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社会调查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社会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常用的调查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调查方法的概念社会调查是通过一定的研究设计和调查方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以期达到对其性质特征、成因机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科学认识和揭示的目的。

社会调查方法是实现社会调查目的和任务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调查工具、实施调查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环节。

二、社会调查方法的特点社会调查方法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社会调查应该尽可能地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保证所收集到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的。

2、可重复性:社会调查的结果应该是可重复的,即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相同的调查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3、长期性:社会调查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至少要涉及到一定的时间跨度,才能全面反映所调查的现象或问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信息的广泛性:社会调查可为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和学术研究等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社会调查方法的常用调查方法社会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和实验调查等。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设计一份问卷,通过面对面、电话、网络等形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常用于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受调查者分散的群体中,如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学生群体、消费者群体等。

同时需要注意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问卷中的偏见和主观性。

2、访谈调查访谈调查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交谈来了解受访者的意见、态度、看法和经验等,以了解所研究问题的深层次问题。

访谈调查可以是单方面的面对面访问,也可以是小组问答和深入访谈等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访谈调查需要具备一定的访问技巧,避免在访问中产生误解或不适当的问题。

3、观察调查观察调查是通过观察和对受观察对象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记录和说明,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风笑天-考试复习资料(可直接使用).docx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风笑天-考试复习资料(可直接使用).docx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社会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式主要有:(1)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1)抽样,调查对象的选取。

(2)问卷,资料收集的基本工具。

(3)定量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5.抽样调查的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的资料数据。

(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准确性高。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2)准备阶段。

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工具准备,则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理论框架是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理解,它提供了研究的指导思想和视角。

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提出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和社会学家弗朗茨·鲍曼提出的现代性理论,都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研究范式是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它提供了研究问题的分析逻辑和实证分析的依据。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解行为研究范式、社会学家罗伯特·美尔斯等提出的解释研究范式和社会学家劳伦斯·卡高提出的批判研究范式,都是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研究范式。

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和实验研究。

问卷调查是通过设计问卷并对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推理。

问卷调查具有容易操作、样本广泛的特点,但是受访者可能会存在回答不真实或者模糊的情况。

访谈调查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用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谈和观察,获取详细的信息。

访谈调查具有深入了解个体经验和观点的优势,但是受访者可能存在自我陈述的偏见。

观察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对社会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它可以是参与式观察,也可以是非参与式观察。

观察调查具有直接观察到行为和现象的特点,但是观察者可能会存在观察偏见。

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处理的比较,来获取因果关系的结论。

实验研究具有控制变量和随机分配的优势,但是实验环境可能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在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主题和问题,清楚要研究的社会现象和要解答的问题。

然后制定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确定研究对象和样本,采取合适的抽样方法,获取研究数据。

进行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描述、比较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科学的方式来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社会调查原理包括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而社会调查方法则涉及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

在社会调查中,客观性是首要原则。

研究者需要保持中立立场,不受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搜集和分析客观事实。

科学性是指使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确保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可验证性。

系统性要求研究者进行全面和有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

可靠性则强调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下能够得出相似的结论。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编制问卷,通过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收集答卷,获得信息和意见。

问卷调查具有成本低、样本规模大等优点,但也存在回答不准确、问卷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访谈是指研究者直接与被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答式交流。

访谈可以深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观点和体验,同时也能及时解答被调查对象可能存在的困惑。

但访谈受到录音设备和记录者能力的限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观察是指研究者对被调查对象的行为、活动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观察可以获取被调查对象的真实行为和态度,但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影响,以及观察环境的限制。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问题来确定。

研究者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调查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和可靠。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答案)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答案)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一、概念解析题1.答:无结构访谈又称做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2.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

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

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

对照是实验所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在对照试验中涉及实验组和对照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或对照组,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判断依据不同。

3.答:整理资料是继搜集资料之后,作为科学研究操作程序的继续,是一种对于有价值信息的自觉的加工与管理。

4.答: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要求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搞清所调查的典型中各方面的情况,作系统、细致的解剖,从中得出用以指导工作的结论和办法。

二、简答题1.答:抽样调查的优点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抽样调查兼有典型调查和普遍调查的作用,其作用表现为(1)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很难解决的问题;(2)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3)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4)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2.答:运用文献调查法,一般有六个步骤。

首先,确定分析单元,就是明确所要了解的具体内容。

其次,制定分类标准。

各种社会信息浩如烟海,为了更迅捷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应确定分类标准,便于检索。

