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儿童自我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总体自尊和分化自尊
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尊越来越分化。 但是,总体自尊和自尊的组成部分是有区别的。儿童的一般 自尊不同于自尊的特殊方面,一般自尊的大部分变异也不能 从自尊的各组成部分来解释,两者间不能相互代替。 (Harter,1982)
社会比较能力的发展:社会比较出现于学前期, 对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是逐渐增大的。
(一)从简单到分化
(二)儿童一般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
化的
(三)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
而不断增加 (四)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一)从简单到分化
两极化 精细化
维度单一
多维度
儿 童 自 我 概 念 水 平
结wk.baidu.com表明:
9个月的婴儿:已出现最早的视觉形象上的自 我再认
15-18个月大的婴儿:产生客体我,通过性别、
年龄等特定的分类线索来区分自己和他人。
两岁以前儿童自我的发展
年龄
0-3个月
自我认识
对人特别是婴儿感兴趣,在自己的身体 与他人的身体之间开始有区分 3-8个月 利用动作一致性线索认出自己,对自己 与他人的区分更巩固 8-12个月 利用动作一致性和身体外部特征认出自 己,开始认识到自己是永久存在的,具 有稳定的连续性特征 12-24个月 巩固基本的自我特征,如年龄、性别, 能单独用部分特征线索认出自己,可以 不需要动作一致性线索
3、儿童的自我评价
一方面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另一 方面,儿童又在不断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化程度逐 渐提高。 4、从自我的功能来看
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
逐渐增强,儿童渐渐能够比较实际地判断社会交往情境,并根 据这些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 自我的结构日趋稳定——能够根据自己的内部价值标准、 信念体系和外部情境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
理想的自我是个体希望成为什么人的一种意向和一种想拥有 某种特性的真诚愿望。
当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相一致时,自尊就是积极的;两
者不一致时,自尊就是消极的
3、三维结构模型
斯蒂芬哈根和波恩斯(Steffenhagen & Burns)提出的自尊结构模型包括3 个相互联系的亚模型。
4、四维结构模型
的组成部分,通常指头部。 塞尔曼认为,儿童最初的自我概念是“物理概念”, 在自我发展的这一水平上,儿童对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外在的 物理体验不加区分。在随后的第二水平,儿童认识到内部状
态与外部状态的区别,知道根据主观的内部状态来定义“真
正的自我”。
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我认知的
客观化程度
什么是自我
两个基本特征: 二是跨时间的“稳定的同一感”(纵向) 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存在的,不随环 境及自身的变化而否认自己是同一个人。
三个主要方面
知: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
情:自我的情绪体验(自我感受、自尊、自爱)
意: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掌握)
一、儿童自我的发生 儿童自我的发展顺序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命名——自我评价 第一阶段:自我认识,0-1岁,产生了主体我(I)”宝宝”。 第二阶段:自我命名,1-2岁,逐渐学会称自己为“我”,标
3.自我情感
社会互动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途径:
1、重要他人 2、儿童的自我整合过程
3、社会文化所赞许的内容
重要他人
学前——家长 小学——教师 中学高年级——同伴 大学——教师
(二)社会认知发展水平 童年早期,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
段,儿童的自我概念严格受限于身体方面,自我被当作身体
增长却有所降低。
一般来讲,随年龄的增长,儿童自我概念的结构日益 复杂,并逐渐变得更为稳定。
(四)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伯内特的研究发现: 在数学和身体方面,男孩自我概念的得分比女孩高; 而在阅读方面,女孩自我概念的得分比男孩高。 儿童自我形象能力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并且随年龄 增长而变化,男性发展比较迟缓,女性发展比较迅速。
志着客体我(me)的产生。
第三阶段:2-3岁以后,开始能把自我和他人加以比较,从而
产生简单的自我评价。
刘易斯(Lewis,1979)及其同事通过镜子、照
片和电视机来测查婴儿再认自己能力的发展,以探讨儿
童自我的发生过程。
比如在镜像实验中,研究者在婴儿未觉察的情况
下,给婴儿的鼻子涂上红点,观察他们在镜子前看到自 己形象时的反应。
定义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它是指自我
系统中的认知方面或描述性内容,表达的是人们关
于自己身心特点的主观知识,所回答的是“我是谁”
的问题。
自我概念的三种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即自我概念为个体的存
在提供了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性,并引导其行为按照
有利于保持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2.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即个体按照与自我概念
畴系统。
3、具有等级性。 4、个体的一般自我概念是稳定的,但随结构等级的下降,自我 概念越来越具有情境特殊性,并逐渐变得不稳定。 5、自我概念的维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6、自我概念既包括对自我的描述性内容也包括对自我的评价。 7、自我概念能够和其他结构如学业成就区别开来,即自我概念 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评价和体验, 但并非所有的评价和体验都属于自尊,只有那些对自我价 值的评价和体验(如自信心、成就感等)才属于自尊。
4)自尊是在社会比较过程中获得的。
上行比较(与比自己好或强的人比较)
下行比较(与比自己差或弱的人比较);
横向比较(自己与他人比较)
纵向比较(个体把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将来比较)
(四)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1.性成熟的影响 2.社会传统对男性和女性自我表现的要求、约 束不同,从而促使女性更多地考虑自己给他人留 下的印象。
一、自尊的定义
二、自尊的结构及其分类 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水平。即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感受
沃特金斯和董奇又把自我概念的结构具体分为8个维度。 生理能力/运动 生理外貌 同伴关系 亲子关系
自我概念
语文 数学 学校 一般
Watkins和董奇的儿童自我概念多维结构模型示意图
二、儿童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社会互动
(二)社会认知发展水平
(一)社会互动 儿童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评价形 成和发展的。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和米德的“镜我理论”指出,
左右,自我控制则开始于4~5岁之间
1、儿童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 2、儿童能够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主体我
3、儿童能够使用自己的名字
4、儿童能够用第一人称“我”代表自己—客体我
二、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
