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学案复习过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学案设计新人教版.docx
23带上她的眼睛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清小说主要情节,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品味语言,学习科幻小说的写作方法,体会设置悬念的作用。
3体会情感,理解人类探险事业的悲壮和人类面对困境的乐观与坚强。
学习过程一、作家作品刘慈欣,男,汉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 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____________ 、《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
其屮_________ 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__________ 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首次荣获此奖的人。
二、字词积累1.注音。
点缀()迟饨() 蔚蓝()闲暇()• •凸现()■吟唱(•)合拢()■硅酸盐()铁银(■)拍摄()心有灵犀()漫步()2.释词。
点缀:漫步:不期而至:蒙咙:心有灵犀:天涯海角:三、整体感知作者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四、研读品悟活动一:.探讨人物的形象阅读课文,注意找出描写小姑娘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体会这些语句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心理活动和优秀品质。
活动二:理解构思的巧妙请大家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设置悬念的伏笔和与之照应的语句,说说有什么作用。
五、深入理解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屮心思想?六、拓展阅读[2017・辽宁沈阳中考】满孙君飞①那吋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來“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二历史学考复习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23课
一、欧洲联盟:1、原因(1)可能性: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
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之中,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的强烈愿望。
(2)必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美苏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的重要性,开始了的探索。
2、过程(1)年,、、荷、比、卢和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条约。
(2)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条约和欧洲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3)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
欧共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4)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目标是建立欧洲联盟和欧洲联盟。
(5)年,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实体向实体过渡。
(6)年,欧盟单一货币正式问世。
3、影响:欧盟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非常迅猛,的实力也在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面临挑战。
2、目的:为了应对来自的挑战,美国加强了和加拿大、墨西哥的合作。
3、成立:年,美国与、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4、目标:根据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区将用年时间,逐步取消及其他,实现、、等的自由流通。
5、影响:(1)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促进了这一地区的。
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加快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与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
(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的一些国家希望加入,美国也积极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背景:20世纪80年代,在的影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
2、成立:年,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3、宗旨: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坚持开放的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马说》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能背诵名句。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3、能根据重点词语意思翻译句子。
4、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本文写法和主旨。
情感目标: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具体授课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复习了一个单元的古文,请回顾思考复习古文的步骤方法。
学生回答(预计可以回答出复习步骤:了解作者,出处;背诵默写原文;记忆重点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这几个步骤复习《马说》。
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采用提问法:韩愈,字(),()代()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曾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唐宋把大家”之一。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本文选自《》背景资料:韩愈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
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
加上当时*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
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
三、熟悉课文1、齐背课文一边2、将课文中的难写字、易错字写一写。
3、自读课文,找出名句重点句。
(由学生自己找出,并说明理由)教师明确:作者的观点句(揭示了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文章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4、找一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解释(由学生自己找并解释)教师提示:课下注释中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自己用已有知识无法译对的词;不太熟悉的虚词;特殊用法的词试一试译句子:根据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句子。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整理作者的思路学生自己说说作者的思路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本文文体: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学案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这一政策以保障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为基本原则。
新中国建立之初,两大阵营处于对立和激烈斗争状态,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的政策,所以使得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教材中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其意义则在于:首先,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
这使它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一条线,一大片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3.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亚非国际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合国大会〔二〕能力提高1.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为了〔〕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B.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C.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开拓外交新局面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3.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就政治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C.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D.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三〕延伸拓展1.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包括〔〕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B.帝国主义东方战线被冲破C.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2.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面的大事,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确定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3.以下不属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C.实行“无敌国外交”D.参加万隆会议〔四〕模拟练习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A.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B.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苏谈判C.中美谈判D.中缅谈判3.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B.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C.亚非国家无矛盾和分歧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4.新中国建立之初,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目的是〔〕①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②稳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③急于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④突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②5.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管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第23课 内战爆发学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内战爆发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和全面进攻的史实,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难点:理解重庆谈判的意义。
【自主学习】1.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但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2)目的①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②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3)概况: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4)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②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5)影响: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2.国民党发动内: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 ,全面内战爆发。
10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自卫反击:①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弱我强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来“”的著名论断。
②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以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为主要目标,以为作战原则和方针。
③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1)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①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解放区与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合作探究】1.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意义。
