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酵母菌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其数量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种用于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
一、引言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对于理解酵母菌生态和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由生长、繁殖和死亡等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了解酵母菌的繁殖速率及其受到的调控因素,对于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酵母菌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等。
其中,酵母菌培养基是用于提供养分和条件,促进酵母菌繁殖的基础。
2. 实验步骤(1) 准备酵母菌培养基,并将其倒入培养皿中。
(2)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基中,以开始实验。
(3)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菌落数量。
(4) 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三、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到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曲线图的趋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初始阶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较少,生长速度较慢。
2. 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并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
3. 在一定时期后,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
4.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稳定状态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波动。
四、讨论通过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酵母菌种群数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 营养物质:酵母菌依赖于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营养物质的供应充足与否会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 温度:酵母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制酵母菌的繁殖,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3. pH值:不同pH值的环境对酵母菌的繁殖速率有一定影响,酵母菌在适宜的pH范围内繁殖能力较强。
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分析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
营养物质
研究不同营养成分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如碳源、氮源 等。
环境因素
探究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
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培养基制备
学习并掌握不同类型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适应 不同实验需求。
酵母菌计数
熟悉显微镜观察和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准确统计 酵母菌数量。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 出科学结论。
02
实验原理
酵母菌种群增长特性
0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具有典型的生长曲线,即
经过延迟期、对数增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02
在适宜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迅速繁
殖,产生大量后代。
03
延迟期是酵母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种群数量增长缓
数据转换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如折线图或表格。
结果分析与解释
01
趋势分析
对比分析
02
03
解释结果
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 化趋势,判断其生长或衰退状态。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酵母菌种 群数量变化,分析各条件对酵母 菌生长的影响。
根据分析结果,解释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的可能原因,如营养物 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等。
对实验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减小其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
增加实验组别,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和说服力,以更全面地反映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变化规律。
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引入不同酵母菌种间竞争的实验条件,以更真实 地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种群变化情况。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
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在有 作出假设:
限的环境下,种群呈“S”型增长。
设计实验:
1.利用活化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配制成酵母菌培养液, 均分为7瓶 适宜的温度、pH、溶O2等。 2.将试管至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3.每天定时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每天取1瓶) 4.观察、记录数据并构建数学模型
进行实验:
如何取样?如何加样?如何计数? 如何计算种群数量?
三、血球计数板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 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 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
1mm×1mm 2mm×2mm
(二)酵母细胞数的测定操作注意事项:
(1)取样方法: 取样前应将试管震荡摇匀。 (2)加样方法: 先在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然后一侧滴样品,另 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菌液缓缓渗入,待酵母菌全部沉降 后计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
学会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过程和方法 学会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一、酵母菌
单细胞真核生物 环境适宜时出芽生殖,增殖速 度快,生长周期短 还可以用酵母菌研究: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细胞呼吸方式:(兼性厌氧型) 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 进行无氧呼吸 果酒制作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第1天
第4天
第6天
死亡
第7天
活菌数
解释各区段出现的原因?
思考:
本实验培养液要固定容积,且培养过程要求无 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模拟有限的生活资源,排除种间竞争对实验的干扰。
该实验是否需要对照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可能影响酵母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除了温度、养分外,生 活空间、种群密度等也须考虑。
4)那么,酸碱度等因素会不会影响酵母种群数量增长?
再见
血球计数板的分区与分格
25(中格)×16(小格)
16 (中格)×25 (小格)
• 血球计数板的分区与分格
*
*
#
#
*
*
• 例一
• 1大格=Βιβλιοθήκη 6中格•=16 X 25小格
•
=400小格
#
#
#
例二 1大格=25中格
=25 X 16小格 =400小格
高倍镜下的中方格 中方格的边界是双线,计数时以内线为边界
血球计数板计数
计数方法
思考:
#
#
1、设每个中方格中的细
菌数分别是:A1,A2,
A3,A4,稀释倍数为:
B,则样品中细胞数/ml是
多少?
