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习题)解析版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1.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②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④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⑤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A.①⑤④③②B.⑤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①④②⑤【答案】D【详解】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这是一个记叙文语段,全文都围绕劳动展开,主要写“我”跟随母亲学习劳动,而③句“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写的是母亲的劳动,和整个语段表达内容联系不是那么紧密,显然是承接上文的表达,因此应放在段首;接下来的语段按照时间顺序在写,①句里的“四五岁”早于其他句子的时间,因此在③后面;④句写放学后参加劳动,②句则突出部分季节逐渐扩大劳动时间,时间范围逐渐扩大,因此④在前,②在后;⑤句的“这个时期”即是总结上文,所以应该放在段尾。
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⑤;故选A。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春伊始,浯溪公园内一片生机盎然,前来游园和探访神秘碑林的人络绎不绝....。
B.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的。
C.爷爷待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是我精神上的导师。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使用正确;B.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
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
使用正确;C.宽厚仁慈:宽仁慈爱,宽容厚道。
使用正确;D.安居乐业: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不能形容人的性格,用错对象;故选D。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河源天气爽朗,舒适宜人,是一个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季节。
(将“秋天”和“河源”调换位置)B.学校拟在世界阅读日举办读书达人风采大赛,展示和推广当代少年风采。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2)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年级班姓名:一、集腋成裘: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不辍(chuò) 勉强(qiáng) 和蔼(ǎi )韶关(sháo )B. 外甥( shēng) 祖籍(jì) 妯娌( Zhóu li )为富不仁( rén )C. 规律(lù) 溺死(nì) 私塾(shú)衙门( yá)D. 劳碌(lù) 慰勉(wèi) 管束( shù)聊叙(li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惨痛迁涉溺爱不辍B. 慰勉私塾碾转聊叙C.劳碌仁慈逊色通辑D. 佃农妯娌周济发髻3.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共同特点的农民)B.母亲是个好劳动。
(爱好劳动)C.(母亲)虽然自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穷的亲威。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D.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停)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
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 大王镇的秋菊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陈官镇的“跑驴戏”,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老花园乡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C.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D. 实验初中的四月是看花好时节。
你更喜欢至勤楼前玉兰花?还是至馨楼旁桃花呢?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B. 济南地铁的修建,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C.我省研制的食用菌,用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甘蔗渣以及麦秸、稻草作原料,菌质良好,价格低廉。
D.由于最近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区教育局再次强调保护学生安全,切忌不可发生学校安全事故。
《回忆我的母亲》精选习题(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佃.农(diàn) 仪陇.(lǒng) 溺.死(nì) 私塾.(shú)B.勉强.(qiáng) 调.料(tiáo) 和蔼.(ǎi) 差.役(chāi)C.和睦.(mù) 衙.门(yá) 横.蛮(hèng) 瞒.着(mán)D.不辍.(chuò) 追悼.(dào) 周济.(jì) 功勋.(xūn)【答案】B【解析】qiǎ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祖藉劳碌红薯饭无可耐何B.害病慰勉庚子年东挪西借C.高梁妯娌吃大户勤劳俭朴D.聊叙隔绝标本式结衣缩食【答案】B【解析】A.籍奈 C.粱 D.节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
(A.劳累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
(A.支持B.支撑)(3)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管束B.管教)(4)母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时代B.沉痛时期)【答案】(1)B (2)A ( 3)A (4)B【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有丰富的积累。
