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学案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复习--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导学案八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析》【一流精品】
课题: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
2.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学习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一、知识框架:二、数据的代表1、算术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公式:nx x x n +⋅⋅⋅++21 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时,一般使用该公式计算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使用: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权)不同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 权的意义:权就是权重即数据的重要程度.常见的权:1)数值、2)百分数、3)比值、4)频数等。
3、组中值: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4、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意义: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用途: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当数据中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人们往往关心众数,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考向1:算数平均数1、数据-1,0,1,2,3的平均数是( )A .-1B .0C .1D .52、样本数据3、6、x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中x 的值是( )A .5B .10C .13D .153、一组数据3,5,7,m ,n 的平均数是6,则m ,n 的平均数是( )A .6B .7C .7.5D .154、若n个数的平均数为p,从这n个数中去掉一个数q,余下的数的平均数增加了2,则q的值为()A.p-2n+2 B.2p-n C.2p-n+2 D.p-n+25、已知两组数据x1,x2,…,x n和y1,y2,…,y n的平均数分别为2和-2,则x1+3y1,x2+3y2,…,x n+3y n 的平均数为()A.-4 B.-2 C.0 D.2考向2:加权平均数6、如表是10支不同型号签字笔的相关信息,则这10支签字笔的平均价格是()A.1.4元 B.1.5元 C.1.6元 D.1.7元7、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是()A.2.2 B.2.5 C.2.95 D.3.08、为了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15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142辆,2天是145辆,6天是156辆,5天是157辆,那么这15天通过该路口汽车平均辆数为()A.146 B.150 C.153 D.16009、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右面的条形图表示,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作业时间为()第9题图第7题图A.0.6小时 B.0.9小时 C.1.0小时 D.1.5小时10、某学校举行理科(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综合能力比赛,四科的满分都为100分.甲、乙、丙三人四科的测试成绩如下表:综合成绩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测试成绩的1.2:1:1:0.8的比例计分,则综合成绩的第一名是()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11、某班四个学习兴趣小组的学生分布如图①②,现通过对四个小组学生寒假期间所读课外书情况进行调查,并制成各小组读书情况的条形统计图③,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这四个小组平均每人读书的本数是( )A .4B .5C .6D .712、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8.7环,则成绩为9环的人数是( )A .1人B .2人C .3人D .4人13、下表中若平均数为2,则x 等于( )A .0B .1C .2D .3考向3:中位数14、在数据1、3、5、5、7中,中位数是( )A .3B .4C .5D .715、六个数6、2、3、3、5、10的中位数为( )A .3B .4C .5D .616、已知一组数据:-1,x ,1,2,0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1B .0C .-1D .217、若四个数2,x ,3,5的中位数为4,则有( )A .x=4B .x=6C .x ≥5D .x ≤518、某市一周每天最高气温(单位:℃)情况如图所示,则这组表示最高气温数据的中位数( )A .22B .24C .25D .2719、为了解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某校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如下:第13题表格第25题图 第18题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4.6 B .4.7 C .4.8 D .4.920、已知某校女子田径队23人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13岁,但是后来发现其中一位同学的年龄登记错误,将14岁写成15岁,经重新计算后,正确的平均数为a 岁,中位数为b 岁,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13,b=13B .a <13,b <13C .a >13,b <13D .a >13,b=13考向4:众数21、有一组数据:1,3,3,4,5,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A .1B .3C .4D .522、若一组数据8,9,10,x ,6的众数是8,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6B .8C .8.5D .923、某中学随机调查了15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列表如下:则这15名同学一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24、七名学生在一分钟内的跳绳个数分别是:150、140、100、110、130、110、120,设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 ,中位数是b ,众数是c ,则有( )A .c >b >aB .b >c >aC .c >a >bD .a >b >c25、学校“清洁校园”环境爱护志愿者的年龄分布如图,那么这些志愿者年龄的众数是( )A .12岁B .13岁C .14岁D .15岁三、数据的波动1、极差: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2、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2s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 式是:()()()[]2222121x x x x x x ns n -+⋅⋅⋅+-+-= 意义:方差(2s )越大,数据的波动性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性越小.结论:①当一组数据同时加上一个数a 时,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也增加a ,而其方差不变;②当一组数据扩大k 倍时,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也扩大k 倍,其方差扩大2k 倍. 3、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n x x x x xx s n 22221-+⋅⋅⋅+-+-=考向5:极差1、某班数学学习小组某次测验成绩分别是63,72,49,66,81,53,92,69,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A .47B .43C .34D .292、若一组数据-1,0,2,4,x 的极差为7,则x 的值是( )A .-3B .6C .7D .6或-33、一次英语测试后,随机抽取九年级某班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91,78,98,85,98.关于这组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位数是91B .平均数是91C .众数是91D .极差是784、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 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表:则50个数据的极差和众数分别是( )A .15,20B .3,20C .3,7D .3,55、王明同学随机抽某市10个小区所得到的绿化率情况,结果如下表:则关于这10个小区的绿化率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位数是25%B .众数是25%C .极差是13%D .平均数是26.2%6、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命中环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极差分别是( )第7题图A .10、6B .10、5C .7、6D .7、5 第8题图7、在“大家跳起来”的乡村学校舞蹈比赛中,某校10名学生参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对于这10名学生的参赛成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众数是90B .中位数是90C .平均数是90D .极差是158、某企业1~5月份利润的变化情况图所示,以下说法与图中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A .1~2月份利润的增长快于2~3月份利润的增长B .1~4月份利润的极差于1~5月份利润的极差不同C .1~5月份利润的众数是130万元D .1~5月份利润的中位数为120万元9、如图是H 市2013年3月上旬一周的天气情况,右图是根据这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绘制的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周中温差最大的是星期一B .这周中最高气温的众数是25℃C .