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写作技巧
楹联的写作技巧
![楹联的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0061303c5da50e2524d7f68.png)
楹联的写作技巧(一)、掌握对仗的基本技巧。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楹联。
因而在学写楹联时,首先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
在这方面,古代有不少关于声律对仗的好书,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声律发蒙》等,再参考《佩文诗韵》、《诗韵合璧》、《诗韵全璧》等,这些书籍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们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字数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
其次,通过多读古今名联名对,也可悟出创作楹联的一些基本技巧。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本书在第三节精选了中华经典楹联、第四节精选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最实用的对联,意在让读者欣赏的同时,通过品读、模拟受到熏陶,学会作楹联的基本技巧。
再次,要注意楹联对仗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形式要对称。
一般来说,楹联的平仄、词性、句法及结构都要对仗。
初学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如: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二是内容要相关。
楹联之所以称其为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楹联。
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
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的平仄及词性都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楹联。
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上联是化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
”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有些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
书法楹联创作技巧
![书法楹联创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009cd6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d.png)
书法楹联创作技巧
咱们今天来说说书法楹联创作的小技巧呀。
楹联呢,就是那种贴在大门两边的对子。
要创作楹联,咱们得先有个好点子。
就像我们讲故事一样,得有个有趣的开头。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看到春天来了,花开了,鸟也飞回来了,他就想到了“花开庭院香满径,鸟入山林乐无边”。
这就是从身边看到的东西去想楹联的内容呢。
那在写字的时候呀,咱们的字要写得工整又好看。
要是咱们把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就像小虫子在纸上乱爬,那可不行。
有个同学啊,他在写楹联的时候,特别认真。
他一笔一划地写,就像小工兵在小心翼翼地排雷一样。
他写的每个字大小都差不多,看起来可整齐了。
字的笔画也要有力量。
你看,写一横的时候,就像小木棍一样直直的,写一竖呢,就像小树干,稳稳地立在那里。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呀,有个小朋友写“山”字,他开始写得软绵绵的,山看起来就像小沙丘。
后来呢,他把笔画写得有力了,那“山”字就像真的大山一样,很有气势。
楹联的上下联还得对得上呢。
就像两个人在对话,你说一句,我答一句,要很和谐。
比如说上联是“红梅傲雪香盈袖”,下联“绿竹迎风韵满枝”就很合适。
红梅对绿竹,都是植物;傲雪对迎风,都是动作;香盈袖对韵满枝,都是在说一种美好的感觉。
咱们在创作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颜色的词呀,像红、绿、蓝、白。
就像“白雪映梅诗韵雅,红霞染柳画意浓”,有了这些颜色词,楹联就像一幅彩色的画一样。
还有呀,数字也能让楹联变得很有趣。
像“一行白鹭飞天际,几缕清风入画堂”。
这里的“一”和“几”就用得特别巧妙。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https://img.taocdn.com/s3/m/486181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b.png)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
对联,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是一种具有汉字特色的文学形式。
写对联的方法和诀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上下联要求字数相同,意义相对,横批则是对上下联的总结或概括。
对联通常用于春节、婚庆等喜庆场合,以表达美好祝愿和寓意。
2. 掌握对仗的技巧: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包括平仄、词性、语义等方面的对仗。
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一般要求上联和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语义要求上下联的意义相互呼应,形成对比或补充。
3. 运用修辞手法: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对联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4. 注意字句的选择:对联的字句要求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在选字时要注意避免重复、生僻、俗气的词语,力求用词准确、生动。
5. 保持整体和谐:对联的整体要求和谐统一,上下联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横批要与上下联相得益彰。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主题,使对联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6. 勤加练习:写对联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技巧,多读多写是提高对联水平的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不断积累经验。
7. 保持创新:虽然对联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但创作过程中要保持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力求新颖独特。
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题材入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联创作技巧总结大全
![对联创作技巧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01e6e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e.png)
对联创作技巧总结大全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精炼、简练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对联创作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技巧。
