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层速度的Dix公式的一般形式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反射波时距曲线
t OR RS O*S
V1
V1
4h2 X 2 V1
当炮检距X=0时, t0=2h/V1,是炮点 之下垂直反射波旳 走时。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连续介质中波旳射线和等时线方程
p sin (z)
v(z)
定义视速度旳倒数为视慢度,它就是射线参数p.
连续介质情况下 反射波时距曲线
室内数据处理;
地震地质解释;
‥ ‥等。
地震反射波勘探旳基本原理
在地表附近激发旳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不同介 质(地层)分界面产生向上旳反射波,检测、统 计地下地层界面反射波引起旳地面振动,能够解 释推断地下界面旳埋藏深度,地层介质旳地震波 传播速度、地层岩性、孔隙度、含油气性等。
最简朴旳是根据反射波到达地面旳时间计算地下
如右图 所示,从激发点O 发出旳入射波 到达绕射点A,然后以绕射波形式到达地 面旳任意观察点D,显然,波旳旅行时是 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入射波旅行OA
所需旳时间,另一部分是绕射波经过AD 旳 传播时间。
OA AD l2 h2 (x d )2 h2
t
v
v
屡次反射波时距曲线
本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如在水域开展调查时旳水底 界面、浅层基岩面等),往往能够产生屡次反射波。屡次 反射波可分为全程屡次波和层间屡次波等,在地震统计上 出现得最多、也比较轻易辨认旳是全程屡次反射波。
动校正速度选用旳影响
有速度误差,则经过动校正后,还有剩余时差
对速度精度旳要求:
1、叠加次数越高,接受间隔越大,通放带越 窄,对动校正速度要求越高;
2、界面越深旳反射波,速度误差旳影响越小; 3、伴随道间距旳增长,由速度误差引起旳叠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

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

一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1. 岩性的影响
岩石类型 沉积岩 花岗岩 玄武岩 变质岩 速度(米/秒) 1500~6000 4500~6500 4500~8500 3500~6500
一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沉积岩的波速 岩 石 类

速度(米/秒)
200~800 300~900 600~800 1200~2500 1500~2500 1800~4000 2700~4100 2500~6100 3500~4500 2000~3500 4200~5500 3100~3600
砾岩碎屑(干砂) 砂质粘土 湿 砂 粘 土 疏松砂岩 致密砂岩 泥质页岩 石灰岩、致密灰岩 石膏、无水石膏 泥灰岩 岩 盐 冰
一 影响地震波速度的因素与分布规律
2. 密度的影响
除了波动方程导出的严格公式外,已经可以肯定,
速度与密度的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随着密度的增
加,速度也会增加。另外,国外对大量岩石样品做
1.
• •
速度-岩性量板制作
(3)地震层速度-岩性量板获得:
由声波测井资料获得的速度岩性量板,不能直接 用于地震层速度岩性解释。 声波测井与地震勘探由于震源不同,声波测井受 井眼低速带、基线漂移等方面影响,两者所获得 的地层层速度存在较大误差,往往是地震速度高 于声波速度。 通常的做法是将地震层速度量板与声波层速度量 板进行比较,采用平移法消除误差,即可使地震 层速度量板适应于层速度-岩性转换。

为了做到系统采样,真实地反映井下岩性变化情 况,一般分为砂岩和泥岩两个大类,并选用层厚 大于2~5m的岩性较纯、电性特征明显的层作为取 样点。
1.
速度-岩性量板制作
(1)测井岩性解释

地震波的速度笔记

地震波的速度笔记

重点掌握V av、V R、VФ、V a和V p的概念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掌握迭加速度V a的求取,以及由V a——V R——V n的过程。

了解V a的测定原理,以及各种速度之间的一些相互换算公式。

λ、μ拉梅系数,ρ介质密度,E杨式模量,υ泊松比,都是说明介质的弹性性质的参数。

在大多数情况下,υ=0.25。

E的大小和岩石的成分、结构有关,随着岩石的密度ρ增加,E比ρ增加的级次较高,所以当ρ↑—>Vs、Vp↑。

同一介质中,纵波、横波速度比。

通过对大量岩石样品进行研究,发现地震纵波与岩性密度(完全充水饱和体积密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定量关系。

可用加德纳公式表示:V:米/秒,ρ:克/厘米3六、与空隙率和含水性的关系在大多数沉积岩中,岩石的实际速度石油岩石基质的速度、空隙率、充满空隙的流体速度等因素来决定。

可用一个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时间平均方程V:岩层的实际速度Vf:波在空隙流体中的速度Vr:岩石基质的速度Ф:岩石的空隙率适用条件:岩石空隙中只有油、气或水一种流体,并且流体压力与岩石压力相等。

在实际条件下,时间平均方程必须用一个压差调节系数C加以修正。

第二节几种速度概念一、平均速度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界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是地震波垂直入射到该界面所走的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

地震波传播遵循是“沿最小时间路程传播”。

在层状介质中,最小时间路程是折线而不是直线。

二、均方根速度VR地震波传播遵循“费马原理”,沿最小时间路程传播。

在均匀介质中最小时间路程是直线。

水平介面:均匀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方程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如果一条时距曲线的方程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表示波以常速传播,波速等于式中X2项的分母的平方根。

对于覆盖层为连续介质,只给出对应的基本公式。

在一定假设前提下,方程可写成三、等效速度倾斜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为:与均匀介质、水平界面情况一样。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勘探原理测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调谐厚度2.倾斜因子3.波的吸收4.第一类方向特性5.动校正二、叙述题1.试叙述Kirchhoff绕射积分公式的物理含义。

