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分析
论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分析
论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分析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其社会阶层的划分与变动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以下将从经济、教育、职业等方面来对中国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和分析。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主要体现在财富和收入的差距上。
中国的经济开放使得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再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平均,而是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根据财富和收入水平的不同,中国社会可以大致划分为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
富裕阶层主要包括企业家、高管、资本家等。
他们通过开办企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等方式积累了大量财富,享有高额的收入和财富。
他们在社会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利,生活水平高,享受着各种优质资源和服务。
中产阶层包括有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知识分子、白领等。
他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承担较高的消费水平,并且在社会地位上比较稳固。
他们通常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从事技术、管理、金融等行业。
贫困阶层主要是指收入较低、生活水平较低的群体,包括农民工、低收入职工、失业人员等。
他们的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缺乏稳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贫困阶层在社会中地位较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较大。
其次,从教育层面来看,中国社会的阶层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根据教育背景的不同,中国社会可以分为教育优势阶层和教育劣势阶层。
教育优势阶层主要是指接受过高质量教育并具备较高学历的人群,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这部分人士通常从小就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能够进入优质学校,接受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教育。
教育劣势阶层包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
他们在教育资源和机会上相对匮乏,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这部分人士通常来自较为贫困的家庭,他们的教育机会受到家庭经济地位的制约。
另外,职业层面也是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职业的性质和社会地位常常决定一个人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
论中国的社会结构
论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的社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的社会结构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形成的,包括阶层、职业、地位、地域等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 中国的社会阶层分析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阶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传统上,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主要基于人们的身份和地位。
这些阶层包括士农工商,同时也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阶层差距。
然而,在现代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社会阶层的划分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现今的社会阶层包括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农民工阶层以及底层贫困阶层等。
2. 职业结构的演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国的职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过去,中国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发展迅速崛起。
如今,中国的职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金融业、科技业、教育和医疗行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为许多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3. 地域差异和社会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国家,地域差异对社会结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心,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因此,东部地区的社会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包括各种职业、阶层和地位。
而相对而言,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多样性。
这种地域差异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
4. 社会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结构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不同阶层的存在和差距会引发社会不平等现象,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其次,职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加速,对城市社会结构提出新的挑战。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社会结构需要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以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的社会结构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形成的。
阶层、职业、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1-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
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中国的阶层基本可以划分为七个:上上层、上层、中层、中下层、高级下层、中级下层与底层。
每个阶层其实都并不相交,界限的划分在于一种与其他阶层隔离的程度。
上层之间与中层(不论是怎么样的中层)、中层与下层(高级下层也是下层),他们之间在生活中相互隔绝的地方就是阶层的分界线。
相信在中国用房产与私车来做标准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这两种东西是隔绝与“下等”阶层的最好的工具。
所有的上层与中层的人士,至少应该拥有自己的住房与供私人使用的汽车。
这里说的私人,是指除了以开车作为一种职业外,所能拥有使用权的意思。
即使产权不是私人的,鉴于中国的状况,只要长期拥有使用权也可以归到这里面来。
这种隔离是最显著的特征。
即使高级下层在经济能力上可以经常乘坐出租车,他们依然不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隔离的。
一个上层的朋友说过,他从来不觉得社会秩序有任何不好的地方。
关于这一点他其实没有说错,在他出入的场合与场所,社会秩序非常的良好。
即使是一个对社会关注更多的中下层成员,他的社会秩序感也是趋向于好的方面。
但任何下层的人都可以说出对社会的担心,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是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冲突。
中下阶层的人士虽然在生存的环境上说,比较接近下层社会。
可是他们依然在某种程度上是隔绝与下层生活之外的。
只要通过与下层隔绝的小区、汽车的玻璃窗,任何一个中层以上的人士都不会体验到其他阶层人士的感觉。
上上层————上上层的生活是其他阶层所想象不到的。
上上阶层的形成分成两种形式。
上面说过,中国没有贵族的传统,但建国的时候,有些被特意保存下来的旧日的特权人士,在历次的运动中没有完全消失。
由于国家政策的关系,他们基本上是属于被供养的阶层,这是其一。
另一种是当年高级官员的亲人,形成的新贵集团。
如果在历次运动后还能够最终恢复当年的荣光,自然就形成了目前中国人数最少、能力最强的阶层。
在经济开放后,这些特殊的阶层利用当年的关系迅速取得了经济上的利益。
