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地理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一、明确答题方向1.自然环境特点——性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
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例1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答案】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技巧点拨】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例2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答案】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因为两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
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技巧点拨】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3 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答案】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高考地理图文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专项突破
高考地理图文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专项突破命题特点【设问形式】“下图示意……读图,回答……题”、“据此完成……题”等。
【考查方式】一般以图文材料为引言,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主要考查考生利用基础知识和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答题思路1.图像判读类,重点分析图像信息。
图像判读类,需要结合所学知识,(1)读图名;(2)读图例;(3)读地理位置:根据经纬线,河流,山脉走向,重要地名;(4)不同时期的图组,读地理事物变化过程及变化趋势;(5)据设问筛选有效信息,做出判断。
2.文字材料类,重点是对文字的理解,不同信息的逻辑关系。
文字材料类试题的题干有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构成,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材料如何繁杂,都是为考查能力服务的,材料呈现的是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结合设问来阅读文字材料。
方向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分析更具有针对性。
分析文字材料时,需要做到:(1)确定信息分析方向,搁置无用信息。
(2)确定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向。
(3)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
认识材料揭示的本质,要善于抠字眼,准确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这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对于文字材料解读型的非选择题,不仅要根据要求分析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还要善于归纳整理,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述。
典型分析【模板一】地理景观图地理景观图是用画面直接展示地理事物的图,图中的信息量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地理景观图不仅能考查考生的图像判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景观欣赏与审美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自然原理和自然规律的理解、推导、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
景观图判读的方法如下:(1)分清地理景观图的类型。
地理景观图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
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等)、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图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
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业景观图(耕地和林地等)、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景观图等。
地理材料题答题模板
地理材料题答题模板一、背景介绍在全球化时代,地理材料题成为了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地理材料题通常包含一段描述性的材料或者图表,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地理材料题答题模板,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二、理解材料1. 阅读材料:仔细阅读题目中提供的地理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表信息。
2. 理解关键词:审题时要注意理解并分析关键词,包括地名、数字、时间、比例、变化趋势等,以便准确回答问题。
三、分析和回答问题1. 总体概述:根据材料的内容,概述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或问题。
2. 细节分析:根据材料中提供的具体信息,分析其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案等。
3. 比较对照:如果材料中提供了多组数据或图表,可以对比不同数据之间的变化趋势、地理特征等。
4. 解决方案: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并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证。
四、举例论证为了更好地理解答题模板的应用,以某地区气候变化材料题为例进行论证。
【材料】该地区过去三十年来的气温变化如下图所示:(引入图片或描述文字)【问题】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 过去三十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如何?2. 造成该地区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 气温变化对该地区的影响是什么?4. 如何应对该地区气温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分析和回答】1. 总体概述:根据图表,该地区过去三十年来的气温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2. 细节分析:(根据具体图表数据进行分析)3. 比较对照:(根据不同年份的数据进行对比)4. 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气温变化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五、总结地理材料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分析关键词,进行详细的信息分析和比较对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考生可以根据这个模板来组织自己的答案,提高答题的效果。
六、参考范文(可根据题目内容自行撰写范文,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高中地理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高中地理考试中,解析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需要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解答。
下面是一些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仔细阅读材料:在回答解析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的材料,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点。
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数据和例子,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材料的结构: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结构,可以根据材料的段落、标题、图表等部分来推测材料的组织方式。
分析材料结构有助于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和思路,为解题提供线索。
3. 理解问题要求:解析题通常会有一系列问题要求回答,包括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理解问题的要求,确定需要准确回答的内容和形式。
4. 多角度思考:解析题往往会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不同角度。
