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叠词的表达效果复习进程
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杨万里的叠词,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一直有受到人们的喜爱。
叠词的使用,增添古典诗歌的中庸之美,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更具内涵。
而在杨万里的诗作中,运用叠词的形式表达着文人的思想感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意更加细密、深刻尽收其中,更有诗情画意之感。
本文从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出发,就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来分析。
首先,叠词以其诗情画意之美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杨万里的诗中也没有例外,他能把叠词巧妙地运用到诗中,形成一种深刻的文字艺术。
比如有“一从小处小处看,二从大处大处认”。
这句叠词的表达,以“小处”和“大处”来比喻事物的不同方面,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世界的多变性,也深刻地展示出作者的深邃思想。
而叠词有着一定的押韵规则,叠词的押韵形式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增添了诗歌的内涵。
比如“石弓不成弓,毛竹不穿竹”,这句叠词采用了对仗押韵的形式,反衬出弓竹无法成型的遗憾,也表达出作者对无法实现梦想的惆怅之情。
最后,叠词能将主题更加突出,让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
“百花芳菲欲荫吐,一日春色恼迟暮”,这句叠词中,以“百花”“一日”对比出百花朝发,一日春色迟暮的落寞,以及作者对生命短暂、机会难得的感慨。
综上所述,叠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杨万里也是有受到
人们的喜爱。
他的诗作中,把叠词巧妙地运用到诗中,展现出古典诗歌中庸之美,使增添古典诗歌的内涵。
而从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来看,叠词在诗作中的运用,不仅能表达出文人的思想感情,还能使整首诗更有诗情画意之感。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是指将同一个词语重复使用来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于汉语
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如下:
1.强调: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加强表达的力度,使其更加突出、更加有力。
例如,“慢悠悠”、“无聊透顶”。
这种强调效果可以让读者
或听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感的强烈程度。
2.增加韵律和节奏:叠词的重复使句子的节奏更加流畅、韵律更加明显。
这种韵律和节奏的变化可以增添文章的音乐感,使其更具艺术效果。
例如,“直直地望着你”、“跳跃的音符”。
3.描绘形象:有时候,叠词可以形成一种生动的形象,帮助读者或听
者更加具象化地理解诗歌或散文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
例如,“小小的船儿”、“冒冒的热气”。
4.表达情感:叠词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叠词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例如,“十分高兴”、“巨大的痛苦”。
总之,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加强表达力度、增加韵律和节奏、
描绘形象,以及表达情感等效果。
它为语言带来了鲜明的特色,提升了表
达的艺术性,增加了读者或听者的阅读或听力享受。
语文 高三总复习 古诗3表达技巧4(修辞手法)
【08江苏卷】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 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 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 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08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 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 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例 1、巩固练习: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 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 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1)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 分析两首诗写法上的不同。 • 答: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 作者贬斥、嘲讽柳。 • 答: “前者运用了比喻”、 “后者运用了拟 人” 。(答“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 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 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也正确)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彭生琼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从古代的《诗经》到当代文学都存在。
高中课本的选文如《氓》、《声声慢》、《荷塘月色》等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使诗文读起来音韵横生。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领会叠词的表达效果是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之一。
关于叠词的形态格式初中已涉及,对于高中生来说,重点在于领悟叠词的表达效果。
一、领悟叠词的音韵美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短促的节奏,轻细而凄清形成的的吞声饮泣的音韵美。
又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塘月色》)这段文字,叠词多是平声,声音清脆,节奏轻快,如河边飘过清幽的牧笛,欢快而悠扬。
大量叠词突破了单纯视觉上对无边静美的荷塘月色直观画面感受,继而从听觉上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回环往复、不绝于耳、余音绕梁富有音乐美的荷塘景色,使读者从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艺术感受。
而《诗经》中就更多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小雅·采薇》),“行迈靡靡,心中摇摇”(《黍离》),达到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地步,既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语气,也使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
而我们在高中的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是较好把握的,可以不用多讲,和谐的音律中所蕴涵的情感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让学生去体会的。
