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中新方法和新技术42页PPT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新技术的研究方向PPT课件

中药制剂新技术的研究方向PPT课件

高速离心机
高速离心技术 流程
中药制剂新技术之粉碎技术:
1、低温冷冻粉碎技术 2、气流粉碎技术 3、超微粉碎技术
1、低温冷冻粉碎技术:药物在低温时脆 性增加,易于粉碎。
2、气流粉碎:是利用高速 气体使药物顺粒之间以及 顺粒与器壁之间碰撞而产 生的粉碎作用。
实验室气流粉碎机
3、超微粉碎:是以植物类药材细胞破壁 为目的的粉碎作业。细胞经破壁后,胞内的 有效成分可充分基峪出来,从而提高药物的 释放速度和释放t,增加药物吸收率,提高其 生物利用度,保留生物活性成分,提高药效。
组长:韦富先
PPT演讲者:尤玉嫦 PPT制作:叶燕嫦
资料收集:徐美玉、梁菊丽、龚露明、揭海思、
何淑芳、张惠玲、谢雅迪、刘静宜、 王敏、邱小怡、伍冠艺
中药制剂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开创了中药药剂学的先河 。 秦汉时代 :张仲景著《伤寒论》和《金匾要略》,其中收载了许多有名 的中药方剂 。 晋唐时代 :葛洪著《肘后备急方》 最早提出成药剂概念,主张成批生产 以备急用;孙思邈编著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原理:选用适当的酶作用于药用植物材料,可以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 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降解,破坏细胞壁的致密构造,减 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 质阻力,从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另一方面,通过选择适当的酶类 ,可以有效地使中药材中的目标物溶出,同时控制非目标物的溶出,在 提高溶出效率的同时,为后续的提取液的精制创造有利条件。 应用及其局限性:广泛应用于中药花粉多糖、药用菌胞内多糖及 动物药多糖的提取。此外,酶法也逐渐应用于中草药其它有效成 分提取。 酶法作用条件温和,通过酶法破壁去除杂质可以明显提高收率, 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酶的最佳温度及最佳pH值往往在一个很 小的范围内,必须严格控制酶反应的温度及pH值。另外提取的过 程中,有可能改变中药中某些成分,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因此酶 法提取技术尚需深入研究

药物分析14中药分析PPT课件

药物分析14中药分析PPT课件

中药分析的发展趋势
01
质量控制标准与国际接轨
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药分析的质量控制标准需要与国际接轨,
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02
新型分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分析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器等在中药分
析领域的应用将逐渐增多,提高分析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03
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药物依赖性等。
机制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成分的免疫反应、药物对机体的直接毒性作用、药物对机体正常 生理功能的干扰等有关。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方法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
程序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药品筛选、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数据整理与分析、撰 写报告等步骤。
中药分析将从单一成分的分析向整体质量评价转变,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全面评价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02
中药成分分析
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类与作用
总结词
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类与作用
详细描述
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具 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对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 效。
气相色谱(GC)
GC适用于分析具有挥发性的中药成分,如挥发油、有机酸等,具有 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
薄层色谱(TLC)
TLC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分析方法,可用于中药材和中成药的鉴 别、杂质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PCR技术

中药分析学 ppt课件

中药分析学 ppt课件
五含量测定五含量测定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中药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指标成分或类别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的质量控制过程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中药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性状合格性状合格鉴别无误鉴别无误检查符合要求检查符合要求多成分同步定量分析法多成分同步定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六六检验记录和报告告记录内容记录内容检品名称与规格检品名称与规格批号与数量批号与数量来源和送检日期来源和送检日期取样方法取样方法外观性状和包装情况外观性状和包装情况检验目的和项目方法与依据检验目的和项目
11
二.研究内容和任务
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 体现现代科技成果应 用、能够从整体上有 效反映中药安全性、 有效性、质量均一、 稳定等特征的中药质 量评价模式是中药分 析学的主要任务。
12
12
三、研究进展和趋势
13
13
中药分第析二的节依据中药分析的依据
药品标准是中药分析 的主要依据,是药品 生产、供应、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 共同遵循的法典。
随机抽样法
抽签法
… 1 2 3
x
n个样本

n个随机大包装
偶遇性抽样方法
每个大包装中抽取 1个中包装
每个中包装中抽取 1个小包装
适用于外观检查不能判别药品20质量而又难以实施随机抽样的情况。
针对性抽样法
适用于对质量可疑或有其他违法情形的药品进行抽样,其目的性较强。
20
(2)药材和饮片取样法
从同批药材和饮片包件中抽取检测样 品: ①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取样5 件 ②100~1000件,按5%取样 ③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④不足5件或贵重药材,逐件取样
▪ 加速溶剂萃取法

