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土地利用的变化则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以其宏观、快速、准确和周期性等特点,成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表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能够对大面积的土地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和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详细数据,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大量的耕地和林地被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的发展导致了耕地的扩张和集约化利用;而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则促进了一些地区的森林和草地的恢复。
这些变化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也在全球尺度上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带来了挑战。
以我国为例,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迅速,许多原本的农田和农村地区逐渐被高楼大厦和工业园区所取代。
遥感图像清晰地显示出城市边界的不断扩张,以及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
在中西部地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资源开发的进行,土地利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例如,大型交通线路的建设可能会导致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而矿产资源的开采则可能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污染。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是数据的获取,包括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源,如Landsat 系列、MODIS 等。
然后是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接下来是土地利用分类,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通常采用基于像元或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将影像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就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是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对住房、粮食等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的调整。
江苏省海岸线演变及地质灾害遥感分析
江苏省海岸线演变及地质灾害遥感分析陈乐平【期刊名称】《国土资源遥感》【年(卷),期】1992(000)004【摘要】江苏省漫长的海岸曾经历了大淤大蚀的沧桑变化。
现代海岸仍经常受到侵蚀崩岸、岸滩淤涨以及沿岸泥沙流的袭扰破坏。
沿岸港口建设、交通航运及滩涂围垦等也不时受到危害,成为江苏海岸带特有的地质灾害。
采用50年代、60年代、80年代的航片(比例尺为1/2万—1/3.8万)作多时相动态分析,确定划分了江苏省海岸的蚀淤类型及其分布岸段。
在全省619.10km的海岸线中,除少数基岩港湾式海岸和沙质海岸较稳定外,占绝大多数的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蚀淤剧烈。
其中侵蚀型海岸长近230km,侵蚀速率每年达数米至数十米;淤涨岸长320多km,淤涨速率每年达数十至200m.海岸带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一为侵蚀崩岸造成的溃堤失地和工程受损,另一种便是由于沿岸流对泥砂物质的搬运淤积,造成河口外航道偏移、港口淤积以及形成拦门沙等。
江苏省海岸带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入海径流、地质构造、海洋水文、气象及人工作用等。
1855年黄河北归是导致大规模蚀淤调整的首要因素,并奠定了目前仍在进行着的“削凸补凹”的海岸变化作用过程。
即废黄河三角洲的凸出部分在遭侵蚀后退的同时,沿岸流又将此处泥沙携带着向南北两侧运移,形成大范围的淤涨岸。
蚀淤调整的结果。
【总页数】9页(P12-20)【作者】陈乐平【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7【相关文献】1.近40年来伶仃洋海岸线与红树林遥感调查与演变分析 [J], 赵玉灵2.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遥感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 [J], 朱俊凤;王耿明;张金兰;黄铁兰3.基于多时相GF-1和Landsat影像的连云港市 44年海岸线遥感监测与演变分析[J], 胡亚斌; 任广波; 马毅*; 杨俊芳; 安居白; 张彦彦; 许海蓬4.基于多时相GF-1和Landsat影像的连云港市44年海岸线遥感监测与演变分析[J], 胡亚斌; 任广波; 马毅; 杨俊芳; 安居白; 张彦彦; 许海蓬5.舟山群岛海岸线遥感信息提取及时空演变分析 [J], 陈超;陈慧欣;陈东;张自力;张旭锋;庄悦;褚衍丽;陈建裕;郑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岸线变迁监测中的遥感测绘方法
海岸线变迁监测中的遥感测绘方法海岸线是陆地和海洋的交界线,是地球表面最活跃和变化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海岸线的变迁对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居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监测海岸线的变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遥感测绘方法在海岸线变迁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遥感测绘方法是利用卫星、航空器和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海岸线变迁监测中,遥感测绘方法可以通过获取海岸线的卫星影像和地形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分析,实现对海岸线变迁的精确监测。
首先,卫星影像是海岸线变迁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
由于卫星的全球覆盖能力和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可以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影像。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卫星影像进行比对分析,可以观察到海岸线的变化情况。
例如,利用多时相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观测到海岸线的侵蚀和退缩现象,评估海岸线的稳定性。
其次,地形数据对于海岸线变迁监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地形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层析成像和激光雷达测量等。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海岸线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信息,如海岸线的高度、斜坡和地势起伏等。
通过与卫星影像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分析海岸线的变迁情况。
例如,利用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可以获取高密度的地形数据,从而对海岸线的变迁进行精细的量化和分析。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为海岸线变迁监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GIS将遥感数据、地形数据和相关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实现对海岸线变迁的空间分析和模拟。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和分析算法,可以预测未来海岸线的变化趋势,并为海岸线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模拟不同因素对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海岸线变迁管理方案。
