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806e7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6.png)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教育孩子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在当代社会,教育孩子的过程充满挑战和困惑。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独立、自律和自控的人。
然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育儿经验,我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心得,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以下是我对如何教育孩子培养自律和自控能力的一些体会和见解。
一、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教导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品质和目标。
只有明确目标和价值观,孩子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律和自控。
二、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孩子自律和自控的基石。
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教导他们合理地处理情感。
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情绪,并引导他们寻找有效的情绪释放方式,如户外活动、艺术创作等,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指个体自觉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个人或共同的目标。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鼓励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生活计划,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四、强化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控是指个体通过意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耐心、情绪调节、延迟满足等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自控能力。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游戏、训练和挑战来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如团队合作游戏、解决问题的场景模拟等。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氛围家庭环境和教育氛围对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正面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14cea9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0.png)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自律能力是一个人在行动、情绪和思想上自觉约束自己的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
首先,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小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且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限制。
例如,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遵守床上时间、洗手等。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要给予积极的奖励和认可,相反,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时,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律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制定一套公正且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引导和借鉴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例如,利用游戏、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和益处。
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提交作业等。
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
自制力是个人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对于培养自律能力非常关键。
家长可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例如,教育孩子等待、分享、节约等。
在食品、玩具和时间等方面,可以逐渐延长孩子的满足需求的时间,使孩子能够学会自我控制。
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例如,安排小组合作、时间管理等,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任务。
此外,父母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并实施目标和计划。
目标和计划对于个体的行为调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立下小目标、制定计划,然后逐步实现目标,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精神上的认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律意识。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98f9a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0.png)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基石之一,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而下面将从鼓励自主管理、建立日常规划和提供积极激励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一、鼓励自主管理为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鼓励孩子进行自主管理。
首先,要教会孩子分辨事情的重要性和优先级,让他们懂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安排任务。
例如,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每天的任务清单,让孩子自己决定完成任务的顺序和时间,从而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并且要对他们的决策给予肯定与支持。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建立起自主管理的信心,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二、建立日常规划建立日常规划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步骤。
首先,要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建立明确的计划。
例如,如果孩子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家长可以和他们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天学习的时间、科目和方法,帮助他们形成坚持学习的习惯。
其次,要鼓励孩子按照计划执行,而不是随意行事。
当他们完成计划中的任务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养成规划和执行的动力。
通过坚持日常规划,孩子会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质量。
三、提供积极激励提供积极激励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来激发他们自律的动力。
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重视和认可。
其次,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可以告诉孩子一些成功的人物故事,让他们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并激励他们以此为目标努力。
此外,孩子在困难时期可能会面临挫折和失望,这时家长和学校更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持自律的决心。
总结起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https://img.taocdn.com/s3/m/844543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6.png)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建议:1.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展现出自律性和自觉性的行为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父母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展示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2.设立明确目标:帮助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包括学业、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等方面。
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制定计划:教导孩子制定计划,将目标分解成可行的步骤。
学会制定计划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和计划性。
4.奖励和激励:当孩子完成了既定目标或按照计划行动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奖励不仅可以是物质上的,还可以是口头上的赞扬和鼓励。
5.建立自律的日常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如按时作业、整理书包、保持房间整洁等。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6.让孩子参与决策:在合适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比如,让他们参与制定家规。
