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旨在对PL_0语言进行功能扩充,添加新的语法特性,进一步提高编译器的功能和实用性。

具体要求如下:1.扩展PL_0语言的语法规则,添加新的语法特性;2.实现对新语法的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功能;3.对扩展语法规则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中间代码;4.验证扩展功能的正确性。

二、实验内容1.扩展语法规则本次实验选择扩展PL_0语言的语句部分,添加新的控制语句,switch语句。

其语法规则如下:<switch_stmt> -> SWITCH <expression> CASE <case_list><default_stmt> ENDSWITCH<case_list> -> <case_stmt> , <case_stmt> <case_list><case_stmt> -> CASE <constant> : <statement><default_stmt> -> DEFAULT : <statement> ,ε2.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根据扩展的语法规则,需要对新的关键字和符号进行词法分析,识别出符号类型和记号类型。

然后进行语法分析,建立语法树。

3.语义分析在语义分析阶段,首先对switch语句的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其类型是否为整型。

然后对case语句和default语句中的常量进行求值,判断是否与表达式的值相等。

最后将语句部分生成中间代码。

4.中间代码生成根据语法树和语义分析的结果,生成对应的中间代码。

例如,生成switch语句的跳转表,根据表达式的值选择相应的跳转目标。

5.验证功能的正确性设计一些测试用例,验证新语法的正确性和扩展功能的实用性。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扩展语法规则,更新PL_0语法分析器的词法规则和语法规则。

编译原理 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 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一. 实验目的基本掌握计算机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的开发方法。

以及掌握计算机语言的语法分析程序设计与属性文法应用的实现方法。

锻炼自己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计算机编译器的奥妙之处二. 实验内容1.编制一个能够分析三种整数、标识符、主要运算符和主要关键字的词法分析程序。

2.给定下列文法:S→id=E;S→if C then SS→while C do SC→E>EC→E<=E用递归子程序法设计并实现语法分析程序,按照生成顺序输出产生式3.在第四章上机题的基础上,补充以下的语义处理功能,形成一个将源程序翻译成三地址代码序列的翻译程序:将表达式、赋值语句翻译成三地址代码将If 条件语句、While 循环语句翻译成三地址代码三. 实验要求1.编制正规式以及正规文法,画出状态图;2.根据状态图,设计词法分析函数int scan( ),完成以下功能:1)从键盘读入数据,分析出一个单词。

2)返回单词种别(用整数表示),3)返回单词属性(不同的属性可以放在不同的全局变量中)。

3.编写测试程序,反复调用函数scan( ),输出单词种别和属性。

4.改写文法,构造语法分析程序,要求按照最左派生的顺序输出派生的产生式序列;5.改写语法分析程序,构造三地址代码生成程序。

6.处理的源程序存放在文件中,它可以包含多个语句;四.系统设计完成整个系统,实现本个实验的要求,需要两个比较大的模块: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

词法分析器的功能是将输入的程序串分解成一个一个独立的单词,并且记录下每个单词的类型以及数值。

这里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有两种方法:调用一次词法分析器,返回一个词的类型以及数值,以此类推;还有一种方法是条用一次词法分析器将程序串的所有单词都分解出来并保存到一个地方(比如线形表)以便将来使用。

我采用的是前者,因为这样只需要对整个程序访问一遍语法分析器的功能是将已经分解好的单词按照一定的规范(产生式)组合起来,由此来确定输入程序的意思。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编译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加深对编译原理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等关键环节的理解,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C/C++,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2019,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三、实验内容(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任务是从输入的源程序中识别出一个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符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有限自动机的理论来设计词法分析器。

首先,我们定义了单词的种类,包括关键字、标识符、常量、运算符和分隔符等。

然后,根据这些定义,构建了相应的状态转换图,并将其转换为程序代码。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字符扫描和状态转移的方法,逐步读取输入的字符,判断其所属的单词类型,并将其输出。

(二)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任务是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判断输入的单词序列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句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自顶向下的递归下降分析法来实现语法分析器。

首先,我们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编写了相应的递归函数。

每个函数对应一种语法结构,通过对输入单词的判断和递归调用,来确定语法的正确性。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语法歧义的问题,通过仔细分析语法规则和调整函数的实现逻辑,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三)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语义分析的任务是对语法分析所产生的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并生成中间代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四元式作为中间代码的表示形式。

在语义分析过程中,我们检查了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是否合法,类型是否匹配等问题。

同时,根据语法树的结构,生成相应的四元式中间代码。

(四)代码优化代码优化的目的是提高生成代码的质量和效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实现了一些基本的代码优化算法,如常量折叠、公共子表达式消除等。

通过对中间代码进行分析和转换,减少了代码的冗余和计算量,提高了代码的执行效率。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总结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总结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

本次编译原理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深对编译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转化为具体的实现。

2、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编写代码实现编译程序的各个模块,提高编程技能和调试能力。

