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2)
生态学复习材料
![生态学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ba54224028915f814dc264.png)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 环工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一单选10个(20 分)二名词解释5 个(都是英文的,要求先翻译成中文,然后解释,20 分)三简答4 个(40 分)四论述一个(20 分)第一章绪论(P1-28)1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P112 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P123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P16第二章生物与环境(P30-70)1物种(Species的概念: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
P322 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P333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
P35概念: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 点)。
P37(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种质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能量-多样性假说)(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生物地化循环(7)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稳定性关系)5 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P40(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的作用。
(2)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环工(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
(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6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P47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91758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f.png)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第六章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生态工程(教材中第六、八章合并,课外内容)•第七章 生物毒理与生物富集(教材中第七章部分内容)•第八章 生态管理、生态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监测(教材中第九章、第七章部分)•第九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中第十章、课外内容)掌握内容第一章 绪论1生态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生物、非环境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生态圈: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人与环境: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700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物种“适应辐射”250万年前人属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现代人的进化活动可能发生在50万年到3.4万年前之间标志现代文明的文字出现在大约6000年前农业社会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4.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
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5.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
①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 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 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⑤ 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⑥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⑦ 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 环境规划。
⑨ 环境管理。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其内在因素。
《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
![《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5f58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b.png)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资源管理策略。
3
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学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 境的平衡发展。
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应用。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 态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生态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本课程将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重要性 以及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让我们一起探索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学的应用。
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
生态因子与生态位
生态因子对生态系统的有机体生存和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所扮 演的角色。
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方法
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法来测量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生态学应用
1
应用生态学的概念和范围
应用生态学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等 领域。
2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共生与拮抗
共生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拮抗 是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而物质循 环则包括水循环、碳循环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多样性、生态位 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种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至关 重要。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 02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 02](https://img.taocdn.com/s3/m/cff6c9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9.png)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 02简介《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是由李洪远教授编写的一本关于环境生态学的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环境生态学知识。