7.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8.关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爱好有助于激发自觉性。
9.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创造一个积极、支持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10.教导时间管理:帮助孩子学会有效地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学习、娱乐和休息,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11.理解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建立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信任。
12.引导情绪管理: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以上方法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教育,以形成稳定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3122c8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5.png)
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的教育目标。
自律是指一个人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价值观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呢?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
因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自律的榜样。
只有家长自己能够做到自律,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自律的一面,比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完成工作等,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正确的榜样。
2. 建立规矩和奖惩制度在家庭教育中,建立明确的规矩和奖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规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同时,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奖励可以激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惩罚则可以让他们意识到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责任感的孩子才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家长可以通过分担家务、照顾小动物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只有承担责任才能获得尊重和信任。
4.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
家长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坚强意志力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重要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来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
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学习一项技能等方式来培养孩子坚强意志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结语教育孩子养成自律行为习惯需要家长付出持久不懈的努力和耐心。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73f15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b.png)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自律、负责任的人,这不仅是为了他们的未来,也是为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本文将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角度出发,分享一些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为孩子树立明确的规则与目标1. 突出规则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规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明确家规,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规则的制定应当合理,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宣讲规则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是为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所设立的。
2. 制定适合孩子的目标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些具体的目标,如每天保持学习时间,做好家务,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有明确的方向,也可以让他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自律的能力。
二、示范和引导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1. 父母亲自树立榜样在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应该主动展示自律的行为,如遵守规矩,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注意言行举止等。
通过自身的示范,孩子会主动模仿,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能力。
2. 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自律的重要一环。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任务计划,教他们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高效利用时间。
同时,家长也要督促孩子按照计划执行,让他们体会到时间管理对自律的重要性。
三、鼓励和赞赏孩子的努力1. 定期进行家庭评估家长可以设立一个定期的家庭评估时间,与孩子一起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和努力。
通过与孩子一起交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激励他们继续坚持努力。
2.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赞赏孩子在自律上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赞赏。
鼓励和认可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激励他们更好地坚持下去。
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1. 提供温馨、宽容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提供一个温馨、宽容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方法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0fed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4.png)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方法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而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并为他们成为独立、有担当的人做好准备。
1. 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是孩子学习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主要来源。
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自己就具备良好的自律和责任感,以身作则。
通过展示自己对工作、家务和学习等方面负责任且有条理性的态度,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鼓励他们效仿。
2. 建立明确规则和期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有助于塑造孩子的自律意识。
这些规则应该包括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如作业完成时间、家务分工、使用电子产品时长等。
同时,父母需要向孩子解释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并确保他们明白不履行责任可能带来的后果。
3. 提供适当的自主权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做出选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家长可以在孩子能够处理的范围内提供一些决策权,例如选择晚餐菜单、确定周末活动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4. 建立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关键步骤之一。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并坚持日常习惯,如早起、整理房间、按时完成作业等。
通过逐渐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孩子将逐渐培养出自律和责任感。
5. 提供积极激励和奖励积极激励和奖励是一种有效地促使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的方法。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父母应给予肯定和认可。
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小礼物或零花钱,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亲子活动或特殊待遇。
这样的激励和奖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对责任感的认同。
6. 提供支持和指导在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过程中,父母应该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帮助他们规划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