在回答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全面分析材料的信息,避免片面或主观的回答。
5. 列举关键信息:解析题中的信息往往是复杂且繁杂的,为避免遗漏相关信息,可以在纸上或草稿纸上列举和标注关键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整理思路和提高答题效率。
6. 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回答:在回答解析题时,要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观点和结论。
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使得回答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7. 适当引用材料内容:在解析题中,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数据可以增加回答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但要注意不要直接复制材料内容,需通过自己的话语进行改写和阐述。
8. 多练答题:解析题的答题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和实践来提高。
多做一些解析题的练,熟悉题目的类型和常见的解题思路,从而增加对解析题的掌握程度。
希望以上解析题的答题技巧能帮助您在高中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您学业顺利!。
初中地理学科材料分析题的命制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材料分析题命制
1
第1页
一、材料分析题一些知识
1、定义:一系列基于一组相互关联资料而编 制客观题目组成,给学生提供一些导论性阅读 材料,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让学生在一连 串编制好问题上作答,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现。
背景材料:情境文字材料、地理图象、 考查: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思维过程后。
14
第14页
三、材料分析题命题要求
4、紧紧围绕材料,设问恰当 比如:材料一:秋收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当地玉米
不能及时收获。’ 材料二: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将下降6-8
度。请增添衣物。 材料三:年1月16日,山东大部突降大雪,京沪高速临
沂段滞留大约500辆汽车。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页
二、材料分析题命题中轻易存在问题
6、设问之间缺乏逻辑联络。
比如:伴随经济繁荣和城市规模日益扩张,北京市面临 着许多发展中问题:一是自然环境问题。近年来,影 响北京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趋势;水 资源匮乏,是捆饶北京又一个问题。同时,地下水污 染严重。二是人文环境问题。常住人口、流感人口急 剧增加,城市工商业繁荣,交通越来越拥挤,空气污 染严重,住房长久担心。
(1)有些人说:石油价格上涨只对城市有影响,对农村 影响不大,对吗?
(2)石油作为资源资源特点( ) (3)当前人类已经开发利用新能源有( )
7
第7页
二、材料分析题命题中轻易存在问题
3、背景材料类型单一。
比如: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 划矿区,把完整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分为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 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支离破碎。②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 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它一些自然 原因,这里大雨后,泥石流危害严重。③我国许多在一起矿床, 不过采矿时候只采一个,抛弃其它有用成份。
地理分析题解题思路
地理分析题解题思路地理分析题是一类常见的考试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地理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题。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和分析能力,结合具体的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下面是解答地理分析题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1. 阅读和理解题目在解答地理分析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描述的地理情况。
可以用笔在地图上标注出涉及到的地理要素,如水系、地貌、气候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题目和进行后续分析。
2. 分析和归纳地理材料根据所给的地理材料,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需要关注地理材料中的地理要素、地理特点和地理现象等。
可以将这些地理要素和元素进行分类和整理,做到有条理地理解材料。
3. 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解题根据对地理材料的分析,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解题。
这需要考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需要考生能够对地理要素和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和推理,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4. 结合地图进行分析在解答地理分析题时,可以借助地图进行分析。
可以在地图上标注所给地理材料中的地理要素,如标注河流、山脉、城市等,以便更直观地进行分析。
同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去查证和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地理信息。
5. 综合分析和解答在解答地理分析题时,要综合考虑所给地理材料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判断,给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答案。
此外,对于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可以给出不同的可能性和解释。
综上所述,解答地理分析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能力,并能够熟练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解题。
同时,借助地图进行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材料和进行结论。
希望以上思路和方法对您解答地理分析题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分析
初中地理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分析(一)读懂题意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地理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
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
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
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四)表达清晰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解答问答题时,无论题目大小,一定要按照四个步骤进行。
即:仔细审题、回忆地图、准备提纲、精确回答,这就是“简答题四步解答法”。
(一)仔细审题所谓审题,实际上是应用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见题后,先要仔细看懂题目,穷尽题目给的信息,正确理解题意,然后再思考可从哪几方面进行回答,也即是理清答题的思路。
不同类型的试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与规范要求,只有审题仔细,才能做到回答切题、正确、规范,不致造成错漏。
(二)回忆地图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按照正确思路,逐步在脑海中回忆、再现与题意相应的地图,再将正确分析出的内容落实在地图上。
在回答问题时能迅速再现相应的地图,从而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三)准备提纲在完成审题与忆图之后,对于问题应当如何解答已经有了头绪,这时就可以写出简略的提纲,以克服想到什么就答什么的缺乏逻辑的现象。
对高考复习备考中地理材料解析题做法的解读
对高考复习备考中地理材料解析题做法的解读作者:曹宏斌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第30期我在讲解地理材料解析题中,引导学生解读地图和文字材料时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粗略浏览材料定位定性当学生刚拿到地理材料,对材料以及问题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最好是先要求学生进行泛读,大致了解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内容,大体确定区域位置、地理环境特征。