最新(PPT)-第十章中药制剂分析中新方法与新技术讲学课件

最新(PPT)-第十章中药制剂分析中新方法与新技术讲学课件
(普通HPLC的20分之一)
优点 ❖ 更高的分析速度,更好分离效果和更高的灵敏度,速度、灵敏 度及分离度,分别是HPLC的9倍、 1.7倍及3倍
§1 现代色谱技术
❖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以超临界流体(低黏度、高密度以及较高的扩散 系数)作为流动相。
v2t+7sUhZQjxqtF32G&O(aoDI) vfEuQNZcE$l &i#XlF KGZR R0e+Ir6tFNCeZ##PbJbk(nC pSTKU DSLyuT5TbPKN45#WK( xI2MH1!3GPHUo5L#1R kc1EF4%aU yFS%buj t7lXBkmSmN TOV&umKdLhUKBRj fj vDiH YnPQBU&lFD mCYi86g27bHQHgzEBo&Z ONV)s 3O+nU B6x2P#FZs5l UHH*L&#n* v0*RoGvhoyJg*Bk%j keP%#N H7mfdwF%7g xS m!Ur vF kELJLEP8z rbdeX!VEV&wfW0+ CPYqzNc!WQl UV&lYY7A#o3m%U B4M%Z SPvw! krhfG+ s7)5p(dnG#yhl m+C kJtuGec 7V(Leor6D xQ1YlYGtBWoar x5!wa*r %VM) Acph(M +Gj yAUfcjZPsfvDSs y!v&Z9AAnO&rcrH-
(共振线)。 3)利用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与共振 线吸收之间的关系来定量分析。
§3 原子吸收光谱
❖ 工作原理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2024版中药临床药学PPT课件

2024版中药临床药学PPT课件

01中药临床药学概述Chapter中药临床药学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中药临床药学发展历程古代中药临床药学现代中药临床药学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02中药药性理论与临床应用Chapter药性药性理论药性分类030201中药药性理论基本概念中药四气五味与归经理论四气五味归经中药升降浮沉与毒性认识升降浮沉指中药作用的趋向性,是中药药性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毒性认识中药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

毒性分级根据中药的毒性大小和危害程度,可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和无毒四个等级。

中药配伍禁忌与合理用药合理用药配伍禁忌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能,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用药注意事项03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Chapter01020304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如青蒿素、紫杉醇等。

萜类具有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等功效,如葛根素、芦丁等。

黄酮类具有镇痛、镇静、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如吗啡、乌头碱等。

生物碱类具有降低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等效果,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

苷类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类型及功效中药药理作用机制探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01中药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02中药的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03现代科技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色谱、质谱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试验与循证医学在中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某味中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以人参为例,介绍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人参主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

阐述人参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疗效人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虚劳、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探讨人参的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虽然人参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人人适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剂量控制、配伍禁忌等问题,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制药新技术进展ppt课件