2.试说明Zoeppritz方程的物理意义。

3.试叙述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4.试述地震组合法与水平多次叠加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三、证明题试证明地层介质的品质因数Q值与地层吸收系数呈反比关系。

四、画图题1.请示意画出SV波倾斜入射到两层固体介质的弹性分界面上时产生的新波动。

2.请示意画出定量表示地震薄层顶底板两个反射波相互干涉的相对振幅与视厚度间的关系曲线。

五、回答问题1.粘滞弹性介质(指V oigt模型)中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如何?2.垂直地震界面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公式是什么?其物理意义如何?3.如何定量表示一个反射地震记录道的物理机制?4.利用初至折射波可获得什么资料?5.为什么说地震检波器组合法能压制面波干扰?6.影响水平多次叠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计算双相介质波速的时间平均方程如何?8.地震波倾斜入射情况下的反射系数与哪些参数有关?六、分析题1.分析下面各图表示的意义。

2.分析各图中曲线的特点。

图1图2地震勘探原理 测试题二一、名词解释1.频散现象 4.球面扩散 二、说明下列表达式的物理意义1.1111+++++-=i i iiii i i iVV VVR ρρρρ2.1,21,02112=⎪⎪⎭⎫ ⎝⎛=n r r A An3.dK dCKC V R += 4.)(0kz wt i z e e --=αϕϕ 三、填空题1.地震波沿( )方向传播能量最集中,沿( )方向传播为最短期路径。

2.在)1()(0z V z V β+=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 )特点,等时线是( )特点。

3.在( )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顶点相重合。

4.介质的品质因数Q 值与吸收系数α间的关系为( )。

5.VSP 剖面中波的类型有( )。

胜科1井钻前地层压力预测

胜科1井钻前地层压力预测

胜科1井钻前地层压力预测张建宁【摘要】胜科1井是中石化股份公司一口重点科学探索井,能否顺利实施将会影响到对东营凹陷深层油气藏的认识和勘探进程.该井钻探层位深、地层变化大,钻前异常地层压力预测尤为重要.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地层压力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地震速度与地层压力的关系,有效地提取了地震速度并正确地估算了上覆岩层压力.预测结果与开钻后的测试结果吻合较好.【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7(028)003【总页数】3页(P350-352)【关键词】东营凹陷;地层压力;模型;地震速度;压力预测【作者】张建宁【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2资源评价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深层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设计胜科1井(图1)旨在了解东营凹陷中部孔二段深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是否存在优质烃源岩。

胜科1井设计完钻井深7 000 m,将钻遇沙四段、孔店组的盐膏层,地层压力复杂。

钻前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意义重大,钻前地层压力预测有助于评价盖层的有效性,指导井位安全、经济钻探;也有助于最佳的套管设计,避免井控问题(如井喷)和成本的浪费。

东营凹陷古近系普遍发育高压地层[1-4]。

由于胜科1井区没有钻遇孔店组的井,只能应用地震速度进行钻前地层压力预测。

初步研究表明,本区深层主要储集层为孔一段河流-浅湖相红色砂岩。

沙四段与孔二段暗色泥岩预测厚度达1 400m,并存在盐膏发育区:第1套盐膏层(相当新东风10井3 351-4 054m井段)地层厚度一般在150~900m,内部常夹有欠压实的软泥岩,这些软泥岩含有较多的地层水;第2套盐膏层(相当新东风10井4 451-4 701m井段)地层厚度150m,主要为中-厚层泥膏岩与灰质、白云质泥岩互层。

由于盐膏自身密度低,产生异常高压,异常高压不仅提高了深部岩石的抗压实能力,而且客观上起到保护下部储集层性能的作用。

06-2013高级培训班_GeoEast解释速度建场方法原理

06-2013高级培训班_GeoEast解释速度建场方法原理
Page 20
4.2 层位控制法速度建场
中国石油
平滑次数:10-50
网格间距:
Page 21
4.2 速度场质量检查
速度场剖面
中国石油
速度切片
速度体
Page 22
4.2 速度场质量检查
中国石油
Page 23
4.2 建场效果分析
ES2平均速度平面图
中国石油
Page 24
4.2 建场效果分析
中国石油

1 N
( T
i 1
Page 8
n
si
Ti )
基本概念:速度分析及构造成图基准面 基准面校正
中国石油
通过对CMP面为零线的叠加速 度进行基准面校正,得到以时 间剖面零线为准的叠加速度。
然后通过对叠加速度转换建立
和时间剖面零线相一致速度场, 用于构造成图。
基准面校正界面
Page 9
Page 7
基本概念:速度分析及构造成图基准面
中国石油

统一基准面 CMP面
Dact 值
解释层位
CMP参考面:叠加速度零线,通常是在贴近地表的CMP参考面进行叠加成 像、偏移处理,最后将成像结果校正到统一基准面。
统一基准面:时间剖面零线,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直观表征地下构造特
征,目前国内地震资料时间剖面基本都是以统一基准面为零线。
ES2平均速度平面图
中国石油
Page 36
4.4 建场效果分析(模型层析法)
中国石油
ES2深度平面图
Page 37
射线起始时间对模型层析精度影响分析
ES2反射层位对井误差分析(井校前)
起始
时间 井名
B65

几种速度的概念

几种速度的概念

几种速度的概念一、平均速度av V定义: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界面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n 层水平层状介质的平均速度就是:1111n nii ii i avnni ii i ih t VVh tV ======∑∑∑∑式中ih 、iV 分别是每一层的厚度和速度。

意义:简言之,平均速度的引入,就是用一种假想的均匀介质来代替整套层状介质,使地震波在假想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很接近于真实情况。