特别是发现比较熟悉的区域、典型的环境特征,从而很快确定问题在材料中的位置,迅速反映出其背景材料。
同时基本认知材料所涉及的问题与教材的关系。
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基本一致,无论是现象、原理、规律和知识范围都没有超出教材。
这类情况分明就是教材中现象、原理、规律的来源,因此难度不大。
二是现象基本一致,量有所深化,并提供了新的情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三是改变了认识角度,提供了新材料。
因此,材料提供的是新概念,观点也超出教材,通过粗略浏览对所遇材料就有了基本的定位和定性了。
二、细读问题获取有效信息地理材料解析题的问题部分虽是设问,但仔细阅读就会从中发现不少提示,大大有助于阅读材料。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不仅能暴露出不少已知条件,而且不少设问还显示了材料的层次逻辑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材料,以提高解题效率。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特点来看,综合题往往聚焦在一个区域或一个主题,一般从区域内主要地理事物的特点比较和描述;地理特点的形成原因;地理特点的影响;针对影响和问题的对策等角度展开考查。
因此,通过对问题的细读,从整体上理清命题考查的思路和重点,运用正确的原理和规律,拟定思路,注重内在逻辑,选择正确的答题方向和解题模板。
三、带着问题重读图文材料弄清问题和答题方向后就带着问题重读图文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挖掘题干中的隐含信息,题干材料篇幅较长的,必须认真阅读,了解大意,标出关键词。
分清楚重点词、答项语,逐条整理信息。
注重材料中地理事物、数据、要素的前后变化。
地理答题模板及分析思路总结
1自然地理答题模板:1、简述地形特征:地形特征:①地表形态特征: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如地势西高东低等简述云贵高原地形特征:喀斯特地形广布,地形崎岖,多山间坝子;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2、分析或比较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1)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②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季节分布特点,如: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特点;气温的年、日较差大小(表现海洋性和大陆性特点)③该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如全年多雨;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降水集中的时间和长短等(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主要影响该地的气温状况,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主要考虑影响降水情况季风:夏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季风,来自内陆,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是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同时考虑阳坡和阴坡对气温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陆分布:临海迎风岸,年、日较差小,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年、日较差大,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洋流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降水较多,如遇迎风岸,降水丰富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降水较少,如遇离风岸,降水稀少 3、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水文特征:(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为例)流量:流量受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影响,流域内年降水量大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受流域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影响,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也大汛期:受流域内雨季的长短和雨量大小影响含沙量:受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的大小影响,还要受流域内地形条件影响结冰期:受流域内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凌汛:如果河流流向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该河段在初冬结冰时或初春融冰时有凌讯现象。
河流的开发条件:(水力资源、内河航运等)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域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地理材料解析型、计算型及比较排序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地理材料解析型题型特征材料解析型选择题的题干由一段或数段材料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达含义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材料解析型选择题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文字材料型、图文结合型、表格型、图表结合型和图表文结合型。
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类型的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很好地区分考生的水平。
所选材料有时是古代文献或古诗文,有时是数据和表格,有时是统计图表。
但无论材料如何复杂,都是为考查能力服务的,材料都是现象,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目前,这类选择题在新课标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答题技巧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注意观察、读图、表、材料,充分把握图名、表名、材料中心内容,图、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基本地理要素的分布、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图、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充分把握图、表名对材料的定性说明是观察和分析的基础。
其次,要结合设问再读材料,设问可以让考生进行图文观察时目的更明确,分析更有针对性。
其作用表现在:①确定信息分析方向,搁置无用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向;③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
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于文献类的要善于抠字眼,对于数据类的要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要用数字说话。
要正确判断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内容,准确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关键数字,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限定性。
这是审题的重要环节,只有正确地把握“题眼”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答题建模判断气候类型首先根据气温最冷月与最热月出现的月份,确定所在的半球,如1月气温最高,则所在地为南半球;如7月气温最高,则所在地为北半球。
其次是“以温定带”,最冷月均温在0~15℃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的为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的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和寒带气候。
地理解答题方法与材料题解题技巧
地理解答题方法与材料题解题技巧掌握技巧很重要,高考地理的学习不只是要知识的记忆,更多的是要知道答题套路及答题术语,这样才能更快更准确的判断出答案,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小编整理了地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地理解答题方法一、辩证评价类: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1. 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