二、领悟叠词的画面美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诗歌叠词知识点总结
诗歌叠词知识点总结一、叠词的定义叠词是指在一个词语或词组中,由两个或更多的相同的词叠合而成,形成具有独特语音和语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花花世界、滔滔不绝、叮叮当当等。
二、叠词的形式1. 单字重叠:即在一个词语中,通过重复一个字的方式形成叠词。
例如:啾啾呤呤、虫虫雨声。
2. 词组重叠:在词组中通过重复的方式形成叠词。
例如:一去不回、天南地北、雨雪霏霏。
3. 字母重复:通过重复词语的字母形成叠词。
例如:哒哒啦啦、蹦蹦跳跳。
三、叠词的功能1. 丰富表现力:叠词能够增加诗歌的音韵美感,使诗歌更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2. 增强情感表达:叠词能够加强语言的情感力度,使诗歌更加生动、传神。
3. 表达特定的情境:叠词能够呈现出一种生动、真切、活泼的语言形象,表达特定的情境和氛围。
4. 强调某一特定词汇:通过叠词的使用,可以对某一特定词汇进行强调,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力度。
四、叠词在诗歌中的运用叠词在诗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不同的叠词运用能够呈现出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氛围。
叠词可以使诗歌更加抑扬顿挫,充满活力,使读者更容易被诗歌所吸引。
叠词的运用需要注意不要过多,过多的运用会使诗歌显得单调和呆板,影响到诗歌的艺术效果。
五、叠词的例句1. 晚风啸啸,轻舟掠掠。
2. 春雨绵绵,吾心荡荡。
3. 惊雷轰轰,夏雨润润。
4. 呀呀乐乐,童心悠悠。
5. 星星点点,夜色静静。
综上所述,叠词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叠词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有音韵美感和表现力,丰富诗歌的表达形式。
希望大家在诗歌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叠词,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诗歌作品。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叠词是一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以下作用和表
达效果:
1.增强语气。
通过叠词强调某个词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强度,使语言
更加生动、有力。
2.表示数量或者程度。
通过重复词语的方式,表达某个事物的数量或
者程度,让读者对其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3.削弱或加强贬义词语的韵味。
通过叠词的方式,可以削弱或加强一
些贬义词语的韵味,让读者对其的理解更为客观和稳定。
4.增强语言的音韵效果。
通过叠词的方式,可以让语言更加优美、和谐,增强其音韵效果。
例如:
1.“哗哗啦啦的雨声将我们淋透了。
”通过重复“哗哗啦啦”的描述,增强了雨声的强度和影响力,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雨的力量。
2.“他一次又一次地判断错了,连连失望。
”通过重复“一次又一次”强调了他的失误的次数,让读者对其错误的程度有更深的体会。
3.“那个人非常非常的无聊。
”通过重复“非常”强调了该人的无聊
程度,让读者感受到其极度的无聊。
4.“桥边的柳树,风吹得婆娑。
”通过重复“婆娑”增强了语言的音
韵效果,让人听起来更加舒服。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叠词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将同一个词语多次叠加起来使用的表达方式。
叠词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情绪。
在不同语言中,叠词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英语中的Alliteration、德语中的Lautmalerei等等。
在句子中使用叠词可以起到多种作用和表达效果,如下:1.建立鲜明的形象使用叠词可以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例如:"荒草丛生"、"高高的山峰"、"滔滔不绝"等等,这些词语通过叠词的方式,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了它们所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2.强调情感和情绪叠词的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表达出情感和情绪,让读者或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说话人的心情。
如:"愁眉苦脸"、"痛痛快快"、"疼疼痛痛"等等都是通过叠词的方式强调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效果。
3.增强语言美感叠词的使用可以让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容易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
例如:"一雪前耻"、"叮咚叮咚"、"花花绿绿"等等都能通过叠词的方式,更加美妙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
4.强调节奏和韵律效果在诗歌和音乐的创作中,叠词也被广泛地应用,它们能够增强诗歌或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效果,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把握整句的韵律。
例如:"飞霜满天舞,枯叶落地声噼啪"、"红日高照,白云悠悠"等等。
总之,叠词的使用具有很多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能够更好地让人们感受到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当然,叠词的使用也要注意适度,过多的使用会影响句子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因此,在使用叠词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度。
叠词在诗文中的效果学习资料
叠词在诗文中的效果叠词在诗文中的效果(一)什么是叠词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主要形式有:AA、AAB、ABB、AABB、AABC、ABAC、ABCC等,如纷纷,飘飘然,绿油油,安安稳稳,格格不入,无时无刻,大名鼎鼎。
(二)叠词的表达作用1.增强诗文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古典诗歌运用叠词摹声,不仅因为它能增强形象性,还因为它充满音韵美。
有些叠词用来描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再现事物运动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滚滚”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寒率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彭生琼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从古代的《诗经》到当代文学都存在。
高中课本的选文如《氓》、《声声慢》、《荷塘月色》等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使诗文读起来音韵横生。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领会叠词的表达效果是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之一。
关于叠词的形态格式初中已涉及,对于高中生来说,重点在于领悟叠词的表达效果。
一、领悟叠词的音韵美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短促的节奏,轻细而凄清形成的的吞声饮泣的音韵美。
