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美是无处不在的,随着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美分为许多种类,其中艺术美与现实美是美的基本形态。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艺术美,而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由此可见,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艺术美的概念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客体美与主体美在艺术形象中的融合统一。艺术美是艺术形象的美,艺术形象虽然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但它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是客体美的再现。艺术美所显现的人生图画是丰富多彩的。它在不同的题材、体裁中的表现艺术形象也是不同的。

(一)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劳动产品但又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实用性,然后才考虑它的审美性。而艺术首先满足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陶冶人们的情趣情操,给予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二)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也就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与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素材都来自于现实生活。

(三)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因素。人们之所以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创造才能。以我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艺术为例,书法创作没有绝对的规律性,不是简单的复制,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融入了书法家自己特定的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这种独特性就要求书法家在书法作品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例如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他为了练好书法,积累大量的书法资料,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会备好纸、墨、笔、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会立马写在纸上。

二、现实美的概念

现实美与艺术美相对,主要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未经过艺术加工。.

(一)社会美。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即社会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美主要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一定环境的社会先进力量,先进人物的身上。美在他们的行为中和性格中得到突出体现。社会美包括了人类客观世界中的人、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美感,比如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等。例如那些在历史上为了争取人类进步和解放而英勇战斗的生活形象。如董存瑞炸碉堡,就体现了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我,大无畏、无私贡献的精神,直接表现出了人物形象的行为美。

(二)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也就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例如花草树木、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自然美又大致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这种自然景物经过人为的加工改造,凝聚着人们的劳动力,如名胜古迹、自然景区、农村田野的景色,它们虽然能直接给人以美感,但同时也离不开农民的劳动。另一种情况是未经过劳动加工的原生态自然美,如大海、天空、野生动物、原始森林、戈壁沙漠等等,这些自然景物无需加工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和美感。

三、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一)唯心主义的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和以车尔尼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对艺术美与现实美谁更高更完美进行了一场争议。黑格尔说过:“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是因为艺术美能弥补现实美中的不足与缺陷,所以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比现实生活更加完美更加理想化。他认为自然中的美是无意图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有意图的。与艺术美相对的自然美是指未经过劳动加工的原生态的自然美,例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戈壁沙漠等等,它们的本质与人类创造活动相比较而言不具有意图性。而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有意图的创造,是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产物。所以自然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而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同时,他认为现实中的美是相对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绝对的。现实中的美往往受到时间、空间、某一特定角度的局限。例如日本的国花樱花,一般在3月开放,花期短暂,一般只有4 到10 天左右;而梅花则是在冬天才显得美丽夺人,这是受到时间的限制。北宋诗人苏东坡著名的哲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就是指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种对于客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存在的事物多方位多角度的感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艺术所创造的美则不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它经过艺术家的创造,具有完美性。总而言之,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永远高于现实美,它弥补了现实美的缺陷与不足。

(二)旧唯物主义的观点。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截然不同,他认为,在任何情况下现实美高于艺术美,现实美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真正的美无意于营造,他极力反驳“自然美是无意图的,而艺术美是有意图的”这个观点。他曾说道:“我们的艺术直到现在还没有创造出甚至像一个苹果或橙子那样的东西来”,“彼得堡没有一个雕像在面孔轮廓的美上不是远逊于一个活人的面孔的”,“诗的形象和现实中相应的形象比起来,显然是无力的、不完全的、不明确的”。

也就是说,“创造的想象”的力量是有限的,人绝对不可能想象出比现实中所碰见的更高更好的东西,就好比自然中的苹果长在树上并未刻意表现美,但看起来很美,它摘下来吃很香甜,而艺术中却不能创造出吃的物品。同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黑格尔所谓的“现实美是相对的,艺术美是绝对的”这一观点混淆了“完美”与“最美”的区别。他认为现实美中不存在不美的部分与细节,不是从这个角度看是美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不是美的,只是没有“完美”与“最美”,但它的部分与细节仍然是美的,强调现实美的崇高无上。总而言之,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艺术美只是现实美的不完全的、拙劣的再现,只有客观现实存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无论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还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关于艺术美与现实美的观点都是不够全面的。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才能对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做出科学的阐述。根据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客观的物质世界是第一位的,人的思想意识的精神世界是第二位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精神世界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并且由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同理可见,艺术美这一观念形态的美,也是建立在现实这一物质世界的美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单纯的艺术美高于现实美或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首先,艺术美并不高于现实美,从现实美中的社会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来看。;勇往直前的精神反映我国抗日英雄无畏牺牲、戏剧等艺术作品中,影视、文学、.