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 给出限定条件,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二、意义类:要注意两个方面1. 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 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
应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三、对策措施类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1. 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 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全面,有针对性、合理性。
●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① 发挥区域自然条件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② 防止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防止生态问题出现的主要措施。
●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① 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② 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自然原因」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1.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 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四、成因分析类●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地理材料题答题模板
地理材料题答题模板
摘要:
一、地理材料题答题的基本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和材料
2.分析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
3.整理答案并组织语言
二、地理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1.确定答题方向:从材料中找线索
2.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3.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
4.解答问题时要条理清晰、简洁明了
正文:
地理材料题是地理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在阅读题目和材料后,根据材料内容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解答。
为了更好地解答这类题目,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地理材料题答题的模板和技巧。
一、地理材料题答题的基本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和材料:在解答地理材料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和材料,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内容、问题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2.分析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在阅读题目和材料后,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找出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
3.整理答案并组织语言:在分析题目和材料后,要将答案整理出来,并组织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答。
二、地理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1.确定答题方向:从材料中找线索。
在解答地理材料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到解答问题的线索,确定答题的方向。
2.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解答地理材料题时,要注重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往往是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
3.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在解答地理材料题时,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解答问题。
4.解答问题时要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在解答地理材料题时,要注意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不要过多地堆砌词汇,而是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答。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相信考生在解答地理材料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高中地理材料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2019高中地理材料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查字典地理网小编准备了高中地理材料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材料解析题的特点1.考查的知识跨度大、功能全面。
这种题型一般设问的角度新颖、内容广泛,设问内容既可包括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演变和地理名称等感性知识,又包括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且考查的知识跨度大,涵盖面广,从自然到人文、从国内到国外、从远古到未来,既能考查考生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考查考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设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这类试题多提供地理信息资料、设置解题情景,对考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让考生按试题要求做出解答设问的形式包括叙述、说明、解释、对比、分析、推论、应用、评价,预测等等相应的答题形式有:填充、填表、连线、选择、判断等等,并且向小型、系列、分层方向发展,要求考生逐一解答,既引导了考生的解题思路,又有利于控制考生漫无边际胡猜乱答有的试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体现了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在现代教育测评中的重要地位二.地理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1.认真阅读材料,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含义,包括材料本身、注解、图表及一切文字说明,任何一项不可遗漏(2)仔细分析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并将其回归到教材系统和教师的教学中去,找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切人点,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归纳、整理以简练准确的文字表达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究和深化的课题,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匀、全球定位系统(GP匀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解析“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做哪些工作?”这在材料中没有现成答案‘、但针对这一问题,认真研究材料中“数字地球”在美国的小麦生产、贸易中所起的作用,便可从中得到启示,不难找到正确答案‘、“除农业外,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材料所述的“数字地球”的概念和基本内涵中找到正确答案‘、答案:1.资源利用状态的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并预报气候变化,农作物产量预测,农业污染监测预报等方面2.气温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分析、地形遥感与全球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例2近年来,日本多家旅行社纷纷推出一日制特别旅行团,团员只需在风景区做1个多小时的收集垃圾活动,不但能享受一次温泉浴,而且可在附近酒店免费吃一顿午餐读后回答:1.推出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联系我国各旅游景点的情况,是否也有必要开展这类活动?3.