下面将总结一些对联创作的技巧,希望能够对对联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写对联要注意意境的统一对联的上下联应该在意义、情感或主题上相互呼应,创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意境。
在创作对联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或者以形象、色彩、声音等多种艺术元素为基础,使上下联的意境相呼应,从而达到对联的美感。
二、注意平仄的搭配对联的平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平仄是指古诗中字的声调,平声用平舌,二声、三声、去声用仄舌。
在对联中,除了要求平仄搭配,还需要注意上下联的平仄要一致。
平仄搭配得当可以让对联更加韵味十足,节奏感更强。
三、运用对比的手法对联的魅力在于通过对比凸显主题,并迸发出火花。
在创作对联时,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比如在细节、意境、象征等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展现出对联的深意。
四、尽量少用副词对联的语言应该力求简洁,避免冗长。
尽量少用副词,而是通过精炼的词汇直接表达思想和情感。
这样可以使对联更富含力量,更具有冲击力。
五、字数、字体的搭配要恰当对联的字数、字体的搭配要根据情感、含义和美感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上联可以稍长一些,下联要短而精炼。
字体方面,可以根据对联的内容选择正楷、行书或草书等,以体现出对联的个性和风格。
六、切忌平铺直叙对联的创作不应过于平铺直叙,而应该具有一定的意蕴和深度。
可以通过警句、谚语、典故等方式,让对联表达的意义更加丰富,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七、增加趣味性对联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一种乐趣。
在创作对联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通过幽默、双关等手法让对联更有趣味,给人以欢乐和轻松的感觉。
八、勤于观摩、积累对联创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学习的过程。
可以多观摩名家对联,学习他们的创作技巧和思路,同时积累素材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对联水平。
总之,对联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创作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修养。
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
![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9aaa7cc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c.png)
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楹联的创作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下面将介绍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
一、对仗工整楹联的对仗是指上下联的字数相同,并且字形、字义、字音相对应。
对仗工整是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使得楹联在表达上更加凝练、精炼。
对仗的工整程度直接影响到楹联的整体美感,因此对仗工整是楹联创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二、平仄相间楹联的平仄是指上下联的字音平仄要相互呼应,使得整个楹联的音韵和谐。
平仄相间是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它使得楹联的声韵更加优美、动听。
平仄相间的运用需要注意字音的抑扬顿挫,使得楹联的韵律感更加明显。
三、意境独特楹联是一种以表达意境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
楹联的意境要独特,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好的楹联应该能够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远的哲理和情感,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因此,创作楹联时需要注重意境的独特性,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四、字数适中楹联的字数要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楹联显得啰嗦,容易让人失去兴趣;过短的楹联又显得不够丰满,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
字数的适中需要根据楹联的主题和表达的内容来确定,既要保持简洁明了,又要能够充分表达出意思。
五、形式新颖楹联的形式要新颖,不宜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格式。
创作楹联时可以运用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和手法,使得楹联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富有创意。
形式的新颖性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得楹联更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
六、内容贴切楹联的内容要贴切,与所表达的主题和背景相符合。
楹联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
内容的贴切性使得楹联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能够传递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起来,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包括对仗工整、平仄相间、意境独特、字数适中、形式新颖和内容贴切。
这些规则是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楹联艺术质量的重要因素。
楹联出句对句实用技巧
![楹联出句对句实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be261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f.png)
楹联出句对句实用技巧楹联对句实用技巧:1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抓其神,神通则势成。
小注:一幅真的楹联作品,或长或短或直抒或借咏,都有一个属于联者的思想主线在其间。
你要的是抓住它,然后去对应。
记住你对应的不是文字,是联者的思想。
2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道可道,四两拨千斤。
有些联作出的大气十足,貌似已经没有词语能压住他。
那么我可以用,佛家道家思想理论轻松的从根底上吞没他。
3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应付古音字,其实这个很简单,熟记对联的基本格式,咬住二四六字位。
尤其是在联赛中,不可能出现失替的联,所以按照联规来给不确定的字快速作出定位,这很关键,因为比赛是有时间限制的4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近乎于唯美的上联,用流水对应,这样即使你不能为其增色,起码不会图上污点。
这就是流水句在楹联中存在的价值。
大凡唯美的上联,流水是唯一解决的办法。
有人说无情不行吗?也行,不枪毙。
但不是所有的贫嘴,都能有幽默感产生的。