反映当代中国普通人民群众中劳动模范的许许多多先进事迹的艺术作品,对于观众和读者来说这是感人肺腑的。然而,无论这些艺术作品是如何真实再现这些英雄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但是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亲眼目睹这些斗争、先进事迹的现实美的人们来说,反映他们的艺术作品,只是对这些事迹、场景的真实再现,或者表达了他们的情感与思想。艺术作品比起现实生活中的现实还是显得苍白无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社会美”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时空性和真实客观性,这一特性说明了社会美具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艺术美无论如何概括,都无法达到现实生活那么恒久、深刻的程度。再从现实美中另一部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来看。对于反映艺术美的艺术作品,无论它怎么生动形象、怎么美,它与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自然美是无法比拟的。自然界是运动的,在这一方面,它比艺术美更具有生命力,它随着季节的变化,是鲜活的,具有直接生命推动力。例如,树枝、树叶随风摇摆;波涛汹涌的大海,起起伏伏,都体现着动态的自然美。再者,那些抒情诗人或画家在赞美和描画花草树木时,那种植物沁人心脾的香味是我们嗅不到的,这些毫无例外只有在公园或者乡村里面才能感受到。最后,无论是多么雄伟、高大的建筑,都无法与现实中所存在的大海、沙漠或者山峰、连绵不断的山脉相提并论。这些自然现象的庞大体积,在空间的展延上,它们接近了崇高的范畴,这是艺术美远不能及的。

但是,艺术美也并不低于现实美。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在于艺术美具有表现性,艺术美以表现美为宗旨,艺术美的存在弥补了现实美的缺陷和不足而被人们所创造。正因为如此,由于艺术美融入了主观能动的因素,反映了人们一定的思想精神与感受,从而突破了现实中的一些局限性,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凝聚在一定形式上的艺术作品中,正是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运用的一些物质手段再现客观美,使之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现实美更为突出,打破了时空局限,因而更能被人们欣赏。例如,在自然界发现的一个巨大的钻石,虽然珍贵,但是它并不具有美感,只有用符合人们审美规律的工艺和精湛的技术对之进行加工,钻石才能散发出美的光彩,人们才会欣赏它,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同时,艺术美把生活的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形象化、典型化、理想化,使之有鲜明性、确定性的理想化特征。例如法国作家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位完美女性艾丝美拉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女性不一定二者而且心地善良。她不仅外表极其美丽,达,可以兼得,有的极其美丽,但未必善良,有的心地善良,未必漂亮。因此,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具有理想性、更具感召力和鼓动力,更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理想,更能为人们所欣赏、所传颂。

综上所述,就现实美与艺术美关系来看,艺术美并不高于现实美,也并不低于现实美。艺术美和现实美作为两种不同形态的美,各有所长,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于谁的问题,二者都是人们审美活动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审美对象,都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读后感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读后感 ----以人的相貌为例 莫晓茵20140901025 个人认为“任何东西,凡是完全体现了那一种类的观念的,就显得美。”定义显得十分狭隘。这意思也就是说,“美的事物一定要包含所有在同类事物中堪称为好的东西,在同类事物中所能找到的任何好的东西,没有不包含在美的事物中的。”在人身上,这种美的典型的多样性更加显著,我们简直不能设想人类美的一切色调都凝聚在一个人身上。就如我们亚洲人现在对美的定义—肤白,眼大,小鼻子小嘴什么的。就算我们一直在吐槽谁谁谁有着以上一切特征,一副网红脸,各种撞脸,但这有何尝不是现代大众审美过分单一所造成的恶果呢? 大家都会指出,一个人的丑陋,是由于那个人的外形难看——“长得难看”。我们知道得很清楚,畸形是疾病或意外之灾的结果,人在发育初期格外容易为灾病所毁损。假使说生活和它的显现是美,那末,很自然的,疾病和它的结果就是丑。但是一个长得难看的人也是畸形的,只是程度较轻,而“长得难看”的原因也和造成畸形的原因相同,不过是程度较轻而已。假如一个人生来就是驼背,只是程度较轻,而原因则是一样。总之,长得丑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畸形的人。他的外形所表现的不是生活,不是良好的发育,而是发育不良,境遇不顺。现在我们从外形的一般轮廓转移到面部来吧。面容的不美或者是由于它本身,或者是由于它的表情。我们不喜欢“凶恶的”、“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因为凶恶是毒害我们的生活的毒药。但是面容的“丑”多半不是由于表情,而是由于轮廓的本身面部的骨骼构造不好。脆骨和筋肉在发育中多少带有畸形的烙印,这就是说,这个人的初期发育是在不顺的境遇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形下,面部轮廓总是丑的。根本无需详加证明,在人看来,动物界的美都表现着人类关于清新刚健的生活的概念。 但是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这句话--凡是出类拔萃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像斯温顿,一个我十分喜欢的演员,她并不是传统的美人,甚至如果我们用传统意义的审美去评价她的话,她甚至不像地球人。她是天赐凡间的非常态尤物,不仅能在主流与异类之间纵横驰骋,也能在圣殿与人间甬道上悠然踱步。她善长颠覆,因为她不计得失;她敢于创造,因为她不怕非议。她从相貌上看是与美丽无缘的,但她们那种介乎两性之间的气质,以一种神奇的刚毅之美吸引着我。她是上帝赐给人类另一种审美观,她的“凌厉”“中性”,散溢着不可抗拒的另类诱惑。面对上帝的精心雕琢,蒂尔达并不吝啬:她在《奥兰多》中裸得浑然天成,在《年轻的亚当》中脱得云淡风清。除了表演,蒂尔达·斯温顿还是文学杂志《Sembla》的长期撰稿人。而其棱角分明的线条,中性清冷的气质,更使无数时尚大师趋之若鹜。她是荷兰著名时装设计师Viktor&Rolf二人组眼中完美无缺的缪斯,是英格兰Orbital乐队MV里高贵无邪的女神。 所以,应该说,关于美的本质的新的概念——那是从和以前科学界流行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对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关系的一般观点中得出的结论。——会达到一个也和近来流行的体系根本不同的美学体系,并且它本身和以前关于美的本质的概念根本不同。但是同时,新的概念似乎又是以前的概念的必然的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将会不断地看到流行的美学体系和我们提出的体系之间的本质的不同,为了指出它们中间的密切关系之所在,我们要说,新的观点说明了以前的体系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美学事实。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美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感性认识 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1725年 B.1735年C.1740年 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主要方法 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 __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 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美在无意识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 D.对比联想