这周中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25℃D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一周每天气温的总体情况第6题图考向6:方差10、一组数据:-2,-1,0,1,2的方差是( )A .1B .2C .3D .411、数据0,-1,6,1,x 的众数为-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2B .534 C .2 D .526 12、某校将举办一场“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要求各班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初三(1)班组织了五轮班级选拔赛,在这五轮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6分,甲的成绩的方差是0.2,乙的成绩的方差是0.8.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 .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13、四名运动员参加了射击预选赛,他们成绩的平均环数x 及其方差2s 如表所示.如果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人去参赛,那么应选( )A .甲B .乙C .丙D .丁14、甲、乙两名同学进行了6轮投篮比赛,两人的得分情况统计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得分的极差小于乙得分的极差B .甲得分的中位数大于乙得分的中位数C .甲得分的平均数大于乙得分的平均数D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15、如图是某选手10次射击成绩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平均数为7B .中位数为7C .众数为8D .方差为416、在2014年的体育中考中,某校6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方差依次是( )A .18,18,1B .18,17.5,3C .18,18,3D .18,17.5,117、样本方差的计算式()()()[]222212303030201-+⋅⋅⋅+-+-=n x x x s 中,数字20和30分别表示样本中的( ) 第16题图第15题图A .众数、中位数B .方差、标准差C .样本中数据的个数、平均数D .样本中数据的个数、中位数18、如果一组数据a 1,a 2,…,a n 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2a 1,2a 2,…,2a n 的方差是( )A .2B .4C .8D .1619、某气象小组测得连续五天的日最低气温并计算出平均气温与方差后,整理得出下表(有两个数据被遮盖).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 )A .2℃,2B .3℃,56C .3℃,2D .2℃,58 三、统计量的选择※典型例题:考向7:统计量的选择1、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2、歌唱比赛有二十位评委给选手打分,统计每位选手得分时,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样做,肯定不会对所有评委打分的哪一个统计量产生影响( )A .平均分B .众数C .中位数D .极差3、某商场对上月笔袋销售的情况进行统计如下表所示:经理决定本月进笔袋时多进一些蓝色的,经理的这一决定应用了哪个统计知识( )A .平均数B .方差C .中位数D .众数4、体育课上,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立定跳远测试,要判断这5次测试中谁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这两名同学成绩的(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5、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小明说:“我们组成绩是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我们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处的统计量是( )A .众数和平均数B .平均数和中位数C .众数和方差D .众数和中位数6、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 .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一组数据23、27、20、18、X 、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 的值是 .2、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绩为96分,若按3:3:4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则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 )A .92B .93C .96D .92.73、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4、数据92、96、98、100、X 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97、96B.96、96.4C.96、97D.98、975、一组数据X 1、X 2…X n 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1、2X 2+1…,2X n +1的极差是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步:回顾交流、系统跃进知识线索: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集中趋势波动大小数字特征应用本章思想: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定义法)且f 1+f 2+……+f k =n (加权法)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它数据差异较大时,可求出其中位数来观察集中趋势;理解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通过众数观察其集中趋势,理解另一类是反映数据波动大小(即离散趋势)的特征数——极差、方差。
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21)()(x x x x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1222212x x x x x x nx n -++-+-=第二步:联系实际 主动探索问题1、已知;某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身高的一个样本如下(单位:cm ) 158 162 146 151 153 168 159 154 167 159 167 166 159 154 160 162 164 160 157 149 (1)试填写下面的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频数颁布直方图(2)估算这个年段学生的平均身高。
(3)求出这个年段学生的身高的极差。
问题2: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23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米)求出它们的跳高成绩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八年级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导学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学习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学习难点:对“权”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1。
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第一小组六同学的成绩分别是:82、84、92、90、78、79,请你求出第一小组的平均成绩。
2.请你写出求算术平均数和求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二)预习检测1.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2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正确请你写出正确的解答.x =41(79+80+81+82)=80.5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1.请你自学教材P 111页的问题1,然后思考:为什么(1)问和(2)问中录取的人恰好相反?请你说说什么是“权",请你根据(1)问写出求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根据(2)问写出求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2.请你完成P112页思考中的问题。
探究点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请你独立完成P112页例1和P113页的例22.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3.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三、方法小结:四、达标测评:见学习指要分数人数1596320。
1.1平均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或图求加权平均数 学习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或图求加权平均数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预习指导1.请你写出求算术平均数和求加权平均数的公式.2。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一、知识点回顾
知识网络形式进行多媒体展示
1.加权平均数
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比较(联系和区别)
3.方差的计算公式及反应的量
二、巩固练习
1. 10名学生的体重分别是41,48,50,53,50,50,53,51,67(单位:kg),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53 (B)50 (C) 51 (D)48
2.某校五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10,12,x,8。
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x=8 (B)x=9 (C)x=10 (D)x=12
3.如果一组数据a1,a2,…an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2a1,2a2,…2an的方差是()
(A)2 (B)4 (C) 8 (D)16
4.已知:1、2、3、4、5、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方差是2.
