手,都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方法。
不同的人面对的问题不同,但都需要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就感。
部编版必修上册情景默写大全
部编版必修上册情景默写大全部编版必修情境式默写1.劝学(上册)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5.《荀子·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中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0.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劝学情景默写(附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1. 在《荀子?劝学》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
2. 荀子《劝学》中,“,”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3.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2015张掖市高三4月诊断)性的两句是“,”。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015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模拟5)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2015运城二模)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7.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9.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君“绝江河”者却非“能水来证明”:1. 在《荀子?劝学》中用“致千里”者却非“利足”、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
(原创)2. 荀子《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原创)3.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15张掖市高三4月诊断)4.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015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模拟5)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劝学情景默写
《劝学》情境式默写1.荀子在《劝学》中,引用君子的话,开门见山,提出要不断学习的中心论点的两句是:“,。
”2. 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3. 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5. 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6.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7.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8.《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9.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
”10.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招手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1. 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2. 荀子在《劝学》中,用车马助行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3. 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船只能够横渡江河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4.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
”15. 荀子在《劝学》中,用积土成山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16. 荀子在《劝学》中,用积水成渊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17.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
劝学》情景默写(详全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详全含答案)1.XXX在《劝学》中,用“行百里者半九十”和“人不学则不知”的比喻来说明,只有通过研究和反思,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2.在《劝学》中,XXX提到:“思则明,学则通”,表明了思考和研究的重要性。
3.XXX在《劝学》中,通过“饮鸩止渴”和“破釜沉舟”两个比喻,强调了君子需要广泛研究,同时每天反省自己,才能在行为上做到无过错。
4.在《劝学》中,XXX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比喻,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只有一步一步地积累,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5.XXX在《劝学》中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越常人,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来研究。
6.XXX在《劝学》中,通过“空谷幽兰”和“XXX知马力”的对比,强调了实践研究的重要性,空想不如实践。
7.在《劝学》中,XXX通过举例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来说明做人要有不断自我修炼的精神。
8.在《劝学》中,XXX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比喻,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9.XXX在《劝学》中,通过“登高必自卑,视远必自怜”的对比,验证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10.在《劝学》中,XXX提到“XXX”是一种很善跑的骏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与之相反的是“不急于细节,无以成大事”,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坚持细节的重要性。
11.在《劝学》中,XXX用“江海之大,因涓而聚”的比喻,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12.古人常常将“山”和“水”并列使用来举例论证,XXX在《劝学》中也不例外。
为了证明积累对研究的重要性,作者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水”来补充论证。
13.“木”和“金”被用来说明只有不断研究才能取得进步的观点。
14.在《劝学》中,阐述了只有通过广泛研究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明达的观点。
15.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相近的句子在《劝学》中有所体现。
《劝学》情景式理解性默写+课文重点+高考真题
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合乎)规(圆规)。
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成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故(所以)木受绳(经受墨线比量)则直,金(金属制的刀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格外注意“砺”的偏旁是“石”,右边是“厉”)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并且,而且,表递进)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对)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表递进)行无过矣。
3、吾尝(曾经)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大,成语“疾风知劲草”)也,而闻者彰(清楚,成语“欲盖弥彰”)。
假(借助,利用,成语“狐假虎威”)舆(车)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注意与下文“至千里”的区分,口诀“有车有马有反文,无车无马无反文”)千里;假(借助,利用)舟楫者,非能(善于)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借助,利用)于物(外物,各种客观条件)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起,成语“兴风作浪”)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善成德,而神明(人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
故不积跬(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格外注意“跬”的偏旁是“足”,与走路有关)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
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一、听从老师的建议
1.像水龙头一样保持知识流动不停!
2.学业是一道难关,没有实力和毅力很难跨过去。
3.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好好预习,定期复习。
4.看书使用方法:带着问题去读、留意重点词和句子。
5.学会用全称和缩写交替命名、让记忆更深刻。
6.交作业前,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经过“拔草”工作。
答案:
1.像水龙头一样保持不断学习
2.学业是一道难关
3.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好好预习,定期复习
4.看书使用方法:带着问题去读、留意重点词和句子。
5.学会用全称和缩写交替命名、让记忆更深刻
6.交作业前,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经过修改和完善工作
二、远离网络游戏
1.你会沉溺于游戏中,错失珍贵学习时间。
2.鼓励你远离网络游戏,多关注学业和兴趣爱好。
3.不要让游戏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答案:
1.你会沉溺于游戏中,错失珍贵学习时间
2.鼓励你远离网络游戏,多关注学业和兴趣爱好
3.不要让游戏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三、规划未来
1.真正的自由是选择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2.对未来的规划有助于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3.明确职业方向,选择与之匹配的学科和课程,尽早准备。
4.相信自己,用勤奋和聪慧迎接未来的挑战。
答案:
1.真正的自由是选择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2.对未来的规划有助于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3.明确职业方向,选择与之匹配的学科和课程,尽早准备
4.相信自己,用勤奋和聪慧迎接未来的挑战。
劝学情景默写(涵盖全文)
《劝学》情景默写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能够发展提高,实验超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能达到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劝学》中说想要别人快速找到自己就,__________,即使原本的肢体没发生任何改变,也会有好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劝学》中说声音借助风力会增强传播效果,听的人自然也听得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劝学》中说虽然脚力不佳,但只要借助车马,一样可以1轻松到达远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劝学》中以“借船渡水”为喻说明善于凭借外物来达到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高,完全在于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获得成功。
劝学 情境默写含答案。
劝学情境默写含答案。
1、《荀子·劝学》通过多个比喻来说明,只要君子广泛研究并每天反省自己,就能做到“明知逐足无过矣”;同时,通过四组比喻,说明外在环境只是善于利用的工具。
2、在《劝学》中,___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用行路设喻来反面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___认为,即使整日思考,也不能与登高眺望相比,因为后者可以看到更广阔的视野,类似于提起脚后跟眺望,只有放眼远方才能看到更多。
4、在《劝学》中,___以设喻引出“木受绳则直,___则利”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成为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君子。
5、《荀子·劝学》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___《师说》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都强调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
6、___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是通过后天广泛研究和不断改造获得的。
就像“金”要锋利,需要不断磨砺一样,人要成为“明知逐足无过矣”的君子,就要不断研究和自我反省。
7、在《劝学》中,___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的设喻,引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一观点。
8、《荀子·劝学》中提到,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挟土而行,腹中黍稷”,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9、___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研究来提升自己,这体现在“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明明德于天下”和“不惟不知之,且不知不知之,故自为之,谓之‘君子至于如水之至于下,道至于简,齐至于侈’”这两句话中。
10、___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青春不可以再得”,强调了终身研究的重要性。
11、在《劝学》中,___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不知其极也”,是因为火烤使它弯曲了。
12、在《劝学》中,___用蚯蚓和蟹行的比喻来说明,只有用心专一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而用心浮躁则会失去机会。
劝学情景默写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 旳主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 《劝学》中说 “ 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8、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 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 锲而不舍 , 金石可,却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旳“用心一”和螃蟹虽 有六跪而二螯,然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形 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才干取得成功。