为避免旅游区环境问题的继续恶化,还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析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情况也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战争的破坏‘、不管是历史上发生的战争,还是像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现代战争,都对当地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二是自然的破坏‘、不断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水灾、台风、地基的不均衡下陷、流水侵蚀以及含有各种化合物的空气的腐蚀等,均造成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破坏,这在许多景区表现得非常突出‘、三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自然的报复,从而对其产生破坏‘、四是工业“三废”污染,使许多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风景区遭受破坏,其中尤以水景区受破坏的程度最为严重‘、如我国著名的水景区白洋淀、杭州西湖、南京秦淮河、昆明滇池、桂林漓江等,都曾遭受过较为严重的污染,后经治理,才使景区面貌得以恢复‘、五是其他部门抢占风景区‘、有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蚕食甚至侵吞风景区,使景区面积缩小,风景树木被砍‘、六是在景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不又明行为,加上管理不善,城市基础建设不重视文物和旅游环境保护,古建筑的年久失修等,也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旅游风景区及其环境进行保护、规划,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答案1.这样做一可以扫除垃圾,清洁旅游区环境;二可以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三还可起到广告效应,吸引更多的旅游者2.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环保意识相对淡薄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许多风景区,旅游者随意乱抛垃圾或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相当普遍,景区的“白色污染”和水污染十分严重,景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也较低因此,开展一些保护风景区的公益活动也是很必要的3.制定旅游者必须遵守的法规,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建立严密的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确立科学合理的旅游风景区的游客承载量等地理材料解析题所提供的材料虽是新情景、新问题,但总是教材内容的“折射”因此,解答地理材料解析题的任何技巧,都要建立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材料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材料题答题技巧
七年级地理材料题答题技巧在地理考试中,材料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
以下是一些七年级地理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1.仔细阅读材料在回答地理材料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给出的材料。
仔细理解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抓住关键点,了解材料的内容和背景。
这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2.注意信息的关联性在材料题中,不同的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
我们需要留意这些关联,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比如,可能会提到地理现象的原因、结果或影响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和分析。
3.分析图表和地图材料题中通常会包含各种图表和地图,如表格、图表、示意图等。
我们应该学会读图和分析图表,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趋势和关系,来推断相关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4.查找关键词在材料中查找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通常会出现在问题中或者材料本身的文本中,并且与问题的答案相关。
通过识别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答案所在。
5.理解地理概念和术语地理材料题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地理概念和术语。
我们需要对这些概念和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回答正确答案。
6.训练解题技巧最后,我们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解题技巧。
多做一些类似的材料题,多思考和讨论,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这类题型,并提高我们的答题能力。
这些是七年级地理材料题答题技巧的一些建议。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加有信心和准确地回答地理考试中的材料题。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材料题答题技巧
地理材料题答题技巧地理材料题是地理学科中常见的题型之一,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这类题目中,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地理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或完成特定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应对地理材料题,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答题技巧。
1. 仔细阅读地理材料:首先,学生应该仔细阅读所提供的地理材料。
理解地理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标记或划线的方式,将重要信息或关键词突出显示,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快速定位。
2. 理解地理材料的背景和目的:了解地理材料的背景和目的对于正确回答问题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注意地理材料的来源和发布时间,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材料被提供给他们。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并利用背景信息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3. 分析地理材料的内容:在回答问题之前,学生应该对地理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
他们可以将地理材料的要点整理成简洁的列表或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的信息。
这有助于学生梳理思路,确保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是准确和全面的。
4. 注意信息之间的联系:地理材料往往包含多个相关的信息点,学生需要注意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的信息,寻找共同点和差异,并从中得出结论。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到地理材料中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因素,以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答案。
5. 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地理材料题通常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貌、气候、人口、经济等。
学生应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地理材料进行结合,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他们可以利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地理材料中的现象和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策略。
总之,地理材料题需要学生具备对地理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结合地理知识进行答题。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理解背景和目的,分析内容和联系,并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地理材料题,并提供准确和全面的答案。
