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 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而检测技术则是控制过程获取信息的唯一手段。《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1.2课程设计理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集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方法,并根据专业的不同,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测量电路;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量与标定。
1.3课程开发思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一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也可以从事一些电工相关的行业。分析岗位群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要求确立课程的内容知识点。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解决工程测控系统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2.1知识目标
(1)理解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与技术指标。
(2)掌握电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掌握电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4)掌握电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5)掌握光电(光纤、光栅)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2素质目标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
(1)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
2.3能力目标
(1)掌握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2)理解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3)掌握应变电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与电子秤的标定。
(4)掌握螺线管电感位移测量传感器与电感测微仪放大电路设计、调试。
3.课程内容和要求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训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64(不含选修内容),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4.课程实施和建议
4.1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在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应用,强调实验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为三比一。本课程主要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要求理解不同原理传感器的物理概念,常用的电路搭配;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检测并正确处理检测数据;掌握正确使用传感器的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2.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待解问题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树立学生学好电工电子基础的信心。
4.2.2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应积极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创造性实验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的主观能动性。
4.3教学评价
4.4 教材编写
教材应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编写,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应用自编校本教材。教材编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一个电系统的整体角度下手分析问题并解决,引导学生能够解决应用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4.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践,最好是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