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歌的价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词,学生将能够了解并理解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了解词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
2. 学习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电子板书。
3.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进行词的初步讨论。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能举例说明一下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逐步引导其了解古代词的特点。
2. 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引出话题:“你们听说过辛弃疾吗?辛弃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独特。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破阵子》。
”步骤二:课文阅读和讨论 (15分钟)1. 教师将《破阵子》的原文呈现在电子板书或PPT上,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一遍。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a. 词的主题是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b. 词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c. 词的结构和韵律如何?对于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3. 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小组交流,学生分享观点。
步骤三:课文分析和文化背景讲解 (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解释其中的文化意涵。
2. 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宋朝、南宋政权动荡的时期)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向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的背景信息。
3. 解读词的形式和韵律结构,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四:欣赏与鉴赏 (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邀请学生与彼此分享对这些词的欣赏之处。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破阵子》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掌握词中的重要字词、典故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描绘的战争场景和壮志豪情。
掌握词中的用典和对比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壮志难酬的悲愤。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意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大意。
2、讲解法:对词中的重点字词、典故、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中的氛围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战争的情境。
提问学生对战争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破阵子》。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讲述《破阵子》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
4、词句讲解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等句子。
讲解词中的重要字词,如“挑灯”“梦回”“麾下”“炙”等。
分析词中的用典,如“八百里”“的卢”等,让学生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含义。
5、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战争场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分析词的下阕,体会作者从回忆战场到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6、艺术特色探讨讨论词中的对比手法,如“醉里挑灯看剑”与“可怜白发生”的对比,突出作者的无奈。
分析词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豪迈奔放等。
7、情感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辛弃疾破阵子》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创作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学生,旨在通过教授《辛弃疾破阵子》一词,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辛弃疾破阵子》词曲分析、文本解读、情感表达教学重点:通过词曲分析了解《辛弃疾破阵子》的艺术特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掌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情感表达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呈现一幅艺术画作或播放一段与《辛弃疾破阵子》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词曲分析:a.请学生阅读《辛弃疾破阵子》这首词,询问学生对于词曲的第一印象,并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展开讨论。
b.引导学生分析词曲的特点,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通过分析,使学生对辛弃疾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3.文本解读:a.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解读《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辛弃疾通过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b.让学生运用词语、句法等语言要素分析辛弃疾破阵子的豪迈和激昂之处。
4.情感表达:a.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表演、朗诵等形式将《辛弃疾破阵子》词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演绎和传达。
b.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辛弃疾破阵子》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a.针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b.通过学生的朗诵、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于《辛弃疾破阵子》的理解程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a.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词作,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b.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研究资料,了解辛弃疾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词曲分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破阵子》的艺术特点,通过文本解读掌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情感表达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12词四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注释,反复吟诵,理解词的大意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剑"立骨,通过读“剑”赏词人形象、析词人叹息、悟词人精神,感受词中意境与情思,体悟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
文化传承与理解:借助材料,知人论世,体悟辛弃疾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体察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反复吟诵,理解词的大意2.以“剑"立骨,通过读“剑”赏词人形象、析词人叹息、悟词人精神,感受词中意境与情思,体悟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
教学难点体悟辛弃疾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体察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家国情怀,树立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理想。
教学过程一、以“剑"导入,引出壮词诗句填空:停杯投箸不能食,报君黄金台上意,___,直为斩楼兰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三句诗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象物?大家说说是什么?“剑”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剑"的意象不得不提。
从诗仙李白的仗剑江湖到王昌龄的边塞烽烟,古代文人一路霸气不止,剑啸长虹。
今天我们学习的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出现这一个意象,现在我们来读读辛弃疾的剑。
二、读“剑”,明壮词意旨(一)读“剑",明词意1.析题,知背景1)齐读诗题,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题屏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词牌名,“破阵子”又名“十拍子",来源于唐代乐曲《破阵乐》,是用来描写战争的乐曲。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目。
“赋”即“写作",“寄”即“给",“壮词”即雄壮的词,“陈同甫"即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
整个标题的意思我为陈同甫写下雄壮的词来送给他。
2)辛弃疾为何要给陈同甫写这首壮烈的词呢?我们来看背景链接。
创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
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
第12课 词四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
2.体会词人所写军营生活和战斗场面,感受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