考生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近义词语,准确辨析其区别,掌握各自的适用范围。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B.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C.这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
【答案】D【解析】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不辍(chuò)勉强(qiáng)B.外甥(shēng)祖籍(jì)C.规律(lù)溺死(nì)D.劳碌(lù)慰勉(wèi)提示:A项中“强”应读“qiǎng”;B项中“籍”应读“jí”;C项中“律”应读“lǜ”。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溺死迁涉托辞瞩目B.荣辱私塾碾转聊叙C.劳碌衙门逊色通辑D.慰勉妯娌竭力发髻提示:A项中“迁涉”应为“迁徙”;B项中“碾转”应为“辗转”;C项中“通辑”应为“通缉”。
答案:D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
(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
(A.支持 B.支撑)(3)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管束 B.管教)(4)母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时代 B.沉痛时期)提示:既要求我们辨析近义词的区别,又要求我们对课文非常熟悉。
答案:(1)B (2)A (3)A (4)B(4)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坚忍不拔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___。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提示:要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作答,答题时能够根据题干内容,在课文中准确找到提示语。
答案:(1(2)勤劳俭朴宽(3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我的母亲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我的母亲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胡适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
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1)
B. 勉强.(qiáng) 调.料(tiáo)
溺死 私塾
C. 和睦.(mù)
横.蛮(hèng) 瞒着 慰勉
D. 不辍.(chuò) 追悼.(dào)
周济 功埙
点拨:A项“藉”应为“籍”;B项“强”应读qiǎng;D
项“埙”应为“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春天初至,合肥骆岗公园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前来 游园的人络.绎.不.绝.。 B. 母亲的一生是在辛劳艰苦中度过的,可她总是 任.劳.任.怨.,对儿女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心血。 C. 爷爷待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是我精 神上的导师。 D. 为了瘦身,李婷婷节.衣.缩.食.,结果在上午第一节课就 昏倒了。 意为省吃省穿,泛指节俭,与句意不符
(2)【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将“世界粮食供给”和“我国粮食安全”调换 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文研读 【任务群二:篇章巨著·阅读策略】
阅读本文,完成下列小题。 4. 【初读·学贵有疑】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
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 的个性品质?完成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中考趋势·新考法】请以“文章的选材贴近生活且具 有典型性”为开头,为本文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 150字)(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示例:文章的选材贴近生活且具有典型性。“做 豆腐、做粉丝、做手擀面、蒸老酵馒头、熬花生芝麻 糖”“用炉内炭火翻炒带壳的花生,或烤玉米、烤红 薯、烤馒头……”“在这些树旁栽种一些扁豆、丝瓜、 葫芦”等,作者选用了这些生活中最普通而又典型的场 景进行描写,让我们在平凡中感受到了人间烟火气,体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
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一、选择题A. 温柔B. 严厉C. 无私D. 狡猾A. 母亲的言行举止B. 母亲的爱好兴趣C. 母亲的工作单位D. 母亲的关爱方式A. 善良B. 贤惠C. 暴躁D. 勤劳二、填空题1. 母亲的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始终__________地关心着我。
3. 母亲的__________,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一下你母亲的外貌特征。
2. 举例说明母亲在你成长过程中给予你的关爱。
3. 你认为母亲在你性格形成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四、作文题请以“回忆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母亲的点点滴滴,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五、连线题1. 母亲耐心地辅导我作业 a. 教会我独立2. 母亲在我生病时照顾我 b. 培养我责任感3. 母亲鼓励我参加课外活动 c. 传递关爱与温暖六、判断题1. 母亲的关爱是无条件的。
()2. 母亲的付出可以完全用物质来衡量。
()3. 母亲的教诲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七、匹配题1. 乐观 A. 母亲总是能在困境中找到一线希望,鼓励我们不要放弃。
2. 耐心 B. 母亲对待我们的错误总是给予指导,而不是责骂。
3. 勤奋 C. 母亲每天起早贪黑,为了家庭的幸福不懈努力。
八、排序题1. 母亲陪我参加高考2. 母亲教我学骑自行车3. 母亲为我庆祝生日4. 母亲在我生病时整夜照顾我九、名词解释1. 母爱2. 孝顺3. 家庭教育十、论述题1. 请论述母亲在你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你产生的影响。