5 、楹联对句实用极巧:“偷”这个字貌似很难听,但很实用,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
看到别人好的联对,就是我们下手偷的时候了,当然要偷有价值的。
比如新颖的思路,比如个别虚词的对应,记住的同时用这个思路或虚词对应,操作到其他联试试。
掌握熟练了了,就是你的了。
偷艺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6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心有余而词不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你的实战不够多。
很多人因为久而乏词,觉得没意思就放弃了对联。
说说怎样提高牢记词语兴趣,去搜名家对联,去搜无情对,搜联林趣谈。
然后呢去学习无情对,先去体会一下文字真正的乐趣。
无情对也是楹联不可缺少的支流。
坚持就会胜利。
7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关于风花句与口水句的判定,风花句,景无实,意无根。
口水句,根不入土,干于空悬。
简单的说,风花句大多是自我营造的喜怒哀乐。
写景更多的是好大空。
写情,更多是你我她。
连你们我们她们都不懂,和长远更不沾边。
8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找到联眼,忽略修饰词和叙事词语。
对联写作技巧
![对联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12522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f.png)
对联写作技巧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简练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的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是一些对联写作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 字数对称:对联的上下两句字数要对称,通常是4个字或8个字。
字数对称可以使对联在视觉上更加平衡,给人一种美感。
2. 韵律和谐:对联的两句话需要在韵律上和谐统一,可以采用同韵或押韵的方式。
在选择字词时要注意音节、读音和韵脚是否相同或相似。
3. 内容矛盾:对联的上下两句内容可以呈现出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增强对联的表现力。
但矛盾的内容不要过于突兀,要尽量保持内在的逻辑关系。
4. 意境贴合:对联的内容应与所表达的意境相贴合,要通过巧妙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来展现诗意或哲理。
对联的内容可以表现出情感、寓意、咏史或议论等多种主题。
5. 情景交融:对联可以通过景物描绘、人物刻画或事件叙述来表达对事物的观察、评论或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情景交融可以使对联更加生动有趣。
6. 用典巧妙:对联中的用典可以使对联更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可以借用古人的诗句、成语或典故,也可以创作新的典故。
但用典要恰当,不要过于生硬或牵强。
7. 反衬对比:对联中的上下句可以通过反衬或对比的手法来增强表现力,使对联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反衬对比可以在内容、形象、情感等方面体现出来。
8. 修辞手法运用:对联的写作还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倒装等,以增强表达效果,使对联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以上是对联写作的一些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写作时要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同时注重内在的深意和文化内涵,才能创作出优美、传神的对联作品。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简短的表达形式带来丰富的意义和情感,被广泛应用于节庆、寿辰、喜庆等场合,深受人们的喜爱。
对联的写作不仅需要注意字数对称和韵律和谐,还需要注重内容的矛盾对比、情景交融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首先,字数对称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
古代楹联创作技巧与鉴赏教案
![古代楹联创作技巧与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56ac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5.png)
古代楹联创作技巧与鉴赏教案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在古代起到了宣扬文化、传承智慧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古代楹联的创作技巧与鉴赏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楹联艺术。
一、古代楹联的创作技巧1. 选题要准确、有内涵楹联的选题要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内涵,既能传达作者的思想,又能触发读者的共鸣。
选题时,可以依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创作,如传统文化、人生哲理、社会时事等,同时还要注意选题与所要展现的环境和背景相协调。
2. 押韵要协调、优雅楹联是由两句对仗的诗句组成,因此要求两句之间的押韵要协调、优雅。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富有韵律感。
同时,还可以运用平仄、变调、押平韵等技巧,使楹联更具艺术性和韵律感。
3. 内容要简洁、精炼楹联的句子要求简洁、精炼,能够用少量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意思。
创作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其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4. 结构要完整、严谨楹联的两句诗句要在结构上保持完整、严谨。
两句之间要具备呼应、对仗的关系,同时要恰当运用对仗、夸张、反复等手法,以增强楹联的艺术性和考究性。
二、古代楹联的鉴赏方法1. 理解楹联的主题与内涵在鉴赏楹联时,首先要理解楹联的主题与内涵。
通过认真阅读楹联的诗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楹联的选题与背景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楹联的寓意。
2. 欣赏楹联的艺术形式与结构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结构。
在鉴赏时,要注意楹联的两句诗句之间的对仗、押韵关系,以及整体的结构和呼应关系。
通过欣赏其形式的美感,更好地领略楹联的艺术魅力。
3. 品味楹联的美学价值与意境楹联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意境。
在鉴赏时,要细细品味楹联所表达的意境和感受,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智慧。
同时要注意楹联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形象描绘,通过感受其美学价值,更好地欣赏楹联的魅力所在。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d71adb80eb6294dd886cc8.png)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
如: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5)【对比法】:…… 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水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
