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指导书)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综合性实验
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综合性实验报告1.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进而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形式逐渐转变,使得人们花费在各种室内环境中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
大多数人一天约8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以及学习效率,如果室内空气质量不好,将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健康状况,降低工作与学习效率,甚至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应该要加强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提高室内环境空气检测质量,规范室内环境空气检测行为,保障人体健康,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带来的疾病和危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为熟悉室内空气污染检测以及评价的方法,掌握一般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监测各类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水平,了解我校实验室空气卫生状况,设计本次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综合性实验,测量本学校公卫楼6楼实验室内空气质量,从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中选取13项指标,主要采取现场仪器直读法和实验室化学分析法进行测量,再根据国家统一设定的《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
2.检测对象、采样及检测方法2.1检测对象本次检测选取的室内环境为公卫楼6楼实验室。
2.2 采样点、采样时间及频率及采样方法2。
2.1 采样点的确定设定5个采样点,在对角线上均匀分布,且靠近墙边的采样点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
5m图1 采样点具体分布2.2。
2 采样时间及频率测定不同指标采样时间应不同,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共需以0。
5L/min 的流量采气30min,而氮氧化物的测定需要以0。
5L/min流量避光采气至吸收液变为淡玫瑰红色为止。
2.2。
3 采样方法采用筛选法采样,采样前关闭门窗12小时,采样时关闭门窗,至少采样30—45min。
2.3 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2.3。
1 现场仪器直读法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采用P—5L2C型微电脑粉尘仪测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美国Z—500型CO分析仪测定CO;Telaire7001型新风量、CO2分析仪测定CO2、温度以及新风量;4000数字式便携型甲醛分析仪测定甲醛;1027型连续测氡仪测定氡气;干湿球湿度计、数字式湿度计测定温度和湿度;风速计和气压计分别测定风速及气压.2.3。
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一、抽样方法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氡、甲醛、氨、苯、TVOC的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得少于三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凡惊醒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量减半,并不得少于三间。
民用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应按下表设置。
(摘取自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室内环境监测布点规范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监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并取各店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监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m~1.5m。
监测点应分布均匀,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监测室,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
对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家具时,应保证正常使用状态。
二、原理及步骤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化合物应按一下步骤进行测定: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通过热解吸装置加热吸附管,并得到TVOC的解吸气体;将TVOC的解吸气体注入气象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
三、仪器及设备恒流采样泵:在采样过程中流量应稳定,流量范围应在0.02L/min~0.5L/min,能克服5KPa~10KPa之间的阻力,用皂膜流量计校准系统流量时,相对偏差不应大于±5%。
热解吸装置:能对吸附管进行热解吸,其解吸温度及载气流量可调。
配备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象色谱仪。
石英毛细管柱:长度应为30m~50m,内径为0.32mm或0.53mm我,柱内涂覆二甲基聚硅氧烷的膜厚应为~;柱操作条件应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50℃,保持10min,升温速度为5℃/min,升温至250℃,保持2min。
室内空气品质的测定实验指导书
室内空⽓品质的测定实验指导书室内空⽓品质的测定⼀、实验⽬的1. 了解室内空⽓主要污染物的组成及相应的检测⽅法。
2. 了解室内TEST0315-2型⼀氧化碳测试仪和TEST0535型⼆氧化碳测试仪的测试原理,并掌握⽤其分别测试CO和CO2的⽅法。
3. 了解室内空⽓质量检测仪的原理,并掌握⽤其对室内污染⽓体(甲醛、苯、氨、甲苯、⼆甲苯、TVOC)进⾏现场检测的⽅法。
4. 学会根据测试结果,对室内空⽓品质进⾏分析与评价。
⼆、实验内容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学⽣可根据本实验的实验⽬的要求来⾃⾏设计实验⽅案与内容并加以实现。
为了了解室内空⽓主要污染物的组成及相应的检测⽅法,可上⽹或去图书馆查阅关于室内空⽓品质⽅⾯的各种法规和规范等,特别是要熟悉《民⽤建筑⼯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GB50325-2001)和《室内空⽓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对室内空⽓品质的测定,学⽣可分组对不同⽤途房间的室内空⽓进⾏测定与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通常可选择校内的图书馆、教室、实习⼯⼚或专业实验室(含⼈⼯环境⼩室)、⾷堂的厨房等场所进⾏实验,测试不同房间内CO、 CO2和甲醛、苯、氨、甲苯、⼆甲苯、TVOC 的含量。