当然,分类的标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国别或地区门类、历史断代区分、学科或行业角度乃至题材、体裁或非常具体的方面。

再次,确定检索途径。

如书报查阅、网上浏览电子信息检查、专家咨询等。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风笑天 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风笑天 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社会研究最为常见的研究方式主要有:(1)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1)抽样,调查对象的选取。

(2)问卷,资料收集的基本工具。

(3)定量的统计分析。

3.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5.抽样调查的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的资料数据。

(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准确性高。

6.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2)准备阶段。

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工具准备,则主要指的是调查所依赖的测量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大作业)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大作业)

一、概念解析题(每题9分,共27分)1、无结构式访谈:答:无结构式访谈就是非标准化的访谈,即不严格要求问题统一、提问方式统一和答案记录统一的访谈方法。

无结构式访谈通常在调查的内容和方向方面,有一个基本的限定。

其自由度主要表现在访谈内容的开放性和机动性、访谈方式的灵活性和资料取舍的机动性等方面。

按照自由度的不同,无结构式访谈可分为半结构式的和完全无结构式的。

2、对照组实验: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3、整理资料:答:整理资料,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核、检验、分类、汇编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工作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抽样调查的优点答:1)、抽取样本的代表性强 2)、推断总体比较准确 3)、调查代价比较节省2、文献调查法的步骤答:答:首先,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文献收集的范围。

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把握到什么程度,收集者要做到事先心中有数,这是确保研究效果的关键所在收集文献的范围,应包括文献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文献的类别范围等。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索方法和途径,应尽可能地提高对检索工具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再次,依据文献线索,查阅原始文献;最后,通过文献浏览、阅读、记录等方法筛选和摘录对调查课题有用的信息3、社会测量的四种尺度,并举例说明答:答: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别的测量。

例如:对性别、职业等的测量。

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指对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点的类别进行鉴别并比较类别大小的尺度标准。

例如:将学校分类后按“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小学”等顺序排列。

3.定距尺度定距尺度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

例如:对初婚年龄、人均生活费等测量。

4.定比尺度定比尺度是对测量对象之间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社会调查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社会现象、行为的数据来揭示社会问题、评估政策效果、预测社会发展趋势等内容的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是指在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

以下将以较为常见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

一、社会调查理论1. 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格尔芬(GeorgeHerbert Mead)创立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使用符号来赋予事物意义,并根据这些符号的意义进行行动。

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可以运用符号互动论理论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动机和与他人的互动过程。

3.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是社会学家马克思和韦伯等人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冲突和斗争所驱动的。

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冲突理论可用来分析社会矛盾和不平等问题。

4.解释性理论:解释性理论是指在社会调查中,通过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来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解释,倾向于关注过程和驱动因素。

二、社会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将一系列问题以书面形式发送给调查对象,并收集、分析回收的问卷数据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问卷调查方式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调查。

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并记录社会行为、现象的方法。

观察可以采用参与观察或非参与观察的方式,适用于观察那些难以通过问卷或访谈获取的信息。

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社会行为,并通过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法可以用来验证因果关系,并探索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除了以上常见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外,还有深度访谈、生活史研究等其他调查方法。