3、熟悉编译程序的开发流程和工具,掌握相关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的使用。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协作效率。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C/C++,开发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同时,使用了一些辅助工具,如调试工具、代码管理工具等,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三、实验内容1、词法分析任务:使用正则表达式或有限自动机实现对输入源程序的词法分析,将源程序分解为一个个单词,并识别出单词的类型,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运算符等。

实现方法:采用有限自动机的方法,设计状态转移图,根据输入字符的类型进行状态转移,最终确定单词的类型。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处理一些边界情况时,如字符串中的转义字符,出现了识别错误。

通过仔细分析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的规则,对代码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解决了问题。

2、语法分析任务:使用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对词法分析得到的单词序列进行语法分析,构建语法树。

实现方法:选择了自顶向下的递归下降分析法,根据语法规则编写递归函数,逐个处理单词,构建语法树。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处理复杂的语法结构时,出现了回溯和左递归的问题,导致分析效率低下。

通过消除左递归和提取公共因子,优化了语法分析算法,提高了分析效率。

3、语义分析任务: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语义分析,检查语法正确的程序是否在语义上也是正确的,如类型匹配、变量未定义等。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即实现编译器的第一个阶段,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器将一段源程序代码作为输入,将其划分为一个个的词法单元,并将其作为输出。

二、实验过程1.设计词法规则根据编程语言的规范和所需实现的功能,设计词法规则,以明确规定如何将源程序代码分解为一系列的词法单元。

2.实现词法分析器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根据所设计的词法规则,实现词法分析器。

词法分析器的主要任务是读入源程序代码,并将其根据词法规则进行分解,生成对应的词法单元。

3.测试词法分析器设计测试用例,用于检验词法分析器的正确性和性能。

测试用例应包含各种情况下的源程序代码。

4.分析和修正错误根据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进行修正。

重复测试和修正的过程,直到词法分析器能够正确处理所有测试用例。

三、实验结果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并进行了测试。

测试用例涵盖了各种情况下的源程序代码,包括正确的代码和错误的代码。

经过测试,词法分析器能够正确处理所有的测试用例。

词法分析器将源程序代码分解为一系列的词法单元,每个词法单元包含了单词的种类和对应的值。

通过对词法单元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从而完成编译过程。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编译原理的词法分析阶段。

词法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它将源程序代码分解为一个个的词法单元,为后续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提供基础。

在实现词法分析器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词法规则设计词法分析器的算法,并使用编程语言实现词法分析器。

通过测试和修正,我掌握了调试和错误修复的技巧。

本次实验的经验对我今后的编程工作有很大帮助。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概念和技术。

我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编译原理领域取得更大的成果。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机器语言。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践,深入理解编译原理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中间代码生成等关键环节,提高我们对编译过程的认识和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

此外,还使用了一些相关的编译工具和调试工具,如 GDB 等。

三、实验内容(一)词法分析器的实现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一步,其任务是将输入的源程序分解为一个个单词符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有限自动机的理论来设计和实现词法分析器。

首先,定义了各种单词符号的类别,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运算符等。

然后,根据这些类别设计了相应的状态转换图,并将其转换为代码实现。

在实现过程中,使用了正则表达式来匹配输入字符串中的单词符号。

对于标识符和常量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单词符号,使用了相应的规则进行解析和转换。

(二)语法分析器的实现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分析输入的单词符号序列是否符合语法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递归下降的语法分析方法。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定义了语法规则,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递归函数。

在递归函数中,通过对输入单词符号的判断和处理,逐步分析语法结构。

为了处理语法错误,在分析过程中添加了错误检测和处理机制。

当遇到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输入时,能够输出相应的错误信息,并尝试进行恢复。

(三)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语义分析的目的是对语法分析得到的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和语义处理,生成中间代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三地址码作为中间代码的表示形式。

在语义分析过程中,对变量的定义和使用、表达式的计算、控制流语句等进行了语义检查和处理。

对于符合语义规则的语法结构,生成相应的三地址码指令。

四、实验步骤(一)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步骤1、定义单词符号的类别和对应的正则表达式。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 掌握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加深对编程语言和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原理编译器是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一种软件工具。

它由编译程序、汇编程序、链接程序等几个阶段组成。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的是编译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是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中间代码,再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几个阶段。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表达式的编译器。

1. 词法分析根据规定的语法规则,编写正则表达式将输入的字符串进行词法分析,将输入的四则运算表达式划分成若干个单词(Token),例如:运算符、操作数等。

2. 语法分析根据定义的语法规则,编写语法分析程序,将词法分析得到的Token序列还原成语法结构,构建抽象语法树(AST)。

3. 语义分析对AST进行遍历,进行语义分析,判断表达式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检查语义错误并给出相应的提示。

4. 代码生成根据AST生成目标代码,目标代码可以是汇编代码或者机器码。

四、实验过程和结果1. 首先,根据输入的表达式,进行词法分析。

根据所定义的正则表达式,将输入的字符串划分成Token序列。

例如:输入表达式“2+3”,经过词法分析得到的Token序列为["2", "+", "3"]。

2. 然后,根据语法规则,进行语法分析。

根据输入的Token序列,构建抽象语法树。

3. 接着,对抽象语法树进行语义分析。

检查表达式是否符合语法规则,给出相应的提示。

4. 最后,根据抽象语法树生成目标代码。

根据目标代码的要求,生成汇编代码或者机器码。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编译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编译原理实习报告

