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教案--种猪生产

合集下载

《养猪》教案--仔猪的培育

《养猪》教案--仔猪的培育

第四节:仔猪的培育目标:学习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重点: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3、断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难点: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方法:讲授、讨论课时:10过程:复习导入(略)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2.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力差3.消化道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4.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得病5.体内含铁少,易患贫血病(二)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养好哺乳仔猪要抓二食(奶食、料食)、过三关(初生关、补料关与断乳关)1.抓奶时,过好初生关(1)及时吃上初乳(2)固定乳头(3)防冻、防压(二)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措施①防冻。

仔猪出生时的适宜温度是32~34℃,采取保温措施:如果采取常年产仔,可采用红外线灯加热。

②防压。

一般体大过肥、行动不便、腹大下垂、年老耳聋与初产无护子经验的母猪易压死仔猪。

防护措施是:A、加强对仔猪的护理,掌握母猪压死仔猪的规律。

B、栏圈内设护子间C、栏圈内设护子栏D、采用高床网上分娩栏(4)仔猪寄养2.抓料食,过好补料关(1)开始补料的时间。

以7日龄左右开始较好。

(2)补料方法。

训练仔猪开始补料,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时期①调教期。

从5日龄到10日龄这一时期,将煮熟的黄豆、高粱、破碎玉米等混合料撒在圈内由母猪带领仔猪吃食,俗称”以老带少“②适应期。

从10日龄到20日龄这一时期为仔猪正式吃料时期,吃湿拌料,饲养次数每天4-6次。

(3)补料期间应注意的问题。

饲料必须清洁、新鲜,不喂霉烂、变质饲料;食槽、水槽与用具要经常洗刷和消毒;做到少喂勤添,以防仔猪饥饱不匀;补料与补水同时进行,有的猪场补水比补料更早些.(4)铁、铜、硒的补充3.断乳关哺乳仔猪到了一定年龄,离开母猪不在吃奶,叫断乳。

(1)断乳日龄。

猪自然断乳时间为8-12周龄(2)断乳方法①一次断乳②分批断乳法③逐渐断乳④早期断乳此外,仔猪生后还应做到:剪牙,防治仔猪争奶而咬伤奶头;断尾,为防治咬尾和方便配种;去势仔猪初生后1周内,将不做种用的小公猪去势。

《养猪》教案--肥育猪生产

《养猪》教案--肥育猪生产

第五节肥育猪生产目标:了解猪的生长规律,掌握影响生长肥育的因素,生产中常用的肥育方式及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重点:1、掌握影响生长肥育的因素2、生产中常用的肥育方式3、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难点:肥育猪的饲养管理方法:讲授、讨论、实践课时:10过程:商品肉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主要任务是:利用最少的饲料与劳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成本低、质量好的猪肉。

在养猪生产中,肉猪的数量占养猪总头数的80%以上。

而饲料成本又占养猪总成本的60%~80%,为此,提高商品肉猪的增重速度,降低饲料消耗,特别是降低精料的消耗是提高养猪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猪的生长规律(一)猪体重的变化规律随日零增长而提高,表现为不规则的抛物线,呈现“慢—快—慢”的趋势。

(二)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

在胚胎期,猪的中轴骨生长慢,外围骨和头骨生长快,所以猪出生后显得身体短、高、窄、头大,出生后中轴骨生长快,外围骨和头骨生长相对较慢,所以体型显得越来越长、矮、宽。

(三)体躯各组织生长顺序及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依次是:骨骼、肌肉、脂肪,化学成分变化:水分、蛋白质、矿物质随年龄的增加而相对减少,脂肪则逐渐增多。

在整个肥育过程中,增重成分前后不一,前期增加水分、蛋白质和灰分较多,中期渐减,而后期更少。

脂肪则前期增加很少,中期渐多,后期最高。

二、影响生长肥育的因素(一)品种与经济类型引进品种在以精饲料,高营养水平的饲养条件下,其肥育结果比地方品种好。

(二)经济杂交。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猪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仔猪初生体重与断乳体重仔猪初生重、断乳重与肥育期增重期间增重之间呈正相关。