本文将对《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 02》这本书进行简要介绍。
书籍内容《环境生态学(第二版)》共分为14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环境生态学的各个方面。
第1章环境生态学概述本章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研究领域。
从宏观角度上了解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2章环境因子的测定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生态学中常用的环境因子的测定方法,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的测定原理和仪器使用。
第3章群落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了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概念、种类和评价指标,以及群落动态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第4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策略。
第5章群落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本章介绍了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和模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6章群落的生态位与竞争作用本章介绍了生态位和竞争作用的概念和理论模型,以及它们对群落结构和物种分布的影响。
第7章群落的共生和拮抗关系本章介绍了共生和拮抗关系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第8章群落的生态演替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演替的概念、类型和模式,以及演替过程中的物种互作和环境变化。
第9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结构和能量流动途径。
第10章水生生态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和功能,以及水体污染和生物修复的方法。
第11章陆生生态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陆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土壤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第12章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本章介绍了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4ada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6.png)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264f62b31126edb6f1a1080.png)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环境生态学导论
![环境生态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93c548227916888486d799.png)
第一章绪论1、生态圈: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生态圈中,有生命的部分共同构成生命系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空间称作生物圈。
生态圈中的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关于生态学发展的三本书《增长的极限》《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4、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环境科学:从广义上说是研究人类周围大气、土地、水、能源、矿物资源、生物和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科学。
从狭义上将讲它是研究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和改进环境质量的科学。
6、全球性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与表型。
(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后者是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性状。
)2、什么叫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方面定义: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一般包括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①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环境生态学教材
![环境生态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0b35ced7f1922791688e8d8.png)
坦斯利(Tansly,1935,英)提出“生态系统”这一 重要科学概念及林德曼(R.L.Lindeman,1942)等人 对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以及一些内容广泛的生态学专 著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了成熟期。
P. 迪维诺著,李耶波译《生态学概论》 (比利时)
1987
第一章 环境问题和环境生态学
第一节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环境生态学的现状及发展
第一节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
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生态学是环 境科学和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因此要想学习环 境生态学,首先得知道一些有关生态学产生、发展 和现状的知识。
(一)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海克尔(E.Haekel,1866)提出生态学的定义, 苗比乌斯(Mobius,1877)创立生物群落概念 (biocoenose)
华尔明(Warming 1895)《以生态地理为基础 的植物分布》植物生态学诞生的标志。
斯洛德(德国,Schroter,1896)提出了个体 生 态 学 ( Autoecology ) 和 群 体 生 态 学 (Synecology)两个概念。
(一)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布丰(法国,Buffen)1749—1769提出了生物物种的 可变性和生物数量动态概念。
马尔萨斯(Molthus,1798)“人口论”,阐述了人口 增长和食物关系的看法。
达尔文(C.Darwin,1859)“物种起源”更系统地阐 述了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适者生存。
(一)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建立初期:1900年至1920年生态学处于定性描述 阶段。在个体,种群或群落的水平上阐述其变化与 环境的关系。代表论著:亚当斯(Adams,1913) 《动物生态学研究指南》被认为是第一部动物生态 学教科书。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fcd91a551810a6f42486e6.png)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剖析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7dd3d6ba0d4a7302763ab6.png)