地理生地会考材料题答题公式
地理生地会考材料题答题公式一、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⑴)半球位置;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经纬度位置高低中纬热带、温带、寒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相邻地区(国家、经济发达区);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二、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地形);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小);地势特征(东西南北中,哪高哪低)。
三、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以什么地形为主即可。
四、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放射状即山地,中间高、四周低)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地无三里平;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六、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最后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七、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汛期(凌汛);水能资源: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航运价值八、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地理解答题方法与材料题解题技巧
地理解答题方法与材料题解题技巧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于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包含多种不同类型考题的学科,其中地理解答题和材料题更是关键的考察点。
如何掌握地理解答题方法与材料题解题技巧,成为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地理解答题方法地理解答题主要考验学生对地理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针对这种考题,学生在备考时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方法:1.准确理解地理概念地理学科中有很多概念,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备考时要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准确掌握概念的含义。
例如,“台风”,学生需要了解“台风”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内容,对“台风”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回答“台风”相关的考题。
2.根据题目分析内容在解答地理题目时,应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眼,分析题目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点,可通过画图、列举特征、示意图等形式,对题目提供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在答题时要注意,不要过多陈述内容,回答只要言简意赅的向老师解释你所理解的关键词,并附上恰当的例子以支撑你的答案,即可获取良好的分数。
二、材料题解题技巧与地理解答题不同,材料题更加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是考试中难度较大的考题类型。
如何处理材料题目,能否抓住题目的重点,成为解答材料题的关键。
1.审视文章结构作为一个带材料的题目,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并借助笔在文章中做标记,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结构。
将引言、正文和结论分开,并针对每个部分的重点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回答问题。
2.注意语言论述理解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关注问句的词汇描述,夹杂在问题中的藏头诗來回答题目,要把握住角度和细节,避免因为一些不重要的问题而导致自己无法得分。
如下图所示,“试分析文章结构中所包含的讨论内容”,题目难度与考期作业匹配。
我们可以从文章结论中回答:“讨论内容包含阅读文学作品、挖掘人类艺术潜力,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
”,由此谈到文章结论的部分。
初中地理材料题答题模板
初中地理材料题答题模板初中地理材料题是指在地理试卷中出现的以材料为基础的题目类型。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地理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和总结,以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个针对初中地理材料题的答题模板,供同学们参考。
1. 阅读材料并理解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所提供的地理材料,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问题。
2. 确定答题思路: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材料的内容,确定自己的答题思路。
可以先列出关键信息,然后思考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回答问题。
3. 分析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推理。
可以利用图表、数据和文字等方式,对材料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
注意关注材料中的关键词、数字和比例,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4. 寻找相关知识点:将材料中的信息与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
找出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支撑自己的答案。
5. 组织答案结构:根据答题思路和相关知识点,组织自己的答案结构。
可以采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方式,将答案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结论部分总结自己的答案。
6. 表达清晰准确:在写答案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使用确切的地理术语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 利用图表和实例:如果题目中提供了图表或实例,可以适当利用这些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可以引用图表中的数据或描述实例的情况,以增加答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8. 检查修改:在完成答案后,及时检查和修改自己的答案。
注意检查答案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可以重点检查问题是否完全回答、论据是否充分和语法错误是否存在。
总之,初中地理材料题答题模板包括理解问题、确定答题思路、分析材料、寻找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结构、表达清晰准确、利用图表和实例以及检查修改。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初中地理材料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江苏省海门市天补中学施红袁盛影(226111)
地理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第一仔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解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综合分析,明确材料的中心问题及属性,理清它们与地理学科中哪些知识、规律和原理发生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辨别哪些是人类活动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主导性作用,哪些是关键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这样,通过阅读从材料中提取关键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问题的本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第二联系教材,拓展思维,探索解决措施和对策。
虽然材料分析题提供的情景是联系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情景,对学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问题,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内容的“折射”。