举例说明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姓名:晋伟学号:2011210357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刚进大学时,第一次听到老师问我们: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有什么关系?带着迷惑,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如今,虽然我还是不能很好的回答,但是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总结与理解。以下便是我一年来对艺术与设计的一些了解与认识。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Design)主要指设想、规划、计划、构思等,设计的含义是非常宽泛的,而且设计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对Design有这样的解释:作为动词有设计、绘制、计划、谋划、预定的意思;作为名词有计划、设计图、图样、图案、图样设计、美术工艺品的设计、装饰图案的含义。《实用英汉词典》对英语Design一词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和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图案、风格和心中的计划等意思。将使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二、艺术是什么? 关于艺术,希腊语作teche,拉丁语作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在古代,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日本也将香道、茶道、歌舞、乐曲称为游艺。在西方,艺术的美学观是渐渐出现的。绘画、雕刻和建筑早期并不包括在自由学科(Liberal Arts)之中,西方古代至中世纪并没有一个缪斯专门分管他们。由于近代西方愈来愈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Fine Arts)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的技术中分离出来,而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三、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记得上学期构成老师说:“艺术更感性而设计更理性。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而艺术更多的注重审美。”这是一个艺术教育者对于设计与艺术的一个理解,当然后来也在网上看见了一些理解,便把它做如下总结。 ( 一、)古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是同源的,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不可置疑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犹如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所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如建筑、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 乔延菊 在中国古代,老庄主张顺其自然的美学思想:“物适其性即美,失性即丑。”艺术要实现自己的审美功能,也要遵循自然美这一美学原则。唐代张彦远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主张。纵观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能发现举不胜举的“自然美”的佐证。艺术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艺术家对于真实自然生活环境状态的瞬间定格再现,它所折射的是其生活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意象。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作品都会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 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因此健美匀称的竞技人体自然成为他们讴歌和赞扬的对象以及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人的审美标准。说起绘画艺术的自然美,不得不提到壁画。古埃及壁画和中国墓室壁画,题材多是记录和再现墓主人或当时人们捕鱼、放牧的自然生活状态,具有纪实性和叙事性。虽然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大差异,如古埃及壁画人物程式化的装饰味道很浓,中国绘画则是以线为主,但无论服饰还是发式及形象仍具有鲜明的地域人种特征。中国的石窟艺术造型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及大足石刻具有典型的巴蜀人特征,龙门石窟的佛像是典型的中原人特征,云冈石窟则具有塞外突厥人特点,等等。 中国唐代的石窟壁画将“贸鸽”、“饲虎”这样的悲惨宗教题材描绘成富有浪漫气息的丝竹盈耳、彩云飞舞的佛国极乐世界,反映了当时安定、富足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再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这些艺术精华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传递出自然之美,不仅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也让欣赏者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 照相技术出现之前,绘画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再现当时人们的自然生产生活状态。照相技术出现之后,画家们逐渐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更多地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而不仅仅局限于再现自然。高尔基说:“任何艺术,不管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有一个目的,就是启发人的某种感情,培养他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由此可见,艺术的职能并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直白地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实现再现和表现的统一、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因而要高于生活。作为绘画艺术,决不是生活素材的原始状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1、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和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和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和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 (1)、整齐一律(2)、对称和均衡(3)、调和和对比(4)、比例和节奏; (5)、多样统一。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它包括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和意蕴的凝结。 2、人生的艺术化: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1.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 2.人的内心生活失衡 3.人和自然的关系失衡 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流水线作业窒息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生艺术化是种意境而且是对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层次而艺术又分中西方化东、西方的审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响以儒家和道家而言是以近山亲水而论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人生观、生活观而道艺术人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是种艺术“艺术”一词一直是值得争议的一词因为文化因为生活习俗或者说是思想艺术人生在于我的理解范围入乡随俗达观自在乐山乐水叹文希义这便是艺术。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和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和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三四十年代,丰子恺、宗白华等也对“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子恺提出了“真率人生”的命题,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则从意境出发对生命的自由诗境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阐释构建,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为绚烂的华章之一。 他们所提出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相对于当时的民族困境来看,不免过于高蹈,但这恰恰又是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真挚发言。而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进一步彰显出来。 从人类的文化思想和历史实践看,对于人生的艺术化(性)追求并非只是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化的专利。就