(四)营养水平与饲料品质1.营养水平。

能量的供给水平与增重和肉质成分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同体脂肪含量也越高。

蛋白质对肥育也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日粮蛋白质水平越高,增重越快。

此外,矿物质、维生素在日粮中应注意补充。

饲养种公猪课件(共21张PPT)《猪生产》

饲养种公猪课件(共21张PPT)《猪生产》
非配种期间2kg/头,宜采用生干料或湿拌料 4.供充足饮水。10-12L/d 2L/min 高70-80cm
养增加20%~25%。配种停止后,逐渐过渡到非配种期的饲养标准; – 冬季寒冷时要比饲养标准提高10%~20%; – 青年公猪可增加日粮给量10%-20%。
– 配种繁忙季节可适当补充动物性饲料和硒,当公猪处于 热应激时,添加维生素C。
看看公猪的伙食!
四、正确饲喂
1.采用限量饲喂方式 2.定时定量,不宜过饱,保侍7-8成膘。 3.每日喂2次;配种期间成年公猪2.5~3.0kg/头;
1.供应营养要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氨基酸平衡的全价饲粮; 2.以精料为主,体积不宜过大。 3.可适当补充青绿饲料; 4.保证饲粮质量,严禁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如棉粕、菜粕) 5.日粮除遵循饲养标准外,还需根据品种类型、体重大小、配种强度、环
境条件等合理调整。 – 常年配种的猪场,要给均衡饲粮。采取一惯加强营养的饲养方式; – 季节配种的猪场,在配种前1个月提高营养水平,比非配种期的营
母猪好好一窝 公猪好好一坡
2.类别
纯种公猪
杂种公猪(皮杜)
3.公猪的生理特点
➢ 公猪的睾丸会一直生长到12月龄。而精液产量则还需6个 月才能达到最高水平。
➢ 射精量大:250ml/次 (150-500ml) ➢ 若除胶状物以外的全程精液平均少于80ml,视为射精量不
足。 ➢ 总精子数目多:1.5亿/ml(正常的应在每毫升1亿以上。
任务1.饲养种公猪
饲养目标: ➢保持适宜的种用体况(7-8成膘) ➢保持旺盛的配种能力 ➢提供量多质优的精液。
➢重点:营养、运动和利用三者调解
适当的运动
合理的利用
保持三者的平衡
一、分析种公猪的重要性、类别及生理特点

养猪生产19

养猪生产19

养猪生产--电子教案19
课程名称:养猪生产授课次序:
任课老师:
[教学内容与过程]
[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已了解仔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在抓好仔猪三关并把仔猪育成之后,商品仔猪将进入育肥阶段。

而做好肉猪的育肥工作并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猪才是我们养猪的最终目的。

肉猪在100kg以后瘦肉沉积速度下降明显,而脂肪生长加速,同时增重速度下降,饲料报酬下降,肉猪生产成本则提高。

故肉猪达100kg以后应考虑上市。

一、肉猪生产前的准备(不板书)
要求学生掌握肉猪生产前应做的五项准备工作.
补充:育肥初期的管理及环境控制
1、调教
2、防止咬尾咬耳
解决办法:
①消除不良应激。

②注意及时调整日粮。

现代养猪生产教案

现代养猪生产教案

现代养猪生产教案教案标题:现代养猪生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现代养猪生产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养猪生产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养猪生产的概述a. 养猪行业的发展历程b. 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和优势2. 养猪场的规划和建设a. 场地选择和准备b. 圈舍设计和建造c. 环境控制和设备配置3. 猪种选择与繁殖管理a. 常见猪种的特点和适应性b. 繁殖技术和管理要点c. 猪群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4. 饲养管理与营养配制a. 饲料成分和营养需求b. 饲料配方和制作方法c. 饲养管理要点和技巧5. 疾病防控与兽药使用a. 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控制b. 兽药的种类和使用原则c. 兽医卫生和兽药使用管理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现代养猪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的养猪场,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实际运作和管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养猪场规划和建设、猪种选择与繁殖管理、饲养管理与营养配制等相关问题,并展示讨论结果。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饲料配制实验、疾病防控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针对每个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等进行课堂测验。

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的饲料配制实验和疾病防控实践进行评估,包括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性和讨论结果的质量。

教学资源:1. 教科书:现代养猪生产教材、养猪技术手册等。

2. 多媒体资料:养猪生产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实际的养猪场,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实际运作和管理。

教学时长:本教案建议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备注: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能力,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延伸和拓展。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精选5篇)第一篇:《养猪》教案--种猪生产第三节:种猪生产目的:掌握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及管理技术难点:掌握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方法:讲授、自由讨论、实践课时:10 过程:引入: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亲本,在生产上一般数量较少,但要求的质量却很高。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种猪的作用巨大。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目的:饲养种公猪的目的是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及具有较强的配种能力,即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优质的精液,提高母猪受胎率,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