如: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22eb9a7e21af45b207a85d.png)
春联写作 13 种基本技法1)【比法】:比就是“打比方”,即依据两不同事物的相像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另一个事物。
比有明、暗、借、博、反、互等,如:山有路勤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比法】:比就是运用想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绘,即成心把物当作人,或把人看作物,或把甲当作乙物。
如:稻草捆秧父抱子竹装笋母儿3)【夸法】:即通事物行大或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绘象的主要方面和本特点。
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里煮乾坤4)【托法】:就是了使事物的特点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同来陪或照。
如:四周荷花三面柳一城春光半城湖——(南大明湖)5)【比法】:⋯⋯如:野心家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6)【反法】:就是上下两,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无辜佞臣——(岳墓前)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相互增补的。
即要求春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述两件拥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有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形、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真理,比如:山势雄伟,翮鸟不可以超出;崖壁陡峭,飞猿亦苦登攀。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水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述两件拥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春联中的字词句,不单上下联相对仗,并且上联自己之中和下联自己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春联更为工稳,更增加了对衬美。
句中自对的用法 ,在春联 (特别是长联 )中,运用得比较宽泛。
并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
如:自得其乐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此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拥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存心义。
如长沙岳麓山联: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对联的写作方法
![对联的写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e6330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4.png)
对联的写作方法1. 想写对联呀,那可得先把对仗弄明白。
就好比两个人跳舞,动作得相互呼应呢。
比如说“天对地,雨对风”,这就是最基本的对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2. 写对联的时候,平仄也很关键哦。
平仄就像音乐里的节奏,一高一低才好听。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相间,读起来朗朗上口。
3. 对联的字数也是有讲究的。
它可不是随便乱写多少字都行。
就像盖房子,得按照一定的规格来。
五言联、七言联就很常见,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五言联的典范。
4. 要写好对联,主题得明确。
这就像我们说话要有个中心思想一样。
要是主题不明确,就像船没有舵,到处乱飘。
比如写春节对联,主题肯定是围绕喜庆、祝福之类的,“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就紧扣主题。
5. 上联和下联的意境要相符。
这就如同两个人谈恋爱,得互相有感觉。
不能上联说的是雄伟的高山,下联突然变成了柔弱的小花。
像“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上下联意境很和谐。
6. 写对联还得有点想象力。
把平常的事物用不一样的方式组合起来。
就像厨师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搭配就有不同的味道。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多有想象力啊。
7. 有时候从生活中找灵感最靠谱。
就像你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一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对联的素材。
我邻居老张看到自家孩子读书努力,就写了个“窗前勤读月,案上苦攻书”。
8. 多读一些经典的对联是很有帮助的。
这就好比学武功要先看秘籍一样。
读多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写了。
像“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的对联,读着读着就有感觉了。
9. 写对联别太拘泥于形式。
有时候打破常规反而能写出好的。
就像穿衣服,偶尔混搭一下也能很时尚。
比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虽然平仄不完全对应传统规则,但也很妙。
10. 对联的用词要准确。
这就像射击,得瞄准了才能击中目标。
如果用词不当,整个对联就会很别扭。
怎样写好对联的技巧
![怎样写好对联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9abf70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5.png)
怎样写好对联的技巧怎样写好对联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下面列举了一些写好对联的技巧,供参考。
1. 选取对仗韵脚:对联的韵脚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要选取对仗韵脚,如平仄、声调、字音等。
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咨询他人的意见来确定对仗韵脚。
2. 注意对联的意境:对联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要注意对联的意境,使其能够传达出深远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来提升对联的意境。
3. 增加对联的文采:对联是一种纯文学形式,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文采来提升对联的品味。
可以使用双关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来增加对联的文采。
4. 突出对联的对仗:对联的最大特点是对仗,要注意突出对联的对仗关系。
可以通过使用同音字、反义词、叠字等方式来增强对联的对仗效果。
5. 注意对联的平仄:对联的平仄是指声音的起伏变化,要注意对联的平仄关系。
可以通过掌握平仄规律和运用平仄的变化来提升对联的韵味。
6. 注重对联的节奏:对联的节奏是指对联的韵律和节奏感,要注意对联的节奏感。
可以通过运用节奏感强的词语和句型来增强对联的节奏。
7. 注意对联的字数:对联的字数要求一般是四个字或八个字,要注意对联的字数。
可以通过增减字数来调整对联的平衡感和美感。
8. 注重对联的结构:对联的结构要求一般是左右呼应或上下对仗,要注意对联的结构。