在海岸线变迁监测中,遥感测绘方法还能够提供一些其他的信息。
例如,海洋环境监测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海洋水质、悬浮物浓度和海洋生态信息,为海岸线变迁的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海岸带沙滩情况遥感识别研究
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海岸带沙滩情况遥感识别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分遥感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海岸带沙滩情况遥感识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影像数据来源、沙滩特征提取、模型建立与应用等方面对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海岸带沙滩情况遥感识别研究进行探讨。
一、影像数据来源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进行海岸带沙滩情况遥感识别的基础数据,通常使用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航空遥感等。
卫星遥感数据可以提供较广范围的覆盖,但分辨率较低;无人机遥感数据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分辨率,但费用较高,拍摄范围较小;航空遥感数据既能提供高分辨率,又能拍摄相对较大的范围,但成本较高。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来源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分析。
二、沙滩特征提取沙滩是指海洋、湖泊、河流沿岸由泻湖、内海、峡湾、海湾和三角湾等海陆结合部所形成的一种自然地貌。
为了准确识别海岸带沙滩情况,需要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沙滩的特征。
通过遥感数据进行沙滩特征提取的主要方法包括像元分割、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等。
像元分割是对像素进行分割,属于基于像素的分割方法,其缺点是易将非沙滩区域误判为沙滩区域,提取精度较低。
图像分类是将像素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到不同类别中,通过多次分类可以提高准确度,但对数据要求较高,需要有效分类器。
目标检测则针对沙滩目标进行扫描和检测,可有效提取沙滩边界的信息,但难度也较大。
具体方法应根据遥感数据的来源和研究目的来选择。
三、模型建立在沙滩特征提取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识别的要求,通常会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分类判别。
目前常用的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
其中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分类方法,适用于非线性分类问题;神经网络是一种仿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适用于多特征情况下的分类;决策树是一种基于判据表达式构建树形结构的分类方法,适用于易于解释模型的分类问题;随机森林通常采用多个决策树进行训练和分类,适用于高维数据集的分类。
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对于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提供了重要支持。
本文将介绍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一、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1. 遥感影像的获取:遥感影像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感应方式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信息。
常用的遥感影像包括多光谱影像、高光谱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影像。
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遥感数据预处理是为了消除影像中的干扰和噪声,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步骤。
3. 遥感影像的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过程。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有监督分类依赖于已知地物的样本训练,而无监督分类则是根据数据相似性进行自动聚类。
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方法1. 土地利用变化矩阵:土地利用变化矩阵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来描述不同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土地利用数据,可以获取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转换关系和转换数量。
2. 空间模式分析:空间模式分析是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模式和演化趋势。
常用的空间模式指数包括聚集指数、分散指数和转移矩阵指数等。
3. 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是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比较,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通过分析时间序列中的变化幅度和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
三、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应用1. 城市规划与用地管理: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以提供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的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可以评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和影响,为城市规划和用地决策提供参考。
基于江苏海岸线的划定方法与提取研究
基于江苏海岸线的划定方法与提取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8T16:35:32.64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张莹盈1 史益军2 [导读] 摘要:江苏是全国海洋大省,区位优势明显,资源条件独特,拥有750.25万亩,约占全国海涂总面积的1/4,战略地位重要,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苏南京摘要:江苏是全国海洋大省,区位优势明显,资源条件独特,拥有750.25万亩,约占全国海涂总面积的1/4,战略地位重要,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海岸线位置的正确划定有助于对沿海滩涂、构筑物、围填海、盐田、围海养殖的陆海统筹管理。
关键词:海岸线;划定;提取 1江苏海岸基本情况1.1海洋自然状况江苏海洋位于我国海域中部、西太平洋沿岸带中心。
海岸线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与山东省相邻;南至长江口,与上海市相接。
绝大部分水域属黄海,仅有启东圆陀角至韩国济州岛一线以南水域属东海。
海域分属沿海3市的15个县(市、区)。
1.2地理概况图1-1江苏沿海地理位置概况沿海岸带交通便捷,大部分海堤汽车均可通行。
另外随着连云港到南通沿海高等级公路的全线贯通,江苏沿海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随着连云港港、盐城港和南通港三大港区的改造升级建设,江苏沿海的基础设施条件正快速提升。
2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线的界定及分类研究 2.1海岸线的定义鉴于以平均大潮高潮面作为水陆分界线的定义经过科学论证,已达成共识,因此为保持海岸线定义的连续性,宜继续采用平均大潮高潮面的定义。