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些行为未必是合法的,现在这些已经积累起庞大财富的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低调的有钱人。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和知识分子四大社会阶层。
本文通过对这四大社会阶层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居民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的挑战。
新兴社会阶层代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新方向,而知识分子则是社会思想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文章还分析了跨越各阶层的现象及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章探讨了这些社会阶层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知识分子、互动关系、社会政策、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越发多元化,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更加多样化。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居民阶层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农村居民阶层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农村地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新兴社会阶层则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新力量,他们的出现使得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平衡。
知识分子阶层则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引领时代发展的使命,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四大社会阶层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在当代社会中,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部分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
1.2 研究意义研究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中国的古代社会阶层
论中国的古代社会阶层中国的古代社会阶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明显的阶层分化,尤其是在古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划分、特点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皇权与贵族阶层在中国古代,皇权是最高的社会权威。
皇权通过君主来实施,君主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古代中国,皇权与贵族阶层相互依存。
贵族阶层作为统治者的得力助手,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贵族阶层通常由世袭的公卿、诸侯、显贵组成,享有特权和豪华待遇。
二、士人阶层的崛起在中国古代社会,士人阶层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
士人阶层以文化修养、学问才能为标志,是社会上层的代表。
士人可以通过考试晋升官职,成为官僚。
他们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担任重要角色。
士人注重礼仪、道德,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庶民与劳动阶层庶民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他们主要从事农耕、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庶民没有贵族和士人的特权,处于社会阶层的较低层次。
他们过着辛勤劳作的生活,为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庶民中也有一些知识分子,他们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才能脱颖而出,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四、奴隶与仆役阶层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奴隶与仆役阶层是最底层的群体。
他们失去了自由,成为他人的财产。
在农业社会中,奴隶是贵族家庭的劳动力,为贵族提供服务。
而在商业发达的时期,仆役则成为富商的助手和仆人,被迫从事各种劳动。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划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
皇权与贵族阶层构成了统治阶层,士人阶层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庶民和劳动阶层担负着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而奴隶与仆役阶层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这些不同的社会阶层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面貌。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存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贵族阶层的统治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使得社会发展存在不公平现象。
但是,士人阶层的涌现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保障,他们通过儒家思想、道德规范的倡导,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
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看法
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社会分层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财富积累、职业身份、教育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层次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也愈发明显。
中国社会分层的现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城市中,高薪职业、知识精英和企业家阶层聚集在一线城市,享受着丰富资源和发展机会。
而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则面临贫困、教育机会不足以及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社会分层的差距逐渐拉大。
其次,教育背景在社会分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国的分布极不均衡,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
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往往决定了其在工作市场中的机会和收入水平,因此,教育不平等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
此外,职业身份的不同也是中国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官员、企业高管、金融从业者等职业地位较高,拥有着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而体力劳动者、农民工和个体经营者等职业则往往拥有较低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不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和资源。
社会分层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均,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因此,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建议,旨在促进社会分层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问题感兴趣的基本信息。
正文部分则包括了社会分层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表现。
在对社会分层的定义和背景进行阐述后,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表现,包括经济层面的差距、教育和职业层面的不平等、以及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不公等方面。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引言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结构中,对人进行分类和划分的依据。
在中国,社会阶层的研究较晚,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本报告将对中国社会阶层的现状、特点和变化进行详细分析。