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对所测房间的空⽓品质进⾏评价。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 TEST0315-2型⼀氧化碳测试仪;2. TEST0535型⼆氧化碳测试仪;3. 室内空⽓质量检测仪(含相应的试剂);4.8386多功能参数表;5.声级计;6.空⽓粒⼦计数器。
四、实验原理1. CO和 CO2的测试原理。
本次实验利⽤TEST0315-2型⼀氧化碳测试仪和TEST0535型⼆氧化碳测试仪分别对CO和 CO2的浓度进⾏测试,其测试原理都是红外吸收原理。
根据红外理论,许多化合物分⼦在红外波段都具有⼀定的吸收带。
分⼦运动功能包括分⼦的振动动能和转动动能,两者分别对应于分⼦的振动频率和转动频率,当分⼦本⾝固有的振动频率和转动频率同红外辐射中某⼀波段的频率相同时,分⼦便吸收这⼀波段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辐射能量转化为分⼦振动和转动动能。
综合实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报告
废水监测治理综合实验任务书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试不同废水的色度、浊度、COD、电导、pH等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
2.增强对污染物综合分析能力。
3.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吸附剂类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吸附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对废水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二、主要内容1.根据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的COD,利用pH酸度计,光电浊度计,色带,色度计分别测定pH值、浊度、色度,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自己所取锅炉排污水、洗衣废水或其他废水的水质特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3.针对某一废水,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处理流程。
确定每种处理流程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操作条件。
给出治理结果。
4.处理结果达不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的提出进一步治理方案。
实验一废水监测治理实验实验名称:废水监测治理实验实验类型: 综合设计性实验学时: 32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专业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通过监测电厂污水或工业废水,制定治理方案,并进行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及分析、总结、撰写报告这一过程,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实际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2、针对某一废水,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处理流程。
3、确定每种处理流程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操作条件。
给出治理结果。
二、实验要求1、学生自己去取锅炉排污水、洗衣废水或其他废水,学会测试不同废水的色度、浊度、COD、电导、pH等水质指标;2、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吸附剂类型;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吸附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4、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离子交换或臭氧氧化流程的去除效率;5、实验前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提供的实验设备与试剂调整自己的方案并执行,得出自己的结论。
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
科技学院综合实验报告(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名称:综合实验题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院系:动力工程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苏老师设计周数: 2成绩:日期:2016 年 1 月11 日目录一、目的与要求 (1)二、主要内容 (1)一、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1)二、室内空气中NO2的测定 (2)三、室内空气中PM10的测定 (5)三、实验数据 (8)四、数据处理 (9)4.1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 (9)4.2室内空气中NO2的浓度 (11)4.3室内空气中PM10 (13)五、室内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及处理方案 (13)六、实验总结......................。
.. (14)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甲醛、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监测分析方法。
2.增强对污染物综合分析能力。
3.对室内空气污染能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二、主要内容一、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1.原理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在高铁离子存在下,嗪与酚试剂的氧化产物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
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本法检出限为0.1μg/5mL(按与吸光度0.02相对应的甲醛含量计),当采样体积为1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2.仪器(1) 大型气泡吸收管:l0mL。
(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3) 具塞比色管:l0mL。
(4) 分光光度计。
3.试剂(1) 吸收液:称取0.10g酚试剂(3-甲基—苯并噻唑腙C6H4SN(CH3)C∶NNH2·HCl,简称MBTH),溶于水中,稀释至l00mL,即为吸收原液。
贮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内可以稳定3d。
采样时取5.0mL原液加入95mL水,即为吸收液。
(2) 1%硫酸铁铵溶液:称取1.0g硫酸铁铵,用0.10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l00mL。
甲醛标准溶液:量取l0mL 36%~38%甲醛,用水稀释至500mL,用碘量法标定甲醛溶液浓度。