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寂静的春天》是哪位科学家所著?()A、Rachel CarsonB、Meadows DennisC、Lynn WhiteD、Baulding K K2、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组成环境科学的三个主要学科?()A、环境物理学B、基础环境学C、应用环境学D、环境学3、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B. 郝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4、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二、填空题1、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食物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后者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狐狸外耳的这种变异可以用()解释。
A. Bergman规律B. Allen 规律C. Jordan规律D. Gause假说3、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B.增强C.不变D.略增强4、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5、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6、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环境生态学第四章
![环境生态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19ffe4d8b14e852458fb573f.png)
(三)、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diversity)是指一次采样中,成员间 的多样化(或差异)程度。生态学上,多样性通常 是指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它是以一个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及它们的相对多度为衡量的指 标。物种多样性的含意既包括现存物种的数目(即 物种的丰度),又包括物种的相对多度(即均度) 。
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不同物种的组合,但是环境条件在空 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每一个群落都不具有明显的边界。 环境的连续变化使人们无法划分出一个个独立的群落实体。群落只是 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
4.1.4 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种类组成的调查 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 物种类名录。现以植物群落为例来具体阐述。 通过绘制种 — 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具体作法是: 逐渐扩大样地面积,随着样地面积的增大,样地内植物的种数也 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 通常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作为最小面积。
1,具有一定的外貌
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3 ,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5,具有一定的结构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具有边界特征 9,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4.1.3 有关群落的两个不同观点
对于群落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一 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以著名植 物生态学家F.E.Clements (1916,1936)为代 表,他认为群落是具有明确边界的离散单位, 或者说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组织单位,这就像 人体是自然界的一个实体单位一样。自然界存 在许多优势植被类型这一事实加深了人们的这一 印象。例如黄松林与占有较潮湿生境的冷杉林之 间,以及与占有较干燥生境的灌木林和草原之间 就存在着明显分界,当沿着一个气候条件梯度从 一个群落过渡到另一个群落时,往往能在短短的 儿码距离内完成。有些群落之间的边界,如阔叶 林和大草原之间的边界,只有极少的物种能够跨 越,而大多数物种都分布于边界的一侧或另一侧。
环境生态学ppt
![环境生态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b88e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d.png)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that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organisms (Krebs, 1994)
生态学(Ecology)定义
科学的自然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Charles Elton, 1927)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的科学—
前苏联-克什卡洛夫(Кашкаров ,1945)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澳大利亚-安德
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 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传统的生态学要在有机体(Organism)、 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 和生态系统(Ecosystem)水平上探索生命 系统的奥秘。因此,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甚至是生物圈 (Biosphere)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生态学的层次
分细组器个种群生生 子胞织官体群落态物
生态学的发展史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以古代思想家、农学家对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朴 素的整体观为特点。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科学探索活动再度 兴起,崇尚科学调查与科学实验。一些生态学的 理论开始形成。生态学达到一呼即出的境地。 1866年Heackel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明确 生态学的定义。
环境生态学讲义.doc
![环境生态学讲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c652cccff90f76c661371ac6.png)
环境生态学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实则上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4个理论主体。
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971,Odum,《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各种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如光周期现象)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如固氮作用)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生态学发展简史✧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 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 年《尔雅》一书,草、木;✧公元前200 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 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 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在欧洲:公元前285 年也有类似著作问世。
生态学-生态系统(二)
![生态学-生态系统(二)](https://img.taocdn.com/s3/m/27e7925c561252d380eb6e41.png)
生态学-生态系统(二)(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0.00)1.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组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分数:1.00)A.分解者、腐生生物√B.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解析:2.生活在一个森林中的所有昆虫组成一个( )。