编译原理实习报告

编译原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分支之一,涉及到将一种编程语言转换成另一种编程语言的过程。

通过本次实习,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现技术,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步骤1. 阅读实习指导书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思想和构造方法。

2.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例如C语言,作为编译对象。

3. 设计并实现一个C语言子集的编译程序,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功能。

4. 对编译程序进行测试和调试,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5. 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实习过程和成果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阅读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习指导书,对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后,我选择了C语言作为编译对象,并设计了一个C语言子集的编译程序。

在实现编译程序的过程中,我首先编写了词法分析器,用于识别源代码中的单词和符号。

然后,我编写了语法分析器,用于分析源代码的语法结构。

最后,我编写了语义分析器,用于检查源代码中的语义错误。

在完成编译程序的实现后,我对程序进行了测试和调试,发现并修复了一些可能的问题和错误。

通过测试,我发现我的编译程序能够正确地编译和生成目标代码。

最后,我撰写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我意识到编译原理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提高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

四、实习收获和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编程实践中。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编译原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编译原理的应用扩展到更多的编程语言和领域中,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编译原理实习报告

编译原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编译原理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其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设计能力,我参加了编译原理的实习课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掌握编译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并培养自己的计算思维。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词法分析:识别源程序中的单词,将其转换为对应的词法单元。

2. 语法分析:根据文法规则,分析源程序的语法结构,生成抽象语法树(AST)。

3. 语义分析:检查AST的语义正确性,进行类型检查等。

4. 中间代码生成:将AST转换为中间代码。

5. 代码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提高程序性能。

6. 目标代码生成: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特定平台的目标代码。

三、实习过程1. 词法分析:- 首先,分析源程序的文法规则,确定需要识别的单词种类和对应的正则表达式。

- 然后,设计状态转换图,实现词法分析器。

- 最后,编写测试用例,验证词法分析器的正确性。

2. 语法分析:- 分析文法规则,确定语法结构,设计抽象语法树(AST)。

- 选择合适的语法分析方法,如递归下降分析、LL分析、LR分析等。

- 实现语法分析器,将词法分析器生成的词法单元转换为AST。

3. 语义分析:- 根据AST,检查语义正确性,如类型检查、作用域分析等。

- 实现语义分析器,处理语义错误,并给出错误信息。

4. 中间代码生成:- 根据AST,生成中间代码,如三地址代码、四元式等。

- 实现中间代码生成器,将AST转换为中间代码。

5. 代码优化:- 分析中间代码,找出可优化的部分。

- 实现代码优化器,优化中间代码,提高程序性能。

6. 目标代码生成:- 根据目标平台的指令集,生成目标代码。

- 实现目标代码生成器,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成功地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实现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功能。

编译原理的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及其实现方法。

3. 能够运用编译原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4. 实验内容: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三、实验内容1. 词法分析(1)实验目的: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将源代码中的字符序列转换为词法符号序列。

(2)实验步骤:1)定义词法符号类型,包括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常量等。

2)设计词法分析器算法,对源代码进行遍历,将字符序列转换为词法符号序列。

3)实现词法分析器程序,输出词法符号序列。

(3)实验结果:输入源代码:int a = 10;输出词法符号序列:{<int, int>, <a, a>, <=, =>, <10, 10>, <;, ;>}2. 语法分析(1)实验目的: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将词法符号序列转换为抽象语法树(AST)。

(2)实验步骤:1)定义语法规则,包括产生式、非终结符、终结符等。

2)设计语法分析算法,根据语法规则对词法符号序列进行解析,生成AST。

3)实现语法分析器程序,输出AST。

(3)实验结果:输入词法符号序列:{<int, int>, <a, a>, <=, =>, <10, 10>, <;, ;>}输出AST:```AST:- ExpressionStatement- Expression- BinaryExpression- Identifier: a- Operator: =- Constant: 10```3. 语义分析(1)实验目的:实现语义分析器,对AST进行语义检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2)实验步骤:1)定义语义规则,包括类型检查、作用域检查等。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编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技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来进一步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Java编程语言及相关工具。

在开始实验前,我们需要安装Java JDK并配置好运行环境。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一步,它将源代码分割成一系列词法单元。

我们首先实现一个词法分析器,它能够将输入的源代码按照语法规则进行切割,并识别出关键字、标识符、数字、运算符等。

2. 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二步,它将词法分析得到的词法单元序列转化为语法树。

我们使用自顶向下的LL(1)语法分析算法,根据文法规则递归地构建语法树。

3. 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三步,它对语法树进行检查和转换。

我们主要进行类型检查、语法错误检查等。

如果源代码存在语义错误,编译器应该能够提供相应的错误提示。

4. 代码生成代码生成是编译器的最后一步,它将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源代码翻译为目标代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目标代码生成为Java字节码。