《中国海图图式》(GB/T 12319-1998)[6] 规定,海岸线指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线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国家标准《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GB/T 18190-2017)[7] 规定,海岸线是指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线。
索安宁等学者[8] 认为,海陆分界线是指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线。
毋亭、侯西勇等学者[3] 认为,海岸线应该与实际水陆边界线一致。
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岸线动态监测与海岸带规划的方法
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岸线动态监测与海岸带规划的方法一、引言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交界线,它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海岸线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给海岸带的规划与管理带来了挑战。
因此,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海岸线动态监测与海岸带规划成为重要的课题。
二、海岸线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监测海岸线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可以观测到海岸线的位置和变化情况。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海岸线动态数据,为后续的海岸带规划提供依据。
2.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可以通过向海岸线发射激光束,并接收海岸线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海岸线的地形信息。
这种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优势,可以提供准确的海岸线地形数据。
3.无人机航拍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海岸线动态监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搭载相机等设备,无人机可以在低空飞行并进行航拍,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强的优点,适用于小范围海岸线的监测。
三、海岸带规划的技术方法1.多源数据融合海岸带规划需要综合海岸线动态监测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多源数据。
通过将不同数据源融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海岸带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状况,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海岸带规划面临的数据量庞大、复杂性高的挑战,传统的人工数据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而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海岸带的海岸线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物理学模型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
3.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技术海岸带规划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技术在海岸带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将海岸带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可以实现最优的海岸带规划方案。
四、案例分析以某海岸带规划为例,通过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海岸线进行动态监测。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城市景观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城市景观变化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景观的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城市景观变化分析方法,通过对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实现对城市景观的定量分析和空间模拟,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直接反映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传统的城市景观变化分析方法主要依靠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但其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其应用范围。
而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城市景观变化分析方法,以其高效、准确和经济的特点,成为了研究城市景观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遥感技术在城市景观变化分析中的应用1. 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载体获取的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城市景观信息。
通过遥感数据的获取,可以实现对城市景观的全面监测和长期跟踪。
2. 遥感影像的解译遥感影像的解译是城市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提取出城市景观的关键信息,如建筑物、道路、绿地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分类和变化检测,实现对城市景观的定量分析。
二、GIS技术在城市景观变化分析中的应用1. 空间数据管理GIS技术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将其与其他地理信息进行关联,实现对城市景观的空间数据管理。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城市景观的分布、面积、形状等进行精确测量和统计,为城市景观变化的定量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 空间模拟和预测GIS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城市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型,实现对城市景观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通过对城市景观变化的模拟和预测,可以评估城市发展对景观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城市景观变化分析案例研究以某城市为例,通过对历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和模拟,对城市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
1. 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类,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
基于ArcGIS Engine的江苏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ArcGIS Engine的江苏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信息管理系
统研究
麻德明;丰爱平;黄沛
【期刊名称】《北京测绘》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到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管理中,利用ArcGIS Engine嵌入式组件技术,借助Visual 开发平台,研发海岸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图形与数据的交互,提高了海岸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并以可视化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决策支持方法.