(分数:1.00)A.种群B.群体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解析:3.在“绿藻—水蚤—小鱼—大鱼—人”这条食物链中,如果人要增加1kg,需消耗绿藻约为( )。
(分数:1.00)A.104gB.105gC.106gD.107g √解析:4.下列方法中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分数:1.00)A.增加生物种类B.增强能量输入C.减少能量输出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解析:5.在一火力发电厂附近地衣不能生长,是因为大气中含有较多的( )。
(分数:1.00)A.COB.SO2√C.CO2D.NO解析:6.一个山坡上的一片毛白杨生态系统是一个( )。
(分数:1.00)A.空间概念B.功能实体√C.形态现象D.物种集合解析:7.没有开花植物的生态系统是( )。
(分数:1.00)A.荒漠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解析:8.下列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层最厚的是( )。
(分数:1.00)A.苔原B.温带落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9.下列平均净次级生产量最低的生态系统是( )。
(分数:1.00)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大陆架D.开阔大洋解析:10.下列平均净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分数:1.00)A.温带森林B.北方森林C.河口√D.开阔大洋解析:11.下列属于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的是( )。
(分数:1.00)A.同化效率B.林德曼效率√C.生长效率D.都不属于解析:12.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 )。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29f7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8.png)
附件1: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A、B、A二、填空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C、B、A、A、C、A、A、D、B、B、D、B、B、A、C、A、D、A、B、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 ;3、 B、C、D;4、B、C、D三、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2、限制因子:生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3、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4、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5、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6、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1分;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分..7、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2分;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1分..四、填空题1、遗传、生态系统;2、复合、环境四、判断题1、×;2、√;3、×;4、√五、论述题1、试述光的生态作用..答: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谢到地球表面上的辐射线..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一部分被反射到宇宙空间;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其余部分投射地球表面2分..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称为总辐射;其中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作为太阳全部辐射的47%;其中直接辐射平均为24%;散射辐射为23%;光质在空间变化总的趋势是随纬度增加而减弱;随海拨升高而增加;一年中夏季光照最强、冬季光照最弱;一天中以中午最强;早晚最弱3分..从生态学上要特别注意光周期的变化;如一昼夜中光照和黑暗1分..光的生态作用有四个方面;即1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1分;2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获取营养1分;3光是生物的昼夜周期、季节周期的信号1分;4光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1分..2、论述温度的变化规律..答: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气温、水温和土温的变化..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且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温度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分..1空间变化纬向变化:纬度决定一个地区太阳入射高度的大小及昼夜长短;因此也就决定了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也大;昼夜长短差异小;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在北半球随着纬度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渐降低..纬度每增加1度;年均温度大约降低0.5℃..因此;从赤道到极地一般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1.5 分..海拔变化: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水蒸气和CO2含量低;地面的辐射散热量大;所以尽管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还是较低..通常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温度降低0.5-0.6℃;相当于纬度北移1度1.5 分..2时间变化时间变化分为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是一年四季温度变化的原因..根据气候的冷暖、昼夜长短的节律;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10-22℃为春秋季;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四季长短受纬度、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1.5 分..温度的昼夜变化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日出后温度逐步上升;一般在13-14点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直到日出前降至最低值..此外;纬度高、海拔高以及远离海洋;昼夜温差也大1.5 分..3土壤和水体中的温度变化土温变化:白天土壤表面受热后;热量从表土向深层输送;夜间土表冷却后;热量从深层向表层流动..土壤热量正反两方面的输送量及流动速率决定了土壤温带的状况..土壤温度的变化比大气要缓慢且稳定;所以冬暖夏凉1.5 分..水体温度变化:光线穿过水体时;辐射强度随深度的增加呈对数值下降;因此太阳辐射增温仅限于水体最上层..由于暖水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小;在高温季节或者白天在静水体内形成一个比较稳定、明亮的表水层;在距表层水较深处有一个较冷、密度较大的静水层;在两层之间是温度剧烈变化的变温层..夜晚;特别在寒冷季节;水面温度下降;表层水密度增加而下沉;深层温暖的水上升;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交换充分混合1.5 分..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一、选择题B、C、B、B、A、A、D、D、B、C、B、B、C、B、D、D、D、A、D、A、C、A、A、A、A、B二、名词解释1、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生活型是不同生物对相同环境趋同适应的结果..2、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1分..