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T1139-2001 勘查用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性能和测试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27.120.30
F 85
EJ/T 1139-2001
勘查用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性能和测试方
法
γ-ray radiation meters and γ-ray spectrometers used for
prospecting-characteristics and test methods
2001-11-15发布
2002-02-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规定勘查用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的主要性能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是在已发布和实施的产品标准EJ/T 583-91《轻便测井仪》、EJ/T 584-94《勘探用便携式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EJ/T 585-91《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的基础上编制的。
勘查用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有多种类型:便携式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γ总量测井仪和γ能谱测井仪、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以及航空γ能谱测量系统等。
而γ能谱仪(包括能谱测量系统)又分四道能谱仪和多道能谱仪。
四道即总道、铀道、钍道和钾道,在铀矿勘查中最常用。
便携式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由探头和主机(操作台)组成。
按结构形式分为一体型(探头和主机组成一体)、分体型(探头和主机用电缆连接起来)。
常用的探测器有闪烁探测器(如NaI(Tl))和半导体探测器(如高纯锗、Si(Li)等)。
γ总量测井仪和γ能谱测井仪由下井仪器(探管)和地面仪器组成。
下井仪器包括γ辐射探测器及其相应的功能部件和外壳。
地面仪器包括绞车、电缆和操作台。
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包括探测器、γ能谱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以及定位系统等辅助设备。
本标准不涉及航空γ能谱测量系统,其主要性能和测试参见EJ/T 1032-1996《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规范》附录B和IEC 1334:1992《地面γ辐射航测仪》。
本标准由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银贵、张彪。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勘查用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的主要性能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勘查用便携式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γ总量测井仪和γ能谱测井仪、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
本标准不适用于航空γ测量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下列注明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下列未注明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T 4833—1997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主要性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 8993—1998 核仪器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EJ 528—1998 核仪器安全通用要求 3 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3.1
含量灵敏度 concentration sensitivity
仪器对被测物放射性元素含量所具有的响应。
3.2
含量换算系数 concentration conversion coefficie nt
仪器单位示值所相当的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3.3
本底 background
在没有被测辐射源存在的条件下,测量装置的固有示值。
这些示值是宇宙射线、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和探测器本身的放射性污染等引起的。
3.4
能量非线性 energy non-linearity
在能量响应范围内,能谱仪放大器输出脉冲幅度与入射光子能量之间的非线性。
3.5
含量非线性 concentration non-linearity
在某种元素的可测量含量范围内,仪器示值与含量之间的非线性。
3.6
照射量 exposure
χ或γ射线在质量为dm 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正电子或负电子)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dQ 除以dm ,即:
kg)(C/ d d m Q
X = (1)
3.7
照射量率 exposure rate
在d t 时间内照射量的增量d x 除以d t ,即:
)kg (C/ d d t t x
X ⋅=⋅……………………………………(2) 3.8
照射量率灵敏度 exposure rate sensitivity 仪器对单位照射量率的响应。
4 主要性能和使用环境条件
4.1 主要性能
勘查用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的通用性能有本底、工作误差、含量非线性、不稳定性和功耗。
另外还有如下特定性能:
a) a) 照射量率灵敏度或含量灵敏度(γ辐射仪和γ总量测井仪);
b) b) 能量分辨率、含量换算系数、相对固有误差(四道或多道γ能谱仪); c) c) 能量非线性、积分非线性和微分非线性(多道γ能谱仪); d) d) 介电强度、绝缘电阻和漏电流(测井仪)。
主要性能及其测试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主要性能及其测试要求
测 试 要 求
便 携 式 仪 器 测 井 仪
车载测量系统 γ能谱仪 γ能谱仪 序 号 性 能
γ辐 射仪
四道
多道
γ 总量
四道
多道
四道γ 能谱仪
多道γ 能谱仪
测 试 条 目
1 能量分辨率
+ + + + + + 5.2
2 照射量率灵敏度 或含量灵敏度 +
+ 5.3
3 含量换算系数 + + + + + + 5.