【总页数】3页(P7-9)
【作者】麻德明;丰爱平;黄沛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ArcGIS Engine的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以上海市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为例 [J], 张卫星;范况生
2.基于ArcGIS Engine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J], 张海军;韩晓勇;边柳
3.基于ArcGIS Engine的海岸带高精度遥感生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J], 王伟全;陆攀;曹均阔;张学平;
4.基于ArcGIS Engine的渔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锡林郭勒盟渔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J], 金胡格吉乐吐;来全
5.基于ArcGIS Engine与ArcGIS Server的海域定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J], 卞盼盼;白珏莹;付丹丹;王英刚;周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遥感数据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遥感数据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当前社会与环境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数据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探讨基于遥感数据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与价值。
一、遥感技术及其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作用遥感技术是通过人造卫星、飞机等远距离采集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它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多光谱信息等特点,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具有以下作用:1.数据获取: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实现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全面、准确、及时的获取。
2.识别分类:遥感影像可以通过图像解译、光谱分析等方法,将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识别,从而得到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
3.变化检测:通过对多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快速检测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包括新增、减少、更新等。
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的扩张、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的增加等。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区域规划、环境保护等。
1.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城市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需求不断增加,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
3.区域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区域规划的影响。
区域规划对城市土地的分区、分配和利用进行指导,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4.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保护环境,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提倡节约用地、保护农田等措施,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调控。
城市规划中的遥感图像分析与地块利用评估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遥感图像分析与地块利用评估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以及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遥感图像分析和地块利用评估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遥感图像分析与地块利用评估两个方面,探讨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遥感图像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遥感图像分析是通过采集、处理和解释航天器、飞机等遥感图像数据,以获取城市地理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过程。
在城市规划中,遥感图像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大量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等相关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遥感图像分析可以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遥感图像分析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用地类型及其面积等信息,对于城市规划者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是否存在潜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遥感图像分析可以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评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利用遥感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从而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优化城市规划和决策。
最后,遥感图像分析可以用于城市绿地和环境质量的评估。
城市绿地和环境质量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遥感图像分析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绿地面积、绿地分布及其变化情况,可以评估和监测城市环境质量,为优化城市规划和绿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块利用评估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地块利用评估是对特定地块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其最适宜的利用方式和用途。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是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环节。
地块利用评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地块利用评估可以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对特定地块的评估,可以确定其最适宜的利用方式和用途,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基于遥感技术的海岸线提取及应用研究综述
基于遥感技术的海岸线提取及应用研究综述卢薇艳;罗鹏;龚淑云【摘要】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也是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国内外学者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海岸线变迁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本文从海岸带概念、遥感卫星基本知识、遥感数据获取、遥感解译方法和遥感技术在海岸带地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已经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并对今后基于遥感的海岸带地质环境工作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9(035)003【总页数】5页(P393-397)【关键词】海岸带;遥感;地质环境;综述【作者】卢薇艳;罗鹏;龚淑云【作者单位】深圳市地质局,深圳518023;深圳市地质局,深圳518023;深圳市地质局,深圳518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3.8;TP79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是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区域。
国际上对海岸带的概念尚无统一的标准,其中美国对海岸带及边界范围的限定相对成熟,指沿海州的海岸县和彼此间交互影响的临海水域和邻近的滨海水域[1]。