在语言方面,辛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冲破音律限制,大量吸收口语、古语入词,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写作背景】这首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因积极主张抗金北伐,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诬陷,被免官,闲居在江西上饶。
陈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两人私交很好,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送给陈同甫的。
【文学常识】豪放派豪放派为宋词一大流派,由北宋苏轼开创,经南宋辛弃疾而达到高峰。
内容上多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朗读指导】播放音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诵读指导】朗读时,上片描写军旅生活、阅兵场面的内容,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下片读抒发豪情的内容时,语调要高昂,气势要豪迈,最后一句气势陡转而下,语调应低沉悲愤,要读出无奈、失落之感。
【小贴士】破格突破“过片"这种程式,下片的词意紧承上片而来,看不出“转”的意味。
《破阵子》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有哪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首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初读感知:1、了解作者。
先请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给生字注音。
3、学生齐读诗歌。
4、听读这首词的配乐朗诵,感知诗歌情感。
三、研读品味。
1、理解词意:八百里五十弦的卢2、把握内容:请学生口述词作内容,教师补充解释。
详见板书3、讨论:A、作者为何难忘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情,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去的记忆。
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B、作者一生的理想是什么?“可怜白发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一生的理想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但他的这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可怜白发生!”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4、朗读品味:模仿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注意节奏和情感),用心体味作者的抑郁愤慨之情。
四、拓展探究。
1、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题材上:写军营生活,勇猛、雄健;情感上: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语言上:壮丽而不纤巧。
)2、“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再找出一些与“酒”相关的诗句,体味诗人情感。
(①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酒话别,表达美好祝愿;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抒发对人生感慨,思念亲人;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得志,借酒宣泄心中郁闷。
)五、熟读成诵。
轮流朗读听背,当堂成诵。
六、作业:默写这首词。
板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阕军旅生活看宝剑雄豪、壮美听号角声、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下阕战斗场面骑快马、挽强弓雄壮抒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发感慨可怜白发生悲壮。
25词五首之《破阵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 终在1181年(42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在 江西上饶,本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 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可怜白发生!
这一切,只是梦中的回想,现实中,仍然 是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 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
可怜白发生!
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 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 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 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 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 和愤恨。
何等悲愤!何等苍凉! 结句感情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 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词的结构
实 醉态— 虚 梦境—
实 现实—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战前准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沙场秋点兵。
沙场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冲锋陷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功成名就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 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 托在所写的词里。
辛弃疾南渡后,并未受到苟且偷安的南
宋朝廷真正的重用。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 的文武官吏,但每任时间都不长,使他无 法在职任上有大的作为,任职地点也离炕 金前线越来越远。
他曾写下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 疾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7),字 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 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 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 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败,便立即率 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 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 交南宋朝廷处置。
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懂词意,领会全词内容。
2、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3、进一步理解诗人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词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悲愤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教时五、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查找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并结合注释了解词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识尽愁滋味的辛弃疾来到了江西上饶,如今他已经49岁,年少时的他曾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士。
二十多岁他就在济南起义,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
一天夜里他喝醉了酒写下了这首[U2]《破阵子》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词的内容。
整首词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看看这幅图,感受辛弃疾的形象,结合注释读。
拿起笔注音放在词上,值得注意的词义加点解释。
(参考提示:豪放,有气势,雄壮,悲凉)请个别同学朗读全词。
3、小组诵读。
三、诵读品析全词问题:以你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贯穿全词讲解,师生互动品析全词。
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
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
“吹角”:号角声苍凉雄浑。
联系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连”: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气势宏伟。
酒入愁肠,词人挑亮了灯,端详着宝剑,首句一醉一梦。
“梦回” 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
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朗读指导:读出词人豪情在心难以熄灭,对梦的憧憬,读完这句可稍稍停顿,留下遐想。
朗读,个人读,小组读,点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营地中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壮士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豪情。
沙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场,战士誓不回头。
秋天正是肃杀之时,秋天正是秋高马壮之时,军营里军容严整,战士们士气高昂,等待着将军点兵出征。
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XXX《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XXX
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XXX随鸿雁南飞”。
(课件一:对联)这是XXX先生为XXX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你们对XXX有了解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
内容。
思考: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
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把难写的字用
手指在课桌上细心的书写几遍。
3、教师范读。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齐读本词。
三、品读诗词,重点点拨。
1、思考:你从词中的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壮词”?(提示:可从人物形象、
描写场面、作者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
2、小组交换。
3、全班交换。