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40~60头。

繁殖仔猪500~600头或更多;如采用人工受精技术,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600~1000头或更多,繁殖仔猪6000~10000头或更多。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

”这充分说明了公猪的作用巨大。

因此,对种公猪必须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使“营养、运动与利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种用价值。

(一)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要求具有良好的繁殖力,产肉能力和健康的体质,所以必须从具有完整的育种资料、饲养管理环境好、卫生防疫规范的种猪场引进,以防其遗传性能不稳定和有疾病的潜在威胁,;其次,再挑选的公猪必须具有雄相,身体健康,体质紧凑背腰稍短而深广,后躯充实,四肢强健粗大,睾丸发育良好。

患有疝气,单睾和包皮积尿的公猪不宜做种猪用。

总之,优良的种公猪应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有产生优良精子的能力,二是要有旺盛的性欲,二者缺一不可。

(二)种公猪的饲养为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膘情——中上等膘,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生产能量多,质优的精液,应进行科学的饲养。

1.种公猪的生理特点(1)射精量大一次约250毫升(2)交配时间长一般为5~10分钟(3)精液组成精子占2%~5%水分约占97% 2.营养需要首先应供给种公猪适当的能量,但能量也不可供应过多,否则,导致公猪体质过肥,对其繁殖性能极度不利。

养猪养殖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养猪养殖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养猪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掌握养猪场的选址和建设要求。

- 熟悉猪的品种、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养猪场的规划和管理。

- 能够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饲养。

- 能够识别猪的常见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养猪业的兴趣和热情。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猪的基本知识- 猪的起源与分类- 猪的生理结构特点2. 养猪场的选址与建设- 选址要求- 猪舍建设标准3. 猪的品种与繁殖技术- 常见猪的品种介绍- 繁殖技术要点4. 猪的饲养管理- 饲料的选择与搭配- 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 猪舍的环境控制5. 猪病防治- 常见猪病介绍- 预防与治疗措施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养猪吗?养猪有哪些好处?2. 展示图片:介绍猪的生活习性和养殖场景。

(二)讲授1. 猪的基本知识- 讲解猪的起源、分类和生理结构特点。

- 举例说明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

2. 养猪场的选址与建设- 讲解选址的要求和猪舍建设标准。

- 分析猪舍的通风、采光、排水等因素。

3. 猪的品种与繁殖技术- 介绍常见猪的品种特点。

- 讲解繁殖技术要点,如配种、妊娠、分娩等。

4. 猪的饲养管理- 讲解饲料的选择与搭配,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

- 分析猪舍的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5. 猪病防治- 介绍常见猪病,如猪瘟、猪流感等。

- 讲解预防与治疗措施。

(三)实践操作1. 组织学生参观养猪场,了解现场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养殖,如饲料配比、猪舍环境控制等。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提问学生,检查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实践操作能力3. 作业完成情况五、教学资源1. 课件2. 图片3. 视频资料4. 实地参观六、教学反思本教案以养猪养殖技术为主题,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养猪的基本知识、繁殖技术、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技能。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

养猪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猪的品种分类和特点。

2、掌握猪舍的建设和环境控制要求。

3、学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制和喂养方法。

4、熟悉猪的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不同生长阶段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2)猪病的防控技术。

2、难点(1)猪饲料的营养平衡搭配。

(2)猪繁殖技术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养猪技术有初步的认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到养猪场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猪的品种介绍1、我国常见的猪品种(1)大白猪:体型大,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

(2)长白猪: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

(3)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肉质好。

2、不同品种猪的特点和适应环境(1)适应性:有些品种适应寒冷气候,有些适应炎热环境。

(2)生长速度和肉质:不同品种在这两方面存在差异。

(二)猪舍的建设与环境控制1、猪舍的选址(1)地势: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

(2)风向:避免建在风口,以减少疾病传播。

2、猪舍的布局(1)生产区、生活区和隔离区要分开。

(2)猪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便于通风和防疫。

3、猪舍的环境控制(1)温度: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要做好保温和降温措施。

(2)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防止湿度过高引起疾病。

(3)通风:保持良好的通风,排除有害气体。

(三)饲料的配制与喂养1、猪的营养需求(1)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

(2)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差异。

2、饲料的种类(1)精饲料:如玉米、豆粕等。

(2)粗饲料:如青贮料、干草等。

3、饲料的配制原则(1)营养平衡: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合理搭配饲料。

(2)成本控制: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

4、喂养方法(1)定时定量:每天固定时间和数量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

2024年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

2024年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

2024年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养猪生产技术》教材第四章,主题为“2024年养猪生产中的绿色养殖与疾病预防”。