室内空气检测实习指导书
室内空气检测实习指导书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福建工程学院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二零零六年二月目录说明 (1)实验一室内空气物理参数的测定 (5)实验二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8)实验三室内空气中C O/C O2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12)实验四室内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的测定(改进的S a l t z m a n法)..14 实验五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7)实验六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21)实验七室内环境噪声监测 (23)实验八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的测定(两步测量法) (26)说明一、术语和定义1 室内环境indoor environment室内环境是指人们工作、生活、社交及其它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包括住宅、办公室、学校教室、医院、候车(机)室、交通工具及体育、娱乐等室内活动场所。
2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3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
4 标准状态normal state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干物质状态。
5 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6 年平均浓度annual mean concentration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7 日平均浓度24 hours mean concentration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8 小时平均浓度 1 hour mean concentration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
9 新风量air change flow在门窗关闭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由空调系统通道、房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空气总量,单位:m3/h。
10 氡浓度radon concentration指实际测量的单位体积空气内氡的含量。
室内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三篇
室内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三篇篇一: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作业指导书篇二:室内环境氨作业指导书实验名称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室内氨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室内空气中的氨2.了解室内采样布点的要求及空气采样器的使用方法3.熟练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1 仪器设备722s分光光度计:可测波长340——1000nm。
电子天平:精确到0.1mg。
气泡吸收管。
空气采样器:使用前后,用皂沫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
2 环境条件检测室温度: 20±10℃湿度:60±10%三、采样方法及样品规格。
3.1 氨吸收原液(A1*):量取2.8mL浓硫酸(LS)加入水中,定容于1L容量瓶中;氨吸收液(A2):临用时将氨吸收原液(A1)稀释10倍。
吸取10mL A2入气泡吸收管。
3.2 采样3.3.1.在采样地点打开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入气口垂直连接,打开采样泵,调节流量0.5L/min,采样时间10min,采样体积5L。
采样后,将其保存在有密封措施的具塞比色管中。
采样的同时做好室外空白点的采集,记录采样时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
3.4 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V0=Vt·T0·P/(273+t)P0四、检测方法4.1 前期准备溶液的配制4.1.1 水杨酸溶液(50g/L)(A3):称取10.0g水杨酸[C6H4(OH)COOH](SYS)和10.0g柠檬酸钠[Na3C6O7·2H2O](NSN),加水约50mL,再加55 mL氢氧化钠[c (NaOH)=2mol/L](A4),用水稀释至200ml。
此试剂稍有黄色,室温下可稳定一个月。
4.1.2 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10g/L)(A5):称取1.0g[NaFe(CN)5·NO·2H2O]亚销基铁氰化钠(XPN),溶于100ml水中。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室内空气检测与治理作业指导书
柯林艾尔室内空气检测与治理作业指导书第一步:治理前的检测;检测前的准备:检测前,对需要检测的房间先自然通风1—2小时,再关闭门窗12小时后开始采样;设备准备: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六合一检测仪)、蒸馏水或纯净水、甲醛试剂1(吸收剂)、甲醛试剂2(显色剂)、其他5种气体检测试管;1、操作:1-1 采样:1-1-1 用白色硅胶管连接好采样瓶的出气口,另一端直接插入甲醛采样孔,插紧使连接口不漏气;1-1-2 取甲醛试剂1(吸收剂)1支,打开试剂瓶盖,加水5毫升(试管的4/5即可)。
盖上瓶盖摇动10秒使试剂溶解;1-1-3 取出采样瓶的玻璃管,将溶解后的吸收液倒入采样瓶内,再将玻璃管插回,使接口密实;1-1-4 取其他5种检测试管,将检测试管的两端掰开,插入对应的检测口(稍用力插紧)。
注意方向性,箭头方向代表气体流过方向;1-1-5 打开电源开关后,电源指示灯亮,表示机器通电等待操作;1-1-6 当打开电源开关后,电源指示灯亮,3秒钟后,仪器开始显示工作,手动设置时间,每次设置必须从1按到6改动数据才会被保存,时间调至15分钟。
按“测定”键即可进行测定操作;1-1-7 采样结束后,把采样瓶内甲醛吸收液,全部倒入甲醛试剂2(显色剂)内,将显色剂瓶口朝上,上下摇动20秒,使试剂完全混合溶解,用手握住试剂,用体温加热3—5分钟,这时试管内的试剂会变成蓝色;1-2 甲醛测定:将装有显色后的甲醛试剂2试管,插入到机器左侧“分光数据传输口”,然后按“测定”键,数码管区会出现相应的检测数据结果;1-3 打印:数码管区显示出检测数据后,按“P”键,可按定制格式打印出检测数据,并自动根据“GB/T18883—2002”标准中对甲醛的限量,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1-4 其他5种气体测定:检测结束后,一手轻按气体通道口的蓝色套圈,另一手拔出检测管。
24小时后,观察试管上颜色变化所指刻度,即为被检测气体的浓度。
第二步:治理治理前注意事项,对室内需要治理的物体表面进行全面的清洁,清洁部位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治理面的干净、无灰尘,有助于药剂的净化效果;1、对甲醛污染源(裸露板材的胶合连接部位等)直接使用柯林艾尔污染源治理剂进行涂抹,涂抹后会在污染源表面形成药膜,对挥发的甲醛进行强氧化分解。
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