预设一:出征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兵士们兴高采烈,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斗争。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破阵子》教学设计(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篇1:《破阵子》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
(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
有点评)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1、上阕:⑴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⑵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对偶。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⑶“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2、下阕:⑴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⑵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维练习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破阵子》和《江城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两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较,看看他们在内容上,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六、尝试背诵两首词七、课后作业把《破阵子》或者《江城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诗歌主题。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分析其他古代诗词,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内容解析本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教学中,要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特点。
要坚持诵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熟悉课文,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1.理解词意,体会情感,明确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感悟悲凉的心境。
2.体会词中的“壮”,感受特有的浓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诗词、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怀,体悟诗人的抱负。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梦境与现实,感悟悲凉的心境与与无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诵音频、配乐《十面埋伏》教学方法:品读法、点拨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辛弃疾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词人,人称“文人当中最能打的,武将当中最能写的,写诗作词是副业,上阵杀敌是主业”。
但就是这样一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抗金英雄,却称自己为江南游子,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之心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或许我们能从本词中破解作者的心声密码。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词意。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明内容1. 请大家自读三遍。
等一下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要求是“文从字顺,字正腔圆”。
2. 指名2人朗读:点评。
关注学生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词语语意的完整性。
注意字形及字音:挑、塞;弦、麾、炙预设:假如学生对句子的朗读有分歧,就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的停顿的依据是什么。
关注词语语意的完整性,看看课下注释。
注意停顿: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慢且低沉)。
生:八百里/分/麾下炙,(昂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急促)了却~/君王/天~下~事,(缓)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作者,理解诗词大意,能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词主旨。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和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辛弃疾,18岁就考中进士的他,一心要继承岳飞遗志——北却金兵,恢复中原。
曾经,他横刀立马带50人突击小分队夜袭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大营绑走叛贼,并千里奔驰赶回当时的首都临安,当众将叛徒斩首示众。
真正是“百万军中取敌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啊!如此剽悍勇猛,吓得只想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连忙将其召回,委以文职,让他闲居江南二十多年。
公元1188年的一天,他在居所迎来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促膝长谈,彻夜不眠,甚是尽兴。
友人走后,心绪难平的辛弃疾挥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二、诵读体悟1、观看微课动画,了解作者并给词句划分节奏。
节奏划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研读赏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找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破阵子、同甫、赋和壮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悟诗歌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歌主旨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解释。
2. 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进行讲解。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破阵子”这个词语吗?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悟诗歌的主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结合课后习题,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诗歌理解测试,通过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让学生感受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通过诗词鉴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诗人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必做作业:
(1)背诵《破阵子》,并准确书写生僻字、词;
(2)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诗人的家国情怀;
(3)分析诗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翻译、赏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2.选做作业:
(1)搜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破阵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古诗文阅读能力,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破阵子》这首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学生对诗人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可能不够深入;最后,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破阵子”、“沙场”等;二是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及诗歌情感内涵的把握;三是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和运用。
2.教学难点:一是诗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二是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个性化解读;三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第一篇:《破阵子》教学设计《破阵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味关键字词,领会词的内容与意境。
2、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词所表现的画面。
2、难点: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学习疏通《破阵子》字词,理解内容。
四、学习过程1、导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检查预习,指导诵读⑴请同学朗读《破阵子》,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⑵请同学说出朗读这首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
3、研读宋词,理解情感⑴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词人笔下的场景,引导学生对字、词进行品味。
⑵体会“可怜白发生!”蕴含的深沉情感。
4、学生品味成诵,教师点拨总结总结:《破阵子》生动地描写了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远大理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拓展延伸温故并补充古代爱国诗人、词人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2、根据词的意境,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一处场景。
执教者:丁凤教学反思:深入阅读,感悟情感词是非常凝练的,又富有深情。
这次的教学虽然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面对相对于平时比较沉闷的课堂,我觉得遗憾,所以主要写下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与自己的问题设计、功底有关,希望引以为戒。
1.教师语言缺乏指导性。
导入部分,赵同学把词的题目的读音与停顿读错了,这里应该多让其他学生一起朗读,从而体会壮词的的意思。
应该纠正学生说的“豪言壮语”。