2.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的理解。
十一、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的母亲是一位单亲妈妈,她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小明。
尽管生活压力大,但她总是尽力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在小明面临中考的关键时期,母亲每晚陪他复习,鼓励他克服困难,最终小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问题:1. 请分析小明母亲在案例中的教育方法及其效果。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踱步(duó)勉强(qiáng)随声附和(hé)B.迁徙(xǐ)投奔(bèn)宽厚仁慈(cí)C.惩罚(chéng)周济(jǐ)任劳任怨(yuè)D.溺死(nì)衙门(yǎ)不辍劳作(chu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溺死迁涉托辞瞩目B.荣辱私塾碾转聊叙C.劳碌衙门逊色通辑D.慰勉妯娌竭力发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滔滔不绝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B.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获得许可,因此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C.在那些心胸宽广、性格温良的教师所教的学生身上,往往更具幸福感,更有自信心,更富创造力。
D.把新冠肺炎诊疗救治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患者、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这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B.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成功以来的几年时间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始终引领筹办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是作者在写作中采取了情随事明的记叙方法,即在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
的过程中始终寄寓着对母亲的挚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目录
11. 仔细阅读材料,说说你对“母爱”的理解。 [材料一] 一辆满载游客的缆车突然从高空坠落,在生死关头,年轻
的母亲将自己的孩子高高举起。结果,缆车内唯有这个小孩存活了下 来……
之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目录
(二)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怀念母亲 迟浩田
① 我于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快结束时回国,并作为志愿军观礼代 表团的一员,去首都参加了当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不久,才 回到了已阔别12年的家乡。听说我要回家的消息后,妈妈高兴得像换了 个人似的,专门叮嘱几个儿女,把家里的几间老房子扫了又扫,又修又 补,然后便是每天颠着一双小脚,早早就到村口看着,等着儿子归来。
[材料二] 孟子小时候家在墓地附近,他做游戏时就学送葬祭拜之 事,孟母便将家搬到集市附近。然而搬到此地后,孟子做游戏时又学商 贩叫卖,孟母又将家搬到学校近旁。从此,孟子做游戏时便学起揖让进 退的礼仪。后来,孟子成了著名的思想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目录
示例: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母爱是对孩子的成长与未来负责,母爱
是对妈妈的养育之恩做点滴的报答吧!妈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改变
了我的一生。从妈妈最初对我的希望,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做
出送儿参军的选择,以及多年后妈妈见到带有多处伤痛的儿子的悲
与喜,这一切都淋漓尽致地透露着母亲的平凡、伟大与对我的无限
疼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 (2)
7 回忆我的母亲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4200)1.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的字体是:,其特点是:。
(2)将书法作品中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尽情讴歌的诗句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张老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日日可见她láo lù 的身影。
她为人宽厚,常常zhōu jì 有困难的学生;她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在教学上极为出色。
(2)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地主wéi fù bù rén ,欺压佃农,甚至投靠日本人来保全自己的家产。
(3)王维的这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和wèi miǎn ,也表现出他积极入世的思想。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时时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妙语连珠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4.下面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②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
③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
④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5.阅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①我以为母亲的背影也如她的笑脸一样永远美丽可亲,但我分明看到了她背影里的沧桑。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5)
作用?