2.为什么说《双十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再要发动内战就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当堂达标】1.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通过了《共同纲领》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 签署了《双十协定》2.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
第五单元23、24课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23、24课复习学案编写人:李广义使用年级:高二使用时间:2011、11【复习目标】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4.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5.概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重要意义。
【知识拓展】1、如何理解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与三个思想理论成三大理论成果所解决的历史课题三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重点解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
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
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二次巨变——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领导的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次巨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让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思想理论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重大作用毛泽东思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当堂巩固】1、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学案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 情感目标: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本科难点:“一国两制”得以实践的原因及意义。
三、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过程:(1)150年代,毛、周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2)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3)1981年,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5)1982年通过新宪法。
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6)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
3.含义:4.意义: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1.香港回归(1)条件:①中国国力增强,不断提高。
②“”的构想不断完善。
(2)过程: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方针;1984年,中英签署《》;(时间),香港回归祖国。
(3)意义:香港的回归洗刷了,翻开了,中华民族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1)回归: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2)意义: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是的结果,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原因:(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影响。
(2)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2.概况:(1)1979年元旦,实现真正停火。
(2)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限制逐渐放宽,民间交流不断增加。
(3)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提出八项主张。
(4)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对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1. 了解《史记》。
2.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3. 读顺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恰当),疏通文意。
4.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军”“为”“劳”“之”“被”“锐”“且”“闻”“使”“约”“动”“骑”“已而”“居无何”“既”“囊”“揖”等;会读会写:“兹”“棘”“彀”“辔”“弩”“胄”。
5.翻译重点句子: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③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 你有怎样的疑惑?7. 知识链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
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共20分)1. 解释加点的词。
(8分)(1)锐.兵刃()(2)匈奴大.入边()(3)天子且.至()(4)军中闻.将军令()(5)使人称谢.()(6)乃传言开壁门.. ( )(7)天子为.动()(8)曩.者霸上()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三项是() ( )() (6分)A.(1)上至,又不得入/(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B.(1)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2)至霸上及棘门军C.(1)上自劳军/(2)皇帝敬劳将军D.(1)文帝之后六年/(2)称善者久之E.(1)请以军礼见/(2)战则请从F.(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假如》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假如》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假如》教学设计课件假如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假如》板书课题。
2、假如老师给你四组词语,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他们吗?(课件)马良寻食哭泣操场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寒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了《神笔马良》的故事,知道善良的马良有一枝神笔,(板书:马良的神笔)马良用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4、过渡:哇,一个假如引来同学们这么多暇想和希望啊!5.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到处都很美好,还有许多不幸(不如意)需要我们去关心,需要我们去帮助。
请看(课件)作者从身边观察到的不如意(板书:观察?眼睛)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树上不能有树叶)图2: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
图3: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6、静静地看,你想说什么?(可以选择说其中的一幅。
)二.整体感知第一个假如1、放大图12.静静地看,你想说些什么?(提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出示:寒冷的北风)3.提示:在寒冷的冬天,小树怎么啦?(出示:缩着身子,轻轻叹息)4.你能演一演在寒冷的北风里站立的小树吗?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5.师:呼呼呼,北风猛烈地吹着。
出示:生接读: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6、说一说,画一画。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帮小树画什么?句式:我要给__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_________。
7、请生板画太阳。
(红红的太阳)问小树:你看到这个太阳,你感觉怎样?(好舒服,真温暖啊!)是啊,这个太阳红红的,真舒服啊!这个词语写得真好,太阳的前面加上红红的一词,这太阳就显得特别温暖了。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 巴黎公社学案 川教版
第23课巴黎公社一、学习目标1、记住巴黎公社建立时间和失败的标志;结合巴黎公社颁布的措施,理解它的性质和意义。
2、记住《国际歌》的词曲作者,感受到它是国际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战歌。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播放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录像剪辑片段,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录像中这首悲壮、激昂的乐曲叫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过渡)为什么将《国际歌》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的主题曲?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境下创作出来的?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首著名乐曲诞生的深刻历史背景。
(二)自学任务(独立完成)展示自学成果1、活动方案一阅读教材143—144页内容完成相关知识点巴黎公社是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防政府面对外敌当前,对内对外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巴黎人民又是如何反映的?2、活动方案二阅读教材144—147页内容完成巴黎公社的建立相关知识点(1)时间:年3月28日;(2)领导人:等;(3)性质: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掌权的新型政权。
(4)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第一次伟大尝试,它虽然失败了,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却鼓舞着为争取解放继续进行斗争。
(5)《国际歌》:词作者:,曲作者:。
(三)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组长检查完成情况,个别辅导,共性讨论,问题完善)1、活动方案三(1)同以往的革命相比,这次革命建立的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请大家归纳公社采取的一系革命措施来说明。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填空:材料一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材料二提示学生结合P145公社措施。
①领导力量:_____________等工人领袖;②政权建设方面:废除__________,代之以___________,民选公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③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_____________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三维目标】【学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学习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感悟思考】我们党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日访问亚非各国时指出,要发扬双方的传统友谊,推进双方的互利合作,特别强调要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一)确立外交的根本方针1、背景:一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政策:3、主要内容:(注意每一内容的含义和意义)4、成就:先后同哪些国家建交?最突出成就是什么?5、意义:国内:促进了。
国际:打破了;巩固了。
(二)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提出及完善:提出目的:积极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1953年12月(2)1954年2、意义:国内国际(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亚非会议(1)新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会议?(2)讨论的问题及结果(3)意义2、万隆会议⑴背景:⑵主题:讨论哪些问题?⑶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
⑷结果:会议通过了宣言,提出了原则,是的体现和引申。
⑸意义:①这是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②加强了。
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巩固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
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支吧!”“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
课件并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第23课《孟子》二则学案(Word版)
23 《孟子》二则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解释,疏通文意。
2.掌握议论文知识考点及答题方法。