#
#
1立方毫米=1毫升
(A1+A2+A3+A4)/4*16*10*1000*B
• 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
#
# 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
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
A,菌液稀释倍数为B,
C组不装培养液,只装无菌水10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28℃ ,与A组形成营养条件对照。
3. 实验操作
(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配制 材料:用天平称取 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大烧杯量 取1000 mL水。 (2)灭菌 (3)接种 (4)培养 将 A、C试管置于 28℃的恒温箱中培养。将 B试管置 于5℃的恒温箱中培养。 (5)计数 每次每组按序号取一支试管。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荡 摇匀用滴管吸取1滴培养液滴在已盖在血球计数板网格上的盖玻 片的边缘,待培养液自行渗入并充满网格后,再放在显微镜下进 行细胞计数,如记数时发现,细胞数较多,不易分辨,吸取的样 液应当稀释。方法是:将9 mL无菌水移入1支干净的试管里,然 后立即将1mL培养液移入试管里并充分混匀,使原培养液被稀释 10倍。再依照刚才方法进行取样记数。
实验专题: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防止杂菌污染酵母菌(与酵母菌竞争等)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 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生长的影响,在实 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取出的样液中需立 即加入固定液,其目 的是_______。
取样后向样液中加入固 定液来杀死细胞,维持 藻类细胞数目不变。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 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5n×10个5 /mL。
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 (2)接种:将酵母菌接种于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 均匀。
• (3)培养: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 (4)计数: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逐个计数非 常困难,可以采用__抽__样__检__测__的方法估算,记录数 据。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 ___曲__线__图___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提出问题 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自变量: 时间 因变量: 种群数量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实验材料: 液体培养基 抽样检测法
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试管、滴管、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
放大后的计数池
25中格×16小格 400个小格 16中格×25小格
抽样检测: 5×16=80个小格
抽样检测: 4×25=100个小格
25中格×16小格
n1+n2+n3+n4+n5 5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解析版)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1)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的方法。
2、实验设计(1)变量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培养液的体积等。
(2)步骤:先将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吸去多余的培养液→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显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
3、结果分析(1)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型曲线增长模型。
(2)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
4、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减小误差。
③本实验(“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或“不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应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④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培养液重新计数。
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
⑥若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每个计数室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将样液稀释100倍后计数,发现计数室四个角及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2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个/mL。
⑦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一定时间内酵母菌活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但实际上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是总的菌体(包括死菌和活菌),可以通过染色法区别活细胞与死细胞。
活的酵母菌将呈色,死的酵母菌将呈色,然后分别计数,算出两者比例,从而进一步换算出总菌体数中的活菌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
五、怎样记录结果?登记表怎样设计?
六、假如一种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该 采用怎样旳措施?
稀释培养液。稀释旳目旳是便于酵母菌悬液旳计数,以每 小方格内具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七、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 旳酵母菌,应该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旳 酵母细胞数
八、血球计数板旳清洁
分析成果,得出结论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母菌旳种群数量在营养条件有限旳情况下是呈 “S”型增长,但之后会下降。温度、营养成份会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旳变化。
一、怎样进行酵母菌旳计数?