高度评价母亲对“我”的教育
运用与议影论响;的“表我达”方对式母,亲的不爱仅高度评价了母亲 对“我”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我”对母
亲的爱。
12.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句话改为 “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中的“能”“一定能”表达了自
第6段 第10段
16.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手上系 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在“我方”便家回生家活期间,外牵婆挂是不为舍了通过布条找 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她对 “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17.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 世界。 基本思路:分条概括+依据 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 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 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 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 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 有她思念的旧人。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
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对比
善持家务,聪明能
干,怀念母亲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
现出作者对地主富人家奢侈生活的蔑视,也突出
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明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
怀念之情。
二、精段品读
阅读“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
文章14、15
_示__例__二__:__有__爱__心___的__妈__妈__最__美__。__我__的__妈__妈__是__一__个___有__爱__心__的__人__。__敬__老___
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习题
《回忆我的母亲》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iƒ()和”l迁徒()祖籍()妯娌()()劳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⑴聊叙()a、姑且b、聊天c、依赖⑵任劳任怨()a、相信b、承受、担当c、任命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救济b、接济c、周济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b、哀痛c、沉痛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5.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6.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
第二部分(一)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③她的性格()(a、和睦b、和蔼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a、和睦b、和蔼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a、管教b、管理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7.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
依次是:8.“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9.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是()a、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及任劳任怨的态度。
b、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及宽厚仁慈的态度。
10.这段文字正确的层次划分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11.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参考答案: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
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
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宝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
如:①“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②“母亲是个好劳动。
”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③“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④“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⑤“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回忆我的母亲》精选习题(原卷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回忆我的母亲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佃.农(diàn) 仪陇.(lǒng) 溺.死(nì) 私塾.(shú)B.勉强.(qiáng) 调.料(tiáo) 和蔼.(ǎi) 差.役(chāi)C.和睦.(mù) 衙.门(yá) 横.蛮(hèng) 瞒.着(mán)D.不辍.(chuò) 追悼.(dào) 周济.(jì) 功勋.(xū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祖藉劳碌红薯饭无可耐何B.害病慰勉庚子年东挪西借C.高梁妯娌吃大户勤劳俭朴D.聊叙隔绝标本式结衣缩食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着。
(A.劳累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一家人生活。
(A.支持B.支撑)(3)母亲()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A.管束B.管教)(4)母亲()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时代B.沉痛时期)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B.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C.这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
5.下列句子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B.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C.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14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14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妯.娌()周济.()2.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 和m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①千百年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辉煌文化。
②丰厚的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的起起落落,还记录了世事的变迁。
③正是在历史和文化的孕育中,中华民族才具备了卓绝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④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⑤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3.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第①句中的“辉煌”是词;从词性来看,第④句中的“使命”是词。
4.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5.第⑤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3)
《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溺.亡(nì) 佃.农(diàn) 周济.(jì)不辍.(chuò) 任劳任.怨(rèn)2.根据拼音写字词。
劳lù(碌) 私shú(塾) 仁cí(慈)wèi(慰)勉 为富不rén(仁)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
(1)母亲是个好劳动...。
(2)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3)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4)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4.提取信息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5.语段的作用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几句话朴实无华,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由,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纲领。
6.把握主旨“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及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这句话由爱母亲推及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推及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主题深化。
二、精读赏析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赏析句子)【议论】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母亲的心境——辛酸,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农民的贫困和无奈,也写出了朱德对母亲的理解与体谅。
2、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
..,纺棉花..,种菜..,喂猪..,养蚕一系列的工作表明母亲家务繁重,突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3、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在旁边帮她的忙……我就悄悄牛去了。
“很自然”写出了受母亲影响, “我”从小热爱劳动,侧面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 (5)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813)1.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家、家、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字,四川仪陇人。
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领导了起义。
1955年,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军衔。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妯娌( ) 和睦( ) 东挪西借( ) nì( )死yá( )门管shù( ) diàn( )农liáo( )叙3.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差役( ) 参差( )(2)横蛮( ) 横竖( )(3)血淋淋( ) 鲜血(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2)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3) :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4)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5) :略微谈谈。
(6) :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5.课文围绕“”这一叙事线索,精选了、种田、喂猪、、纺棉花、等典型事例,表现了母亲的;而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则表现了母亲的。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美、、之情。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辍劳作:(2)聊叙:7.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形近字。