4 4 本底 + + + + + + + + 5.
5 5 相对固有误差 + +
+ + + + 5.6
6 工作误差 + + + + + + + + 5.7
7 能量非线性 + +
+ 5.8 8 含量非线性 + + (+)+ + (+)
+
(+)
5.9
9 积分非线性 + + + 5.1010 微分非线性
+
+
+ 5.11
11
不稳定性
+ + + + + + + + 5.1212 功耗 + + + + + + + + 5.13
13 介电强度 + + + 5.1414 绝缘电阻
+ + +
5.15
表1 (续)
测 试 要 求
便 携 式 仪 器 测 井 仪
车载测量系统 γ能谱仪 γ能谱仪 序 号 性 能
γ辐 射仪
四道
多道
γ 总量
四道
多道
四道γ 能谱仪 多道γ 能谱仪
测 试 条 目 15 漏电流
+ + +
5.16
注1:“+”表示必测项目;“(+)”表示选测项目。
注2:含量灵敏度和含量换算系数都用来描述元素含量和仪器响应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在γ能谱
仪中通常
使用含量换算系数。
4.2 环境条件严酷等级
勘查用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在野外条件下使用,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和机械条件下应保证仪器性能,其低温、高温、温度变化、湿度、高低气压等气候条件,以及振动、冲击、碰撞等机械条件的严酷等级如表2所示(参见GB/T 8993-1998的表5.1和表7.1)。
表2 γ辐射仪和γ能谱仪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
环境条件 环 境 参 数 环 境 条 件 严 酷 等 级
便 携 式 测 井 车 载 γ能谱仪
γ能谱仪 分 类 代 码
项 目 名 称
单位γ辐
射仪四道多道
γ总量
四道多道
四道 能谱
多道能谱
低温 ℃-10 -10* -25 高温 ℃40 40* 40/70**
温度变化 ℃-5/25 -5/25* -5/30
高相对湿度
%
2
393+− (35℃)
2393+− (35℃) 2
393+− (40℃)
低气压 kPa 86 86* 86 气 候 条 件
K
高气压
kPa
106 106* 106
正弦稳态振动
位移幅度 ㎜ 3.5
7.5 7.5 加速度峰值 m/s 2
10
20
20 频率范围
Hz 2~9 9~200 2~9
9~200
2~9 9~200
非稳态振动(包括冲击)
冲击响应谱类型 Ⅰ Ⅱ Ⅰ Ⅱ Ⅰ Ⅱ
加速度峰值 m/s 2 100 300 300 1000
300 1000
自由跌落高度
质量<1kg m 0.25 1 质量1~10kg m 0.1 0.5 机 械 条 件
M
质量10~50kg m 0.05
0.25
* 测井仪的探管工作在井下,温度高、受压大,应由说明书明确规定特殊的环境条件。
** 40℃——有通风,发动机室除外;70℃——无通风, 发动机室除外。
5 测试方法
5.1 测试总要求
5.1.1 测量器具必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5.1.2 主要性能测试应在基准条件或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在测试环境不产生异议时,可在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
基准条件、标准试验条件和正常大气条件见表3。
5.1.3 仪器测量前应按规定进行预热。
5.1.4 测量计数和谱数据时,应选取足够的测量时间,以保证获取数据的有效。
对单个数据的测量,应读多次数取平均值作为一个数据。
5.2 能量分辨率 5.2.1 测试设备
工作源137Cs,活度为3×104Bq ~7×104Bq 。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1台。
表3 基准条件和标准试验条件
影 响 量
基 准 条 件 标 准 试 验 条 件 正常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强 直流供电电压 20℃ 65% 101.3 kPa 额定值 18℃~22℃ 55%~75% 86 kPa ~106 kPa (1±1%)额定值 15℃~35℃ 45%~75% 86 kPa ~106kPa