提醒:对一支试管中旳培养液(可定为10ml) 中旳酵母菌逐一计数是非常困难旳,能够采用 抽样检测旳措施: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收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沿,让培养 液自行渗透,多出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 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 计数板放在载物台旳中央,计数一种小方格内 旳酵母菌数 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 旳酵母菌总数。
(5)、培养:将 A、C试管置于 28℃旳恒温箱中培养。将 B试管置于5℃旳恒温箱中 培养。(5℃旳恒温箱可由某些型号冰箱保温室设定5℃时代替。) (6)、计数和记录:每天取样时间大致一致,每次每组按序号取一支试管。计数过程
中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取样旳吸管要干净且分开使用,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 荡摇匀。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后,立即将数据填到登记表格中。
2、方格网旳构成:
25×16
AB C
DE F
化
GH I
16×25
放大后旳方格网计数室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旳一种大方格 为计数室,计数室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内分 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 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但是不论计 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种共同旳特点,即每一 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构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天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建构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
1.提出问题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酵母菌生长的条件及种群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条件创设能够寻求宁夏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帮助)?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
2.作出假设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作出假设可以使科学研究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作出假设需要立足于已有知识,当更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假设,但同时,教师应提出“合理提出假设”的要求,要围绕问题,根据预期结果作出符合逻辑的假设。
3.讨论探究思路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本课时重点突破。
通过探讨能使学生明白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具体操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4.制定计划本实验时间较长(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
5.实施计划学生分小组,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课后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
6.分析结构,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讨论分析实验的结果及假设是否一致。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小组交流展示。
二、实验内容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活动。
教材编排顺序上一是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包括“J”和“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三是探究实验。
在学习“种群的增长方式”之后安排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具体的数据,并尝试根据数据建构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了解在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报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报告: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班级 姓名 小组 年 月 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研究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通过使用血球计数板掌握单细胞生物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 、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三、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四、实验用具:无菌水,试管,棉塞,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滴管,无菌移液管,小烧杯或小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纱布、滤纸、镊子、盖玻片。
五、方法步骤:1、取相同洁净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 马铃薯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 ,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甲、乙、丙,各5ml ,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5、每天 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六、实验记录表根据表格数据绘图:七、实验结论: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 型增长变化。
数量 时间。
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2.作出假设:书P68 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 酵母菌呈“S”型增长。
3.实验步骤:
(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适量酵母菌接种入试管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 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 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 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毒排泄物等 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在计数前,还应有哪些步骤?需注意些什么? • • • • 培养液配制 灭菌 接种 培养
无菌操作 培养条件
思考:数据记录表格应当怎样设计?
时间(天) 次数
0
1
2
3
4
5
6
7
1 2 3 平均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时间/d 5 6 7
四、 酵母菌的计数方法 1.抽样检测法 2.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A.25(中)*16(小)
B.16(中)*25(小)
1、数菌数:
2、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第1天
第4天
第6天
死亡
第7天
3、稀释倍数 4、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25(中)×16(小)= 400(小) 酵母菌细胞数/ml =80个小方格菌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见《课本》P68“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结果分析: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注意事项】①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至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②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③结果的记录要用记录表;酵母菌的培养一定要严格控制无菌条件,这是培养成功的关键。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④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计数采用抽样检测法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作为依据估算出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⑤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而且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只要分组重复试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⑥培养后期酵母菌浓度过高,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采取稀释的措施。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见《课本》P68“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结果分析: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3-2-02生物实验探究类: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
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
母菌____个。
11:35
第7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变式训练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 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 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
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显隐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考情分析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着重于抽样检测法 测定微生物数量的计数方法、装片制作、 实验操作程序等,题型既有选择题,也 有非选择题。
11:35
第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1. 实验的过程
考点精讲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2. 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2.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吸取酵母菌培养液时要摇匀; 4. 计数时要多选几个小格。
”或“不需要”),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11:35
第5页
返回目录
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试验探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试验 完毕试验 分析成果,得出结论
一)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 随时间变化旳?
二)作出假设:
开始呈“J”型增长;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最终,酵母 菌旳数量会越来越少。
三)设计并完毕试验:
16×25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16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25小格
不论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其每一大方格都是
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构成。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25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16小格。
计数:
16×25型: 一般取四角旳四个中方
格(100个小方格)计数
25×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和中央
问题3:需要做反复试验吗?
要反复,取得平均值。(也可分组试验)
问题4:怎样记录结果?登记表怎样设计?
问题5:假如一种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 以计数,应采用怎样旳措施?
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几倍 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问题6:对于有压在小方格界线上旳酵母菌 应该怎样计数?