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室内质控是指为了保障室内空气质量,提高空气质量,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净化设备的工作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
为了保障室内空气质量,规范室内空气质控工作,特编写此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
二、室内质控作业流程1.确定室内质控目标–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确定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指标2.实施监测和评估–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3.制定室内质控计划–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室内质控计划–包括净化设备运行管理、室内通风管理等4.实施室内质控措施–运行净化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定期清洁和维护净化设备–加强室内通风管理,保证室内空气流通5.室内质控效果评估–定期评估室内空气质控工作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良、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优:室内空气质量优于国家标准要求,能够满足人体舒适和健康的需求。
•良:室内空气质量较好,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舒适和健康需求。
•轻度污染:室内空气质量一般,可能对某些人产生轻微的不适。
•中度污染: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可能对大多数人产生不适,易引发疾病。
四、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为了评估室内空气质量,需要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监测。
根据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和相关行业标准,确定以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指标:1.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质量浓度2.二氧化碳(CO2)浓度3.甲醛(HCHO)浓度4.氨(NH3)浓度5.臭氧(O3)浓度6.一氧化碳(CO)浓度7.硫化氢(H2S)浓度五、室内质控计划根据室内空气质控的目标和监测结果,制定室内质控计划。
室内质控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净化设备运行管理–确保净化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清洁和维护净化设备–定期更换滤芯2.室内通风管理–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安装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净化设备3.定期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质控措施4.培训和教育–对相关人员进行室内空气质控知识培训–提供室内空气质控操作指南六、室内质控效果评估定期评估室内空气质控工作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建筑工程管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建筑工程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壹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的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
2、观察液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渡过程。
3、测定液体在园管中流动时的上临界雷诺数Rec1和下临界雷诺数Rec2。
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掌握和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按规定进行实验操作。
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计算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1、雷诺实验装置(套),2、蓝、红墨水各壹瓶,3、秒表、温度计各壹只,4、卷尺。
四、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有俩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不变。
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流速u,这时候如果微启带色水阀门,带色水就会和无色水在管路中沿轴线同步向前流动,带色水成壹条带色直线,其流动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带色水线没有和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的在管道中流动。
此时,在速度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
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带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仍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运动成临界状态。
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色线完全扩散和无色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紊流运动。
雷诺数:连续性方程:A•u=Qu=Q/A流量Q用体积法测出,即在时间t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ΔV。
式中:A-管路的横截面积u-流速d-管路直径γ-水的粘度五、实验步骤1、连接水管,将下水箱注满水。
2、连接电源,启动潜水泵向上水箱注水至水位恒定。
3、将蓝墨水注入带色水箱,微启水阀,观察带色水的流动从直线状态至脉动临界状态。
4、通过计量水箱,记录30秒内流体的体积,测试记录水温。
