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1)
价值观念的更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重问题。价值观念作为主体
对客体的偏好与需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哲学范畴,其更新的过
程既是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也是主体性和客体性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
在勇于实践的同时,努力提高人的主体性,克服客体性即社会制约性,加大条
件系统的供给力度,既是当前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任务,也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
更新步伐的基本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
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更新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问题。所谓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社会活力问题、投资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的
核心是价值观念问题。因此,在实践确证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更新的客观必然
性、合目的性和历史进步性的前提下,深刻揭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和客体
性及其关系,对于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步伐,降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成
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现代化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一
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是人类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主体性因素。它具体表
现为价值观念的主体性、价值实践的主体性和价值认识的主体性。价值观念的
主体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价值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主体性问题。无论是价值
关系的产生和变化,还是实践过程中的价值认识、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
选择、价值取向,无不是价值主体按照自身需的内在的价值尺度、价值标准整
合各种价值关系的产物。
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根源于价值的主体性。价值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意
义,不仅具有客体性而且具有主体性。就其主体性而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它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人为人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二是它的主观性。价值的主观性,首先是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价值主
体总是按照自己特定的价值需、价值心理、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来选择和创造
价值的;其次是指主体具有价值认识的能力。主体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主观
需,而且能够认识客体满足自己需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遵循趋利避害的最优
化原则;再次是它的保守性和随即性。一种价值观念一旦趋于稳定或被模式化
便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由于需的随即性、可变性,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三是它的主导性。
在现实的价值关系中,价值主体总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是毫无疑问
的。价值的主导性表现为价值主体在价值关系及其建构中的自主性、对客体功
能的选择性、改造性、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性和对客体价值的消费性。四是它的
能动性。包括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性即表现为主体对自身需的自我
认识和自我行为的自我省悟。把需自觉地转化为一种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主
体能动性的重表现。主动性即表现为主体积极地变革客体使之满足自己的需。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人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以更好地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从而造就出一个新的价值世界。
价值实践的主体性是价值观念更新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价值实践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既是价值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的重表征。因为,价值实践不仅包括价值评价、价值判断,而且包括价值选择和价值检验。可以说,价值实践的过程既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主导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也是价值关系的形成过程和新的价值观念的生产过程。价值检验和价值选择作为价值实践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使价值实践具有能动性的深层本质。因为,价值选择作为人的自由的重形式是主体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决定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方向。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论文关键词:价值观念主体性客体性论文摘价值观念的更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重问题。价值观念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偏好与需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哲学范畴,其更新的过程既 ...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价值选择基于客体及其属性的多样性、价值的差异性、主体需的随机性和多层次性,是价值主体根据自身需和一定的标准对客体价值的主动地、自觉地比较选优的过程。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之所以以这样的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分配方式,选择这样的制度、体制、机制,选择这样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手段、方法和途径而不是别的,一方面与价值认识水平有关,一方面与价值实践有关。价值检验作为衡量价值活动效率的价值形式是人类行为的导向机制。价值检验的过程,既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更新的过程。价值检验的科学性、真实有效性取决于价值目标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而价值目标的确立则取决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价值实践的科学有效性是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价值认识的主体性是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的又一重表征。价值认识以价值实践为动力,是价值主体能动性地反映现实的价值关系的主体形式。价值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既决定于实践,又决定于现实的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但同时又与价值主体的知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密切相关。其作为价值观念更新的内在机制是价值观念更新具有主体性的内在根据,而且其作为价值实践的观念反映,又能动地反作用于价值实践,对人类价值活动起促进和阻碍作用。
可以说,正确的价值认识既是价值实践有效性的根本特征,也是价值观念更新的内在求。而正确的价值认识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因为,实践包括生产实践和价值实践,认识包括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价值实践是不同于生产实践的社会实践形式,它是以主体需求、利益的实现和追求为动力,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和手段的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价值认识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的意义及其大小的主观判断,价值认识的过程是价值主体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对现实价值关系、价值手段、价值标准、价值目标进行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