种群是由相同的个体组成;具有共同的基因库;是种族生存的前提2分..3、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tion: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2分;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1分..4、生态对策ecological strategy:又称为生活史对策life-history strategy;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3分..5、生态位niche: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3分..三、填空题1、微观、分子;2、出生、死亡;3、繁殖、第三;4、种内、种间;5、资源利用性、相互干涉性;6、个体、群体;7、性比、年龄;8、暴发性、过多;9、临时性、永久性四、判断题1、×;2、×;3、×;4×五、论述题1、当前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有的人认为应该植树造林;有的人认为应该封山育林..试用群落演替的有关原理;阐明您的观点..恢复和重建林草植被有两种基本方式;一个是利用自然力的封山育林;一个是人工造林种草.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着重强调人工造林;但是;对封山育林重视的不够;应用的不广. 2分已有许多实践证明;在大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封育来恢复林草植被;但恢复的时间要长一些;有时要经历若干个演替阶段;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组成结构;但都是比较稳定的.人工造林种草见效快;但要较多投入;在技术掌握不当时;人工林草植被有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不相适应而呈现不稳定状态. 2分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修复能力.在地形较破碎且草灌植被发育良好的宜林荒山;可采用封禁治理模式;适当种植地带性树种;通过采取封禁措施让那些抗逆性强的草本植被、木本植被;通过天然繁衍演替恢复生态. 2分这种模式虽然成林较慢;但其物种丰富、结构复杂;这是人工林所不能比拟的;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分退耕还林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认真探索、研究、总结退耕还林试点示范阶段的植被建设布局;分析和解决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分2、论述裸地上群落形成的过程..答:1侵移或迁移:是指植物生活在繁殖结构进入裸地;或进入以前不存在这个物种的一个生境过程;繁殖结构主要是指孢子、种子、鳞茎、根状茎;以及繁殖的植物的任何部分..植物能借助各种方式传播它的繁殖体;使它能从一个地方迁移到新的地方;繁殖体的传播;首先决定于其产生的数量..通常有较大比率的繁殖体得不到繁殖的机会..实际的繁殖率和繁殖体产生率之间差异是很大的;能作为传播的繁殖体;在其传播的全部过程中;常包括好几个运动阶段;也就是说植物繁殖体到达某个新的地点过程中;往往不只有一次传播;繁殖体迁移的续性决定于可动性、传播因子的传播距离和地形等因素..侵移不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群落变化和演替的重要基础..4分2定居:是指传播体的萌发、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的过程;植物繁殖体到达新的地点;能否发芽、生长和繁殖都是问题;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才算定居过程的完成..繁殖是定居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不能繁殖;不仅个体数量不能增加;而且植物在新环境中的生长只限于一代..开始过入新环境的物种;仅有少数幸存下来繁殖下一代;或只在一些较小的一些生境存活下来;这种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称之为先驱种或称先锋植物..这种初步建立起来的群落;称先锋植物群落;对以后的环境的改造;对相继侵入定居的同种或异种个体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这一阶段物种间相互关系方面;是互不干扰;这个阶段物种的数目少;种群密度低;因此;在资源利用上没有出现竞争..3分3竞争:随着已定居的植物不断繁殖;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密度加大;资源利用逐渐由没有充分的利用;而出现了物种间的激烈竞争..有的物种定居下来;并且得到了繁殖的机会;而另一些物种则被排斥..获得优势的物种得到发展;从不同角度利用和分摊资源;通过竞争达到相对平衡;从而进入协同进化;更能充分利用资源..3分3、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答: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裸地可以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1分..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1分..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2分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1分..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1分..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1分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1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1分;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1分..4、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哪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1分..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1分..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包括:1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1分;2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1分;3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1分;4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1分;5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1分;6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1分;7人为因素1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选择题A、A、 C、D、D、 A、C、A、A、B、D、C、D、A、D、 B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3、A、B、C ;4、 A、B、D三、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1分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分..2、冗余种species redundancy 或 ecological redundancy:在一些群落中有些种是冗余的;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2分;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1分;这样的物种称为冗余种..四、填空题1、同等重要、丢失灭绝;2、链索、网络;3、较低、较高;4、营养、食物链;5、顶位、基位;6、较低、较高五、论述题1、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答:1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森林的垂直成层现象形成的各种小生境;发展了种类繁多的动物群落和其他生物群落.. 2 分2系统稳定性高:森林生态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各类生物群落之间协同进化;使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成分与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保持着相对平衡状态.. 