5、调整水阀至带色水直线消失,再微调水阀至带色水直线重新出现,重复步骤4。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改善作业指导书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改善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 (4)1.2 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4)1.3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改善的目的 (4)第2章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 (4)2.1 室内污染源 (4)2.1.1 化学污染源 (4)2.1.2 生物污染源 (4)2.1.3 粉尘污染源 (5)2.1.4 放射性污染源 (5)2.2 室内环境因素 (5)2.2.1 室内温湿度 (5)2.2.2 通风换气 (5)2.2.3 空调系统 (5)2.2.4 室内布局与家具 (5)2.3 室外环境因素 (5)2.3.1 大气污染 (5)2.3.2 气象条件 (5)2.3.3 周边环境 (5)2.3.4 地理位置与土壤 (6)第3章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法 (6)3.1 采样方法 (6)3.1.1 现场采样 (6)3.1.2 便携式采样 (6)3.1.3 长期在线监测 (6)3.2 监测仪器与设备 (6)3.2.1 采样设备 (6)3.2.2 监测仪器 (6)3.2.3 辅助设备 (7)3.3 监测数据分析 (7)3.3.1 数据预处理 (7)3.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7)3.3.3 趋势分析 (7)3.3.4 源解析 (7)第4章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法规 (7)4.1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7)4.1.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该标准是我国室内空气质量领域的基础性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物理参数等共计19项指标的限制要求。
(7)4.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20):该标准主要针对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规定了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总体要求、设计要求、施工要求、验收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7)4.1.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374882019):该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要求,包括公共场所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物理参数等指标的限值。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设计性》指导书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书一、监测方案的制订对监测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他形式加以记录。
1.监测区域大气污染源、数量、方位、排出口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方式,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
2.监测区域周边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及排放量。
3.监测区域周边的交通运输引起的污染情况、车流量。
4.气象资料: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
5.监测区域在城市中的位置。
6.校园区域划分及绿化情况。
7.其他调查。
大气监测方案是大气监测实施的依据,制订方案时,可以模仿案例。
二、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及结果分析1.实施大气监测的具体安排:将学生划分成几组,分别负责布设点上的采样及样品分析;大气采样前,试剂、试液的准备、配制,并对采样仪器进行调试,查看采样器及采样点电源配备等情况,由学生自己安排完成。
2.大气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安排:监测实习过程中,大气采样至少连续三天,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3~4次样。
采样情况以表格形式列出。
3.大气监测结果及分析:样品采集完,按照规定立即进行分析,并对采样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各项目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看我国大气项目标准分析方法,即《空气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最后将结果汇总在表格中。
三、对校园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对大气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并对校园的大气质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与讲评。
讨论要点提示:1.介绍各采样点及其周围环境;2.监测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3.对本组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总结;4.找出本组各采样时段内不同的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一天不同时段及不同天的同一相应时段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5.与其它组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本样点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6.分析校园大气质量现状;7.将校园的大气质量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对校园空气质量进行评价;8.找出出现目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9.预测未来两年内的校园大气质量;10.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及措施。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书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书1. 背景介绍[在此处对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例如,说明为什么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是必要的,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有何影响。
]2. 监测目的[在此部分明确说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目的。
例如,监测目的可能包括确保室内空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提高员工/居民的健康和舒适度、评估室内空气质量改进措施的效果等等。
]3. 监测参数[在此部分列出需要监测的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例如,包括温度、湿度、PM2.5浓度、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醛等)浓度等等。
对于不同场景,可能需要监测不同的参数。
]4. 监测设备和方法[在此部分说明用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设备和方法。
例如,可以考虑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和传感器,配合合适的数据采集系统。
还可以说明监测频率、采样点的选择等等。