3.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2.理解文中重点(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故不为苟得也: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④所恶莫甚也死者:⑤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⑨贤者能勿丧耳:⑩蹴尔而与之:⑪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⑫万钟于我何加焉?⑬乡为生死而不受: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⑮是亦不可以已乎?:3.正确翻译下面重点语句。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翻译全文,注意语句的通顺和全文的论证思路的条理性。
5.文中能体现孟子“人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6.文中与“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意思一致的句子:(二)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用简略的成语概括)2.文章开头运用比喻有何作用?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至少举出两例)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能否删去,为什么?5.请结合本文论点为本文分别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一个道理论据。
(三)主旨探究《鱼我所欲也》的主旨思想是什么?(四)牛刀小试,拓展延伸。
学案5: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夯实基础】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1)背景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的“东方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为摆脱1929 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④国共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2)表现①九一八事变:_______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的开始;日本进而占领整个中国东北。
②一·二八事变:1932 年1 月28 日,日军又在_______挑起侵略战争。
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③伪满洲国建立:1932年3 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④华北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1935年又将侵略矛头指向_______,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2.国际联盟对日本侵华的反应:提出国际共管的方案,日本拒绝,退出国联。
3.中国各界对日本侵华的回应(1)爱国军人:1932年1月28日,驻守上海的___________奋起抵抗;1933 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2)国民政府:推行“_______________”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_____________,幻想依赖___________迫使日本撤兵。
(3)民众: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_______________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4)中国共产党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③1936年,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__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量日军。
(5)北平学生:1935 年的华北事变引发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___________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程
难点: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欧洲联盟
1、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
(1)必要性:①,②。
(2)可能性:
2、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1)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
①1951年成立,标志的开始;
②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③1967年,将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欧洲联盟的成立(政治实体)
①1992年,欧共体12国签署 ,目标是。
②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
③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正式问世。
3、欧洲联合意义:
(1)积极:有利于,方便了,符合;提高了,改变了,有利于多极化趋势。
(2)消极:不能消除,成员国内部仍存在。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背景:①,②,③。
2、过程:1992年,; 1994 年,。
3、宗旨:逐步取消,实现。
4、意义:①实现了②增强了。
③推动其他美洲国家意识到经济联合的重要性。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
1、历程:
(1)1989年,澳大利亚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同年,名义加入。
2、宗旨:。
3、性质:是一个。
4
、特点:。
5、评价:
(1)作用:加强了亚洲给各国在、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亚洲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活动中骑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问题:,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探究学习】
1、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2、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异同
3、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各有什么特点?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有怎样的关系?
【基础练习】
1.下面四幅图,分别属于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的标志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965年4月,《布鲁塞尔条约》签订,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为欧共体,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机构是()
A.欧洲理事会B.欧洲煤钢共同体C.欧洲经济共同体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92年,在《欧洲联盟条约》签字仪式后,荷兰首相吕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从中可见欧盟成立的历史意义有()
①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②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③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④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欧元使欧洲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了一种休戚与共的感受。
这表明( )
①世界经济区域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欧盟各国的经济实现了新的发展③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④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5.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是()
A.欧共体B.欧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6.有人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说它是可能给墨西哥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
对此,我们正确的看法是()
①具有积极和消极二方面影响②有利于该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③为该国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④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影响了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①②③④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汉城宣言》的发表B.《茂物宣言》的发表
C.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D.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召开8.《茂物宣言》规定:“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该规定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
①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与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调发展②推动成员国加强合作和更广泛的经济交流③促进成员国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稳定的投资环境④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10.1989-1994年期间,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相继宣告成立。
这一重大现象直接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能力提升】
1.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目的是
A.建立军事政治力量强大的欧洲,提高欧洲政治地位
B.促进欧洲经济恢复,遏制苏联势力西扩
C.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在政治上摆脱美国的控制
D.加强内部经济合作,促进西欧经济发展
2.欧共体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3.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关税下降率远小于美对墨西哥下降比率,但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
这最能说明
A.发达国家侵略发展中国家经济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C.墨西哥经济实力较差
D.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4.(2009海南历史卷)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 矿业资源互补
B 人力资源共享
C 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5.(2010上海文综)一位旅行看携带德国马克前往拍林。
根据欧元启动进程的有关规定,该旅行者持德国马克最迟到柏林渭费的时间应该在
A.1998年6月B.2002年6月 C.2008年6月 D.2010年6月
6.(2010全国卷)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7.(2010江苏历史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
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10安徽卷)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9.1992年,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其内容不包括
A.允许商品、劳务自由流通
B.逐步取消相互间关税堡垒
C.最终废除各种非关税堡垒
D.取消国际贸易的歧视待遇
10.2010年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内出席第十三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讲话,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
对此,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东盟经济的发展 B.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D.建成了当前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集团
11.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材料二1991年12月,欧共体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
1992年2月1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该条约。
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该条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它的成立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了哪些启迪?
参考答案:(1)概况: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德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前列;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经济发展迅速。
(2)历史背景:欧洲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深入发展;欧共体不断深入推行政治一体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提供有利环境。
标志性意义: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3)启迪: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人民的文化认同。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