二、现状与特点1. 传统的农村城市二元对立阶层结构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长期以来呈现着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明显对立。
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而农村居民则被较低地位和收入所限制。
这种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长期制约了中国的社会发展。
2. 高度集权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阶层在中国,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高级官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阶层中都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这种集权体制下的社会阶层结构导致了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和缺乏流动性。
3. 建立新的城乡融合社会阶层结构的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希望建立一种新的城乡融合社会阶层结构。
这一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平等和流动性,但依然存在挑战。
三、变化与趋势1. 服务业发展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服务行业中。
这一发展使得社会阶层的界限变得模糊,劳动者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2. 政府推动的城乡融合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中国政府的城乡融合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少。
这种变化带来了农村居民地位的提升和权益的保障,同时也为城乡居民之间的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 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这一趋势有助于打破原有的阶层壁垒,提高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四、结论中国社会阶层研究的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等和缺乏流动性。
政府的城乡融合政策和教育的改革将会为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平等提供更多的机会。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在分析前,首先要明白一点,任何人口达到农业人口阈值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其内部的复杂度都达到了正常无法理解的程度,一种角度的标签式理解一定是错的,多种角度的分析也必然是不够全面的,动态的工业社会是极其复杂的系统,静态分析必然有其缺点。
明白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如何分布。
在框定为当今中国这个框架下,第一次划分的目的就在于确认静态分析的目标,所以第一次划分方法为阶级流动性划分法,按照流动性划分,目的是理清当今社会的平衡性,也就是中国各方面发生巨大改变的可能性。
以流动性为划分,可以分为两种世界。
即代表第一世界包括但不限于,管理社会阶层的上层不可见群体,代表发展路线的以投资为主要活动经济投资群体。
和代表第二世界的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具体事务的公务员等一般管理群体,经营生产活动有着较强不可替代性公司经营者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体等。
这两种世界虽然互相交错,但具体到个人却具有极强的社会不流通性,知乎看过的一个热门答案高赞,就很形象的说过,底层可以努力成为中产,但中产无法努力成为上层。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三个现象造成的。
第一,现代国家的体量过于巨大,内部复杂度过于难以理解,公投这种简单的晋升机制太过没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内部晋升变成了融合意识形态,现代筛选机制的人治晋升模式。
这一模式虽然比简单公投先进,但依然有着诸多缺陷,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保守风气和低样本对照。
第二,资本主义的市场模式虽然塑造了大量的经济上层,但和因此带来的工业人口相比依然微不足道,结果就是中产晋升经济上层的渠道过于单一,且风险过高无法预测判断。
第三,第二世界受资本主义市场影响,具有极高的流动性,一般中产随身有可能滑落阶级,在无法长久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晋升的可能性再次压缩。
虽然过去的中国工业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流动,但期间伴随的人口增长和地域本身的差异导致这一晋升区别极大。
而现在中国工业化基本完成,以流动性划分的两种世界格局也就基本稳定。
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
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社会阶层的划分是指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地位和社会地位来进行分类和划分。
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权力,对于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水平、职业、收入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划分标准。
首先,经济地位是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经济地位主要取决于其财产和收入的多少。
通常来说,拥有较多财产和高收入的人属于上层阶层,拥有较少财产和低收入的人属于下层阶层。
经济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
其次,社会地位也是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之一。
社会地位主要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
在传统社会中,贵族、官员、商人等都属于不同的社会地位。
而在现代社会中,学历、职业、职务等也成为划分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
通常来说,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属于上层阶层,而拥有较低社会地位的人属于下层阶层。
此外,文化水平也是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之一。
文化水平主要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等。
在现代社会中,受过良好教育、具备高知识水平的人往往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则属于下层阶层。
再者,职业和收入也是划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的职业和收入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经济实力。
通常来说,拥有高收入和高职业地位的人属于上层阶层,而拥有低收入和低职业地位的人属于下层阶层。
综上所述,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水平、职业、收入等方面。
这些划分标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阶层的多维度结构。
了解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建设。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社会阶层结构愈加复杂。
本报告旨在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深入了解社会结构的演变和阶层分化的影响。
第一部分:社会阶层的定义与分类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平等关系。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特征,社会阶层可以被分为经济阶层、政治阶层、文化阶层和社会地位阶层等。
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我们将主要关注经济阶层和社会地位阶层两类。
第二部分:经济阶层的分析经济阶层是根据人们的经济地位和财富状况来划分的。
我们可以将经济阶层分为三个主要群体: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
富裕阶层是指那些在经济上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通常拥有巨额的财富和高收入。
这一阶层主要由企业家、高管人员、投资者以及知名专业人士组成。
中产阶层是在经济上相对稳定并享有较高生活水平的人群。
他们拥有一定的财富和高收入,能够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求。
中产阶层包括经理、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和工程师等。
贫困阶层是经济地位相对较低且收入较低的人群。
这一阶层通常面临经济困难,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贫困阶层包括农民工、失业人员、低技能工人以及低收入的城市居民等。
第三部分:社会地位阶层的分析社会地位阶层是根据人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来划分的。