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积极鼓励和帮助,让他们坚持下去并学会承担责任。
结论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管理与自律能力的家庭教育
![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管理与自律能力的家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6800f6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5.png)
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管理与自律能力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参与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讨论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帮助孩子正确地管理时间和培养自律能力。
一、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在家中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有序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的基础。
为孩子提供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配备书桌、书架、学习用品等,使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并将学习与其他娱乐活动区分开来。
二、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是培养他们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的重要步骤。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每周或每月的学习计划,明确分配时间给各项任务和活动。
同时,鼓励孩子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可行的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时间表。
三、培养良好的时间分配习惯良好的时间分配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将重要的任务和活动优先考虑,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同时,鼓励孩子预留一些弹性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或享受一些休闲娱乐活动。
四、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激励孩子遵守时间管理和自律原则的有效手段。
家长可以制定一套明确的奖励和惩罚规则,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或特别的娱乐活动,而惩罚可以是限制某些娱乐活动或给予额外的学习任务。
五、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引导者。
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方面,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自律和时间管理习惯。
如果父母本身没有良好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很难期待孩子能够建立这样的能力。
六、鼓励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自主学习和探索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同时监督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七、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检查和评估孩子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并改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510f0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5.png)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引言:当今社会,自律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品质之一。
自律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取得成功。
然而,并非所有孩子天生都具备良好的自律能力,故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一、建立清晰的规则和期望1. 建立明确的家规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制定明确的家规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关键。
家规应当包括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和期望。
例如,规定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时间和家务分工等。
通过明确的家规,孩子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行为是被鼓励的,什么行为是被限制的。
2. 设立可实现的目标制定几个孩子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如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按时完成作业等。
逐步实现这些目标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并在成功中建立信心。
二、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1. 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孩子表现出自律的行为时,家长应即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自律行为。
2. 设立奖励机制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来鼓励孩子的自律表现。
例如,制定一个奖励星级系统,孩子在完成自律任务后获得一定数量的星星,一定数量的星星可以兑换成奖励。
这样的机制可以让孩子在追求奖励的同时,培养自律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1. 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
孩子能够根据时间表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2. 教授计划和优先级教授孩子如何制定计划和设置优先级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指导孩子将任务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自我控制能力1. 倡导延迟满足教育孩子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培养自律的关键。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等待一定时间后再满足他们的欲望。
例如,告诉孩子学习完成后才能获得娱乐时间,从而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坚持。
2. 引导情绪管理教导孩子如何有效管理情绪对自律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8b5bf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2.png)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优秀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律是指孩子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
在这篇文章中,将就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定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时,首先需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定,明确告诉孩子家庭中的规矩和要求。
例如,让孩子明白晨起要自觉整理床铺,午饭后要自己清理餐具等等。
这样,孩子可以在规定中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
二、激励孩子建立奖惩制度奖励与惩罚是孩子成长中常用的方式之一。
激励孩子建立奖惩制度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就明白做事情的代价与收益,并培养孩子主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自觉整理房间时,可以给予一些小奖励,如表扬、鼓励或者一些小礼物。
而当孩子违反规定或者不按时完成任务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如限制一些娱乐活动的时间。
三、做好榜样与引导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律的品质。
例如,我们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等,同时还需要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和好处,引导他们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制定合理的计划与任务为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和任务可以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任务清单,让他们清晰地知道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帮助他们培养计划和执行的能力。
当孩子按时完成任务时,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体会到自律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倡导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自律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应该以和谐、积极的氛围为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如做家务、帮助处理事物等。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b6dd4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a.png)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指个体在目标设定、计划执行和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自律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素质。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自我要求严格,有规律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其次,家长要明确目标,设定合理的家规,如早起、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和规划任务。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如早操时间、晚自习时间等,让学生按时参加相应的活动,养成自律的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课程或活动,如时间管理、自我约束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人培养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他们也需要主动参与自律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