综合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全面、深入地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揭示社会问题、指导政策制定、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课程代码113104101269课程属性工作技能课时/学分48/2.5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16责任教师课外学时无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主要介绍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过程与各种设计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各环节的主要理论与各项技术,学会选择调查课题,进行科学地研究设计,并能组织实施和撰写调查报告。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cours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design of social research,includ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ethics,from design to data analysis and report writing.It examines the key varieties of evidence,sampling methods, logic of comparison,and causal reasoning researchers use in their study of social issues.In addition,as a work skills course,you have to discover a social problem,conduct a social survey and write a survey report.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allow students to make sense of the social world,to discover why people think and act like they do and how important institutions 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you with a broad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and tools to study mass communications.But a secondary purpose is to convince you that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can be fun.Most of the semester will-1-focus on the fundamentals of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ed research,although we will also explore qualitative research.You will learn how to identify problems to study, develop hypothes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specify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check for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tudies and design research projects.You will be exposed to the broad range of designs used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from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surveys,content analysis,focus groups and in-depth interviewing.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从选题、研究设计、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几个阶段,引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各环节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完整版)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完整版)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法学专业的专 业选修课程。 •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调查 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特点及其本原理,理解 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向,学会撰 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工作的能 力。
2013-8-9
第一章 绪论
•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 掌握社会调查的涵义、任务和功能,把握社会调 查的历史沿革,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体验社会 调查的意义。 •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调查的涵义(2)社 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 •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提问与讨论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 调查研究起源于奴隶社会初期。在人类历 史上,调查研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 段: • 古代的调查研究 • 近代的调查研究 • 现代的调查研究。
2013-8-9
一、古代的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自觉的认识活动,起源于奴隶社会 初期,是在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 据史书记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古埃及都作过关于人口、土地、财产的调查。 • 中国古代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都十分重 视对社会情况的调查。
2013-8-9
• 1、实践性 • 2、客观性 • 3、综合性
2013-8-9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
• 社会调查的目的和根本任务是揭示事013-8-9
一、社会调查的任务
• 1、客观地描述社会事 实。 • 2、科学地解释社会事 实。 • 3、对策研究
2013-8-9
二、近代的调查研究
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是指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 会到20世纪40年代的调查研究活动。在这一 阶段,调查研究迅速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 了一套具有科学性的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 中国应用近代调查理论和方法开展社会调查 活动是从20世纪开始的。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第十二章)理论分析20121004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第十二章)理论分析20121004
பைடு நூலகம்
• 2科学抽象的过程 • 第一阶段的出发点:感性的具体、完整的 表象 • 第二阶段的逻辑起点:抽象的规定
• • • • • • • •
第二节理论解释方案 一、总体理论方案 二、分析方案 三、命题方案 1公理型 2形式型 3经验型(经验概况型) 四、模型方案(分析模型、因果模型)
• 第三节理论分析方法 • 一、矛盾分析法 • 二、历史分析法
• • • •
三、因果分析法 第一,找出构成因果关系的事物 第二,确定因果关系的性质 第三,对因果关系的程度做出解释
• • • •
四、比较分析法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与相异点 要对可比的事物作比较,不要在不可比的 事物之间作比较 • 选择和制定精确的、稳定的比较标准
• • • •
五、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法 六、系统分析法 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原则与要求, 对调查对象的整体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它 的结构和层次,分析它的组成要素,掌握 各部分的功能,研究怎样实现整个系统的 最优化。
• • • •
2作用 对统计分析的结果作出理论性说明和解释 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和论证 由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现象上升到抽象的、 普遍的理性认识
• • • • •
二、理论分析的思考方式 1概念的定义是什么 2问题和事实是什么 3说明为什么 4研究结论是什么
• • • • • • •
三、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 1资料审读和总体性思考 2个体资料和典型事例的理论分析 3分类资料和具体假设的理论分析 第一层次:陈述分类资料 第二层次:进行概括和结论性分析 第三层次:论证具体研究假设
• • • • •
4全部资料和中心研究假设的理论分析 5结论及其意义的理论分析 作为学术理论观点的研究结论 作为具体工作建议的研究结论 作为宏观政策决策建议的研究结论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系统性:社会调查按照 直接性:社会调查直接 定量性:社会调查运用
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 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取第 定量的方法分析资料,
准备、实施、分析、总 一手资料,具有直接性。 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特
结等阶段,具有系统性。
征。
社会调查目的与意义
目的 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包括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缺点
标准化程度低,分析困难; 受访谈者影响较大;时间 和人力成本高。
观察法
定义
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研 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环 境等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 方法。
优点
直观性强,可获得真实资 料;不受研究对象限制; 可重复观察,验证结果。
缺点
受观察者影响较大;难以 控制外部变量;时间和人 力成本高。
实验法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 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和多元统计分 析,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 呈现出来,便于理解和解释。
调查质量控制与评估
01 02
质量控制
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操作规范,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建立数 据质量核查机制,对数据进行多次审核和校对;采用先进的调查技术和 工具,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证主义理论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
实证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调查通常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等, 收集大量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来揭示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解释主义理论
解释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所构成的,强调对社会现象的主 观理解和解释。它关注个体的经验、意义、动机和行动,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个 体行为的影响。

【西大2017版】[9094]《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西大2017版】[9094]《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94)《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32:23:14:45:56:61:[单选题]为了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迪尔曼设计了一种被称为"总体设计”的方法。