详细内容包括:绿色养猪的概念与意义、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猪舍环境控制技术、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绿色养猪的基本概念,掌握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方法。

2. 学习猪舍环境控制技术,提高养猪生产的环境质量。

3. 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养猪生产中的疾病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绿色饲料的配制方法,猪舍环境控制技术。

教学重点:绿色养猪的概念与意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养猪场绿色养殖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绿色养殖的优势。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绿色养猪的概念、意义、饲料选择与配制、猪舍环境控制技术。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道例题为例,讲解绿色饲料配制的具体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针对某一猪舍环境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5. 疾病预防与控制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绿色养猪的概念与意义2. 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方法3. 猪舍环境控制技术4.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论述绿色养猪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要点:包括绿色养猪的概念、饲料选择、环境控制、疾病预防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绿色养猪的相关政策、技术动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养猪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方法二、猪舍环境控制技术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方法1. 绿色饲料的定义:绿色饲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环保型饲料原料、添加剂和配制技术,降低养猪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猪肉产品质量的饲料。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第五章“猪的饲养管理”,详细内容涉及猪的营养需求、饲料配方、饲养管理技术以及疾病预防措施。

具体包括5.1节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5.2节各类饲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5.3节猪的饲养管理技术,5.4节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能够独立设计猪的饲料配方。

2. 了解各类饲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能够合理选用饲料。

3. 学习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猪的饲料配方设计,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猪的营养需求,饲料选用,疫病防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养猪场实例图片,饲料样品。

2. 学具:笔记本,教材,饲料配方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养猪场实例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

b. 分析各类饲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c. 介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d. 解析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3. 例题讲解:以实际养猪案例为例,讲解饲料配方设计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具体的猪饲料配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

六、板书设计1. 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2. 各类饲料特点及使用方法3.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4. 猪场疫病防控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猪的饲料配方。

2. 答案: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合理选用饲料原料,设计出合适的饲料配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猪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设计掌握较好,但在饲养管理技术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养猪场,了解实际养猪生产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推荐阅读相关养猪技术书籍,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2.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3. 饲料选用与疫病防控4. 课堂实践操作:饲料配方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猪的营养需求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养猪》教案--猪的经济类型及品种

《养猪》教案--猪的经济类型及品种

第一节猪的经济类型及品种一、内容:主要介绍猪的品种分类方法及各类猪的代表品种,国内外主要品种的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杂交利用等知识。

二、目的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及图片等观看、熟悉猪的分类方法,了解掌握国内外主要品种的外貌特征和生产特点,以及各主要品种的杂交利用的性能等。

三、重难点:①国内所饲养的主要品种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

②国内外优良品种的杂交组合。

四、学时与教法:其中理论讲授3学时,观看品种的图片和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一、品种概念:猪的品种概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是通过人工选育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的家畜类群。

2、具有相对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固地遗传下去的各种特性。

3、具有相对的同质性。

同一品种的猪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来源、外形、性能和生物学特征。

4、具有完整的品种结构,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品种的内部结构是指:品种内具有的品系、品族、亲缘群等,不同的类群。

5、拥有足够的数量:根据全国猪种协作组规定,作为一个品种需要有纯种母猪1000头以上,符合育种指标要求的应在70%以上的繁殖母猪,种公猪具有50头以上。

猪种是养猪业开展的根本条件,品种好坏可直接影响养猪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它对自然条件有一定的依附关系,并随着社会历史和经济的变化而消长存亡。

据统计全世界家猪品种约300多个、这些现代家猪品种都是由野猪经世界各国人民长期饲养驯化而来,并形成适应世界各地的生长条件的不同品种,猪的品种分类就是根据来源相近、性状和生物特性相同等进行分类。

二、猪的品种分类〔一〕按自然农业区域分类:这种分类法主要用于我国地方猪种的分类,该方法于1960年在?中国养猪学?上由作者提出,1979年?中国猪种?编写组肯定了这个分类方法并在83-85年出版的?中国猪品种?中,采用该法〔并把作者提出的过渡型改为江海型〕把我国现有的地方猪种分归六大类型。