则:101、102、103、104、105、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2、4、6、8、10、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三、小结:
本时间段我们加强了哪些知识点?
四、作业课本第128页,第4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应用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总结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2.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与激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例如:“你们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表现出了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继续加油!”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以国家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思考,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在了解我国人口状况方面的作用。
2.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应用。例如,在分析成绩分布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成绩分布呈现出怎样的形态?如何用统计量来描述这种分布?”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数据、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会从数据中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培养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
人教初中数学八下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小结与复习教案 【经典教学设计合编】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备人备课时间教出时间教案编号教学内容第20章小结与复习课型新授课时间分配教师讲授时间15min 学生活动时间25min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知识能力1.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统计意义,能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过程方法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学重点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学难点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备课组意见教法设计自主学习、启发引导本课重点解决问题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本课学生所得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准备预习课本,发现并标记问题教师教学准备研读教材、教参,分析学生学情教学后记年月日注:1.本页手写;2.“课型”栏填写新授课、练习课、活动课、复习课、等;3.其他栏均在授课前写好,“教学后记”栏在授课后写好。
教学过程(“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主备栏二次备课栏(手写)一、问题引入这是两种杨梅,我们关注杨梅甜度(糖度),如果我们在杨梅市场,怎样判断并做出选择?专业的杨梅质检员有检测杨梅糖度的仪器.质检员抽样调查各10 颗甲、乙两种杨梅的糖度,得到的结果分别如下(糖度越高,杨梅越甜):甲:10 11 11 12 12 13 13 13 14 15乙:10 10 11 11 11 12 12 13 14 16你对这两种杨梅的品质作何评价?二、想一想、理一理(1)本章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的量?这些统计的量各有什么特点?怎样用它们做数据分析?(2)在数据分析时,我们是怎样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的?(3)统计一般分哪些步骤进行?请你说说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并用合适的框图表示.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三、课堂练习练习1 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表现分数、期末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作业分数90 分,课堂表现分数85 分,期末考分数80 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练习2 数据2,0,-2,2,4,2,-1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方差是_________.练习3 某米店经营某种品牌的大米,该店记录了一周中不同包装(10 kg,20 kg,50 kg)的大米的销售量(单位:袋)如下:10 kg装100袋;20 kg装220袋;50 kg装80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导学案(无答案,2课时)
第二十章数据的剖析复习导教案( 1)【学习目标】1、能说出均匀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
2、会计算加权均匀数 ||,理解 “权 ”的意义 ||,能选择适合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向||。
3、会计算方差 ||,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 ||,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颠簸状况||。
一、知识点回首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讲堂参加分数 ||,期考分数三部分构成 ||,并按 3:3:4 的比率确立 ||。
已知小明的期考 80 分 ||,作业 90 分 ||,讲堂参加 85 分 ||,则他的总评成绩为 ________||。
2、样本 1、 2、 3、 0、 1 的均匀数与中位数之和等于.3、一组数据 5||,-2||, 3||, x||, 3||,-2||,若每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则这组数据的均匀数是.4、已知一个样本: 1||, 3||, 5||,x||, 2||,它的均匀数为 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教课过程】 【知识回首】1.若 n 个数 x 1, x 2 , ,x n 的权分别是w 1, w 2 , , w n则:叫做这 n 个数的加权均匀数||。
2 、 调 查 包 括 _________ 调 查 和 __________ 调 查 ||。
总 体 是 指 考 察 对 象 的 ___________|| , 个体是整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样本是从 ________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____________||。
3、统计图包含 _________统计图、 _________统计图和 ___________ 统计图 ||。
4、将一组数据依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次序摆列 ||,假如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地点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
假如数据的个数是偶数 ||,则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教案
第二十章复习课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通过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计算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用样本估计总体.2.内容解析由于本章是本套教科书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因此在复习时要在统计分析的大环境下进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基本过程,但又要侧重于通过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是数据的两大基本特征,为了分析数据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样本,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的特征(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是本章的核心所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用抽样方法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能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情况.(3)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2.目标解析目标(1)要求学生要学会各个统计量的计算方法.目标(2)能结合问题情境和数据特征,理解各个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目标(3)是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各个环节所学的方法和策略的整理和归纳,使学生对统计调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通过以前及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各个统计量的计算,对统计的基本过程、基本思想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要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各个统计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复习中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分析数据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回顾1、举例说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解总体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得关于样本的数据和结论,再利用样本的结论对总体进行估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