二、均方根速度R V定义:把水平层状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在均匀介质中,水平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22014t h x V=+ 即:22202x t t V=+ 其中:0h 是界面的深度,t 是双程垂直反射时间,x 是接收点与激发点距离,t 是在x 处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

上式的意义在于:如果一条时距曲线的方程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就表示波是以常速度传播的。

而在实际中,如果有一水平界面,覆盖介质是不均匀的时,这种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的表达式将是如何?它还是不是一条双曲线呢?下面以水平层状介质为例,导出均方根速度的概念。

如图所示,水平层状介质。

在O 点激发,在S 点接收到第n 层底面的反射波传播时间为12cos nii i ih t V θ==∑ ,相应的炮检距为12ni ii x h tg θ==∑。

根据折射定律,1212sin sin sinsin i n i n P VV V V θθθθ====L L所以有:12cos nii i ih t V θ==∑→2211ini i t P V ==-∑12ni ii x h tg θ==∑ →222111ni i i x p V==-2211ini i t t P V ==-∑222111ni i i Pt V x p V==-∑???−−→ ()t f x =的显函数形式。

油气勘探中的地震波速度

油气勘探中的地震波速度

油气勘探中的地震波速度聂鑫【摘要】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贯彻在油气勘探的各个方面.严格来说,在同一岩层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或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只能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简化,建立各种简化介质模型,并使用不同概的速度.本文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获取方法、速度场的建立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简单的例举了地震波速度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过程.【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2(038)018【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地震波速度;VSP;速度场;岩性解释【作者】聂鑫【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 5107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1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如在研究地下地质构造形态时,基本公式为 H=V X t/2(H是界面深度,V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t是双程旅行时),但很难精确测定速度的数值.严格来说,在同一岩层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或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只能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简化,建立各种简化介质模型,并使用不同概念的速度.目前在石油地震勘探中主要利用纵波,因此以下谈到的波速都是特指纵波速度.1 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1.1 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泊松比v的值在大多数情况下约等于 0.25,只有在最为疏松的岩石中v≈0.5.杨氏模量 E的大小和岩石的成分、结构有关.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E比ρ增加的级次高,所以当岩石密度增加时,地震波的速度不是减少反而是增加.1.2 与岩性的关系大多数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很少孔隙或没有孔隙,地震波速度主要取决于构成这些岩石的矿物本身的弹性性质.沉积岩中的岩石速度密切地依赖于孔隙率和充满于孔隙中的物质.1.3 与密度的关系沉积岩中的波速与岩石密度有密切关系.可用加德纳公式表示∶ρ=0.31X V■2.密度单位为克 /cm3,速度单位为m/s.1.4 与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的关系同样深度、成分相似的岩石,当地质年代不同时,波速也不同,年老的岩石比年青的岩石具有较高的速度.在强烈褶皱地区,经常观察到速度的增大,而在隆起的构造顶部,则发现速度减低.一般来说,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随地质过程中的构造作用力的增强而增大.速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压力的方向不同,地震波沿不同方向传播的速度也不同.1.5 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在岩石性质和地质年代相同的条件下,地震波的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一般地说,在浅处速度梯度较大;深度增加时,梯度减小.根据地层的埋藏深度 z和电阻率 R计算波速的经验公式表示如下∶1.6 与孔隙度和含水性的关系关于液体速度,颗粒速度与孔隙率之间的时间平均方程∶V是地震波在岩石中的实际速度;Vf是波在孔隙流体中的速度;Vr是岩石基质的速度;φ是岩石的孔隙率.此公式使用条件是岩层孔隙中只有油、气或水一种流体,并且流体压力与岩石压力相等.在此基础上,黄旭德(1997年)提出圣百灵公式,经过多方测试,在中国东部油田中运用圣百灵公式估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式中,Sw为水饱和度;Vm为除泥岩外的固相综合速度,在碎屑岩中为砂质速度 Vsd,碳酸盐岩中为灰质及白云质速度Vc、VD或其综合速度;VCH为烃类速度,可以是油速 Vo或气速 Vg或其综合速度;Vsh、Vw分别为岩石中泥质及孔隙水速度.这个公式考虑到了骨架成分、泥质含量、孔隙率、流体成分、饱和度以及温度、压力、地下水含盐度等对穿过该油气层的地震波速度的影响[1].2 速度场的建立目前国内外速度场研究可归纳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基于 Dix公式的方法,主要包括平均速度法、层速度法和地震层位控制法,适用于地层倾角较小的地区.Steph en(2005年)指出用Dix方程把传统的叠加速度转换成层速度虽然方便但不精确[2];第二种是基于射线追踪的方法,主要有模型迭代法,射线追踪相干反演法等,适用于各种地层倾角,精度较高且速度点归位准确,为识别地层岩性、确定其岩性变化规律和构造落实,乃至寻找地下油气藏提供有力的手段[3].基于Dix公式建立速度场的原始速度数据有三种∶V SP测井、声波测井和速度谱资料.由于V SP测井得到的平均速度精度被公认为最高,加之它的频带与地震反射波法频带基本一致,因此,都将V SP平均速度当作真值,对其它两种速度进行标定.速度谱得到的平均速度精度较低,尤其当使用的速度计算方法不当时.声波测井可得到高精度层速度资料,但要用作时深转换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声波测井极少有测到井口的,因此缺少最浅测点到井口的垂直旅行时,无浅层旅行时,就无法得到平均速度.第二,因频散、各向异性等原因,使声波测井、V SP测井对同一地层测得速度不同,文献上常称为声波漂移.因此,应设法求得浅层旅行时及声波漂移值,将声波测井速度校正到V SP速度.校后声波测井速度便可当作V SP数据使用.上述三种速度数据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由速度谱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大于 V SP(或校正后声波测井)得到的平均速度.V SP与声波测井速度相对关系,即声波漂移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随深度而变化.综合利用上述的三种速度数据,可以建立平均速度场[5].由三维空间速度体可提取叠加速度体、平均速度体、层速度体等多种速度体.可沿层(等T0)提取各反射层的叠加速度、平均速度、层速度等,根据研究需要也可以提取任意点、任意测线的速度分析曲线.由速度场提取的层速度资料,可为储层预测研究工作奠定基础.3 应用地震速度在油气勘探中进行岩性解释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假设温度条件、负载条件及流体的压缩性相同或者差别很小,这样就可以认为地震波速度的差异主要是由岩性决定的.地震波通过不同岩性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那么沉积体系域内部岩性和岩相的横向变化在地震层速度上应该有所反映.速度分析为岩性解释提供了大量的速度谱及叠加速度信息,通过一定的计算就可以转换出地层层速度和砂岩指数.由叠加速度到层速度,要经过两个步骤的转换∶①倾角校正.对于水平层状介质,其叠加速度等于均方根速度.但是当地层变得陡倾时,叠加速度不等于均方根速度,此时均方根速度为∶或式中∶υR-均方根速度;vα-叠加速度;α- 反射界面的倾角;Δt0-相邻两个速度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的同一反射同相轴的双程时差.②利用D IX公式计算层速度式中∶vi-层速度;vR,n-第n个界面的均方根速度;t0,n-第n个界面的双程旅行时间. 压实模型是纯砂岩速度和纯泥岩速度与埋藏深度的关系,砂泥岩压实模型是由多个单晶砂泥岩压实曲线综合而来,是地震速度岩性预测的基础.在砂泥岩地层剖面中,通过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可以建立岩性指数转换数学模型,即∶其中,vDs、vDm——分别是相应深度 D处纯砂岩和纯泥岩的速度;Ps——砂岩指数.对于地下给定任意一点,只要给出一个层速度值,并按深度(由地震速度拟合求得)在纯砂岩和纯泥岩压实模型是那个确定出相应的vDs和vDm,就可以求出一个砂岩指数值 Ps来[7].4 总结地震波传播速度参数贯穿于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整个过程.从基于模型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与照明补偿[7],到常规叠加处理、叠后(前)时间(深度)偏移,再到时深转换、地层压力预测及岩性与储层刻画等,速度分析都影响着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说地震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速度解释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步骤,它需要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石物理学的精密结合,相互促进认识,相互弥补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更接近于真实情形的速度值,以更好的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服务.[参考文献 ][1] 黄旭德.油气层的速度问题 [J].石油物探,1997,36(4)∶1~15.[2] Stephen J.Hill.谢力译.地球物理亮点∶地震速度.The LeadingEdge,2005∶394~395.[3] 李丽贤,白云飞,罗涛等.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速度场的建立及应用[J].河南石油,2006,20(2)∶25~ 27.[4] W ink ler K W.Estim ation of Velocity Dispersion Betw een Seism ic And U ltrasonic Frequencies[J].Geophysics,1986,51(1)∶183~189.[5] 朱广生,雷兵.轴对称各向异性介质的等效定律及其例证 [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增2)∶10~ 16.[6] 金博,刘震等.地震速度岩性解释系统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1)∶47~ 49.[7] 潘宏勋,方伍宝.地震速度分析方法综述 [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29(5)∶305~310.。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