又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塘月色》)这段文字,叠词多是平声,声音清脆,节奏轻快,如河边飘过清幽的牧笛,欢快而悠扬。
大量叠词突破了单纯视觉上对无边静美的荷塘月色直观画面感受,继而从听觉上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回环往复、不绝于耳、余音绕梁富有音乐美的荷塘景色,使读者从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艺术感受。
而《诗经》中就更多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小雅·采薇》),“行迈靡靡,心中摇摇”(《黍离》),达到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地步,既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语气,也使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
而我们在高中的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是较好把握的,可以不用多讲,和谐的音律中所蕴涵的情感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让学生去体会的。
二、领悟叠词的画面美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词中叠音词表达效果分析及答题规律
古诗词中叠音词表达效果分析及答题规律王胜春摘要:叠音词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段,有着很突出的表达效果,使诗歌有了音韵美,而且在刻画意象时使意象的特征突出,具有强调作用,表达的情感也更加深刻。
叠音词是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高频考点之一,因此在高考备考中,有必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及答题规律。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叠音词;表达效果叠音词,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段。
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加深了词语的含义,有着很突出的表达效果,使诗歌有了音韵美,而且在刻画意象时使意象的特征突出,具有强调作用,表达的情感也更加深刻。
叠音词是历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高频考点之一,因此在高考备考中,有必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及答题规律。
一、叠音词表达效果(一)韵律回环,富有音乐之美叠音词是将同一音节的汉字紧密连用,形成音节上的回环往复,读来有音律的回环美。
“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促节的尤为促节。
”此中经典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叠词描写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一“嘈嘈”、一“切切”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听来真如乐在耳,读来本就有了音乐的美感和韵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的叠音词也是如此:“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组叠词的运用使诗读来如歌,韵律舒缓如潺潺溪流,如柔美月色,富于音乐之美。
李白的诗《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在描写山光水色的自然风光时也用了叠音词:“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节奏明快,回环往复,低沉而幽然。
(二)特征突出,具有强调作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迢迢”二字写牵牛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之远,但“迢迢”二字比单字“远”,或双音节词“遥远”更显得距离遥远。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课件
柄磨起了老茧了。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所迎住。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 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 却将它的余晖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 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 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3、请鉴赏下列文段中加横线的叠音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穿过德国东部,流入北海,长约二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仿佛半粒米似的新芽。天明未久, 华大妈 已在右边的一座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 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地坐在地上; 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 吹动她短发, 确乎比去年 白得多了。(节选自鲁迅《药》)
参考答案: ①“歪歪斜斜、层层叠叠”与“歪斜、层叠”相比,增添语言的韵律美,增强了语 意,强化了表达效果; ②“歪歪斜斜”比“歪斜”形态更乱,更体现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细路”的 随意; ③“层层叠叠”比“层叠”表现坟头数量更多,更能折射出民众命运的悲惨;
高考,古诗鉴赏,叠音词的作用
高考,古诗鉴赏,叠音词的作用篇一: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纪楚标的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一常见设问形式问法:A品味某句中某个词的精妙之处。
B体味某个词的精妙之处C对某某词加以赏析D某句话作批注并赏析E找出文中某类词语并赏析上面5种问法中的A、B、C、D种问法其实可以归为一类,就是让考生对某些词语在形式和内容上作出理解、赏析和评价。
第E种问法与前四种稍有不同,它要考生在赏析文字之前,还要做一些提取性或者应用性的操作。
即让我们先提取出文中的有用信息再作赏析。
二方法指导怎样赏析词语的妙处呢?1、叠音词的妙用在现代汉语语汇中,最能突出表现事物特征的要数叠音词。
叠音词的作用:A、叠音形容词在写景状物中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红红的苹果”、“蓝蓝的天空”这两个短语中“红红”和“蓝蓝”两词,不仅包含着“红”、“蓝”之意,而且包含着“很红很红”、“很蓝很蓝”之意。
写出了物象色彩红的程度和蓝的程度。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叠音形容词不仅描绘出景物的特征,而且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B、叠音动词,在描写人物中能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性格。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它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让人顿时感到词人心神不定,怅然若失的精神状态;C、叠音词在表达人物及感情时,使情感更浓烈。
当我们用一个或几个叠音形容词去描绘物象时,实际上就表达了我们自己对所写对象的爱憎情感。