中药制药新技术进展ppt课件
2、过程参数,如预冻温度、预冻速率、升华温 度、升华速率、供热方式、真空度、物料厚 度……
共晶点温度
共晶点温度是物料完全冻结成固态 时的温度。
共晶点测定是根据阿仑尼乌斯原理, 当水中含有“杂质〞时,部分杂质就分 解成离子,这时水是导电的,当温度下 降溶液电阻会逐渐添加,当溶液全部凝 固成固体时,溶液中离子就会失去自在 活动才干,电阻会忽然增大,此时温度 即为共晶点。
❖ 枯燥时间的变化依赖于被冷冻枯燥的资料的 低共熔温度。对于绝大多数的生物资料,这 个温度低于00C,有的甚至要低至-400C。
冻干维护剂
❖填充剂〔葡萄糖、甘露醇〕 ❖抗冻剂〔甘油、右旋糖酐〕 ❖改善崩解温度〔叔丁醇、PVP〕 ❖稳定剂〔维生素C、卵磷脂〕
冻干维护剂的要求
崩解温度和共熔点温度较高 冻干后易成型 升华时不起泡 复水性好
缓释 控释 技术
靶向 技术
超临界 半仿生 膜分别
萃取
提取
技术
树脂 分别 技术
固体 分散 技术
包合 技术
超细 粉碎
2
药物剂型开展五个阶段







❖ ❖
片 剂 胶
缓 控 释
向 制 剂
制 剂



丸 散 膏
囊 注 射 剂

“冷冻枯燥〞实验方法
程建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1、枯燥的根本知识 ❖ 2、冷冻枯燥特点 ❖ 3、冷冻枯燥根本原理 ❖ 4、冷冻枯燥设备组成 ❖ 5、冷冻枯燥关键参数 ❖ 6、冷冻枯燥主要步骤 ❖ 7、冻干添加剂 ❖ 8、冻干曲线制定及其优化 ❖ 9、冷冻枯燥常见问题
DSC丈量共晶点、共熔点温度

新型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ppt课件

新型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ppt课件
2.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 XDB-C18柱(3.0100mm, 3.5m) 柱温:30 ℃ 检测波长:280 nm 流速:0.4 mL/min 流动相:0.4 %的甲酸(A)和乙腈(B) 梯度:0–15 min, 5 to 30% B; 15–20 min, 30 to 60% B; 20–30 min, 60 to 85% B 进样量2 L
一、中 药 分 析 现 状
中药成分复杂,活性成分较多,未知成分更 多,药效成分不够明确 中药采用单个或几个成分作为质控指标,难 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的中医药 理论相吻合 中药分析采用的技术方法相对滞后 缺乏可靠有效的分析方法是制约中药发展的 瓶颈之一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新型分析技术在中药领域中 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柴逸峰 2008.4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中药提取液
液相色谱
液质联用
化学指纹谱
化学对照品验证
已知成分蜂
未知成分峰
HPLC-DAD HPLC-MS HPLC-MS/MS
TOF-MS 准确分子量
QIT-MS 化学结构

《中医诊疗新技术》课件

《中医诊疗新技术》课件

THANKS.
详细描述
古代中医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以《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为代表,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近代中医在西方 医学的冲击下逐渐转型,开始引入西方医学技术和理论。现代中医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中医诊疗新技 术不断涌现,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力量。
中医诊疗新技术应用领域
总结词
中医诊疗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尤其 在肿瘤、心血管、神经、免疫等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案例二:拔罐诊疗技术
总结词
拔罐诊疗技术是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使罐吸附在皮肤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以 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
详细描述
拔罐诊疗技术常用于治疗各种肌肉疼痛、关节炎症等疾病。通过拔罐可以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同时还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拔罐操 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
详细描述
中医诊疗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针灸治疗慢性疼痛、中药治 疗肿瘤、推拿治疗颈椎病等。同时,中医诊疗新技术也在公共卫生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如中医药预防流感、中医养生保健等。
中医诊疗新技术分
02

传统中医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 听病人的声音、询问病 人的病情和切脉,以获
《中医诊疗新技术》 ppt课件
目录
• 中医诊疗新技术概述 • 中医诊疗新技术分类 • 中医诊疗新技术优势与挑战 • 中医诊疗新技术案例分析
中医诊疗新技术概
01

中医诊疗新技术定义
总结词
中医诊疗新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方法和技术。
详细描述