《地震勘探原理与资料处理》名词解释(共计202个)2015年10月26日于北京东燕郊中隧基地编者:张君秋(防灾科技学院2011级地球物理勘探(油气勘探)专业)一、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1、地震子波:具有多个相位、延续60~100毫秒、相对稳定的地震波形。

2、波面:在介质中任取一点P,再找出介质中和P点同时开始振动的那些点,将这些点连成一个曲面,就是通过P点的波面。

3、射线:在几何地震学中,通常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考虑的一点P,然后又沿着那条“路径”从P点传向别处。

这样的假想路径就叫做通过P点的波线或射线。

4、振动图:在地震勘探中,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位置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上叫做该点的振动图。

5、波剖面:把在同一时刻t1各点的位移画在同一个图上,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时刻t1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6、视速度:沿观测方向看到的波的传播速度。

7、视波长:沿观测方向测得的一个周期内波的传播距离。

8、全反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反射称之为“全反射”。

9、时距曲线:时距曲线就是表示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水平距离x之间的关系。

10、时距曲面:若观测面是平面,在直角坐标系中,此面上每一点的位置可用它的坐标(x,y)的二元函数表示,这样,波的到达时间t就是观测点坐标(x,y)的二元函数,即t=f(x,y),其图形是一个曲面,称为时距曲面。

11、时间场:在波传播的介质范围内,若已知t=g(x,y,z)的函数关系,那么,只要知道介质内任一点的坐标(x,y,z)就可以确定波前到达这一点的时间t,因而也就确定了一个标量场t(x,y,z),在地震勘探中把这个标量场叫做时间场。

12、自激自收:在同一点激发和接收地震波。

13、共激发点:多道检波器组成的排列具有相同的激发点。

14、炮检距:激发点到检波点的水平距离。

地震考试1oc

地震考试1oc

一、名词解释1、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

2、滑行波:当入射角正好等于临界角且V2>V1时,透射波就会变成沿接口以V2速度传播的滑行波。

3、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

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

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4、垂直地震剖面: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激发,即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称作地震测井。