确保使用的设备和方法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认证要求。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在此部分说明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方式。
例如,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监测结果的解释,以及针对问题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报告可以适时地提交给相关的管理人员或组织。
]6. 质量保证[在此部分说明对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例如,可以设立监测质量控制计划,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7. 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此部分说明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措施。
例如,确保监测设备的安全性,保障监测数据的机密性等等。
]8. 预算和时间计划[在此部分给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预算和时间计划。
例如,列出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的费用,以及监测所需的时间周期。
]9. 风险评估[在此部分对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例如,可能的风险包括监测设备故障、数据处理错误、安全和隐私问题等等。
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0. 参考文献[在此部分列出参考的文献和标准。
室内环境与检测实验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
第一部分实训任务书一、实训目的通过到学校检测实训室和日照市质检站检测中心进行实训,掌握《室内环境与检测》实验项目的操作过程、结果评定等技能;另外,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测定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巩固和理解实验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二、实训内容1.参观质监站,熟悉室内环境检测的整个流程。
2.完成以下测定项目:(1)室内空气中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AHMT比色法(3)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撞击式称重法(4)室内放射性氡气的测定——闪烁瓶法三、实训时间安排、步骤及要求本次实训共计一周时间。
具体安排如下:1.12月7日(周一)上午地点:教室布置实训任务,熟悉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12月7日(周一)下午地点:检测实训室内容:讲解实验室内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要求进行相应的使用练习。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分光光度仪、GC-9890气相色谱仪、FD216环境氡测量仪等。
要求学生熟悉项目试验步骤、仪器设备操作。
3.12月8日到10日(周二到周四)地点:市质检站、检测实训室内容:观看并参与以下实验项目的实验测定。
实验项目:(1)室内空气中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AHMT比色法(3)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撞击式称重法(4)室内放射性氡气的测定——闪烁瓶法要求:记录实训项目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4.12月11日(周五)地点:教室内容: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写出实训总结和心得体会。
四、成绩评定实训成绩将根据实训的成果(实习报告和实训总结)和平时考勤两个方面综合评定。
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别。
五、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题目详细记录编组同组者日期室温湿度气压天气等。
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和设备4.操作步骤5.注意事项6.数据记录与处理7.结果讨论8.实验总结(心得体会)第二部分实训指导书一、主要实验方法的实验原理及仪器使用1.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分子吸收光谱方法,是利用分子对外来辐射的吸收特性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涉及的是分子的价电子在不同分子轨道间能级的跃迁,对应的光谱区范围为180~780nm。
实验七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
一) 大气中 SO 2 的监测实验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布点采样原则,选择适宜方法进行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空气中 SO 2 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预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在预习报告中拟出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分析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及控制方法。
2. 实践内容或原理测定空气中 SO 2 常用方法:四氯汞盐吸收 - 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 甲醛吸收 - 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等。
本实验采用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
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 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成倾化合物。
在样品溶液中 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 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 甲醛作用, 生成紫本方法的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 臭氧及某些重金属元素。
加入氨磺酸钠可消除氮氧化 物的干扰; 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行分解; 加入磷酸及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可以 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
在 10ml 样品中存在 50ugCa 、 Mg 、 Fe 、 Ni 、 Mn 、 Cu 等 离子及 5ug 二价锰离子时不干扰测定。
本方法适宜测定浓度范围为0.003〜1.07mg/m3。
最低检出限为 0.2ug/10ml 。
