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精彩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提问精彩收获

摘要精彩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巧妙的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教学;有效

问题是教师展现教学艺术的“点睛“之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导火索”。教师课堂上巧妙有效、富有情趣的提问,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还能驾驭瞬息万变的学情,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在有效、愉快的师生对话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精彩高效。

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苦心经营――注意“提”的预设

巧妙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前提,课堂提问只有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精彩收获。因此,教师课前应认真备课,扣重点、攻疑点、破难点,精心地预设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有思考价值、契合学生兴趣点和求知欲的问题,使提问能叩开学生的心扉,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问出课堂的精彩。

以七年级上册《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的教学来说,为

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选用了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案例,把本框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1)面对挫折,刘伟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什么?(2)乐观坚强的刘伟也曾绝望过:失去双臂后,他的生命还有意义,还有价值吗?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开导他?(3)在生活中你碰到过像刘伟这样的残疾人吗?我们应如何对待?(4)结合刘伟的“慈善之路记录”,谈谈我们该怎样实现提升生命的价值?最后,评价并修改刘伟语录“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达到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和升华。这几个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步步为营,从“起始提问”到“后续追问”,再到“归结提问”,无一不是教师潜心研读教材,了解研究学情,精选问题措词的结果。当然,这一堂课的教学也取得了较大成功:在鲜活的生活情境和和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中诱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在清晰井然、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得扎实,学得快乐。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讲究“问”的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课堂上教师只有问得“精”,问得“准”,才能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才能收获“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的教学亮点。

1.精心捕捉,择机而动――找准提问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据时而变,择机而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智慧,精心捕捉、判断、重组课堂中的各种信息,找准提问的最佳时机。

如在八年级下册分析“隐私的含义”时,我先请学生例举出“哪些方面属于个人隐私”,接着又追问:“明星的年收入是个人隐私吗?阿强发现小刚深夜偷车报了警,是否触犯了小刚的隐私?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自然形成了两派进行激烈的讨论。此时的课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教师再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公共利益”方面去把握隐私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课堂提问,在关键时候设“障碍”,于无疑中质疑,使学生们达到心“愤”口“悱”的最佳求知状态,“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后体验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精选提问对象

课堂提问是全体师生对话的载体,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我们应精心选择提问的对象,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变成每位学生主动进取、寻觅真知,施展才华的场所.

比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就有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你认为我们还要做哪些工作?第一个问题属于“是什么”类题型,所有同学只要认真看书都能回答,难度较小,提问时应注意给中下水平学生发言的机会;第二个问题属于“为什么”类题型,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理清思路,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性总结,提问时可以考虑由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较强的中等以上学生来作答;第三个问题属于“怎么做”类的应用性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深浅的分析和认识,提问时则可集思广益,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发言。这样的课堂提问使每位学生都能处在一种“跳一跳,够得到”的状态,人人有所思,人人有所得。

3.瓜熟蒂落,善用等待――创设思索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应着眼于学生的“思”,激思促学,以思促行,而不是急切地告知结果。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考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认知规律,把握提问后的等待火候,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分析思考,去探索体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所察觉到的不完美的知识,从而迸发思维的火花,达到拓宽思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等待时间的把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根据问题

的难度和学生的精神状态而定。当学生对答如流的时候,等待时间可以短些;当学生遇到“卡壳”的时候,教师则不妨多等上两三秒的时间,这样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会收获更精彩的回答。如在《维护社会公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道问题:“当地政府在公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谈谈你对这些措施的看法。”这一问题既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政府为促进社会和谐所做的种种努力。所以问题抛出后,我稍作等待,给学生思索和回忆的时间,并利用“说说看”“说错了没关系”的等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等待,也让课堂出现了意外惊喜:学生能结合平时耳闻目睹相关的新闻,思绪如泉涌,有的学生提出了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有的学生提到了医疗和失业保险等政策,还有些学生结合当地政府对城市农民工的优惠政策,指出这样可以真正地实现社会和谐,对各阶层的利益进行统筹兼顾,从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等待是一种尊重,等待是一种信任,瓜熟自然蒂落,水到方能渠成,学会等待,才能演绎精彩!

三、挥洒一束阳光,灿烂一片天空――重视“答”的评价

古人云:“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准确巧妙的评价犹如一杯清新、香醇的茶,令人欣喜激动,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