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简称VSP )。

5、时距曲线:表示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 ,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 之间的关系曲线。

6、正常时差:水平界面时,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 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旅行时之差。

这是由于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7、倾角时差和动校正:去掉炮检距的影响,纯粹由于界面存在倾角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差,称为倾角时差。

在水平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 ,得到x/2处的t0时间。

这一过程叫正常时差校正,或称动校正。

8、规则干扰:具有一定频谱和视速度,能在地震记录上以一定同相轴出现的干扰波。

如声波,面波,浅层折射波,多次波,侧面波等。

9、随机干扰:主要指没有固定频率,也没有固定传播方向的波,它们在记录上形成杂乱无章的干扰背景。

如地面微震,低频和高频干扰等。

10、多次波:从震源出发,到达接收点时,在地下界面发生了一次以上反射的波。

11、低速带:在地表附近的一定深度范围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它下面的地层地震波速低得多,这个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称为低速带。

反演-复习题

反演-复习题

基本概念1、正演问题是根据一个模型计算其响应。

反演问题则希望能够从观测到的响应中推导出实际模型。

这正是解释的基本功能,即根据地球物理观测确定地球内部物理特性的分布。

解释时通常采用“反演”算法。

2、(解的非唯一性)反演并没有唯一解,也就是说,不同模型可能得到同一种观测结果。

原因可能是反演方法不完善,也可能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不确定性存在的结果是:无数个模型都常常能得到同一种观测结果,这一点会使对反演的作用产生怀疑。

不过,加入约束条件通常可以限制物理特性参数的取值范围,这样可将解局限于一个很窄的范围内。

3、重磁异常正演方法,是在给定地质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物性参数的条件下,求在它外部空间任意点上的物理场值。

4、计算密度或磁性均匀的地质体的重磁异常的方法,归纳为计算一系列三重积分或面积分。

对于任意形体要靠解析方法求出这些积分是困难的,所以采用数值解法求其近似解,根据近似方法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点元”法;“线元”法;“面元”法;表面积分法。

5、地震波场数字模拟在地震资料采集布置、处理与解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有力工具。

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等是复杂构造条件下进行地震波场数字模拟的常用方法。

6、速度是地震勘探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速度的信息包含在丰富的波场中,怎样从地震波场中提取速度,特别是层速度,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课题。

常用的速度分析方法是利用速度谱资料确定均方根速度,然后用Dix公式计算层速度。

大量的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计算的层速度具有较大的误差,不能满足目前地质任务的需要。

7.点元法:将一个任意形体按适当的方法划分为若干个规则几何体形体(长方体、正方体),每一个均视作“点元”,先用解析方法求出各个点元的三重积分值,再累加求和即得整个形体的三重积分的近似值,近似程度取决于全部“点元”与该形体的吻合程度。

8.特征点法:利用观测曲线上的某些特殊点,如极值点、半极值点、拐点、零值点等来确定地质体的产状与参数。

嫦娥五号探月雷达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嫦娥五号探月雷达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雷达科学与技术Rad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期2021年2月Vol. 19 No. 1February 2021DOI : 10. 3969/j. issn. 1672-2337. 2021. 01. 003嫦娥五号探月雷达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刘 海1 ,岳云鹏1 ,韩 峰2 ,孟 旭1 ,周 斌彳,方广有彳(1.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5;3.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100094)摘要:探月雷达对于认识月球和开发月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已于2020 年12月1日在月球表面着陆,圆满完成了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

根据嫦娥五号的任务安排,月壤 结构仪在月表采集的雷达数据传回地表后,需要准时对月壤钻头下方2 m 深度范围内的月壤结构和可能存 在的月岩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后续月壤钻取任务提供关键的信息支持。

本文研究了复杂电磁环境下嫦娥 五号探月数据的杂波去除方法,通过速度谱分析法反演月壤分层结构的介电常数,并开发了基于矢量格林 函数的频率域快速逆时偏移成像算法。

仿真和地面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速度谱分析方法获取的月壤分层结构介电常数和厚度误差在12%以内,可为逆时偏移成像提供精准的初始模型;研发的频率域逆时偏移 算法,可在快速获取月壤中月岩的高分辨率成像结果,为后续月壤采样任务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研究成 果为嫦娥五号月壤钻取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支撑,并将有助于嫦娥五号探月雷达数据的精细化处理,从 而深化月壤起源和演化机理的认识。

关键词:探月雷达;嫦娥五号;逆时偏移;数据处理中图分类号:TN959. 74;P18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37(2021)01-0014-09Data Processing Methods for Chang'E-5 Lunar Penetrating RadarLIU Hai 1, YUE Yunpeng 1, HAN Feng 2, MENG Xu 1, ZHOU Bin 3, FANG Guangyou 3(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Guangzhou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Xiamen University , Xiamen 361005, China ;3.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94, China')Abstract : Lunar penetrating radar (LPR)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the moon andexploiting its resources. Chang'E —5 probe landed on the lunar surface on December 1, 2020, and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w sampling and retum ,, mission of the third phase of the Chang'E project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mission schedule of Chang'E-5, it is required to produce a high-resolution image of the lunar regolith struc ­ture and possible rocks within 2 m depth beneath the soil driller equipped on the Chang'E -5 lander after acquiring the LPR data. In this paper, the clutter removal method for Chang'E-5 LPR data in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 ­vironment is studied. Then, the dielectric profile of the layered lunar soil structure is analyzed by velocity spec ­trum analysis method. Thirdly, a frequency domain reverse time migration (RTM) algorithm based on Green's function is developed for obtain the high-resolution image of the subsurface lunar structure and the possible rock distribu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imated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and layer thickness o£ the lay ­ered lunar soil structure have errors less than 12%, which can provide a good initial model for the RTM imaging. The numerical and ground tes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RTM algorithm can yield a high-reso- lution imaging of a marble rock buried in a 7 * 3 * 2. 5 m 3 pit full of volcanic ash, therefore providing critical in ­form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lunar soil sampling task.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ve aided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scientific aims of Chang'E-5 exploration mission, and are also useful for further processing the LPR data and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lunar regolithKey words : lunar penetrating radar (LPR); Chang'E-5; reverse time migration (RTM); data processing0引言月球探测是人类进行太空探测的开端,太空探测可加深人类对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认识,带动一系列基础科学的创新口刃。