当用10ml吸收液采气样 1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 0.02mg/m3 ;当用 50 ml 吸收液, 24h 采气样 300L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仪器: 723 分光光度计、便携式大气采样器、恒温水浴锅、多孔玻板吸收管(具塞比色管(10ml )、移液管(1ml 、2ml 、5nl 、10ml )、容量瓶(1000ml 、100ml )-试剂:甲醛(AR )、环己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甲醛缓冲吸收液、氢氧化钠溶液(1.5mol/L )、氨磺酸钠溶液(0.60%)、碘贮备液(0.10mol/L )、 碘使用液( 0.05mol/L )、淀粉溶液( 0.5%)、碘酸钾标准溶液( 1/6KIO3 )、盐 酸溶液( 1+9)、硫代硫酸钠贮备液( 0.10mol/L )等4. 实践步骤或环节采样① 短时间采样: 根据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内装 10ml 吸收液的 U 型玻实验七 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 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 处进行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治理综合实验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学时: 32学时适用对象: 环境工程专业一、实验目的1.掌握空气中甲醛、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监测分析方法。
2.提高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综合治理能力。
二、实验要求1.根据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规定,甲醛(HCHO)测定选择GB/T18204.26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或室内空气甲醛快速测定法;二氧化氮(NO2)测定选择GB/T15435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可选择GB/T17095重量法,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室内空气监测技术导则”要求,在房间内设3个点,甲醛和二氧化氮测定取1小时均值;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取日平均浓度。
3.将采集样品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照,指出室内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并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三、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1.原理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在高铁离子存在下,嗪与酚试剂的氧化产物反应生成蓝绿色化合物。
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本法检出限为0.1μg/5mL(按与吸光度0.02相对应的甲醛含量计),当采样体积为10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2.仪器(1) 大型气泡吸收管:l0mL。
(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3) 具塞比色管:l0mL。
(4) 分光光度计。
3.试剂(1) 吸收液:称取0.10g酚试剂(3-甲基—苯并噻唑腙C6H4SN(CH3)C∶NNH2·HCl,简称MBTH),溶于水中,稀释至l00mL,即为吸收原液。
贮存于棕色瓶中,在冰箱内可以稳定3d。
采样时取5.0mL原液加入95mL水,即为吸收液。
(2) 1%硫酸铁铵溶液:称取1.0g硫酸铁铵,用0.10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l00mL。
(3) 甲醛标准溶液:量取l0mL 36%~38%甲醛,用水稀释至500mL ,用碘量法标定甲醛溶液浓度。
使用时,先用水稀释至每毫升含10.0μg 的甲醛溶液。
然后立即吸取10.00mL 稀释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5.0mL 吸收原液,再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μg 甲醛。
放置30min 后,用此溶液配制标准系列,此标准溶液可稳定24h 。
标定方法:吸取5.00mL 甲醛溶液于250mL 碘量瓶中,加入40.00mLC (1/2I 2)=0.10mol/L 碘溶液,立即逐滴加入30%氢氧化钠溶液,至颜色褪至淡黄色为至。
放置10min ,用 5.0mL (1+5)盐酸溶液酸化(做空白滴定时需多加2mL )。
置暗处放10min ,加入100~150mL 水,用0.1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入1.0mL 新配制的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褪去。
建议购买甲醛标样。
另取5mL 水,同上法进行空白滴定。
按下式计算甲醛溶液浓度:甲醛溶液浓度(mg/mL) =.50.15)O S Na (C )V V (3220⨯⨯-式中:V 0、V ——分别为滴定空白溶液、甲醛溶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C(Na 2S 2O 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15.0——相当于1L 1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Na 2S 2O 3)的甲醛(1/2CH 2O )的质量,g 。
4.采样用一个内装5.0mL 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以0.5L/min 流量,采气10L 。
5.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八支l0mL 比色管,按表1配制标准系列。
然后向各管中加入1%硫酸铁铵溶液0.4mL ,摇匀。
在室温下(8~35℃)显色30min 。
在波长630nm 处,用lcm 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甲醛含量(μg )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采样后,将样品溶液移入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并入比色管,使总体积为5.0mL 。
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绘制。
6.计算VnW C = 式中:C ——甲醛浓度,mg/m 3;W ——样品中甲醛含量,μg ; Vn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L 。
7.说明(1) 绘制标准曲线时与样品测定时温差不超过2℃。
(2) 标定甲醛时,在摇动下逐滴加入30%氢氧化钠溶液,至颜色明显减褪,再摇片刻,待褪成淡黄色,放置后应褪至无色。
若碱量加入过多,则5mL(1+5)盐酸溶液不足以使溶液酸化。
(3) 当甲醛与二氧化硫共存时,会使结果偏低,二氧化硫产生的干扰,可以在采样时,使气体先通过装有硫酸锰滤纸的过滤器,即可排除干扰。
的测定四、室内空气中NO21.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与吸收液中的对氨基苯磺酸进行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作用,生成粉红色的偶氮染料,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mg/m3时,可使二氧化氮的吸收液略显红色,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处串接一段15~20cm长的硅橡胶管,即可将臭氧浓度降低到不干扰二氧化氮测定的水平。