具体为:1、华北型〔5个〕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内蒙、甘肃、新疆、宁夏、以及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等四省的北部地区和山东、四川、青海小局部地区。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现代养猪生产技术》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养猪生产的技术要点、猪场建设和环境管理、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认识到养猪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2. 掌握养猪生产的技术要点,包括猪场建设、环境管理、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养猪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养猪生产的技术要点,包括猪场建设、环境管理、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解决养猪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代养猪业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养猪生产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介绍现代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讲解养猪生产的技术要点,包括猪场建设、环境管理、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养猪场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

(2)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1)针对养猪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2)针对猪的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1)设计一道关于猪场建设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2)设计一道关于猪的饲养管理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2. 内容:(1)现代养猪业发展现状(2)养猪生产技术要点猪场建设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现代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论述养猪生产中的技术要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养猪业的新技术、新方法。

猪产崽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猪产崽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猪产崽的基本知识,掌握猪产崽的生理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养猪生产打下基础。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猪产崽的生理特点2. 猪产崽的环境要求3. 猪产崽的饲养管理4. 猪产崽的常见疾病及防治5. 猪产崽的记录与统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猪产崽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猪产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猪产崽的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4. 观察法:观察猪产崽的过程,了解猪产崽的生理特点。

5.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猪产崽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猪产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猪产崽的生理特点(1)讲解猪的生殖系统,介绍猪的繁殖过程。

(2)讲解猪产崽的生理特点,如产前、产中、产后的注意事项。

3. 讲解猪产崽的环境要求(1)讲解猪舍的布局、通风、保温等要求。

(2)讲解猪产崽期间对饲料、水质等的要求。

4. 讲解猪产崽的饲养管理(1)讲解猪产崽期间的饲料调配、饲喂方法。

(2)讲解猪产崽期间的饮水、卫生等管理。

5. 讲解猪产崽的常见疾病及防治(1)讲解猪产崽期间可能出现的疾病,如难产、仔猪黄白痢等。

(2)讲解猪产崽期间疾病的防治措施。

6. 讲解猪产崽的记录与统计(1)讲解猪产崽的记录内容,如产仔时间、数量、性别等。

(2)讲解猪产崽的统计方法。

7.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猪产崽的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8.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猪产崽的注意事项及操作要点。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9.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养猪生产技术》教材的第三章:猪的饲养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猪的生理习性、饲养环境要求、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生长速度与肉质改善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猪的生理习性和饲养环境要求,为实际养猪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 掌握饲料搭配和营养需求,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3. 学会分析养猪生产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猪的饲料搭配和营养需求、生长速度与肉质改善。

2. 教学重点:猪的生理习性、饲养环境要求、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在实际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猪、饲养手册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引出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猪的生理习性:介绍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繁殖习性等。

(2)猪的饲养环境要求: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猪生长的影响。

(3)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讲解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以及饲料的搭配方法。

(4)生长速度与肉质改善:介绍影响猪生长速度和肉质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养猪场为例,分析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某养猪场设计饲料配方。

六、板书设计1. 猪的生理习性2. 猪的饲养环境要求3. 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4. 生长速度与肉质改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某养猪场设计饲料配方,计算营养摄入量。

2. 答案: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计算营养摄入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猪的生理习性、饲养环境要求、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的情况,以及在实际养猪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了解现代养猪生产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如智能化饲养、生态养猪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猪生产技术》之模块二 现代养猪教学设计

《猪生产技术》之模块二  现代养猪教学设计
《猪生产技术》
课程名称:《猪生产技术》授课次序:
任课老师:教研组长签字:
课题名称
模块二现代养猪
项目一现代养猪特点与工艺流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时数
学时(90分钟)
授课
时间
第周
星期
第节
第周
星期
第节
第周
星期
第节
第周
星期
第节
第周
星期
第节
备注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现代化养猪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知道现代养猪基本要求和工艺流程。
提问:了解现代化养猪吗?
举手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回答。
将学生引入到新课题的情境中。
教授
新课
(75分钟)
现代化养猪
(30分钟)
1.现代化养猪特点
1.1规模大饲养密度高(6分钟)
1.2流水式作业(6分钟)
1.3劳动效率高(6分钟)
1.4生产水平高(6分钟)
1.5经济效益高(6分钟)
播放传统养猪与现代养猪视频各1~2 min给学生观看,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入什么叫现代养猪,与学生讨论互动,进一步阐明现代养猪的概念。
三、计算各类猪栏位数
根据存栏数可得栏位数。
1.观看演示图片,听教师讲解,理解学习内容。
2.分组计算教师分配的任务,让后分组汇报
2.分组计算教师分配的任务,让后分组汇报
2.分组计算教师分配的任务,让后分组汇报
1.使内容直观、真实,容易理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2.通过分组练习计算加深印象
小结
课堂总结(5分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处理和分析问题能力。