相邻两边及顶角
(1)试验材料:
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试管,血细胞计数板,滴管,显微镜
(2)试验原理:
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条件下能产生 较多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许旳CO2。 ②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 然界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
③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旳措施。
酵母菌总数有 2×108 个。
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提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何?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探究实验(公开课)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25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16小格。
2、计数
16×25型: 一般取四角的 四个中方格(100 个小方格)计数 25×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 和中央的五个中方 格(80个小方格) 的细胞数。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① 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 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②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 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 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 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多余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③ 计数: 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 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在低倍镜下找 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
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
误差。
问题2: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 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 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 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实验, 获得平均数值即可。
2×108ຫໍສະໝຸດ 例2 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 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 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 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 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 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5n×105 个/mL。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在科研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生长曲线实验法。
生长曲线实验法是探究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一种常用实验方法。
该方法利用连续筛选培养液中的菌落计数直至菌落数量接近饱和,然后绘制菌落数量与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获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趋势。
生长曲线实验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基:使用适当的培养基来提供酵母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通常使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盐等成分的液体培养基。
2.接种: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物接种到含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确保接种数量适当,以避免菌落数量在短时间内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
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到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菌落数量。
4.计数:使用菌落计数器或显微镜等工具对培养皿中的菌落进行计数。
根据计数结果可以得到菌落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5.绘制生长曲线:将菌落数量与时间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得到一个曲线图。
通常情况下,初始阶段的生长速率较慢,接着迅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稳。
通过生长曲线实验法,我们可以获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酵母生长的因素。
例如,可以探究不同温度、酸碱度、营养物浓度等条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为生物工程、食品工业、酿酒业等领域的酵母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总结起来,生长曲线实验法是一种常用的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记录菌落数量并绘制生长曲线,可以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研究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4天
第 6天
死亡
第7天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5
6
7
时间/d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将试管 震荡几次,目的是什么?
目的: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以保证 估算准确,减少误差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探究:
回顾思考: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出芽生殖 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兼性厌氧(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要注意那些问题?
比如要用适宜的温度培养,调节好PH值,溶氧 量的控制等。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时二氧化碳和酒精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 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变化规律。
血球计数板 •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 生物的一种仪器。 • 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 生物的一种仪器。 • 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
大方格:2mm×2mm×0.1mm (25×16规格) 中方格:5×5个 小方格:4×4个(共400个)
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 盖盖玻片
• 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 待菌体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显微镜下计数 • 计算:1mL菌液的数量=
(A/5×25×10000×B=5000A·B(五个方格中总菌数 为A,稀释倍数为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分析和方案设计1 对课题的分析1.1 实验目的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培养分析、设计、实施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波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入的探究。
1.2 选用的实验材料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由于酵母菌具备培养简单、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等特点,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种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
1.3 种群数量测定方法——取样调查法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庞大,种群个体绝对数量的统计费时、费力,也不现实,取样调查则简单有效。
将酵母菌培养液摇匀(搅匀)后取样进行计数,并依此推断出单位体积或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1.4 实验原理生物的种群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具体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可以呈“J”型曲线,而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在一个小的密闭环境中还可能出现衰退,乃至种群的完全消失。
种群数量的增长不仅受到内部因素如种群密度的制约,还受到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培养液的pH、培养液的种类和浓度、代谢产物等)的影响。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微生物细胞计数的常用工具。
每个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一种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有16个小格,共400个小格,总容积为0.1mm3;另一种类型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16个中格,每个中格有25个小格,一样共400个小格,总容积也为0.1mm3。
本实验方案设计使用前一种类型的血球计数板。
根据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体积的关系,可以推算出单位体积或溶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2 实验设计方案2.1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器具血球记数板、显微镜、烧杯、滴管、量筒、吸水纸等培养液的配制和灭菌按马铃薯培养液的配制方法进行,并进行灭菌。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仪器介绍: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血细胞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
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其中共有400个小格,供微生物计数用。
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0.1mm3。
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以计数酵母菌为例(1)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2)将血细胞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厚玻片.(3)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细胞计数室内.(4)计数;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每个小格酵母菌数目×400×104×稀释倍数注释:1. 1ml=1000mm3,每一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即相当于1×104ml2. 培养的时间不同取样酵母菌的稀释倍数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室,五点取样法
7、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请推算出将 一个小方格范围内的酵母菌数,换算成10ml培养液 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 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计算公式 (以1mm×1mm为例):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 ×104 ×稀释倍数 即:一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 4× 106×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 ×104 ×稀释倍数 即:一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 4× 106×稀释倍数
(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 2.5×103×稀释倍数
即:一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106×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 2.5×103 ×稀释倍数
即:一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106×稀释倍数
二、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 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酵母菌混合均匀。
回顾思考: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出芽生殖 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兼性厌氧(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要注意那些问题? 比如要用适宜的温度培养,调节好PH值, 溶氧量的控制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吗?营养成分会影响酵母菌的生 长吗?