交流供电电压
交流供电频率 交流供电波形 环境γ辐射 外界电磁场干扰 外界磁感应 放射性污染
U N a 50Hz b 正弦波 可忽略 可忽略 可忽略 可忽略
(1±1%)U N (1±1%)50Hz 波形总畸变 <5%
空气吸收剂量率小于0.25μGy/h
小于引起干扰的最低值 小于地磁场引起干扰的2倍 可忽略
a U N 单相电源220V 或三相电源380 V 。
b 交流供电频率,特殊情况按产品标准处理。
5.2.2 测试程序
将探测器端面中心贴近工作源,并使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输入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对四道γ能谱仪,用单独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对多道γ能谱仪,用本身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选择足够长的测量时间,测量137Cs 源γ能谱,并绘制计数率N 与能量E 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N N 0
N 0 /2
E 0
E
图1 计算能量分辨率的示意图
5.2.3 数据处理
从图1可取与137Cs 光电峰半高宽FWHM 相应的能量差E Δ,按式(3)计算能量分辨率R e :
100%
0×=ΔE E R e (3)
式中:
E 0——图1中对应137Cs 光电峰峰位道的能量(661keV )。
ΔE 和E 0常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道址m 表示。
5.3 灵敏度
根据实际需要测量照射量率灵敏度或含量灵敏度。
5.3.1 照射量率灵敏度
点源法适用于测量(γ射线)照射量率灵敏度。
点源法测量应在检定场的条件下进行。
检定场地必须平坦开阔,被测仪器的探测器和标准源都应处于距地面1.5m 以上的同一高度上,并应避免存在与检定无关的任何辐射源和可能引起散射的物体,且周围无影响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场干扰。
5.3.1.1 测试设备
标准源 226Ra ,固体,0.1mg 级或1.0mg 级。
5.3.1.2 测试程序
应合理选取检定点并确定相应的探测器与标准源的距离。
对线性率表仪器,其检定点应在每个量程满刻度的75%附近;对数字仪器,应在20, 80, 320 nC/(kg.h) 附近选取2~3个检
定点。
设表示检定点处的照射量率,则用式(4)计算对应该检定点的探测器中心与标准源的距离D i X •
i (m ):
i A
i D X •
=
·
(4)
式中:
A ——标准源常数。
将标准源放在与探测器中心相距不同距离D i 的地方,记录相应仪器读数N i ,并测量无源
时仪器的本底计数率N 0。
•
5.3.1.3 数据处理
绘制仪器读数N i 和照射量率的关系图,用直线拟合各数据点,得到Ra 源标定曲线(见
图2)。
i X
N
N 1
N 0
1
X •
X •
图2 Ra 源标定曲线
照射量率灵敏度S e 即图2中直线的斜率,按式(5)计算:
1
1X N N X
N S e •
•
−=
Δ
Δ= (5)
式中:
N 1——图2中直线上点A 的纵坐标,s -1;
X 1——图2中直线上点A 的横坐标,nC/(kg.h)。
5.3.2 含量灵敏度
饱和模型法适用于测量γ辐射仪和γ总量测井仪的放射性元素含量灵敏度。
5.3.2.1 测试设备
γ辐射仪用模型:
——地面铀饱和模型,一个; ——地面本底模型,一个。
γ总量测井仪用模型:
——测井铀饱和模型,一个; ——测井本底模型,一个。
5.3.2.2 测试程序
将γ辐射仪的探测器分别放在地面铀饱和模型和地面本底模型上,测量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所测量的计数率有足够的精度,记录所测得的计数率N 和N b 。
将γ总量测井仪的探测器分别放在测井铀饱和模型和测井本底模型上,用相同的方法得到另一套数据N 和N b 。