5. 测试与优化完成以上步骤后,我们需要对编译器进行测试,并进行优化。

通过多个测试用例的执行,我们可以验证编译器的正确性和性能。

四、实验心得通过完成这个编译器的实验,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编译原理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等关键技术,对编译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系统的了解。

其次,我提高了编程能力。

实现一个完整的编译器需要处理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这对我的编程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挑战。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合理地组织代码,优化算法,并注意到细节对程序性能的影响。

最后,我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不断地调试和改进代码,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编译器。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

二、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词法分析器,能够识别并输出源程序中的关键字、标识符、常数和运算符等。

2.设计并实现一个词法分析器的算法。

3.对编写的词法分析器进行测试。

三、实验过程1.设计词法分析器的算法在设计词法分析器的时候,需要先了解源程序的基本构成,了解关键字、标识符、常数和运算符等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源程序中的表示形式。

然后,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一个适合的算法来进行词法分析。

2.实现词法分析器根据设计好的算法,在编程语言中实现词法分析器。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词法单元,设计相应的正则表达式来进行匹配和识别。

3.测试词法分析器编写几个简单的测试用例,对词法分析器进行测试。

检查输出结果是否正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词法分析器进行调试和优化。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词法分析器能够正确识别并输出源程序中的关键字、标识符、常数和运算符等。

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词法分析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仔细思考和查阅文献资料,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任务。

这次实验不仅帮助我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好的规划和方向。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对词法分析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提高了我的文档写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实现了实验的目标,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编译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上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理解和掌握编译原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技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

通过实验的操作,了解和体验编译器的工作过程,深入理解编译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Java语言作为编程语言,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环境,实验所需的相关工具和库已经提前配置完成。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1.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基础的阶段。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实现一个词法分析器,该分析器可以将源代码分割成一个个的词法单元,将其存储到一个词法单元表中。

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些词法单元的模式,比如关键字、标识符、常量等。

然后,我们使用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的思想来实现一个可以识别各种模式的词法分析器。

2.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二个阶段,其目的是将词法单元表中的内容按照语法规则进行分析,生成一个语法树。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一个递归下降的语法分析器。

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些语法规则,然后根据这些规则逐条实现相应的语法分析函数。

最终,我们可以通过递归调用这些函数,将源代码转换成语法树的形式。

3.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三个阶段,其目的是对语法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

我们可以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语义规则,然后对生成的语法树进行检查。

比如,我们可以检查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未定义的变量等。

最终,我们可以通过语义分析器发现和纠正一些潜在的错误。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学习了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中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中,我了解到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在编译器设计中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来实现这些功能。

通过实验,我发现编译原理是一门非常有趣且实用的课程,它既涉及到理论知识,又需要实践操作。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小结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小结

一、实验背景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语言源代码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机器代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编译原理基本概念和算法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掌握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3. 熟悉编译过程中的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4. 培养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1. 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将源代码中的字符序列转换成一个个有意义的符号(单词)。

本实验中,我们实现了词法分析器,能够识别出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常量等单词。

2. 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将词法分析器生成的单词序列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组织,形成语法树。

本实验中,我们实现了递归下降解析法,对表达式、赋值语句、函数定义等语法结构进行了分析。

3. 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生成是编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将语法树转换为一种抽象的、与具体机器无关的中间代码。

本实验中,我们实现了三地址代码生成,将语法树转换为三地址代码。

4. 代码优化代码优化是编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其主要任务是在保证程序正确性的前提下,提高程序的性能。

本实验中,我们实现了简单的代码优化,如常数传播、变量替换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等功能。

以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为例,我们能够将其转换为三地址代码,并进行简单的优化。

2. 实验分析(1)词法分析: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定义状态转换表和动作表,实现了对C语言源代码的词法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词法分析器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常量等单词。

(2)语法分析:递归下降解析法是一种较为直观的语法分析方法。

本实验中,我们实现了递归下降解析法,对表达式、赋值语句、函数定义等语法结构进行了分析。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编译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学习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搭建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

三、实验过程1.设计符号集根据编程语言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合适的符号集。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一些常见的C语言关键字和运算符作为符号集。

2.设计词法规则根据C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词法分析的原理,设计出相应的正则表达式来识别各种符号。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a-zA-Z]+"来表示识别字母或者下划线组成的标识符。

3.实现词法分析器根据所设计的符号集和词法规则,利用C语言来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

词法分析器根据输入的源代码字符串,逐个检查字符并通过正则表达式来判断是否属于一些符号。

如果符号匹配成功,则返回相应的记号,并继续检查下一个字符,直到整个源代码字符串被扫描完毕。

4.测试词法分析器编写测试用例,测试词法分析器的正确性。

将一些C语言的源代码作为输入,观察词法分析器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过程,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

通过对C语言的源代码进行输入测试,我们发现词法分析器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符号,并返回相应的记号。

例如,当输入的源代码是"int main({ return 0; }"时,词法分析器能够正确返回"int"、"main"、"{"、"return"、"0"和"}"等记号。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并加深了对词法分析器的理解。

词法分析器是编译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输入的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的符号,并通过记号的方式进行输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如何设计合适的符号集和词法规则,以及如何正确实现词法分析器等。