自然美与艺术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 鲍文玉 商学院项目管理 100610110

自然美与艺术美 鲍文玉10级项目管理学号:100610110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的“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 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们心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的意象世界。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自然美的生成要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涉美活动的具体情景,因而自然物不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能生成意象世界。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的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艺术美的本体同样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以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从而使观众产生美感。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除了审美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技术层面,物质载体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等。艺术创作的过程包括两个飞跃,但其中心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艺术作品的意蕴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也就是王夫之所说的“诗无达志”。 艺术要实现自己的审美功能,自然也要遵循自然美这一美学原则。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的主张,李白也在诗中写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纵观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能发现举不胜举的“自然美”的佐证。可以说艺术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艺术家对于真实自然生活环境状态的瞬间定格再现,它所折射的是其生活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意象。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样式,不同的艺术作品都会打上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烙印。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因此健美匀称的竞技人体自然成为他们讴歌和赞扬的对象以及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也反映了当时希腊人的审美标准。说起绘画艺术的自然美,不得不提到壁画。典型的古埃及壁画和中国墓室壁画,题材多是记录和再现墓主人或当时人们捕鱼、放牧的自然生活状态,具有纪实性和叙事性。虽然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大差异,如古埃及壁画人物程式化的装饰味道很浓,中国绘画则是以线为主,但无论服饰还是发式及形象仍具有鲜明的地域人种特征。中国的石窟艺术造型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及大足石刻具有典型的巴蜀人特征,龙门石窟的佛像是典型的中原人特征,云冈石窟则具有塞外突厥人特点,等等。 中国的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作为贵族画家无论是张萱的《捣练图》,还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都体现和反映出贵族妇女日常生活慵懒、闲适,妆扮华贵奢侈的特征。这一时期石窟壁画将“贸鸽”、“饲虎”这样的悲惨宗教题材描绘成富有浪漫气息的丝竹盈耳、彩云飞舞的佛国极乐世界,反映了当时安定、富足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再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观者犹如置身其中。这些艺术精华正是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们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传递出自然之美,不仅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欣赏者也能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体现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1、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 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分)。 理解丑的美学意义? 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即“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 (1)、整齐一律(2)、对称与均衡(3)、调和与对比(4)、比例和节奏; (5)、多样统一。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

四年级下册《创造美的纹理》美术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创造美的纹理》美术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创造美的纹理》美术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创造美的纹理》本选取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丰富学生创造素材的多样性,拓展新的思路。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通过身边的工具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的进行探究、发现、创造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 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说出不同肌理给自己的感受。

