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知觉实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2. 因变量
� 语言描述
� 被试报告 � 语言长度:Glanze(1964)
� 时间测量
� 反应时
� 因变量的控制
� 指示语的一致性 � 适当的反应指标:有效、客观、量化
知觉实验
15
3.控制变量
� 一般的控制变量
� 非自变量刺激的物理量 � 被试的机体变量:情绪、动机、遗传、经验、
年龄等
� 控制方法
第7章 知觉实验
主要内容
� 两种知觉观点:
� 直接知觉:自下而上加工;刺激物说 � 间接知觉:自上而下加工;假设检验说
� 知觉实验的变量 � 知觉现象研究
� 知觉组织 � 空间知觉 � 运动知觉 � 知觉恒常性 � 错觉
知觉实验
2
一、两种知觉观点
1.直接知觉
� 知觉的刺激物说:
� 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 动景盘:普拉梯(Plateau,1833)
知觉实验
49
动景盘图案
知觉实验
50
(1)自动现象
� 引起运动知觉经验的刺激,其本身静止, 而观察者却觉知其在移动的心理现象;也 称自动效应、自主运动。
� 自动现象只有在刺激孤立的情境中产生。 因为刺激孤立时,观察者失去了判断刺激 特征的参照线索。
知觉实验
知觉实验
44
空间知觉线索的综合运用
知觉实验
45
4.深度视锐
(depth visual acuity)
� 深度视锐是指能够辨别两个处于不同距离 上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
� 深度视锐是双眼视差对距离或深度的最小 辨别阈限。
� 霍瓦-多尔曼知觉仪
知觉实验
46
(三)运动知觉
� 运动知觉(或移动知觉)是对于物体在空间位移 的知觉,它是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实验
12
二、知觉实验的变量
空间知觉实验 时间知觉实验 运动知觉实验
错觉实验 知觉风格实验
1.自变量
� 刺激的定量变化
� 视觉刺激:大小、形状、背景、透视和视角等。 � 听觉刺激:频度、强度、波形、波的复杂性 � 时间变量:持续性和频率
� 刺激的定性变化
� 研究有机体在特殊环境下的知觉变化
知觉实验
� 运动知觉的产生一般至少有两个原因:
� 一是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而视网膜上留下轨
迹;二是观察者自身的运动(如身体运动、眼 球运动等)所提供的动觉信息。 � 运动知觉现象:
� 真动知觉 � 似动现象
知觉实验
47
1.真动知觉
� 真动知觉(real motion perception)是指我们所见 到的物体确实在移动,而且其速度达到知 觉阈限。
36
双眼像差
知觉实验
37
双眼视差的生理基础
� 视觉信息的会聚机制: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 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
� 双眼视野——重叠信息
� 视交叉
� 三种双眼深度加工细胞:研究表明,人脑存在负 责双眼视差的细胞,它们很少对单眼刺激起反 应,而只对一定范围内能够产生双眼视差的刺激 起作用,故称之为差异觉察器。
� 消除法、恒定法、实验设计法
知觉实验
16
三、知觉现象的研究
(一)知觉的组织(perceptual organization)
� 知觉组织理论:格式塔理论/拓扑理论
� 图形与背景的区分:
� 早期研究:丹麦心理学家E.Rubin关于图形从背景中 分出的原则:①图形有形状,而背景相对来说没有 形状,如果背景被知觉为有形状的话,那也是由于 其他完形的作用;②图形具有一般物件的性质,而 背景看起来像是一种无形的东西;③图形似乎是向 前突出,而背景似乎是向后退;④图形可以引起更 深刻的印象,也比较容易记住。