《种猪的饲养管理导学案-畜禽生产》

《种猪的饲养管理导学案-畜禽生产》

《种猪的饲养管理》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种猪的基本特征和生理特点;2. 掌握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3. 熟悉种猪饲养中常见的疾病防治方法;4. 能够合理制定种猪饲养计划。

二、导学内容:1. 种猪的基本特征和生理特点- 种猪是猪群中用于繁殖的特定品种,通常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和遗传优势;- 种猪的发展速度较快,饲养成本较高,需进行精细化管理;- 种猪的繁殖周期长,需注意合理安排配种和产仔计划。

2. 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饲料供给:种猪需要高质量、高蛋白的饲料,保证其发展发育和繁殖需求;- 生活环境:保持饲养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避免疾病传播;- 定期体检:定期对种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合理配种:根据种猪的遗传特点和繁殖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种对象。

3. 种猪饲养中常见的疾病防治方法- 猪瘟:定期接种疫苗,保持饲养环境清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保持饲养环境通风良好,定期消毒;- 猪瘤胃炎:合理配合饲料,预防饲料变质。

4. 合理制定种猪饲养计划- 根据种猪的发展发育和繁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 定期评估饲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养计划。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种猪的发展发育过程,引起学生对种猪饲养管理的兴趣。

2. 进修:介绍种猪的基本特征和生理特点,讲解种猪饲养管理要点,讨论种猪饲养中常见的疾病防治方法。

3. 实践:分组讨论种猪饲养案例,设计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并进行展示和评判。

4. 总结:总结种猪饲养管理的要点和方法,强调科学饲养的重要性。

5. 反馈:学生回答导学问题,检查学生对种猪饲养管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四、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种猪的基本特征和生理特点;2. 学生能够列举种猪饲养管理的要点和常见疾病防治方法;3. 学生能够合理制定种猪饲养计划,并诠释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养猪场,了解实际的种猪饲养管理情况;2. 阅读相关的养猪学术论文或专业书籍,深入了解种猪饲养管理的理论知识;3. 参与养猪技术培训班,提升种猪饲养管理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种猪生产目的:掌握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及管理技术难点:掌握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方法:讲授、自由讨论、实践课时:10过程:引入: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亲本,在生产上一般数量较少,但要求的质量却很高。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种猪的作用巨大。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目的:饲养种公猪的目的是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及具有较强的配种能力,即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优质的精液,提高母猪受胎率,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

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40~60头。

繁殖仔猪500~600头或更多;如采用人工受精技术,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600~1000头或更多,繁殖仔猪6000~10000头或更多。

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

”这充分说明了公猪的作用巨大。

因此,对种公猪必须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使“营养、运动与利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种用价值。

(一)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要求具有良好的繁殖力,产肉能力和健康的体质,所以必须从具有完整的育种资料、饲养管理环境好、卫生防疫规范的种猪场引进,以防其遗传性能不稳定和有疾病的潜在威胁,;其次,再挑选的公猪必须具有雄相,身体健康,体质紧凑背腰稍短而深广,后躯充实,四肢强健粗大,睾丸发育良好。

患有疝气,单睾和包皮积尿的公猪不宜做种猪用。

总之,优良的种公猪应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有产生优良精子的能力,二是要有旺盛的性欲,二者缺一不可。

(二)种公猪的饲养为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膘情——中上等膘,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生产能量多,质优的精液,应进行科学的饲养。

1.种公猪的生理特点(1)射精量大一次约250毫升(2)交配时间长一般为5~10分钟(3)精液组成精子占2%~5%水分约占97%2.营养需要首先应供给种公猪适当的能量,但能量也不可供应过多,否则,导致公猪体质过肥,对其繁殖性能极度不利。

(1)蛋白质对公猪的作用很大。

如果日粮中蛋白质不足,会造成公猪精液量少,精子密度低,发育不完全,活力差,受胎率下降,甚至丧失配种能力。

(2)种公猪对维生素的需要不多,但维生素育种公猪的健康和精液品质密切相关。

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公猪性欲不强,精液品质下降,不产生精子;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公猪对钙、磷的吸收,间接影响精液的品质;缺乏维生素E,睾丸发育不良,精子衰弱或畸形,公猪性欲降低,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引起睾丸萎缩与性欲减退。