作出假设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一段时间是“J”型增长, 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 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讨论探究思路 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 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都由老 师提供。 在制订计划前,你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介绍: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1、血球计数板:是显微镜上的外挂物件,可用来测 量细胞,细菌等一些微小物体的长度,还有就是测量 数量,如单位体积细胞的数量。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 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 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 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3、影响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可 能是什么?
除了本实验中温度、营养以外还包括 酵母菌菌种本身性质、接种时间、pH值、 接种量、溶氧量等影响因素。
6、如何计数呢?
如果使用规格为16格×25格的计数室,要 按对角方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 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 如果使用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室,除 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 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五点取样法)。
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 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
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目的要求 1、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2、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注意样方法的应用 4、体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这些酵母 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培 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发酵食品 的制作有密切关系。
3、使用方法:
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 加盖专用的盖玻片,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 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 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 到血球计数室内,加盖盖玻片。
5、单位换算: 以1mm×1mm 4、计数室的规格: 为例,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 计数室长×宽有: 1mm,深度为0.1mm,其体 1mm×1mm, 积为0.1mm3。换算为1mL: 2mm×2mm, 1000/0.1= 104即1mL是104 3mm×3mm等 个0.1mm3 。 深度均为0.1mm。
三、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 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果 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 四、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尽量减少误差。对每个样品计 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五、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酵母菌细胞数量(× 106个/mL)
时间 (d) 1 2 3 4 5 6 7 A组 B组 C组 A1 A2 A3 平 B1 B2 B3 平 C1 C2 C3 平 均 均 均
2、方格网的构成:
25×16
A D G
B E H
C F I
16×25
化
放大后的方格网计数室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 为计数室,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内分 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 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但是不管计 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 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
课本中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2mm,深度为0.1mm, 其体积为0.4mm3。换算为1mL:1000/0.4 = 2.5×103 , 即1mL是 2.5×103个 0.4mm3。 则: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计算公式 (2mm× 2mm ) :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实验操作: (1)、配制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和酵母菌母液; (2)、预先设计分装。先每次用10mL刻度吸管吸取10mL培养 液到A组和B组试管,用另一支10mL刻度吸管吸取10mL无菌 水到C组试管。待分装完毕,每支试管加塞后把试管扎成捆后, 然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的名称、组别、日期。 (3)、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4)、接种菌种:用灭菌干净的1mL刻度吸管每次吸取0.1mL酵 母菌母液,往每支试管中加入。(注意滴加量不要太多,避免 初始菌数过多。) (5)、培养:将 A、C试管置于 28℃的恒温箱中培养。将 B试管 置于5℃的恒温箱中培养。(5℃的恒温箱可由某些型号冰箱保 温室设定5℃时代替。) (6)、计数和记录:每天取样时间大体一致,每次每组按序号取 一支试管。计数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取样的吸管 要干净且分开使用,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荡摇匀。显微镜下进 行细胞计数后,立即将数据填到记录表格中。
实验设计 将9支试管分成ABC三组,每组3支。A组为实验 组,装培养液10 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 28℃。B组装培养液10 mL,酵母菌母液0.1mL,环 境温度5℃,与A组形成温度条件对照。C组不装培 养液,只装无菌水10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 度28℃,与A组形成营养条件对照。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 所做的假设。
探究的结论: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营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呈 “S”型增长,但之后会下降。温度、营养成分会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提示: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可定为10ml) 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 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 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 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 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 的酵母菌数 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 的酵母菌总数。
表达和交流
1、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 出每一天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平 均值重新画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将这个增长曲线与本小组的曲线进行比较, 分析其相似程度,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根据各组平均数据画出的增长曲线 有没有什么总趋势?如果有,作出说明。 如果设计了无菌水的对照,也画出增长曲 线。
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 采取怎样的措施?
稀释培养液。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 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七、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 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 酵母细胞数 八、血球计数板的清洁
血球计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 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或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 . 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 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