3分3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健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无机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完全在系统内部正常进行;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很小..3分4生产效力高: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它的生物量最大;生产力最高.. 2 分2、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答:1生物生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前者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故又称之为植物性生产;2分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2分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生命成分的生存和繁衍;除需要能量外;还必须从环境中得到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3分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整体性除体现在生物生产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外;还表现在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习惯上称为信息流..3分3、影响生态系统初级净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何影响初级生产量有哪些主要测定方法答:光、CO、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的基本资源;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2主要因素2分;而食草动物的捕食会减少光合作用生产的生物量1分..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而言;一般有充足的光照和CO供应;但对林下植物而言;可能存在光照2不足的情况1分;水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特别是干旱地区1分;营养物质的缺乏;不会光合作用造成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1分;对水域生态系统而言;水和CO2影响;光、营养物质和食草动物的捕食是主要的限制因素..1分测定法、放射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精度和适用情况3分..4、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答: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地球表面是不同生态系统的镶嵌;任何一自然环境单元就是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自然结构单元2分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首先是能量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在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现是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果..2分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要素结合而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集中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进行的基本单位..2分最后;生态系统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消失会影响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生态系统中某一要素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生态系统其它耍素的支持;离开生态系统的谈某一要素的功能是不完全的..2分另外;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功能发挥都以生态系统的讯息传递相关的..以讯息传递为基础建立起了正负反馈调节功能;保障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稳定2分5、请论述生态系统中四个基本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答:1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在能量获得和物质循环中各以其特有的作用而相互影响;互为依存;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而紧密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这个功能单元2分..2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倘若没有环境;生物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因而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但仅有环境而没有生物成分;也就谈不上生态系统2分..3从这种意义上讲;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绿色植物则是核心的核心..绿色植物既是系统中其它生物所需能量的提供者;同时又为其它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而且;就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言;绿色植物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状态;除决定于环境条件外;更主要决定于绿色植物的种类构成及其生长状况3分..4生态系统中还原者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各类微生物;正是它们的分解作用才使物质循环得以进行..否则;生产者将因得不到营养而难以生存和保证种族的延续;地球表面也将因没有分解过程而使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整个生物圈就是依靠这些体型微小;数量惊人的分解者和转化者消除生物残体;同时为生产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营养原料3分..6、论述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答:群落和生态系统究竟是生态学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还是同一层次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两者分开来讨论;但也有不少学者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问题来讨论3 分..但我们认为;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各具独立含义 2 分..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群有机结合的整体;而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功能;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 分..但谈到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时;确实是很难区分..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这恰恰也是生态系统生态学所要研究的内容..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群落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必将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生态学分支3分..