4、荀子《劝学》中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 获大旳道理。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5、“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旳天赋本性 跟其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 出一般人,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 ”阐明 了利用学习能够弥补自己不足旳道理。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 来抒发情感旳旳名句。而《荀子.劝学》中 则用“ 积土成山 , 风雨兴焉 ” 来形象论述积累旳主要性。
《劝学》情景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与韩愈旳“是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旳 思想一致。 2、“ 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 .” 经过“木”于“金”旳变化来进一步阐明 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能够变化原来旳 情况。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荀子以为人旳知识、道德、才干是 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取得旳。“金” 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 知明而行无过 ”旳君子,就要 “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 旳意义是十分重大旳。
《劝学》情景默写(详全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详全含答案)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劝学》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研究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研究,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
4.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以行路为喻,论证积累的重要性)。
5.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研究。
6.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空想不如研究。
7.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做人的道理。
8.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9.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10.荀子在《书名号》123中写道,“李记”是一匹能跑的好马,但一个人一次跨过十步是不够的。
【高考64篇情景默写】 之《 劝学》《 师说》(精品)
《劝学》情景默写《劝学》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2、,,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5、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8、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9、,,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师说》情景默写1.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对自身。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6、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劝学》情景默写答案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师说》情景默写答案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劝学情景默写
《劝学》情境式默写1.荀子在《劝学》中,引用君子的话,开门见山,提出要不断学习的中心论点的两句是:“,。
”2. 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3. 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5. 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6.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7.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8.《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9.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
”10.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招手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1. 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2. 荀子在《劝学》中,用车马助行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3. 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船只能够横渡江河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14.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
”15. 荀子在《劝学》中,用积土成山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16. 荀子在《劝学》中,用积水成渊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17.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
《劝学》情景默写题及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答案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的观点。
2. 《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3. 《荀子劝学》中说“青,,。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劝学》中借助挺直的木头被弯曲后,即使又晒干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5.《荀子劝学》中“,。
”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6.《荀子劝学》中强调“,。
”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7.《荀子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
8.《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且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两句是“,。
”9.《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10.《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在《荀子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11.《荀子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2.《荀子劝学》的作者把他曾在下平地上抬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住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
”13.《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连设四喻展开论证,第一个比喻是“,,。
”14.《荀子劝学》中“,。
”两句,说明君子与一般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重要任务罢了。
15.《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16.《荀子劝学》中,借助风雨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7.《荀子劝学》中指出,如果“,。
”那么就能达到“圣心备焉”的境界。
18.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劝学情景式默写
《劝学》默写1.《劝学》开篇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说明很早以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
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荀子在《劝学》中也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些至理名言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越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越前人的思想。
3.《劝学》中的开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以“木”与“金”为喻说明学习可以使人的缺点得以改正的道理。
4.《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劝学》一文中阐释“思”与“学”的关系,强调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能取得成功,并非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7.《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就借“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9.《劝学》中用“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从反面论述了积累的必要性。
10.《劝学》中以劣马为例说明坚持不懈就会成功的句子是(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1.《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就像雕刻打磨。
只要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可以做到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3.(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14.(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译文及理解性情景默写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了,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劝学》理解性情景式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一致的句子是,。
4.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体现君子涉猎广泛且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劝学情景式默写题及答案
《劝学》情境式默写26题及答案1.荀子在《劝学》中,引用君子的话,开门见山,提出要不断学习的中心论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 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8.《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考64篇《劝学》情景默写及答案
3.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 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 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5.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 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答案: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4.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
的两句是:“,<
5.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招手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 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
答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情境默写4月 早读任务
1《劝 学》(《荀子》)
第一组
1.在《劝学》 中,“,
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 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 升 自 己 的 两 个 句 子 是 : “
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 臾之所学也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君子 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第二组
1.荀子在《心论点的两句是:
,。
2.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 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 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 《劝学》中说 “ 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8、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 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
9、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却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 有六跪而二螯,然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用心躁也 ”形
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才能获得成功。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5、“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 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 过一般人,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 ”说明 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 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 则用“ 积土成山 , ” 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劝学》情景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与韩愈”的 思想一致。 2、“ 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
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
状况。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 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 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 知明而行无过 ”的君子,就要 “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 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4、荀子《劝学》中 “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 获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