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和位置来改变对联的结构。
9. 注意对联的语言规范: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要注意对联的语言规范。
可以运用规范的语法和词汇来提升对联的书面表达能力。
10. 培养对联的创作灵感:对联的创作需要一定的灵感,要培养对联的创作灵感。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对联、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和思考来培养对联的创作灵感。
写好对联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的,希望以上列举的技巧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相信您会写出更好的对联作品。
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
![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https://img.taocdn.com/s3/m/cee1ce0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2.png)
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一、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1、比喻法比喻法。
如: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2、、夸张法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3、衬托法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联)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4、、对比法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5、反对法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愿闻老子再骑牛6、正对法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
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
7、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
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
如: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8、、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如长沙岳麓山联: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
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
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楹联的创作方法
![楹联的创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2143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1.png)
楹联的创作方法
楹联的创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主题:在开始创作前,要明确楹联的主题和用途。
考虑对联的受众、场合和目的,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对仗工整:对仗是楹联的基本要求,要求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字数相等、平仄相对。
具体来说,就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同时,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语要一一对应,如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等。
语言优美:楹联的语言要优美、精炼,用词准确、生动。
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生僻字和过于复杂的表达方式。
符合格律:楹联是一种格律诗,要符合一定的平仄规律。
一般来说,上联的平仄和下联的平仄应该相间分布,即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时,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语平仄也要相对。
意义深刻:好的楹联不仅要有形式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要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启迪人们的智慧,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反复推敲:在创作过程中,要反复推敲、修改,不断完善。
可以请他人品评并提出
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
格式规范:在书写楹联时,要注意格式规范。
一般来说,应该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书写,同时要注意字体大小和排列方式,以保持整体的美观和协调。
综上所述,创作出好的楹联需要在语言、形式、思想内涵等方面下功夫。
同时,还要注意与实用性和创新性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场合和受众的需求。
写楹联的格式和要求
![写楹联的格式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f50b9e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4.png)
写楹联的格式和要求一、字数相等楹联嘛,就像一双筷子,两根得一般长才般配。
上联几个字,下联也得是几个字。
比如说“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你看,上下联都是七个字,不多不少,就这么整齐。
要是上联长下联短,那不成了瘸腿的桌子?多难看呀。
二、词性相对这就好比是一场词语的对对碰游戏。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像“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天和地都是名词,雨和风也是名词。
要是写成“天对跑,雨对跳”,那可就乱套了,就像把苹果和汽车硬凑在一起,多别扭啊。
三、平仄相谐平仄这东西呢,有点像音乐里的节奏。
平声就像音乐里的低音,仄声就像高音。
上联结尾要是仄声,下联结尾就得是平声。
比如“海到无边天作岸(仄),山登绝顶我为峰(平)”。
你要是把平仄搞乱了,就像唱歌跑调一样,让人听着难受。
嘿,你想啊,好好的一副楹联,读起来磕磕巴巴的,像个啥?四、结构相称这就像盖房子,上联是什么结构,下联也要是差不多的结构。
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也得是主谓宾结构。
就说“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春风”是主语,“吹绿”是谓语,“千枝柳”是宾语,下联也是同样的结构。
要是上联是一个完整的建筑框架,下联却搭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这怎么能行呢?五、内容相关楹联的上下联得说的是相关的事儿,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就像两个人聊天,得在一个话题上。
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都是在说福寿的事儿。
要是上联说的是花,下联突然说起飞机,这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吗?哎呀,那简直是胡言乱语嘛。
