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5年3月)
近年来,洛阳市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创新思路,发挥优势,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洛阳市旅游业总体情况
(一)主要旅游经济指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1%;其中入境游客159.6万人次,年均增长19.4%;旅游总收入累计达1114.4亿元,年均增长21.6%。
全市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63亿人次,同比增长21.8%;旅游景区(点)门票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23.5%。
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947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24%。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创汇23816万美元,同比增长17%;接待国内游客9386万人次,同比增长9.9%。
国内旅游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24%。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区(点)67家,其中5A级景区5家
(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龙潭大峡谷)、4A级景区16家,5A和4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榜首。
旅游集团4家,旅行社89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旅行社7家,旅行社分社22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7家;导游员3331人;各类住宿设施500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66家,分别为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总床位20万张。
旅游专业村4个,特色旅游村镇29个。
形成了以牡丹画、仿唐三彩、青铜器等为主的10大系列工艺品,共39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建立了10余个景区专业市场,以及“三彩展销中心”等一批博物馆式的特色旅游购物中心。
全市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达301家。
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50万人。
近年来,洛阳市先后入选中国旅游城市国际影响力20强,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2014“美丽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2014河南智慧旅游创新城市。
(三)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是精心打造旅游品牌。
形成了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和九大类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打造了牡丹文化节、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为代表的四季节会游,实现了全年旅游无淡季。
以神州牡丹园等重点牡丹园的四季牡丹观赏为重点,形成了牡丹文化游。
以栾川县伏牛山滑雪场为带动,形成了四季滑雪游。
以龙门温泉、九龙山温泉为代表,形成了康体休闲的四季温泉游。
突出十三朝古都和龙门、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等历史文化遗产
的保护开发,形成了历史文化游。
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鸡冠洞、龙峪湾、龙潭大峡谷等知名景区为代表,形成了以伏牛山生态度假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为主的生态游。
以十大厂矿和郊县农业观光园为主的工农业文化游,还有以新区开元湖音乐喷泉、体育中心、洛浦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伊滨公园等为代表的现代都市风光游,以及服务市民发行旅游年票的本地游。
二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014年以来,筛选了总投资2100亿元的50个文化旅游项目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台账、现场督导等多种措施,不断强化项目推进,涌现出了宜阳灵山旅游文化园及莲花公园、新安县黛眉山,汝阳县西泰山等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新兴景区。
争取到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共1520万元。
一批重大项目进展迅速,总投资260亿元的新奥集团龙门文化旅游健康生态示范区项目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总投资35.11亿元的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4.528亿元,龙门湿地公园等4个项目已建成投用;总投资85亿元的古城改造与整治项目已完成投资14.1亿元,示范区建设即将开工;白云山景区经营权实现平稳转让,投资120亿元的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2.6亿元的万安山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投资4.25亿元,勘测、搬迁、规划等前期工作已完成;总投资45亿元的河洛古城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投资5亿元。
总投资226亿元的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8亿元。
按照全市招商工作要求,制定了《旅游产业链图谱及招商行动计划》,确定了全市及各县区旅游产业招商重点,选定了一批重大旅游招商项目及重点对接客商。
举办了2014“9+10”区域旅游合作联盟洛阳旅游投资洽谈会,利用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工作。
2014年共推出46个招商引资项目,万安山野生动物园项目、旅游景区索道群项目、新奥文化旅游业项目、梦幻水世界项目、龙峪湾景区开发、青要山景区开发整体出让投资项目、嵩县莲花山山地运动旅游项目、天成国际旅游度假综合体等1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694亿元,签约项目已到位资金23.93亿元。
西霞院旅游区整体开发项目、栾川颐庄旅游度假酒店项目、西子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宜阳花果山旅游开发项目、嵩县月亮湾养生度假区项目、虎林园等一批项目在谈。
三是加强旅游营销推介。
明确主题形象。
确立了“华夏之源、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河洛之根、山水洛阳、休闲胜地”等旅游主题口号。
强化媒体推介。
加强与大台、大报、大网的战略合作,长年投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新浪网、国际在线等主流媒体播放洛阳旅游形象和产品广告。
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大力利用微博、微信、动漫、微电影等新媒体,与携程、途牛等网络旅游平台合作,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推广。