例如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写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首儿歌描绘了物象的形态之美,更表现出的喜爱之情。
假如我们将这首儿歌中叠音词都改成单音词,整首儿歌就变成: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的船里坐,只见闪的星蓝的天。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叠字又称重言,是将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字连接在一起,用以摹写人或物的某种情态、形态、声音、颜色等的修辞方式。
它是汉民族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出现极早。
《诗经》305篇,有105篇运用了叠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列举了《诗经》运用叠字来描写景物的语句:“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叠字的运用可谓“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大致有下列四种类型:1.拟声叠字构成的象声词,摹拟外物复杂万千的声音,造成和谐动听的音乐美。
如《诗经·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用“丁丁”摹拟砍树的声响,用“嘤嘤”摹拟悦耳的鸟叫;《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嘈嘈”摹拟大弦的粗重声,用“切切”摹拟小弦的轻细声。
点缀几个叠字,就使声音变得具体真切。
2.表时《孔雀东南飞》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在这些表时间概念的叠字中,有的为某一具体时间如“晻晻”;有的为每时、每夜如“时时”、“夜夜”;有的则为不确定的较长时间如“久久”,给人不同的时间概念。
唐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四组叠字的运用,使诗呈现回环往复的声韵和深远的时间意识,声情并茂,情理并生。
3.摹状叠字常用来摹写事物的状态,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形容水田一片,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意境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再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蝶舞翩翩不止,黄莺恰啼时的动态美、声音美和新春之际,落尽枯枝见花蕾的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藉叠字的贴切自然而生意扑面。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叠词的表达效果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叠词的表达效果
摘要:
1.概述:叠词的定义和用途
2.叠词的表达效果:音韵美和意境深远
3.叠词的运用: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结论:叠词的重要性以及在写作中的应用
正文:
叠词是指将一个词或词组重复使用,以达到强调、描绘和表现情感等效果。
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叠词被广泛运用,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叠词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音韵美和意境深远两个方面。
音韵美是指通过重复使用词或词组,形成韵律,让整个作品的音韵更加优美,读起来更加顺畅。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句,通过反复使用“日暮”和“归路”,形成韵律,让整句诗的音韵更加优美。
意境深远是指通过叠词的运用,让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更加深远,让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通过反复使用“原上草”,表现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悲伤和哀思。
叠词的运用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叠词,让文章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可以用叠词来描绘景象,让人物更加形象生动,表达情感等。
但是,在使用叠词时,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否
则会让文章显得罗嗦、累赘。
叠词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通过音韵美和意境深远的表达效果,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深刻。
例谈叠词在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例谈叠词在古典诗歌中的表达效果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叠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
诗人为什么会钟情于它呢?这与它在诗作中的表达效果有关。
一、描绘景物,绘声绘色写景状物类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助多种表达技巧,把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或动人的情景展示给我们。
叠词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杜甫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后两句就运用了“时时”和“恰恰”两个叠词。
“时时”,表明蝴蝶因恋花而在花丛中翩翩飞舞的情景,在动态描写中暗示了花之多与花之艳;“恰恰”是“和谐、融洽”之意,修饰动词“啼”,形容娇莺的鸣叫声婉转悠扬,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享受。
至此,一幅百花争艳、蝶舞莺歌的“春景图”跃然纸上。
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对叠词的巧妙运用。
乔吉的《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通篇运用叠词,描绘出一幅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美人游春的画面。
叠词的使用,使作品中的意象数量剧增,不仅拓展了作品的意境,还绘声绘色,使作品形象可感。
莺加莺,燕加燕,自然就成了无数只莺和燕;花加花,柳加柳,自然就成了无数株花和柳;人加人,事加事,自然就成了无数的人和事。
这样,自然就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体味到这令人陶醉的美好春景。
二、渲染气氛,烘云托月“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特定的情境中,叠词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的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其中,“萧萧”写深秋季节落叶飘零之声,“滚滚”写长江水汹涌浩荡之势。
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使人自然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滚滚长江,亘古如斯,意味着宇宙的永恒。