27
(3)明暗与颜色变化
� 借助物体的明暗、 色泽差异来判断深 度距离。
� 月球环形山
知觉实验
28
(4)几何透视1: 直线透视
� 直线透视是指平面 上的刺激物,根据 视角原理,近处的 对象面积大,占的 视角大,看起来较 大;远处的对象占 的视角小,看起来 较小。
知觉实验
29
Jean Dubreul
� 知觉经验论:赫尔姆霍兹 � 假设检验说:Bruner(1957) & Gregory(1970)
过去经验的最主要功能是提供假设,而知觉是一种 包含假设检验的过程
� 认知心理学:自上而下加工
� Lindsay & Norman(1977) :概念驱动加工
知觉实验
6
� 实验设计思想:
� 由于经验信息和刺激信息相互协调时,很难辨 别两种信息是否真的在共同起作用,所以间接 知觉论的基本验证方案往往是创造经验信息和 刺激信息相矛盾的情境,来分离只有刺激信息 独立作用时和只有经验信息参与时的两种不同 知觉。
� 引起这种知觉的主要变量是刺激映象在网 膜上运动的速度。
� 运动知觉下阈和运动知觉上阈
知觉实验
48
2.似动现象(apparent motion)
�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 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 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 韦特海默的研究:
� α-运动 、β-运动 、γ-运动 、δ-运动
知觉实验
41
潘弄范围
� 与视野单像区对应的网膜相应点周围能形 成单像的狭小区域,称为潘弄范围或潘弄 区。
知觉实验
42
视野单像区和潘弄范围
知觉实验
43
双像(复视)
� 远于或近于注视点的物体投射到视网膜上 的映像不在相应点,故形成双像。
� 远于注视点的物体形成的双像没有交叉,称 为非交叉双像。
� 近于注视点的物体形成的双像是交叉的,称 为交叉双像。
� 双眼视网膜上的这些重叠点即网膜相应点。
知觉实验
40
� 与注视物体距离相同的其他一些未被注视 的物体,也会在视网膜的相应部分投射成 视像,其视像处在视轴线的同一方向和同 一距离;这时双眼视网膜上的映像基本相 同,从而形成单像视觉。
� 视野中这些能形成单像的物体与注视物体 的距离相同或比较接近,将其轨迹连起来 形成的区域就是视野单像区。
� 非洲班图人:二维 知觉者
� 深度线索方面的经 验会直接影响到人 们对这一测验中各 个图片的感知 。
知觉实验
9
间接知觉实验:张厚粲等(1980)
� 主观轮廓图 � 主观轮廓其实就是
人们对二维图形中 提供的深度线索的 主观解释,是过去 经验促使视知觉 “完整化”的倾向所 致。
知觉实验
10
间接知觉实验: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实验
7
间接知觉实验:不可能图形
� [荷] Escher
(1961)
� 刺激与经验发生 冲突时,知觉系 统要受到理智的 修正,体现知觉 的间接性。
知觉实验
8源自文库
间接知觉实验: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
� Hudson(1960)
� 问题:”你看见了什 么”,”这个人在做 什么”,”羚羊和大 象哪个比较近”等。
� 双眼视差就是刺激物在双眼形成的视像差。
� 当人看物体时,由于两眼间相距65毫米,两 眼视像不完全落在视网膜对应的部位,表现 在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 边多些。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了差 异,称为双眼视差。
� 理解关键概念:网膜相应点、视野单像区、 双像(复视)、潘弄范围
知觉实验
51
知觉实验
52
(2)闪动现象(动景运动)
� 不因物体本身移动,而因物体影像连续闪 动而造成的运动知觉现象.