六、忌合掌啥叫合掌呢?就是上下联说的是一个意思,这就没意思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自己跟自己握手,多傻呀。
像“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五祥”,五福和五祥基本一个意思,这就不好。
楹联啊,得有点变化,上下联互相补充才好。
七、韵律美读楹联的时候要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就像念儿歌一样顺溜。
平仄的搭配就是为了这个韵律美。
比如说“日照花如锦(仄仄平平仄),风吹柳似丝(平平仄仄平)”,你读起来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嘴巴都很舒服?要是读起来拗口,就像吃了没煮熟的米饭,咯牙得很。
楹联写作构思方法
![楹联写作构思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f0780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f.png)
楹联写作构思方法楹联写作构思方法1:虚字法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何须蛋白寻营养;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至大至刚,三天两地;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宁子路祠)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
楹联写作构思方法2:点题法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
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一年欣有首;四海幸无波。
上句单点。
又如九月婚联:喜望金菊放;乐迎新人来。
这是下句单点。
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影动半轮月;香生一握风。
(扇店)纵谈中外事;洞彻古今情。
(报社)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它有明点、暗点之分。
前面所举各例,均属明点。
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观书千载近;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
楹联写作构思方法3:示位法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
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如: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成都杜甫草堂)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具体位置。
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对:已过半程临古渡;再行三里到新村。
较常用的是以一些方位词(有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如上、下、中、内、外、边、间等)来表示大致位置,如:堤畔莺花桥畔月;竹边歌曲柳边舟。
(园林联)鸡鸣山下,玄武湖边,振起景阳楼故址;帝子台城,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南京鸡鸣寺景阳楼) 楹联写作构思方法4:数字法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
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数字起首。
楹联的写作技巧
![楹联的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dbf9e7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b.png)
楹联的写作技巧关于楹联的写作技巧一楹联的基本常识我国最早的一副楹联,通常认为是五代学士辛寅逊的“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最初这副楹联是题桃符板于寝门的,到了宋朝,才开始题于楹柱。
由于汉字的单音节特点,我国文字很早就形成了独特的对偶形式,《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秦汉瓦当的“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等,都是对偶文,虽然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对联形式,但已经具备对联的雏形了。
楹联的特征,是上下联相对,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字数相同,二是内容相称,三是平仄相反。
字数相同,不仅仅指上下联的字数相同,还指两句相对应的词的字数相同,比如曹植的“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这一联上下句都是五个字,字数相同,“名都”对“京洛”,“多”对“出”,“妖女”对“少年”,相同性质的词也都是字数相同。
内容相称,就是所对应的词的意思要有联系,同时为着一个主题服务。
平仄相反,就是所对应的词的平仄,正好相反,才是好对子。
二楹联的种类楹联最初只有五字对和七子对,由于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深受喜爱,也因为赋体文学的发展和强势影响,对联逐渐又出现三字对,四字对,六字对,等等,甚至出现长对,昆明大观园楼古今第一长联180字,比较震撼。
但长联的特点还是把长句分成若干个短联,所以掌握好短联是关键。
此外就内容分类,楹联又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寺庙联,庆贺联,学术联,题赠联等等。
就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集句联,叠字联,顶针联等等。
三楹联常用专业术语上联:指楹联的前半部分,仄声收尾。
悬挂于楹柱的右面。
下联:指楹联的后半部分,平声收尾。
悬挂于楹柱的左面。
出句:也称“出对”,指先出来而让人续对的句子,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如果出的是下联,就要对出上联,反之亦然。
对句:也称“对对”,意思参见“出句”。
全联:指一副完整的对联,包含上下联。
楹联创作的四个技巧
![楹联创作的四个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3e3e0e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3.png)
楹联创作的四个技巧作者:霞浦楹联学会林承强国粹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一、掌握两个句式的技巧:1.首句平起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房前幽径春花艳;屋后丛林鸟语欢。
牙小五(6)班林天骏霞光绚丽迎新岁;浦水丰饶享福年。
牙小四(1)班阙思妍兔回大地千家乐;龙舞神州万象新。
牙小四(2)班蔡文熙百花竞艳春光美;万马争先时代新。
牙小五(5)班谢晨羿凤凰山下春光美,虎屿岛中气象新。
牙小三(5)班方兴丰2.首句仄起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喜地欢天歌盛世;富民兴业展鸿图。
牙小五(5)班温丛崟春夏秋冬迎瑞彩;东西南北保平安;牙小五(4)班林浩鸿寅去卯来生瑞气;虎归兔到映祥光。
牙小五(1)班张书裕虎去犹存威猛劲;兔来即现瑞祥风。
牙小四(2)班陈振科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牙小四(2)班王语晨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迓新春。
牙小四(6)班陈宁虎去威犹在;兔来业更兴。
牙小四(5)班雷正杰虎去雄风在;兔来瑞气生。
牙小四(5)班郑佩琳二、掌握马蹄韵的技巧: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
原联:珍惜黄金时代;莫负美好年华。