其次,学生要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
此外,学生还要养成坚持和毅力的品质,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下去,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孩子们在自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诱惑,但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磨练,他们才能逐渐成长为自律自信的人。
只有具备自律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贡献一份力量。
家庭教育心得教会孩子自律和时间管理
![家庭教育心得教会孩子自律和时间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463a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7.png)
家庭教育心得教会孩子自律和时间管理家庭教育心得:教会孩子自律和时间管理家庭教育是每个父母的重要职责之一,教会孩子自律和时间管理则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我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总结出几个有效的方法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责任感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权,并适时给予他们一些决策的机会。
例如,关于每天的起床时间、作息安排和课余活动,我们可以与孩子商讨并共同制定规则。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同时也会主动参与到时间管理和自律的过程中。
二、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教会孩子自律和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
在每周的开始,我们一起列出孩子想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然后安排好每天的时间分配。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并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计划能力。
三、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激励孩子自律和时间管理的有效手段。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制定出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方式。
例如,完成任务的孩子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而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孩子则要承担一定的惩罚。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就能够逐渐养成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时间管理是孩子自律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1. 设立专属学习区域:为孩子划定一个专门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这个区域专心学习,养成专注的习惯。
2. 制定时间表: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激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3. 分解任务: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让孩子一步步完成,提高目标的可实现性。
4. 培养时间观念:教育孩子合理估算时间,养成准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五、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除了学习任务,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重要的课外教育内容。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安排时间,还能激发他们对自律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b5107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7.png)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效率以及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
对于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本文将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行为引导等方面给出有效的建议。
一、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孩子的自律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示出正确的自律行为,例如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2. 建立规矩制度:制定一些明确的家规家训,如定期的作息时间、理性使用电子设备等。
规定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思维,让他们懂得遵守规则。
3. 提供积极的奖励: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自律行为时,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等。
这样可以激励孩子进一步发展自律能力。
二、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以帮助他们培养自律能力。
1.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懂得付出努力,并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2. 倡导自主学习:孩子的学习要由他们自己主导,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 鼓励独立思考:在家庭讨论或决策中,给予孩子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行为引导与规范除了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外,行为引导和规范也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
1. 设定目标和规划: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引导他们制定可行的规划。
让他们逐步实现目标,在过程中培养坚持和自律的能力。
2. 培养专注力:减少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鼓励他们进行有益的阅读或其他专注力训练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控和注意力。
3.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教育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帮助他们制定日常计划表,规划学习、娱乐和休息等活动。
家庭教育的关键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
![家庭教育的关键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b0980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8.png)
家庭教育的关键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技巧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律生活,提升学习能力和成就感,从而迈向成功的道路。
1.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指孩子自觉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和控制行为的能力,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1) 为孩子设置明确的目标:帮助孩子设定具体、实际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步骤和计划,并鼓励他们努力实现目标。
(2) 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培养他们不放弃的勇气和决心。
(3) 建立积极的习惯: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整洁的环境等。
(4) 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和独立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独立思考。
2.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指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任务和活动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1) 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帮助孩子制定适合他们的时间表,包括学习时间、娱乐时间和休息时间,并帮助他们严格遵守。
(2) 培养良好的计划能力:教导孩子如何制定计划,将任务分解为小的单元,并设置明确的时间限制。
(3) 教授优先级排序:帮助孩子了解哪些任务是最重要的,教导他们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任务。
(4) 鼓励时间记录:鼓励孩子记录他们每天的活动和使用时间,帮助他们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时间分配。