2.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统计量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展示和分析,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列表、图表、统计量等工具,对数据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描述,提升数据解读和分析能力。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我将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为了确保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我将结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实际应用。同时,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复习为主题,旨在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数据分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实用性强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兴趣需求。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交流、分享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到学习数据分析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4.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规则、尊重事实,培养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商场打折、考试分数统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据分析的学习中。
人教版八下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下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思维导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有关概念,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极差,能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中出示的例题和图片.学生准备: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完成本节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内容. 【知识梳理与建构】专题一平均数【专题分析】平均数的计算考查频率较高,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也涉及解答题,考查形式有:①直接给一组数据或表格中的数据求平均数;②一组数据中含有未知数,已知某个数据代表求其他数据代表.例1若7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分别是:40,42,43,45,47,47,5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44B.45C.46D.47解析:这组数据共有7个,可以采用简化公式进行计算.将这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减去40,得到一组新数据:0,2,3,5,7,7,18,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为6,所以原数据的平均数为40+6=46.故选C.[归纳总结]对于由n个数据x1,x2,…,x n组成的一组数据,如果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同一个常数a,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为',那么原数据的平均数为='+a.对于由n个数据x1,x2,…,x n组成的一组数据,如果x1出现了f1次,x2出现了f2次,…,x k出现了f k次,其中f1+f2+…+f k=n,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用加权平均数公式=(f1x1+f2x2+…+f k x k)进行计算.【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的是小芹6月1日~7日每天的自主学习时间统计图,则小芹这七天平均每天的自主学习时间是()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3小时解析:先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然后用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2+1+1+1+1+1.5+3)÷7=1.5.故选B.专题二中位数和众数【专题分析】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考查频率较高,题型大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考查形式有:①直接给出一组数据或表格中的数据求中位数和众数;②一组数据中含有未知数,已知某个数据代表求其他数据代表.例2数据1,2,4,0,5,3,5,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3 和2B.3和3C.0和5D.3和5解析:这7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第4个的是3,故中位数是3;这7个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5,一共出现了2次,所以众数是5.故选D.[规律方法]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即为中间的一个,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跟踪训练2】空气质量状况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统计了2013年每月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整理后制成如下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某市2013年每月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折线统计图某市2013年每月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扇形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市2013年每月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天数的中位数是天,众数是天;(2)求扇形统计图中扇形A的圆心角的度数;(3)根据以上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请你简要分析该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字数不超过30字)解析:(1)将这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取次数出现最多的那个数就是众数;(2)20天以上的一共有两个数据,360°×=60°,就是扇形A的圆心角的度数;(3)根据题意只要回答正确就可以.解:(1)由题意可得数据为8,9,12,13,13,13,15,16,17,19,21,21,最中间的是13,15,故该市2013年每月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天数的中位数是14天,众数是13天. (2)360°×=60°,答:扇形A的圆心角的度数是60°.(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月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的天数在10~20天的占了多数.专题三方差【专题分析】方差是从不同层面反映一组数据的特征数,在解决问题时,准确掌握这些特征数的概念、对应公式,以及灵活运用公式是关键.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考查形式有:①直接给出一组数据或表格中的数据求方差;②根据比较方差值的大小,判定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例1一组数据3,4,5,x,7,8的平均数为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解析:可以先根据平均数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方差公式求解.∵3,4,5,x,7,8的平均数为6,∴x=9.∴方差为s2=×[(3-6)2+(4-6)2+(5-6)2+(7-6)2+(8-6)2+(9-6)2]=.故填.[归纳总结]数据中有未知数时,一般先求出这个未知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若一组数据是由另一组数据逐个加几或减几得到的,则这两组数据的方差相同.【跟踪训练3】我市射击队为了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运动员参加省运会比赛,组织了选拔测试,两人分别进行了五次射击,成绩(单位:环)如下:甲10 9 8 9 9乙10 8 9 8 10则应选派运动员参加省运会比赛.〔解析〕甲的平均数是×(10+9+8+9+9)=9,乙的平均数是×(10+8+9+8+10)=9,甲的方差是=×[(10-9)2+(9-9)2+(8-9)2+(9-9)2+(9-9)2]=0.4,乙的方差是=×[(10-9)2+(8-9)2+(9-9)2+(8-9)2+(10-9)2]=0.8,∵<,∴甲的成绩稳定,∴应选择甲运动员参加省运会比赛.故填甲.专题四用样本估计总体【专题知识】一般情况下,如果总体的容量较大,不便分析其数据特征,我们可以通过随机抽取一定的样本,通过样本的数据特征来对总体的数据特征进行估计,但难免有一定误差.本章主要利用平均数、方差的公式,通过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专题分析】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题目,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的形式均有可能出现,一般在3~5分.例4杨静在承包的果园里种植了100棵樱桃树,今年已经进入收获期,从中任意采摘了6棵树上的樱桃,分别称得每棵树的产量(单位:千克)如下表:序号 1 2 3 4 5 6产量17 21 19 18 20 19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m,樱桃的总产量为n,则m,n分别为()A.18,2000B.19,1900C.18.5,1900D.19,1850解析:把数据17,21,19,18,20,1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7,18,19,19,20,21,∴中位数为19,平均数为==19,即每棵樱桃树的产量约为19千克,∴樱桃的总产量约为19×100=1900千克.故选B.