这是错误句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修改联:珍惜黄金时代;追求美好人生。
正确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例:春雷响风调雨顺;疫病除国泰民安。
(今声)牙小五(4)班兰欣宴七都港虾欢鱼跃。
杨家溪水绿山青;(本联为传统的自对联或边对联)牙小三(5)班王盈清三、忌合掌的技巧:什么叫合掌?是指上下联以同义词对举,句意近同,内容重复,不相区别的弊病。
楹联写作十讲
![楹联写作十讲](https://img.taocdn.com/s3/m/c4bf5bd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9.png)
楹联写作十讲楹联写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致的标志,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古至今,楹联受到了诗人、文人和书法家们的青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中国,楹联是宴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也是访客高兴地被普及的传统文化。
因此,如何写出精美的楹联已经成为了一种技能,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有效地学习和练习楹联写作技巧,以便在宴会上炫耀自己的技艺。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楹联写作,以下给大家介绍楹联写作十讲。
第一讲:注意语言节奏。
写楹联时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把握押韵与抑韵,把握幽默与婉转,把握诗意与活泼,以符合楹联的格式和文化意境。
第二讲:把握词句之间的关联。
一句楹联不是一句话的独立表达,而是一组词句之间的关联,它要传达一种文化表现、一种意境,它要传达一种气氛、一种情感,它要传达一种情思、一种深意,一句只能表达一种概括性的概念,并不能把一切都交给它。
第三讲:注意结构。
楹联写作需要结构良好,首尾对称,中间必须有一个押韵的中段,这样写出的诗句才会音调优美,句式完美。
第四讲:关注文化。
楹联写作,尤其是写楹联时,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将自己的想法融入楹联的写作之中。
比如,用节日或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来表达深刻的精神,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来糅合近义词,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思。
第五讲:关注词语的规范。
楹联写作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要确保每个字都正确书写,以免出现书写错误。
如果你不熟悉某些字,可以先搜索其书写规范,再加以改写。
第六讲:关注古今之韵。
楹联写作需要注意古今之间的韵律和语法规律,以及近似字的使用。
古韵比较复杂,但一定要注意字的排列顺序,把其排列成逻辑性强的句子结构。
第七讲:注意押韵与抑韵。
楹联写作要注重押韵和抑韵的节奏,用音节和意群等把握押韵和抑韵的运用,使得诗歌充满着激情与感慨。
第八讲:注重思想创新。
楹联写作要紧扣时代,把握前人思想的创新,不要被传统思想所束缚,在楹联之中通过创新的思想,表达出自己的情怀,让自己的楹联更加有深度和独特性。
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
![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https://img.taocdn.com/s3/m/b46708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b.png)
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对联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写对联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写作技巧,下面将介绍对联的十二种写作技巧、基础知识及其补充。
一、写作技巧1.对仗技巧:对仗即上下联的韵脚对应。
韵脚可以是声韵、平仄、字音等。
要注意对仗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形象技巧:对联可以通过形象描绘来表达意境,利用形象化的语言使对联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3.押韵技巧:对联中可以使用平仄或下字、首字、声韵押韵等技巧,使对联更加和谐有力。
4.比喻技巧:可以借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对联更有表现力和创意。
5.运用典故:可以引用典故、古人名句等,增加对联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打趣幽默: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意境,给对联增添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
7.对仗独特性:可以尝试使用一些独特的对仗方式,如意境对仗、色彩对仗等,突破传统的对仗方式,提升对联的艺术性。
8.平仄运用:要注意对联中的平仄律动,使对联的音律韵味更加优美。
9.注重修辞:对联中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反问、排比、夸张等,增加对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0.情感表达:对联中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使对联更具个性和内涵。
11.巧用典故:要灵活运用典故,既有传统的古人典故,也可以引用当代的新闻、电影等,使对联更具时代感。
12.注意适度:对联的长度一般为四句或八句,要注意避免过长或过短,保持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二、基础知识及补充1.字数与字体:对联中每句的字数一般保持一致,同时要注意选用工整美观的字体。
2.结构和格律:对联一般分为左右两边,每边的字句结构要对称一致,形成左右呼应的效果。
同时要注意格律的协调与流畅。
3.文化内涵:对联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形式,可以表达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对联更具厚重的文化底蕴。
4.审美标准:对联的审美标准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要注意根据当下的审美趋势和文化背景来创作对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楹联的写作技巧
(一)、掌握对仗的基本技巧。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楹联。
因而在学写楹联时,首先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
在这方面,古代有不少关于声律对仗的好书,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声律发蒙》等,再参考《佩文诗韵》、《诗韵合璧》、《诗韵全璧》等,这些书籍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们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字数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
其次,通过多读古今名联名对,也可悟出创作楹联的一些基本技巧。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本书在第三节精选了中华经典楹联、第四节精选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最实用的对联,意在让读者欣赏的同时,通过品读、模拟受到熏陶,学会作楹联的基本技巧。
再次,要注意楹联对仗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形式要对称。