3. 家庭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在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时,家庭教育中有以下关键因素:(1) 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 约定和规则:家庭中的约定和规则应当清晰明确,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3) 鼓励和奖励:通过鼓励和奖励,增强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努力付出的价值。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aad16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b.png)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家庭教育扮演着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健康、自律、自控的孩子往往能够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享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其他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给予孩子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培养孩子自律和自控能力的基础。
我们可以在家中制定一套符合孩子年龄和发展阶段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力。
在制定规则和期望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地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更加乐意遵守。
另外,还要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规则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执行。
二、榜样的力量作为父母,我们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榜样的影响,而不是空洞的教育理论。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并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我们要时刻保持耐心、宽容和善良的态度,不仅在与孩子交流时,还要在与其他人相处时展现出来。
其次,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家庭规范和生活习惯。
我们要按时完成工作和家务,不偷懒,不拖延。
同时,还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我们要不断地提醒和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需要改正的。
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和改变,我们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更有意愿去学习和向上进取。
三、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孩子的自律和自控能力需要通过日常的实践和锻炼慢慢培养起来。
因此,我们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去克服困难和面对挑战。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家庭教育方案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
![家庭教育方案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24fd51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1.png)
家庭教育方案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家庭教育方案: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律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本文将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培养孩子自律的实用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律意识和习惯。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原则,并将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身作则、给予关爱、倾听孩子的需求等方法都是树立正确教育理念的关键步骤。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定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自律的习惯,家长需要制定明确的家规家训,建立起严密的家庭纪律。
规则和约定可以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学习时间、家务分工、使用电子设备等。
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培养起自律的习惯。
三、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应的自主权,这是他们形成自律习惯的基础。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地给予他们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自主选择和承担责任。
例如,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自己的作业时间等。
适当的自主权能够激发孩子的自律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是自律习惯的基础,这包括良好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日常生活计划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对孩子的习惯进行监督和引导。
五、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是培养孩子自律的重要一环。
家长可教给孩子如何制定优先级、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等技巧,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时间。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适量的自由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培养起对时间的自律意识。
六、激发孩子内在动机自律的习惯来源于孩子内在的动机。
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主动追求知识和成长。
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给予他们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努力去做一些事情。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和专注力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和专注力](https://img.taocdn.com/s3/m/5576420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d.png)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和专注力?第一、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很多时候孩子专注力差,三心二意,效率低下是由于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无法很好的管理时间,没有确切的目标。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设立目标,合理的分配时间,做好时间管理。
第二、不干扰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有当孩子足够专注他们才不会被外界因素干扰,能做到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不会三心二意或者半途而废。
第三、不要过度溺爱孩子。
大人的溺爱会让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变得懒惰,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也不过愿意动脑思考问题。
他们离不开自己的父母,自然无法做到自律,因为即使自己做错了事情,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父母也会第一时间冲上去代劳,他们就会更加漫不经心、吊儿郎当。
培养孩子的自律和专注力的重要性:第一、有助于提高孩子对某事的兴趣。
注意力集中能让孩子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能更为有效的获取并消化知识,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而爱上学习。
一旦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面的时候,孩子就会慢慢的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进行学习,遇到困难也能够迎难而上。
第二、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当孩子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去探求未知的东西,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经常喜欢搭积木的孩子更容易掌握组合与分解的知识技巧,这可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第三、自律会让孩子变得更独立。
父母的陪伴不可能是无时无刻,也不可能是一辈子。
会自律的孩子,更独立,动手能力也会更强。
培养孩子的自律和专注力时家长容易犯的错:第一、不是“陪”孩子而是“看”孩子。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这样,为了让孩子老老实实坐那写作业,自己就坐在旁边看着,这样不仅培养不出自律的孩子,还会让你的孩子更加讨厌学习,他会利用一切能偷懒方式逃过学习。
第二、不断的唠叨、催促。
父母的唠叨催促,本质上是把孩子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不懂得自我负责,不会思考自己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主动性越来越差。
家庭教育心得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家庭教育心得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09a51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2.png)
