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写作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楹联的写作技巧

(一)、掌握对仗的基本技巧。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楹联。因而在学写楹联时,首先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在这方面,古代有不少关于声律对仗的好书,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声律发蒙》等,再参考《佩文诗韵》、《诗韵合璧》、《诗韵全璧》等,这些书籍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们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字数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

其次,通过多读古今名联名对,也可悟出创作楹联的一些基本技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书在第三节精选了中华经典楹联、第四节精选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最实用的对联,意在让读者欣赏的同时,通过品读、模拟受到熏陶,学会作楹联的基本技巧。

再次,要注意楹联对仗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形式要对称。一般来说,楹联的平仄、词性、句法及结构都要对仗。初学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如:

竹因临水情斯畅;

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二是内容要相关。楹联之所以称其为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的平仄及词性都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有些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楹联: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乃”和“才”表示其

转折关系。

有的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表示的因果关系,如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有些楹联看起来互不相关,但在立意上却是相通的,如顾宪成书院门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

三是文字尽量精练。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又如周恩来在青

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此联八个字,却浓缩了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

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

四是节奏要鲜明。楹联的节奏比较灵活,但也并是不无序可循。在长联中只要做到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

(二)、注意使用的场合和时代性

一是要有针对性。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

情操、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切合事物与场合。如写喜联、寿联、挽联时,对所写对象的情况及与自己的关系必须写对,否则就会出笑话。再拿一些可“通用”的联语来讲,其通用范围也是限的,如“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这副婚联,就婚姻本身来讲,它可以“通用”于不同人的婚姻,但就时间意义来说,它只能用于冬日结婚,如用于春夏秋就不行。正是从楹联的针对性这点来讲,可通用的楹联,大多缺乏针对性,所以往往欠缺生动、准确、鲜明,最好的办法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自己动手,写出针对性强的好的楹联来。二是要反映时代精神。楹联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时代变了,楹联的内容也应起相应的变化。如湖南邱阳一个体饮食店开张时,店主从旧楹书上抄得一联: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联中的“酒”和“茶”包含饮食店特点,可联语反映的旧社会时消极颓废的情绪不适宜于今天的时代,经群众提出意见后,店主将此联改为:

劳心苦,劳力苦,劳逸结合拿壶酒来

为国忙,为民忙,忙中有闲饮杯茶去

这一改,有了新的内容,行人顾客都满意了,小店的生意也是楹联的广告作用而更加兴隆。

(三)、找现成的词语做简单的对对子的练习

初学撰写对联的人,常感到自己的词汇有限,那就不妨先作一些简单的对对子练习。从前人的创作经验看,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名对。最简便的方法是,找一部书,将其中的人名挑出来组成工整的对仗。扩而大之,用几部书,甚至书籍目录中的著者目录、花名册、点名簿等,都可用来作这类文字游戏。如陈寅恪先生于1932年给清华大学出的入学试题是对对子“孙行者”。据说,全场对出者不过数人,最著名的一副人名对,是以“胡适之”对之。此外还有以“王引之”、“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