[易错点津]在求中位数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没有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是直接求了表格中从左到右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跟踪训练4】据省环保网发布的消息,吉首市空气质量评价连续两年居全省14个省辖市城市之首,下表是吉首市2014年5月份前10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统计表.2014年5月1日~10日空气质量指数(AQI)情况(表一)日期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空气质量指数(AQI) 28 38 94 53 63 149 53 90 84 35空气质量污染指数标准(AQI)(表二)污染指数等级0~50 优51~100 良101~150 轻微污染151~200 轻度污染(1)请你计算这10天吉首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并据此判断这10天吉首市空气质量平均状况属于哪个等级;(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或笔算,结果保留整数)(2)按规定,当空气质量指数AQI≤100时,空气质量才算“达标”,请你根据表(一)和表(二)所提供的信息,估计今年(365天)吉首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结果保留整数)解析:(1)算出10天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数并根据对应表作出判断即可;(2)先统计出样本中“达标”的天数并算出达标率,再算出今年(365天)吉首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即可.解:(1)=×(28+38+94+53+63+149+53+90+84+35)=68.7≈69,这10天空气质量平均状况属于良.(2)∵这10天中“达标”的天数为9天,∴365×=328.5≈329,∴今年吉首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为329天.专题五统计思想【专题知识】统计学是用方法论科学,在所有涉及实质性现象的领域中,统计方法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统计方法具有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在认识事物时存在比较通用的模式,这些认识模式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本章中,统计思想就是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分析】统计学是与数据打交道的一门学科,研究如何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数据,然后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统计思想是用统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涉及数据的问题.题型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例5 某工厂有220名员工,财务科要了解员工收入情况.现在抽测了10名员工的本月收入,结果如下:(单位:元)166001540015100167001620015800158001600016200 16200(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2)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3)估算一下财务科本月应准备多少钱发工资.解:(1)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5100,15400,15800,15800,16000, 16200,16200,16200,16600,16700,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为16000和16200,故中位数为16100.该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16200,故众数是16200.(2)员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5100×1+15400×1+15800×2+16000×1+16200×3+16600×1+16700×1)÷10=16000(元).(3)从(2)得到员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6000元,工厂共有220名员工,所以估计财务科本月应准备16000×220=3520000(元).【针对训练5】请根据所给信息,帮助小颖同学完成她的调查报告.2013年4月叶邑八年级学生每天干家务活平均时间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八年级学生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调查内容叶邑中学八年级学生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步骤1.数据的收集:(1)在回龙八年级每班随机调查5名学生(2)统计这些学生2013年4月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单位: min),结果如下(其中A表示10 min,B表示20 min,C表示30 min)B A A B B B B AC B B A B B CA B A A C A B B C B A B B A C2.数据的处理: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上述统计结果,请补全统计图3.数据的分析:列式计算随机调查的学生每天干家务活平均时间的平均数(结果保留整数)调查结论叶邑中学八年级共有240名学生,其中大约有名学生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20 min解析:先从表格中得出平均每天干家务活的时间为30 min的有5名学生,从而补全统计图,再根据A表示10 min,B表示20 min,C表示30 min和学生数即可求出随机调查的学生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的平均数,最后根据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20 min所占的百分比乘240,即可得出大约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20 min的学生数.解:从表中可以看出C的学生数是5人,如图所示,每天干家务活平均时间的平均数是(10×10+15×20+5×30)÷30≈18(min),根据题意得240×=120(人),回龙八年级共有240名学生,其中大约有120名学生每天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20 min.专题六方程思想【专题分析】本章中运用方程思想主要是将一组数据中的未知数据用x,y表示,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解.例6 八(1)班五位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数学素养竞赛.试卷中共有20道题,规定每题答对得5分,答错扣2分,未答得0分.赛后A,B,C,D,E五位同学对照评分标准回忆并记录了自己的答题情况(E同学只记得有7道题未答),具体如下表:参赛同学答对题数答错题数未答题数A19 0 1B17 2 1C15 2 3D17 1 2E//7(1)根据以上信息,求A,B,C,D四位同学成绩的平均分;(2)最后获知A,B,C,D,E五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95分,81分,64分,83分,58分.①求E同学的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②经计算A,B,C,D四位同学实际成绩的平均分是80.75分,与(1)中算得的平均分不相符,发现是其中一位同学记错了自己的答题情况.请指出哪位同学记错了,并写出他的实际答题情况(直接写出答案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了统计知识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解实际问题.(1)根据得分规则分别求得4名学生的成绩,再求平均数.(2)①根据E同学的总分和得分规则利用方程组或方程求得E同学的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②根据题目中出现的表格计算A,B,C,D四位同学的得分,与最后获知的A,B,C,D四位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确定记错答题情况的同学,最后求得他的实际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解:(1)A同学的成绩为5×19-2×0+0×1=95(分),B同学的成绩为5×17-2×2+0×1=81(分),C同学的成绩为5×15-2×2+0×3=71(分),D同学的成绩为5×17-2×1+0×2=83(分).A,B,C,D四位同学成绩的平均分为=82.5(分).答:A,B,C,D四位同学成绩的平均分为82.5分.(2)①设E同学答对x题,答错y题.由题意,得解得答:E同学答对12题,答错1题.②C同学,他实际答对14题,答错3题,未答3题.[归纳总结]根据得分规则及学生答题情况建立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跟踪训练6】下表是某校九年级(1)班30名学生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表(已污损):成绩/分50 60 70 80 90 100人数/人 2 5 7 3已知该班学生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76分.(1)求该班成绩为80分和90分的各有多少人;(2)设该班3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解析:(1)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确定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即可求出a +b 的值. 解:(1)设该班有x 人得80分,有y 人得90分,根据题意和平均数的意义,可列出方程组为:⎪⎩⎪⎨⎧----=+=⨯+++⨯+⨯+⨯375230763031009080770560250y x y x , 整理得⎩⎨⎧=+=+1310998y x y x ,解得⎩⎨⎧==58y x 因此该班成绩为80分的学生有8人,成绩为90分的学生有5人.(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班3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众数为80分,中位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第15个数和第16个数的平均数)为80分,所以a +b =80+80=160.专题七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知识】数形结合是指将数(或量)与形(图形)结合起来对问题进行研究,本章中许多题目的信息都是通过统计图给出的,有些问题将数据表现在图上,更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特点,解决此类题目我们要把抽象的数据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问题达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专题分析】统计中的题目大部分都是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所以涉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较广泛.可以以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例7 某高中学校为使高一新生入校后及时穿上合身的校服,现提前对某校九年级三班学生所穿校服型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校服型号以身高作为标准,共分为6种型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其中穿175型号校服的学生有多少?