家庭教育心得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心得,希望对其他父母有所帮助。
一、塑造正确的家庭环境孩子的自律能力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注重夫妻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关心彼此,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自律的模范。
其次,建立合理的家庭规则和责任制度。
孩子需要明确家庭中的纪律和责任。
我们要与孩子们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参与制定家庭规则,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同时,我们要明确规则的约束力和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律的重要性。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的生活习惯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意识。
我们可以制定作息时间表,帮助孩子建立起早睡早起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日常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等。
通过日常的督促和引导,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自律能力。
三、激励孩子树立目标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
目标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小目标。
我们要与孩子共同思考和规划,让他们感受到努力付出的价值和成就感。
同时,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够激发他们保持自律的动力。
四、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我们要教育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并从中学习。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冷静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积极应对困难的榜样。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耐力和坚持能力,让他们学会克服困难和艰苦。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教案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5fd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9.png)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教案自律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重要品质。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一个方面。
本教案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培养自律能力。
一、认识自律自律是指个体在行为、情绪、思维等方面能够自觉地控制、调节和安排自己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教孩子们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律的好处:1. 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律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任务。
2. 鼓励孩子们制定小目标:让孩子们从小事情开始培养自律能力,比如按时完成作业、按时起床等。
3. 多给孩子们正面激励:当孩子能够自律完成一些小目标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建立规矩和规则规矩和规则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适合家庭生活的规矩和规则,并且要严格执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设定明确的家庭作息时间:例如规定孩子们的起床时间、学习时间、休息时间等,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2. 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们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3. 制定家庭责任制度:让孩子们承担一些家务责任,比如整理房间、帮忙洗碗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三、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励和奖励机制是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实施激励和奖励机制的建议:1. 制定奖励规定:制定明确的奖励规则,例如完成作业可以获得小礼物、取得好成绩可以获得奖金等。
2. 给予实质性奖励: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是参加喜欢的活动、外出游玩等,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律的好处。
3. 制定挑战性目标:给孩子们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律能力。
四、榜样的力量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言谈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影响孩子形成自律能力的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https://img.taocdn.com/s3/m/e7d410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f.png)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自律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它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时间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导孩子如何培养自律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培养自律性。
1. 与孩子制定目标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让他们明白目标的重要性并感到自豪。
目标可以是学业上的进步,如提高数学成绩或每天阅读一本书,也可以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培养,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或保持整洁的卧室。
与孩子共同讨论和制定目标,可以增强他们对目标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律性。
2. 提供清晰的规则和期望家庭中的规则和期望是培养孩子自律性的基础。
家长应该与孩子沟通并明确规定家规,让孩子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被期望的,哪些行为是被不被允许的。
同时,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自己也要遵守家规,让孩子学习到正确的行为模范。
3.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自律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帮助他们学会从容应对时间压力,并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区分重要与紧急的任务,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4. 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决策孩子在自主决策中培养出的责任感和自律性会更加牢固。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决策。
例如,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如安排家务活动或购物清单的制定。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自律性。
5.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律良好的习惯和规律是自律性的基础。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起床、睡觉、饮食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设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此外,鼓励孩子坚持锻炼身体、阅读书籍等好习惯,通过培养这些习惯,孩子的自律性将得到提高。
6. 提供支持与鼓励培养自律性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过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阳和中学石双双家庭为孩子奠定一个健康、良好、积极的性格和心理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教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
孩子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与父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相处时间最长,因此,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职责。
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纷杂的世界,自律的孩子似乎比那些较难管住自己的孩子,在学业、心理健康、遵纪守法等几个方面都表现的更好。
那么,什么是自律呢?自律是你可以克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身体而让自己行动的能力,为了达到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利益。
自律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学会自律,就是为将来铺好成功之路。
自律是建立在理性和责任的基础上的。
巴菲特讲:你要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到,哪些是无力做到的。
这并不复杂,你不需要有很高的智商来进行投资,但必须有情感的控制。
建立自律习惯可以用一个比方来很好地解释:自律像一块肌肉,你训练它的时间越多,你就更强壮;你训练它的时间越少,你就越虚弱。
多年前在英文教材中看到的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给一些四岁的孩子每人发一个苹果,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能忍着不吃这个苹果,那么过一会,你们还会得到另一个,作为奖励。