这一阶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中国,社会地位阶层分布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传统的社会地位阶层主要由士人、农人、工人和商人组成,他们分别代表着知识分子、农业劳动者、工业劳动者和商业从业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地位阶层正在不断涌现,如自由职业者、IT从业者和媒体人等。
第四部分: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与影响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与影响非常复杂。
其中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阶层的形成和演变。
社会阶层分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不公平的阶层分化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矛盾。
论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权力结构
论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权力结构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权力结构始终是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根据人们的身份和地位,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层。
这些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固定的关系,形成了复杂的权力结构。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结构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古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人们根据自身的身份和地位,被分为不同的阶层。
这些阶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的名称和特点。
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贵族阶层:贵族阶层是古代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阶层之一。
这一阶层的人们通常出身于名门望族,具有世袭的贵族血统,拥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资源。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人们通常将贵族阶层分为九等,这九等分别为王侯、公侯、卿士、大夫、士庶、庶民、奴仆、奴婢、工商。
贵族阶层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他们与低层次人民的联系相对较少,具有较强的地位和财富优势。
2、士人阶层:士人阶层是古代中国社会中相对独特的阶层,这一阶层的人们不仅仅拥有高尚的身份和地位,而且还具有精湛的文化和技艺。
士人阶层通常包括文人、学者和艺人等群体,他们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士人阶层的人们通常通过考试或者学业表现获得身份和地位,大多数人都需要在官方机构中工作。
3、平民阶层:平民阶层是古代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也是阶级结构中最低的一层。
平民阶层包括了大部分人民,大多数都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劳动者,他们通常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和固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平民阶层也包括了一些来自其他阶层蹩脚的人,如知识分子失意之人、贵族衰落之后的家人等等。
二、古代中国社会的阶层之间的关系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这些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
但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上下级关系:封建社会中,上下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贵族阶层通常处于阶梯的最顶层,而士人和平民则处于下层。
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一、阶层的划分及标准
所谓阶层,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群体、,每个阶层都有其独立的群体利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将目前中国社会分成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这样10个阶层①(陆学艺 2002)。英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A.Giddens)认为,社会根据三种“市场能力”划分为三种阶级,即掌握生产资料的市场能力的上层阶级、具有教育和技能的市场能力的中产阶级、具有体力劳动的市场能力的下层阶级② (李培林 2004)。
三、阶层冲突与妥协
各个阶层,因其对社会稀缺资源的占有和控制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对社会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这种对社会期望的不同,是对国家政策、决策的要求不同,尤其表现在对经济资源的分配上。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配置?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国家管理人手中,他们向哪个阶层倾斜?如何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在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均被视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是建设者,似乎没有区别,只是分工职业的不同,然而实际上,各阶层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的不同是明显的,是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绝对的社会阶层平等是不可能存在的,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这种空想在今天被认为是有害无益的。但是,也绝不能在所谓机会均等的平等下,漠视、忽略各阶层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的巨大差异,绝不能认为这是“合理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任其自然。尤其对劳动者阶层中的贫困型和温饱型,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有可能随时因意外原因而崩溃。由于他们生活在绝对贫困线,实际上他们本人及家庭成员的“机会平等”也被剥夺了。如贫困山区的农民,无法供他的子女象大城市中的学生一样上好的小学、初中、高中,更无法上好的大学,他们子女的机会平等也就被剥夺了。这实际上是一个恶性循环,本来他的子女有可能通过受高等教育而进入智力型劳动者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报告旨在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进行研究,分析当前社会阶层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在当代中国,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我们可以将中国社会阶层划分为贵族阶层、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
以下将对每个阶层进行详细描述。
贵族阶层:贵族阶层主要包括政治精英、企业家家族、名人和高级官员等。
他们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巨额的财富,享受着尊贵的待遇和特权。
富裕阶层:富裕阶层是指那些经济地位较高且财富相对丰厚的人群。
他们通常拥有大规模的企业、房地产和投资等资产,享受着较高的生活水平。
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中国社会阶层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主要由高收入人群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组成。
他们通常从事白领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工人阶层:工人阶层是指那些从事体力劳动或基层工作的人群。
他们通常收入较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但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民阶层:农民阶层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占据着中国人口的大部分。
他们主要依靠耕种、种植和畜牧等农业活动维持生计,收入较低,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第二部分:社会阶层特点及问题中国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发展,既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这部分中,将重点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贫富差距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财富迅速增加,而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的收入却相对较低,贫困问题愈发突出。