我国尚未对海岸带概念和范围作明确的规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结合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需要,狭义上海岸带是指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2],而广义的海岸带是指以海岸线为基准向海陆两侧分别延伸的广阔地带。
近年来,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海洋资源及海岸带自然环境高度重视,而遥感卫星有效弥补了传统海岸带观测手段的不足。
基于多种遥感器连续对海洋的观测,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海岸带的认识,在海岸带防灾减灾、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海岸带及海洋遥感数据源海岸带研究需要高精度的空间信息收集和分析,在美国于1978年连续发射了针对海岸带观测的两颗卫星Seasat-1和Nimbus 7之后,各国争相发射了用于海岸带海洋观测的卫星或探测器[3]。
据资料记载,国内外共发射了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功能的对地观测卫星50多颗,欧美及日本等亚洲部分国家已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海洋卫星观测系统,我国海洋卫星监测体系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发射了两颗海洋水色卫星(HY-1A/B)和两颗海洋动力环境(HY-2A)卫星,海洋卫星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对于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遥感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我们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手段。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
它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表物体的电磁波信息,从而实现对地球表面的监测和观测。
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遥感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遥感能够提供大面积、同步的观测数据。
相比于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遥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土地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由于遥感数据是同时获取的,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遥感技术具有多光谱、多时相的特点。
多光谱意味着可以获取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能够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
多时相则是指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获取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通过对比这些影像,就能清晰地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再者,遥感数据具有客观、准确的特点。
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真实地反映土地的实际状况。
这对于准确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程度和趋势非常重要。
为了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步骤。
第一步是数据获取。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如卫星影像(如 Landsat、MODIS 等)、航空影像等,并确定所需的时间范围和空间分辨率。
第二步是数据预处理。
这一过程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以消除由于传感器误差、地形起伏、大气影响等因素造成的数据偏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步是土地利用分类。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类,可以将地表土地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等。
这通常需要运用各种分类方法,如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等。
第四步是变化检测。
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发生变化的区域和类型。
江苏土地资源遥感总结汇总
江苏土地资源遥感总结汇总江苏省作为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相对集中的省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全面、快速、高效的土地资源调查手段,已经在江苏省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江苏省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等多个方面。
在农用地方面,江苏省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了农田面积监测和变化分析,便于统计农业生产情况和农田利用的合理性。
在建设用地方面,江苏省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域保护方面,江苏省利用遥感技术对水域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水体面积和水质变化情况,为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其他土地方面,江苏省通过遥感技术对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
遥感技术在江苏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土地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土地规模和土地质量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与传统人类调查相比,遥感技术具有高效、精确、全面等优势,可以大幅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的消耗。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对土地信息的全面管理和综合分析。
然而,江苏省土地资源遥感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获取更精细和可靠的土地信息。
其次,遥感技术在湿地、森林和山区等特殊地域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合的遥感方法和技术。
此外,遥感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培养。
综上所述,江苏土地资源遥感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未来,江苏省应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土地资源调查和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基于ETM+影像的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 O l 3年 3月
淮海 工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Na t t l r a l
贾艳 红 , 潘 蓉 , 陈 丽
( 淮海工学院 a . 测 绘 工 程学 院 , 2 2 2 0 0 5 ; b . 江苏 省 海洋 资 源 开 发 研 究 院 , 2 2 2 0 0 1 . 江苏 连云港)
摘 要 : 针对 连 云港 海岸 带’ 地 埋 环 境 的 特殊 性 和 城 区海 岸 带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的 复 杂性 , 利用 L a n d — s a t 7 E TM+遥 感影像 , 结合地 物光谱 特 征 分析 , 融合 地 物 空 间属 性 、 地 带性 分 布规 律 , 建立 土 地利 用分 类体 系, 使 用遥 感影像 目视 解译 方 法对连 云港 海岸 带土 地利 用现状 进行 解译 , 并利 用 AR C GI S
g e s ,v i s u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n d La n d s a t 7 ETM +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i ma g e s .F i n a l l y 。t h e s t a — t u s o f l a n d u s e wa s a n a l y z e d b y ARCGI S s o f t wa r e . Th i s s t u d y i s o f h e l p i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c u r —
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一、引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成为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数据源。
