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文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文解析

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唐僧玄奘,都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也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人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过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①在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在“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众多人物中选取“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人们对沙漠“可怕”“恐惧”的观感?谈谈作者引用其书中对沙漠的记载的作用。)

【段析】第一部分:描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文章引用佛书中对沙漠奇怪现象的记载,突出对沙漠恐惧的感受带给人们的影响之大。这些叙写令人触目惊心,激起了读者探究的欲望,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品味】

举例说明很有说服力,交代了人们对沙漠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引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自然而然地引出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沙漠无比恐怖,沙漠十分荒凉,沙漠过客结局悲惨。

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解放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

【段析】本自然段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科学解释。解放以来,我们的工作人员几次横穿戈壁的事实,是对上文法显和玄奘对沙漠的恐怖描述的否定。

【品味】

开头的设问句承上启下,暗示着对法显和玄奘所说情况的否定态度。

对“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身份的交代,蕴涵着在科学

工作者面前,奇怪的现象可以得到正确解释的意思。

试想法显出发时,只有七个和尚结队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人不胜其苦开

了小差,有人病死途中,最后只留下他一人。玄奘也是单枪匹马

....深入大戈壁,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从人员,那是小说《西游记》中的神话人物,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②如何理解“那时既……当然就十分困苦了”这句话? ③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段析】从古代法显、玄奘“深入大戈壁”时的艰苦条件,推测他们觉得沙漠可怕的原因。这一自然段是从一般事理的角度加以解说的,解说实事求是,令人信服。

【品味】

先分析法显遇到的不利条件,“最后只留下他一人”;再分析玄奘的情况也是“单枪匹马”,两个人的境遇相同,所以他们对沙漠的感受也相似。

两个否定句强调了他们孤立无援,没有装备和必要的物资,当然就会有“十分困苦”之感。

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这种现象在大戈壁夏天中午是常见的。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当人们欢天喜地向大湖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④作者为什么不马上解释“魔鬼的海”的成因,而是具体描述“魔鬼的海”的现象?)这一魔鬼的幻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孟奇随拿破仑的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

就去问孟奇。孟奇深深

..思考以后,便指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

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段析】作者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为了解说这一现象,作者让孟奇在随军出征途中回答士兵的发问,运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原理,科学地说明“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成因,深入浅出,富有趣味。

【品味】

描述“魔鬼的海”这种沙漠的奇怪现象,强调产生这种现象的条件:季节—夏季,时间—中午,状况—口渴难耐。

“深深”形象地写出了孟奇解释这一现象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对待科学谨慎的态度。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⑤“直到如今”说明了什么?)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⑥文章结尾引用古人之言有什么作用?)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⑦“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这一结尾有什么作用?)

【段析】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的“鸣沙”现象。结尾处,作者水到渠成地揭示了一个普遍真理:世界是物质的,科学终将揭开一切奥秘。

第二部分:用科学原理解释沙漠中的奇怪现象。

【品味】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承接上文,指的是沙漠中“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这类奇怪的现象;“声音也会作怪”一句领起下文,引出下文对更为奇怪的现象的研究。

“鸣沙”之迷被揭开:沙中含有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沙粒移动摩擦,便会发出声音。

文章结尾提示了主题。

答案速查:

①这两个人都是历史名人,万里跋涉,走过很多地方。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他们对沙漠产生的恐惧的心理感受,足以集中地表现出古代人对沙漠的认识和情感,所以作者选取这两个人物写人们对沙漠的“可怕”“恐惧”的观感。文中引用佛书中对沙漠的记载,让读者触目惊心,能激起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很自然地引出下文。②“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法显出发时”七个同行或开小差或病死,“最后只留下他一人”,玄奘也是“单枪匹马”走沙漠。“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这一句中包含了两个比较,一是当时一人独行与驼队上路的比较,二是旧时装备与现在“汽车飞机来支援”的比较,无论是哪种比较,法显、玄奘都处于弱势,这样,“当然”就会有“十分困苦”之感了。③从古代法显、玄奘“深入大戈壁”时的艰苦条件解释了他们觉得沙漠“可怕”的原因。④生动地描述“魔鬼的海”的现象后,可以激发读者深入探究的兴趣。⑤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⑥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水到渠成地收束全文,并使读者不仅懂得了沙漠中怪异现象的成因,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⑦文章的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