几种速度的概念

几种速度的概念

下面以水平层状介质为
例,导出均方根速度的概
念。
如图所示,水平层
状介质。在 O 点激发,
在 S 点接收到第 n 层底
面的反射


播时间为
t
n
2 i 1
hi cosiVi
,相应的炮检
距为 。 n
x 2 hitgi i 1
根据折射定律, sin1 sin2 sini sinn P
V1
V2
Vi
波器隔一定距离向上提升一次,在井口附近爆炸
t0,n
i 1
, t0,n 为第一层到第 n 层的 t0
时间。
第 一 层 至 第 (n 1) 层 的 均 方 根 速 度 为 VR,n1 :
n
n1
V12ti 2 Vi2ti
, V 2
i 1
R,n
n
ti
i 1
t0,n1
i 1
上面两式相减,可得, , n
n1
t0,nVR2,n
t V2 0,n1 R,n1
其中
n
n
VR
tiVi 2
ti
i 1
i 1
于是我们把VR 称为 n 层水平层状的均方根速度。 意义:把各层的速度值的平方按时间取其加权平
均值,而后取平方根值。
平均速度与均方根速度的比较: 从平均速度公式可以看到某一层以上的平 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层以上的总地层 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在这组地层中每一小层 波速是不同的,于是有一个我们假想速度(平均 速度)来代替各小层的速度,使层状介质转化为 理想的均匀介质。而这个假想的平均速度并不是 各小层速度的线性平均,而是按各小层速度Vi 对 垂直施行时加权平均。而实际上波在各小层中垂 直旅行时间一般是不相等的,所以在平均速度中, 垂直旅行时间大的层的速度就对平均速度影响

地震第6章 速度分析

地震第6章 速度分析

三、影响速度分析的因素
下面一些因素会影响利用速度谱进行速度分析的精度和分辨率: (1)炮检距分布;(2)叠加次数;(3)信噪比; (4)切除;(5)速度采样密度;(6)时窗宽度; (7)相干属性的选择;(8)近地表异常;(9)数据的频谱宽度等。 反射双曲线在小炮检距处变化相对平缓,对速度变化不敏感。相同的 炮检距,深层反射时差对速度的敏感性要弱于浅层反射。因此,当速度 分析的共中心点道集中缺乏远炮检距地震道时。速度谱能量的聚焦性变 差,速度分辨率降低。
式中,M=T/△t为信号延续时窗内的采均方根速度时,平均能量E达到最大值,表明 达到了信号的最佳估计,否则E达不到最大值,对应最大振幅能量 的速度就是要提取的速度。
2.平均振幅准则 平均振幅A定义为
1 M N A | fi , j ri | N j 0 i 1
Chapter6 速度分析
§6.1 速度信息和判别准则
一、速度信息
水平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表示为
t ( x ) t0
2
x
2 vnmo
2
(6-1)
其正常时差为
x2 2 t ( x) t0 2 t0 vnmo
(6-2)
式中
t0——零炮检距的双程反射时间; Vnmo——动校正速度(水平层状介质中,大致等价均方根速度); t(x)—炮检距x上的反射时间。
2 K N ( N 1) i 1 i' i j 0
N 1 N
M
fi , j ri fi' , j r
i'
f
j 0 j 0
M
M
2 i'
, j ri'
(6-7)
N 1 N Rii' (0, t0 , vk ) 2 R (0, t , v ) R (0, t , v ) N ( N 1) i 1 i' i ii 0 k 0 k i 'i '

地震数据处理第六章:速度分析

地震数据处理第六章:速度分析

应用纵波地震资料研究地层裂隙
基于NMO速度的裂缝检测方法
在裂隙诱导的各向异性介质(EDA)中,设X1为对称轴方向,X2为垂直X1
方向,X3垂直向下,引入Thomsen定义的参数,在[X1,X2]平面内,动校正速
度公式为: V
V
1 2
1 2 sin
进一步改写为:
1 Vn2mo

cos2
第三节 辅助速度分析
一、道集监控 二、常速扫描叠加 三、变速扫描叠加 四、速度剖面显示与调整 五、速度平面显示与调整 六、沿层速度分析
第四节 交互速度分析
人机交互:实际上,就是利用计算机图 形显示功能,解释确定最佳的叠加速度。
速度分析与速度谱
原始记录
去噪记录
零相位反褶积记录
零相位反褶积+
将t和ti用采样间隔 t离散化,得
k

t t
, ri

ti t
则(6-3)式改写为:
fi,k s(k ri ) ni,k (k)
固定t0,给定一个速度,就可确定一条双 曲线轨迹,为判别此轨迹的信号是否达到最 佳估计,需要定义相应的准则。
1、平均振幅能量准则
E
M1
0
v2 NMO
其正常时差为
t(x)
2
x 2
t 0
2
vNMO
- t0
(6-1) (6-2)
由以上两式可知,反射时间和正常时差是x、 t0、VNMO的函数,说明记录中包含着速度信息。
由于从记录中确 定反射时间困难, 不能应用(6-1) 式求速度。
固定t0,给定一 系列速度,对 CMP道集进行动 校正、叠加。当 叠加振幅最大时, 即为所求速度。