中药提取新技术解析 PPT

中药提取新技术解析 PPT
以上提取方法中,普遍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 率不高、生产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因此改 进提取工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
中药提取新技术简介
针对传统提取方法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在中药提取方 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微波萃取(MAE) ◆超声提取(UAE) ◆酶提取( ETE) ◆半仿生提取(SBE)
◆连续逆流提取(CCE) ◆ 压榨提取( PE) ◆组织破碎提取(STE) ◆免加热提取(HFE) ◆空气爆破提取(AEE) ◆常温超高压提取(U HPE)
◆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F)是一种物质状态, 当物质在超过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气体与液体的性质会趋 近于类似,最后会达成一个均匀相之流体现象。具有类似气体的 较强穿透力和类似于液体的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剂 特性,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单体。
5.提取时间快,生产周期短;
6.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和大量有机溶剂,能耗 低,无残留溶剂,减少三废污染;
7.应用于分析或与GC、IR、MS、LC等联用成为一种高效的分析手 段,将其用于中药质量分析,能客观地反映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真 实含量。
缺点及局限性
1.对油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强而对水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低; 2.设备造价较高而导致产品成本中的设备折旧费比例过大; 3.更换产品时清洗设备较困难。
◆微波萃取
微波萃取(MAE)是微波辐射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 到达物料的内部维管束和腺胞系统。由于吸收微波能,细胞内部 温度迅速上升,使其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承受能力,细 胞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提取介 质捕获并溶解。通过进一步过滤和分离,便获得提取物料。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_(NXPowerLite)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_(NXPowerLite)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大孔树脂柱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五、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原理
吸附性原理
吸附力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的结果
筛选性原理
树脂为多孔性结构,具有分子筛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 量的大小,在树脂的吸附机理和筛分原理 作用下实现分离。
二、超声提取技术——原理(空化效应)
介质内部溶解的微气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增大, 形成共振腔,然后瞬间闭合,即超声波的空化效 应。
超声波
微气泡 增大
共振腔
瞬间闭合 微激波
形成
植物细胞
破裂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二、超声提取技术——原理(热效应)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能不断被介质所吸收, 并全部或大部分转化成热能,导致介质本身和药 材组织温度升高,促使有效成分的溶解,这就是 超声波的热效应。
流体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SF)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应用超临界流体 作为萃取溶剂,利用程序升压对不同
成分进行分步萃取的技术。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
A-Tp线 气固平衡升华曲线
B-Tp线 液固平衡熔融曲线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一、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超微粉碎技术是指用特殊器械将中药粉碎成超细 粉末的技术。
不同药材有不同的低温脆 性范围 羚羊角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70℃~-60℃ 杏仁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160℃~-150℃ 熟 地 最佳低温粉碎 温度为-105℃~-95℃

聚类分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教材PPT(共 41张)

聚类分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教材PPT(共 41张)
每个方剂对应不同的中药组成,分别用0/1表示某种方 剂是否含有某味中药,通过关联度量来计算方剂之间在 组成的相似性;
方剂 1 2 3 …… n
中药1
中药2
……
0
1
……
1
0
……
0
1
……
1
0
……
0
0
……
中药m-1 1 0 1 1 0
中药m 0 0 0 0 1
关联性度量
例子1:方剂相似性
每个方剂对应不同的功能,分别用0/1表示某种方剂是 否具有某种功能,通过关联度量来计算方剂之间的功能 相似性;
注意事项
数据的标准化问题:
以距离测度度量相似性时,聚类变量的量纲对度 量结果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计算相似测度之前, 通常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
在中药研发方法,根据中药资料等得到中药相关 信息,为了进行聚类分析,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 标准化处理,转变为统一的表示方式;
注意事项
相似性度量方法的选择:
究中考虑对二者的处理。
相似度度量
小结
除了以上三种度量相似性的方法之外,针对中药研发中 遇到问题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这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定义 新的相似性度量,以更好地表示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 相似性程度;例如很多来自于中医药相关文献资料的关 于中医药的功效等文本的内容,则可以利用语义相似性 来分析
聚类分析概述
聚类分析的特点
聚类分析可以将一组数据按照本身的内在规律较合理 地分为几类,大大缩小了以往全凭主观判断所造成的 误差,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具客观性。更重要的是,聚 类分析的应用可以完成以往人工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聚类分析概述
聚类分析用于中药研究
中药复方中包括多味中药,通过不同的组合实现对疾病的 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