以下概念,不是"总体设计”方法关键概念的是()。

A:代价B:尊重C:报酬D:信任参考答案:B2:[单选题]调查数据显示某市人均月收入为1220元,这个数据构造的某个区间涵盖该市实际的人均月收入的可能性为95%,则这两个数字分别是()。

A:统计值,置信度B:统计值,置信区间C:参数值,置信度D:参数值,置信区间参考答案:A3:[单选题]关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使用得最多的集中量数B:一般说来平均数比中位数更加全面和准确C:中位数只适用于定序变量D: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始终是一致的参考答案:B4:[论述题]假定我们对100名工人进行调查,得到下表的资料。

试计算Gamma相关系数。

参考答案:5:[论述题]问卷设计中,提问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参考答案:(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6:[论述题]名词解释:调查资料整理与调查资料分析参考答案:统计资料的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统计资料的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所得资料的数量特征进行描述,并运用数学模型揭示调查资料中所隐含的关系、规律及发展趋势。

7:[论述题]名词解释:简化论参考答案: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即研究者在比较低的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做出的是比较高的分析单位上的结论。

它与层次谬误刚好相反。

8:[单选题]以下属于数据清理工作的是()。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教案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教案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教案一、课程简介《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了解社会问题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2. 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学会制定社会调查方案和问卷设计;4. 能够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1.1 社会调查的定义与特点1.2 社会调查的意义与作用1.3 社会调查的类型与方法第二章:社会调查方法2.1 问卷调查法2.2 深度访谈法2.3 观察法2.4 实验法第三章:社会调查策划与实施3.1 社会调查方案的制定3.2 问卷设计3.3 样本选择与抽样方法3.4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四章:社会调查数据分析4.1 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4.2 假设检验与相关分析4.3 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5.1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内容5.3 调查报告的展示与评价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如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六、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2. 案例资料:各类社会调查案例;3. 问卷与访谈提纲:用于实践操作;4. 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EXCEL等;5.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2课时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社会调查方法的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环节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2. 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分析方法;九、教学反思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关注社会调查领域的最新动态,更新教学案例和资源;3.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次作业答案第四次作业24、分层抽样的分层标准是()。

答案:C:层间差异大,层内差异小15、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指的是()。

答案:D:数字和符号26、对吸毒人群进行研究,一般先找到几个吸毒者,然后通过他们的介绍找到新的吸毒者,这种抽样方法是()。

答案C:雪球抽样27、如果我们要研究不同城市的禁用词语集团之间的差别,这里的分析单位是()。

答案:B:群体29、在测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差”,这种测量所采用的测量尺度是()。

答案:B:定序尺度30、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混淆了分析层次,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

这种错误被称为()。

答案:C:简化论4、选择调查课题最基本的标准是()。

答案:B:重要性5、选择调查课题涉及最佳性问题的标准是()。

答案:D:合适性10、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所依据的标准是()。

答案:B:研究的目的16、如果测量"社会阶层”的测量工具只包含收入层面的指标,就明显缺乏()。

答案:B:表面效度17、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是指测量的()。

答案:C:信度18、以下哪种不属于概率抽样()。

答案:B配额抽样19、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叫做测量的()。

答案:C效度20、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被称为()。

答案:D:抽样框21、调查某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研究者从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那么,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是该次抽样的()。

答案:D:抽样框22、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组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

答案:B:折半信度23、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

社会调查常识与技巧

社会调查常识与技巧

社会调查常识与技巧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一般理论一、什么是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就是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现象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具有系统地、直接地收集资料、利用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为目的和在实践中形成并检验理论等突出特征。

二、社会调查有何作用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作用可归结为四种;感知、描述、解释与预测。

1.通过社会调查可以从感性认识入手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

2.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客观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

3.通过社会调查可以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4.通过社会调查可以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探寻控制或促进社会现象发展的方法。

三、社会调查应坚持什么样的态度进行社会调查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保证和提高社会调查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1.坚持立足中国社会实际,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态度。

要求调查人员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了解社会问题。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求调查人员尊重客观事实,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敢于坚持真理,“不唯书”、“不唯上”。

3.坚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求调查人员认真做好调查记录,系统地收集材料,反复核对事实,准确地整理和统计分析资料。

4.坚持谦虚谨慎、友好待人的态度。

要求调查人员与调查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尊重调查对象的权益和选择。

四、社会调查由哪些不同层次的方法构成社会调查的方法是由不同层次的方法组成的一套方法体系,即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中间层次的基本方式和低层次的具体方法。