(3)矿物质对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影响较大。

缺钙会使精子发育不全,精子活力低下;缺磷引起生殖机能衰退,缺锰产生精子畸形,缺锌时睾丸发育不良,精子生成停止,缺硒导致精液品质下降,睾丸萎缩退化3.日粮供应与饲喂技术采用季节性繁殖的猪场,在配种前45天要逐渐提高营养水平,以改善猪体状况,提高配种能力,配种季节过后,可适当降低营养水平,但应供给维持种用体况的营养物质,种公猪的饲喂一般采用限量饲喂方式,常用的料型有湿拌料、干粉料,颗粒料等,日喂2~3次,注意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禁止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

(三)种公猪的管理1.运动:每天应进行1~2次圈外驱赶运动或在运动跑道中运动,每次约1小时,距离1.5千米,速度不可太快。

2.保持猪体清洁:每天应用硬毛刷刷拭一次。

3.定期称重:了解其体重变化,以便调整日粮水平。

4.定期检查精液品质:特别是在配种准备期与配种期,应每天检查一次精液品质,以便调整营养、运动及配种强度。

5.防治公猪咬架:公猪咬架时应迅速用木板将公猪隔开,也可用水猛冲其眼部将公猪撵走。

6.防寒防暑:最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20℃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母本,在生产上一般要求数量多、质量好。

(一)配种前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从仔猪断奶再到发情配种这段时间叫空怀期,这段时间母猪体能消耗很大,多数母猪膘情较差,急需营养补充,产后的后备母猪本身还没有达到体成熟,自身还在生长,又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泌乳做准备,对营养的需求也很大。

因此,应该加强此期的饲养管理,促使空怀母猪及早发情排卵。

1.配前优饲(1)短期优饲,即后备母猪配种前10~14d,在原日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精料喂养,尽可能减少每圈饲养头数,以防抢食,引起母猪体况的肥瘦差异。

同时,每天坚持刷拭猪体,是母猪性情温驯,易于接近。

(2)配种优饲,可采用“配种优饲”,即配种前要加强营养,适当多喂饼类饲料与青绿多汁饲料,以利于增膘复壮,早发情,多排卵,及时配上种,时间约为一个月,甚至更长。

2.正确管理空怀母猪有单栏饲养和群养两种方式。

单栏饲养是近年来工厂化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形式。

即将母猪固定在限位栏内饲养,活动范围小,小群饲养是将同期断奶的母猪饲养在同一栏内,可以自由运动。

由于爬跨和外激素的刺激,可引诱其他空怀母猪发情。

这样便于根据爬跨等行为表现,鉴别母猪是否发情。

3.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1)改善饲养管理;加强营养,供给平衡日粮(2)诱情:用试情公猪追逐、爬跨、刺激(3)乳房按摩:每天早晨喂食后进行另外,将不发情的母猪放入大圈内饲养,增加活动空间和范围,或驱赶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膘情,有利于发情排卵。

(二)母猪的配种种猪的配种是提高母猪繁殖率和衡量猪场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效益最关键的生产环节。

1.母猪的发情与排卵规律(1)母猪发情规律。

①发情周期。

母猪发育到一定年龄时所表现的性活动现象称为发情。

性成熟而未妊娠的母猪,在正常情况下,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一定发情,直至衰老为止,这种有规律的性周期称为发情周期。

如我国地方猪品种一般为18~19天,杂种猪为19~20天,国外品种(如约克夏猪)为20~23天。

②发情持续期。

母猪发情持续期为2~5天,但因季节、品种、年龄而异③产后发情。

仔猪断奶后,多数母猪在3~10天内发情。

2)母猪发情表现开始时,发情母猪表现为兴奋不安,有时哼叫,阴部微充血肿胀,食欲减退,之后跳栏、爬跨、喜欢接近公猪,当公猪爬上其背时则安定不动。

(3)适时配种技术人员或饲养人员用手压母猪背部或臀部,母猪呆立不动,或用试情公猪爬跨母猪,母猪呆立不动,即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木马反射。

”即俗话说:“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4)配种方法有自然交配(本交)与人工受精两种①人工辅助交配。