与Google 搜索平台合作,在境外主要客源国投放关键词搜索广告,增加洛阳旅游网英文版点击量。
先后在新浪网、腾讯网开通洛阳市旅游官方微博,微博粉丝总数达76万,其中新浪微博粉丝(41万)排全国地市级第三位。
拓宽平台渠道。
把旅游宣传与经贸会展、文
化交流、招商引资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立体宣传促销网络。
连续多年举办旅行商采购大会,邀请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地旅行商来洛集中考察,签订的向我市输送游客的组团意向突破1000万人次。
四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围绕把洛阳建设成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着力打造成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强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智慧旅游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市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启用。
2014年3月河南省首家建成运营的实体性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洛阳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启用,按照国家二类旅游集散中心和二级客运场站标准建设,开通了全市旅游景区直通车,在全市各宾馆、酒店、旅游咨询点组建收客网络,定时定点发车,采取“统一线路、统一价格、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结算”五统一运行模式,实现了信息咨询、产品展示、旅游集散、交通换乘、车辆调度、投诉接待为一体的快捷服务。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成果突出。
高起点编制《洛阳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方案》,确定了一个中心(旅游综合基础数据库暨云计算中心)、一个基础(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平台)和八个智慧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饭店、智慧旅游餐饮、智慧旅游购物、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娱乐)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和75个智慧旅游具体建设项目。
智慧旅游12301旅游咨
询服务热线提升、智慧旅游移动终端应用APP、智慧旅游入境关怀系统等一期智慧旅游项目已经投用。
洛阳市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系统、旅游住宿业统计系统、团队监管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旅游车辆GPS运行监控系统等二期智慧旅游项目陆续投入运行,旅游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洛阳智慧旅游工作已位于全国前列,初步实现了“三个服务”(即为游客提供全面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和“看得见、连得上、呼得应、管得住”(即建立信息库、保障体系,集成交通、测绘、公安、气象等部门资源和信息,通过智慧旅游信息中心直接对全市3A级以上景区、重要交通节点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实现了景区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实时调度)。
先后有兰州、柳州、开封、焦作、成都等40余座城市到我市学习先进经验。
可持续发展监测点建设意义重大。
我市作为河南省监测站的首批监测对象,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于2014年4月开始对我市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定期(每年一次)对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状况实施监测,2014年度监测报告已对外发布。
通过世界旅游组织的积极推介宣传洛阳,能够不断提升洛阳旅游国际知名度,提升洛阳城市竞争力。
鉴于洛阳智慧旅游在发展思路、建设理念、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创新做法具有推广意义,监测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将在2015年以洛阳市为案例地,利用洛阳智慧旅游建设取得的大数据基础,开展旅游统计的基础性研究和旅游经济影响的再认识研究。
这将奠定我市智慧旅游信息平
台的世界领先地位,洛阳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旅游业发展变革的先锋,具有典型的全球示范意义。
同时,保继刚院长表示要向国家旅游局领导建议将洛阳作为全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重点试点城市,2015年中山大学将与洛阳市旅发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洛阳作为一个教学案例引进课堂,将洛阳智慧旅游的监测成果应用于教学科研。
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旅游交通标识、社会餐馆、星级饭店及社会旅馆业、文化娱乐场所、旅游厕所、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导游、农家宾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九大领域提升工程,我市旅游业“软、硬”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先后有杭州、广州、武汉、焦作等60余座城市到我市考察借鉴。
2014年6月份,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我市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洛阳作为惟一的地级市代表在全国旅游专项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五是创新旅游体制机制。
顺应发展潮流,强化统筹协调,不断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考评体系。
围绕全市重大旅游建设项目、重大旅游招商项目、重点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产业要素等关键指标,制定了《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考评办法(试行)》,形成了“月申报、季督查、半年考评、全年总评”的旅游产业发展考核督查工作机制和一整套适用于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的旅游产业发展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了对各县(市、区)、旅游园区、企业及有关市直单位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化管理。
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转换。
2013年洛阳市旅游局改为洛阳市旅游