本文旨在基于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环境研究和规划决策中的应用。
二、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分析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是指通过航空或卫星等远距离获取和记录目标信息的技术。
它具有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和多时相信息等优势,成为研究和监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手段。
2. 遥感数据类型常见的遥感数据类型包括光学影像、雷达影像和高光谱影像等。
光学影像适合于获取大范围且空间分辨率较高的信息;雷达影像则可在云层或夜晚进行观测;而高光谱影像则能提供更丰富的光谱信息。
3.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影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与识别等。
影像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特征提取则是通过计算和分析影像的各种特征参数,如纹理、形状和光谱等,以获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
三、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方法1. 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各种地物按照其功能或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
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包括农田、林地、城市建设用地等。
通过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土地信息。
2. 土地覆盖变化检测通过对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检测出不同时期间土地覆盖变化情况。
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阈值法、基于纹理法和基于监督分类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出不同时期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人类活动、自然因素和调控等。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土地利用与覆盖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算法的动态遥感生态指数构建
基于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算法的动态遥感生态指数构建张书;孙超;胡茗;郑嘉豪;刘永超【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24(44)2【摘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焦点区域。
然而,沿海地区云雨天气频发,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受限,导致遥感生态质量指数(RSEI)评价结果受成像日期变化而波动,可比性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利用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CCDC)算法构建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合成任意时刻影像、重构遥感生态指数以及改进指数归一化方式,研发了一种动态遥感生态指数(DRSEI),细化了RSEI在区域生态质量监测的时间尺度,并应用于沿海城市宁波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监测。
结果表明:(1)RSEI对时间差异较为敏感,当影像年内成像时间相差逾1个月,RSEI差异可达0.147,这种差异会对长期生态质量动态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造成影响。
(2)基于合成影像的DRSEI平均绝对偏差为0.097,接近成像时间相差半个月的RSEI差异(0.072),误差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真实影像时相差异引起的误差。
(3)DRSEI 能够表征任意时刻生态质量,通过年际(1986—2019年)和半月际(2019年)DRSEI 分析揭示了宁波市生态质量总体下降趋势和时空异质性加剧过程。
具体地,1986—2019年宁波市南部和西部森林区域的DRSEI持续上升,而近郊农田快速转化为建成区导致DRSEI不断下降。
研究提出的DRSEI能够精确描述区域生态质量变化趋势,准确定位生态质量变化转折点,有望服务海岸带地区的生态质量定期监测与评估工作,支持沿海城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页数】14页(P497-510)【作者】张书;孙超;胡茗;郑嘉豪;刘永超【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省协同创新&宁波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东海海洋生态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海南岛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2.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态分析3.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4.基于谷歌地球引警和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西安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分析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及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卫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分析中。
本文将就如何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分析这一主题展开对话。
1.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在多源遥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生成遥感影像相应的指数和应用专用软件进行影像分类,可以获取土地利用信息,从而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其中NDVI (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光谱是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指数。
基于NDVI指数,提取有关植被的校正上下文,可以得到城市地表的特征,用于土地利用信息筛选。
在光学遥感影像处理中,SVM(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并可以让数据集处于最佳分割案例。
2.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时间段遥感影像所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可以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变化分析,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和变化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可以评估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得到诸如城市扩张速度、土地利用改变类型、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的定量化结果。
3.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实践案例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产生了大量土地利用变化。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分析十分必要。
在成都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的研究中,利用收集的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地籍图、行政区划图等多种数据资源,重建了城市环境遥感数据库,实现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通过评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成都市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功能,实现了合理地利用城市资源。
4.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的优劣势卫星遥感技术具备高时空分辨率、高覆盖率、非接触式等优势,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和技术方法。
基于高分辨率SAR与光学遥感数据的城区变化检测
