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汇总
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完整版
![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45f7f933687e21af45a9cd.png)
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一、任命封赏1、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2、授:授官,任命。
例:大业初,授亲卫大都督3、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4、拜:授给官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5、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6、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7、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8、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
”二、选拔提升9、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10、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着作郎)11、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12、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13、进:推荐(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1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15、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16、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1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高考文言文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重要)
![高考文言文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7c44ada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5.png)
高考文言文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重要)第一篇:高考文言文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重要)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术语一、任命封赏1、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2、授:授官,任命。
例:大业初,授亲卫大都督3、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4、拜:授给官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5、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6、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7、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8、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
”二、选拔提升9、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10、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11、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12、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13、进:推荐(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1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15、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16、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1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93149d76137ee06eff9184a.png)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一、有关任职授官的1、授:授官,任命。
2、除:任命,授职。
3、拜:授给官职。
4、任:担当,担任。
(一)、对于没有职权的布衣直接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提:提拔。
《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二)此外,还有像“封”“赠”“赐”“赏”等一些非实际授予实权官职的说法。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后一例“封”动作名用)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二、有关提升职务的1、“擢”“升”“拔擢”主要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汉书•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
”(后将军:武官名。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95a4d8366c85ec3a87c2c5d4.png)
古代表示官职的升降任免的词语1 表示举荐授予和提升官职的词语:(1)表示举荐的:举、荐、征、辟、察、召、策等(2)表示授予和升迁的:起、拜、授、除、迁、提、拔、擢、进、晋、升、封、陟等2表示罢免和贬谪的词语:贬、谪、左、迁、罢、黜、废、免、夺、出(京官外调)3 一般调动的词语:迁、调、徙、改、转等例句: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4 表示暂代或兼职的词语: (1) 表示兼职的: 领、加、兼等例句: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
(《<指南录>后序》)(2) 表示暂时代理的:摄、代、署、权、判、行、假(临时的,非正式的)例句: 以亮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5 其他:表示追封官职的,如“赠”,表示恢复官职的,如“复”,补例句: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三去相,三复位。
(另外,还有一些词语表示不愿就职或请求离职的,如:去、不应、不就、不行、不受、辞、乞骸骨、致仕、告老、请老、归田等例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陈情表》)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张衡传》)高考文言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课件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71ce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5.png)
04
其他相关术语
listSum2 24字
总结词
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通常指贬官。
详细描述
在古代官职任免中,“出”是指官员 离开京城,被调往外地或边远地区任 职。这种调动通常是因为官员犯错或 政治斗争失势,意味着贬官或降职。
罢
总结词
指官员被免去职务,不再担任原职。
详细描述
在古代官职任免中,“罢”是指官员被免去职务,不再担任原职。这通常是因为官员犯 错、失势或年龄过大,需要退休。被罢免的官员可能会受到其他处分,如降职或流放。
03
官职降级类术语
谪
01
谪
指官员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以示惩罚。在古代,谪降制度十
分严格,被谪官员往往失去原有的官职和地位,甚至可能受到更严厉的
处罚。
02
谪戍
将有罪的官员发配到边疆地区,以示惩罚。这种惩罚措施往往与流刑相
似,但谪戍更为严厉,因为被谪官员不仅失去了官职,还可能面临更为
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官职任命类术语 • 官职提升类术语 • 官职降级类术语 • 其他相关术语
01
官职任命类术语
拜
01
02
03
拜
古代任命官职的术语,表 示正式授予官职,通常与 祭拜神灵有关,寓意着祈 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拜相
指任命宰相的仪式,通常 由皇帝亲自拜会,以示尊 重和信任。
赠谥
指追赠已故官员某一谥号,以示皇 帝对已故官员的评价和肯定。
赐
赐
古代任命官职的术语,表示皇帝 对官员的赏赐和特别恩惠。
赐姓
指皇帝赐给官员某一姓氏,以示 皇帝对官员的特别恩惠和信任。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cd48e9a1daef5ef7ba0d3ce8.png)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 于市长。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刺史】州郡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省(市)长 兼省(市)军区司令员。(后刺使荣举臣秀才。)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 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最高 行政长官。相 当于现在的市长。(及郡下,诣太 守,说如此。)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 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 局长或户籍局长。(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押司】宋官署名吏(低级公职人员)员职称。 经办案牍等事。
二、关于任职授官的词
1. 任:担当,担任 如《史记 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 2.授(授官,任命) 《汉书 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 (fú)縌(nì)(朱衣玉佩) ,朱轮车,即军中拜 授。” 3.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4.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5.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 列传》 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户部尚书: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相当于财政部长。 礼部尚书: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相 当于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 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等。 职位相当于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各部部长。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2806639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9.png)
3.免:撤职。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4.夺:削除。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 鸡者事》 5.绌:(通“黜”,指撤职) 屈平既绌。(《司马迁〈屈原列 传〉》 6.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
六、表兼代官职旳词语:
八、其他。
还有某些不表达职官旳变动,但经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 旳意思。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96年)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23年) 主:《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下车:官吏到任。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山陵崩:比喻帝王或当权者之死。
8.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旳人, 任以官职。
9.察、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 正旳人,任以官职。
《孟子 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0.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 起樗里子于国。” 11.提:提拔。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15.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参加)计策立 宣帝,赐爵关内侯。”
16.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 郎。”
二、有关提升职务旳有:
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拔擢(用于由 低档到高级旳升迁)
9.判:高位兼低职。
七、表辞官
1.告老: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 。