发展委员会,市文物局、宗教局、林业局、园林局、农业局、发改委、体育局、文广新局、交通局、规划局等十个市直委局成为旅发委兼职委员单位,建立了联席工作会议和定期议事制度,对旅游要素和产业发展统一规划整合,统一协调指导,统一监督规范,凝聚了发展合力,实现了由行政施令向综合协调,由单打独斗向统筹联动,由行业管理向产业服务的转变。
2014年成立了洛阳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专门主抓旅游工作,市直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思路、重大项目、政策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和协调。
进一步简政放权。
将涉及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的相关行政审批职能和旅游市场管理、旅游安全等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市、区)。
成立了市旅游景区业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和桥梁纽带作用。
壮大市场主体。
着力打造现代化、旗舰型旅游企业集团,洛阳龙门旅游集团、交通旅游集团、航空旅游集团、餐饮旅游集团发展迅速。
餐饮旅游集团成为省定上市后备企业,2014年10月我市的河南卧龙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省首家挂牌上市的旅游企业。
六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会展、文化等产业融合,不断拉长旅游链条、丰富产品体系。
在旅游与农业融合方面,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园区近1000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近700家。
孟津、伊滨、洛龙等周边县区已涌现出十里香休闲农业观光园、银滩生态园、熏衣草庄园、双赢高科红提采摘园等一
批集采摘、垂钓、农耕体验、饮食、娱乐、住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园区。
旅游与会展融合方面,2014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举办的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3天接待游客16万人次,交易金额2.1亿元,协议采购金额71.2亿元。
旅游与文化融合方面,除龙门、白马寺等历史文化景区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外,涧西区的《功夫诗·九卷》演艺项目正式公演,弥补了我市旅游演艺的短板。
宜阳的灵山项目、洛宁县的三彩陶艺村项目,都体现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七是实施旅游惠民工程。
我市于2006年7月1日面向全市市民正式发行洛阳旅游年票,体现了“民心工程走进千家万户,旅游年票改变市民生活”的惠民宗旨,实现了洛阳人游洛阳的梦想。
2014年全市新增旅游年票发售点75家,其中市区45家,县区30家,全市旅游年票发售点已达265家。
实现了旅游年票进社区、进乡镇,方便更多市民购买。
提升旅游年票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网上续费等功能,市民续费充值更加方便。
开通了直达旅游年票景区的直通车,方便市民出游。
引进全国旅游年票,洛阳市民可“一卡走遍天下,看遍锦绣江山”,让市民出游更实惠。
扩大洛阳旅游年票涵盖范围,山西晋城、焦作先后加入旅游年票,使我市旅游年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市旅游年票包含“两省三市” 32个景区,实现了“迈出家门,走向省外”的目标。
2014年旅游年票持有人数大幅增长,2014年旅游年票发行量突破80万张,按照每个市民每年出游10次计算,本地客源市场达到800万人次。
旅游年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生活,受到市民的广泛赞誉。
我市成为全国10多个发行旅游年票城市中最成功的城市。
二、下步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举措
(一)发展思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理念和要求指导洛阳旅游发展,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强力落实“旅游兴市”战略,按照“品牌国际化、设施国际化、环境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的标准,更加注重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休闲度假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围绕游客需求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城市旅游环境,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发展目标: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推动旅游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到2015年底,入境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00亿元,游客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
到2020年,入境游客达到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0亿元,游客人数突破1.5亿人次,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生产总值的15%左右,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洛阳的战略支柱产业。
(三)主要举措:
围绕发展思路和目标,重点在以下方面寻求突破:
(一)着力构建常态化旅游市场监管体系。
围绕国家、省旅游局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加强综合整治,从运动式治理、突击性检查向标准化、法制化、常态化监管转变。
一是建立“六位一
体”的旅游监督机制。
建立行业检查、专家专查、媒体联查、网络普查、旅游监督员巡查、游客满意度调查“六位一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评价、督办、治理制度。
定期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推动建立网络化、社会化、综合化的旅游监督机制。
二是优化旅游执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推动修定《洛阳市旅游条例》并早日出台。
尽快建立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和旅游市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三是完善旅游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定,对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摘掉一批市场秩序混乱的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牌子,取消一批违规旅行社的经营许可,对违规、失信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建立违规旅游企业约谈制度,针对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不规范、不诚信、不文明经营行为或苗头,约谈相关负责人。
四是营造文明旅游、平安旅游的氛围。
逐步建立全市旅游单位诚信档案,通过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市民和游客监督,充分发挥各专业旅游协会对旅游单位的自律、引导、规范作用,营造诚信旅游环境。