1、自我认知的内容 从反映外部的、可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 照系统的自我特点到反映内部的、不能直接观察的、 抽象的、参照系统模糊的自我特点。 2、儿童自我的结构 从简单的结构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并逐渐出 现层次性,最后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
(1)外表
(2)体育运动
(3)能力
(4)成就感 (5)纪律 (6)公德与助人
6、八维结构模型
麦伯亚(Mboya,1995)将自尊的结构分为八个维度:
(1)家庭关系
(2)学校
(3)生理能力 (4)生理外貌 (5)情绪稳定性 (6)音乐能力 (7)同伴关系 (8)健康
自尊和自我概念是自我系统的两个不同的成份或结构。两 者密切联系又存在区别。
自我概念是个体有关自我的描述和评价过程,而自尊则是 个体自我评价的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
(一)自尊的结构
1、单维结构模型。这一模型是由w.詹姆斯(James,1890) 提出的。他认为,自尊就是指个体的成就感,它取决于个体 在实现其所设定的目标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的感受。他提出 一个著名的公式:
(二)自尊的分类
1、现实自尊和理想自尊 这一思想是由W.詹姆斯的自尊公式引出的,即自尊是个 体成功与其抱负水平的比值。 临床学的研究认为,个体现实自尊和理想自尊间的巨大
差异是其精神失调的最初标志,是诱发神经症的一个重要原
因。 后来的研究者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差异不仅仅是一种失 调,而且是一种成熟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自尊和 理想自尊的差异越来越大。
相一致的方式解释自己与他人的行为。
3.决定个体的期望,即个体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建
立自己的期望和后继行为。
一般自我概念
学业自我概念
社会自我概念
情感自我概念
身体自我概念
英 历 语 史
数 学
科 学
同 伴
重要 他人
特定 情绪 状态
生理 能力
生理 外貌
谢弗尔森认为自我概念具有以下7个特征:
1、具有一定的组织或结构。 2、是多侧面的,特定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个体或群体所采纳的范
库伯史密斯的四维结构模型认为,自尊包含4个方面:
(1)重要性,指个体是否感到自己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 和赞赏; (2)能力,指个体是否具有完成他人认为很重要的任务的能力
(3)品德,指个体是否达到伦理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程度;
(4)权力,指个体影响和控制自己生活与他人生活的程度。
5、六维结构模型 我国学者魏运华认为,儿童的自尊主要由6个因素组成:
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是通过镜映(looking-glass
process)形成“镜像自我”的过程,即儿童把他人当 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等 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一)社会互动
他们认为,儿童自我概念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对自己呈现给他人的形象的想象
2.对他人关于自己的评价的想象
意义的成份,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
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魏运华(1997)在综合国内外已有的定义基础上指出,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 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这一定义包含4层主要意思:
1)自尊是一种评价与体验。
自我概念和自我控制:认知和意志成分
自尊:情绪和情感成份。
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其潜在能力的比值。
2、库伯史密斯:自尊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 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 功的和有价值的。简言之,自尊就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它 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一、自尊的定义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自尊需 要的关系的反映。 4、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自尊是指个人自我感觉 的一种形式,一种胜任、愉快、值得受人敬重的自我概念。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认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
研究结论与刘易斯基本一致:
(1)对物:9、10个月
(2)镜像伙伴游戏:1岁及稍大几个月
(3)相倚性探究:18个月左右
(4)自我认识出现:18-24个月
韩进之对儿童自我的协作研究
结果发现:我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随儿童年龄的增长 而发展。儿童自我系统各成分的发生时间比较接近,
自我评价发生在3~4岁之间,自我体验发生在4周岁
自尊=成就感(成功/抱负水平)
从公式中可看出,对个体自尊有重要影响的不是个体所获得 的实际结果,而是个体对所获得结果的认知,即主观评价。
2、二维结构模型。 波普和麦克黑尔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
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构成。
知觉的自我就是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具备或不具备的各 种技能、特征和品质的客观认识。
第九章
儿童自我的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儿童自我的发生 第二节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的自尊 第四节 儿童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自我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 的动力系统。 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区别于他人的“分 离感”(横向),
即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 独立的个体,在身体、情感 和认知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 性;
(二)儿童一般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
小学 初中 青春期
大学毕业
中年
(三)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
不断增加
儿童自我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自我概念从单一因素的机构 逐渐发展为多层次的整合的复杂结构,而且还表现在儿童自我概 念的结构中区别于他人自我概念中的成分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 儿童自我概念结构各成分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紧密程度随儿童年龄
这种情绪情感体验与评价密切相关,评价是体验产生的前提和
基础。
2)自尊是一种积极的评价和体验。
积极的自我的评价和体验——自尊 消极的自我的评价和体验——自卑 自尊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而是对自己有信心, 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身的缺点。因此,自尊是需要在教育工作 中努力培养的。
3)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