基于高分辨率SAR与光学遥感数据的城区变化检测毛羽丰; 朱邦彦; 张琪; 王健【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SAR; 遥感; 变化检测; 面向对象影像分析【作者】毛羽丰; 朱邦彦; 张琪; 王健【作者单位】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511 引言中国是高速发展中的国家,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地区不断扩展和更新,是地物变化最多最复杂的地区。
对南京这样快速发展的城市而言,监测城区土地利用的分布、变化对经济发展规划、自然资源分配以及环境与生态系统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从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中定量分析和确定地表变化的特征与过程,一般通过光学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但受到云雨雾天气和拍摄时间的影响,光学影像使用受限。
SAR卫星传感器作为重要的遥感数据源之一,与传统光学影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全天候:穿透性强,由于成像在微波波段,波长相对于可见光遥感较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穿透云雾、植被和地表,所以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②全天时:SAR不依赖于可见光,因此可以在夜晚也能达到很好的成像效果[1,2]。
SAR具备上述优势,是非常好的变化检测数据源,逐渐成为城市遥感监测的重要数据源,特别是在南京这种多云多雨的南方城市。
SAR影像与光学影像成像原理不同,前者是主动遥感,影像反映的是回波强度,后者是被动遥感,影像反映的是光谱信息。
光学影像的局限性在于容易受到颜色信息的干扰而检测出伪变化:如不同季节的植被,虽然颜色不同,但其地物类别并未发生改变;再如阴影,也会被当作地物变化检测出来。
而SAR影像就不会受到此类信息干扰,但是其噪声多,地物边界模糊,没有色彩,其信息量要少于多光谱影像。
因此这两类遥感数据事实上是互相补充的,联合SAR与光学影像来进行城市用地的变化检测是十分必要的[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姓名刘艳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物理海洋学指导教师张杰20070601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摘要本文在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项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山东江苏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课题的支撑下面向海岸带调查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利用遥感具有大范围、快速、同步等的优势开展了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
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将分层分类的思想用于海岛海岸带地物分类结合地物本身的光谱特性以及地域因子、专家知识等非遥感信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穗帽变换等在每一层上建立合适的判决函数逐步实现地物的分离发展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模型算法。
建立了两个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的转换矩阵并采用修正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开展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程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年间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剧烈其中耕地减少幅度及其面积减少量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居首位耕地减少的流向主要是住宅交通运输用地。
住宅交通运输用地增加幅度最大、面积增加最多除了耕地为其主要来源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也有不同程度的转移。
另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较普遍有相当一部分的低产盐田向未利用地转化。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
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如土壤、地形地貌等一系列稳定的因子在较小的时问尺度和区域尺度上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弱但它们是导致区域土地景观类型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等社会经济因素在较小的时间尺度和区域尺度上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最后就本文所发展的图像分类模型算法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土地利用卫星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穗帽变换驱动力湎’’印勰哪—自缸Ⅱ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参糍日期砷年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本所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研究所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研究所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研究所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吾�9�9和屿导师签名量日期年月’口日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引言选题背景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对土地加以开发利用和对土地覆盖进行改造的历史。
土地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不同的学科对土地概念理解不同。
自然科学家认为土地是由气候、土壤、岩石、植物和水文等诸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即土地的。
自然界”经人类的作用后具有了新的特征形成土地所谓的“人为世界”陈传康经济学家认为土地是一项生产资料或自然经济复合体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社会学家认为土地属于占有者可为国家、种族、集体和个人所有作为财产的某种类型其归属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社会的动荡甚至战争。
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改造是人类作用于土地资源最直接的方式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休闲娱乐用地等都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是随着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应用取得丰硕成果后而于近些年出现的新概念摆万奇柏书琴一般指地球表面当前所具有的自然形成的或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包括各类作物、土壤、湖泊、沼泽湿地及道路等它反映了景观的自然状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可以理解成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产物。
无论是在全球的尺度还是国家或者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加速变化而土地覆盖的变化反过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空间格局及其时间变化。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一种具有诸多用途的有限资源人类自有史以来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正是因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对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的关注与研究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可以说人类的整个历史就是对土地覆盖进行改造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
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简称为就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发生变化在任何一个地区绝对不变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不存在的沧海桑田自然界的变化影响着土地覆盖人类的干扰活动始终调整着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使其适应己变化的客观环境。