2. 社会分化加剧:社会分化指的是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互动和融合变得困难。
这种分化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矛盾和不公平感,对社会和谐造成一定的挑战。
3. 教育机会不公平:中小学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
社会阶层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揭示其中的特点和问题,并探讨对未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第一章:中国社会阶层的基本概况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是对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权力的不同体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城市无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等六个基本阶层。
每个阶层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问题。
第二章: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特点和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不再仅仅依赖于经济因素,还与教育、职业、地理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这种多维度的划分方式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一方面,中国社会阶层的疏导良好,社会流动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跻身于中产阶级。
另一方面,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加大,贫富分化现象日益加剧,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
第三章:社会阶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阶层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产阶级的崛起促进了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
从政治角度来看,不同阶层的人群对政治决策和社会变革有不同的期待和意见。
因此,了解社会阶层的特点和需求,有利于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和发展战略。
第四章:应对当代社会阶层问题的策略针对社会阶层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服务的平衡发展。
首先,在经济方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其次,在教育领域,加强基础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
此外,注重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机会。
最后,在社会保障方面,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得到满足。
结论:社会阶层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社会结构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与人际关系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与人际关系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由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
社会阶层的划分对人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交往方式。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主要包括士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和奴隶。
士人是社会最高阶层,通常是从事政治和文化事业的人士,他们拥有政治权力和知识储备,享受特权地位。
农民是社会的基本劳动力,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人口,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手工业者包括匠人、工匠和手工艺人,他们依靠手工制造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商人则是从事贸易和商业活动的人群,他们经营着商业企业,致富并逐渐改变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奴隶是最底层的社会阶层,他们失去了人身自由,被作为财产被人们拥有和控制。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地位不同,权益也不同。
士人有政治特权和知识储备,可以参与国家的管理和决策,享受高收入和高福利。
农民虽然占据了大部分人口,但他们缺乏政治权力,处于社会地位较低的位置。
手工业者的地位介于士人和农民之间,他们拥有一定的手工技术和部分自主权。
商人则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财富,地位逐渐上升。
奴隶则是社会最低层,丧失了自由和尊严。
二、社会阶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社会阶层的划分对古代中国的人际关系产生了直接影响。
士人作为社会最高阶层的代表,他们的社会交往主要建立在地位和身份相当的人之间。
士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兄弟般的关系,称为“交友”。
交友不仅仅是简单的朋友关系,而是一种在各种场合下共同协作、互助和支持的社会关系。
农民在社会阶层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之间的交往主要建立在亲戚关系和地缘关系上。
亲戚关系在古代中国社会中非常重要,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
地缘关系则指的是人们通过地域相近而形成的一种群体关系,他们在经济和生活上相互依赖,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人际网络。
手工业者之间的交往则主要建立在技术传承和经济利益上。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系统,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来划分人们的社会等级。
古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主要有士农工商四个基本阶层,每个阶层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地位。
本文将分析和论述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形成原因、特点和相互关系。
一、士阶层士阶层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高贵的阶层,由文官和武将组成。
作为士阶层的人士,他们通常来自于富裕的家庭,进入仕途有着极高的机会。
士阶层的人士,可以通过考取科举进入官场,以功名、地位和财富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二、农阶层农阶层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经济的支柱。
农民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土地的耕作。
农民常常面临艰苦的生活和重负的赋税,但他们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为社会提供了粮食和其他生产所需的物质基础。
三、工阶层工阶层是指各类手艺人和手工业者,包括铁匠、木匠、瓦工等等。
工阶层的人们通过熟练的手艺和努力工作来维持自己的家庭生计。
工人们通常生活在城市或市镇附近,他们的地位相对比较低,但他们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商阶层商阶层是古代中国社会中拥有财富和商业实力的人士,他们通过商业和贸易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商人通常从事大宗商品的交易,他们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商阶层的人们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地位上要高于农民和工人。
另外,除了以上四个基本阶层,古代中国的社会还存在其他一些较小的阶层,如贱民阶层和奴隶阶层。
贱民阶层通常是因为犯罪或失去贵族地位而降级的人们,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极低。
奴隶阶层则是最低级别的社会群体,他们失去了自由和人权,成为奴隶主的财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是一个多元化和复杂的系统。
士农工商四大基本阶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职业群体,而其他小的阶层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级体系。
这些社会阶层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影响力,并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
中国阶层划分标准2023