2、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表现自己的感受。 (一)欣赏自然纹理的美 1、师:今天我带了前不久捡的一个宝贝,大家想不想看?(师出示:有纹理的石头。) 问题深入:你在这个宝贝上发现了什么? 你从这些纹理上看出了什么? 2、师:这石头上的自然纹理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其实我们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很多美的纹理,你能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还发现了纹理吗?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自然纹理,再请大家一起欣赏吧!(教师播放展示:自然纹理)学生欣赏,并用手触摸。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欣赏,并说说看到纹理的感受。 (二)揭题并探讨创造纹理的方法 1、大家有没有发现最后一个纹理和前面的纹理有什么不同?(最后一个是:雪地里的车轮印和行人脚印) 2、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有一些自然存在的纹理以外,我们也可以创造纹理。(多媒体出示题:创造美的纹理) 3、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创造纹理? 4、教师介绍创造纹理的方法,并作纸团压印和颜料流淌的方法示范。

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黑格尔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心路历程及对其反思 【摘要】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提出了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命题。他为这一命题立论的心路历程是:(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是自由与无限。但是,自然美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的尺度和追求的目标。所以,不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而是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关键词】黑格尔;艺术美;自然美;心路历程;反思 一、黑格尔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和对其反思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讲演录》全书序论一开始就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论断:“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1】(第4页).这里,黑格尔不仅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由美,而且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直接原因是由心灵产生的。但为什么心灵产生的艺术就美呢?实际上,其中蕴涵着一个更高的问题,即关于美的实质、什么是美的问题,它直接关涉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真实目的和价值。 关于什么是美,黑格尔在《美的讲演录》第一卷直截了当地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1】(第135页)按照这一判断给美作规定,显然是说,凡是体现理

念,与理念相符合的就是美。从而表明黑格尔提出艺术美的根本原因,就是艺术体现了理念。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自然是不是理念的体现呢?对此,黑格尔无法否定自然是理念的体现,因为他把绝对理念看作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和最高本体,而自然也不能排除在外,所以,自然也是由理念决定的,也应该属于美的范畴。那么,既然黑格尔认为艺术和自然都是理念的显现,为什么他又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呢?因为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显现理念是通过心灵实现的,艺术是由心灵创造,是心灵的产品。心灵创作的产品,是心灵的反映,与心灵一致。而心灵与理念又在实质上是统一的,心灵是理念的个性化,是联结艺术与理念的逻辑环节。而自然与艺术不同,自然是自然而然,不是心灵的产品,不能通过心灵来反映理念。所以,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直接原因是艺术是心灵的产品、但心灵只是通向美的最高本体---即美的实质的途径,只有了解美的实质,才能认识美的最高本体,也才能认识黑格尔提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最根本目的和真实意图,即完成绝对理念的演进。 由以上黑格尔的论述可知,他把美说成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理念看成美的最终根源,理念是美的逻辑终点。不仅如此,而且他还认为理念是绝对的永恒,世间万物都要以它为根源,所以,他根本不顾及艺术所依存的客观内容和做为艺术根源的自然和生活。不用顾及理念的背后是什么,将黑格尔关于美的实质的思想纳入他绝对理念的宇宙体系。从思维方式看,正像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结构的秘密揭露那样,“如果我从现实的苹果、梨、草莓、扁桃中得出‘果实’这个一般的观念,如果再进一步想象我现实的果实中得到的‘果实’这个抽象观念就是存在于我身外的一种本质,而且梨、苹果等等的真正本质,那我就宣布(用思辨的话说)‘果实’是梨、苹果、扁桃等等的实体,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如果我们只是普泛的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是一种表面的分别。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比自然美高,就是因为,艺术美是人的作品,是人的精神的显现,自然只有在见出生命意味时才有美可言。 有人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有人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人们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参照,互为标

准。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艺术美与自然美应该拥有同样的高度,站在同样的位置。 艺术美与自然美都存在于人们的知觉或想象这一媒介中,只不过,前者存在于通常心灵的转瞬即逝的一般表象或观念中,后者则存在于天才人物的直觉中。艺术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根据自然的形象,融合人的思想感情而加以表现的作品美。艺术,是人的作品。既然是人的作品,就必然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理想和情感。而一片自然风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伤口就因为在它那里仿佛体现了人的性格,自然人格化。自然美,并不是自己表现自己,而是要藉人的观赏而得到显现。应该说,美的事物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当我们感 受到自然界每一个美的瞬间,当无数的美景在我们眼前呈现,当你在为美着迷的同时,美也在净化和 提升着你的心灵.自然美与艺术美应该是彼此融合的。它们是有着高度的和谐统一的。 时慧2004021540经济学院金融三班

第一课 创造美的艺术

创造美的艺术 主讲人:段慧君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和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等。 学具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秀美山川的实景照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提问:1>这样一组画面及歌唱家深情地演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样是歌颂祖国,除了歌曲你还能想到那些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诗歌、绘画) 学生:倾听歌曲,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 递出身后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创造美的艺术》 (2)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的配乐诗朗诵视频,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提问:1>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 2>如果让你根据词意进行创作,你会怎样表现,请用单线勾勒出你的想