②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可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可克服公、母猪体重相差过大进行本交的困难,有利于杂交改良;有利于混精输精,提高受精率;有利于防治生殖道疾病的传播;有利于精液远距离运输;如果再行精液冷冻技术,可以长期保存优秀种公猪的精液。

(5)配种方式,在生产中,常用的配种方式有以下三种①单次配种。

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只用一头公猪交配一次,此方式在适时配种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高的受胎率,并减轻了公猪的负担。

其缺点是十分不保险,一旦配种时期掌握不好,受胎率与产子数都会下降。

在生产中一般不提倡这种方式。

②重复配种。

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先后交配2次,间隔时间为8-24小时。

例如,上午八时配一次,下午四时再配一次,间隔八小时;或下午四时配一次,第二天上午八时再配一次,间隔十六小时;或上午八时配一次,第二天上午八时再配一次,间隔二十四小时。

这种方式比单次配种的受胎率与产子数都搞,这是由于在母猪整个排卵期内,输卵管内经常保持有活力的精子,使卵巢先后排出的卵子都能得到受精的机会,在生产中,大多数猪场对经产母猪都采用此种方式。

③多次配种。

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交配3或3次以上。

在生产中,三次配种适合于初产母猪,或某些刚引入的国外品种,三次以上配种并不能提高产字数,原因是配种次数过多,造成公母猪过于劳累,从而降低性欲与精液品质。

据试验证明,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配种一至三次,产子数岁配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交配四次以后,产子数就明显下降了,交配五次以上,产字数明显下降。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从配种受胎到分娩这一段过程叫妊娠,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胚胎生长发育的需求,调整母猪的营养,以保证胚胎在母体子宫内正常发育,防治死胎与流产现象的发生,从而获得数量多、初生重大而健壮的仔猪;保证母猪在妊娠后期有良好的膘情,为产后哺育仔猪做好准备,对出产母猪还应注意其自身的生长发育。

1.妊娠诊断(1)外部观察法。

母猪配种后经21天左右,如不在发情,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顺、行动稳、夹尾走、阴门缩,则表明已妊娠。

个别母猪妊娠后有时会表现发情,此种发情称为假发情。

(2)激素测定法。

在母猪配种后16-18天注射1毫升的乙烯雌酚未孕猪一般经二十三天后出现明显发情表现,怀孕猪则无反应。

采用此法时间必须准确,尤其不能过早。

(3)超声波诊断:用超声波测定仪在母猪配种后20-29天进行,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感应效应,测定母猪的胎儿心跳数,从而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实验证明,配种后二十到二十九天诊断的准确率约为80%,四十天以后的准确率为100%。

2.妊娠母猪的饲养(1)抓两头带中间饲养方式。

这种方式适合配种时较瘦弱的经产母猪,妊娠前期,一般在妊娠后的20~40d,可适当增加含蛋白质较多的精饲料,使母猪尽快恢复体力与膘情。

妊娠中期可适当增加一些品质好的青绿多汁饲料与粗饲料。

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十分迅速,母猪体重也增加较快,此时,应把精料量加到最大。

这样,在整个妊娠期形成了一个“高—低—高”的营养水平。

例如,某养猪专业户猪场的精料给量如下:妊娠前期(1—40d)每头每日1.25kg,妊娠中期(41—90d )1kg,妊娠后期(91—114d )2kg。

(2)前粗后精饲养方式。

这种方式适于配种前膘情较好的经产母猪。

因为妊娠前期胚胎发育较慢,母猪膘情又好,又需要另外增加营养,此时可按一般的营养水平饲喂,青、粗饲料可以多一些。

妊娠后期为了满足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可适当增加精料。

这样,在整个妊娠期形成了一个“低-高”的营养水平。

例如,某养猪专业户猪场的精料给量如下;妊娠前期每日每头0.75kg,妊娠后期,每日每头1.25—1.5kg。

(3)步步登高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合初产母猪与繁殖力特别高的母猪。

因为初产母猪不仅需要维持胚胎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还要供给背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另外,繁殖力特别高的母猪,不仅胚胎需要营养物质较多,而且还要为泌乳做必要的储备。

在整个妊娠期内的营养水平,是根据胚胎的生长发育与母猪的体重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到后期增加到最高水平。

这样,在整个妊娠期形成了一个“低-高-高”的营养水平。

例如,某养猪专业户猪场精料给量如下;妊娠前期,每日每头1.25kg,妊娠中期每日每头1.5kg,妊娠后期2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