因此,在细读教材的基础上,建立教材与试题材料的联系,以教材的原理、规律和模式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材料,进行横向的延伸与纵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触类旁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解析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试题的“设问”,以设问为线索,联系原理、规律。
联系教材中和社会生活中的“案例”,发现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针对设问,组织解答答题时要在设问的引导下,认真理清思路,将思维的结果整理归纳,条理清楚地解答,做到答案科学、完整、周密。
特别是对简答题,务必要按照问题的逻辑,层次分明地回答,尽可能地使用地理原理。
规律中的科学术语,使回答简明扼要。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
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前的经济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作为“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的工作:一方面要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改革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分析“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所能产生的良性影响;再就是要分析如何消除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应用于农业的布局,实情预报,污染状况,解决措施等方面。
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其他领域也可以运用“数字地球”相关技术解决问题。
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矿产监测等。
【答案】(1)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作物长势、灾害、作物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提示解决措施等。
(2)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
【点评】(1)本题相对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横向联系面大,易出现遗漏现象。
(2)此题所给的信息量大,内容较新,意在使考生能够敏感地接受试题所给的新信息,解题时将所给的新信息跟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
解第(1)题,要抓住“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联系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尤其是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
展”相联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作用。
第(2)题的核心是拓展,将探讨的范围进一步拓宽,充分地联系实际。
(3)通过解答此题,我们应更加注重对新知识、新科技的学习,关注热点问题,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上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和行为,造成的恶果;在林区的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不难理解第一小题要求的三个内容:我国冬春季节所吹的风自然是冬季风,吹向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风当然是西北风了。
而首当其冲受其影响的就是西北、东北和华北一带。
第二个问题需仔细审题:一是注意“加剧”二字,即说明非一般原因;另一方面是把人为因素分成草原牧区和林区的人为行为及结果。
沙尘现象的形成原因一般是强风、干旱等,而使其加剧的自然原因只有用“气候异常”(拉尼娜现象)来解释了。
但题意显然在于对人为原因的思考。
从草原区来看主要是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沙漠化;从林区来看,主要是滥砍滥伐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第三个问题是带有发散思维性质的问题,要凭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看法组织答案。
从第二题答案中去考虑如何治理风沙、减轻灾害。
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三方面去组织答案。
【答案】(1)东北西北西北季风(或冬季风)
(2)气候异常过度开垦(或滥垦)过度放牧(或滥牧) 草场退化(或草场面积减少) 过度砍伐(或滥砍滥伐)
(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降低载畜量;工程治沙;跨流域调水;建立法规;生态管理等。
【点评】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于遵循自然规律一协调人地关系,采取不同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法制教育等→达到可持续发展。
【例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题词;原因。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合理利用水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有。
(3)据报道: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本地区地表水资源的20%;上海市民每天的人均用水量比欧洲、日本等国还多20升。
35.8%的市民不知道这一情况;9.1%的市民认为,上海有黄浦江作为水源,水费相对便宜,用水并不紧张。
作为一个上海市民,请根据资料对上海地区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解析】据图所示:是整个地球,而不是某个区域的水太缺乏了!于是得出主题词为:全球水荒、全球水危机或全球水资源紧缺等。
出现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生产、生活用水猛增,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农业使用化肥、农药,工业排放大量污水,致使水体污染严重;再加上人类不注意节约用水,浪费严重。
根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匀的状况,我们可以建立蓄水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上的不均衡,如建水库;可以修建跨流域引水工程,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如南水北调。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河网密布,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工业规模最大的城市,生活、生产用水量相当大,污水排放量也相当大,严重污染了上海的水源——黄浦江,反而形成水质性缺水城。
所以,我们应尽快地采取一定措施,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答案】(1)全球水危机(全球水荒或全球水资源紧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水资源是有限的。
世界人口剧增,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水体污染,浪费严重。
(2)建立蓄水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上的不均衡;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3)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水质性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点评】(1)本题用漫画命题,是近几年的各种考试中的热点,就漫画写出主题词,反映了地理与语文间的学科渗透,更是其新颖所在。
这样可以发挥考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敏感程度。
本题还给出了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让考生分析实际问题,能表达和概括出高考对地理学科的基础要求,属于优秀试题。
(2)在第一个问题解答时,要紧扣画面进行分析。
对问题的分析不要局限于文字材料,要特别注意审题,看清漫画,注意画面中没有突出中国(重要的事物图象,均不在中国范围内),因而回答时要反映全球的特点,形成全球性的问题。
在解释原因时,要联系教材中“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3)第2小题应联系“南水北调”等热点问题进行联想、比较和分析。
这样,分析中以热点问题为线索进行联系,将热点问题上升到理论和整体的高度去分析,解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使答题既有事实的根据,又有理论的依据,答案将会更加丰富。
(4)在第3小题解答时,要抓住“上海有黄浦江作水源”这一关键,联系黄浦江的水资源实际进行分析,得出“水质性缺水”的问题。
然后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