(2)在条形统计图中,请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3)在扇形统计图中,请计算185型号校服所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大小;(4)求该班学生所穿校服型号的众数和中位数.解析: (1)由条形统计图确定165型号的人数,由扇形统计图确定165型号占的百分比,得出总人数,再用总人数乘175型号占的百分比求出穿175型号校服的学生人数;(2)根据人数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由条形统计图得出穿185型号校服的人数,再计算出百分比,用360°乘百分比求出圆心角的度数;(4)观察各个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众数,排序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解:(1)15÷30%=50(人),50×20%=10(人),即该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穿175型号校服的学生有10人.(2)补充如下:(3)圆心角的度数为360°×=14.4°.(4)165和170出现的次数最多,都是15次,故众数是165和170;共50个数据,第25个和第26个数据都是170,故中位数是170.[解题策略]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除此之外,此题还需要准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跟踪训练7】在“大家跳起来”的乡村学校舞蹈比赛中,某校10名学生参赛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对于这10名学生的参赛成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众数是90 B.中位数是90 C.平均数是90 D.极差是15解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发现数据80出现次数是1,数据85出现次数是2,数据90 出现次数是5,数据95 出现次数是2,按照数据由小到大的次数累加确定中位数,根据次数出现多少判断众数,结合平均数计算方法确定平均数,极差用最大数据减去最小数据即可.易于看出众数是90,A正确,中位数是90,B正确,极差是95-80=15,D正确,运用排除法C错误,也可进一步计算平均数为(80×1+85×2+90×5+95×2)÷10=89,C错误.故选C.人教版八下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学习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学习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自主学习】Step 1: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线索: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集中趋势波动大小数字特征应用本章思想: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新人教版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复习学案
数据的分析复习学案一.复习导学:⑴平均数是衡量一组数据 水平的特征数,主要分两类: 平均数与 平均数; ⑵一组数据中出现最 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 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也称为这组数据的 数 ⑶一组数据中的最 数据与最 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 。
二.练习巩固:1、8个数的平均数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 ). A .12 B .18 C .14 D .122、衡量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是(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众数 D .中位数3、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4,x ,6,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A .4B .5C .5.5D .64、某服装销售商在进行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时,他最应该关注的是( ) A .服装型号的平均数; B .服装型号的众数;C .服装型号的中位数;D .最小的服装型号5、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80==乙甲x x ,2402=甲s ,1802=乙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A.甲班 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三、自主探究:1、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
在“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自愿捐款活动中,某班30名同学的捐款情况如下表:⑴ 问这个班级捐款总数是多少元? ⑵ 求这3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 (2、为了帮助贫困失学儿童,某团市委发起“爱心储蓄”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到期后可取回本金,而把利息..捐给贫困失学儿童.某中学共有学生1200人,图20-10-1是该校各年级学生人数比例....分布的扇形统计图,图20-10-2是该校学生人均存款....情况的条形统计图.(1)九年级学生人均存款元;(2)该校学生人均存款多少元?(3)已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2.25%(“爱心储蓄”免收利息税),且每351元能提供给一位失学儿童一学年的基本费用,那么该校一学年能帮助多少为贫困失学儿童。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导学案
20.1 数据的代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2、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知识概览图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名评委给某选手打分如下:78分,77分,82分,95分,83分,75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统计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根据打分规则,选手的得分是:14×(78+77+82+83)=14×320=80(分),除了用平均数来衡量选手的得分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教材精华知识点1 平均数的概念 算术平均数.1)n k x x f n+++++…+f k )一般地,对于n 个数1x ,2x , ,…,n x ,我们把1n(1x +2x +3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则x =1n(1x +2x +3x +…n x ).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x =x '+a.其中a 通常取接近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较“整”的数,1x '=1x -a ·2x '=2x -a,…,n x '=n x - a, x '=1n(1x '+2x '+…+nx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1f +2f +…+k f =n ),则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x =1122k kx f x f x f n+++也叫做12,,k x x x ,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12,,,k f f f 分别叫做12,,k x x x 的权.总结:如果1231(),n x x x x x n=++++1231(),n y y y y y n=++++则有下列结论:①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的平均数为x y ±; ②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的平均数为2x y+; ③123,,,,n ax b ax b ax b ax b ++++的平均数为ax b +. 知识点2 总体、个体、样本调查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例如,某班10名女生的考试成绩是总体,每一名女生的考试成绩是个体.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例如,要调查全县农村中学生学生平均每周每人的零花钱数,由于人数较多(一般涉与几万人),我们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就是抽样调查,这500名学生平均每周每人的零花钱数,就是总体的一个样本.知识点3 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知识点4 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求一组数据3,2,3,5,3,1的众数.解:这组数据中3出现3次,2,5,1均出现1次.所以3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又如:求一组数据2,3,5,2,3,6的众数.解:这组数据中2出现2次,3出现2次,5,6各出现1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和3.【规律方法小结】(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2)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是最为重要的量.(3)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它来描述集中趋势.(4)众数只与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统计数据.探究交流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解析:不对,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当这组数据有偶数个时,中位数由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决定,若中间两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这组数据之中,反之,中位数不在这组数据之中.总结:(1)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是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2)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或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最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则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八年级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分析期末复习教案
基.