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一、单选题D、A、D、B、C、B、C、B、A、B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三、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2、替代花费法:某些环境效益和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可买卖交易;但具有这些效益或服务的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环境效益或服务的价值..3、市场价值法:以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价值为依据;例如;森林每年提供的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价值..4、费用支出法:常常用于评价环境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它以人们对某种环境效益的支出费用来表示该效益的经济价值..5、消耗性使用价值:是指没有经过市场而被当地居民直接消耗的生物资源产品的价值2分;如薪柴和野味肉品等1分..6、遗产价值:指当代人为将来某种资源保留给子孙后代而自愿支付的费用2分;如为保护大熊猫自愿捐献钱物1分..7、生产性使用价值:是指经过市场交易的那部分生物资源产品的商品价值;如木材、药材、鱼、蔬菜等..8、选择价值: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选择利用和潜在利用..四、填空题1、市场价格法包括市场价值法和费用支出法两种方法..2、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账户”..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4、某些环境效益和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可买卖交易;但具有这些效益或服务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环境效益或服务的价值;称为替代花费法..5、生态代价包括直接代价和间接代价;前者指利用活动中资源和生态系统自身付出的代价;后者指由于外部不经济性而导致受影响区域所付出的生态代价..6、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对人类产生净效益的同时;亦存在因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带来的生态影响;即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以及为消除这些损失而须支付的费用;统称“生态代价”..7、可持续收入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五、判断题。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jsp
![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jsp](https://img.taocdn.com/s3/m/efcbd9d6240c844769eaeeb1.png)
(一)物质循环的模式
库 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 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构成的,对 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 的蓄库。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际上是在 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
流通率
流通率是指物质或能量在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转移量。
为了表示一个特定的流通过程对有关库的 相对重要性,用周转率和周转时间来表示。 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物质总量 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 周转时间表达了移动库中全部营养物 质所需要的时间。
四、生态系统的空间与时间结构
(一)空间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分层现象,成层结构是自 然选择的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 的能力。 如水域生态系统: 大量的浮游植物聚集于水的表层; 浮游动物和鱼、虾等多生活在水中; 底层沉积污泥层中有大量细菌等微生物。
(二)时间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外貌会随时间不同而 变化,这反应出生态系统在时间上的动态。 短时间周期性变化在生态系统中是较为 普遍的现象。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一)初级生产
1.初级生产量的计算 初级生产量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制造 的有机物质,又称第一性生产量。
测定方法
收获量测定法 氧气测定法 二氧化碳测定法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叶绿素测定法。
净初级生产量
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 量用于生长和生殖的生产量。 可供生态系统其他生物利用的 能量。
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生物 部分
物质代谢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一)物种结构
关键种 一些对其他物种具有不成比例影响的物 种,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它们消失或削 弱,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要发生根本性 的变化,这样的物种称为关键种。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f349b79563c1ec4da7173.png)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5.65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深水带生物群落 主要由水和淤泥中间的细菌、真菌和无脊椎动 物组成。
海洋
海洋
五、海洋生态系统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生产者均为小型即由体型极小、数量极大、种 类繁多的浮游植物和一些微生物组成。
2.海洋为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①海洋面积大,海洋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②海洋条件复杂
系统能量、物流量巨大,密度高且周转快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质流强度是 自然生态系统无可比拟的。是一个巨大 的开放性系统,它的输入和输出,对周 围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食物链简单化,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小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主体的食 物链常常只有二级或三级,而且作为生 产者的植物,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周围其 它系统,系统内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的 地位和作用完全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环境的彻底破坏将引起一系列变 化,如城市热岛效应、光辐射、放射性辐射、 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这对人类的影响是长期的、 潜在的慢效应。另外,人类在享受着现代文明 的同时,却抑制了绿色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 的生存与发展,改变着它们之间长期形成的相 互关系,其结果是,许多“文明病”或“公害 病”相继产生。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第三节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
森林
一、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就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 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行调控的自 然综合体。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 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③ 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水陆交错的界面,具有 显著的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 两类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或两种环境的结 合部,由于远离系统中心,所以经常出 现一些特殊适应的生物物种,构成这类 地带具有丰富物种的现象。