具体构成如下图:五、社会调查有哪些类型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社会调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此处仅从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把社会调查划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1.普查普查是指对所要调查的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无一遗漏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其特点是全面性、准确性、普遍性,但调查难度较大,也具有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不广。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精简版)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精简版)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在社会实践中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社会现象资料,了解客观社会事实,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2、实验研究:(又可称为试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控制和改变实验对象所处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探讨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3、文献研究:也称为历史文献法,是一种通过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情报的方法。

4、应用性调查研究:是侧重解答各个实际工作部门、各个社会领域中的具体问题的调查研究。

5、理论性调查研究:是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展和丰富社会科学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方面的知识。

这种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解答社会科学领域和各个实践领域中的理论问题。

6、普查:是将理论上界定的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全面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法。

7、抽样调查: 是一种从研究者界定的总体中按科学的方法抽取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

8、典型调查:是调查对象主观地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9、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典型调查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其目的在于反映总体的数量状况。

10、个案调查:是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个案研究的目的不是推论总体,而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个体的全貌和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11、探索性调查研究:是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研究。

12、描述性调查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调查的目的是要寻求“是什么”的答案。

13、解释性调查研究:是为了说明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预测社会现象发展的结果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其目的是要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理论与⽅法》作业参考答案《社会调查理论与⽅法》作业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按照⼀定的⽅式选取⼀部分个体进⾏调查,并将在这个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到总体当中去,简单说,就是调查部分以反映整体,这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和逻辑。

2. 层次谬误:⼜称为区群谬误、⽣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种⽐较⼤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另⼀种⽐较⼩的或⾮集群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简单说,就是研究者在⼀个⽐较⼤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在⼀个较⼩的或⾮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的现象。

3.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定⽅式抽取的⼀部分元素的集合。

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作或调查的饿实施正是在样本中完成的。

4. 应⽤性课题:是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些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这类课题的关注点通常⽐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制定社会政策以及帮助评估社会后果等。

5. 简化论:⼜称做简约论,它指的是研究者⽤个体层次资料来解决宏观层次的现象。

它提醒我们对所使⽤的分析单位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

6. 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 总体:总体通常是与它的元素共同定义的:总体是构成它的元素的集合,⽽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在社会调查中,最常见的总体是由社会中的某些个⼈组成的,这些个⼈边式构成总体的元素。

8. 置信度:置信度⼜叫做置信⽔平,它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区间的概率,或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区间的把握性程度,他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9. 总加量表:也叫做综合量表或综合评量,它由⼀组反映⼈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根据回答者同意或不同意分别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事物或现象的态度的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教材第0章导论)P6
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在社会实践中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社会现象资料,了解客观社会事实,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2.抽样调查(教材第一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P13
抽样调查是一种从研究者界定的总体中按科学的方法抽取样本,并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

其目的是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3.问卷调查法(教材第二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二章)P26问卷调查法是使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采用入户面对面进行调查的方式,采集信息的一种社会调查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看作是访问法中个别访谈的一种延伸,因而可以视为访问法的一种特殊形式。

4.归纳法(教材第三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P30
归纳法是从经验的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客观事实的描述,概括出现象的共同特征和一般属性,由此建立起能够说明各种具体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的理论。

其最显著特征是观察先于理论。

5.置信水平与置信空间(教材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四章)P43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也称置信度,用百分比来表示。

置信区间是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二、简答题
1.简述理论性调查研究与纯理论研究的不同点。

(教材第一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P12
首先,两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不同。

理论性调查研究使用的是经验研究方法,而纯理论研究使用的是哲学方法。

其次,两种研究的研究层次不同。

理论性调查研究多属于微观及中观的研究,力图用样本归纳出客观规律,而纯理论研究则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探讨“理论范畴”、“概念体系”等问题。

最后,两种研究使用的材料不同。

理论性调查研究使用的是直接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而纯理论研究只是运用前人积累下来的理论材料。

2.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教材第一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P16
其一是它的实践性。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一定是要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深入到社会现象当中去,亲身地、认真细致地了解客观情况,收集资料。

其二是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亲身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

这样做无疑使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三是由于我们的调查是要深入社会,做大量艰苦的工作,加之研究时间、研究经费的限制,因而我们的调查往往关注的是微观或中观的社会现象,我们的科研成果往往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概括性。

3.社会现象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教材第三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P34
在实际的研究中信度和效度是一个统一体。