华工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华工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编译原理中语法分析部分的理解,掌握递归下降分析法和LR(1)分析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文法进行语法分析。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 递归下降分析法- 实验要求:针对给定的文法,编写递归下降分析程序,实现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语法分析。

- 文法示例:```S -> A BA -> a A | εB -> b B | ε```- 实现过程:- 定义文法的非终结符号、终结符号和开始符号。

- 设计递归下降分析函数,按照文法的产生式进行递归调用。

- 处理输入字符串,调用递归下降分析函数进行语法分析。

2. LR(1)分析法- 实验要求:针对给定的文法,编写LR(1)分析程序,实现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语法分析。

- 文法示例:```S -> A BA -> a A | εB -> b B | ε```- 实现过程:- 求解文法的 FIRST 集和 FOLLOW 集。

- 构建LR(1)分析表,包括状态转移函数、接受状态和错误处理函数。

- 设计LR(1)分析程序,根据分析表进行状态转移和语法分析。

三、实验步骤1. 递归下降分析法- 步骤一:定义文法的非终结符号、终结符号和开始符号。

- 步骤二:设计递归下降分析函数,按照文法的产生式进行递归调用。

- 步骤三:编写主函数,读取输入字符串,调用递归下降分析函数进行语法分析。

2. LR(1)分析法- 步骤一:求解文法的 FIRST 集和 FOLLOW 集。

- 步骤二:构建LR(1)分析表,包括状态转移函数、接受状态和错误处理函数。

- 步骤三:设计LR(1)分析程序,根据分析表进行状态转移和语法分析。

四、实验结果1. 递归下降分析法- 对于输入字符串 "aaabbb",程序能够正确分析并输出分析结果。

2. LR(1)分析法- 对于输入字符串 "aaabbb",程序能够正确分析并输出分析结果。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编译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化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并实践编译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

二、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中的第一步,它负责将源程序中的字符序列转化为有意义的词法单元。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Flex工具来生成词法分析器。

通过定义一系列正则表达式和对应的动作,我们可以将源程序中的字符序列识别为不同的词法单元,如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等。

三、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中的第二步,它负责将词法单元序列转化为抽象语法树。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Bison工具来生成语法分析器。

通过定义一系列文法规则和对应的动作,我们可以将词法单元序列转化为抽象语法树,并进行语法错误的检测和恢复。

四、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编译过程中的第三步,它负责对抽象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和语义动作的执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自定义语义规则和对应的动作,对抽象语法树进行类型检查、符号表管理等操作。

同时,我们还实现了一些简单的语义动作,如计算表达式的值、生成中间代码等。

五、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生成是编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负责将源程序转化为机器无关的中间表示形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三地址码作为中间表示形式。

通过对抽象语法树的遍历和一系列的转换规则,我们可以将源程序转化为等价的三地址码表示形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一些简单的测试程序的编译,我们验证了我们所实现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性能测试,对比了不同算法和数据结构在编译过程中的效率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实现的编译器在处理大规模程序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七、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编译原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编译过程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算法和数据结构。

编译原理教程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教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通过编译原理的学习,了解编译程序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技术,掌握编译程序的各个阶段,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中。

二、实验内容1. 词法分析2. 语法分析3. 语义分析4. 中间代码生成5. 代码优化6. 目标代码生成三、实验步骤1. 词法分析(1)设计词法分析器,识别输入源代码中的各种词法单元;(2)使用C语言实现词法分析器,并进行测试。

2. 语法分析(1)根据文法规则设计语法分析器,识别输入源代码的语法结构;(2)使用C语言实现语法分析器,并进行测试。

3. 语义分析(1)设计语义分析器,检查语法分析后的语法树,确保语义正确;(2)使用C语言实现语义分析器,并进行测试。

4. 中间代码生成(1)设计中间代码生成器,将语义分析后的语法树转换为中间代码;(2)使用C语言实现中间代码生成器,并进行测试。

5. 代码优化(1)设计代码优化器,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提高程序性能;(2)使用C语言实现代码优化器,并进行测试。

6. 目标代码生成(1)设计目标代码生成器,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特定目标机的汇编语言;(2)使用C语言实现目标代码生成器,并进行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词法分析实验结果:成功识别输入源代码中的各种词法单元,包括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常量等。

2. 语法分析实验结果:成功识别输入源代码的语法结构,包括表达式、语句、程序等。

3. 语义分析实验结果:成功检查语法分析后的语法树,确保语义正确。

4. 中间代码生成实验结果:成功将语义分析后的语法树转换为中间代码,为后续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提供基础。

5. 代码优化实验结果:成功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提高程序性能。

6. 目标代码生成实验结果:成功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特定目标机的汇编语言,为程序在目标机上运行做准备。

五、实验心得1. 编译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编译程序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编译原理中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中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编译原理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指导老师:XXX一、实验目的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3. 学习编译器生成中间代码和目标代码的过程。

4. 培养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词法分析:编写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将源代码输入转换为抽象语法树(AST)。