在研究者离开的时间里,有的孩子忍着不吃,有的孩子忍不住吃了。
若干年后,实验者对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能忍着不吃的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绩,情商也更高,而那些不能忍耐不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命运就不那么乐观。
自律能力、自制力,而不是智商,将决定孩子的学业、乃至他们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下面就讲一下自律能力的培养。
一. 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
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不是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养孩子抵制诱惑、克制自己的能力。
最好是引导孩子拿成绩来换,有成绩才有奖励。
记得孩子六、七岁左右时,那段时间,同学们都玩上了玩具遥控轨道赛车,孩子喜欢得不得了。
我想不能让孩子养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坏习惯,得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再说呢,你得拿好成绩来换不是。
虽然看着孩子吧吧的眼神也很心疼,但还是咬牙坚持没给他买。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考试成绩出色,我就偷偷把遥控车买回来给了孩子一个惊喜。
孩子慢慢就知道了,想要什么,拿成绩来,这样搞是不是有点俗了,但是有效喔。
我要讲一个观点:学会拒绝孩子的要求,特别是在哭闹的情况下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绝,这是我看一个美国家庭教育的文章得到的,我是十分赞同。
孩子必须学会好好说话。
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离不开对时间的管理。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
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别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时,家长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
当然,中途要做适当的提醒,让他有心理准备。
如果孩子不能停止,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可以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守时的重要性。
当孩子开始做一件不太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做家务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时间,告诉孩子只要认真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意识和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在日常行为中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好榜样。
培养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
要达到这个目的,家长必须首先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榜样的作用尤其重要。
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先进工作者、学校的老师、品学兼优的同学,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对孩子们有极大的感染力。
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好模仿,可塑性强。
他们出生在家庭,就是一生下来就进入家庭生活,成为家庭的一个成员。
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他们一生中最早的榜样。
他们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同父母朝夕相处,同父母直接接触最多、最经常。
少年儿童年龄尚小,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又不太强。
父母是他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他们同父母最亲,也最相信父母。
古人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
”就是说,同样的话,如果是关系亲近的人说的,人们就最相信。
同样,关系亲近的人的所作所为,人们也自然而然的去模仿。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父母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进行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四.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
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
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
当你的小孩想要一些你不许他要的东西,你怎么做,比如早餐想吃冰激凌?“这取决你有多灵活。
不过,酸奶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相近替代品。
”你可以提供他一两个适宜的选择,比如,“我知道你想吃冰激凌,但那早餐吃不好,你可以吃燕麦和鸡蛋,你要选哪样?”给你的小孩一个选择,即便那个选择不是他最想要的,那么他将不会有剥夺感,他感到他拥有自主权。
有些小孩可能不会那么容易劝导和就范,他可能会强力争取它,这时你可以给他来一点“学到教训”,他如果不接受那个可行的选择,他早上就得饿着肚子。
“学到教训”看起来有些严厉,但是小孩若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让他明白自己行为后果的方法。
五.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力。
父母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
因而难以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以及问题解决以后那样的欣然与满足,好像问题越多他们越高兴。
一群几岁的孩子在院子里搭个城堡,不厌其烦地作计划,找纸板、木片、绳子、石块等,寻找任何可以完成他们的建筑奇想的材料。
他们会忘记吃饭,不顾刮风下雨,即使盖成以后,得不到父母的赞扬,他们也全然不顾。
实际上,解决盖城堡中遇到的困难,更让孩子们感到满意和兴奋,而城堡盖的好坏,却是无关紧要的。
不少父母有一个误解,认为智商比请商更能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小,研究与实践证明:社会经历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决定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
孩子们喜欢有机会帮助父母解决重要的问题,他们的观点也应该受到尊重。
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解决问题,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总是包办代替,剥夺他们认识周围环境的权利。
六.谨慎及小心地使用惩罚措施。
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溺爱不是爱,专制不是爱,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在磕磕碰碰中成长。
惩罚是一种父母的干预行为,是对孩子的冒犯予以惩戒。
它通常来自于父母沮丧、绝望的感受。
会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很糟糕!”通常情况下,问题的焦点在父母,他们想极力地控制孩子并向孩子证明“不论你喜不喜欢,我都要管你,对你负责!”。
这种专制的父母通常是用惩罚的方法对孩子。
当孩子问为什么不能做一些事情时,他们听到的答案通常是——“因为我说不能做就不能做!”类似这种回答会传递给孩子——你们的意见无关紧要,你们自己没能力做任何决定!惩罚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打屁股。
如果一个小孩打了他哥哥,然后又被父母打了屁股,他只能从这个关系中学到——“因为我是个坏孩子,所以妈妈打我。
”并不是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和自信,处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使用家长式的特权和其他类型的惩罚措施不仅可能是没有效果的,也会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身体造成伤害。
七.管教不等同于惩罚。
管教是将重点放在教给孩子新的技能上。
比如,如何应对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情绪管理等。
管教重在训练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管教技能中包括“暂时冷落(time out)”。
比如,如果一个小孩很生气还扔玩具,他就得被“暂时冷落”,让自己冷静下来。
“暂时冷落”的目的是教给孩子在感到烦躁时如何平复自己的情绪。
因为只有这样,将来他们才能在不良行为(扔玩具)爆发前找到适合自己情绪缓解的方法。
当孩子学习从行为中做选择时,管教起决定作用。
比如,当孩子面对负面结果时,他们会对结果和时间特别敏感。
比如,一个孩子晚饭没吃完,父母就不允许他吃餐后甜点,但会告诉他怎样才能在明天的晚餐后吃到美味的甜点。
管教包含了很多积极的方法来激发孩子新的技能。
管教还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亲子关系,家长会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予以正面和积极的关注,以减少他们那些刻意寻求关注的错误行为。
适龄的管教策略,可以帮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安全感,还能培养他们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
管教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它在向孩子呈现我们父母的渴望,就是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到安全!总之,孩子自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要多关爱、多提醒、多鼓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律就是要变得坚韧,学要有理智和思考来支配我们的行为,而不是感情用事。
要想在这个充满诱惑而不可预知的世界上立足,孩子们要学会用熟悉、有效的方式来对待生活。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时常花时间陪她,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做一个好的典范和角色,应用上面的这些策略便能通向创造快乐与健康家庭关系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