中国阶层划分标准2023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23年,中国阶层划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对2023年的中国阶层划分进行概述,并分析各阶层的特点及生活现状,探讨影响阶层划分的因素和发展趋势。
二、2023年中国阶层划分概述1.顶层阶层顶层阶层主要包括企业家、政治家和高管等,他们掌握着国家的大量财富和资源。
这一阶层的财富积累不断增长,影响力不断扩大。
2.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包括白领、专业人士和中小企业业主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产阶层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3.底层阶层底层阶层主要包括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等。
尽管近年来底层阶层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中产阶层和顶层阶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4.边缘阶层边缘阶层是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因失业、贫困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人群。
这一阶层的生活状况亟待改善,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各阶层特点及生活现状1.顶层阶层顶层阶层的特点是财富雄厚、权力较大,生活质量高。
他们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动态,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2.中产阶层中产阶层的特点是知识水平较高、职业稳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他们关心家庭、事业和子女教育,是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
3.底层阶层底层阶层的特点是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社会保障不足。
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较大,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迫切。
4.边缘阶层边缘阶层的生活现状较差,面临失业、贫困等问题。
他们亟需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以摆脱生活困境。
四、影响阶层划分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阶层划分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各阶层的财富和收入水平逐步提高,阶层结构也发生变化。
2.社会资源分配社会资源分配影响着阶层划分。
政府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以降低社会贫富差距。
3.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阶层划分具有引导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促进阶层流动。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在不断的变化与演进中。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社会层次以及变迁等方面来讨论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的塑造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有农民、地主、官僚、商人等多个阶层的分化。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士人、农民、工匠和商人。
士人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表,享有特权地位。
而农民则是劳动者,工匠和商人则属于商业和手工业阶层。
二、社会层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中国社会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层次:1. 政治领导层:政治领导层主要由党和政府的高层干部组成,他们掌握国家的权力,并在政治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商业与企业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商业与企业界蓬勃发展。
富有的企业家和商人开始崛起,成为社会的重要一环。
3. 中产阶级:中国的中产阶级快速壮大,这部分人群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他们通常从事专业工作,拥有较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
4. 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在中国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人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5. 农民工和农村居民:中国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占据了中国人口的大部分,他们通常从事务农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入相对较低。
三、社会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社会结构和阶级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 中产阶级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产阶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他们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2. 贫富差距的扩大:虽然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但贫富差距也在扩大。
一些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和机会。
3.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城乡差距在中国社会中依然存在。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4. 社会阶层的流动: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变迁带来了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改革时期社会结构的变与不变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结构通常是稳定的。将一个社会划分为3个阶层(即权势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阶层)便于分析社会变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原有的社会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哪些阶层在社会转型中获益,哪些阶层因此利益受损,以及社会发展的真正阻力何在,等等。以中国社会为例,改革前后的社会结构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经济改革易于推行而政治改革措施却难以实施?在经济改革中,为什么农民的利益屡遭侵犯,产业工人的地位日落千丈?腐败现象却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人们。
在早些时候,国内学者也曾对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进行过讨论。从当时讨论的观点来看,大致有以下五种划分方法:(1)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以及工人阶级内部存在着一个知识分子阶层;(2)两个阶级三个阶层,即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或之间存在着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者三个阶层;(3)三个阶级两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管理者阶层;(4)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个体劳动者阶级和正在形成中的私人企业家阶级;(5)四个阶层,即干部阶层(或管理阶层)、工农阶层、企业家阶层(包括独立经营的国营企业经理、农民企业家、私营业主和合资经营者)、知识分子阶层(或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前四种分类,基本上因循了前苏联的理论模式,即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干,增加一两个其它的阶层或阶级,然而这些划分除了政治上(或政治动员、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外,对中国的现实社会并无多大解释力,尤其无助于对社会不平等的分析。仅就这一点而论,第五种划分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阶层的一些实际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结构变迁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一、如何认识社会阶层?