2. 语法分析:实现一个简单的递归下降解析器,对词法分析器输出的AST进行语法分析。

3. 中间代码生成:根据AST生成三地址代码(Three-Address Code)。

4. 代码优化:对生成的三地址代码进行优化。

5. 目标代码生成:将优化后的三地址代码转换为机器代码。

三、实验步骤1. 设计词法分析器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识别源代码中各种单词的词法分析器。

在本实验中,我们定义了以下几种单词:- 关键字:如if、else、while、int、float等。

- 标识符: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不能以数字开头。

- 常量:包括整型常量和浮点型常量。

- 运算符:如+、-、、/、==、<=等。

- 分隔符:如(、)、;、,等。

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编写一个词法分析器,它将输入的源代码字符串逐个字符地读取,并根据定义的规则识别出相应的单词。

2. 语法分析词法分析器生成的AST是一个树形结构,其中每个节点代表源代码中的一个单词或符号。

为了进一步分析AST的结构,我们需要实现一个递归下降解析器,它能够根据语法规则对AST进行解析。

在本实验中,我们以一个简单的算术表达式为例,实现了一个递归下降解析器。

解析器从AST的根节点开始,按照语法规则递归地解析每个子节点,直到整个表达式被解析完毕。

3. 中间代码生成在完成语法分析后,我们需要将AST转换为中间代码。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地址代码作为中间代码的形式。

三地址代码是一种表示赋值、条件判断和循环等操作的方式,它使用三个操作数和两个操作符来表示一个操作。

编译原理熟悉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熟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掌握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及其实现方法;3. 熟悉编译器各个阶段中使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4. 培养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 词法分析;2. 语法分析;3. 语义分析;4. 代码生成;5. 符号表;6. 中间代码生成。

三、实验步骤1. 词法分析(1)设计词法分析器:首先需要确定源程序中的词法单元,如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等。

然后,编写代码实现词法分析器,对源程序进行扫描,将词法单元转换成词法符号。

(2)实现词法分析器:使用C语言或Java等编程语言实现词法分析器,完成词法单元的识别和转换。

2. 语法分析(1)设计语法分析器:根据源程序的语言规范,设计语法分析器,实现语法规则的定义和匹配。

(2)实现语法分析器:使用递归下降分析法、LL(1)分析法、LR(1)分析法等实现语法分析器,对词法分析器输出的词法符号序列进行语法分析。

3. 语义分析(1)设计语义分析器:根据源程序的语言规范,设计语义分析器,实现语义规则的检查和类型检查。

(2)实现语义分析器:使用C语言或Java等编程语言实现语义分析器,完成语义规则的检查和类型检查。

4. 代码生成(1)设计代码生成器:根据源程序的语言规范,设计代码生成器,将抽象语法树转换成目标代码。

(2)实现代码生成器:使用C语言或Java等编程语言实现代码生成器,完成抽象语法树到目标代码的转换。

5. 符号表(1)设计符号表:在编译过程中,需要记录变量、函数等信息,设计符号表实现这些信息的存储和管理。

(2)实现符号表:使用C语言或Java等编程语言实现符号表,完成变量、函数等信息的存储和管理。

6. 中间代码生成(1)设计中间代码生成器:根据源程序的语言规范,设计中间代码生成器,将抽象语法树转换成中间代码。

(2)实现中间代码生成器:使用C语言或Java等编程语言实现中间代码生成器,完成抽象语法树到中间代码的转换。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词法分析器能够正确识别源程序中的词法单元,并将它们转换成词法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译原理》大作业实验一:PL/0语言建立一个词法分程序GETSYM(函数)1.实验目的: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提高词法分析方法的实践能力。

2. 实验要求:把关键字、算符、界符称为语言固有的单词,标识符、常量称为用户自定义的单词。

为此设置三个全程量:SYM,ID,NUM 。

SYM:存放每个单词的类别,为内部编码的表示形式。

ID:存放用户所定义的标识符的值,即标识符字符串的机内表示。

NUM:存放用户定义的数。

GETSYM要完成的任务:1.滤掉单词间的空格。

2.识别关键字,用查关键字表的方法识别。

当单词是关键字时,将对应的类别放在SYM中。

如IF的类别为IFSYM,THEN的类别为THENSYM。

3.识别标识符,标识符的类别为IDENT,IDRNT放在SYM中,标识符本身的值放在ID中。

关键字或标识符的最大长度是10。

4.拼数,将数的类别NUMBER放在SYM中,数本身的值放在NUM中。

5.拼由两个字符组成的运算符,如:>=、<=等等,识别后将类别存放在SYM中。

6.打印源程序,边读入字符边打印。

由于一个单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所以在词法分析程序GETSYM 中定义一个读字符过程GETCH。