法。 学生:倾听诗词,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大胆绘图。 教师:选出三位同学,展示绘画草图,教师引导学生诠释自己的创意。学生:积极思考,展示作品,说出想法。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山如此多娇》,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背景。 教师讲述: 1>首先这幅作品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而绘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显要位置。作品完成是集合众人智慧的结晶,中央领导人对这幅画的绘制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指导。周总理选定《沁园春雪》为主题,陈毅提出了画面的设想,在郭沫若、吴晗等人的具体指导下,由傅抱石,关山月设计小稿,又经过多次推敲直至最后定稿。 2>这幅画放置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正面,需要同时满足于远视点和近视点观看的需要,画幅的构思、尺寸、比例、色调等都要满足建筑物内外格调的高度和谐统一。 3>这幅作品融合了两种流派:傅抱石先生为金陵画派代表画家,独创了“抱石皴”,奔放、深厚;关山月先生为细致柔和的岭南画派代表,两位画家在周总理的亲自点将下,联袂完成了这幅巨作,又创作性地保持了两位先生各自的风格,画面虽是名家各具匠心,却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提问(回答讨论):1>按近中远景的顺序找找看画面中都描绘了那些景物? 2>山、松树象征什么? 3>黄河、长江象征什么? 4>画面又是怎样体现季节与时间段的? 5>与同学们所创作的作品比起来,这幅作品所表现的景物要多的多,这样的表现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三>展示与讲评 出示两张对比照片,体会这幅作品有太阳和没有太阳的区别。 1>你认为红日象征什么?

美术鉴赏——对美的认识

美术鉴赏——对美的认识 在姹紫嫣红的春日,去领略繁花似锦的美景;在苍翠葱郁的夏日,去游览如画般的山水;在硕果丰收的秋日,去捕捉丰收的喜悦,去拾得满地金黄;在银装素裹的冬日,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领悟不尽的神奇……这都是人们对美的认识的表现。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复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美的认识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享受。而高雅健康的审美享受又总是和道理情操等方面的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 美的本质问题提出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传统美学主要回答了“美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美本质命题,对传统美学进行了总结。然而这一命题方式本身的缺陷使传统美学面临危机。当代分析美学应运而生,对传统美学进行消解,彻底否定了美本质。分析美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美学的危机,另一方面又否定了美学,使美学有走向灭亡的危险。美学研究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美学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同时吸纳各美学流派的积极方法和研究成果,才能使美本质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传统美学美本质研究滥觞于柏拉图,只是把美本质抽象地、机械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扬弃,批判地继承并发展、改造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创造了科学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就建立在这一哲学思想之上。马克思主义美学从人类的物质实践中把握意识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从人、人的本质中把握美和美的本质,从人的类本质、类命运中看待美和美的本质,为全面深刻地把握美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使美本质研究视野进一步开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 传统美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哲学观念所界定的先验的美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因此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面临着其自身形态无法解决的契机。以维特根斯坦为首的分析美学从其分析哲学出发,认为当代西方美学所面临的危机,用现存的美学方法和观念根本无法解决,只有跳出传统美学的思维定势,打破传统美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关系 我们从远古时代的洞窟中所发现的岩壁画,到历代不同时期所创作出的不同类型与风格形成的画作媒体,以及到现今的广告海报与前卫的数字化视觉媒体等知悉——“艺术”本身都随着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社会科技的演进而有所改变,并不断借着“艺术家”来诠释与展现各种不同的艺术类型、题材与媒体的创作力。 人们至今对美的定义还没有公认的定论 今天我们展开一页页的艺术发展史,从远古的石窟岩壁上所勾勒出的人类生活形状,以致到了现今人们利用电脑描绘出的图象形状,都同样就是展现出多样“视觉艺术”的风貌。 艺术家”借着其媒介的表现技法,用构图、线条、色彩、声音或文字等表现形式将自己的美学、情感与理念的内涵,通过艺术的活动来传递给具有共同经验的共鸣者。 美的普遍本质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有三种,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自然美 自然事物的美 ▲ 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就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属性、特征,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认的或实践中肢体所能运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们就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的主要特点侧重于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它与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 大自然给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比如朝阳晚霞、春花秋月、长河落日、园林田野等,都就是自然美。大自然以其美景秀色,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精神享受,自然美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量,。 ▲社会美 社会生活中的美 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与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就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社会美直接体观人们自由创造,它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进步的实践要求与先进的理想具有一致性,就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美与理想有着紧密联系。社会美直接体观了人的自由创造,而自由创造联系就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进步的思想包含着真与善。 社会美侧重于内容,这就是社会美的一个主要特征,常说的‘心就是美’,‘性格美’,‘内在美’都就是强调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美的。 ▲艺术美 艺术形象的美根据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艺术美就是指各种建筑、雕塑、工艺、舞蹈、绘画、书法、文学戏剧等,它就是社会存在的集中反映,就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塑美与审美的统一。它不仅显示自然与社会的美,而且表现了艺术家的心灵美。 艺术美就是生活与自然中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就是审美意识的集中物态化形态。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并不等于现实,它就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包括两方面: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艺术家对现实的情感、评价与理想的表现,就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统一。它的特征在于具有审美功能,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与享受。