(1)祖jí( ) 狼jí( )(2)周jì( ) 药jì( )(3)劳lù( ) 俸lù( )(4)私shú( ) shú( )悉(5)和ǎi( ) 暮ǎi( )(6)威xié( ) xié( )助(7)féng( )补相féng( )(8)富yù( ) 沐yù( )(9)háo( )绅háo( )毛(10)不chuò( ) 拾duo( ) 点zhuì( )(11)鼓lì( ) 砥lì( ) lì( )害lì( )史(12)红shǔ( ) shǔ( )光shǔ( )假shǔ( )名8. 是记叙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具有文献价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佃.农(diàn)溺.死(nì)私塾.(shú)B.庚.子(gēng)衙.门(yá)聊叙(liáo)C.被迫.(pò)结.实(jié)榨.油(zhà)D.妯娌.(lǐ)劳碌.(lù)和.蔼(ǎ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祖籍欺压无可奈何节衣缩食B.遭遇威胁为富不仁汗流满面C.外甥横蛮东挪西借任劳任怨D.哀痛慰勉不掇劳作周济照顾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如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 _ 。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根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幽香清冽B.清冽醇厚幽香C.醇厚清冽幽香D.清冽幽香醇厚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电影《你好,李焕英》演绎了一段动人心弦的亲情故事,让很多观众在观影时潸然泪下。
B. 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
D. 广场舞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的结果。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八十有五,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19〜23题:(10 分)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2.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2分)13.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A.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C.深沉的抒情D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14.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爱,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2分)15.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16.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2分)答:答案:2、她勤劳一生3、C.4、民族、人民。
5、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6、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
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
回忆我的母亲【疑难解析】1.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
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儿子的事情。
2.这些事件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甲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
乙生:表现了母亲的宽厚仁慈。
丙生: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
丁生:表现了母亲深明大义、识大体、耐大劳的特点。
3.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件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件来写呢?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连起来的?思路: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剪裁技巧、揣摩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
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但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4.这篇课文是回忆录,主要是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
看一看哪些地方有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课文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
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事件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切。
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重点品析】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一段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这一段首先交代写作缘由和自己的心情,然后用我爱我母亲”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对母亲真挚的敬爱之情,最后用勤劳一生”点明全文叙事线索。
2.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句中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
这个竟”字蕴含着无尽的遗憾,语不惊人情动人。
去掉后就没有这种效果。
3.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互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创造了”是说明过去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创造着”是表明现在的历史仍由人民创造。
4.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不能。
这两句话用能” 一定能”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
如果并成一句,一定”不够突出,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
《回忆我的母亲》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i?()和”迁徒()祖籍()妯娌()()劳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⑴聊叙()a姑且b、聊天c、依赖⑵任劳任怨()a、相信b、承受、担当c、任命⑶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a、救济b、接济c、周济⑷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b、哀痛c、沉痛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5.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作者的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质。
6.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5 —8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_____________ (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_________________ (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普通、平凡、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5.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提示:从选文的前两段中来概括,其中教给……提示了作答信息。
答案:(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6.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提示:注意辨析近义词之间微小的差别,结合语言使用习惯作答。
答案:强健鼓励宝贵平凡7.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提示:整体感悟,结合全文的主旨作答。
答题的关键点是抓住作者把母亲融入到千百万普通劳动人民当中并对他们进行赞美的目的。
参考答案: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
8•上题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提示:把握了”和着”所表示的时间意义。
参考答案:不能。
前者表示已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不能互换。
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____ 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 .以上三段话出自_______ 同志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 ___________ 。
(2分)2.选文前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母亲从三个方面给了作者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6分)第一第二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对上面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区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记叙、议论B E叙、抒情C议论、抒情D抒情、描写4、对文中划线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
B.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虽然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却和他们共同创造饿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C.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
D.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5、对选文第3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B )A.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E.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C.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
D.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答案:1、朱德散文2、第一方面: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第二方面: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第三方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第二部分(一)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③她的性格()(a、和睦b、和蔼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a和睦b、和蔼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a管教b、管理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7.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
依次是:8.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9.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是()a、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及任劳任怨的态度。
b、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及宽厚仁慈的态度。
0.这段文字正确的层次划分是()a、①丨②③丨④⑤丨⑥⑦b、①②③丨④丨⑤丨⑥⑦c、①丨②③④ 丨⑤丨⑥丨⑦d、①②③④⑤⑥1.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
b、写母亲勤劳、俭朴的品德和对我的影响。
c、写母亲勤劳、俭朴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对我的熏陶d、写我对母亲教育培养之恩的感激之情。
2.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答案:7 .依次是:bac8.排比9.c0. d1.c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
7.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