5.3.2.3 数据处理
γ辐射仪的含量灵敏度S Q 用式(6)计算:
b b Q
Q Q N N S −−=
(6)
式中:
N ——在饱和铀模型上测得的计数率,s -1; N b ——在本底模型上测得的计数率,s -1; Q ——铀饱和模型上的当量铀含量,模型中所含钾和钍的含量都折合成当量铀含量,g/t ; Q b ——本底模型的当量铀含量,g/t 。
γ总量测井仪的含量灵敏度S c 同样用式(6)计算,只是使用γ总量测井仪的相应数据。
5.4 含量换算系数 5.4.1 便携式γ能谱仪 5.4.1.1 测试设备
饱和标定模型一套,包括: ——本底模型;
——铀模型,主要含铀,少量钍、钾元素,且要求铀、镭处于平衡状态; ——钍模型,主要含钍,少量铀、钾元素; ——钾模型,主要含钾,少量铀、钍元素;
——混合模型,它含有适当比例的铀、钍、钾,用来检验仪器的含量换算系数是否准确。
精密脉冲幅度发生器,1台。
5.4.1.2 常用能量范围
为避开自稳参考源的影响,便携式γ能谱仪的能量范围必须高于自稳源特征辐射的能量范围。
当γ能谱仪的能量分辨率优于9%时,可采用表4所示的常用能量范围;当谱仪能量分辨率为9%~11%时,可参照表4所示的能量范围适当放宽,但谱不应重叠。
表4 能谱测量常用能量范围
分析元素
被测核素
γ射线能量 MeV
能量范围 MeV
K 40
K 1.46 1.38~1.56 U 214
Bi 1.76 1.66~1.90 Th
208
Tl 2.62 2.44~2.77
5.4.1.3 测试程序
5.4.1.3.1 设置γ能谱仪铀道、钍道、钾道道宽 对四道γ能谱仪,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对多道γ能谱仪,将探测器放在钍模型上,调节放大器增益,一般使钍道的2.62MeV 峰位于总道数的2/3道址,再按表4分别确定在钾、铀、钍测量峰位对应的道址以及相应道宽。
注:钾道、铀道、钍道是指有一定多道道数的窗口。
5.4.1.3.2 首先,选取足够的测量时间,在本底模型上测量钾道、铀道、钍道的计数率N k,B , N u,B , N t,B 。
其次,依次在钾、铀、钍模型上进行测量,存储各道的计数率N ij (i =k 、u 、t ,分别代表钾道、铀道、钍道;j =k 、u 、t 、m 分别代表钾模型、铀模型、钍模型、混合模型)。
5.4.1.4 数据处理
将钾模型、铀模型、钍模型上测得的各道计数分别减去本底模型上测得的各道计数,并将铀模型、钍模型、钾模型上钾、铀、钍的含量分别减去本底模型钾、铀、钍的含量后,代
入式(7)~(10)分别计算铀、钍、钾道的含量换算系数A i 、B i 、C i (i=1,2,3,不同于ij
N 中的i ,依次表示铀、钍、钾元素含量的换算系数):
t
t t u t k u
t u u u k k
t k u k k N N N N N N N N N ,,,,,,,,,=Δ (7)
Δ
=
t
t t i t k u t u i u k k t k i k k i N Q N N Q N N Q N A ,,,,,,,,, (8)
Δ
=
t
i t u t k u i u u u k k
i k u k k i Q N N Q N N Q N N B ,,,,,,,,, (9)
Δ
=
t
t t u t i u t u u u i k t k u k i i N N Q N N Q N N Q C ,,,,,,,,, (10)
式中:
N k,k , N u,k , N t,k ——减去本底模型上各道计数(N k,B ,N u,B ,N t,B )后,钾模型上钾、铀、钍道的
计数率,s -1;
N k,u , N u,u , N t,u ——减去本底模型上各道计数(N k,B ,N u,B ,N t,B )后,铀模型上钾、铀、钍道的
计数率,s -1;
N k,t , N u,t , N t,t ——减去本底模型上各道计数(N k,B ,N u,B ,N t,B )后,钍模型上钾、铀、钍道的
计数率,s -1;
Q i ,u , Q i,t , Q i ,k —— 减去本底模型含量后,铀、钍 、钾模型中的铀、钍 、钾(分别用i=1,
2,3表示)的含量,g/t 。
注: N 的下标按测量道计数率和模型的顺序排列,Q 的下标按元素含量和模型的顺序排列,每个符号
只用两个下标。
例如,N u ,k 表示钾(k )模型上铀(u )道的计数率;Q i ,t 表示钍模型上铀、钍、钾元素(分别用i=1,2,3表示)的含量。
