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纲要(第2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知识要求】
3 )
1
人的素质是不一样的,体现在完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认为:A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B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自然、社会因素;C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效率。
2
员工测评的另一个假设是,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体现在:首先是工作任务的差异,也就是A工作
内容的差异;还有就是B工作权责的差异。
不同的工作责任,对完成这些任务的人有着不同的要求。
3
以“人适其事、事宜其人”为原则。
通过工作分析对岗位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员工素质测评对人进行测量和分析。
人岗匹配包括:A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B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C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
配,D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4种)Array
1
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
主要特点有:(5点)
(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
(2)测评标准刚性强,即测评标准应该精确。
(3)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尽可能数量化和规范化。
(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甚至可以是一些表面看起来与测评标准无关的指标。
2
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主要是进行摸底,提出开发建议。
3
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
主要特点有:
(1)内容可能很细(查找原因),也可能很宽(了解现状)。(2)结果不公开。
(3)有较强的系统性。
4
(又称鉴定性测评)
以了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程度为目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中。
其主要特点有:
(1)概括性。考核性测评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其他类型
的测评则具有具体性。
(2)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
具体体现在:A测评目标体系制定、B手段方法选择、C评判与解释结果。
2、
定性测评,侧重于行为的性质;定量测评,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于行为的数量。
3、
(1)静态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
优点:便于横向比较。
缺点:忽视了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2)动态测评: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优点:A有利于了解被测评者素质的实际水平,B有利于激发被测评者的进取精神。
缺点:不便于相互比较。
(3)心理测验、问卷、考试,属于静态的;而评价中心、面试与观察评定,属于动态的
4、
素质(里)与绩效(表)互为表里,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绩效是素质高低的事实证明。
因此,应该从素质测评中预测绩效,从绩效测评中验证素质。
5、
分项测评有助于提高测评的准确性,但整体特征可能被弱化。
所以,应将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一)
1、当“一”和“二”作序数词解释时,
一次量化是指对测评对象进行A直接定量刻画。一次量化的对象B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
C
具有实质意义。因此,也称为实质量化。
二次量化则是A 间接的定量刻画,二次量化的对象B 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C 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
也称为形式量化。
2、当“一”和“二”作基数词解释时,
一次量化的量化过程A 可以一次性完成。素质测评的结果可以由测评数据B 直接综合和转换。 二次量化则需要分两次计量才能完成,先纵向量化,再横向量化。(纵向:赋予权重;横向:打分
(二)(都可以看做是二次量化(第一次解释的))
类别量化:A 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几个类别中;B 每个对象属于且只属于一个类别;C 是一种符号性的形式量化(没有大小之分)。
模糊量化:A 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每个类别中(类别有交叉);B 根据其隶属程度分别赋值;C 每个测评对象的分类界限无法明确,或令测评者认识模糊无法把握。
(三)(都可以看做是二次量化(第一次解释的))
顺序量化:把素质测评对象A 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一一B 赋予相应的顺序数值。
等距量化:要求素质测评对象A 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关系,而且要求B 差异相等。可以C 使素质测评对象进行差距大小的比较。
比例量化:不仅要求素质测评对象A
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还要B 存在倍数关系。C 可以使素质测评对
象进行差异比例程度的比较。
(四)
当量量化:将不同类别(或者说不同质)的对象进行综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即权重),将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
当量量化实际上也A 是近似的等值技术。常常B 是一种主观量化形式,其作用是C 使不同类别(或者说不同质)的测评对象量化,能够相互比较和进行数值综合。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三要素:标准、标度、标记。 1、 标准
标准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 (1)从它揭示的内涵来看,可以分为:A 客观形式、B 主观评价、C 半客观半主观三种。
(2)从标准表示的形式来看,可以分为A评语短句式、B设问提示式、C方向指示式三种。
◆评语短句式:A判断与评论的句子,B主要是描述句、叙述句、议论句,C句中含有一个以上的
变量词,而且D是一种模糊的变量词。
◆设问提示句:疑问句。
◆方向指示式:只规定了从哪些方面去测评。
(3)根据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又可以分为A测定式、B评定式两种。
◆测定式:利用测评工具,可以直接测出或计量出有关内容。如:体力劳动强度、有效工时利用
率、产品数量、产值等。(表现出的都是量化的数据)
◆评定式:根据现场观察和资料分析,直接得出结果。如:劳动责任、工作难度、品德素质等指
标的评定标准。(定性化)
2、标度
标度是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表现为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测评指标的标度大致有: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等
◆量词式:用一些带有程度差异的词组。如:“多”“较多”“一般”等。
◆等级式:用一些等级顺序明确的字词、字母或数字。如:优良中差、1234、甲乙丙丁。
等级距离要适当。太大了,区分度小;太小了,不好操作。
等级数超过9,难以把握评判;在5以内,测评效果最佳。
◆数量式:以分数形式出现。有连续区间型与离散点标式。
◆定义式
◆综合式
3、标记
标记,就是对应于A不同标度(范围、强度、频率)的符号表示,B没有独立意义。常用字母(ABC等)、汉字(甲乙丙等),或数字(1,2,3等)表示。
(二)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