而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物种多样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气候的变化、水文等产生了影响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变了人类原来的生存方式影响可持续发展。
同时是导致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的土地利用格局影响了全球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及大气成分构成其影响范围包括“从基因到全球的所有组织水平”这种局部的累积导致了全球环境的变化这就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反展刘彦明陈百明。
海岸带是受海陆气交互作用影响的过渡地带包括海岸环境及毗连的沿岸水域河角洲、海岸平原、湿地、海滩与沙丘、红树林、泻湖以及其他海岸特征。
其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同时海岸带又是人类活动最活跃和最集中的地带。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人口在万以上的城市有位于潮汐河口附近。
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约有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线的范围内在发展中国家到上世纪末有的人口约亿居住在沿海地区。
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沿海地区人口持续激增促进了众多产业的集聚海洋运输、水产养殖、渔业捕捞、填海造地、娱乐休闲、废物排放、油气开采等。
人类高强度的开发活动给海岸带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容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世界各国的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平面上升、渔业资源枯竭、自然灾害频繁、沿岸水域污染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已经显现出对区域乃至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江苏省东北部陇海铁路的最东端。
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她是中国南北过渡的结合部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连云港处在中国沿海与内陆实行广泛交通联系的最佳地带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由它上陆桥可以直驶万公里外的欧洲大西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洋沿岸诸港。
这里有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田湾核电站是继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大亚湾、岭澳等之后第个并网发电的核电站。
坐落于其境内的云台山风物宜人景色秀丽被誉为“瀛洲仙岛”。
连云港目前己被国家确定为华东地区新兴的工业、外贸、旅游、港口城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加快城市发展的进程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的开发出现了新局面土地利用率普遍提高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活跃。
海域开发利用程度相对提高现有交通运输用海、渔业用海、工矿用海、旅游娱乐用海、围海造地用海、捧污倾倒用海和特殊用海等多种用海类型部分岸段用海活动非常密集海域使用管理任务繁重。
为了满足人们对生存空间的需求连云港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张。
大规模的围海养殖、围垦种植热潮同时各种临港工业的兴建使得围海造地活动加剧致使连云港城区的整个土地景观发生了重大改变。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于年启动并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其中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目的是利用卫星等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查清我国海岛、海岸带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实现我国海岛、海岸带调查资料的全面更新。
本论文在山东江苏区块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项目的支持下选择连云港城区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开展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自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全球环境变化中变化”研究计划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成为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ⅡⅡ。
遥感由于其具有及时、客观、覆盖面广等优点已被公认为目前研究中最先进的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手段史培军宫鹏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旺年启动了。
土地覆盖评价与模拟”项目采用美国宇航局高分辨雷达影像调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查东南亚地区土地覆盖的现状与变化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厄欧盟第框架计划从年开始支持欧洲土地利用综合预测模型项目整合现有的土壤水文、作物生长、农场管理、土壤侵蚀等生物学和社会经济模型对欧洲农业区和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进行研究。
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很多研究机构也纷纷开展了国家和区域尺度上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项目。
如日本国立环境所全球环境研究中心年启动“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研究”项目采用地方性案例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和空间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时间以及驱动因子。
由大学的、等科学家组成的“土地利用转化和影响模型”研究小组以案例研究为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不同尺度上对多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空间明晰的分配。
我国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也起步较早包括“八五”期间开始进行的“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分析”研究全国主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天津、太原、沈阳、大连等开展了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遥感研究刘纪远童庆禧等工作以及其他相关项目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荷兰大学项目合作进行中国耕地与土地利用空间预测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合作进行中国土地利用与食物安全的研究等。
目前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引起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李秀彬。
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学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陆地一海洋的相互作用”均列为其核心计划研究全球变化、土地利用等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反馈作用的规律性。
城市化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兴起给世界范围内许多海岸带地区带来了压力许多研究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海岸带土地退化、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研究了小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与降雨水质的关系研究发现降雨作为大气湿沉降的方式可反映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同基于遥感的连云港市城区海岸带士地利用变化研究时雨水中的金属离子也反映了较大尺度上地区水平的影响而雨水中农药的数量则反映了局地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农田、城市和区域尺度的影响。
等的研究发现世界范围内由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是造成入海河流沉积悬浮物增加的主要原因致使这些河流每年向海输运的悬浮物增加以至于世界范围内海岸带的泥沙沉积速率是原来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