3. 程序设计:(1)首先将标识符,变量,常量,运算符,关键字,标点符号分别放入数组中。

(2)构造实验所需要的方法:如下源代码中所示(包括文本的搜索和读入等)。

(3)根据要编译的程序中的空格将其中的单词等分辨出来,并将其保存在相应的数组中。

(4)将结果写入文件。

实验二:PL/0语言建立一个语法分析程序BLOCK(函数)实验内容:PL/0编译程序采用一遍扫描的方法,所以语法分析和代码生成都有在BLOCK 中完成。

BLOCK的工作分为两步:a)说明部分的处理说明部分的处理任务就是对每个过程(包括主程序,可以看成是一个主过程)的说明对象造名字表。

填写所在层次(主程序是0层,在主程序中定义的过程是1层,随着嵌套的深度增加而层次数增大。

PL/0最多允许3层),标识符的属性和分配的相对地址等。

标识符的属性不同则填写的信息不同。

所造的表放在全程量一维数组TABLE 中,TX 为指针,数组元素为结构体类型数据。

LEV 给出层次,DX 给出每层的局部量的相对地址,每说明完一个变量后DX 加1。

例如:一个过程的说明部分为: const a=35,b=49; var c,d,e; procedure p; var g; 对它的常量、变量和过程说明处理后,TABLE 表中的信息如下:址。

TABLE 表的索引TX 和层次单元LEV 都是以BLOCK 的参数形式出现,在主程序调用BLOCK 时实参的值为0。

每个过程的相对起始位置在BLOCK 内置初值DX=3。

2.语句处理和代码生成对语句逐句分析,语法正确则生目标代码,当遇到标识符的引用则去查TABLE 表,看是否有过正确的定义,若有则从表中取出相关的信息,供代码生成用。

PL/0语言的代码生成是由过程GEN 完成。

GEN 过程有三个参数,分别代表目标代码的功能码、层差、和位移量。

生成的目标代码放在数组CODE 中。

CODE 是一维数组,数组元素是结构体类型数据。

PL/0语言的目标指令是一种假想的栈式计算机的汇编语言,其格式如下:其中f 代表功能码,l 代表层次差,a 代表位移量。

目标指令有8条:① LIT :将常数放到运栈顶,a 域为常数。

② LOD :将变量放到栈顶。

a 域为变量在所说明层中的相对位置,l 为调用层与说明层的层差值。

③ STO :将栈顶的内容送到某变量单元中。

a,l 域的含义与LOD 的相同。

④ CAL:调用过程的指令。

a为被调用过程的目标程序的入中地址,l为层差。

⑤ INT:为被调用的过程(或主程序)在运行栈中开辟数据区。

a域为开辟的个数。

⑥ JMP:无条件转移指令,a为转向地址。

⑦ JPC:条件转移指令,当栈顶的布尔值为非真时,转向a域的地址,否则顺序执行。

⑧ OPR:关系和算术运算。

具体操作由a域给出。

运算对象为栈顶和次顶的内容进行运算,结果存放在次顶。

a域为0时是退出数据区。

实验主要步骤:1.首先运行词法分析器,逐个读取文件中的单词,2.然后识别每个单词,判定每个单词的类别3.之后根据单词的类别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4.而且在语法分析函数的block函数中定义了两个可变数组,分别存放table 表和code代码。

5.另外定义了error数组,分别存放出错的类型,但是数量有限,不能完全识别所有错误。

实验三:建立一个解释执行目标程序的函数实验内容:编译结束后,记录源程序中标识符的TABLE表已退出内存,内存中只剩下用于存放目标程序的CODE数组和运行时的数据区S。

S是由解释程序定义的一维整型数组。

解释执行时的数据空间S为栈式计算机的存储空间。

遵循后进先出的规则,对每个过程(包括主程序)当被调用时,才分配数据空间,退出过程时,则所分配的数据空间被释放。

为解释程序定义四个寄存器:1.I: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正在解释的一条目标指令。

2.P:程序地址寄存器,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目标指令(相当于CODE 数组的下标)。

3.T:栈顶寄存器,每个过程运行时要为它分配数据区(或称为数据段),该数据区分为两部分。

静态部分:包括变量存放区和三个联单元。

动态部分:作为临时工作单元和累加器用。

需要时临时分配,用完立即释放。

栈顶寄存器T指出了当前栈中最新分配的单元(T也是数组S的下标)。

4.B:基地址寄存器,指出每个过程被调用时,在数据区S中给出它分配的数据段起始地址,也称为基地址。

每个过程被调用时,在栈顶分配三个联系单元。

这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SL:静态链,它是指向定义该过程的直接外过程运行时数据段的基地址。

DL:动态链,它是指向调用该过程前正在运行过程的数据段的基地址。

RA:返回地址,记录调用该过程时目标程序的断点,即当时的程序地址寄存器P的值。

具体的过程调用和结束,对上述寄存器及三个联系单元的填写和恢复由下列目标指令完成。

1.INT 0 aa:为局部量个数加32.OPR 0 0恢复调用该过程前正在运行过程(或主程序)的数据段的基地址寄存器的值,恢复栈顶寄存器T的值,并将返回地址送到指令寄存器P中。