一般来说,楹联的平仄、词性、句法及结构都要对仗。
初学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如:
竹因临水情斯畅;
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二是内容要相关。
楹联之所以称其为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楹联。
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
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的平仄及词性都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楹联。
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上联是化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
”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有些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
如徐树人所撰一副楹联: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
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乃”和“才”表示其
转折关系。
有的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表示的因果关系,如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
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
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有些楹联看起来互不相关,但在立意上却是相通的,如顾宪成书院门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
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
三是文字尽量精练。
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
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
又如周恩来在青
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此联八个字,却浓缩了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
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
奋斗的英雄气概。
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
四是节奏要鲜明。
楹联的节奏比较灵活,但也并是不无序可循。
在长联中只要做到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
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
(二)、注意使用的场合和时代性
一是要有针对性。
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
情操、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切合事物与场合。
如写喜联、寿联、挽联时,对所写对象的情况及与自己的关系必须写对,否则就会出笑话。
再拿一些可“通用”的联语来讲,其通用范围也是限的,如“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这副婚联,就婚姻本身来讲,它可以“通用”于不同人的婚姻,但就时间意义来说,它只能用于冬日结婚,如用于春夏秋就不行。
正是从楹联的针对性这点来讲,可通用的楹联,大多缺乏针对性,所以往往欠缺生动、准确、鲜明,最好的办法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自己动手,写出针对性强的好的楹联来。
二是要反映时代精神。
楹联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时代变了,楹联的内容也应起相应的变化。
如湖南邱阳一个体饮食店开张时,店主从旧楹书上抄得一联: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联中的“酒”和“茶”包含饮食店特点,可联语反映的旧社会时消极颓废的情绪不适宜于今天的时代,经群众提出意见后,店主将此联改为:
劳心苦,劳力苦,劳逸结合拿壶酒来
为国忙,为民忙,忙中有闲饮杯茶去
这一改,有了新的内容,行人顾客都满意了,小店的生意也是楹联的广告作用而更加兴隆。
(三)、找现成的词语做简单的对对子的练习
初学撰写对联的人,常感到自己的词汇有限,那就不妨先作一些简单的对对子练习。
从前人的创作经验看,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名对。
最简便的方法是,找一部书,将其中的人名挑出来组成工整的对仗。
扩而大之,用几部书,甚至书籍目录中的著者目录、花名册、点名簿等,都可用来作这类文字游戏。
如陈寅恪先生于1932年给清华大学出的入学试题是对对子“孙行者”。
据说,全场对出者不过数人,最著名的一副人名对,是以“胡适之”对之。
此外还有以“王引之”、“祖
冲之”来对的。
又如常被引用的一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二是地名对。
可以从书籍中、地图中寻找配对。
如找北京地名配对:北海对西山;磨盘大院对烟袋斜街;东棋盘街西棋盘街对南芦草园北芦草园,等等。
还有用地名对人名的,如:陶然亭对张之洞。
三是物名对。
动植物均可成对。
如花卉名对:帝女合欢,水仙含笑;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这是一副用八种花卉名称排列组合而成的对联,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四个短句不仅可各自独立成句,而且连起来又成为了“自对”与“互对”兼备的联语。
最令人称奇的还是对联把花卉拟人化,有动作,有感情,自然得体,天衣无缝,给人以奇巧新鲜的感觉。
动物名对:如鹦哥观晴空素云雪雁;善姐赏绿池莲花鸳鸯。
联中“鹦哥、雪雁、鸳鸯”既是动物,也是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
四是书名对。
如鲁迅先生是书名对能手,他自己写的书的书名就两两相对。
如:《呐喊》对《彷徨》;《伪自由书》对《准风月谈》;《朝花夕拾》对《故事新编》等等。
鲁迅先生逝世时,孙伏园便将鲁迅的作品和他主编的刊物组成一幅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形象地概括了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
五是戏剧名对。
如:《乌龙院》对《白虎堂》;《三气周瑜》对《七擒孟获》,等等。
六是电影名对。
如:《车轮滚滚》对《春雨潇潇》;《试航》对《创业》。
较著名的电影长联为:
《马兰花》《苦菜花》《白莲花》《蒙根花》《五朵金花》《战地黄花》《生活的浪花》《繁花似锦》;
《雁荡山》《杜鹃山》《六盘山》《火焰山》《雪海银山》《万水千山》《沸腾的群山》《江山多娇》。
(
七是成语、俗语对。
《巧对录》等书籍中录有此种对子甚多,如:瓜熟蒂落对藕断丝连;隔靴搔痒对画饼充饥;守株待免对打草惊蛇;风吹草动对日晒雨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等等。
以上介绍的都是楹联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创作技巧,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这无异于写作楹联的敲门砖。
在掌握这些初步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多读古书,多读好书,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楹联艺术,然后根据现实生活内容量体裁衣,读者便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意识和生命力的楹联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