综 合 应 用
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先 尝试独立思考,再小 组讨论、交流、做出 判断,并说明原因, 进而归纳出方法规 律、技巧. 各小组推荐代表 展示成果,教师多找 几名同学叙述,加深 印象,最后教师点评、 【解析】 (1) x =(3000+450+400+320+350+320+410) 7=750 详细讲解. (2)因为工作人员月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 所以计算出的平均工资 教师深入小组当 不能反映工作人员这个月的月收入的平均水平. 中,了解他们讨论的 情况,如遇有困难的 (3) x =(450+400+320+350+320+410) 6=375(元). 可给与提示. (4)由于该平均数接近于工作人员的月工资的收入,能代表一般工 充分讨论后,各 作人员的收入. 小组推选代表展示他 (5)从本题的计算中可见,个别特殊值对平均数具有很大的影响. 们的成果.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 是 . 成,然后小组交流, 2.已知 x1 , x2 , x3 的方差为 2,数据 2 x1 3,2 x2 3,2 x3 3 的方差 小组派代表展示,全 是 . 班师生共同评价、总 3. 一 组 数 据 的 x1 , x2 ,, xn 的 极 差 是 8 , 则 另 一 组 数 据 结(一组数据的平均 . 2x1 1,2x2 1,,2xn +1 的极差是 数、方差与各数据发 4.某次考试 A、B、C、D、E 这 5 名学生的平均分为 62 分,若学生 A 生变化后的情况) 除外,其余的学生的平均分为 60 分,求学生 A 的得分. 1. 若 3 ,4 ,5 , x1 , x2 , x3 的平均数是 12,则 x1 , x2 , x3 的平均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学案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完成情况班级:组号:姓名:一、知识梳理(一)平均数:1.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2分。
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人?(二)中位数和众数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3.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4、25 B.23、24 C.25、25 D.23、254.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得分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人数 2 3 6 14 15 5 4 1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三)极差和方差5.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二、综合运用1.个体户王某经营一家饭馆,下面是饭馆所有工作人员在某个月份的工资:王某3000元,厨师甲450元,厨师乙400元,杂工320元,招待甲350元,招待乙320元,会计410元.(1)计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2)计算出的平均工资能否反映出工作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3)去掉王某的工资后,再计算平均工资;(4)后一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吗?(5)根据以上计算,从统计的观点看,你对(3)、(4)的结果有什么看法?2.汶川大地震牵动每个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位衢州籍在外打工人员也捐款献爱心。
已知5人平均捐款560元(每人捐款数额均为百元的整数倍),捐款数额最少的也捐了200元,最多的(只有1人)捐了800元,其中一人捐600元,600元恰好是5人捐款数额的中位数,那么其余两人的捐款数额分别是多少?三、课堂检测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导学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导学案(一)知识回顾1、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是:⑴(普查、抽样调查);⑵(作出统计表);(3)(作出统计图);(4)(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描述);(5)(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作出判断)。
2.调查分为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优、缺点?3.几个名词概念总体:个体:样本:上面三个概念的共同点:;区别:样本容量:频数:4.抽样调查要注意的问题①样本容量不能太少,少了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体的情况,②在数据较大,情况较复杂时,5.数据的整理和描述主要采取什么方法?整理数据,主要是通过表格来反映,根据不同情况制出不同形式的表格,来反映各组的状况.描述数据,主要采取绘图的方式。
条形图的特点及画法:扇形图的特点及画法:折线图的特点及画法:直方图的特点:6、画直方图的步骤是:(1)计算: - ;(2)决定和(近1法);(3)列:划记法;(4)画:小长方形的面积= × = 。
(二)例题与习题:一.填空题1. 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的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个体是,样本是,样本容量是 .2. 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16°,则这年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是.3.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占圆的30%,则扇形圆心角是4.某高中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先抽取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5.某市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0名学生进行检测,身体素质达标率为92%,请你估计该市6万名七年级学生中身体素质达标的大约有 万人。
6.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应采用 图. 二.选择题7.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对长江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 (C)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下册20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下册20 数据的分析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一、复习目标1。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计算;2。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1)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计算;(2)正确选择统计量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
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一般地,若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在求n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 k次(这里f1+f2+…+f k=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 k分别叫做x1,x2,…,x k的权。
对于权的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当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
2。
中位数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的定义及确定方法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其集中趋势.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复习教学设计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隐私和公共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遵循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据分析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表格软件、统计软件等,辅助数据分析,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4.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通过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使他们对数据充满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
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理性的数据分析态度,让他们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决策、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倾听、尊重、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数据分析任务。
4.培养学生的数据伦理观念,让他们明白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遵循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尊重个人隐私。
1.重点: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难点: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以及如何处理和分析大量复杂数据。
2.重点:提高学生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评价和推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预测。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数据拟合和预测的能力,以及对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的深入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复习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然后,我会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接着,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总结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首先,实物教具,如计数器和统计图表,用于直观展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其次,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和互动软件,用于展示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结果,以及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技术工具方面,我会使用电子白板和在线数据平台,让学生能够实时地操作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这些媒体资源和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会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首先,我会以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开始,例如展示一组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平均身高、最高和最低身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接着,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数据是如何收集的?”“我们如何整理这些数据?”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清晰和风格统一。板书布局上,我会将黑板分为三个区域:左侧为课堂标题和教学目标,中间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右侧为总结和作业布置。板书的主要内容将包括关键概念、步骤解析、案例分析等。风格上,我会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表,以及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内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好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板书,确保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一、知识点回顾
1、平均数:
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
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2、中位数和众数
○1.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2.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3.