效度是建立在信度基础之上,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同时信度又是以效度为依据,只有信度而无效度,那么这种测量也毫无意义
信度与效度的四种组合方法:
①.既有信度又有效度——测量是相当成功的。

②.只有信度而无效度——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但不是我们所希
望的,出现这种情况
也说明我们测量的失败。

③.无信度而有效度——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④.既无信度又无效度——反映了测量的失败,我们进行了一种既
无信度又无效度的测
量。

这是任何研究者不希望发生的现象,但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4.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优点?(教材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四章)P40
(1).调查的费用低;
(2).调查的时间性较强;
(3).应用范围广;
(4).资料丰富,问题有深度;
(5).抽样调查的准确性并不比普查差;
5.在调查问卷中,安排问题顺序应遵循哪些原则?(教材第六章,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P74
其一是先易后难。

要本着先易后难的方式来安排问题的方式。

其二是先一般后敏感。

其三是有张有弛。

让受访人在采访过程中感到有时有压力的时候,但也有轻松的时候。

即在安排一些容易的、一般性问题后就立即安排难度大、敏感问题,然后再返回一些容易的一般性问题。

三、论述题
1.论述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调查研究有何区别?(教材第一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P13-14
(1).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可将社会调查研究划分为探索性调查研究、描述性调查研究和解释性调查研究;
(2).探索性调查研究是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研究。

例如在大的研究项目之前进行的先导性研究、短期的走访式的视察等都属于此类调查研究
(3).描述性调查研究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调查的目的是要寻
求“是什么”的答案。

描述性调查研究的特点在于这种研究的严谨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企业所作的市场调查和政府所做的了解情况的调查都属于描述性调查研究。

(4).解释性调查研究是为了说明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预测社会现象发展的结果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其目的是要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解释性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目的是要通过了解社会现象的状况,找出社会发展的某种规律,发展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

2.在调研研究中,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谈谈你对科学研究程序两大阶段的理解。

(教材第三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P35-39(1)调研研究中,科学的研究程序可分为两大阶段,即理论性研究阶段和经验性研究阶段。

理论性研究阶段主要使用演绎的方法,经验性研究阶段主要使用归纳的方法。

(2)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具体程序:
①.理论性研究阶段:确定研究题目——下定义——提出解释——表述假设——真实的结论——再思考
②.经验性研究阶段:操作化过程——研究设计——实地调查——
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分析
3.试解释下列抽样术语:个体与抽样单位、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抽样框、参数值与统计值、抽样误差。

(教材第四章,视频教学课件第四章)P42-43
(1).个体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用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基本单位,又称分析单位;抽样单位是指在抽样过程中运用的基本单位。

(2).研究总体也叫目标总体,它是指研究者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所有个体,而调查总体则是研究者实际抽取样本的所有个体。

(3).抽样框又称为抽样范畴,是指抽取样本时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4).参数值又叫做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统计值又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5).抽样误差是指用样本去推论总体时可能出现的偏差。

这种调查的误差又分为抽样误差和认为误差。

4.在设计调查问题时,应在设计中避免出现哪些错误?(教材第五章,视频教学课件第五章)P62-66
(1).应当避免设计出现双重内容的问题;
双重内容是受访人无从选择,不知道怎样回答,或无法决定怎样回答才合理。

(2).避免模棱两可的问题;
①.问题不完整;②.问题不明确;③.问题不准确。

(3).避免过于深奥的问题;
要以受访对象群体的中等水平来设计问题;利用一些技术来询问复杂的深奥的问题。

(4).避免问题带有附加含义;
①.不平等的选择;②.排斥、中伤问题的另一个方面;③.利用不同的方法来突出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意义;④.在问题中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汇;⑤.应当避免使用受访人感到为难或感到窘迫的问题;⑥.避免使用人们抱有成见的或敏感的词汇。

(5).避免语法、逻辑、修辞错误。

问题设计应注意要使用受访人所习惯熟悉的语言,在个别的地区甚至可以用地方方言来设计问卷。

5 .什么是回归分析?其与相关分析相比的优势何在?(教材第八章,视频教学课件第八章)P94-95
(1).社会现象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分析“为什么”的问题。

(2).回归分析模型是一种因果模型。

(3).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首先回归分析不仅可以分析两个变量关系的有无、大小和方向,而且可以了解两个变量以什么方式来发生联系的。

因而从分析能力上讲,回归分析远高于相关分析,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预测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