5.4.2 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 5.4.2.1 测试设备
航测饱和标定模型一套,包括: ——本底模型;
——航测铀模型,主要含铀,少量钍、钾元素,且要求铀、镭处于平衡状态; ——航测钍模型,主要含钍,少量铀、钾元素; ——航测钾模型,主要含钾,少量铀、钍元素;
——航测混合模型,它含有适当比例的铀、钍、钾,且要求铀、镭处于平衡状态,用来
检验仪器的换算系数是否准确。
5.4.2.2 常用能量范围
常用能量范围同5.4.1.2。
5.4.2.3 测试程序
同5.4.1.3。
如果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的探测器中心在航测模型上方约1m 高度,则模型不能视为饱和。
应根据探测器到模型表面的高度确定模型的饱和度,然后按照式(11)对各道实测计数率进行修正:
B N N 0=
(11)
式中:
N 0——实测的计数率,s -1; N ——修正后的计数率,s -1;
B ——模型饱和度(由国家一级放射性模型站提供数据)。
5.4.2.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同5.4.1.4。
5.5 本底
测量仪器本底有两种方法:水面法和模型法。
本标准推荐水面法。
水面法应选择不受放射性污染、水深大于2m 、半径大于50m 的水域,将探测器悬于木制船体外的水面上进行测量。
记录或存储各道的计数率。
对于γ辐射仪和γ总量测井仪等,应测量多次后计算平均值作本底值。
对于多道γ能谱仪,则本底是测得的本底谱。
5.6 相对固有误差
5.6.1 测试设备 铀模型:
——混合模型一个(用于便携式γ能谱仪); ——测井混合模型一个(用于γ能谱测井仪);
——航测混合模型一个(用于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
上述混合模型都含铀、钍、钾元素。
5.6.2 测试程序
将γ能谱仪的探测器放在混合模型中心位置上,测量足够长的时间,记录铀道、钍道、
钾道的计数率(扣除本底);对直接显示铀、钍、钾含量的γ能谱仪,则记录其含量Q k t u N N N , ,u ,Q t , Q k 。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γ能谱测井仪和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的相应数据N u ,N t , N k 或Q u ,Q t , Q k 。
5.6.3 数据处理
对示值为计数率的γ能谱仪,按式(12)计算铀、钍、钾含量Q u ,Q t , Q k :
⎪⎪⎭⎪⎪
⎬⎫
++=++=++=k t u k k t u t k t u u N C N B N A Q N C N B N A Q N C N B N A Q 333222111 (12)
式中:
A i 、
B i 、
C i ——铀、钍、钾的含量换算系数(i =1、2、3),由式(8)、(9)和(10)计算。
再将测量、计算值Q u ,Q t , Q k 分别与混合模型中已知的铀、钍、钾含量Q u0、Q t0、Q k0进行比较,用式(13)计算γ能谱仪测量铀、钍、钾含量的相对固有误差E u ,E t , E k :
⎪⎪
⎪⎪⎭⎪
⎪⎪⎪⎬
⎫×−=×−=×−=
%100%100%1000
00
k k k k t
t t t u u u u Q Q Q E Q Q Q E Q Q Q E (13)
γ能谱测井仪和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的相对固有误差同样用式(13)计算,只是使用γ能谱测井仪和车载γ能谱测量系统的相应数据。
5.7 工作误差
用当量平衡铀源作检验源,使测量值在有效测量范围上限的1/10~1/3处,选择足够长的测量时间,分别在表2的环境条件下或经过相应的环境试验后,按5.6的方法进行测量,
用式(14)计算仪器对铀的工作误差
:
i u E ,
100%00
,×−=
u u ui i u Q Q Q E (14)
式中:
Q ui ——在某一环境条件下或经过某一环境试验后仪器对检查源的测量值,g/t ; Q uo ——检查源的基准值,g/t 。