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正值人生之秋的杜甫怎能不有所感触呢?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还能实现吗?落木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皆有烘云托月之效,很自然地便诱发出下面的两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本文将以杨万里的小诗《满江红》为例,分析叠词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杨万里的小诗《满江红》是一首充满幸福愉悦情怀的古典小诗,内容以描绘春江美景和晨曦欢快节奏为主,用叠词将深沉情怀溢于言表。
首联:“满江红对此欢乐须发言”开宗明义,描绘一片美景,以“满江红”,“对此欢乐”,“须发言”三个叠词呼应凝聚出主题,充满生机与活力。
紧随其后的“五湖四海皆兵戈壮士死耻教败”又紧紧抓住了读者的胸口,以叠词表达英雄雄心与英勇战斗的激情,令人心潮澎湃。
最后一句“山河大地原自公”叠词响应地下起,伴以雄健激昂的气势,让人仿佛看见古代爱国英雄豪杰以一己之力,不畏强权的抗争,在大地的保护下,拥有自由与尊严。
诗歌中叠词的表达效果,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而且抒发了诗人的情思。
“满江红”、“对此欢乐”的对叠,表达出对于美景的热爱投入;“五湖四海”、“皆兵戈”的叠词,表达出顽强拼搏的斗志,激发着人们的勇敢与团结;最后一句“山河大地”、“原自公”的叠词,表达出权力有恃无恐的良心,使读者感受到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精神气质。
叠词,作为一种简单、朴素、非常古老且受到许多文化圈重视的修辞方式,早在古诗词中就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叠词是以发音和义音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一种语言技巧,使得文字内部产生极强的节奏感和自然之美,诗人写诗时借助叠词实现了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等特点,使得文字的内容有效的传达出来,以此让读者能够更加容易地把握小诗的主旨作用。
通过分析叠词在杨万里的小诗《满江红》中的表达效果,可以发现,诗歌中叠词的运用,不仅抒发了诗人的热爱和深情,而且能够实现文字内容的连贯性和清晰性,使得文字具有更强的节奏感和自然之美,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气息。
这也说明了诗人用叠词修辞技巧,不仅能有效传达诗歌的主旨,而且更能使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表达内容,使得文字更具感染力。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叠词的表达效果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叠词的表达效果摘要:一、引言:描述夕阳美景,引发读者兴趣二、叠词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浩浩、冥冥等叠词的意义,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力三、叠词在诗词中的应用:举例分析叠词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如李白的《将进酒》等四、叠词在现代文学作品的运用: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如钱钟书的《围城》中叠词的运用五、叠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探讨叠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成语、地名等六、如何巧妙运用叠词:给出建议,指导读者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叠词七、结论:总结全文,强调叠词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正文: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叠词的表达效果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叠词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
它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那么,叠词究竟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在写作中巧妙运用叠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叠词的定义。
叠词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字重复组成的词语,如“浩浩”、“冥冥”等。
在汉语中,叠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它们通过重复的字音和字形,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或形象的特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叠词的运用可谓屡见不鲜。
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其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奔流”,以及“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愁更愁”,都是运用了叠词的表现手法。
这些叠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还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叠词的运用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如钱钟书的《围城》中,就有许多巧妙运用叠词的佳句。
如“城里的月光,把农村的景象照得一片荒凉”,这里的“荒凉”就是叠词的运用。
通过这一叠词,作者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主人公方鸿渐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叠词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许多成语、地名等都包含了叠词,如“兢兢业业”、“AA制”等。
这些叠词在日常交流中,既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彰显了汉语的韵味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 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高余冠之岌叶何田田。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 越妇未织作,春蚕始蠕蠕。(李贺) •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李嘉) •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二 、摹状生动。使有声者如在耳边;有 形、有色者如在目前,总之可使意象 鲜明生动。
三 、渲染氛围,表达感情。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 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 答:
• 总结:_______。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 总结:______。
• 艺术效果: 一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声声悦耳,富有音乐美。(此 类诗歌容易记诵。)
古诗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其他古诗中的叠字: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黄巢)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总结:______。
• 摹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