加强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向广大游客发布文明旅游倡议书和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尤其是抓好对出境游客的宣传。
旅游高峰时段在全市主要景区和游客集聚场所安排安全旅游文明引导员,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劝导活动,引导游客文明出游,营造和谐、有序、健康的文明旅游环境。
继续推进平安景区创建工作,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利用微信、手机短信等手段,提高安全提示信息的受众面和实效性。
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热点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信息。
(二)着力构建多元化产业促进体系。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
编制出台高水平的《洛阳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作出战略性、前瞻性谋划。
二是全力打造品牌。
积极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
从今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将以“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系列化”为目标,选择10—15个特色品牌类型,每个类型选择1—2个旅游目的地作为试点,开展创造“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活动。
我市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创中国国际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以旅游度假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旅游产品由观光游览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型。
重点从度假资源与环境、总体规划编制、管理机构设置、过夜游客停留时间、住宿接待设施、休闲度假产品等方面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
加大旅游精品景区的建设力度。
建立景区淘汰退出机制。
国家旅游局拟于今年2月至9月,对全国4A、5A级景区进行全面暗访复核,对不达标的景区,将责令限时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景区将给予降级或摘牌处理。
为配合此项活动,我市将从今年2月开始,对全市3A级以上景区进行检查,对不达标的景区,该警告的警告,该降级的降级,该取消的取消。
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旅游商品征集与评选活动,推出一批洛阳特色旅游商品名录,引导旅游购物。
三是强化项目支撑。
对全市在建旅游项目立项、土地、环评等手续审批情况进行调查备案,筛选一批手续齐全的旅游项目,进入全省旅游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储备库,以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
按照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台账、现场督导、领导分包、专家
服务等多种措施,采取量化考核的办法,强化督导洛阳龙门文化旅游健康生态示范区、万安山野生动物园主题乐园项目、伊洛水城项目、河洛古城项目、城市中心公园项目、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项目、老君山旅游休闲度假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白云山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丝路非遗嘉年华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工作,争取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精心搞好各项服务,确保栾川旅游商品会展中心、青要山景区开发、玄奘故里隋唐小镇、二马山旅游度假区、牡丹花仙大型实景山水演艺等重点项目资金到位;密切配合投资方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北京中索国游投资有限公司洛阳旅游索道群建设项目、西霞院旅游区整体开发项目、栾川颐庄旅游度假酒店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实质性启动;吸引深圳华强、保利集团、天津天成集团、福建龙旺集团、中房渤海投资公司等旅游投资商来洛合作。
四是丰富旅游业态。
打造旅游新业态。
通过完善“行、食、住、游、购、娱”旅游六大基本要素,拓展“商、养、学、闲、情、奇”六大发展要素,重点打造十大特色美食、十大乡村采摘园、十大酒吧、十大旅游商品等洛阳十大旅游品牌。
加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配合协同扶贫办、农业局等单位,制定全市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选择部分具备发展旅游条件的贫困村予以扶持。
被誉为中印两国“总理工程”的河南洛阳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也已建成开放,围绕2015、2016中印两国互办旅游年等主题,争取由我市承办部分中国“印度旅游年”活动,进一步提升河南、洛阳知名度、影响力。
推动旅游
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打造跨界旅游产品,支持发展滑雪、滑沙、滑翔等体育旅游产品,温泉养生、美容养颜、医疗养老等康体旅游产品,实景演艺、舞台演唱、影视演出等文化旅游产品,形成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旅游产品体系。
(三)着力巩固全方位旅游市场促销体系。
一是抓好重点市场营销。
在欧美市场主推古都游,在中亚、西亚至东南亚主推丝路起点,在日本、韩国市场主推生态山水游、三国文化游、黄河文化游,在东南亚、港澳台市场主推历史文化游、寻根拜祖游、体验母亲河等。
二是抓好重点活动。
积极配合第33届牡丹文化节、2015河洛文化节筹备工作,积极参与丝路穿越自驾游等活动,有选择地参加国际旅交会。
三是借助新媒体拓展营销。
综合运用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各种新兴媒体和社交网络,借力百度、腾讯、携程、途牛等大型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平台,做好百城联展等大型营销活动,强化线上营销和在线旅游产品销售,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型营销活动,推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线路、攻略,不断增强旅游营销的影响力和亲和力,逐步实现游客通过网络订购洛阳旅游产品,着力发展“线上订单、线下旅游”的旅游产品销售新模式。
(四)着力构建一体化区域旅游合作体系。
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统一规划、整合投入力量、建立统一品牌等手段,大力推介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带及伏牛山态旅游带,积极培育一批知名旅游线路、景区和产品。
发挥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先导作用,破除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政策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