地 震 勘 探 试 题 库

地 震 勘 探 试 题 库

地震勘探试题库一、判断题(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每题1分)1.视速度小于等于真速度。

()2.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3.倾斜入射的纵波产生转换波。

()4.倾斜界面情况下,折射波上倾方向接收时的视速度等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5.纵波和横波都是线性极化波。

()6.倾斜反射界面的视倾角大于真倾角。

()7.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同它的频带宽度成正比。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是波前面的传播速度。

()9.折射波时距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视速度等于界面速度。

()10.法线入射的纵波产生转换波。

()11.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激发的短脉冲的频率变低。

()12.瑞雷面波是线性极化波。

()13.倾斜反射界面的视倾角小于真倾角。

()1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

()15.沿地层倾向布置地震测线,倾斜反射界面的射线平面与地面垂直。

()16.n个检波器组合后,有效波的振幅是未组合前单个检波器输出振幅的n 倍。

()17如果叠加速度大于有效波的真速度,动校正后有效波的同相轴与初至波的同相轴方向一致。

()18.水平叠加法的统计效应优于组合法。

()19.折射波的形成条件是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

()20.对水平多层介质,叠加速度是均方根速度。

()21.对水平叠加法,偏移距增大,分辨率提高。

()22.地震测线任意观测点处的反射界面视深度和法线深度小于或等于真深度。

()23.倾斜反射界面情况下,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极小点位于界面的上倾方向。

()24.从各个方向的测线观测到的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一般可以确定反射界面的大致倾向。

()25.沿走向观测时,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随倾斜界面的倾角加大和埋深加深而偏离爆炸点越远。

()26.倾斜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面等时线的地面投影为同心圆系,其圆心位于爆炸点处。

()27.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道集的反射点离散,倾向方向离散距最大,走向方向离散距为零。

()28.反射波时距曲线上爆炸点两边任意两点的时差可当作倾角时差,计算界面倾角。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

第四章地震资料的解释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ata第一节地震分辨率Resolution地震分辨率是可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或最窄的地质体宽度,前者称为纵向分辨率,后者称为横向分辨率。

一、地震波的纵向分辨率(Vertical Resolution)纵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的厚度。

以煤层为例,纵向分辨率就是刚好分开煤层顶、底界面反射波的极限厚度或双程旅行时间。

Rayleigh、Ricker、Widess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准则,这三种纵向分辨率准则并不存在根本差异。

Rayleigh准则和Widess第一准则分别用λ/4和λ/8作为纵向分辨率,而Ricker准则介于二者之间。

Resolution refers to the minimum separation between two features such that we can tell that there are two separate features rather than only one. With respect to seismic waves we may think of how far apart two interfaces must be to show as separate reflectors.Rayleigh defined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as being about λ/4. Ricker used a slightly different criterion, which resulted in a slightly smaller resolvable limit. Widess also used a different criterion of λ/8.二、地震波的横向分辨率(Horizontal Resolution)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人们往往更需要了解煤层的横向变化情况,如断层、尖灭、冲刷带等等。

地震勘探原理要点

地震勘探原理要点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要点一,解释地震子波:由点源刚进入弹性区传播的地震波。

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sin sinθθ=入反;sin/sin/v vθθ=入入透透低速带:地表附近的低速度地层。

时间假频:时间采样不足造成的假象。

体波和面波:体波:整个介质区域内传播;面波:在介质分界面传播。

直达波:震源出发未经反射和折射直接到达接受点的地震波。

次生干扰:地表附近障碍物或地表不均匀性造成的干扰。

微地震测井:测量表层速度的浅井地震测井。

鸣震:海水层内的多次反射。

视速度和视波长:观测方向测得的速度和波长。

时距曲线:波的旅行时与源-检关系曲线。

共中心点与共反射点: CMP:源-检中点相同;CRP:具有相同的反射点。

频散(或波散):波速度随频率变化,引起波形变化。

纵波与横波:纵波:平行与传播方向振动:横波:垂直与传播方向振动。

折射波:产生全反射后,经滑行波以临界角向入射层传播的波。

侧面波:非测线平行方向的次生干扰波(也有大倾角界面反射波)地震绕射波地层突变点为新震源向各方向传播的波。

费马原理:波沿时间最小路径传播。

惠更斯原理均匀介质、层状介质与连续介质:介质性质不变、突变、连续变化。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空间假频:空间采样不足造成的假象。

简谐波与脉冲波:前者固定频率、后者多频率成分且延续时间短。

滑行波:产生全反射时、透过界面并沿界面传播的波。

规则干扰和随机干扰:前者有确定性传播规律、后者只满足统计规律。

二维勘探和三维勘探:二维勘探:测线观测,三维勘探:面积观测一次反射波与多次反射波前者一次下行和上行,后者有多次上行和下行二,1,图示并推导一个水平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上162)t v= x:炮检距,v:界面上部均匀介质波速,h:共中心点界面法向深度2,图示并推导水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上33)3,图示并推导一个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上33)7,简述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和步骤。