3、极差和方差
○1.一组数据X
1、X
2
…X
n
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
+1、2X
2
+1…,2X
n
+1
的极差是()
A. 8
B.16
C.9
D.17
○2.如果样本方差
[]2
4
2
3
2
2
2
1
2)2
(
)2
(
)2
(
)2
(
4
1
-
+
-
+
-
+
-
=x
x
x
x
S,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样本容量为.
二、专题练习
1、方程思想:
例:某次考试A、B、C、D、E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62分,若学生A除外,其余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0分,那么学生A的得分是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可以用统计学知识和方程组相结合来解决。
同类题连接:某班级组织一批学生去春游,预计共需费用120元,后来又有2人参加进来,总费用不变,于是每人可以少分摊3元,设原来参加春游的学
生x人。
可列方程:
2、分类讨论法:
例:汶川大地震牵动每个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位衢州籍在外打工人员也捐款献爱心。
已知5人平均捐款560元(每人捐款数额均为百元的整数倍),捐款数额最少的也捐了200元,最多的(只有1人)捐了800元,其中一人捐600元,600元恰好是5人捐款数额的中位数,那么其余两人的捐款数额分别是___________;
点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满足的条件。
同类题连接:数据-1 , 3 , 0 , x 的极差是 5 ,则x = .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5次,各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 5 8 8 9 10
乙:9 6 10 5 10
(1)分别计算每人的平均成绩;
(2)求出每组数据的方差;
(3)谁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
三、自主探究
1、已知:1、
2、
3、
4、
5、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方差是2.
则:101、102、103、104、105、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2、4、6、8、10、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2、应用上面的规律填空:
若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m,方差为w。
(1)n个新数据x1+100,x2+100, …… x n+100的平均数是,方差为。
(2)n个新数据5x1,5x2, ……5x n的平均数,方差为。
四、学以致用:
1、为了解我校八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
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
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
样本;⑤2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甲、乙、丙、丁四人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分、x分、80分,
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100分
B.95分
C.90分
D.85分
3、已知三年四班全班35人身高的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158厘米,但后
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身高登记错误,误将160厘米写成166厘米,正确
的平均数为a厘米,中位数为b厘米,关于平均数a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
A.大于158
B.小于158
C.等于158
D.无法确定
4、在上题中关于中位数b的叙述。
下列何者正确()
A.大于158
B.小于158
C.等于158
D.无法确定
5、若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
的方差是()
A.5
B.10
C.20
D.50
6、在一次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68 、75、67、66、99
这组成绩的平均分x= ,中位数M= ;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后的平
均分'x= ;那么所求的x,M,'x这三个数据中,你认为能描述该小
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的数据是 .
7、从一个班抽测了6名男生的身高,将测得的每一个数据(单位:cm)都减
去165.0cm,其结果如下:−1.2,0.1,−8.3,1.2,10.8,−7.0
这6名男生中最高身高与最低身高的差是 ___ ;这6名男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_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8、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9、已知数据a,c,b,c,d,b,c,a且a<b <c<d,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________,中位数为________,
10、在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x,使
11、某班同学进行知识竞赛,将所得成绩进行整理
后,如右图:竞赛成绩的平均数为 _____ .
(分)
12、现有A 、B 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试,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 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 班的成绩如右图所示.
(1)由观察可知,______班的方差较大;
(2)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
少获______分才可以及格.
13、小芳测得连续五日最低气温并整理后得出下表:
由于不小心第4日及方差两个数据被墨迹污染,这两个数据分别是 和 .
14、某班有男同学27名,女同学21名,再一次语文测试中,男同学的平均分是82分,中位数是75,女同学的平均分是80分,中位数是80.
(1)求这次测试的全班平均分;(精确到0.01分)
(2)估计全班成绩在80分以下(包括80分)的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3)男同学的平均分与中位数相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