在西方社会学文献中,“阶层”往往与“阶级”一词混用;而“class”则在国内社会学界既翻译为“阶级”又翻译为“阶层”。严格而言,二者还是有些微区别的:“阶级与‘层次’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阶级意识。一个‘层次’是指仅仅按照客观特徵(收入水平、年龄、威望等)而确定的一个社会阶层,属于这个阶层的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属于其他阶层的人有何区别”。“没有阶级意识的阶级是不存在的”。在本文中,不妨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使用“阶级”,即阶级或阶层都是指社会的一种层序结构,它们由于分配或占有的社会资源的不同而表现为事实上的一种不平等状态。社会的不平等,是超越于意识形态的。换言之,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社会的不平等,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由此,一些西方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甚或经济学家,往往批评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过于狭隘(众所周知,马克思主要是从经济地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划分阶级的),认为“阶级的概念独立于一切意识形态之外”。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有其内在的严密性、系统性,他对自己身处的那个时代之资本主义社会的精辟分析,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本质的深刻揭露,是其他阶级/阶层理论无法达到和替代的。
为认清这些问题的真相和本质,可以先参考个别学者极富启迪意义的研究。他们研究的视阈有些局限在一个村庄之中,有些则限定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这些小范围的研究,我认为是有助于了解大社会的。有学者通过对天津市郊外一个村庄的调查,认为中国的村庄政治结构在改革前后并无多大的变化,控制村庄政治生活、居于村庄社会上层的仍然是原来的村队干部,唯一的变化是他们操控村庄的手段、方式,过去的村队干部依赖的是自上而下的授权(即政治权威),如今则通过掌握村庄的集体企业(即原来的社队企业),运用经济手段(即经济资源),将普通村民重新整合到“村企业”之中,村干部同时兼任这个企业的“老板”。改革前后的村庄结构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人们的身份名词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村队干部成了今日的企业老板,过去的“社员”成了企业的职工。
与马克思不同的是,马克斯?韦伯则试图建构一种普适性阶层理论,以此来分析各种社会形态的不平等现象。他认为,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一个多层面的统一体,除了经济地位之外,至少还有两种同样重要的因素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这两个因素就是权力和“声誉”,因此,他主张从经济、权力和声誉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具体社会的不平等。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学众多阶层/阶级理论的两大源流。在他们之后的一些阶层/阶级理论,几乎都是对二者的进一步修正、发展和完善。
论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分析
日期:2003-11-26 20 作者:吴理财 来源:《当代中国研究》2003年春季号
一、如何认识社会阶层?