� 飞现象(phi phenomenon)
知觉实验
53
(3)诱动现象
�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 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 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 今天的心理学家,绝大多数都已经承认,自上而 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同时并存于人类的知觉过程 之中;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纯粹的直接知觉或纯 粹的间接知觉,所有知觉都是直接和间接一体两 面的过程。
� 纹理梯度携带着关于一个平面上的物体的 大小和距离的信息,关于两面所成夹角的 信息,甚至有关形状的知觉也可以据此加 以解释。
知觉实验
33
知觉实验
34
(8)空气透视
�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递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 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光线的散射。→ 近处清晰远处 模糊
知觉实验
35
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5)几何透视2: 视野中的高度
� 把同样大小的对 象置于不同的水 平面的高度上, 高水平面上的看 起来较远,低水 平面上的看起来 较近。视野中两 个物体相对位置 较高的那一个, 就显得远些。
知觉实验
30
(6)几何透视3: 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
�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 中的物体相对运动 时,远近不同的物体 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 向上将出现差异。
知觉实验
4
直接知觉实验:视崖实验(Gibson和Walk,1960)
� 被试:6个月大的婴儿
� 自变量:视崖的深浅
� 两个水平:”视崖”/”浅 滩”
� 因变量:婴儿爬向视崖 边缘的行为(爬或不爬)
� 两者都为离散变量,只 能进行定性研究。
� 动物视崖实验
知觉实验
5
2. 间接知觉
� 间接知觉理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 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 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 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 正知觉。
� 腾布尔(Turnbull)对丛林土著人Kenge的报 告:Kenge在远距离时,无法感知事物的真正大 小,他会指着远处的一头牛说:“那是什么虫 子?”。由于没有大小恒常性的经验, Kenge只 能依据网膜大小进行反应。可见,有关知觉恒常 性的研究可以被作为支持知觉经验论的依据。
知觉实验
11
共识
� 某些细胞只被与注视点距离相同或接近的刺激所激 活;而其他细胞则有选择地被近于或远于注视点的刺 激所激活。
知觉实验
38
视视 觉觉 信信 息息 的的 会会 聚聚 机机 制制
知觉实验
39
网膜相应点与视野单像区
� 注视一个较小物体时,物体在每个眼睛的 视网膜上各形成一个视像,这时看到的物 体是单一的,物体的视像处在双眼视网膜 的相同或相应部分。如果把两眼的视网膜 叠放在一起,中央凹部位和视像都是重叠 的。
知觉实验
26
(2)阴影(shadow)
�阴影是由不透明或 半不透明物体的阻碍 所引起的表面照度的 变化。
当球和它的阴影同时沿着对角线从左边移向右边,球看似 贴着表面在移动,且变得越来越大(上图);当球沿着对 角线移动,而它的阴影水平移动时,球看似慢慢地离开了 表面,并且维持同样的大小(下图)
知觉实验
知觉实验
23
双眼视轴辐合
知觉实验
24
2.单眼线索
� 单眼线索(monocular cues)。这些线索 一般是空间视觉的物理条件,由于人的 经验作用,这些物理条件也可以提供环 境中物体的相对距离的信息。
知觉实验
25
(1)遮挡(superposition)
� 遮挡(或重叠) 是指依靠物体的遮挡判 断对象的前后关系.
� 格式塔学派的研究:组织完形法则
知觉实验
18
知觉组织原则
� 接近法则(B) � 相似法则(CDE) � 良好图形法则
� 连续性(I) � 对称性(G) � 封闭性(J) � 平行性(H) � 共同性(F)
知觉实验
19
� 同步法则
知觉实验
20
� 过去经验与定势
� 双关图 � 刺激因素与经验因素的竞争
知觉实验
21
(二)空间知觉
加工线索
机制
生理调节线索 (肌肉线索)
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辐合
单眼线索 (物理线索)
遮挡、阴影、线条透视、纹理梯 度、运动视差、空气透视等
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知觉实验
22
1.生理调节线索
� (1)眼睛的调节:晶体 � 线索:眼睛肌肉紧张度的变化 � 10 米范围内有效
� (2)双眼视轴辐合 � 双眼辐合是指在两眼注视远物时视轴分散趋 于平行,辐合程度减小;注视近物时两眼视 轴交叉,辐合程度增大。 � 线索:控制两眼视轴辐合的眼肌运动 � 几十米以内才有效
� 吉布森(Gibson,1950/1966/1979):”完形”应是刺 激的”完形”,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觉的刺激物说。 他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 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作用于感官的刺 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直接知觉经验。
� 认知心理学:自下而上加工
� Lindsay & Norman(1977) :数据驱动加工
注视点
随着观察者的位移 A从右视野移到了左视野 B从左视野移到了右视野
知觉实验
31
�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 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的 物体流动的速度小,这种现象叫运动透视。 根据景物流动的不同速度可以判断物体的远 近。
知觉实验
32
(7)几何透视4: 纹理梯度
� 视野中对象重复而众多的成分,构成一种 视觉表面纹理,距离愈远,纹理愈细愈密。 如生活中常见的铺石、地毯图案、湖水或 草原表面.