方法检出限为0.12μg/10mL。
当吸收液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m3。
2.仪器(1) 采样导管硼硅玻璃、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管,内径约为:6mm,尽可能短一些,任何情况下不得长于2m,配有向下的空气入口。
(2) 吸收瓶内装10mL、25mL或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
液柱不低于80mm。
图1示出了较为适用的两种多孔玻板吸收瓶。
图1 多孔玻板吸收瓶示意图(3) 空气采样器①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采气流量为0.4L/min时,误差小于±5%。
②恒温自动连续采样器:采气流量为0.2L/min时,误差小于±5%。
能将吸收液恒温在20℃±4℃。
当采样结束时,能够自动关闭干燥瓶和流量计之间的电磁阀。
(4) 分光光度计3.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无亚硝酸根的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必要时可在全玻璃蒸馏器中加少量高锰酸钾和氢氧化钡重新蒸馏(每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加0.5g高锰酸钾和0.5g氢氧化钡)。
(1) 1.00g/L盐酸萘乙二胺贮备液:称取0.50g(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C10H7NH(CH2)NH2•2HCl)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贮于密闭的棕色试剂瓶中,在冰箱中冷藏可稳定三个月。
(2) 显色液:称取5.0g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溶解于约200mL热水中,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0mL盐酸萘乙二胺贮备液和5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于密闭的棕色瓶中,在25℃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
若呈现淡红色,应弃之重配。
(3) 吸收液:临用时将显色液和水按4+1(V/V)比例混合,即为吸收液。
吸收液的吸光度不超过0.005(540nm,l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
否则,应检查水、试剂纯度或显色液的配制时间和贮存方法。
(4) 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0.3750g亚硝酸钠(NaNO2,优级纯,预先在干燥器内放置24h)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贮于密闭的棕色试剂瓶中,可稳定三个月。
此溶液每毫升含0.250mg亚硝酸根。
(5) 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吸取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1.00mL于l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临用前现配。
此溶液每毫升含2.5μg亚硝酸根。
4.采样(1) 短时间采样(1h以内):取一支多孔玻板吸收瓶,内装10.0mL吸收液,标记吸收液液面位置后以0.4L/min的流量,采集环境空气6~24L。
(2) 长时间采样(24h以内):用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瓶,内装25.0mL或50.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标记吸收液液面位置,使吸收液的温度保持在20℃±4℃,以0.2L/min的流量,采集环境空气288L。
5.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六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表2配制亚硝酸钠标准系列。
各管混匀,于暗处放置20min(室温低于20℃时,显色40min以上),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40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扣除空白试样的吸光度以后,对应。
NO2-的浓度(μg/mL),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2) 样品测定采样后放置20min(室温20℃以下放置40min以上),用水将采样瓶中吸收液的体积补至标线,混匀,按绘制标准曲线步骤测定样品的吸光度。
若样品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应用空白试样溶液稀释,再测定其吸光度。
采样后应尽快测定样品的吸光度,若不能及时测定,应将样品于低温暗处存放。
样品于30℃暗处存放可稳定8h ;于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 ;于0~4℃冷藏至少可稳定3d 。
(3) 空白试样的测定空白、样品和标准曲线应用同一批吸收液。
6.计算二氧化氮(NO 2,mg/m 3)=00)(V f b DV a A A ⋅⋅⋅⨯--式中:A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 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b ——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μg ; a ——标准曲线的截距; V ——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V 0——换算为标准状态(273K 、101.325kPa )下的采样体积,L ; D ——样品的稀释倍数;f ——Saltzman 实验系数,0.88(当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高于0.72mg/m 3时,f 值为0.77)。
五、室内空气中PM 10的测定PM 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 的颗粒物。
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mg/m 3。
1.原理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其通过具有PM 10切割特性的采样器,PM 10被收集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PM 10的质量浓度。
滤膜样品还可进行组分分析。
2.仪器(1) PM 10中流量采样器:采气流量(工作点流量)一般为100L/min 。
(2)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直径9cm 。
滤膜性能:滤膜对0.3μm 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 ,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 ,每平方厘米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
(3)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