二、改革时期社会结构的变与不变
2002年1月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不可否认,这种划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比较全面地勾画或描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具体图像,揭示了当前中国社会市场化改革中的某些不平等性,而“职业”则是这种不平等性的一个主要标签。
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无论是“农民阶级”或是“工人阶级”这一概念本身仍然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冲突:从生产资料看,中国的农民并不“占有”土地这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村的土地是一种“集体占有制”形式。农村改革后农民虽然取得了土地的经营权,但土地仍然归乡村集体所有。如果严格地从对土地的占有关系看,农民阶级似乎是处于与“集体”相对的经济地位上,事实上农民的劳动剩余部份或全部地被那个所谓的“集体”所无偿占有。
然而,第五种阶层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四个阶层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层序结构如何?似乎谁也不敢说“干部阶层”抑或其它的阶层处于社会的支配地位。
表面上看,将中国社会划分为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是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划分方法:他们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上划分为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既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资产阶级,剩下的便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现象,因为剥削阶级──资产阶级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消亡。然而,两大阶级的划分方法却无法解释中国社会事实上的某些不平等现象以及社会的等级结构。中国社会事实上的某些不平等现象,国人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地经验和体会过。
还有一些学者(如秦晖、陈志柔、徐斯俭等)研究乡镇企业改制时同样发现:企业改制以后,企业的所有权还是集中在同一批乡村干部和与之相关的企业经营者(他们就是我们称之为“乡村权势阶层”的那些人)手中,只是所有权从“集体”所有转换为个人所有而已。其实,这一时期国企的产权改革何尝不是如此呢。有学者说:我国目前的产权改革所走的在某种意义上即是由“权力市场化”为起点的“掌勺者私占大饭锅”的“权贵私有化”或者说“内部私有化”的路子。
此外,有学者注意到资源重新积聚背景下的底层社会的形成。他认为:在改革之初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最早在改革中受益;然而进入90年代后由于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社会中的一些人迅速暴富起来,而原来在改革初期得到一些利益的边缘和弱势群体日益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这种资源重新积聚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底层社会,主要由贫困的农民、农民工和城市的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构成。如果仅从边缘和弱势群体单方面来看,似乎是“资源的重新积聚”导致了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但如果从社会的整体结构来看,在改革前后的每一阶段都是权势阶层获益最大,无论是“计划性”的资源积聚机制还是“市场化”资源积聚机制,其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将社会的大部份财富、资本逐渐集中在权势阶层的手中。正如这位知名学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十几年改革过程中出现(更准确地讲是“显现”──引者注)了一个掌握文化资本、政治资本与经济资本的总体性资本精英集团。所谓的改革实际上是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一种“圈内转换”过程。尤其是政治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共谋”与“共享”,严重地侵害了中间阶层和下层民众的利益。
在汉语中,“势”既指一个(群)人拥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如财富、资本)、政治权力,又指其具有某种社会的背景(通俗地讲就是有靠山)、身份、文化知识或声望;而且,经济地位、政治权力、社会背景、文化知识和声望之间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尤其是前二者之间更容易相互利用、转化或者直接耦合在一起,结成一种“利益集团”。手中有权的人,可以运用权力“寻租”;而有财富或资本的人,则发挥财富或资本的作用跻身政治。这种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或称之为“窳败”,或称之为“黑金政治”。简言之,“势”既可以是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一种,又可以是它们的“统合”。
但是,按照社会学的概念和规范来看,上述的10种分类与其说是“阶层”分类,还不如说更接近“职业分类”,而“职业”本身并不能直接代表社会阶层。有些职业之所以被一些人视为低贱或高贵的,根本地还是所在社会的制度或者文化使然;社会越是发展,职业愈趋于平等。也就是说,在社会不平等的背后有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起著作用。因此,与其说职业是一种“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毋宁说是社会分工的一种结果;而且,这种结果与其说是“阶层的”,毋宁说是 “水平的”。因为从概念本身而言,“阶层”是用来描述、分析一个社会的纵向结构,而不是它的横向结构。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而阶层(或阶级)则是社会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在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这是社会学界一致公认的看法,尽管人们对阶层一词的定义至今仍然不尽相同。
因此,可以依据权势的分布状况将社会划分为3个阶层,即权势阶层(或有势阶层)、弱势阶层(或无势阶层)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上层社会基本上由权势阶层组成,而下层社会(underclass)则是弱势阶层的代名词。无论是上层或是下层社会,往往都是保守的。前者之所以保守,是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地位;后者之所以保守,是因为他们害怕受到外界的侵扰。诚如埃里克?霍弗所言,下层社会民众的保守思想同特权阶级的保守思想一样根深蒂固,二者都是保持社会秩序不变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特有的保守思想、观念,下层社会往往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贫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而居于社会上层的权势阶层则容易形成所谓的“精英话语(或意识形态)”。这种精英话语(或意识形态),一般来说,都是那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并通过教育体系、各种传媒和正式的宣传机器,将之广泛地灌输、渗透于普通民众的社会心理乃至每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之中,企图使每个人都相信有权有势者居于社会上层,无权弱势者处于社会底层是一种十分自然且合理的社会结构或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