研读词的时候,学生一直说第一段,第二段,这其实都是错误的,应该纠正“上阕”、“下阕”。
同时,我的语速也过快,在这样的语速下,会造成学生紧张,无法静心下来沉浸文本。
2.在品读上阕时,学生只是简单的对词进行了字面上的翻译,而我也只是肯定这样的做法,但是忽略了追问他们场面有什么特点。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破阵子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破阵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习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掌握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破阵子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破阵子的相关资料和视频破阵子的音乐和舞蹈教学材料破阵子的表演服装和道具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破阵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向学生介绍破阵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破阵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破阵子的起源和发展。
步骤二:学习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教师教授学生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让学生学习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组合。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步骤三:掌握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协作能力教师教授学生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协作能力,让学生掌握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排练和演出,让学生提高破阵子的表演水平和协作能力。
步骤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通过破阵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破阵子的表演和比赛,让学生展示艺术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在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上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协作能力上的发展观察学生在破阵子表演中的艺术表达和舞台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责任感方面的发展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破阵子的创作和编排,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组织学生参加破阵子的比赛和演出,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和舞台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破阵子的文化研究和演讲,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词牌名、词的格律等。
2、引导学生理解《破阵子》这首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诵读和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体会作者通过词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用典的作用和深刻含义。
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语言、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激昂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中,你们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和情感?”引出课题《破阵子》,介绍词牌名的由来和特点。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为理解词的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感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词句理解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含义。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例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一句,通过“醉”“挑灯”“看剑”“梦回”等词语,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怀念。
5、情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描绘了怎样的战争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这首词描绘了雄壮的战争场面,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课件一:对联)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你们对辛弃疾有了解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破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课件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
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给陈同甫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课件三: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
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
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两人志同道合,畅谈世事,相聚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酬和,“鹅湖之会”成为词坛佳话。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
思考: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
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把难写的字用手指在课桌上细心的书写几遍。
3、教师范读。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齐读本词。
三、品读诗词,重点点拨。
1、思考:你从词中的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壮词”?(提示:可从人物形象、描写场面、作者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一:出征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风发,秋高马壮,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八百里”“五十弦”典故讲解,“秋”字点明了季节。
)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势?怎样把它读出来?
预设二:战斗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旌旗招展。
)
(1)补充资料:(课件五: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奔赴建康面见宋高宗,呈报和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兵,起义军已溃散。
辛弃疾立即率领50名轻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抵建康,将叛徒移交南宋朝廷处置。
)
预设三:战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4、词人要建功立业赢得美名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的动作点出了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后仍然不能平静,便又“挑灯”,又看剑。
看来看去,总算睡着了,可刚一入睡,刚才所想的,又幻为梦境。
)
5、难怪古人要说“但愿长醉不复醒”啊!同学们,醉的也不仅仅是辛弃疾,还有人跟他一起醉。
(课件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6、词读到现在,你还觉得这首词雄壮吗?()“追往事,叹今吾。
”岁月匆匆,中年的辛弃疾,在经历了人世间的危机和宦海沉浮,他已经无法点兵沙场,只能扶剑长叹“可怜白发生”!当时的辛弃疾是不是已经很老呢?(补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结:辛弃疾在题目中标明是“壮”词,实际上是以“壮”写“悲”,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
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
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
因此表面看来,作者心雄志壮,豪情依旧,其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感情极为复杂。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
在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同时,让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一洒同情之泪。
一位清代文学评论家蒋世焜“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
”(课件七出示:)辛弃疾没有在战场上实现抱负,却在词的世界中留下不朽的身影,他一生写下600首词。
最后让我们用情、用心再次朗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全班配乐朗读。
8、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被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深深感动,
作者运用了一些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情感的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课件八:虚实结合,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剑、角、五十弦等多个意象群营造了豪迈、雄壮又苍凉悲愤的意境。
)
四、总结,拓展延伸。
1206年,宋金再度交战,辛弃疾却在大病中与世长辞,临终最后一句话还
是“杀贼,杀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后人再次凝望,辛弃疾依旧散发着无尽的人格魅力和风采。
为了更好走近辛弃疾,大家课外可以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作品。
老师推荐几部作品给大家。
(课件九:)七:附板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挑灯看剑
军营生活
梦战斗场面雄壮
功成名就
实可怜白发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