创造美的艺术教学设计

《创造美的艺术》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和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等。 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一>引导阶段: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秀美山川的实景照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提问:1>这样一组画面及歌唱家深情地演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样是歌颂祖国,除了歌曲你还能想到那些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诗歌、绘画) 学生:倾听歌曲,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身后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创造美的艺术》 (2)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的配乐诗朗诵视频,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提问:1>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 2>如果让你根据词意进行创作,你会怎样表现,请用单线勾勒出你的想法。 学生:倾听诗词,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大胆绘图。 教师:选出三位同学,展示绘画草图,教师引导学生诠释自己的创意。 学生:积极思考,展示作品,说出想法。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山如此多娇》,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背景。教师讲述: 1>首先这幅作品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而绘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显要位置。作品完成是集合众人智慧的结晶,中央领导人对这幅画的绘制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指导。周总理选定《沁园春雪》为主题,陈毅提出了画面的设想,在郭沫若、吴晗等人的具体指导下,由傅抱石关山月设计小稿,又经过多次推敲直至最后定稿。 2>这幅画放置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正面,需要同时满足于远视点和近视点观看的需要,画幅的构思、尺寸、比例、色调等都要满足筑物内外格调的高度和谐统一。 3>这幅作品融合了两种流派: 傅抱石先生为金陵画派代表画家,独创了“抱石皴”,奔放、深厚;关山月先生为细致柔和的岭南画派代表,两位画家在周总理的亲自点将下,联袂完成了这幅巨作,又创作性地保持了两位先生各自的风格,

美学与艺术鉴赏期末论文

论中西绘画媒介异同对审美影响摘要;中西方的绘画媒介的异同导致人们对其审美观念不同,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人考虑问题以人的思想知道比较多,所以西方人在绘画媒介上追求贴近生活和大自然。而中国画以水墨媒介,强调的是意境,是画家意识中的东西。 关键词;媒介,油画,水墨,色彩,审美。 什么是绘画媒介? “艺术媒介是构建意象物态化产品的感性形式的要素材料,已经是心灵化了的东西。”①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绘画媒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绘画媒介是绘画作品的感性形式的要素材料,包括创作作品的材料、作品的构图、色彩与线条等形式要素的组合;二是绘画媒介是一种艺术符号,它是熔铸了画家精神与情感的艺术传达的载体,因此,对绘画媒介的选择体现了画家的特质与画风。不同的媒介对绘画形式上所产生的审美也是不同的。 西方的绘画媒介一水彩(粉),油画颜料为主。