3.CAL l aa为被调用过程的目标程序的入口,送入指令地址寄存器P中。

CAL指令还完成填写静态链,动态链,返回地址,给出被调用过程的基地址值,送入基址寄存器B中。

部分源代码如下:package pl0;import java.util.Vector;publicclass generate{public wordanalysis CiFa;public word word;public String id = null; // 用于登录名字表时的word名字publicint lineNum; // 用于错误处理时的行数记录publicint errorNumber = 0; // 用于保存语法分析中的错误数目public Error error=new Error();int cx; //Vector Code's sizeint cx0; //Vector Code's size,保存当前代码的地址int dx; //给出每层的局部量的相对地址int lev = -1; //记录层次int errorNum = 0;Vector CODE = new Vector();; // 生成一个vector矢量! // 此矢量用作存放CodeElement的数组Vector TABLE = new Vector();// 生成一个存放矢量作为名字表;public generate(wordanalysis CF)// 语法分析构造函数{CiFa = CF;// 从主程序传入一个词法分析对象,将其赋给CiFaword = CiFa.GetWord(); // 获得一个wordanalyse(); // 然后调用分析程序}publicint getErroNumber(){return errorNumber;}publicvoid printTable() // 用来查看符号表内容的{for (int t = 1; t <TABLE.size(); t++){tab name = (tab) TABLE.get(t);if(name.kind.equals("constant"))name.showConst();elseif(name.kind.equals("variable"))name.show();elseif(name.kind.equals("procedure")){//???t++t++;tab tempname=(tab) TABLE.get(t); //此时的name.adr为0name.adr=tempname.adr; //???name.show();//System.out.println("tempname:");// tempname.show();}}}publicvoid printTable(int i) // 用来查看符号表内容的{int t=i;tab name = (tab) TABLE.get(t);if(name.kind.equals("constant"))name.showConst();elseif(name.kind.equals("variable"))name.show();elseif(name.kind.equals("procedure")){//???t++t++;tab tempname=(tab) TABLE.get(t); //此时的name.adr为0name.adr=tempname.adr; //???name.show();//System.out.println("tempname:");// tempname.show();}}publicvoid printCode()// CodeElement的显示方法,如果没有错误,则打印CodeElement代码{for (int k = 1; k <CODE.size(); k++){Code code = (Code) CODE.get(k);code.print(k);// System.out.println(n + "\t" + code.getF() + "\t" + code.getL() // + "\t" + code.getA());// Code code = (Code) CODE.get(n);// System.out.println(n + "\t" + code.getF() + "\t" + code.getL() // + "\t" + code.getA());}}publicvoid printCode(int i)// CodeElement的显示方法,如果没有错误,则打印CodeElement代码{int k=i;Code code = (Code) CODE.get(k);code.print(k);// System.out.println(n + "\t" + code.getF() + "\t" + code.getL() // + "\t" + code.getA());// Code code = (Code) CODE.get(n);// System.out.println(n + "\t" + code.getF() + "\t" + code.getL() // + "\t" + code.getA());}/*** 语法分析* 调用常量声明、变量声明、过程声明* 递归调用analyse*/publicvoid analyse(){int tx0;lev++;dx = 3;//初始ADR,以后每遇到一个变量,dx+1tx0 = TABLE.size(); // 用tx0保存当前层的符号在符号表中的起始位置TABLE.addElement(new tab(" ", " ", 0, 0, 0));// 在这里给符号表填加一个元素,否则下一条代码会运行出界((tab) TABLE.get(tx0)).setAdr(CODE.size());// 在上面加的那个元素里的私有字段adr里保存当前层代码的开始位置CODE.addElement(new Code("jmp", 0, 0)); // 生成跳转指令由于跳转位置未知暂时添0System.out.println("1:"+CODE.size());while (word.getSym().equals("constsym")|| word.getSym().equals("varsym")|| word.getSym().equals("procsym")){if (word.getSym().equals("constsym"))// 常量处理{word = CiFa.GetWord();constDefine(); // 调用常量声明,注意常量声明完毕时还要再次读取一个word// 若在常量声明后读取的word为逗号,则要继续进行常量声明,这里采用while循环,直到word不是逗号while (word.getSym().equals(",sym")){word = CiFa.GetWord();constDefine(); // 调用常量声明,注意常量声明完毕时还要再次读取一个word}if(word.getSym().equals(";sym"))// 若word不是逗号,则应该是分号了,标志常量声明结束{word = CiFa.GetWord();} else{errorNumber++;error.error(word.getLineNum(), 5);// 如果常量声明完毕后没有遇到分号;则抛出15号错误}}// 变量处理elseif (word.getSym().equals("varsym")){word = CiFa.GetWord();// 读取一个word,应该是一个ident 标识符varDefine(); // 调用变量声明while (word.getSym().equals(",sym")){word = CiFa.GetWord();varDefine(); // 调用变量声明,注意常量声明完毕时还要再次读取一个word}if (word.getSym().equals(";sym")){word = CiFa.GetWord();} else{errorNumber++;error.error(word.getLineNum(), 5);// 如果变量声明完毕后没有遇到分号;则调用错误处理程序抛出5号错误}}// 循环声明各个子过程//这里为什么要用while???改成if语句结果也正确,主要是例子里面没有嵌套的过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