2.请老:古代官吏祈求退休养老。 3.乞身:古代以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所以称祈求退 职为“乞身”。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40302a6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5.png)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举、辟】举:举荐;辟:招用,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后汉书》)【征】君征召臣。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范晔《后汉书》)【仁】用一定的礼仪授与某种官职或名位。
例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言擦抹不仁”,就是没拒绝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回去供职。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高官职,例如《战国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之侧之乎群臣之上。
”【陟】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升】提高,例如“延榆绥宁夏道。
”(梁启超《谭嗣同》)【假】临时充当使臣属吏。
【迁于】调动官职,包含升级、降级、Kendujhar改调三种情况。
为不易区分,人们常在“迁于”字的前面或后面提一个字,升级叫做累迁、迁授、迁于叙利亚,降级叫做迁削、迁于谪、左迁,Kendujhar改调叫做转迁、迁官、补,辞职后调复原职叫做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就是贬官。
【吏】“吏”与“辞、宽免、夺下”都就是免职官职。
例如《国语》:“公将吏太子重耳之侧奚齐。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如“ 贬连州刺史。
”(《旧唐书》)【回去】中止职务,其中存有请辞、调离和撤职三种情况。
请辞和调离属通常情况和调整官职,而撤职则就是削职为民。
【革、削、免、罢、废、夺】革职、罢职或停职。
如“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高启《书博鸡者事》)【脱】⑴撤消或减少官职;⑵自己请辞。
【斥】屏弃不用。
【乞骸骨】年老了命令请辞卸任,例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奏乞骸骨,召为尚书【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范晔《后汉书》)【徙】调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则表示升迁或撤职,例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范晔《后汉书》)【调】调动、调迁,如“调为陇西都府。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及变动的术语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及变动的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3713127d51e79b896902264c.png)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及变动的术语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3b02b06a9b6648d7c1c746e4.png)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进、晋(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拔擢。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兼、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署(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假(临时代理)。
具体: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举例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bb45585acfa1c7ab00cc19.png)
提:提拔。《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也。”(名行:名望和德行)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左迁”则常用于降级使用,贬官。《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还有“开缺”指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致仕”是指带职退休。
以上所列举的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都是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见到的,但要想较全面的掌握,必须阅读大量古代文献典籍。较好地掌握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迁的专门动词,对于阅读文言文,丰富自己的古代文化常识大有裨益。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鮒摄司马。”(羊舌鮒,人名。)
权:临时代职。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
假:暂时代理。《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备武将军。”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集释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集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04b07858fafab069dc0235.png)
文言人物传记常见用语集释以下所列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常用术语,难免挂一漏万,要想较全面的掌握必须阅读大量古代文献典籍。
较好地掌握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迁的专门动词,对于阅读文言文,丰富自己的古代文化常识大有裨益。
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授(授官,任命)例:《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例: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例:《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例:《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例:《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察:考察和推举。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起(起用、任用,任以官职)例:《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起复(恢复原职务)例:《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說的何嘗不是。
但事關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是實不忍爲的。
”进(推荐、推举;进用)例:《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例:《管子》“贤人进而奸民退”此外,还有: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例: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例:《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提拔。
《北史 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 德行)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 人。”
二、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陟(提升,提拔)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升(提升)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此外,还有: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孔丛子 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 封也。”
《史记 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 王。”(后一例“封”动作名用)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6.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三国志 魏书 卢毓传》:“心犹恨之,
遂左迁毓。”
五、关于兼职的: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 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权(临时代职)、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 (代替无本官的
职务)、 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六、关于代理的:
行、署、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书 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 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三、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拔擢(用于由 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汉书 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后将军: 武官名。) 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 《谭嗣同》)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 以官职。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
《三国志 魏书 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
《孟子 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 等: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 人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后汉书 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拜 征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 任以官职。
《晋书 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起复:恢复原职务。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
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 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 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史记 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
至太中大夫。”
四、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
《汉书 袁盎传》:“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 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宋史 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
人补转官资有差。 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 河间王的相。)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岳阳楼记》)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3.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高启《书博鸡者事》)
4.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 博鸡者事》)
5.绌(通“黜”,指罢免官职) 屈平既绌。(《司马迁〈屈原列传〉》
《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汉书 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 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 郎。”
进:用于较高职务。 《史记 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
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任:担当,担任 《史记 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 《汉书 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
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 《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