层速度与平均速度

层速度与平均速度
n n 1 i 1
t V
2 0,n ,n
t
2 0,n 1 ,n 1
V
2(Vi ti Vi ti )
2 2 i 1 2
2Vn tn
式中:
t0,n 2 ti ;
i 1
n
t0,n 1 2 ti
i 1
n 1
所以:
(t0,n t0,n 1 ) tn 2
hi 2 2 12 i 1 [1 Vi p ] Vr n hi 2 2 12 i 1 Vi [1 Vi p ]
射线参数p=sinin/Vn 这是沿一条射线取平均算出的速度。射线速度不仅考虑了射线弯折效应, 也考虑了横向不均匀影响,但实际很难计算,故只有理论意义。
n
(6) 各速度之间的关系
a、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炮检距为零时的射线速度即 为平均速度。 b、炮检距为无穷大时的射线速度等于水平层状介质中最 高速度层的速度。 c、均方根速度是构成
等效均匀层的最佳 射线速度。 d、均方根总是大于 平均速度。
层速度,平均速度,叠加速度,均方根速度的关系 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一组水平层状介质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地震处理用的速度都是均方根速度RMS,也就是叠加速度。 解释上要做时深转换用的速度是层速度。OMEGA软件好像可以转换。 叠加速度在水平连续介质中就是均方根速度,如果界面倾斜,得做倾角校正,意思就是对叠加速度进行倾角校正得到。 其实:学物探的都学过时距曲线,t2=t02+(x2/v2), 这里由于格式的关系,2都是平方的意思。 但是这个公式是基于水平均匀介质的,在坐标中是一个双曲线,自然界中没有这样的介质,为了让时距曲线仍然是双曲线,就引入了均方根速度,实际上就是把不是双曲线的 时距曲线简化为双曲线的速度,处理做动校正是就用到这个速度。 在水平层状介质的情况下,叠加速度就等于均方根速度,在倾斜层状介质的情况下,叠加速度就等于均方根速度乘以倾角的余弦。 作解释时,如何把t0图转化为深度图呢,就是把t0与速度相乘再除以2(因为t0是双程的),这个速度就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基准面到目标层位之间的速度。 如何把某两个层位之间的时间厚度转化为深度域的厚度呢,就要乘以一个层速度,就是两个层位之间的速度,也就是说,地震剖面上最上面一层的层速度就是平均速度(基准 面与最上面层位之间的层速度不就是这个层位的平均速度吗)。 声波时差的倒数就是这层的层速度。 做完合成记录标定后,时深对应的速度是平均速度。 时间深度对应的是平均速度。 通常叠加速度转成层速度就是用dix公式,或者用射线追踪。 做变速成图时,输入的是叠加速度,如果是水平层状介质,其实就是均方根速度,输出的是平均速度。 吃的是叠加速度,得到的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和层速度之间的区别是,层速度是任意两层之间的速度,而平均速度必须是基准面到某个层位之间的速度,这个基准面通常是剖面的零线。 说说我个人的理解吧,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都是对介质模型做了不同的简化,简单的说就是把不均匀的介质简化为具有一个速度的均匀介质。 平均速度主要用于时深转换。通常由叠加速度求的,处理完的速度就是叠加速度。当然也可以在实验室里测定岩石物理性质得到或者井中测量vsp等 关于叠加速度与均方根速度: 1.对水平层状介质(或水平界面覆盖为连续介质)叠加速度等于均方根速度。 2.当界面有倾角时,覆盖层为均匀介质时,均方根速度等于叠加速度乘以倾角的余弦; 3..均方根速度通过Dix方程转换为层速度。 4.目前实际生产中较少或不做倾角较正,直接当均方根速度用,这是一种近似,由它计算成图的平均速度往往偏大,而且深层误差更大。 里面第三步就是均方根速度转换为层速度,通过DIX方程。 一般来说叠加速度应该是地震处理中从速度谱上点的速度,用来做时间域叠加,层速度是用dix公式转换来的速度, 叠加速度就是可以获取最佳叠加效果(CMP道集拉平)的速度,若定义Va为叠加速度,Vrms为均方根速度,则Va=Vrms/cos(theta),其中theta为地层倾角。 地层倾角,叠加速度。 层速度则是各向同性介质的真实速度,因为地下构造多为层状,所以叫层速度。各向同性介质的真实速度,地下构造多为层状,所以叫层速度。 平均速度,是描述一个综合效应,即波从震源出发传播至目标点的距离和时间相除得到。 通常由叠加速度建立初始模型进行时间偏移, 然后进行速度分析,这时得到的速度通常认为是Vrms, 由Vrms通过DIX公式得到层速度建立初始深度速度模型, 然后进行深度偏移并进行层速度模型建模。 平均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直线传播所走过的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用于时深转换; 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作双曲线所求出的波速;适用于偏移距不等于0的情况; 等效速度-倾斜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用水平界面来替代所对应的速度;适用于倾斜界面均匀覆盖介质的情况; 叠加速度-对共反射点道集上的某个同相轴利用双曲线公式使用一系列不同速度计算各道的动校正量,做动校正后再计算其叠加能量或相似系数,其中某个Vi的叠加能量或 相似系数最大,即为该同相轴的叠加速度。 几种速度间的关系:(1) 平均速度Vav与均方根速度Vr的关系为:Vav≤Vr;Vav适用于x=0的自激自收情形,主要用于时深转换和叠后偏移,而Vr适用于x≠0的情 形;从计算公式上看,层间旅行时大的地层中速度对Vav影响大,而层速度大的对Vr影响大,Vr还考虑了层状介质的射线偏折效应。 (2) 均方根速度Vr与叠加速度Vs的关系为:水平层状介质时,Vs=Vr;倾斜均匀介质时,Vs=Vφ,Vφ为等效速度,Vr=Vscosφ。 (3) 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Vn的关系为:利用Dix公式由均方根速度换算层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