水彩画是以水调和了水彩颜料绘制成的画作。水彩颜料一般都很透明,用胶水调制而成。水彩画主要是借助水来表现色调浓淡和透明度,利用质地结实、吸水性适中的画纸和水彩颜料的掩映和渗融的作用,体现一种透明、明丽、轻盈、滋润和淋漓的艺术效果。绘画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水彩画家有泰纳、康斯泰勃尔等,这些以水彩为媒介的绘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感觉世界非常的柔和,舒适,真实,生活在这然的环境下是莫大的幸福。其实油画媒介给人的感觉也是差不多的,厚重,真实,能表现出实实在在的东西。中国的水墨,飘逸,流畅,由画出诗,由诗而画,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以画来抒发自己心中不畅或者是仕途不顺,借画抒情,都是以意而画,由请而画。英国美学家鲍山葵在《美学三讲》中谈到:艺术家的“受魅惑的想象就生活在他的媒介的能力里,他靠媒介来思索,来感受。媒介是他审美想象的特殊身体,而他的审美想象则是媒介的唯一特殊灵魂。”事实上,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他首先打交道的就是物质材料,每一种艺术都有它特殊的物质材料。在不同的时代,因其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能使用完全不同的材料。艺术家对待物质材料的态度与一个普通人是不太一样的。他注重的不是物质的功能方面,而是它的审美方面,他认识的研究各种物质材料的性能,目的是从中提取适合作审美表现或艺术表现的媒介。在其“具象”的艺术作品中,构成其作品的物质材料性质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三、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康德认为美有两种,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对象的合乎目的性。对康德而言,合乎目的是一个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它与功能相近。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这种实用化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和语言进行创造。如工业设计常称为工业艺术(Industrial Art),广告设计被称为广告艺术(Advertising Art),等等。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决定了设计中必然的艺术含量。设计的草图或模型,本身就可能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可否认,很多工业设计作品的形式表现出与现代雕塑与绘画的密切联系。包豪斯时期,结构主义的抽象形式与新造型主义绘画和雕塑就存在着惊人的共同之处。康定斯基的抽象构成主义绘画与名信片的设计也就是构成主义的风格。荷兰画家蒙特里安《红黄蓝构图》就直接影响了里特维尔德的家具《红黄蓝》椅的设计,这表明艺术对设计有相当的影响,反之亦然。如果我们接受这一事实,艺术与设计截然区别便不复存在了。现代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工业制成品也是艺术,至少部分是艺术。在近现代,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日趋缩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极易诱发新的设计观念,而新的设计观念也极易成为新艺术形式产生的契机。从古至今,设计的艺术追求都在设计品中体现出来,半坡彩陶文化的人面鱼纹湓,彩陶中的小口尖底彩陶瓶,所以为尖底,是为了便于在土坑中固定使用,瓶的两耳位置适当,可用绳系住,口部也结一根绳,以利于提起时掌握重心,便于汲水和倒水,瓶上是红底黑色的螺旋纹,瓶底上绘以各种图案,使使用与美观统一于一体。1968年艾伦·琼斯设计了一张茶几,波普风格,在下面起支撑作用的是一个极为逼真的跪着的半裸女雕像,用她的脊椎托着玻璃台面,这样的造型与设计观念令正统设计师们非常吃惊,裸女是雕像,彩塑的极为逼真,极富调侃和戏谑的趣味。各种造型,既有各自的功能,又有各自的美感。 不同的设计门类体现着各自的不同的艺术特点,不同的美感。1950年代,丹麦的建筑及设计师雅各布森设计的“蚁”椅、“天鹅”椅和“蛋”椅这三大名椅,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由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细节的精练和经推敲的整体性和雕塑感。这种设计就孕育着现代有机雕塑艺术。 考察现代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艺术的变革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影响了许多设计领域,艺术的发展与设计的发展并行不悖,二者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本世纪初,艺术的抽象形式,尤其是几何形式直接影响了设计的现代化,而设计的探索又同时影响了艺术形式,二者的合力诞生了机器美学,包豪斯典型地代表了艺术推动设计,艺术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探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美是无处不在的,随着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美分为许多种类,其中艺术美与现实美是美的基本形态。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艺术美,而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由此可见,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艺术美的概念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客体美与主体美在艺术形象中的融合统一。艺术美是艺术形象的美,艺术形象虽然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但它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是客体美的再现。艺术美所显现的人生图画是丰富多彩的。它在不同的题材、体裁中的表现艺术形象也是不同的。 (一)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劳动产品但又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实用性,然后才考虑它的审美性。而艺术首先满足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陶冶人们的情趣情操,给予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二)艺术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也就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与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素材都来自于现实生活。 (三)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自由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艺术美的决定因素。人们之所以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美感,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艺术形象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创造才能。以我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艺术为例,书法创作没有绝对的规律性,不是简单的复制,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融入了书法家自己特定的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这种独特性就要求书法家在书法作品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例如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他为了练好书法,积累大量的书法资料,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会备好纸、墨、笔、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会立马写在纸上。 二、现实美的概念 现实美与艺术美相对,主要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未经过艺术加工。. (一)社会美。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即社会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美主要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一定环境的社会先进力量,先进人物的身上。美在他们的行为中和性格中得到突出体现。社会美包括了人类客观世界中的人、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美感,比如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等。例如那些在历史上为了争取人类进步和解放而英勇战斗的生活形象。如董存瑞炸碉堡,就体现了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我,大无畏、无私贡献的精神,直接表现出了人物形象的行为美。 (二)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也就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例如花草树木、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自然美又大致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这种自然景物经过人为的加工改造,凝聚着人们的劳动力,如名胜古迹、自然景区、农村田野的景色,它们虽然能直接给人以美感,但同时也离不开农民的劳动。另一种情况是未经过劳动加工的原生态自然美,如大海、天空、野生动物、原始森林、戈壁沙漠等等,这些自然景物无需加工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和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