湿地生态系统的边际效应不仅表现在物种多 样性上,还表现在生态系统结构上,无论其无机 环境还是生物群落都反映这种过渡性。湿地生物 群落就是湿地特殊生境选择的结果,其组成和结 构复杂多样,生态学特征差异大,这主要由于湿 地生态条件变幅很大,不同类型的湿地生境条件 存在很大差异。
河流
河流
三、河流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是指那些水流流动湍急和流动 较大的江河、溪涧和水渠等。
特点:水流不停; 陆—水交换; 氧气丰富。
生物群落:急流生物群落,缓流生物群落。
急流生物群落是河流的典型生物代表,它 们的适应性表现在:
(一)一般具有流线型的身体,或许多急流 动物具有非常扁平的身体;
(二)有些能够持久地附着在固定的物体上; (三)具有钩和吸盘等附着器; (四)黏着的下表面;
3.生产者转化为初级消费者的物质循环效率高 4.生物分布的范围很广
(二)海洋环境的主要特点
1.海洋是巨大的,它覆盖70%以上的地球 表面
2.海洋有连续和周期的循环 3.海水含有盐分 4.海洋是一个容纳热量的“大水库”
(三)海洋生物
浮游生物 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 水层中的生物类群,一般体积微小、 种类多、分布广,遍布于整个海洋的 上层。
游泳生物 一些具有发达运动器官和游泳能力很 强的动物,如鱼类、大型甲壳动物、 龟类、哺乳类和海洋鸟类等属于游泳 动物。
底栖生物 一个很大的水生生态类群,种类很多, 包括了一些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如海 绵和海百合。
湿地
湿地
六、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 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 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 统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全世界湿地约有5.14亿hm2,约占陆地总面 积的6%。湿地环境有机物难以分解,故随着泥 炭的积累,湿地的矿物质营养由多而少。可分 为:
富养沼泽
贫养沼泽
中养沼泽
富养沼泽
是沼泽发育的最初阶段。水源补给主要 是地下水,水流带来大量矿物质,营养 较为丰富。植物主要是苔草、芦苇、蒿 草、柳、落叶松、水松等。
⒉ 城市化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彻底破坏,居民与大
自然隔离
城市化确实使人类为自身创造了方便、 舒适的生活条件,满足了自己的生存、享受 和发展上的需要。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造 成自然生态环境绝对面积的减少并使之在很 大区域内发生了质变和消失,这种变化则对 城市居民起着更为本质的作用。
七、 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 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 们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按生态学的观点,城市也应具有自然生 态系统的某些特征,尽管在生命系统组分的 比例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系统内仍有 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的功能基本上得以正 常进行,也还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着 各种联系。另一方面,应该看到城市生态系 统确实已发生了本质变化,具有不同于自然 生态系统的突出特点。
污染严重,生活环境质量恶化
由于工业和城市化的非正常快速发展, 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已成为现 代城市最突出的四大环境问题。它们都是 城市生态系统的代谢产物,也是造成大气、 水污染和其它污染的根源。
城市生态系统
七、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分为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 统、自然生态亚系统,它们交织在一 起,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综 合体。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的共同特征:
(一)物种繁多,结构复杂 (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四)生产力高,现存量大,对环境影响大
森林在全球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养护生物最重要的基地; (二)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三)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四)在防风沙、保水土、抗御水旱、风灾方面
(五)还具有趋触性等适应特征。
湖泊
四、湖泊生态系统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界限明显; 面积较小; 湖泊的分层现象; 水量变化较大; 演替,发育缓慢。
(二)湖泊生物群落
1.沿岸带生物群落 生产者:有根的或底栖植物和浮游或漂浮植物。 消费者:附生生物类型中有池塘螺类、蜉蝣和 蜻蜓稚虫、轮虫、扁虫、苔藓虫等。
2.功能:生产,生活,还原
(二)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几种观点
1.自然生态观 以生物为主体,包括非生物环境的自然生态 系统,它受人类活动干扰并反作用于人类。
2.经济生态观 以高强度能流物流为特征,不断进行新陈代 谢,经历发生、发展、兴旺和衰亡等演替过 程的人工生态系统。
3.社会生态观
人类集聚的结果,集中探讨了人的生物特征、 行为特征和社会特征在城市过程中的地位和 作用。
思考题
7.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8.地球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贫养沼泽
沼泽发育的最后阶段。由于泥炭层的 增厚,沼泽中部隆起,高于周围,故 称为高位沼泽。水源补给仅靠大气降 水,营养贫乏。植物主要是苔藓植物 和小灌木,尤以泥炭藓为优势,形成 高大藓丘,又称泥炭藓沼泽。
中养沼泽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营养 状态中等。既有富养沼泽植物,也有 贫养沼泽植物。苔藓植物较多,但未 形成藓丘,地表形态平坦。
湿地生态系统特点:
① 湿地水文条件成为湿地生态系统区别于陆 地生态系统和深水生态系统的独特属性, 包括输入、输出、水深、水流方式、淹水 持续期和淹水频率。水文条件导致独特植 物的组成并限制或增加种的多度。
② 湿地土壤是湿地的又一主要特征,通常称 为水成土,即在淹水或水饱和条件下形成 的无氧条件的土壤。
人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中以绿色植 物为中心的情况截然不同,使自然生态系统营 养关系形成的生态金字塔呈现出倒置的情况。 这种金字塔形式,是不稳定的系统。说明城市 生态系统的维持完全依赖于城市以外的其它系 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 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自 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生态系 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部分; 社会经济系统中,生物部分主要是人,非 生物部分包括工业技术和技术构筑物等。
草原处于湿润的森林区与干旱的荒漠区之间, 草原的净初级生产力变动较大 。
草原因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动物区系的丰富 程度及生物量均较森林低,但明显比荒漠高。
温带草原 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如 欧亚大陆草原、北美大陆草原和南美 草原等。
热带草原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其特点是在高大 禾草(常达2~3 m)的背景上常散生一 些不高的乔木,故被称为稀树草原或萨 王纳。
4.复合生态观
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 自然及物理组分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城市 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代谢过程是城市生存发 展的活力和命脉;城市人的社会行为及文化 观念则是城市演替与进化的源动力。
/show/wEfta9M5qedKyBQ.html
/v_show/id_XMjM0NTE4 MzI=.html
有重要生态作用等。
森林在生态系统统
草地可分为草原和草甸。
草原是地球上草地的主要类型,是内陆干旱 到半湿润气候条件的产物,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 绝对优势,多年生杂草及半灌木也或多或少起到 显著作用。
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
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