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出假设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一段时间是“J”型增长, 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 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讨论探究思路 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 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都由老 师提供。 在制订计划前,你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 2.5×103×稀释倍数
即:一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106×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 2.5×103 ×稀释倍数
即:一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106×稀释倍数
二、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 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使酵母菌混合均匀。
3、影响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可 能是什么?
除了本实验中温度、营养以外还包括 酵母菌菌种本身性质、接种时间、pH值、 接种量、溶氧量等影响因素。
课本中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2mm,深度为0.1mm, 其体积为0.4mm3。换算为1mL:1000/0.4 = 2.5×103 , 即1mL是 2.5×103个 0.4mm3。 则: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计算公式 (2mm× 2mm ) :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 所做的假设。
探究的结论: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营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呈 “S”型增长,但之后会下降。温度、营养成分会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提示: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可定为10ml) 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 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 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 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 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 的酵母菌数 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 的酵母菌总数。
介绍: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1、血球计数板:是显微镜上的外挂物件,可用来测 量细胞,细菌等一些微小物体的长度,还有就是测量 数量,如单位体积细胞的数量。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 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 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 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目的要求 1、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2、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注意样方法的应用 4、体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这些酵母 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培 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发酵食品 的制作有密切关系。
3、使用方法:
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 加盖专用的盖玻片,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 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 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 到血球计数室内,加盖盖玻片。
5、单位换算: 以1mm×1mm 4、计数室的规格: 为例,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 计数室长×宽有: 1mm,深度为0.1mm,其体 1mm×1mm, 积为0.1mm3。换算为1mL: 2mm×2mm, 1000/0.1= 104即1mL是104 3mm×3mm等 个0.1mm3 。 深度均为0.1mm。
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室,五点取样法
7、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请推算出将 一个小方格范围内的酵母菌数,换算成10ml培养液 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 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计算公式 (以1mm×1mm为例):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 ×104 ×稀释倍数 即:一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 4× 106×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 ×104 ×稀释倍数 即:一小方格内酵母菌个数× 4× 106×稀释倍数
实验设计 将9支试管分成ABC三组,每组3支。A组为实验 组,装培养液10 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度 28℃。B组装培养液10 mL,酵母菌母液0.1mL,环 境温度5℃,与A组形成温度条件对照。C组不装培 养液,只装无菌水10mL,酵母菌母液0.1mL,环境温 度28℃,与A组形成营养条件对照。
三、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 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果 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 四、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尽量减少误差。对每个样品计 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五、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
酵母菌细胞数量(× 106个/mL)
时间 (d) 1 2 3 4 5 6 7 A组 B组 C组 A1 A2 A3 平 B1 B2 B3 平 C1 C2 C3 平 均 均 均
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 采取怎样的措施?
稀释培养液。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 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七、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 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 酵母细胞数 八、血球计数板的清洁
血球计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 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或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 . 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 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
实验操作: (1)、配制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和酵母菌母液; (2)、预先设计分装。先每次用10mL刻度吸管吸取10mL培养 液到A组和B组试管,用另一支10mL刻度吸管吸取10mL无菌 水到C组试管。待分装完毕,每支试管加塞后把试管扎成捆后, 然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的名称、组别、日期。 (3)、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4)、接种菌种:用灭菌干净的1mL刻度吸管每次吸取0.1mL酵 母菌母液,往每支试管中加入。(注意滴加量不要太多,避免 初始菌数过多。) (5)、培养:将 A、C试管置于 28℃的恒温箱中培养。将 B试管 置于5℃的恒温箱中培养。(5℃的恒温箱可由某些型号冰箱保 温室设定5℃时代替。) (6)、计数和记录:每天取样时间大体一致,每次每组按序号取 一支试管。计数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取样的吸管 要干净且分开使用,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荡摇匀。显微镜下进 行细胞计数后,立即将数据填到记录表格中。
6、如何计数呢?
如果使用规格为16格×25格的计数室,要 按对角方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 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 如果使用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室,除 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 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五点取样法)。
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 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
表达和交流
1、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 出每一天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平 均值重新画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将这个增长曲线与本小组的曲线进行比较, 分析其相似程度,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根据各组平均数据画出的增长曲线 有没有什么总趋势?如果有,作出说明。 如果设计了无菌水的对照,也画出增长曲 线。
2、方格网的构成:
25×16
A D G
百度文库B E H
C F I
16×25
化
放大后的方格网计数室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 为计数室,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内分 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 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但是不管计 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 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
回顾思考: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出芽生殖 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兼性厌氧(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要注意那些问题? 比如要用适宜的温度培养,调节好PH值, 溶氧量的控制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吗?营养成分会影响酵母菌的生 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