最后,取E i 中的最大值作为仪器的工作误差。
5.8 能量非线性 5.8.1 测试设备
镭(或铀矿粉)源一个,活度为(1~5)×104Bq ;钍矿粉源一个,活度为(1~5)×104Bq 。
5.8.2 测试程序
将放射源放在探测器前端的中心位置上,适当选择放大器增益,使208Tl (钍源子体)的
2.62MeV 峰位于总道数的2/3道址,分别测量钍源和镭源全谱。
测量时间应适当长,使谱中每个峰有足够的计数,能准确确定峰位道的道址。
记录钍源γ谱中0.24MeV 、0.58MeV 、2.62MeV 能量峰对应的道址及镭源γ谱中0.61MeV 、1.12MeV 、1.76MeV 能量峰对应道址。
5.8.3 数据处理
以钍源和镭源标定γ谱中6个峰的能量(0.24,0.58,0.61,1.12,1.76,2.62 MeV )和这些峰的道址为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能量刻度的理想直线。
能量非线性用式(15)进行计算:
E NL 100%max ×=Δm E E E NL (15)
式中:
ΔE max ——实测能量刻度曲线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差,MeV ;
E m ——能量响应范围的上限值,这里取3MeV 。
5.9 含量非线性
5.9.1 测试设备
铀饱和模型,一套,不同级别模型中的铀元素含量覆盖测量范围。
5.9.2 测试程序
将探测器放在不同的铀饱和模型中心位置上,分别记录仪器示值:含量Q 或计数率N 。
计数率N 可用式(6)或(12)换算为含量Q 。
5.9.3 数据处理
将所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含量刻度的理想直线。
含量非线性NL Q 用式(16)进行计算:
100%max ×=Δm Q
Q Q NL (16)
式中: ΔQ max ——实测含量刻度曲线与理想直线的最大偏差,g/t ;
Q m ——一套铀饱和模型中铀元素含量的最大值,g/t 。
5.10 积分非线性
积分非线性按GB/T 4833-1997 中7.4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5.11 微分非线性
微分非线性按GB/T 4833-1997 中7.5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5.12 不稳定性
5.12.1 测试设备
U-Th 矿粉混合源,其放射性活度应足够高,能保证γ能谱仪铀、钍、钾道计数率不小于40s -1。
5.12.2 测试程序
将U-Th 矿混合源放在探头前端,开启仪器电源,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时间预热后,首先测初始值N 0,然后在8h 内每隔1h 获取一个数据(连续读3次取平均值),共计8个数据N i (i=1~8)。
5.12.3 数据处理
仪器的不稳定性NS 用式(17)进行计算:
100%0max 0×−=N N N i NS (17)
式中:
N 0和N i ——仪器的初始值和随后获取的数据(例如计数率,s -1)。
5.13 功耗
开启仪器电源,在最大负荷条件下,使用适当精确度和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仪器的供电电压和相应的输入电流。
仪器的功耗P用式(18)进行计算:
P=U.I (W) (18)
式中:
U——仪器的供电电压值,V;
I——仪器的输入电流值,A。
当整个仪器由多根电源线吸收功率时,应分别测量这些功率,然后求和得到整个仪器的功耗。
5.14 介电强度
介电强度按EJ 528―1998 中4.5所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5.15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按EJ 528 中4.6.1所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5.16 漏电流
漏电流按EJ 528 中4.6.2所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